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중화실험안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0160
  • 国内刊号: 11-598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3
  • 曾用名: 眼科研究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王丽娅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JNK3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作者:张曙光;项杰;李燕;袁援生;马林昆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c-jun N末端激酶(JNK)作为一种凋亡基因,在糖尿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研究已成为近些年的热点之一,而JNK3作为JNK的亚基因之一,在DR中的研究目前较少.目的 定量检测JNK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JNK3在DR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6~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48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30只糖尿病组小鼠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溶解的质量分数1%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糖尿病模型,18只对照组小鼠腹腔内注射等容量柠檬酸钠缓冲液.分别于造模后2、4、8周摘除小鼠左眼眼球,提取视网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JNK3 mRNA在小鼠视网膜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造模后2、4、8周,糖尿病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75、-5.498、-5.347,P<0.01).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在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视网膜中JNK3 mRNA相对表达量(A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02.345,P<0.05;F时间 =131.679,P<0.05);其中造模后4周和8周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中JNK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21±0.14和5.43±0.37,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54 ±0.42和2.26±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73、23.399,P<0.05);糖尿病组内比较可见,造模后8周小鼠视网膜中JNK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2周和4周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56、16.857,P<0.05).结论 JNK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表达量上调,其早期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JNK3可能参与早期DR的发生和发展.

  • 去整合素Echistatin对糖尿病兔早期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及眼内安全性

    作者:钱光霞;谭少健;梁皓;陈迎迎

    背景 后囊膜混浊(PCO)是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更容易发生PCO.研究证实,去整合素Echistatin(Ecs)能抑制体外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增生,从而抑制PCO的形成,但其机制和安全剂量有待证实.目的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Ecs对糖尿病兔早期PCO发生过程中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及Ecs在眼内应用的安全剂量.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5个组,用四氧嘧啶兔耳缘静脉注射法建立兔糖尿病模型,然后兔右眼行常规晶状体囊外摘出术,术后单纯糖尿病兔前房注入蒸馏水0.2 ml作为对照组,术后按照分组前房内分别注入5.0、7.5、10.0和15.0 μg/ml的Ecs0.2 ml.术后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下观察眼前段炎症反应及PCO形成和分级情况.术后10d取出兔右眼,制备常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O发生过程中LECs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确定Ecs对PCO抑制的有效剂量;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角膜和视网膜结构的形态学改变,并采用TUNEL法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及视网膜内核层细胞的凋亡情况,以确定Ecs对眼内组织的安全剂量.结果 各组兔实验眼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及前房渗出,对照组和5.0 μg/ml Ecs组术后3~5 d炎症反应消失,≥7.5 μg/ml Ecs组术眼均于术后7d恢复正常.术后对照组和5.0 μg/ml Ecs组PCO均为1~2级,≥7.5 μg/ml Ecs组术眼PCO均为0级.对照组、5.0 μg/ml Ecs组、7.5 μg/ml Ecs组和10.0 μg/ml Ecs组LECs中PCNA阳性细胞表达值(A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06,P=0.001),与对照组比较,7.5和10.0 μg/ml Ecs组LECs中PCNA阳性细胞表达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1).各组兔眼角膜内皮细胞排列整齐,视网膜内界膜与各层组织结构完整.TUNEL法检测可见≤10.0 μg/ml Ecs各组与对照组间角膜内皮细胞及视网膜内核层细胞凋亡值(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15.0 μg/ml Ecs组较≤10.0μg/ml Ecs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和视网膜内核层细胞的凋亡值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8).结论 Ecs对糖尿病兔早期PCO具有抑制作用,其剂量7.5和10 μg/ml时疗效较好且对眼内组织无明显毒性作用,可继续用于其对糖尿病兔PCO抑制的远期效果观察.

