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田富国;武海明;陈润琦;张国琛;韩国晖;梁小波;王玉;王临英;陈丽娜;刘晓宇

    目的 分析临床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为普及临床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02年9月至2006年1月对122例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施行保乳手术,对肿瘤采取局部扩大切除或乳房象限切除,所有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1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9个月,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保乳治疗乳房美容效果评估优、良者占90.16%(110/122).结论 临床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创伤小、美容效果良好、疗效满意,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96例

    作者:冯贵安;张建华

    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96例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与同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的复发率、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 保乳手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的1、3、5年局部复发率、生存率及远处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手术+放疗可获得与改良根治术相同的疗效,且术后采用常规温和化疗与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能够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

  • X-性连锁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

    作者:祝丽娜

    X-性连锁遗传性视网膜劈裂(XLRS)为一X染色体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目前人们认为RS基因位于Xp22.1-p22.2区段,病理学证明其发病主要是由于Müller细胞缺陷所致。由于是遗传性眼病,患者可在婴儿期发生视力下降,为一严重影响视力的眼疾。本文就XLRS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进展做一综述。

  • 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建苗;蒲永东;王羽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解放军第309医院2003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Ⅱ、Ⅲ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接受保乳治疗的46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化疗方案为第1天静脉注射表柔比星60mg/m2,第2天紫杉醇150mg/m2,持续3h静脉滴注,21d为1个疗程,共2~4个疗程.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对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乳房外形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术前肿瘤病灶临床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37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并伴有细胞间质水肿、纤维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其中病理完全缓解4例,经过58个月的中位随访(8~70个月),局部复发4例(4/46),远处转移3例(3/46),远处转移者中2例死亡.保乳综合治疗(放疗+化疗)结束后1年,对31例患者进行乳房外形评估:优6例、良18例、差7例.结论 Ⅱ、Ⅲ期乳腺癌经过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是可行的,术中规范化切除且术后进行放、化疗及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 乳腺癌保乳治疗后的X线随访

    作者:顾雅佳;肖勤;郑晓静;吴炅;陈佳艺;顾容丰;冯晓源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治疗后X线征象的变化规律.方法搜集1999至2005年3月行保乳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5例,总随访次数139例次,随访时间为前2年每6个月1次,以后则1年1次.在不同的术后时间段观察乳腺X线改变,重点观察水肿、皮肤增厚、结构紊乱、局限性致密、结构扭曲收缩、钙化等.各种X线征象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Kruskal-Wallis H检验法,在不同时间段中某一征象出现的频数以及不同征象与乳腺腺体分型间的关系用χ2检验.随访时间从手术后1周至72个月.结果 2例(1.4%)未见阳性X线征象.术后12和24个月这2个时间段随访X线征象阳性率较高,为40.3%(56/139)和21.6%(30/139).保乳治疗后在不同时间段出现的征象不同(χ2=30.998,ν=6,P=0.001).手术后水肿程度各异,峰值出现在手术后6个月至1年左右,随后逐步消退、消失;皮肤增厚的出现和消退呈与水肿相似的发展过程.结构紊乱出现和消失与时间无明显相关性(χ2=8.634,P>0.05),但结构紊乱程度可随时间而改善(17/19).不对称性致密仅见5例,3例在后期消失.结构扭曲收缩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并在一定时间后保持恒定.2例显示钙化,为肿瘤残留和缝线钙化各1例.结论乳腺癌保乳治疗后在不同的时间段X线征象改变不同,了解其改变的规律是鉴别可能出现复发的基础.

