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病理杂志

临床与病理

临床与病理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hology and Clinical Medicine 국제병리과학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0.5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2588
  • 国内刊号: 43-152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35
  • 曾用名: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病理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李元建 何建行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个案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疾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欣;陈平治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高血压个案管理的意义,总结归纳了社区-家庭保健、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和电子信息化3个模式在高血压个案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对高血压个案管理在国内的发展提出展望.

  • 长链非编码RNA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明睿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是婴儿期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不能编码蛋白质,却具有生物学功能的RNA.近年研究表明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参与细胞凋亡调控、肿瘤浸润与转移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目前发现的在神经母细胞瘤诊断、治疗、预后中发挥功能的lncRNA,以期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疗及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 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新进展

    作者:胡志为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的治疗手段是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进行修复神经、改善循环、纠正代谢紊乱、抗氧化应激等治疗,从而降低和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随着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机制研究的深入,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也取得新进展.

  • Notch信号通路在呼吸道疾病及细胞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乐;胡瑞成;朱黎明;蒋永亮;李洁

    Notch信号通路是一个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参与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配体分化发育,该信号通路是通过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发挥作用,调控机体的细胞识别、凋亡、增殖和分化.近年来,Notch信号通路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 异柠檬酸脱氢酶1/2突变及其抑制剂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佳龙;黄南渠;施尚鹏;巴智胜

    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是体内具有脱羧作用的氧化还原酶,是三羧酸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IDH1/2突变后能够产生高水平的2-羟基戊二酸(2-hydroxyglutaric,2-HG),抑制胶质瘤干细胞分化,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肿瘤微环境的形成,产生高水平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HIF-1α)促进胶质瘤侵袭,终导致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因此针对该靶点的抑制剂和疫苗的研究,将会为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带来希望.

  • 膀胱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对比及成瘤监测技术的进展

    作者:佟业飞;修有成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且治疗后容易复发和进展,因此迫切需要治疗膀胱肿瘤的新方法.无论是研究新治疗方法还是开展个体化治疗,都有赖于膀胱癌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迄今为止,膀胱癌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很多且各有特点.建模成瘤后肿瘤的监测技术,特别是活体动态监测技术尤为重要.现将目前膀胱肿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监测方法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各种建立方法的优缺点,帮助研究者选择出适合其实验的建模方案与监测技术.

  • Notch信号转导通路在骨发育与骨重建中的作用

    作者:朱佳瑜

    Notch信号转导通路是一广泛存在且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并在胚胎发育和组织更新中起重要作用.骨重建的过程包括骨形成以及骨吸收.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细胞形成骨,以及单核细胞的破骨细胞吸收骨,二者协同在骨发育和骨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阐述Notch信号转导通路促进骨发育,调节基质干细胞的分化定型,以及调控成骨、破骨分化与功能,进而影响骨重建.

  •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在肾病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鑫;吕慧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angiopoietin-like-3,ANGPTL3)是一种分泌蛋白,是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家族的成员.ANGPTL3主要表达于肝,肾仅有少量表达.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以大量蛋白尿(>3.5 g/d)、低白蛋白血症 <30 g/L)、水肿及高脂血症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可表现为各种病理类型.近期研究发现肾ANGPTL3表达异常与NS的常见病变足细胞损伤和蛋白尿相关,并参与NS高脂血症的调节.

  • 中医药在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倩逸

    本文综述中医药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进展,分别从癌毒、痰核、毒生病络理论阐述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中医病因病机,从滋肾运脾、益气化瘀、清热解毒、消痰散结几方面阐述其治则治法,并概述单味药、中成药、中药复方、外治法、针灸疗法、情志疗法、气功疗法、中医饮食护理在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

  • 白细胞介素6:一种可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的风险因素

    作者:杨海玉

    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证实高血压、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冠心病、瓣膜病、心脏外科手术等均为AF发生的危险因素.炎性因子IL-6是预测AF发生的独立因素,且存在一定的遗传学证据.本文就IL-6与AF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炎性因子在A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为AF的发病风险评估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