  •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

    作者:顾永昊;柯根杰;王林;何勤;周恩亮

    背景 研究表明,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成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发(DR)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但是否MMPs抑制剂能改善MMPs对血-视网膜屏障(BRB)的破坏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MMPs抑制剂GM6001对糖尿病大鼠BRB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GM6001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腹腔内注射法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注射等体积枸橼酸盐缓冲液.造模成功后3d和14d,糖尿病+GM6001组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10μl(100tμmol/L)GM6001各1次,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以相同的方法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后1个月摘取大鼠一侧眼球,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伊文思蓝(EB)灌注大鼠右侧颈静脉,120 min后以约120 mmHg(1 mmHg=0.133 kPa)的灌注压于大鼠左心室灌注枸橼酸钠缓冲液配制的质量分数1%多聚甲醛溶液,2 min后摘取大鼠另一侧眼球,观察大鼠视网膜EB的渗漏量.结果 RT-PCR检测显示MMP-2、MMP-9和GAPDH的反应条带分别位于436、536和484 bp.3个组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336,P=0.000;F=8.742,P=0.002);其中糖尿病组和糖尿病+GM6001组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糖尿病+GM6001组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2).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GM6001组大鼠视网膜中标准化EB质量分数分别为(12.60±3.50)、(26.52±7.14)和(17.55±2.65) ng/mg,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32,P<0.01),其中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标准化EB质量分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糖尿病+GM6001组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20).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GM6001能下调大鼠视网膜中MMP-2和MMP-9的表达,从而对BRB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 高糖环境诱导视网膜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荣;李斌;胡维琨;张思静;詹新媛;项楠

    背景 细胞衰老在血管功能失调性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推测细胞衰老可能参与糖尿病相关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而目前检测细胞衰老的主要标志是β-半乳糖苷酶表达的上调.目的 证实高糖环境对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BRVECs)及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衰老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BRVECs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取第7代细胞用于实验.将培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高糖培养组,分别用含5.5 mmol/L或25.O mmol/L葡萄糖的M199内皮细胞培养液培养细胞7d,用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X-Gal)染色法观察各组离体细胞中β-半乳糖苷酶的阳性表达情况,计算方法为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总细胞×100%.将SPF级8~10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用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法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3个月后取其双眼视网膜平铺于48孔板,采用X-Gal染色法进行染色,光学显微镜下比较两个组小鼠视网膜细胞中β-半乳糖苷酶阳性表达细胞数.结果 BRVECs复苏并培养24 h后每孔内细胞70%~80%铺满,细胞排列不规则;培养后48 h细胞融合成片,紧密排列.高糖培养组和对照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51.4±5.4)%和(36.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4,P=0.033);糖尿病鼠视网膜中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为(94.0±15.1)个/视野,明显多于对照组的(60.0±5.7)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4,P=0.041).结论 高糖环境下离体BRVECs和在体小鼠视网膜细胞中β-半乳糖苷酶表达明显上调,高糖引起的细胞早衰可能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 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胰岛素促RPE细胞增生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2作用

    作者:吴梦竹;邹悦;顾青;樊莹

    背景 胰岛素具有促进近视发生的作用,胰岛素受体已被证实存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上,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是RPE细胞分泌的重要的近视信号因子之一.目的 研究胰岛素是否通过磷脂酰肌醇-3-羟基酶/苏氨酸激酶(PI3K/Akt)通路促进RPE细胞增生及分泌TGF-β2.方法 使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人RPE细胞株ARPE-19细胞,分别将10×103 U(商品单位)/ml胰岛素、LY294002、10× 103 U/ml胰岛素+LY294002、Wortmanin和10× 103 U/ml胰岛素+Wortmanin20 μmol/L各20μl加入培养基,另设常规培养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作用后48 h,采用MTS法检测各组RPE细胞的增生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RPE细胞上清液中TGF-β2质量浓度,以评估细胞分泌TGF-β2的能力;各种药物作用后1h和2h,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2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MTS结果显示,胰岛素+LY294002组RPE细胞的增生值(A值)明显低于胰岛素组(0.75±0.03 versus0.98±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胰岛素+Wortmanin组RPE细胞增生与胰岛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7±0.07 versus 0.98±0.04,P>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胰岛素+LY294002组和胰岛素+Wortmanin组RPE细胞上清液中TGF-β2质量浓度分别为(11.59±2.85)pg/ml和(49.16±10.94) pg/ml,明显低于胰岛素组的(548.50±35.18)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胰岛素+LY294002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质量浓度的下降值明显高于胰岛素+Wortman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1,P=0.000).RT-PCR结果显示,药物作用后1h和2h,胰岛素+LY294002组和胰岛素+Wortmanin组细胞中TGF-β2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胰岛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 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RNA相对表达量的下降程度稍大于胰岛素+Wortmanin组,作用后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6,P=0.014),但作用后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6,P=0.492).结论 胰岛素可以通过PI3 K/Akt途径促进RPE细胞增生,并促进RPE细胞分泌TGF-β2以进行信号传递,可能是胰岛素促进近视发生的机制之一.