  • 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局部复发因素分析

    作者:李沛雨;陈凛;李荣;徐文通;蒋彦永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1988年6月~2005年6月我院304名临床1~2期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了乳腺肿瘤局部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放疗,所有肿瘤切缘均为阴性,多数患者接受了术后化疗,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口服三苯氧胺.运用单一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肿瘤大小,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切缘距肿瘤距离及病理分型对局部复发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97.2月,24名患者出现了局部复发,8年累计局部复发率为9.9%.雌激素受体阴性无论在单因素分析还是在多因素分析均与局部复发相关联,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肿瘤大小,切缘距肿瘤距离及病理分型与局部复发无关联.结论:年龄(小于40岁)、雌激素受体阴性是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

  • 胶泥石墙的维护与应用

    作者:腾守荣;许京永

    新建煤矿从80年代开始,采煤工作面下巷已由双巷布置改为单巷布置,采煤后路采用码石墙,架棚子方式维护,从支护效果后,还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顶板上沉量大,坑木消耗量大,石墙漏风,后期巷修费用高等.如87层右二区段是1995年回采时的采后备巷道,当时是采用码石墙,1ML架木棚子支护的,到1998年打开密闭时发现巷道项板下沉0.6m以上,巷道顶板80%以上都已冒落,连通风都很困难,为了恢复这条800直巷道,该矿调了一个正规掘进队,恢复了近6个月,2次投入近200万元,针对以上问题,该矿双采用煤矸碴水泥墙护巷方式,该支护方式解决了顶板下沉量大和漏风问题,但同时也存在水泥用量大,坑木消耗高,煤炭回收率低等缺点.

  • 双面联采边角块段在矿井中的实践

    作者:吴启山

    胜利矿五井是年产50万吨的高产高效矿井.主要以综采为主,炮采主要开采地条件复杂,受构造影响以及不布置综采的边角块段,一般走向较短,采用长壁回采不仅工作面单产低,万吨掘进率增高,炮采高产高效,针对这一情况,矿井在采区上部边界两断层之间开采S311工作面时,采用对拉工作面进行双面联采,在采区受河床冲刷和断层影响的N418-2工作面采用将上下区段工作面联采,进行双机单风巷双面联采缓解了炮采接替紧张的矛盾,实现了稳产,高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彩超结合乳腺导管造影定位加选择性区段切除治疗乳头溢液

    作者:吕志英

    目的:探讨应用乳腺导管造影定位加选择性区段切除治疗乳头溢液的疗效。方法对22例患者先行彩超结合乳腺导管造影进行诊断及定位。再于术前应用美蓝注入乳腺导管中,此时行选择性区段切除。结果本组18例手术患者均痊愈,随访2~12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本检查及术式简单,成功率高,对于临床推广应用有重要意义。

  • 不同加工方式对梅花鹿三叉茸不同区段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孙伟丽;赵海平;张国坤;张伟;张婷;李光玉

    目的 比较梅花鹿三叉茸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区段20种矿物质元素(Na、Mg、Al、P、K、Ca、Mn、Fe、Co、Ni、Cu、Zn、Se、Cr、As、Cd、Ag、Pb、Ba、Au)含量的差异,旨在为鹿茸的合理利用及鹿茸药效价值的有效挖掘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对采集自吉林地区的梅花鹿三叉茸进行预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方法测定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 所测样品中Cd元素和Ag元素检出结果均小于0.001 μg/kg.Na、Mg、A1、P、K和Ca在鹿茸中含量较高,尤其是Ca含量,从鹿茸尖部蜡片区到基部骨片区大幅度增加,骨片区Ca质量分数高达148.6~164.4 g/kg.元素Na、Mg、A1、P、K和Ca在不同区段之间含量差异显著(P<0.05);元素Mn、Cu、Zn和Ba在鹿茸中含量高于Fe、Co、Ni、Se和Cr.重金属元素Cr、As、Au和Pb在鹿茸中含量很低,在食品重金属限量范围内.鹿茸中富含Se元素,从骨片至蜡片Se元素含量逐渐提高,蜡片区质量分数为260.35~357.29 μg/kg.烘干处理和冻干处理2种方式对鹿茸中Al等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整体水平呈现A1、P和Ca含量煮炸茸高于冻干茸,Na、Mg和K含量煮炸茸低于冻干茸的规律.结论 不同初加工方式对三叉鹿茸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有影响,不同区段体现出不同的规律;鹿茸不同区段之间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很大,不同区段发挥不同的药用价值,研究结果能有效指导科学使用鹿茸.