  • 胸腺上皮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莫帅佳

    胸腺上皮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与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生长缓慢,预后尚可,对化疗敏感,但目前复发性或难治性胸腺上皮肿瘤几乎无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有关胸腺上皮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较快,随研究内容的广泛和深入,靶向治疗备受关注,或将成为胸腺上皮肿瘤治疗的新选择,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胸腺上皮肿瘤常见的靶向治疗的作用靶点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认识胸腺上皮肿瘤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 结直肠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勇;张侠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初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le state,HCS)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3例结直肠癌初诊患者凝血功能及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3例结直肠癌初诊患者中113例(73.86%) HCS,其中D-二聚体(D-dimmer,D-D)升高98例(86.72%),PLT升高58例(51.33%),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升高34例(30.09%),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缩短6例(5.3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lasma prothrombin time,PT)缩短4例(3.54%);其中两项均异常47例(41.59%),以PLT,D-D升高居多32例(28.32%);其中3项及以上均异常18例(15.66%),以PLT,FIB,D-D升高居多15例(13.27%).年龄≥60岁较<60岁者PLT,FIB高(P<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OG≥2分较<2分者PLT,FIB,D-D高(P<0.01);既吸烟又饮酒较无烟酒嗜好者D-D高(P<0.01);无合并疾病较合并者PLT,D-D低(P<0.01);FIB,PLT和D-D在Ⅰ~ Ⅱ与 Ⅲ, Ⅳ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ECOG≥2分,有烟酒嗜好,合并基础疾病及转移均是HCS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常存在HCS,以PLT,FIB,D-D升高居多;年龄≥60岁,ECOG≥2分,有烟酒嗜好、有合并基础疾病及肿瘤远处转移均是HCS危险因素,其中烟酒嗜好、合并基础疾病、肿瘤远处转移更为显著.

  • 低浓度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作者:刘宝莲;申兵冰;张湖海;潘乾广;赵洪雯

    目的:研究低浓度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联合糖皮质激素在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筛选特发性FSGS,尿蛋白定量>1 000 mg/24 h的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低浓度TAC组和激素组.将其中尿蛋白定量>2 000 mg/24 h的患者也按上述方法分为两组.收集分析治疗前及治疗第1,3,6,12,18,24个月的临床资料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在尿蛋白定量>1 000 mg/24 h的患者中,TAC组于治疗第1个月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激素组在治疗第3个月显著下降(P<0.05).在治疗第18,24个月TAC组尿蛋白定量下降值均高于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定量>2 000 mg/24 h患者中,TAC组在治疗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在治疗第1,3,6个月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P<0.05),治疗第12至24个月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分组方法中,TAC组复发率均低于激素组(P<0.05);总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特发性FSGS的治疗中,低浓度TAC联合激素的治疗方案对比单用激素显示出起效快、更强且持久稳定降尿蛋白的作用,是这类患者的更优选择.

  • 急性胰腺炎合并坏死感染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效果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育斌;张长青;张葵玲;周阿佩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合并坏死感染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74例经PCD治疗的AP合并坏死感染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学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有效预测PCD治疗效果的临床和影像学指标.结果:本组AP合并坏死感染接受PCD治疗成功率为58.1%(43/74),PCD失败转为手术清创者31例(41.9%).单因素分析发现:CT影像学指标中胰腺坏死范围(P<0.001)、感染灶范围(P=0.038)、数目(P=0.010)、成份(P=0.001)、包裹程度(P=0.029),临床指标中是否并发持续性器官衰竭(P=0.013),与PCD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关联性;而人口学特征中年龄、性别、病因学诊断以及临床指标中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index for severity in AP,BISAP)评分、白细胞计数、CRP、是否并发器官衰竭和器官衰竭数目以及一过性器官衰竭与PCD治疗效果未存在显著关联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只有胰腺坏死范围>50%(OR=1.75,95%CI 1.39~3.76,P=0.013)、多发感染灶(OR=2.04,95%CI1.83~5.92,P=0.001)、感染灶成分不均质(OR=2.76,95%CI 1.47~6.58,P<0.001)和持续性器官衰竭(OR=1.27,95% CI 1.20~2.97,P=0.035)是AP合并坏死感染接受PCD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PCD治疗AP合并坏死感染的成功率较高,CT影像学评估尤其是感染灶成分、数目和胰腺坏死范围对预测PCD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 康复助手APP在膝关节镜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张颖;喻薇