  • 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刘晓静;朱弼珺;邹海东;胡道德;仇亚婷;顾青;刘堃;许迅

    背景 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研究聚焦于药物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减少DR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损伤,但具有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潜在危险.氨甲酰EPO(CEPO)具有相同的神经保护作用,且无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但其神经保护作用尚未在眼部疾病,尤其是DR中得到证实.目的 比较CEPO与EPO在抗DR的神经成分和血管成分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化学合成法制备EPO衍生物CEPO.将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DM+ EPO组和DM+CEPO组,用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腹腔内注射建立大鼠DM模型,而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等体积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液.每周监测大鼠血糖.造模后4周,DM+EPO组和DM+CEPO组大鼠分别腹腔内注射50 μg/kg EPO和CEPO,正常对照组和DM组大鼠均采用等量双蒸水腹腔内注射.干预后2周对各组大鼠进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然后处死大鼠摘除眼球制备视网膜标本,分别进行视网膜组织学检查,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异源二聚体受体(CD131)、EPO受体(EPO-R)、胸腺细胞分化抗原-1(Thy-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合成产物为纯度较高的CEPO.造模后至药物干预后2周,DM组、DM+EPO组和DM+CEPO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39、455.91,均P=0.00);DM组大鼠ERG OPs振幅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而DM+ EPO组与DM+CEPO组OPs波振幅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5、0.49);4个组间大鼠ERG a波、b波振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0、1.12,P>0.05).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DM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厚度变薄,RGCs计数减少,视网膜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增多,而DM+ EPO组和DM+CEPO组大鼠视网膜全层厚度、内丛状层(IPL)、内核层(INL)厚度均明显薄于DM组大鼠,4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23、23.35、13.33,均P=0.00),RGCs数目明显多于DM组,4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4,P=0.00).DM组大鼠视网膜中Thy-1 mRNA(2-ΔΔCt)及其蛋白表达量(A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DM+EPO组和DM+CEPO组大鼠视网膜中Thy-1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大鼠视网膜中GFAP mRNA(2-ΔΔCt)及其蛋白表达量(A值)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DM+EPO组和DM+CEPO组大鼠视网膜中GFAP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EPO和DM+EPO组间大鼠视网膜Thy-1或GFAP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EPO组大鼠视网膜中EPOR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而DM+CEPO组大鼠视网膜中CD131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和DM+EPO组大鼠V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DM+CEPO组大鼠视网膜中V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DM+EP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PO在防治DR患者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与EPO相似,且不存在EPO的促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CEPO可能通过CD131受体发挥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

  • 葡萄多酚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孙嬿;栾亚楠;王建荣;张苗苗;张伟;宋静;吴欣怡

