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椎间盘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全关节置换术已经在治疗各种四肢疾患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被认为是所有骨科手术中病人满意度高的.脊柱关节成形术也从初的临床试验阶段渐渐进入到临床使用阶段.
-
思维导图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索思维导图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3—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46例.在对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健康教育中,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法,常规组使用传统口头宣教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术后膝关节活动角度、HSS评分和依从性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92.48±10.37)分,常规组(88.14±8.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周屈曲膝关节活动度(103.58±10.13)°,HSS评分(88.17±7.91)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2.06;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92.18±10.45)分,常规组(86.43±9.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1).结论 思维导图提供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患者理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健康教育内容,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
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近期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分别治疗的效果差异以及比较术后情况,评估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收诊的老年股骨颈股骨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将患者分成全髋组48例(实验组)和半髋组80例(对照组)。测定分析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疼痛率等指标,记录手术一般情况以及随访患者1年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在患者髋关节评分、术后出血率以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对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手术后短期内,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对患者的效果影响并无较大不同,但在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因此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评定。
-
个性化人工关节设计的相关因素在局部表面置换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术一般分成全关节置换术与关节表面置换术两种.全关节置换术已经相当成功地用来治疗各种关节疾病,但仅仅针对表面坏死或退化的问题,全人工关节置换术所牵涉的大量骨质切除,仍一直是临床医师与人工关节工程师所关注的问题.关节表面置换术切除的骨量较少,因此,可以尽量保留自然的关节解剖外型,降低关节受力的影响.除此之外,麻醉时间、输血量与器械感染也能获得改善,并使二次手术的成功率大幅提高;同时,骨切除量少的手术特点,也适合微创型手术的应用.因此,目前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在国外又成为治疗关节表面坏死或退化的研究热点.
-
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植入术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护理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观察要点.方法 对28例人工伞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感染假体取出,病灶清除后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植入术患者术前、术后体温、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应用万古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植入术后患者ESR、CRP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例在静脉滴注万古霉素过程中出现寒颤、发热,4例出现"红人综合征",经处理后症状均缓解.结论 ESR,CRP、体温的变化趋势是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观察重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帮助患者顺利通过治疗阶段.
-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
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虽然近年来感染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仍然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耗费了巨大的医疗资源,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故对其准确诊断十分必要.然而,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一直困扰着医疗工作者,因为各种检测都有其局限性,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精准地确诊.
-
骨关节炎患者全关节置换术前接受物理治疗者不到50%
髋关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是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关节疾病,在其病情的终末阶段,行全关节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未来,行全髋关节置换(THA)或者全膝关节置换(TKA)的患者将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而增多。
-
全关节置换术后松动原因探讨
人工关节置换术自诞生以来,被誉为是一种"革命性"的手术,它在克服了人体的排异反应以后,尽可能地按照人体的解剖原理,大限度地恢复或部分恢复关节的功能,使病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人工关节手术后松动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成为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1,2].
-
全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实施人工全关节置换术9例,现将术后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9例中骨性膝关节炎1例,外伤引起的股骨颈骨折8例.年龄66~83岁,住院时间8~12d,术后随访6个月日常活动逐渐正常.2 术后护理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给予心电监护,观察神志、尿量、血氧饱和度,糖尿病患者注意监测血糖.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体质较差,并易发生心、脑、肾血管意外,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对手术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及早进行康复治疗,术后第1天进行肌肉舒缩运动,保持患肢于外展20°~30°中立位,在两大腿之间放一软枕,以免患肢外旋,内收.
-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体会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护理,尤其是术后的康复指导,对于术后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使患者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我院对2008年-2009年收治的15例手术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2%利多卡因5 ml局麻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发声音嘶哑一例
患者,女性,71岁,50 kg,术前诊断为右股骨头坏死,拟行右侧髋关节全关节置换术.无药物过敏史.术前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均为正常.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ng和苯巴比妥钠100mg,人室呼吸循环稳定.常规监测ECG、HR、NIBP和SpO2,清醒状态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选择前路进针,平卧,右肩部略垫高,头偏向左侧,在胸锁乳突肌内侧缘中点,左手食指和中指先触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向内推开颈总动脉,偏开动脉0.5 cm为穿刺点,穿刺针干与皮肤呈45°角,针尖指向右侧乳头.
