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辛伐他汀与脂脉康联合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89例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有效药物,贝特类是临床治疗高三酰甘油血症的首选药物,而对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显著升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本研究采用辛伐他汀与脂脉康联合治疗46例混合性高脂血症病人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药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众多,以调脂代谢降低炎症反应为基础较多。本文将近几年他啶类、贝特类、烟酸类以及中药等调脂药物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1例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的护理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可逆或不可逆的横纹肌细胞受损后使细胞膜完整性改变,致使细胞内的物质释放入血,后从尿中排出的一种疾病.诊断标准:血清肌酸肌酶(CK)>20 000 U/L.临床表现为肌强直或疼痛、重症肌无力、尿色异常.常见的是腓肠肌和腰背部肌肉出现痉挛性疼痛、压痛、肌无力[1].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在临床病例中只占0.1%~0.2%.其中力平之(非诺贝特类药)为临床常用降脂药物,它引起横纹肌溶解则罕见[2].2002年,我科发生1例患者服用力平之后快速发生横纹肌溶解,经过10 d的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痊愈,现报告如下.
-
载脂蛋白A5在贝特类药物调脂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A5(ApoA5)在贝特类药物调脂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取血和肝匀浆检测血脂指标,应用RT-PCR法检测肝脏ApoA5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mRNA表达情况,比较ApoA5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血清及肝匀浆甘油三酯(TG):高脂组及非诺贝特低剂量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非诺贝特高、低剂量组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非诺贝特高、低剂量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②ApoA5和PPAR-α表达:正常对照组明显高于高脂组、非诺贝特低剂量组(P<0.01);高脂组明显低于非诺贝特高、低剂量组(P<0.01);非诺贝特高、低剂量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③ApoA5mRNA表达与TG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PPAR-α表达呈正相关(P<0.01).ApoA5与总胆固醇(T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poA5可能是影响血浆TG代谢的重要因素,贝特类药物上调ApoA5和PPAR-α基因表达,与剂量相关.ApoA5在贝特类药物调脂作用可能是通过PPAR-α为作用靶点调控ApoA5发挥降TG作用.
关键词: 载脂蛋白A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 甘油三酯 调脂治疗 贝特类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血脂紊乱的治疗现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通常合并血脂紊乱,两者同为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分,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心血管疾病是合并血脂紊乱的NAFLD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此类患者应有效控制血脂紊乱.积极治疗血脂紊乱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起着关键作用.此文对NAFLD患者血脂紊乱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
调血脂药与肝脏安全性
调血脂药主要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胆汁酸结合树脂、普罗布考和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抑制剂等.随着"早期干预、强化降脂、长期用药"理论的提出,调血脂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当前对调血脂药物肝脏毒性的过分担忧已影响到高脂血症的常规治疗,而对安全性的正确评价则有利于风险管理和心脑血管获益.为此,本文从肝脏病学角度评估调血脂药物的安全性.
-
贝特类药物在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代谢综合征(MS)包括高体重指数(BMI)、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及高胰岛素血症等,其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由于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冠脉事件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而调脂治疗显得非常重要[1].4S及HHS等研究暴露出他汀类药物在改善由低HDL-C所致的CAD危险方面的局限性.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虽然贝特类药物在降低LDL-C方面未能显示出他汀类药物的功效,但它能明显降低TG、升高HDL-C,给糖尿病(DM)及MS伴血脂异常者带来显著益处.