    背景 目前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和进展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联.研究表明,葡萄多酚(GSPE)在多种系统性疾病中发挥强大的抗氧化作用,但其在DR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 探讨GSPE对糖尿病的视网膜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PF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GSPE组,用100 mg/kg枸橼酸缓冲液制备链脲佐菌素(STZ)的一次性腹腔内注射法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注射等容量枸橼酸缓冲液.造模即日起,糖尿病+GSPE组大鼠用GSPE溶液灌胃,每天250 mg/kg,共56 d;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大鼠用等量蒸馏水灌胃.动物饲养至第8周处死,分离视网膜,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学改变;部分视网膜制备组织匀浆,分别检测大鼠视网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对各组大鼠视网膜中核红细胞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位分析,用Western blot法对大鼠视网膜中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TUNEL法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后8周,糖尿病组和糖尿病+GSPE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正常,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疏松,各层细胞排列不规则,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视神经节细胞(RGCs)层以及内丛状层(IPL)变薄,而糖尿病+GSPE组大鼠视网膜形态的异常轻于糖尿病组.3个组间SOD和GSH-Px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10,P=0.001;F=12.072,P=0.000;F=25.224,P=0.000),其中糖尿病组大鼠SOD和GSH-Px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糖尿病+GSPE组,而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糖尿病+GS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GSPE组和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Nrf2表达量分别为(165.5±29.4)%和(13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0,P=0.044);与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GSPE组大鼠视网膜中HO-1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170.2±22.0)%和(125.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0,P=0.002).TUNEL法检测表明,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GCs层和内核层、外核层,荧光显微镜下糖尿病+GSPE组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糖尿病组大鼠.结论 GSPE通过激活Nrf2通路而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状态,减少视网膜细胞凋亡,对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发挥保护作用.

  • 抗血管生成作用的VEGFxxxb在缺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范思均;何守志

    背景 缺氧可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从而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VEGF-A依选择性剪接方式的不同,可形成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VEGFxxx和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VEGFxxxb,但后者在常氧和缺氧状态下在人RPE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模拟缺氧状态培养的RPE细胞中VEGFmb的表达,研究VEGFxxxb在常氧和缺氧培养的RPE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以人RPE细胞系ARPE-19为研究对象,将150 μmol/L化学诱导剂CoC12加入细胞培养液制备缺氧细胞模型,分别于0h(常氧培养)及缺氧培养3、6、12和24 h收获细胞或细胞上清液,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细胞内VEGFxxxmRNA和VEGFxxxb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总VEGF-A蛋白和VEGFxxxb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总VEGF-A蛋白和VEGFxxxb蛋白的含量.结果 在常氧及诱导缺氧后,ARPE-19细胞中均可检测到VEGFxxxmRNA和VEGFxxxb mRNA的表达,检测出的VEGFxxxmRNA中同时出现VEGF121、VEGF165和极微弱的VEGF189条带;检出的VEGFxxxb mRNA中可见VEGF165b条带.缺氧培养的细胞中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VEGFxxxmRNA显示出表达逐渐增加的趋势,而VEGFxxxb mRNA则显示出表达逐渐减少的趋势.Western blot法可检测到细胞中VEGFxxxb蛋白的表达,尤以VEGF165b表达强,随缺氧培养时间的延长,VEGF165b蛋白表达逐渐减少.培养的细胞上清中VEGFxxxb蛋白质量浓度由常氧培养时的(166.82±2.55) pg/ml下降至缺氧培养24 h的(125.35±2.10)pg/ml,而总VEGF-A蛋白则由(294.27±11.97) pg/ml上升至(582.26±12.98) pg/ml.细胞中VEGFxxxbb蛋白占总VEGF-A蛋白的比例随缺氧培养时间的延长,由常氧培养条件下的(56.71±1.02)%逐渐下降至缺氧培养24 h的(21.53±0.08)%.结论 ARPE-19细胞在常氧和缺氧培养条件下均可检测到VEGFxxxb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缺氧培养后ARPE-19细胞中VEGFxxx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常氧培养时细胞中总VEGF-A蛋白以VEGFxxxbb占主导,而缺氧后VEGFxxxbb占总VEGF-A比例下降.

