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康复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半影区GAP-43和P38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守彪

    ①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②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MCAO),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自然恢复组和假手术组.以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再灌注后6 h、1 d、3 d、7 d、14 d、21 d缺血半影区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突触素(P38)mRNA的表达.③结果脑缺血后缺血半影区GAP-43和P38 mRNA表达分别自术后6 h、3 d开始增高,第7天达到高峰,自第14天开始降低.康复治疗组缺血半影区GAP-43和P38 mRNA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高于自然恢复组,仅在14 d时有显著性差异(t=4.13、4.62,P<0.05).④结论早期康复运动可促进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提高缺血半影区GAP-43和P38 mRNA的表达有关.

  • 硫辛酸对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刘朝华;杨晓霞

    目的 探索硫辛酸(LA)对大鼠腓神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实验分为三组,假手术组、IR组和LA组.假手术组大鼠仅做剖腹手术,IR组和LA组阻断髂动脉一定时间后再灌注6 h,复制周围神经IR模型,并于再灌注前分别腹腔给予生理盐水或硫辛酸.取各组大鼠的腓神经和脊髓,用HE染色做组织病理学观察,TUNEL法检测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神经和脊髓灰质前角未见明显异常;IR组可见一定程度的神经和脊髓损伤;LA组较IR组神经损伤及凋亡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下肢IR可造成腓总神经及其相应脊髓节段的损伤,缺血越久,损伤越重;硫辛酸能够减轻神经水肿,抑制细胞凋亡,缓解神经和脊髓的IR损伤.

  • 大蒜素对兔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组织中IL-1,IL-6,IL-8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宁;关洪全;马世伟

    目的 观察大蒜素注射液对兔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组织中白介素-1、白介素-6、白介素-8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3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缺血再灌注2h组、缺血再灌注5h组、缺血再灌注2h大蒜素治疗组、缺血再灌注5h大蒜素治疗组.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空白组,切开下肢,点滴生理盐水,取腓肠肌.其余四组于缺血2h或5h结束前10min,分别于耳缘静脉点滴大蒜素或生理盐水,再灌注1h后取腓肠肌.分别作免疫指标测定和形态学观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缺血再灌注2h组、5h组组织中IL-1,IL-6,IL-8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增高(P<0.05),而缺血再灌注2h大蒜素治疗组、缺血再灌注5h大蒜素治疗组分别与缺血再灌注2h组、缺血再灌注5h组比较IL-1、IL-6、IL-8含量明显下降(P<0.05).光镜观察,再灌注组组织结构改变明显,而治疗组改变较轻.结论 大蒜素在兔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能抑制IL-1,IL-6,IL-8的表达,有效减少中性粒细胞的黏附、浸润,减轻炎性渗出,押制微循环通透性的增加,减轻下肢肌肉的损伤.

  • 大蒜素在防治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世伟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再灌注组和治疗组,制备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即将恢复血流灌注前10分钟,再灌注组和治疗组分别自耳缘静脉注射等渗盐水和大蒜素注射液.在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上分别测定血清有关生化指标并取胫前肌行光、电镜观察.结果 再灌注组再灌注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明显升高(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再灌注后各指标变化不明显,而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光、电镜观察可见再灌注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而治疗组较轻.结论 大蒜素可抑制自由基产生并减轻对骨骼肌细胞的损害,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 益气化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微血管保护作用观察

    作者:乔松彦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微血管保护作用.方法: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化瘀汤.结果:两组用药1天后LVEF水平差异不大,但观察组治疗10天后、30天后LVEF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治疗1天后、10天后以及30天后CRP指标和ET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益气化瘀汤治疗AMI效果更好.

  • 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研究概况

    作者:王琳;曹奕;宋祖贤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1].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复杂繁多,而缺血后炎症级联反应可能是脑缺血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2].张其梅等[3]认为由中枢神经系统各类组织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了炎症细胞的活化和浸润,在脑缺血损伤后炎症反应以及神经元的损伤与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刺可以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干预缺血脑损伤的效应[4].