    目的:评估康复助手APP软件在膝关节镜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行关节镜手术的220例患者,其中120例为对照组,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按照护理常规进行围手术期口头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口头宣教的基础上借助康复助手APP软件,通过患者自我学习,进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护士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康复助手APP软件能优化关节镜围手术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增强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掌握健康教育内容,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潘玉芳;郑明霞;韦燕芬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构建的护理干预方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1例患者按人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2015年1至6月纳入的55名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2016年1至6月纳入的56名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构建的护理干预方案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及干预1,3,6个月后应用康复锻炼依从性调查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估量表和独立功能得分评估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在干预1,3,6个月后的康复训练依从性得分、髋关节功能得分及独立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构建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康复锻炼效果.

  • 淋巴增强因子1及细胞周期蛋白D1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田立斌;张海光;鲁鑫;刘春玲

    目的:研究淋巴增强因子1 (lymphoid enhancer factor-1,LEF-1)及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CCND1)在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HC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LEF-1及CCND1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LEF1在HC组织中的吸光度(OD)值为9 156±1 014,明显高于正常组织(2 132±906;P<0.05);LEF1的表达与HC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CCND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OD值为11 204±9 075,明显高于正常组织(7 012±2 743;P<0.05);CCND1的表达与HC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EF-1与CCN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38,P=0.005).结论:LEF-1和CCND1在HC组织中高表达,LEF-1/CCND1信号通路可能在H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输注递增速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及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作者:李琴;吴永红;贡浩凌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输注递增速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以及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ICU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83例,根据肠内营养输注递增速度分为低速递增组62例,中速递增组61例及高速递增组60例.比较3组患者腹内压变化,EEN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肠内营养后,低速递增组治疗后的腹内压与中速递增组、高速递增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低速递增组患者在腹胀、腹泻、呕吐/反流以及胃潴留、胃肠道出血以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方面的发生率与高速递增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低速递增组腹胀的发生率低于中速递增组(P<0.05).高速递增组患者先出现腹胀症状,与中速递增组患者发生腹胀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鼻空肠营养管实施EEN时,低速递增输注有利于降低患者腹腔内压力,且较少有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 他汀类药物提高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作者:杨艳东;江勇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对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他汀类药物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5项RCTs和4项临床观察共计1 0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RCTs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提高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持续病毒应答率(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58.1% vs 38.8%,OR=2.26,95%CI 1.75~3.79,P=0.002),不能提高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的SVR(OR=0.78,95%CI 0.30~2.07;P=0.62).观察性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提高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HCV基因Ⅰ型的SVR(65.3% vs 41.9%,OR=2.70,95%CI 1.71~4.27,P<0.001),对HCV基因2型或3型无作用(83.8% vs 86.1%,OR=0.91,95%CI 0.42~1.97,P=0.81).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提高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SVR,尤其对基因1型HCV患者的作用明显;对DA抗HCV无明显作用.

  • 宝安区机关事业单位体检人群主要慢性病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尤映彬;林巧旋

    目的:分析宝安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主要慢性病异常指标的流行病学现状,探讨该人群慢性病指标异常检出情况及分布特征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4年宝安区机关事业单位体检人群共12 925人为研究对象,统一制定体检方案.所有参加体检人员抽取空腹静脉血,测TC,TG,LDL-C,血糖及尿酸水平;用统一的方法和标准测量参检人员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结果:本次健康体检结果显示宝安区机关事业单位体检人群异常指标检出率为71.7%,其中高血糖863人(6.7%),高尿酸2 600人(20.12%),超重4 292人(33.2%);高脂血症6 915人(53.5%);高血压1 554人(12.0%).结论:宝安区机关事业单位体检人群主要慢性病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健康促进方案.