  • FK506对高糖培养视网膜Müller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夏蔚;夏静;张晓峰;钟蕾;孙正太;王英明

    背景 视网膜Müller细胞可通过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病理过程.FK506可抑制实体肿瘤及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中VEGF的表达,但其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VEGF的表达是否有抑制作用鲜见文献报道.目的 观察FK506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永生化视网膜Müller细胞系进行常规培养并将对数生长期的Müller细胞分别接种到96孔培养板中,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800.00、400.00、200.00、100.00、75.00、50.00、25.00、12.50和6.25 pg/ml FK506 100 μl/孔(细胞密度为1×l04个/ml),MTT比色法确定Müller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适FK506质量浓度.将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系分为正常对照组、FK506组、高糖组和高糖+ FK506组,分别用高糖DMEM培养液(含50 mmol/L D-葡萄糖)和正常DMEM培养基(含5.5 mmol/L D-葡萄糖)进行培养,并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FK506,至质量浓度为75 pg/ml.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质量浓度;分别采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VEGF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以目的基因与内参β-actin吸光度(A)比值和灰度比值表示.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正常对照组、FK506组、高糖组及高糖+Fk506组培养12、24、48 h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均呈多角形,大小一致.致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IC50的FK506质量浓度为75 pg/ml.正常对照组、FK506组、高糖组和高糖+FK506组细胞上清中VEGF蛋白的质量浓度分别为(966.46±13.59) pg/ml、(1 059.42±67.43) pg/ml、(16 243.11±3 926.38)pg/ml和(9 467.25±1 525.56) pg/ml,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1,P=O.00),其中高糖组细胞上清中VEGF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高糖+FK506组较高糖组细胞上清中VEGF的质量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FK506组细胞上清中VEGF的质量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个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VEGF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6.06,P=0.00;F=5.44,P=0.01),其中高糖组大鼠细胞中VEGF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高糖+FK506组细胞中VEGF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K506组细胞中VEGF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4±0.09和0.68±0.1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84±0.07和0.75±0.0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07).结论 高糖条件下培养的Müller细胞中VEGF表达明显上调,FK506则可一定程度上抑制高糖培养的Müller细胞中VEGF的表达.

  •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作者:王平;景丽;马秀萍;葛新红;郭风英;王国勇;张建忠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具有复杂的病理表现和发生机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参与高血糖对脑缺血损伤的作用,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有待深入研究.目的 探讨DR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PF级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将枸橼酸缓冲液配置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按照60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16.7 mmol/L视为建模成功;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注射枸橼酸缓冲液.分别于造模后4周和12周处死大鼠并分离视网膜,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视网膜的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磷酸化ERKl/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造模后4周和12周,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74、13.771,P<0.05).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大鼠平均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饮水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70、18.725,P<0.05).与对照组大鼠比较,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变薄,外丛状层水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内核层及视细胞层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造模后4周和12周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GFAP阳性细胞数增加,相对表达量(A值)分别为3 197.1±13.1和7 202.0±56.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 152.8±16.1和2 337.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27、16.417,P<0.05).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视网膜磷酸化ERKl/2相对表达量(A值)为2 850.6±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 274.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71,P<0.05).结论 ERKl/2信号通路参与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早期DR,可能与RGCs和视细胞的凋亡及Müller细胞活化有关.

  • 2型糖尿病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原因分析

    作者:王叶楠;卢海;刘大川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是导致患者视力再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北京同仁医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术的305例2型糖尿病PDR患者305例305眼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4例14眼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的原因、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05例糖尿病PDR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者14例,发生率为4.6%,其中3例眼底病变为PDRⅣ期,4例为Ⅴ期,7例为Ⅵ期.14眼均经标准睫状体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均给予眼内激光光凝,1眼行巩膜外冷凝术,8眼行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首次玻璃体切割术后6眼视力提高,4眼术后视力无改变,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的时间为术后l ~7d者9眼,术后8d~3个月者1眼,术后3~6个月者2眼,术后6个月以上者2眼.玻璃体再积血的原因主要为新生血管膜残留、激光光凝范围和强度不足、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糖浓度不稳定.5眼药物治疗后玻璃体积血吸收,9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终9眼视力提高,2眼视力不变,3眼视力下降;13眼患眼视网膜复位,l眼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仍未复位.结论 PDR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残留、眼内激光光凝不充分及血糖水平控制欠佳有关.出血量较少的患者玻璃体积血可以自行吸收或可行药物治疗,出血量较大且持续不吸收的患者需要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术.

