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比较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过程中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亚萍

    目的 本研究主要评价甲巯咪唑(MMI)与丙硫氧嘧啶(PTU)两种药物在治疗甲亢患者过程中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25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后均符合甲亢症状.256名患者随机分配至两组,分别为MMI和PTU治疗组,每组患者128例,MMI治疗初始给药剂量为30 mg/d,PTU为300 mg/d,待患者病情得以缓解后,两种药物降低剂量维持,检验两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相关指标结果分析表明,PTU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约为21.8%,MMI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为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功能出现异常的时间上也有差异,MMI 组为(19.4±2.6)d,PTU 组为(41.6±3.3)d,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PTU治疗组患者容易出现肝损伤,而MMI治疗组患者肝损伤出现情况较早.

  • 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对凝血指标影响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丽娟

    目的 了解肝功能损伤患者凝血4项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进一步探索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与凝血4项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2006~2007年在朝阳市中心医院住院进行凝血检查的患者372例做回顾性调查研究.将其分为肝功能损害和肝功能正常两组,肝功能损害以实验室常规检查为依据,即肝功能检查7项指标中任一项出现异常者视为肝功能损害.结果 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轻度损伤的患者PT、APTT、TT无明显异常,而FIB较肝功能正常组降低;肝功能重度损伤的患者PT、APTT、TT明显异常,而FIB则较肝功能正常组严重降低.结论 肝功能轻度损伤患者的凝血4项指标中除FIB轻微降低外其余项目无变化.而肝功能重度损伤患者的4项指标均有变化,除FIB 降低外,其余3项的时间都延长.

  • 120例肝功能损伤患者线粒体抗体及其M2亚型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邹麟;肖然;陈瀑

    目的 检测肝功能损伤患者血清中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水平,探讨肝功能损伤患者抗线粒体抗体、抗线粒体抗体M2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重要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于70 U/L的患者血清样本中的AMA-M2,阳性者同时用免疫印迹法进行AMA-M2检测,间接荧光免疫法(IIF)检测AMA.结果 120例血清样本中ELISA法、免疫印迹法AMA-M2阳性6例,间接免疫荧光法AMA均为阳性.结论 临床上应重视对血清AMA、AMA-M2抗体测定,有助于早期PBC的诊断.

  • 大活络胶囊致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5例

    作者:谭瑞;廖祖松;李雪峰

    大活络胶囊是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主要作用为祛风止痛、除湿豁痰、舒筋活络,用于缺血性中风引起的偏瘫,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痹证)引起的疼痛、筋脉拘急腰腿疼痛,以及跌打损伤引起的行走不便和胸痹心痛证。根据说明书,少数患者出现口干、大便偏干、胃部短暂不适等不良反应。根据2013年11月收治的5例服用大活络胶囊后出现皮肤瘙痒(部分伴有肝功能损伤)的病例,笔者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 新疆部分地区肺结核患者乙肝分布特征及与肝损的关系

    作者:毛英;顾佳怡;杜守洪;向阳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乙肝在新疆部分地区的分布特征,并对乙肝的感染情况与肝损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为今后肺结核患者感染乙肝情况的预防、控制以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乙肝的5项血清学指标,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肺结核患者HBV感染率、大三阳、小三阳、HBsAg阳性率分别为22.98%、4.80%、0.12%、0.53%.其中受检者血清HBsAg阳性检出率在地区、民族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感染率在地区、民族、年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大三阳的轻度肺结核患者更易发生肝损.结论 乙肝感染情况与性别无关,与地区、民族、年龄有关;在肺结核病人群中开展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宣传教育以及预防工作时要以中老年为重点.同时患有乙肝会使肝损害的可能性增大,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积极进行护肝治疗,避免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

  • 乙肝病毒标志物动态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菊惠

    [目的]本研究中,采用多种乙肝病毒标志物联合动态变化,来探讨其和肝功能损伤之间的相关关系,期望找到一种相对有效的监控方法和指标,以供临床实践使用.[方法]采用某院乙型肝炎入院患者作为实验研究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监测不同时期所有人群的各种肝功能指标分子以及乙肝病毒标志物分子,并对这些结果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全程乙型肝炎中,CRP蛋白和HBV-DNA的关系呈正相关,而在乙型肝炎急性生病期,多种肝功能损伤标志分子均和不同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呈一定的相关关系.患者血清的体外细胞学试验结果表明,当血清中CRP呈高水平时,血清对细胞系的损伤也更大.[结论]CRP蛋白可以单独作为一种潜在纳预测肝功能的分子靶标.和乙型肝炎的病程联系起来,这可能是由于病毒的复制激活了血液补体免疫系统,从而损害了肝脏细胞.