  • 染料木素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PI3K/Akt通路的影响

    作者:吴环立;马现启;赵海洋

    目的:探讨染料木素对实验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CH模型组、染料木素低剂量组(5mg/kg)、中剂量组(10mg/kg)和高剂量组(15 mg/kg).通过注射Ⅳ型胶原酶建立ICH大鼠模型,采用Garcia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比色法检测脑组织中SOD与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含量水平,TUNEL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数,Western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p-PI3K与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ICH模型组相比,染料木素给药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脑含水量明显下降,脑组织中SOD与CAT的含量水平升高,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数降低,p-PI3K与p-Akt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染料木素对ICH后的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染料木素的抗氧化作用及调控PI3K/Akt通路有关.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B病毒DNA试剂盒的性能验证及评价

    作者:孟斌;张好良;李世宝;赵耀;马萍

    目的:对新建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定量检测体系进行性能验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含量,并依次对精密度、准确度、人员、仪器、线性范围等性能参数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EBV临界质控品和强阳性质控品批内精密度分别为1.79%,0.85%,批间精密度为2.10%,1.38%,均<10%,符合行业标准.准确度绝对偏差<0.5个对数数量级.人员比对符合率为90%,仪器符合率100%.在(2.79E+02)~(4.36E+07) IU/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研究新建的EBV-DNA检测体系的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可常规应用于临床.

  • 52例脊索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马艳英;夏庆欣;孙淼淼;张建波;赵冬梅

    目的:研究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52例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27~79(中位58)岁,其中男29例,女23例.骶尾部46例,蝶鞍部2例,斜坡1例,颈椎2例,腰椎1例.影像学显示溶骨性破坏.形态学瘤细胞呈分叶状结构,富含黏液样基质并可见胞内囊泡,免疫组织化学上皮性标志及S100蛋白阳性表达.1例去分化为纤维肉瘤,且Ki-67增殖指数升高.其中27例(52%)复发,3例转移.结论:脊索瘤多见于中老年人中轴骨,低度恶性,复发常见,可远处转移,病理形态以经典型为主,可发生去分化并提示预后不良.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影响自然分娩后2h内正常足月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

    作者:苏艺娟;陈娜芬;苏雅璇;殷婷婷

    目的:探讨影响自然分娩后2h内正常足月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1至12月单胎自然分娩产妇135例,产前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和母乳喂养健康宣教,重点落实母婴早接触、早吮吸,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开始至少给予母婴皮肤接触1h;记录母婴皮肤接触开始时间、持续总时间、期间有无中断和中断原因、次数、中断持续时间以及首次中断距离开始接触的时间;采用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reast-feeding assessment tool,BAT)评估自然分娩后2h内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自然分娩后2h内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结果:自然分娩后2h内正常足月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为75.6%(102/135).单因素分析发现,初产妇(x2=6.899,P=0.009)、产妇乳头条件(x2=17.687,P<0.001)、母婴皮肤接触发生中断(x2=5.548,P=0.019),尤其是早期中断(开始接触后1h内;x2=5.968,P=0.015)与分娩后2h内首次母乳喂养是否成功存在关联.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初产妇(OR=1.572,95%CI:0.896~2.319,P=0.012)、产妇乳头状况差(扁平或凹陷)(OR=2.017,95% CI:0.735~3.164,P=0.004)和母婴皮肤接触早期中断(OR=1.354,95%CI:0.962~1.751,P=0.029)是导致自然分娩后2h内足月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重视对初产妇的健康教育和乳头状况的评估干预,大限度避免各项护理操作所导致的母婴皮肤接触早期中断,以进一步提高自然分娩后2h内足月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

  • 乳腺癌预后相关基因标志物筛选

    作者:饶茜;胡豪飞;张丹;贺喜;邵玲;谢妮

    目的:筛选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为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及潜在靶点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的基因进行二代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功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筛选非三阴性乳腺癌上调差异表达基因共795个,下调基因为1 008个.三阴性乳腺癌上调差异表达基因共1 067个,下调基因1 034个.富集的主要通路有细胞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DNA复制、病毒性致癌、酒精性中毒相关通路.结论:EIF4G1,CENPF上调可能与乳腺癌预后呈相关性,是潜在的乳腺癌治疗靶向目标.在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的潜在预后指标方面,SEPT2可提供更好的预后.