  • 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前后屈光状态改变

    作者:余盈盈;黎晓新;鲍永珍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否受黄斑前膜的影响对术眼术后获得准确的屈光度至关重要.目的 了解IMEM患者行白内障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屈光变化的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IMEM合并ARC的患者42例42眼为IMEM合并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同期纳入单纯ARC患者47例47眼为单纯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术前应用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术眼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应用SRK-T公式计算出IOL植入后的预期屈光度.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和医学验光,计算其等效球镜度数作为术后实际屈光度,并对术后实际屈光度与预期屈光度进行对比分析.对两个组间术眼手术前后屈光度的误差进行比较,对IMEM合并ARC患者术后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两个组间患者年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63、0.704、0.770).IMEM合并ARC组和单纯ARC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IMEM合并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实际屈光度绝对值均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实际屈光度绝对值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01);但IMEM合并ARC组与单纯ARC组间手术前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417,P=0.520).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3个月的屈光度误差分别为(-0.727±0.666)D和(-0.628±0.627)D,单纯ARC组分别为(-0.664±0.644)D和(-0.642±0.55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36,P=0.849;F时间=1.523,P=0.221);IMEM合并ARC组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474.89±135.76) μm,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值为(-83.84±91.12)μm,术后3个月为(-158.53±113.03)μm.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和3个月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0.200,P=0.229;r=0.065,P=O.698).结论 IMEM合并ARC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呈现的近视漂移现象和程度与单纯ARC患者术后相似,证实IOL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不受黄斑前膜的影响.

  • 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法对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致病腺病毒分型的研究

    作者:王旌;赵蓉;童晓维;朱剑锋

    背景 目前对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致病腺病毒的分型多采用直接DNA测序法,而异源双链泳动分析(HMA)法可对腺病毒进行基因分型,且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HMA法对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致病腺病毒分型的应用尚少有研究.目的 将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致病腺病毒六邻体蛋白编码区内保守区的测序结果与HMA的结果进行对照,评价HMA法在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病原体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和上海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办公室下属红眼病监测站点就诊的可疑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214例,取患者结膜囊的结膜拭子标本214份.使用QIA-amp minikit提取结膜拭子标本中的病毒DNA,然后通过PCR法扩增病毒DNA六邻体蛋白编码区内366 bp的保守序列,并对该片段进行基因测序,确定是否为腺病毒及其分型.采用HMA法同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分析,将HMA结果与基因测序法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QIA-amp minikit提取的病毒基因组DNA经质量分数1%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边界清楚的长约35 kb的金黄色荧光条带,无拖尾现象,DNA吸光度比值(A260/A280)约为1.7.214例患者中,经PCR检测确定为腺病毒感染者109例,经基因测序确定为腺病毒l型(AdVl)者4例,AdV2者33例,AdV3者15例,AdV4者12例,AdV8者19例,AdV19者15例,AdV37者8例.HMA法可以鉴别AdV1、AdV2、AdV3、AdV8、AdV19和AdV37,其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AdV4的DNA突变点为59.6%,超过10%,不适合HMA法.结论 针对六邻体蛋白编码区内保守区域的基因测序是腺病毒分型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快速确定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是否系腺病毒感染引起,并可以确定腺病毒分型.HMA的结果与基因测序相一致,可作为大规模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检测工具.

  •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眼底病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翁思思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中的关键因子,它通过与抗氧化反应元件(A RE)相互作用启动下游抗氧化应激酶和Ⅱ相解毒酶基因表达.Nrf2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凋亡、神经保护等多种作用,与眼底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缺血缺氧性病变密切相关.本文就Nrf2在眼底病中的研究现况与进展进行综述.

  • 氢气眼科医学研究进展

    作者:齐林嵩

    氧化应激与眼科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来研究发现,氢气是一种选择性的抗氧化物质,在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如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化学烧伤及光损伤等方面都有所应用.氢气还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水溶性和脂溶性良好、可通过自由扩散穿透细胞膜到达线粒体等靶向细胞器的优势.就氢气在眼科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氢气的给药方式等进行综述.