  • 局部枸橼酸抗凝的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在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肝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钱程;谷天祥;修宗谊;王春;金娜;盖凤芹;金言

    目的 研究局部枸橼酸抗凝的静脉-静脉血液透析(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 continuous venous-venous hemodialysis,RCA-CVVHD)在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肝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2014年1~12月术后急性肾损伤应用RCA-CVVHD同时合并急性肝损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35 ~ 69 (58.2±12.7)岁.监测患者在床旁透析开始治疗前、治疗后12h、24h、48 h、72h的pH值、游离钙(iCa)、钠离子(Na+)、碱剩余(BE)、总钙tCa与iCa比值(tCa/iCa).结果 pH值(7.47±0.12 vs.7.50±0.06vs.7.48±0.04 vs.7.48±0.03 vs.7.45±0.05,P>0.05)及BE值[(0.91±9.97) mmol/Lvs.(2.36±3.92) mmol/L vs.(-0.22±3.09) mmol/L vs.(1.87±3.58) mmol/L vs.(-1.05±1.12) mmol/L,P>0.05)]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a[(1.09±0.09) mmol/L vs.(1.15±0.08) mmol/L vs.(1.17±0.08) mmol/L vs.(1.24±0.09) mmol/Lvs.(1.16±0.06)mmol/L]、Na+[(149.44±6.84)mmol/L vs.(144.33±3.35)mmol/L vs.(143.13±3.52)mmol/Lvs.(141.25±5.52) mmol/L vs.(136.71±4.92) mmol/L]、tCa/iCa (2.07±0.11 vs.2.10±1.12 vs.2.17±0.69 vs.2.23±1.05 vs.2.3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CA-CVVHD在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合并急性肝损伤患者中的使用安全、可行.

  • 静滴黄芪注射液致肝及肾功能损害1例

    作者:张强;区静;谢景文

    患者,男,因眩晕,门诊以高血压收住。静脉滴入黄芪注射液30ml(成都地奥九弘制药厂,批号9907059),输入约一半时,患者出现恶心、头晕加重,继而出现高热39.6℃,查血压10/7kPa,停止输液,用胃复安、安痛定对症处理,外加多巴胺、低分子右旋糖苷升压。第二天患者高热持续不退,血压波动在9~12/6~8Kpa之间,皮肤、巩膜开始出现黄染,肝区出现明显压痛,心率每分钟112次,查尿常规BIL、KET均为阳性,PRO1.0g*L-1,BLD阳性,肝、肾功能化验结果为AST110,ALT71,总胆红素78.32,BUN23.51μmol*ml-1,CLE450.92μmol*ml-1,显示急性肝功能损伤、急性肾功能损害,给予利尿、保肝治疗。几日后,体温恢复正常、肾功能逐渐好转、尿量保持在1500~2500ml之间。

  • 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免疫球蛋白A肾病一例

    作者:臧莎莎;刘芳

    病例介绍 患者,女,52岁.于2016年4月5日因“发现肝功能异常2年,尿液检查异常4+个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既往体健,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病史,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10余年前于当地医院行“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手术”,患者无吸烟、饮酒、放射物及毒物接触史.

  • 加味小柴胡汤对癌症化疗患者肝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沈红梅;黄杰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汤对癌症患者化疗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对33例化疗药物性肝功能异常的癌症患者,再次按原方案化疗时加用中药加味小柴胡汤治疗,从而形成自身对照研究.结果:中药+化疗组、单纯化疗组Ⅰ-Ⅳ度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9.87%和63.63%,P<0.05,且中药+化疗组的肝损伤程度较轻,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对癌症患者化疗药物性肝功能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 不同微创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韩廷超

    目的 探讨不同微创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入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及研究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射频消融(RF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肝功能损伤变化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两组大肝癌治疗后近期肝功能损伤显著高于小肝癌,研究组肝功能损伤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小肝癌及大肝癌术后T细胞亚群与术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肿瘤直径及不同微创介入治疗方式均可对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损伤及T细胞免疫系统造成影响.