-
多因素回归分析全关节置换术后华法林使用效果
目的 探讨华法林使用剂量和患者因素对全关节置换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50例行全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给予华法林治疗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情况和华法林使用的情况以及华法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体重、华法林每日剂量、大剂量、累积剂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影响华法林的使用效果;每日剂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华法林每日剂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影响使用效果;累积剂量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华法林大剂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影响华法林使用效果.结论 患者的年龄、体重以及华法林每日剂量、大剂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影响华法林的使用效果.
-
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C-反应蛋白对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 IL)-6、IL -10、C-反应蛋白( CRP)对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38例,同时设立健康人员对照(对照组)34例,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观察患者关节置换术前1 d及术后1、3、5、7d血清IL-6、IL-10、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IL-6、IL-10、CRP水平分别为(3.24±0.56) ng/L、(8.15±2.28)ng/L、(1.68±0.31) mg/L。术前1 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IL-6、IL-10、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观察组IL-6、IL-10、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IL-6、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血清IL-6、IL-10水平明显升高,术后3、5、7 d逐渐下降( P<0.05),术后1、3 d血清CRP水平逐渐增加,术后5、7 d逐渐下降(P<0.05),术后7d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血清CRP水平高于术前1 d(P<0.05)。结论血清IL-6、IL-10及CRP均能于早期反映全关节置换术后炎症状态,但IL-6、IL-10更敏感、准确率更高,对早期诊断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更有价值。
-
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的研究进展
假体周围感染是全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诊断方法较多,但都缺乏特异性,本文就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以及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护理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对于日常生活的所造成的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应用于严重的关节疼痛、不稳、畸形、影响日常活动、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患者[1],能够纠正畸形,解除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2009-06-2012-12笔者所在科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64例80膝,现将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
阿司匹林--预防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新选择?
对于施行全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arthroplasty,TJA)的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理想方法目前仍不明确。华法林是常用的VTE预防药物,尽管有效,但患者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及出血风险明显提高,需要定期监测。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ACCP)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九版)首次明确将应用阿司匹林作为TJA术后PE的预防手段(证据推荐级别:ⅠB级),但缺乏对VTE不同预防方法的效果比较研究。本研究以TJA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抗凝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在症状性PE总体发生率、倾向得分匹配后症状性PE的风险以及倾向得分匹配前后其他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
新书速递
本书介绍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管理方面的新指南,旨在促进对出血/血栓、疼痛和感染的有效控制。编者从不同医师和专家的角度,对全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止血、止痛和感染控制领域中具有现实意义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就有争议的内容给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运用书中的信息,临床工作者将实现围术期管理的基本目标。该书指导读者选择一个尽可能减少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的多重治疗方案,以避免对患者康复造成干扰;本书还从缩短住院时间、获得功能性康复、满足患者期望的角度,介绍了疼痛控制的有效方法以及镇痛的优化方案。书中后描述了患者、伤口、环境等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探讨预防性治疗、处理以及影像学诊断的佳方法。总之,该书对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领域的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及所有医学工作者的日常临床实践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加强医学管理,保证患者在降低并发症的前提下实现快速康复。
-
全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
深部假体周围感染是全关节置换术后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虽然其发生率只占少部分,但却严重地影响患肢功能和疗效.感染的发生率通常为1%.
-
全关节置换术患者组织因子、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纤维蛋白原的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髋关节成形术(TJA)患者组织因子(TF)、微粒组织因子(MP-TF)、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和纤维蛋白原水平(FIB),预测TJA患者潜在的出血风险.方法 共60例TJA患者(TJA组)和10例健康人(对照组)纳入本研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d采集TJA患者血液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测定研究对象TAFI、TF和MP-TF水平;采用Stago STA-R全自动立式血凝分析仪检测FIB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和术后TF和MP-T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和术后组的TF水平均都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相比,TJA组MP-TF水平术前和术后组水平均升高.TJA术前和术后FI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在接受TJA治疗前、后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改变.并且手术能加剧这种变化.
关键词: 全关节置换术 组织因子 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 纤维蛋白原 -
围术期口服美洛昔康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功能康复的近期影响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围术期口服美洛昔康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功能康复的近期影响,并且观察其安全性。方法择期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术前3天观察组患者口服美洛昔康,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PCA用量﹑不良反应情况和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和输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12﹑24﹑48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小时内PCA用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1﹚,各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HS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结论围术期口服美洛昔康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可显著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