  •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的心理弹性及其与病耻感和心理痛苦的相关性

    作者:严华;张星

    目的:了解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的心理弹性现状,并探讨患者心理弹性与病耻感及心理痛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社会影响量表(Social Impact Scale,SIS)及心理痛苦温度计(Psychological Distress Thermometer,DT)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心理弹性得分为52.22+8.78,患者病耻感总分为60.21±11.44,中度及以上心理痛苦检查率为59.62%.患者心理弹性中坚韧与病耻感中社会排斥、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及心理痛苦呈负相关(P<0.05);自强与病耻感各维度及心理痛苦呈负相关(P<0.01);乐观与病耻感各维度及心理痛苦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较低,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可有效降低患者病耻感,缓解患者心理痛苦,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肾炎康复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作者:肖云;何淑怡;冯鸿坚;张智伟;肖洁;吴峻

    目的:探讨肾炎康复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cclusion,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保护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UUO组和肾炎康复片组(SYKF组),每组各8只.SYKF组给予肾炎康复片600 mg/(kg·d)灌胃,sham组和UUO组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4d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左肾组织作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学变化;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mRNA水平;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α-SMA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UUO组肾组织出现明显RIF改变,SYKF组RIF程度较UUO组明显减轻;UUO组大鼠肾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而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下调(P<0.01).与UUO组相比,SYKF组肾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而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对UUO大鼠RIF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有关.

  •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与成人斯蒂尔病病情活动的相关性

    作者:林镇;郭茹茹;陈晓翔;余跃天;吕良敬

    目的:研究成人斯蒂尔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患者外周血细胞内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3 (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1/3,RIPK1/3)的表达水平,分析RIPK1/3与AOSD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我院风湿科58例AOSD患者的病史信息,明确与疾病活动相关的临床指标.为初步探讨其中潜在的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17例AOSD住院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内RIPK1/3的表达水平.结果:58例AOSD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单核细胞绝对值与病情严重程度(系统评分)显著相关(r=0.6157,r=0.4278,P<0.001).初步机制探讨中发现17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IPK1/3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001),且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高表达RIPK1和RIPK3的单核细胞比例与血沉呈负相关(r=-0.5332,P<0.05;r=-0.5098,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可作为AOSD病情活动性良好的监测指标,且RIPK1/3在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可能在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1392例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6种融合基因筛查分析

    作者:张建平;杨君芳;王芳;房建成;张阳;朱平;张英;聂代静;马小丽;张羽;王明宇;张薇;陈雪;刘红星

    目的:分析139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的36种融合基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7年4月1 392例[1 185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B-ALL)和207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T-ALL)]初诊儿童(≤14岁)ALL患者的36种融合基因筛查结果.采集初诊儿童AL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采用多重巢式PCR方法进行36种融合基因筛查.x2检验比较B-ALL和T-ALL之间融合基因阳性率差异.结果:1 392例患者中,411例(29.53%)检测到17种融合基因,其中2例(0.49%)同时携带2种融合基因.B-ALL患者中融合基因总阳性率显著高于T-ALL患者(31.73% vs 16.91%,P<0.001).BCR-ABL1,E2A-PBX1和TEL-AML1基因型常见于B-ALL,而SIL-TAL1仅见于T-ALL.结论:各种融合基因在ALL中的阳性率及其在B-ALL和T-ALL中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改进临床适用的融合基因检测方案提供数据基础.