  • 发生血栓形成遗传风险因子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王明艳;武守山

    静脉血栓形成是健康保护的严重问题.血栓形成发生除与环境因素有关外,遗传风险因子也参与发病机制.在发现活性蛋白质C(APC)遗传抗性作为发生血栓形成的致病风险因子之后,鉴定血栓形成患者遗传障碍的概率大为增加.近年有在l5%~60%静脉血栓形成个体中发现APC抗性的报告.多敬病例APC抗性的分子缺陷是V因子基因单个点突变,引起V因子中APC区段的第506位精氨酸被谷氨酰胺Q替代[1]

  • 乳腺癌Auchincloss手术经胸肌入路锁骨下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刚;李中;陈保平;王晓春;张涛

    目的 探讨Auchincloss手术经胸肌入路锁骨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式,了解乳腺癌第Ⅲ组淋巴结的受累情况.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20例,在Auchincloss 术式基础上,加用后颅凹牵开器经胸肌入路牵开胸大肌,保留胸前神经和胸肩峰血管,清扫锁骨下淋巴结,并对该组淋巴结的受累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Auchincloss手术中经胸肌入路锁骨下淋巴结清扫疗效确切,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增多,淋巴结阳性个数≥3枚与高复发率有关,术后无胸肌萎缩、严重的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结论 淋巴结清扫彻底,乳腺癌患者第Ⅲ组淋巴结阳性率15.0%,与原发肿瘤>5cm、腋淋巴结阳性个数≥3枚有关,对腋窝第Ⅲ组淋巴结清扫效果明确,能为乳腺癌术后的综合治疗提供准确的临床病理依据.

  • 神经刺激仪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

    作者:刘胜强;温小红

    目的 评价神经刺激仪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乳腺区段切除术女性患者50例,年龄18~64岁,BMI<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5):胸段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A组行T3.4间隙硬膜外穿刺,硬膜外腔注射0.5%罗哌卡因7~10 ml;B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T4椎旁神经穿刺,注射0.5%罗哌卡因25 ml.记录围术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寒战、胸闷、呼吸困难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针刺法确定术侧阻滞范围:评价麻醉效果.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术中寒战、胸闷、呼吸困难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0.05).2组均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组患者术侧阻滞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患者的麻醉,且其效果优于胸段硬膜外阻滞.

  •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分割放疗与大分割放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韩彦辉;李向平;贺会江;闫俊丽;张高高

    目的探讨接受保乳手术后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大分割和超分割放疗以后在无病生存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我科收治的60例接受保乳手术后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为常规分割放疗(CRT )组和大分割放疗(HOFRT )组,每组30例,CRT 组接受常规分割放疗,即接受2 Gy/次,1次/d ,5次/周,总量50 Gy ,25次,5周完成照射,HOFRT组接受大分割放疗,即接受3.4 Gy/次,1次/d ,5次/周,总量44.2 Gy ,13次,2.5周完成照射,并跟踪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无病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 eier法比较2种分割剂量的无病生存时间是否有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是否有差异。结果 CRT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89.9个月,HOFRT 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93个月,2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在急性皮肤反应和骨髓抑制方面大分割放疗较常规分割放疗严重( P<0.05)。结论2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OFRT组患者不良反应更严重,故应根据患者经济条件及身体基本情况具体制订分割方案,对于身体情况较差,不急于化疗的患者推荐使用常规分割放疗,对于身体基本条件较好的患者,可选用大分割放疗,尽早化疗,以提高疗效。

  • 病理切缘和骨桥蛋白组织表达为特征的分子切缘在保乳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郇金亮;秦贤举;周强;潘晓峰;赵志东;诸灵;张军初

    目的:通过术中组织冰冻切片检查和相应组织骨桥蛋白水平表达检测,找出病理检查难以发现的隐性癌灶,为临床实施保乳手术界定切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距瘤体组织0.5、1.0、1.5、2.0、2.5、3.0 cm分别切除标本行冰冻切片检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 )技术检测骨桥蛋白表达。结果癌旁0.5、1.0 cm处骨桥蛋白表达阳性比例高于1.5 cm处(P<0.05),1.5 cm与2.0 cm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2个样本距离瘤组织边缘3 cm处骨桥蛋白仍表达阳性。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切除范围1.5 cm为安全切缘,但合适的切缘范围应有个体差异,取决于患者年龄、细胞组织学和自身选择。

