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骨冠状位CT扫描在颜面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颜面部外伤极易伤及鼻骨,两侧鼻骨为薄层骨板极易引起外伤性骨折,然而由于两侧鼻骨在X线侧位像上是相素重叠的,又由于鼻根部有鼻额缝等结构易于引起误诊.
-
189例鼻内镜手术临床分析
总结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5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8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89例,男111例,女78例;年龄16~70岁,平均35.5岁;病程2~25年,平均5.6年.全部患者术前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入选标准:依据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1].临床分型为:Ⅰ型1期5例,2期34例,3期6例:Ⅱ型1期10例,2期67例,3期41例;Ⅲ型26例.
-
股骨粗隆间冠状位骨折的治疗分析
股骨粗隆间冠状位骨折因其骨折线的特殊性,加重了术前内固定选择及术中复位固定的难度,处理较为棘手.选择一种理想的内固定器械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科自2007年6月至2011年1月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31例股骨粗隆冠状位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45~78岁,平均60.5岁.均为股骨粗隆冠状位骨折患者.左侧骨折12例,右侧19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受伤原因:车祸伤12例,高处坠落伤8例,骑车或行走摔伤11例.入院后均行骨牵引,在伤后3~10d手术.
-
副鼻窦冠状CT扫描时头架角度控制及成像研究
目的 探讨仰卧式头架螺旋CT副鼻窦冠状扫描时机器摆动角度对冠状成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2004年9月~2007年10月11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行副鼻窦冠状位扫描,采用仰卧式头架,对部分病例采用近似冠状位扫描.结果:与OML线成67°~90°的近似冠状位扫描基本能满足依赖冠状位副鼻窦CT图像诊断的需要.结论:近似冠状位扫描在某些情况下是切实可行的扫描方法.
-
Hoffa骨折的治疗
Hoffa骨折是指股骨髁冠状面骨折,其骨折线在冠状位垂直分离,股骨外髁的发生率比内髁多2~3倍[1].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3月共收治此类病人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
高场强MRI及MRCP对胆道结石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一种利用水成像的较新方法技术结合传统的常规轴位T1、T2,冠状位T2,对诊断梗阻性黄疸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
改良定位冠状位薄层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定位冠状位薄层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或其他方式确诊的胆道系统病变6例,同时选择8例胆道系统正常者作为参照.检查者均进行磁共振常规轴位T1WI、T2WI、传统定位冠状位MRCP以及改良定位冠状位MRCP,观察传统定位冠状位MRCP与改良定位冠状位MRCP在胆道系统显示上的不同,并记录相应数据.结果:通过对图像的观察以及相应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改良定位冠状位MRCP在显示胆道的连续性以及对细小病变的显示上均有提高.在胆道系统正常者的检查中,有效率达62.5%,在胆系病变组中有效率达66.7%.结论:改良定位冠状位薄层MRCP技术能提高正常胆系和胆系病变靶点的显示,对临床的诊断、治疗以及术前评估有帮助.
-
GE SIGNA 0.5T MR 梯度放大器故障分析与维修
1故障现象MR选用SE序列对病变组织进行T1加权扫描检查,只显示轴向图像,没有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
-
磁共振梯度维修1例
1 故障现象我院引进的荷兰飞利浦T5-NT的磁共振图像出现矢状位、横断位上的严重变形,同时伴有横断位上并行黑线.但冠状位图像正常(见图1~3).
-
冈盂切迹腱鞘囊肿致肩胛上神经卡压一例报告
患者男,35岁.因右肩胛部酸痛不适5个月,右肩外展无力1个月入院.患者无外伤史,曾被诊断为"肩周炎"、"颈椎病",对症治疗无改善.查体:右肩外旋、外展能力较左侧明显减弱,冈下肌明显萎缩,冈上窝局部压痛,双上肢伸直前屈90°胸前交叉可诱发右肩胛部不适.肌电图示肩胛上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明显下降,为20m/s.诱发电位振幅明显下降,冈下肌有纤颤电位,腋神经、三角肌正常.MR冠状位T2加权像示盂唇后上方的冈盂切迹处可见多囊性异常高信号,边界清楚,大约为1.1cm×1.7cm;盂唇后缘部分高信号,考虑盂唇后缘损伤(图1).