  • 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及危险因素

    作者:李四桥;买二辉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行LH的134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分析LH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2.39%,其中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24%.按照Clavien-Dindo分级系统,Ⅰ级6例, Ⅱ级6例, Ⅲ级11例,Ⅳ级4例,Ⅴ级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并发症与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Child-Pugh分级、15 min吲哚氰绿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at 15 minutes,ICGR15)、肝硬化程度、剩余肝体积/全肝体积比(future liver volume/total liver volume,FLV/TLV)和术者经验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巴塞罗那分期、Edmonson分级、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病毒性肝炎、病灶大小、病灶个数、卫星灶、微血管侵犯、包膜、腹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肝切除方式、肝门阻断、术中输血和联合胆囊切除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A Ⅲ级、ICGR15≥20%和重度肝硬化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FLV/TLV≥50%和术者经验≥40例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L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合并ASA分级高、肝功能储备差、重度肝硬化和术者经验缺乏者.

  • 微小RNA-9与Wnt/β连环素在星形细胞肿瘤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俊芝;王志强;刘铭;张巍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肿瘤微小RNA-9(microRNA-9,miR-9)和Wnt/β连环素(β-catenin)mRNA及其异常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至2017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诊断的胶质细胞肿瘤102例,包括弥漫型星形细胞瘤(Ⅱ级)36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36例、胶质母细胞瘤(Ⅳ级)30例.采用RT-PCR检测β-cateninmRNA的异常表达,用x2检验、回归分析、SPSS生存分析方法分析其异常表达与星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参数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在Ⅱ级、Ⅲ级、Ⅳ级星形细胞肿瘤中,分别有27,30,30例miR-9呈高表达;分别有24,33,30例β-catenin呈高表达.随胶质细胞肿瘤级别的增高,miR-9和β-catenin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miR-9 mRNA水平的异常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发病部位及组织学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mRNA水平的异常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显著相关(P<0.05).星形细胞肿瘤患者预后与miR-9和β-catenin mRNA水平的异常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miR-9,β-cateninmRNA有望成为星形细胞肿瘤的相关预后指标.

  • 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的不同用药时机对川崎病患儿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张喜芳

    目的:分析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的用药时机对川崎病患儿疗效及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南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川崎病患儿.按照IVIG用药时机的不同分成2组:早期组19例(发病7d内确诊治疗)、晚期组33例(发病7d以上确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组发热消退时间、淋巴结肿大时间、黏膜充血时间和皮疹持续时间分别为(5.75±0.52),(6.51±0.68),(4.60±0.21)和(5.62±0.32)d;晚期组发热时间、淋巴结肿大时间、黏膜充血时间和皮疹持续时间分别为(10.21±0.66),(8.65±0.64),(8.95±0.38)和(8.14±0.68)d.与晚期组相比,早期组发热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时间和皮疹持续时间均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率为5.26%,低于晚期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儿治疗后的WBC,PLT,CRP,ESR指标均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zyme,CK-MB)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且早期组的显著低于晚期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药能够降低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症状及血液指标.

  • LncRNA NEAT1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邢宏松;吴国俊;黎建军;江帆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NEAT1(long non-coding RNA NEAT1,lncRNA NEAT1)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qRT-PCR用于测定正常肝细胞系L02和肝癌细胞系HepG2,SMMC-7721及Huh7中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将HepG2细胞系分为NEAT1-siRNA组、Control-siRNA组和Mock组,NEAT1-siRNA组和Control-siRNA组经LipofectamineTM2000分别转染pcDNA3.1-lncRNA-NEAT1-shRNA及pcDNA3.1-lncRNA-NEAT1-NC,Mock组为阴性对照.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用于测定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测定miR-121和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的表达.结果:LncRNA NEAT1在肝癌细胞系HepG2,SMMC-7721及Huh7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肝细胞系L02(P<0.05).CCK-8示:转染72及96 h后,NEAT1-siRNA组OD450nm值显著低于Control-siRNA组和Mock组(P<0.05).NEAT1-siRNA组细胞划痕愈合率低于Control-siRNA组[(30.38+4.19)% vs (54.78+5.83)%,P<0.05].NEAT1-siRNA组侵袭细胞数少于Control-siRNA组[(107.5±8.1)个vs(178.1±13.4)个,P<0.05].NEAT1-siRNA组miR-211相对表达量高于Control-siRNA组(P<0.001).NEAT1-siRNA组SATB2相对表达量低于Control-siRNA组(P<0.01).结论:LncRNA NEAT1在肝癌细胞系中高表达,沉默lncRNA NEAT1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iR-211/SATB2信号途径有关.