  • 应用细菌滤膜正压过滤集菌法首次从冬季江水中检出伤寒杆菌的报告

    作者:秦丹;刁爱仁;刘云萍;贾庆毅

    1997年12月,我们在外环境肠道致病菌检索监测中,首次从我市区段鸭绿江水中检出1株伤寒杆菌,并经生化、血清学试验证实,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误差为平稳m-相依的线性模型的移动区段再抽样法

    作者:张丕德;陈少贤

    引言对于一般的线性回归模型Y=Xβ+ε,假定误差ε独立且服从正态分布,才能进行有效的参数区间估计及假设检验,当ε的分布未知时,若按通常的方法,参数的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就不稳健,1981年Freedman将Bootstrap法应用回归模型,提出参数及其方差的Bootstrap估计,1986年Wu又进一步加以改进,使方差的Bootstrap估计达到稳健,假设检验也能够顺利实现.然而,当误差ε或响应变量序列存在一定的相依关系时,上述方法就失效,而误差或响应变量序列为相依情形的线性模型是广泛存在的,比如目前引起卫生统计研究者高度重视的时间序列模型. 1984年Freedman对动态回归模型的Bootstrap法做了深入讨论,假定有自回归模型 Yt=Yt0+Yt-11+…+Yt-mm +Xtβ+εt, t=0,1,2,…,n (1)

  • 紫外线及相关麻醉药物诱发白内障的实验研究现状

    作者:赵军;张丰菊;杜艳坤

    1 紫外线(ultrovioet,UV)与白内障(cataract,CTR) 自从1891年Widmark从实验中观察到紫外线辐射(UVradiation,UVR)可诱发CTR以来,学者们普遍认为UVR是引起CTR的病因之一[1~4]。1.1 环境中的UV[5,6] 自然界中的UV来源于太阳光。分为UV(315~400 nm)、UVB(280~315 mn)、UVC(100~280nm)三个区段,到达地面的UV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大气臭氧、空气混浊度、纬度、海拔高度、日照时间及周围环境的反射等。大气臭氧对UV有一定的滤过作用,将波长小于280 nm的UV(UNC)全部吸收,射入地面的是UVB和UVA。 工作环境如工业、医疗及食品行业中广泛存在着人工UV。它们主要来源于电焊弧光、水银蒸汽弧光和钨弧光,包括UVA、UVB和UVC三个区段的UV。

  • 丙型肝炎病毒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土方诚;谷仁烨;朱丽影

    一、HCV基因复制单位(复制子)复制细胞的建立1999年,Lohmann建成能够自我复制HCV部分基因[亚基因组(subgenome)]RNA并维持此一功能的培养细胞,遂获高效再现复制HCV基因的实验系统.该亚基因组RNA本系HCV基因组中编码生成病毒颗粒结构蛋白的区段,只是将具有细胞毒性的新霉素置换以无毒化的氨基糖苷磷酸基转移酶(AGPT)编码序列(Neor).

  •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 gr-1)研究进展

    作者:田图磊;赵侠

    Egr-1(earlygrowthresponsivegene-1,Egr-1)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其编码多种蛋白,在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发育、增殖、炎性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其基因结构及特点,生物学特性、与肿瘤、炎症及肝损伤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Egr-1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与特点
      Egr-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分子大小约在80000Da的核磷蛋白质,由533个氨基酸组成,其编码的蛋白质有3个重复的锌指结构域。Egr-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按功能可分为三个区,靠近N 端的314个氨基酸残基是磷酸化位点,该位点可调节Egr-1蛋白的活性,其中蛋白活化的调节区域位于3-280氨基酸残基;281-314区段氨基酸残基可起到抑制性调节Egr-1的作用,其为辅助转录因子NGFI-A的结合位点;Egr-1的核定位信号区位于315-330区段氨基酸残基;重要的蛋白中心区域由331-426区段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可组成3个cys2-his2亚类锌指结构,能与被调控基因5 GCGGGGGCG3基因序列非特异结合,从而起到调控其转录的作用[1]。

119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