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年轻Ⅱ型糖尿病患者鼻窦小孢根霉感染

    作者:田甜甜;范世英;赵建宏

    病历摘要
      患者男,27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钝痛,伴有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诊所。检测血糖30 mmol/L,尿酮体(+++),血气分析pH 6.8,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给予降糖补液治疗,具体不详,腹痛有所好转。5d前患者出现发热,高达38.4℃,伴鼻塞、头痛。2 d前因胸闷,鼻面部肿胀,左眼视物不见,且再次腹痛加剧伴呼吸急促,于2013年6月6日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收入急诊科。

  • 消化系疾病患者检验性失血量调查218例

    作者:张蕴秀;尚静;王培昌

    目的:调查消化系疾病患者的检验性失血量,从临床检验学的角度分析失血原因,寻找对策.方法:从医院LIS系统调取患者资料,回顾性调查2011-01/09住院消化系疾病患者218例的检验性失血量,统计住院日、总失血量、日均失血量、各检验项目的失血比例、血气分析的平均采血量等数据.结果:消化系疾病患者平均日失血量为7.63 mL,血培养组日均失血量为8.57 mL,非血培养组为5.58 mL,两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重视有血培养检验患者的检验性失血问题,完善LIS系统功能、正确规范操作、合理使用普通注射器采血等措施有助于减少检验性失血.

  • 血气分析进展概述

    作者:陈雪融;范红;罗炎杰

    通过文献复习综述血气分析在方法学和应用范围的进展.血气分析判定方面,Steward理化法是对血气分析公式法的发展和补充;经皮无创血气分析、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血管内实时血气分析等优化了血气分析测定技术;血气分析应用范围拓展到包括结核病学在内的内科学、危重医学及外科学.可见,血气分析技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与新生儿围生期窒息相关性研究

    作者:邵惠敏;任宪田;王伟烈

    目的 研究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与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80例住院分娩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组)与试验组(围生期窒息组),每组40例.检测两组脐动脉血相关血气指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儿PCO2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O2、pH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分析脐动脉血相关血气指标的基础上结合Apgar评分可快速识别并确诊新生儿窒息,继而为临床早期复苏救治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实验依据.

  • 强化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

    作者:金晖

    患者男性,80岁主诉发现血糖升高一天.现病史患者四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未测,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四肢肿胀,至我院急诊就诊.测尿糖3+,隐血3+;查头颅+胸部CT平扫示脑内多发缺血腔梗灶、两下肺感染可能;血气分析示:pH:7.44;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1.11×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8.7%(↑),中性粒细胞计数9.87×109/L.现为进一步治疗至我科就诊,拟“1.发热查因: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2.脑梗塞”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无明显口干、多饮,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胸闷、心悸,食纳、睡眠尚可,大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 BiPAP呼吸机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左心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陆秋芬;蒋红丽;高玲玲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应用BiPAP呼吸机加上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与20例对照组对照.结果:BiPAP组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呼吸困难缓解,总有效率为90%,对血压无影响;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5%,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 SARS康复者1年临床随访结果的研究

    作者:商鸣宇;姚崇华;杨晓辉;刘姝倩;左惠娟

    目的:了解该病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有明确接触史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在SARS疫情结束后6个月、1年时分别进行动脉血气、肺功能和健康问卷调查.结果: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各指标前后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时,生理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低于参考值且有统计学差异.1年时,生理健康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低于参考值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年来,患者肺功能没有出现进行性恶化.SARS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早期影响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后期主要影响生理健康.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纪浩聪;骆志忠;贾海峰;高晓枫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用于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60例择期行普通外科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27例.试验组采用羟乙基淀粉作为扩容液进行AHH,对照组不采用血液稀释.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血乳酸(Lac)浓度及肌钙蛋白Ⅰ(cTnⅠ)等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输异体血的例数及输血量.结果:试验组患者在输入扩容液后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均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血液稀释后血液黏稠度明显下降,两组各时点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稀释后乳酸水平及cTnl水平均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出现,并且试验组行异体输血例数(9例)及输血量(450±110) mL均少于对照组[18例,(670±190) mL].结论:AHH用于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安全有效,可在临床应用.

  • 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对组织氧供需平衡的评价

    作者:仇杰;刘宏生;褚衍林;李清贤;王彦富;张春英;刘高利;李祥

    目的:评价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对组织氧供需平衡作用.方法:对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8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入监护室即刻,12小时和24小时检测动静脉血气分析.分析Pcv-aCO2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动脉氧分压(PaO2)相关性;比较术后并有呼吸、循环并发症患者对Pcv-aCO2、ScvO2、PaO2、SaO2及乳酸(Lac)值的影响.结果:Pcv-aCO2与ScvO2呈负相关(P<0.01),与PaO2无相关性(P>0.05);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Pcv-aCO2明显增高(P<0.01),ScvO2降低(P<0.05).Pcv-aCO2平均值<8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低(P<0.01),ScvO2平均值>70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减低(P>0.05).结论:Pcv-aCO2和ScvO2较PaO2,SaO2和Lac能准确反映患者组织氧供需状态和组织损害程度,Pcv-aCO2较ScvO2敏感性更强,对判断组织缺氧损害程度具有较大临床指导价值.