-
特殊类型复杂髋臼后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髋臼后柱伴后壁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髋臼骨折,我们曾报告一组32例手术治疗的移位性髋臼骨折中有8例,占25%.常见的髋臼后柱伴后壁骨折的骨折线是从坐骨大切迹角部经臼内壁斜行至耻骨支并有臼后缘骨折,本文报告的2例特殊类型髋臼后柱伴后壁骨折即髋臼后壁加后柱冠状位纵形劈裂骨折.
-
脊柱侧凸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
临床上常把脊柱在冠状位及矢状位的畸形矫正程度、平衡是否恢复作为评判脊柱侧凸疗效的客观依据[1].但这种影像学评估标准凶忽略了患者自我形象、心理状态及主观满意度等内容而小能全面反映患者对手术的综合满意度.Berven等[2]发现,影像学上脊柱畸形的矫正率与患者术后身心健康的改善程度并不存在相关性.有研究表明脊柱侧凸可使青少年产生焦虑甚至轻生的念头[3],且因手术创伤、社会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在脊柱矫形术后加剧患者心理障碍程度[4];而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现同龄人相往往认为不够健康[5].
-
鼻蝶位薄层CT扫描对经鼻-蝶窦入路手术的价值
目前,大部分垂体腺瘤通过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由于该手术是通过鼻腔和蝶窦到达鞍内切除肿瘤,因此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了平行于手术通路的薄层CT扫描来指导手术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区别于目前临床常用的冠状位CT扫描,笔者称之为鼻蝶位CT扫描,现介绍如下.
-
超声诊断新生儿透明隔囊肿合并脑积水1例
患儿女,孕39+3周剖宫产娩后3 d.因抽搐、进食差入院,行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患儿仰卧位,于静息状态下经前囟门做冠状位及矢状位探测.检查显示:脑结构清晰,中线居中,透明隔内见直径约6 mm无回声区,内透声好(图1),包膜回声稍强;CDFI示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双侧脑室轻度对称性增宽,矢状面探测宽处均为13 mm.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1991年,德国学者Wallner首次报道用磁共振成像(MRI)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GE),二维重T2加权稳态自由进动(Steady-state free procession,SSFP)和三维后处理技术,在冠状位、矢状位上显示出类似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的胆管系统图像,并将这项检查命名为磁共振胆管成像(MR cholangiography MRC).此后通过快速自旋回波技术(FSE)成功地获得了胆管和胰管的图像,称之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近年来,MRCP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多层螺旋CT诊断鼻骨骨折的优势
日常生活中,外伤很常见,鼻骨骨折在头面部创伤中多见,以往鼻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1],大多时候普通X线平片检查也能检出鼻骨骨折,但由于普通X线平片检查受投照体位、部位重叠以及密度分辨率较差等的影响,有时鼻骨骨折容易漏诊[2].因此利用冠状位+横断位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3],给临床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依据.收集我院鼻骨骨折患者47例,采用改良冠状位和横断位行螺旋CT扫描检查,以期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意义,总结如下.
-
多层螺旋CT在肾结核中的诊断效果评析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肺外结核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1].泌尿与生殖系统是为常见的肺外结核发生部位,其中又以肾结核为多见,其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 医疗技术的发展推动多层螺旋CT技术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多层螺旋CT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整个泌尿系统的轮廓,其中迂曲走行的部位也能够很好地显示,通过轴位、矢状位与冠状位的角度变化,能够准确对肾脏、输尿管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病变进行判断,同时观察肾脏的变化,为医生进一步了解病灶内容物性质提供很好的依据[2].
-
多排螺旋CT诊断胸段食管癌外侵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在横断面图像的基础上,利用多排螺旋CT容积数据,行冠状位、矢状位、斜位及曲面图像重组,多方位进行观察,全面直观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提高外侵判断的准确率.
-
高分辨CT及重建技术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颅底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或结合常规CT发现颅内积气,近年来随着CT硬件及软件的发展,高分辨CT(HRCT)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CT)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HRCT影像较常规CT更为清晰、细腻,MPR可从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等任意平面显示颅底骨折,3D-CT可以重塑出颅底清晰的立体图像,直观地看到颅底骨折线,被认为是"非损伤的立体解剖",这些技术的应用使颅底骨折的诊断更加明确.
-
副鼻窦CT两种扫描方法的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副鼻窦病变CT扫描轴位片与冠状位片的优劣,探讨鼻窦扫描方法的佳选择.方法:分别对随机分组的副鼻窦病变采用轴位加重建45例,冠状位45例,进行扫描,对比其对诊断的优越性.结果:冠状位扫描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优于轴位扫描.结论:冠状位扫描是副鼻窦病变的首选扫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