  •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效果

    作者:刘啟;孙家蓉;万婷;卢国辉;陶春红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 change,TTM)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4例稳定期的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包括营养指导、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指导及心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TTM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一秒钟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he first second forced vital capacity percentage of expected value,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钟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the ratio of the first second forced vital capacity of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及呼吸困难程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EV1,FEV1%,FVC,FEV1%/FVC及呼吸困难程度评估结果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干预后FEV1,FEV1%与干预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VC,FEV1%/FVC及呼吸困难程度评估结果干预前后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除FEV1%/FVC无明显差异外,FEV1,FEV1%,FVC及呼吸困难程度评估结果观察组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降低其呼吸困难程度.

  • 学龄期哮喘患儿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孙小艳;赵淑玲;吴倩;唐珩

    目的:调查学龄期哮喘患儿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徐州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20例学龄期哮喘患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儿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7.45±7.42;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入院次数、家庭年收入、照顾者角色、照顾者健康状况是其影响因素(P<0.05).结论:学龄期哮喘患儿存在明显的自我感受负担,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积极干预以减轻患儿自我感受负担.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和IL-5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钱淑怡;杨辉;朱航;吴润秋;金玉;刘志峰;练敏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患儿胃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MC)数量和IL-5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参照Talley标准诊断为EG的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设为EG组,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0.44~13.58(6.38±4.59)岁.选取同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及总IgE测定正常且胃镜下多点取胃窦活组织行嗜酸细胞计数,EOS<10个/HPF的儿童为对照组,共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08~12.00(5.46±3.27)岁.两组行外周血EOS计数及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测定,胃镜下留取胃窦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胃黏膜EOS数量、MC数量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胃黏膜IL-5 mRNA表达.结果:EG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胃黏膜组织中EOS及MC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胃黏膜组织IL-5 mRNA的表达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胃黏膜MC数量增加可能导致其释放IL-5增多,促进EOS在胃黏膜聚集、活化,释放毒性因子造成黏膜组织损伤.

  • 十二指肠Brunner腺腺瘤7例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刘军;袁春艳;陈永其;浦文兰;杨媛媛;谢蕴

    分析7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腺瘤(duodenal Brunner's gland adenoma,BGA)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将内镜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7例患者中有症状者4例,其中伴发腹痛3例,呕吐1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黑便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诊断BGA仅1例,息肉样病变5例,其他1例.7例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1例,内镜下切除治疗6例.术前内镜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一致者仅1例.BGA是一种良性肿瘤,发生率比较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胃镜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切除)具有重要价值.

  •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相关性脑梗死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丽军;阚文超;谢传昊;张岚;马风满;成志勇

    回顾性分析1例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出现治疗相关性脑梗死,并复习相关文献.了解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症发生机制、鉴别诊断以及避免因误诊导致的不必要治疗,进一步认识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症.

  • 皮肤Merkel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洁;尹香利;李艳菊

    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Merkel细胞癌患者的病史、肿瘤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为老年男性,表现为皮肤孤立无痛结节,镜下肿瘤位于真皮层,瘤细胞呈片状及巢状分布,大小相对一致,嗜碱性,核质比高.免疫组织化学上皮及神经内分泌标志阳性,CK20胞质逗点状阳性,TTF-1,CD117,CD68,LCA均为阴性.Merkel细胞癌是皮肤原发的高度侵袭性神经内分泌肿瘤(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APUD)肿瘤,需与皮肤转移性肺小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及淋巴瘤等疾病进行鉴别.

临床与病理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