  • 肺心病患者心率变异分析

    作者:吴辉;鲍晓萍;李蓉梅

    心率变异性(HRV)是一种无创性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方法.本文通过对26例肺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人的HRV分析,以探讨肺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活动的变化. 资料和方法 26例肺心病患者,全部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 .男22例,女4例,平均60.17±7.25岁.以血气分析PaO2<60 mmHg(1 mmHg=0. 133 kPa)或伴有PaCO2>50mmHg为呼吸衰竭标准,其中12例伴不同程度呼吸衰竭,14例不伴呼吸衰竭.另设正常健康对照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平均58.65±10.73岁, 均为体检无异常的健康人.以上各组均排除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高血压,冠心病等其它疾病.采用英国生产的OXFORDMR63动态心电图检查系统(Medillog Ambulatory M oni toring unit),对2组受检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由分析系统软件进行自动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1)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连续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

  •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1例

    作者:张蔚;杨京华;梁瑛;胡尚基;徐洁

    患者,男性,70岁,因咳嗽3个月,活动后气短2个月收入院.干咳,少许白粘痰,伴有间断发热,体温在37~38℃之间.入院前2个月活动后气短,登3层楼感憋喘,伴心悸,症状有逐渐加重趋势.曾在外院静滴多种抗生素,效果不显著.无关节肌肉肿痛史,服药史及粉尘接触史.查体:轻度紫绀,无杵状指,双肺可闻及爆裂音.血气分析:未吸氧气静息状态,PaO2 67.5 mmHg(1 mmHg=0.133 kPa),血清ANA,RF,ENA均为阴性.肺功能:通气功能轻度限制障碍,弥散功能重度减退,CO弥散量为预计值的49%.胸片(图1)示双中下肺间质纹理增粗,呈磨玻璃样改变,伴小斑片结节状影.

  • 创伤后肺栓塞猝死2例

    作者:梁志强;罗贵清;刘燕

    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48岁,因坠落伤左胸及左上下肢疼痛3 h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左胸壁压痛,无青紫肿胀及皮下捻发感,胸廓挤压试验(+),两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NFDA1音。心律齐,心率72/min,无病理性杂音。腹部无异常。左腕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左大腿内侧轻度压痛。X线报告:左侧第1、3、4肋骨骨折,左桡骨远端骨折。给予外固定、抗感染等治疗,病情稳定。入院后第6天下床活动时,突发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咯血。检查:口唇及颜面紫绀,血压140/80 mmHg(1 mg=0.133 kPa),脉搏150/min,呼吸43次/min。右肺呼吸音清晰,左肺布满干湿性罗音,心音呈奔马律。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心肌受损。床头X线拍片:右肺野清晰,左肺中下野大片不均匀高密度影。血气分析:pH7.44,PaO2 44.2 mmHg,PaCO2 37.6 mmHg,O2Sat 78.8%。紧急给予吸氧、静注吗啡、西地兰、速尿、氨茶碱、地塞米松等治疗,呼吸困难和缺氧状况无改善,迅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报告:急性左肺动脉血栓栓塞(混合性血栓全长26 cm),急性肺淤血水肿,急性右心腔扩大,左下肢腓静脉血栓形成。病例2:女,58岁,因摔伤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21天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及腹部无异常,左下肢轻度外旋畸形,左髋部叩击痛。X线:左侧股骨颈骨折。入院后行左胫骨结节牵引,9天后进手术室拟行左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当硬膜外麻醉成功翻身摆动体位时,病人突然双眼上翻,四肢抽搐,呼吸心跳骤停,紧急复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报告:双侧肺动脉血栓栓塞,(血栓长约10 cm)双肺贫血、灶性肺泡萎缩,左侧股静脉内血栓形成,下腔静脉壁血栓附着。

  • 首发表现为急性胰腺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作者:杨敏;张文俊;李兆申;房殿春;施新岗

    患者女,20岁.因"持续性中上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纳差1周"于2005年9月28日入住我科.患者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颊部暗红色蝶形红斑,偶伴四肢关节疼痛.入院前1周饮用可乐后出现中上腹部疼痛、腹泻,伴有恶心,呕吐数次.疼痛呈持续性,逐渐加剧,无腰背部放射痛,大便为黄色稀水样,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纳差、乏力,无畏寒发热,无黄疸及黑便.CT提示有急性胰腺炎可能,伴腹腔积液及两侧少许胸水.腹部平片提示小肠肠腔少量积气,未见明显液平面.血淀粉酶66 U/ L,尿淀粉酶 > 1 000 U/L,曾按急性胃肠炎治疗,疗效不佳.入院5 d前查WBC 20 × 109/L,N 90%,血淀粉酶801 IU/L,尿淀粉酶1 305 U/L,血补体C3、C4明显降低.CT提示胰腺炎、腹水、双侧胸腔积液伴右侧胸膜增厚.B超提示大量腹水.血气分析:PO2 67.3 mmHg,pH 7.497,HCO3 34.6 mmol/L.初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急性胰腺炎.给予甲强龙(80 mg/d)、生长抑素、奥美拉唑、左克等治疗,症状一度缓解.后患者病情突然加重,腹胀、腹痛加剧,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为绿色胆汁样液体,伴烦躁不安,晕厥2次.B超提示腹水较前增加.给予对症处理后神志转清,但腹胀进行性加重,伴尿少,为进一步诊治而转入我院.追问病史,患者3个月前曾出现双髋关节轻度肿胀,伴有酸痛、无力,但未经处理.

