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与病理](/imgs/1673-2588/0.jpg)
临床与病理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hology and Clinical Medicine 국제병리과학여림상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0.5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2588
- 国内刊号: 43-152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上皮-间质转化的信号转导机制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出现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在胚胎发生与器官发育、肿瘤形成和转移以及纤维化过程中均有表现.TGF-β是EMT的一个重要诱导因素,其通过Smad和非Smad依赖通路对EMT的发生进行调节,对肿瘤的形成、转移和扩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EMT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
RNAi在丙型肝炎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通过小干扰RNA(siRNA)降解具有序列同源性的mRNA分子而实现的基因表达沉默.目前将RNAi应用于丙型肝炎基因治疗的研究备受关注.siRNA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蛋白表达.但要将该技术应用于丙型肝炎临床治疗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
缺血缺氧状态下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分解细胞质等自身构成成分的生理现象.自噬在各种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它可以加速细胞内的新陈代谢,或者在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等饥饿状态时从分解产物中获得能量.大量研究表明增强的自噬促进了细胞在缺血缺氧等饥饿状态下的存活.然而,如果自噬水平过度上调,将引起自噬性细胞死亡,也称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
-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
-
核定位信号类短肽的生物医学应用
核蛋白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是一段富含精氨酸、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的短肽,是介导蛋白通过核孔复合体入核的必要信号序列.NLS存在于真核细胞核蛋白及病毒蛋白中,鱼精蛋白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天然NLS类短肽.针对NLS能够介导DNA、蛋白质、纳米粒等进入细胞核的特点,国内外学者对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研究.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缺陷致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
帕金森病是神经退行性疾病,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更能模拟人类帕金森病的病程进展,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不但出现进行性变性、缺失,而且残存神经元胞浆内还出现Lewy体,这更符合人类帕金森病的病理特点.因此,泛素蛋白酶体功能缺陷已成为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围绕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UPS)的功能、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UPS的作用、泛素蛋白酶体功能缺陷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机制展开综述.
-
普利醇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普利醇(policosanol)是一种从精炼甘蔗蜡中提取出来的长链脂肪醇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二十八烷醇.具有抗心脑缺血、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和平滑肌增殖以及血管新生等作用,安全性和耐受性均很好.
-
MAPK信号通路与上皮间质转型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信号通路是细胞外信号刺激引起细胞核反应的共同通路,是介导上皮间质转型(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细胞内信号分子.许多信号分子都可以通过MAPK信号通路介导EMT的发生.进一步研究探索MAPK信号通路与EMT之间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EMT与疾病的发展机制,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内皮祖细胞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及干预治疗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是一种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它与出生后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近年的研究显示EPCs功能受损和数量减少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单个核细胞移植、内源性EPCs的动员活化以及EPCs的基因修饰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为糖尿病血管病变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EP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以及内皮祖细胞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治疗的展望进行综述.
-
雌激素受体α共激活子与乳腺癌
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ERα)信号途径的活性增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ERα共调节因子的变化.ERα共调节因子可分为共激活子和共抑制子.本文对ERα共激活子的种类、与ERα的结合方式、作用机制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皮质抑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皮质抑素(cortistatin,CST)是一种新的生长抑素家族神经内分泌多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器官及免疫系统中,能够与生长抑素受体、生长素受体及MrgX2受体结合,发挥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诱导免疫耐受及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作为一种抗炎因子,CST可能在败血症、克罗恩病及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作用.CST亦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提示CST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
细胞外钙受体及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
纳米粒子检测病毒的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了目前研究的在病毒检测过程中使用的纳米粒子种类、检测方法及其特点.纳米粒子特殊的表面性质及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与传统的病毒检测方法结合,增加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且使检测趋于自动化.
-
PLCE1基因突变与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的关系
漫性肾小球硬化(diffuse mesangial sclerosis,DMS);而错义突变可导致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但其确切发病情况及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就PLCE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
肿瘤微环境和口腔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肿瘤微环境是一个有其自身特点的系统,它有别于正常细胞和其周围组织形成的环境.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微环境中主要的宿主细胞.口腔肿瘤微环境中的成纤维细胞有别于口腔正常成纤维细胞,在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
吞噬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的调控
吞噬细胞NADPH氧化酶是一个多组分活化的酶复合体,是吞噬细胞抗菌系统的主要成分.此氧化酶体系包括膜结合的和可溶的胞浆蛋白,其主要特征为依赖刺激而活化,机制为复合体的胞浆因子磷酸化并转位至膜,在这里与细胞色素酶相关联,组装完全的复合体在功能上作为一个电子转运体系,从胞浆NADPH转移电子给分子氧形成超氧阴离子(O2-),伴随着接下来的活性物质产生,也叫呼吸爆发,发挥抗菌和抗细胞毒素的活性.NADPH氧化酶的这一活化过程受调节亚基、上游调节子等多重因素的调控.
-
缺氧诱导因子-1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红素氧合酶-1、内皮素-1和心房钠尿肽等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
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于未转移组(P<0.01,P<0.05).结论:E-cadherin表达减少或缺失在CRC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金纳多对内毒素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而预先给予Ginaton可显著提高HO-1的表达,降低iNOS的表达(P<0.01).结论:Ginaton可减轻LPS所致急性肺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诱导HO-1的表达,下调iNOS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
肝活检病理检查对婴儿肝炎综合征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例手术证实为肝外胆道闭锁.结论:病理改变Ⅰ级、Ⅱ级的IHS预后优于Ⅲ级、Ⅳ级者,肝活检病理检查对IHS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
《国际病理学科学与临床杂志》征稿启事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