-
应用降脂药进行一级预防能降低老年人的长期血管事件风险
为了确定无已知血管事件史的老年人使用降脂药(他汀类或贝特类)与冠心病和卒中长期风险之间的关联,法国波尔多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的Alperovitch等进行了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受试者在1999年至2000年期间入组并进行了5次面对面的调查。
-
鄞州区他汀类和贝特类调脂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宁波市鄞州区他汀类和贝特类调脂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鄞州区卫生信息平台抽取7个乡镇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用药信息及体检信息,并对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处方、 患者血压及血脂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24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年龄以60~74岁为主(62.15%),女性患者占64.94%;含调脂药物处方7523张,阿托伐他汀药物、辛伐他汀药物、非诺贝特药物处方百分率分别为33.38%、51.25%、15.37%,人均处方量分别为3.3、4.5和2.9张,日均费用分别为8.57、4.29和5.71元.结论鄞州区他汀类调脂药物使用高于贝特类,其中辛伐他汀分散片的用药频度高,日均使用费用低,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调脂药物.
-
肿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PPARγ的研究进展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家族,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过氧化物增殖反应是指细胞对各种化合物,包括贝特类降脂药、抗寄生虫药、除草剂、脂肪酸和白三烯拮抗剂等,以及对细胞形态和酶活性等病理生理改变的修饰反应.
-
力平之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者胰岛素敏感性和内皮素的影响
高血压病人常常合并有血脂和血糖代谢紊乱.其中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胰岛素抵抗在上述代谢紊乱中起关键作用.在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的发生和发展中,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代谢紊乱起共同作用.贝特类降脂药物中,力平之为常用.
-
贝特类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肌肉毒性研究进展
贝特类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降脂药,因其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常被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从而实现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目的.大量研究报告表明,临床应用贝特类药物能够导致以横纹肌溶解症为代表的肌肉毒性,严重者甚至死亡.本文对贝特类药物肌肉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为指导临床用药和毒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高脂血症的临床用药及注意事项
血脂异常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30年来,许多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药物性降脂治疗是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降脂治疗对于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1]现就目前临床常用高脂血症治疗药物使用及其注意事项作一阐述,希望对临床选择用药有所帮助.
-
高脂血症的临床用药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而由脂代谢紊乱所致的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及冠心病(CHD)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血脂调节药的研究已渐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根据有关专家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7家"三级甲等"医院1000余例高脂血症患者治疗现状的新调查,其临床用药位居首位的是他汀类,占调脂处方总数的59.0%,余依次为贝特类(23.7%),中成药(11.4%),多烯脂肪酸类(3.9%)及烟酸类(1.7%)等[1].本文就高脂血症的临床用药作一简述.
-
常用调血脂药物的临床选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营养调节不当,血脂异常症的治疗成为越来越关注的临床课题.其药物治疗方法是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因此符合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要求的他汀类、贝特类、中药类、烟酸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类调血脂药物为临床常用.
-
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安全性探讨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易患因素,在冠心病脑卒中缺血性肾脏损害及大动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病因学及预后意义.
-
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研究进展
降脂治疗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石,其主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前他汀类药物仍是降脂治疗的首选.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单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其血脂水平仍不能达标.而降脂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增加疗效,且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本文对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贝特类调脂药物研究进展
贝特类药物又称苯氧芳酸类药物,是指包括吉非贝齐、氯贝特、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和环丙贝特等在内的一类调脂药物.这类药物口服吸收快而完全,服药后1~2 h内即可检测到血浆中药物浓度,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贝特类药物的半衰期从数小时至24 h不等.
-
调脂治疗在脑卒中防治中的地位及策略
近一篇荟萃分析显示,其中随机对照降脂干预的临床试验中65项有致死及非致死卒中资料.随访至少半年以上,总人数97 502例,对照103 105例.采用调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占29项,贝特类11项,树脂4项,N-3脂肪酸9项,饮食控制10项,其他(烟酸、大蒜等)5项.显示调脂药物只有他汀类药物降低卒中危险有显著性(RR0.75,95%CI:0.76~0.90).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脂血症36例疗效观察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原因.目前治疗高脂血症以化学药物为主如他汀类及贝特类等.探讨祖国医学对血脂水平的控制作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灯盏细辛注射液(又名云南灯盏花注射液),纯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舒筋作用,笔者应用于老年高脂血症的治疗,其临床调脂作用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