  • 使用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的呼吸衰竭

    作者:韩元岭;韩桂花;池国锋

    目的探讨(鼻)面罩多功能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衰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组,记录通气各组治疗前后血气及心率(HR)变化.结果经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多功能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肯定,可明显提高患者血气的PH值及PaO2,同时可降低PaCO2,使患者通气功能和缺氧体征得到明显的改善.

  • 肺栓塞诊断进展

    作者:房芳;温绍君;张维君;洪昭光

    肺栓塞(PE)正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但是由于极易被误诊为其他心血管疾病.因此有关肺栓塞的诊断仍旧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就诊断问题进行讨论.一、肺栓塞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1]PE的临床特点:临床出现典型肺梗死三联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仅占所有肺栓塞患者的1/3,因而单凭临床症状不能确诊PE.PE常见症状顺序依次为: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咳嗽,咯血,焦虑,晕厥等.体征为:低热,紫绀,呼吸次数增加,窦性心动过速,P2亢进,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杂音,三尖瓣反流性杂音,胸膜摩擦音等.上述临床表现时常误诊为心血管系统疾病.需特别强调以下几点:(1)"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应该仔细询问病史,明确呼吸困难的诱因,加重、缓解方式以及对治疗的反应.误诊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经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仍无好转迹象时,应进一步行血气分析及其他各项检查.(2)胸痛:常有持续性胸痛,患者经硝酸甘油等不能缓解疼痛.(3)晕厥:大面积肺栓塞导致脑供血不足时,可引起晕厥,晕厥也常常是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早的症状之一.一些肺栓塞以晕厥为首发症状,常被误诊为心源性及血管源性晕厥,个别病例甚至误诊为癫痫.如果能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晕厥,应该警惕是否存在肺栓塞.

  • 运动疗法联合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沈丽丽;徐尚志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联合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①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我院老年病区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2组:运动+营养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②运动+营养组:患者在入院后授以缩唇呼吸法进行呼吸训练及运动锻炼,同时采用营养素瑞先全胃肠营养,3次/天.对照组:采用病员标准饮食;两组常规治疗相同,疗程为6月.③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测评患者生活质量.④于入院当日和治疗6月后采用美国Sensor Medics公司6200型体积描记仪测定所有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⑤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水平.⑥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慢性阻寒性肺疾病患者60例均进行结果分析.①生活活质量总均分、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心理症状和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治疗前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6月后两组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6月后运动+营养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治疗前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6月后运动+营养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6月后对照组高于治疗前,但差异不明显(P>0.05).③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治疗前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6月后,两组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运动+营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6月后(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前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6月后,两组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训练运动+营养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6月周后(P<0.05).结论 肠内营养加运动疗法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肺功能和动脉血血气分析指标.

  • 老年肺心病患者高危死亡因素分析

    作者:徐武夷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住院老年肺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死亡组平均年龄、病程、吸烟指数、体重指数(BMI)、入院时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l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与缓解出院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2.缓解出院组以单纯性酸碱失调为主,且以呼酸为多,而死亡组主要表现为混合性酸碱失调.结论测定相关指标,加强监护与治疗,对老年肺心病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的影响

    作者:郑永咏;齐云萍;张莉

    目的 采用无创正压通气( 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O)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方法 应用万胜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AECOPO患者,观察PO2、PCO2、BE、HCO-3及SaO2%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 AECOPO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有差异(P<0.05).结论 NPPV治疗能纠正AECOPO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 慢性肺心病患者动脉血气参数与肺性脑病的关系探讨

    作者:袁开芬;赵国厚;沈雯;杨建华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酸碱失衡与肺性脑病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5年以来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患者250例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肺心病患者发生肺性脑病并发症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氧分压降低密切相关.结论 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动态监测动脉血气有利于早期发现肺性脑病并发症和及时治疗.

  •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作者: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尿激酶溶栓(栓复欣抗凝)治疗多中心临床试验协作组

    目的: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时血气指标的变化,评估血气分析在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资料来源于急性肺栓塞溶栓及抗凝治疗多中心临床试验,回顾性分析107例既往无心肺疾病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动脉血气结果.结果:呼吸困难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占89.7%(96/107).107例血气分析表明动脉血氧分压(PaO2)正常者19例,占17.8%,PaO2降低的敏感性为82.2%.当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时,PaO2降低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的敏感性为91.6%,PaCO2降低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升高的敏感性为98.1%,只有2例患者P (A-a)O2和PaCO2均正常.结论:PaCO2和P(A-a)O2均正常可作为排除急性肺栓塞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肺栓塞 血气分析
3358 条记录 13/168 页 « 12...10111213141516...16716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