  • 糖尿病相关黄斑病变硬性渗出的危险因素及治疗

    作者:杨鑫

    糖尿病相关黄斑病变是常见的与糖尿病相关的眼底改变,主要表现为黄斑区硬性渗出,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相关黄斑病变发病率的升高,其各种临床特征也逐渐受到关注.国内外研究认为,许多全身因素,如血糖、血压、血脂、炎性因子、基因易感性等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黄斑区硬性渗出是否也受上述全身因素影响目前尚未得到证实.由于糖尿病黄斑病变硬性渗出可引起视功能永久性丧失,因此了解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对糖尿病相关黄斑病变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中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评价相关危险因素及有效、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为终通过全身综合干预及局部治疗、早期控制糖尿病黄斑病变硬性渗出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

  • 生物羊膜移植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疗效的评估

    作者:翟彦君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为难治性青光眼,患眼虹膜和小梁组织表面有新生的纤维血管膜,可造成房角关闭,此外,新生血管纤维膜可造成虹膜前广泛粘连,且由于新生血管易破裂,反复引起前房出血,故又称出血性青光眼[1].患者常伴有睫状充血、角膜水肿、剧烈眼痛以及头痛,眼压可达6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房角呈不同程度的周边前粘连[2].根据临床特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分为青光眼前期、开角型青光眼期和闭角型青光眼期,疾病前期纤维血管膜封闭了房水的外流通道,后期纤维血管膜会收缩牵拉,使房角关闭[3].

    关键词:
  • 关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信号通路研究 指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靶向治疗

    作者:郭海科;方梦园;孟倩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近年来,DR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更好地揭示了DR的发病机制,为DR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开发靶向治疗的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阐明生物信号通路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有助于临床医师正确进行医疗决策,选择性、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干预,大大改善DR的治疗效果.如何在医疗实践中将信号通路的研究和靶向治疗结合起来是推进DR治疗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应注重转化医学研究,重视信号通路研究对靶向治疗的引导作用,使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 无锡市滨湖区50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中干眼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曹葭;姚勇;傅东红;朱靖;谢田华;殷丽;禹倩倩;栾兰

    背景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涉及人体各组织和器官,关于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研究多聚焦于视网膜和白内障,而近年来糖尿病合并眼表疾病的研究正在受到关注,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可为更好地制定糖尿病人群干眼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目的 调查无锡市滨湖区50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干眼的患病情况,了解其患病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12年9-12月对无锡市滨湖区50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进行回访调查,对纳入的受检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Schirmer Ⅰ试验、直接检眼镜及眼底照相等检查,依据目前国内公认的干眼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评估糖尿病患者干眼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社区确诊为糖尿病患者703例,调查受检人数631例,应答率为89.76%,其中男260例,女371例.确诊为干眼者312例,患病率为49.45%,其中男105例,女207例,患病率分别为40.38%和55.80%.50 ~59岁组、60 ~ 69岁组、70 ~ 79岁组和80岁以上组糖尿病患者干眼构成比分别为32.05%、43.91%、19.23%和4.81%,其中以60 ~ 69岁组干眼的构成比高.50~59岁、60 ~ 69岁组中女性干眼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55.88%比39.34%,x2 =4.61,P=0.03;58.78%比37.04%,x2=12.10,P=0.00).糖尿病人群干眼患病的相关因素有性别(x2=14.52,P=0.00)、吸烟史(x2=40.08,P=0.00)、饮酒史(x2=130.20,P=0.00)、过敏史(x2=4.68,P=0.03)、长期使用滴眼液(x2=13.59,P=0.00)、用眼持续时间长(x2=10.53,P=0.01)、文化程度高(x2=7.74,P=0.01)等.干眼的症状以干涩、异物感、烧灼感为主,糖尿病干眼患者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及Schirmer Ⅰ试验结果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干眼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99.66、48.88、40.80,均P=0.00).糖尿病干眼患者睑板腺功能障碍和泪河高度异常的发生眼数均明显多于非干眼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09、11.45,P<0.05).结论 干眼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干眼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50~ 69岁糖尿病人群干眼患病率较高,有必要以社区为单位对糖尿病人群开展干眼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中华实验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