  •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研究

    作者:赵宪平;陈娟;郭淑安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用西药加参麦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疗效显著.

  • 氢气在肝移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瑶;喻文立;杜洪印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及晚期移植物功能衰竭甚至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多种因素参与肝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其中氧化应激产生的氧自由基可损伤肝细胞超微结构和功能,与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为密切.因此,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氧化应激是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途径.

  • 含氢液(氢气)用于器官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莉;施东婧;杜洪印

    氢是自然界轻、含量丰富的元素,氢通过核聚变产生氦为太阳提供能源.氢气无色、无嗅、无味、高度易燃,是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双原子气体.氢气在空气和纯氧中的安全浓度分别是<4.6%和<4.1%.在潜水医学领域中,氢气首先用于预防减压病[1].一直以来,氢气被认为是生理惰性气体.然而自2007年Ohsawa等[2]发现氢气具有抗氧化和抗凋亡特性,可选择性中和羟自由基(·OH)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和卒中,掀起了氢气治疗疾病的研究热潮.

  • 肺移植供肺保护研究进展

    作者:黄剑伟;龙小毛

    自1983年以来,临床肺移植已取得巨大的成功,并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肺实质病和肺血管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全世界截至2011年每年完成的肺移植例数超过1500例[1]。但不管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的改进,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肺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lung injury)仍然是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主要表现特点为非特异性肺泡损伤、肺水肿及低氧血症,严重的表现形式为原发性移植物功能衰竭(PGF)[2]。肺移植术后PGF发生率高达12%~25%,发生后需持续正压通气支持或体外膜肺改善通气,发生PGF的肺移植患者早期死亡率高达70%左右[3-4]。此外,严重的再灌注损伤增加供肺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和长期的肺功能衰竭[5]。而减轻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与供肺保存效果正相关[2],故只有提高供肺的保存技术,才可能更有效地利用每一个供肺,降低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因此,改善或研究新的供肺保护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6]。现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供肝脂肪变性通过激活固有免疫应答分子通路加重了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郑卫萍

    供肝严重脂肪变性是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导致肝移植患者术后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来自美国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供肝脂肪变性相关肝移植术后IRI加重的分子机制。30例患者分别于供肝植入前(L1)和再灌注90分钟后(L2)留取配对的供肝组织进行活检。依据供肝大泡性脂肪变性程度将患者分组,其中无脂肪变组(大泡性脂肪变性≤5%,WS组)为13例患者、脂肪变组(大泡性脂肪变性≥25%,S组)17例。同时留取患者L1、L2时间点和肝移植术后第1天(POD1)的血浆标本检测细胞因子水平。提取供肝组织RNA检测基因表达微阵列(基因芯片),以多阵列对数健壮算法(RMA)法计算每个探针组的信号值,进行配对t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假阳性率<5%)。分子通路的分析采用IPA软件。WS组和S组供肝L1时间点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而L2时点两组基因表达则明显不同。分析结果显示,再灌注后(L2)S组表达分子与固有免疫应答激活、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和活性氧、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0)信号通路激活、粒细胞募集以及髓样细胞聚集密切相关。S组供肝再灌注后组织学检测发现脂肪聚集周围存在中性粒细胞浸润。供肝再灌注后及肝移植术后24小时循环血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与肝组织内分子通路激活相一致。供肝再灌注后S组患者血中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WS组。综上所述,供肝脂肪变性程度的增加可以通过激活固有免疫应答加重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如何安全应用有脂肪变性的供肝需要考虑制定相应的策略。