  •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患者的肝功能损伤60例疗效观察

    作者:周艳;曹雪霞

    我院自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对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引起的肝脏损伤,如出现谷丙转氨酸(ALT)增高,甚至出现黄疸,造成抗结核治疗的中断,导致耐结核杆菌的出现,而使治疗失败的120例临床病例,采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进而继续化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某焦化厂作业工人肝功能损伤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邢漪;漆骏;张永昌;李刚

    目的:了解焦化厂各车间作业工人肝功能损伤情况,分析损伤焦化厂工人肝脏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焦化厂作业工人727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一般信息,收集血样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析,同时进行肝脾B超等检查,以判定作业工人的肝脏损伤情况。通过比较各车间工作人员的肝功能损伤情况,以分析接触不同毒物工人发生肝功能损伤的差异;以是否发生肝功能损伤为因变量进行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焦化厂作业工人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分析接触不同毒物的各车间作业工人肝功能损伤情况发现,甲醇车间、炼焦车间和化产车间作业工人肝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工龄是焦化厂作业工人肝功能发生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工龄越长,肝功能损伤发生率越高。结论焦化厂作业各车间作业工人中,甲醇车间、炼焦车间和化产车间作业工人肝功能损伤发生率较高;焦化厂作业工人肝脏损伤发生率与工龄长短有关,工人肝损的发生是长期反复接触毒物的结果。

  • 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大鼠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方;周一鸣;张小岗;张静

    目的:研究不同的骨髓干细胞移植途径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注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门静脉移植和肝实质内移植干细胞两种方式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对于药物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干细胞移植后3周,两种方式的移植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肝实质内移植组明显高于门静脉移植组(P<0.05);肝实质内移植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门静脉移植组(P<0.01).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白蛋白恢复;肝实质内移植骨髓干细胞易引起肝脏损害.

  • 红景天对实验大小鼠急性肝功能损伤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

    作者:吴晓军;李桂新;陈垚;张洁;李文华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评价红景天对实验大小鼠急性肝功能损伤保护作用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外文数据库,收集1990~2017年有关红景天对实验大小鼠急性肝功能损伤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把符合纳入标准的12篇文献作为Meta分析对象,选择血清中ALT、AST、SOD、MDA为效应指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红景天干预组改善血清酶谱方面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即红景天对肝功能损伤大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红景天对肝功能损伤大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为临床使用红景天治疗急性肝功能损伤提供用药参考.

  • 两种抗结核治疗方案对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玉兰;刘华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对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4例采用2HRZE/4HR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54例采用3HESG/9HEG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结核病灶改善情况、肝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以及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有明显升高,而观察组ALT、AST以及TBil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为24.07%,显著低于对照组57.41%(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3HESG/9HEG方案治疗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的疗效显著,对肝功能损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 减肥药致腹绞痛——关于恶心、呕吐伴腹痛10天,加重2天的讨论

    作者:彭晓波;白丽丽

    1 临床特点 患者青年女性,以恶心、呕吐伴腹痛10天,加重2天入院;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绞痛,腹痛时间及位置不定,给予抗感染等治疗无效,哌替啶等强镇痛药能暂时缓解腹痛;发病前3个月有口服减肥药病史,前12小时曾食用麻辣烫(蘑菇、青菜、蟹棒等);查体:全腹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等明显异常;化验示:肝功能损伤,白细胞不高,轻度贫血;腹平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①胆囊偏大,胆汁少量反流;②脾大。

  • 他巴唑致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

    作者:郭延云;潘天荣;杜益君;王秀艳;程媛;刘妮娜

    他巴唑[1]作为咪唑类抗甲状腺药物疗效显著,常见不良反应是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皮疹等,急性造血功能停滞较为罕见[2].本院收治他巴唑引起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 患者,女,19岁,因"心慌、怕热、多汗半年余,发热1周"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心慌、怕热、多汗、多食、易饥、手抖症状,未予重视,50天前在当地市医院查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升高,促甲状腺素(TSH)降低,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急性肝功能衰竭

    作者:郭树彬

    急性肝功能衰竭 (acute liver failure ALF)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导致肝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坏死或肝功能严重损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群.多发生于既往无肝炎病史的患者.临床上以黄疸迅速增加、进行性神志改变,进而发展至肝昏迷状态,并有出凝血机制异常、肝功酶学改变、肾功能衰竭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为主要特点.病情进展快、病程凶险、预后差死亡率高,存活者往往直接进入肝硬化阶段.该病一般包括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及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是指急性肝功能损伤,从开始发病在8周之内发展为出凝血功能异常和肝性脑病;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指病人肝功能损伤从开始发病在26周内进展成为肝性脑病.

  • 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伤及皮疹106例分析

    作者:储江荣;王明远

    药物性肝损害是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常影响抗结核治疗的正常进行,导致耐多药结核菌的产生.肝功异常是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毒副作用中为常见,皮疹次之.2010.1~2012.12月我院共收治此类病人106例,其中皮疹40例,肝功异常66例,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并掌握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如何减少药疹和肝损害的发生,顺利完成疗程,以达到治愈结核病的目的.

167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