  • 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2(Nox2)介导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刘凯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和活性氧的生成可引发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我们推测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2(Nox2)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用野生型和Nox2(-/-)小鼠IRI模型和具有DGF的患者体外验证这个假设。在缺氧条件下,Nox2(-/-)小鼠的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减少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波形蛋白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两组小鼠IRI后4周和6月的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均显著增加,提示急慢性肾功能损伤的进展。在第4周,Nox2(-/-)小鼠肾纤维化(a平滑肌肌动蛋白,天狼星红染色)和氧化应激(二氢乙锭,羟基壬烯醛)显著地减少,证实Nox2的氧化和促纤维化作用。运用基因组学分析IRI的分子学特征,结果表明Nox2(-/-)小鼠缺氧反应、氧化应激、纤维化和炎症反应显著减弱。移植前的供肾组织活检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肾移植术后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患者比未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患者明显有更高的Nox2水平和更严重的血管损伤。这些研究表明,Nox2介导了IRI的形成,并且Nox2水平越低,相应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纤维化程度越轻。

  • 异氟烷与丙泊酚对接受供肝切除术患者抗氧化作用的比较

    作者:吴玉立

    丙泊酚作为静脉麻醉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及重症监护病房(ICU)镇静.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除了麻醉作用外,丙泊酚也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对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改善肝功能,保护肝脏结构.在活体供肝移植手术中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健康供体的安全.供肝切除术中采用Pringle 法会导致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IRI).

  • 门静脉组织学表现与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的关系

    作者:郑卫萍

    缺血性胆道损伤(ITBL)是肝移植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认为其病理生理机制是胆道系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年来研究者提出,门脉循环可能在该机制中起一定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早期组织学变化,特别是门静脉组织学变化,是否预示患者易患ITBL。该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22例肝移植患者,回顾性分析了44份术中肝活检标本〔分别取材于冷缺血后(时点0)和门静脉再灌注期(时点1)〕的三十多个组织学参数。11例移植肝进展为ITBL并需接受再次移植(ITBL组),11例相匹配的对照组术后平均11年仍维持移植肝功能正常(非ITBL组)。此外,该研究还纳入了以结/直肠癌(CRC)肝转移而接受半肝切除术的11例肝活检标本。分析结果显示,ITBL组与非ITBL组在时点0的组织学表现无明显差异;但ITBL组时点1的标本较非ITBL组出现更多的小的门静脉分支(PVB),提示存在门脉旁的侧支血管;CRC组中也发现了较大的PVB和门脉旁侧支血管。形态学分析证实了上述发现,结果提示ITBL组时点1的PVB直径明显小于ITBL组时点0、非ITBL组及CRC组,CRC组直径大。ITBL组门脉再灌注期肝活检的PVB直径小于冷缺血期,也明显小于非ITBL组和CRC组。说明再灌注后肝活检中PVB管腔越小,门静脉血流量越低,发生ITBL的比例越高。本研究的组织学发现支持了近期的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门脉血流在肝移植术后胆管系统氧供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 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基因表达

    作者:林俊毅;茅幸;吴慧娟;薛爱民

    目的 研究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差异基因表达,探索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单纯夹闭大鼠肾动脉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基因表达芯片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急性肾损伤早期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其所涉及的细胞活动和信号通路.同时,通过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网络来寻找与急性肾损伤关系密切的分子,并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 在检测出的151个差异表达基因中,132个基因显著上调,19个基因显著下调,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与细胞增殖、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和免疫反应等有关.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挑选出的3个与急性肾损伤高度相关的基因(ANXA1、PHLDA1、KLF6)在疾病早期具有显著的表达差异,上升倍数与芯片检测出的倍数基本一致.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急性肾损伤早期的差异基因表达特征以及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其中ANXA1、PHLDA1、KLF6可能在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

  • 血浆中组织蛋白酶L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

    作者:张更谦;梁正;严鹏;张晓嘉

    目的 检验大鼠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后组织蛋白酶L在血浆中的表达,探讨其能否作为心肌缺血标记物.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心肌缺血30 min、1h、2h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组)以及异氟烷预处理后的缺血再灌注模型(异氟烷预处理组).同时设有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以作对照.用ELISA法检验血浆中组织蛋白酶L的含量,同时用TTC染色测量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各组血浆中的组织蛋白酶L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血浆中组织蛋白酶L的表达增多到正常对照组2.37倍(P<0.05).异氟烷预处理组血浆组织蛋白酶L和心肌梗死面积都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P<0.05).结论 血浆中组织蛋白酶L不适合作为单纯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血浆标记物,异氟烷预处理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血浆组织蛋白酶L高表达.

  • 黄连解毒胶囊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付晓春;马丽萍;冯娟;迟海洋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胶囊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将56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7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溶剂(1%CMC-Na)对照组、黄连解毒胶囊(HLJDJN)低剂量组、HLJDJN中剂量组、HLJDJN高剂量组、复方丹参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标记(IS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d-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每高倍视野下凋亡细胞数为1.65±0.75,缺血再灌注组为43.21±2.16,溶剂对照组为44.98±2.27,各HLJDJN处理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及复方丹参组分别为27.43±2.18、24.72±1.99、20.32±2.68、23.58±2.06;假手术组每高倍视野下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为2.14±1.35,缺血再灌注组每高倍视野下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为10.03±2.31,溶剂对照组为9.79±2.25,各HLJDJN处理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及复方丹参组分别为16.93±2.69、19.23±2.64、22.63±2.92、20.12±2.02;假手术组每高倍视野下Bax蛋白阳性细胞数为2.46±0.88,缺血再灌注组每高倍视野下Bax蛋白阳性细胞数为29.74±3.33,溶剂对照组为28.16±2.64,各HLJDJN处理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及复方丹参组分别为16.51±3.24、14.36±2.54、11.63±1.84、13.72±1.69.各HLJDIN处理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3项指标与缺血再灌注组、1%CMC-Na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JDJN可抑制脑神经细胞中Bax表达,上调Bcl-2表迭,从而抑制脑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 大鼠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凋亡电镜及尼莫通的保护作用

    作者:沈朗;陈丽

    目的:探讨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死亡方式及尼莫通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用SD大鼠15只分为三组,即缺血再灌组、药护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再灌后48小时取海马,石蜡包埋切片.应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药护组缺血前30分钟腹腔注射尼莫通.结果:在海马CA1、CA4区锥体细胞层可见反应阳性的凋亡细胞,药护组的凋亡细胞数显著少于缺血组.结论:钿胞调亡是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主要形式,尼莫通能抑制细胞凋亡,对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性保护作用.

  • 当归对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免疫机制

    作者:邬于川;李莉华;赵春玲;李先华;徐晓玉

    目的探讨当归对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和免疫保护机制.方法将25只家兔随机均分为手术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当归注射液处理组,采用在体肾缺血再灌注模型,肾动脉夹闭1h再灌注48h后取肾组织作电镜观察并测定血清肌酐(Cr)、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与手术对照组相比,单纯缺血再灌注组肾组织细胞发生明显变性,血清Cr值显著增高(P<0.05),肾组织TNF-α和IL-6含量增加(P<0.05和0.01);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当归注射液处理组肾组织结构改变明显减轻,血清Cr显著下降(P<0.05)并恢复到对照水平(P>0.05),肾组织TNF-α和IL-6含量减少(P<0.05和0.01),IL-6的含量与手术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黄芪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中顿抑心肌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研究

    作者:熊清萍;谭湘明;吕新华

    目的探讨黄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中顿抑心肌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10例溶栓后冠脉再通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激酶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针每次30ml静滴,1日1次,连用3周.结果观察发现再灌注后心肌均表现不同程度顿抑现象.但两组顿抑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1),但随着时间推移追踪观察发现治疗组顿抑心肌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对溶栓后再灌注心肌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可提早恢复顿抑心肌的功能.

5027 条记录 250/252 页 « 12...2442452462472482492502512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