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EB病毒早期基因BHRF1-Bcl-2的病毒性同源基因
BHRF1是近年来得到确认的EBV新的致癌基因,在结构上和功能上与细胞原癌基因Bcl-2相似,属Bcl-2家族成员.由于其抑制细胞凋亡和细胞转化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BHRF1的作用特点、与bcl-2的关系以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163 北野菊中1种新的抑制细胞凋亡的愈创木内酯
-
中药红景天干预阿尔茨海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大脑皮层、海马等部出现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P)和神经元丢失等为主要病理特征,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具有"高原人参"和"雪山仙草"之称的红景天是继人参、刺五加之后发现的又一种保健药用植物.<本草纲目>注红景天为"草本上品",具有扶正固本、补气养血、清热润肺、健脑益智等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增加机体免疫力、抗应激反应、抗衰老、抗辐射等[1].经实验证明,红景天也有很好的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以及改善认知能力下降等多种神经生物学功能[2],对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效应,因而红景天对老年退行性病变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红景天干预AD发生的药理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以下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红景天提供参考.
-
p53蛋白过表达对大肠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p53抑癌基因在散发性大肠瘤"腺瘤-癌"多阶段发生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1].野生型p53蛋白是细胞增殖、分化、修复、衰老及凋亡等机制中的关键调节因子[2-4].p53基因发生错义突变,将产生变异蛋白,抑制细胞凋亡[5,6],促进细胞增殖转化而发挥促癌作用.
-
survivin与肿瘤细胞凋亡
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是抑制细胞凋亡的重要成分.survivin 是近新发现的一种IAP家族成员之一.有证据表明,survivin在大多数肿瘤中有表达,但在成人终末分化组织一般不表达或低表达.本文对survivin的结构和功能、组织分布、抗凋亡的机制,以及与对恶性肿瘤诊治的价值作一综述.
-
肝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bcl-2和细胞增生的关系
一氧化氮合酶(NOS)是NO合成的关键限速酶,它的生物学活性直接决定着NO的合成量.NOS有两个异构体,即结构型NOS(cNOS)和诱导型NOS(iNOS).通常iNOS与肿瘤的免疫相关,且产生NO的能力较cNOS高出100~1 000倍.NOS活性的增高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密切[1].另有研究显示,iNOS产生的NO可通过bcl-2介导途径抑制细胞凋亡并有利于生长停止的肿瘤细胞的存活[2].
-
癌基因 bc1一2和病毒在神经细胞凋亡中的关系
细胞凋亡是细胞接受某种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主动的,由一些凋亡相关基因相互作用的细胞消亡过程,这与坏死不同。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现象,不仅出现在生理状态下,而且更与许多疾病相关联。发育过程中的神经细胞凋亡是保证机体正常发育和维持生理过程所必须的,而分化成熟的神经细胞凋亡过程则会引起病理性损害,如巴金森病和老年性痴呆[1]。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常与感染性疾病的细胞凋亡有关。在病毒感染早期,宿主细胞利用细胞凋亡以阻止病毒的复制和扩散。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凋亡途径杀伤被感染细胞。另方面病毒在感染早期抑制细胞凋亡,以利病毒的存活、复制和扩散。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蛋白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丙型肝炎的发生和慢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HCV核心区(HCV-C)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但HCV-C蛋白究竟是促进细胞凋亡还是抑制细胞凋亡目前还有争论.目前尚未见有关TRAIL(TNF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所介导细胞凋亡在丙型肝炎致病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报道.本实验主要研究HCV-C蛋白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
结核杆菌毒力的研究进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近年来每年引起全球约300万人死亡.我国在全球22个结核病(TB)高负担国家中居第2位[1],且具有患病率高、分布广、病死率高等特点.结核菌侵入人体后,有些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结核,有些成为潜伏感染[2-3],未出现活动性结核病的症状和表现[4].研究表明,不同毒力的MTB感染巨噬细胞后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不同的转归:高毒力结核菌株H37Rv能够抑制细胞凋亡,在胞内存活、繁殖、扩散,导致细胞坏死,进而引发炎症反应、细菌扩散;而H37Ra、卡介苗(BCG)等减毒株则能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大量凋亡,研究提出该凋亡途径与TNF-α无关[5].毒力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现在就结核杆菌毒力的部分问题作一综述.
-
生长激素对大鼠血糖代谢的影响
人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主要参与躯体的调节,同时对于肌肉体积、力量、身体成分的维持以及营养代谢的调节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1].此外亦参与心脏发育及心肌肥厚方面的调节.因此,Cittadini等[2]报道将GH用于充血性心衰的研究,其强心作用的独特性之一是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增加心室壁的厚度来改善充血性心衰,特别是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充血性心衰的心功能.但生长激素对糖代谢的影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实验通过研究外源性生长激素对大鼠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来探讨生长激素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心肌梗死后干细胞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胰高血糖素样肽-1概述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由餐后肠道L型细胞分泌的肠激素相关肽,通过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控制血糖稳态。人体中内源性GLP-1的血浆半衰期不足2 min,易被体内的二肽基肽酶Ⅳ( dipeptidyl peptidase-Ⅳ, DPPⅣ)迅速降解成无活性物质,因此临床应用受限。研究者相继研发出了GLP-1类似物和DPPⅣ抑制剂,来防止GLP-1降解,从而提高其生物学效应。其中以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为代表的新药成品已通过 SFDA 审批进入中国市场。 GLP-1主要通过GLP-1受体(GLP-1 receptor,GLP-1R)发挥生物活性作用。 GLP-1R为G蛋白偶联受体,GLP-1结合GLP-1R后,激活蛋白激酶A ( protein kinase A ,PKA),升高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含量,随即激活受cAMP调节的鸟苷酸交换因子( guaninenucleotide exchan-ging factors,GEFs) Epac家族,从而发挥下游生物作用。 GLP-1R广泛分布于胰岛β细胞、脑、肾、心和胃肠道,而新近研究发现其受体也存在于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有研究表明, GLP-1也可以不依赖GLP-1R途径而发挥作用[1]。近来大量研究表明,GLP-1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肌的存活,均提示GLP-1有较强的心脏保护作用[2]。同时,GLP-1作为一种内源性活性物质,在干细胞参与修复心肌梗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正逐渐受到关注。其可以通过提高前体细胞的动员数量,促进干细胞分化、定植、存活,强化干细胞旁分泌效应等来促进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恢复。本文就GLP-1对心肌梗死后干细胞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中药健胃愈疡颗粒剂治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
目的:研究健胃愈疡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Okabe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7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均手术造模,每日灌胃分别饲以蒸馏水和不同药物,连续7 d或14 d后取溃疡胃组织,作常规病理检查,观察溃疡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指标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法检测各指标mRNA表达.结果:JWYY治疗组在7 d和14 d后,溃疡指数(1.7±0.5,0.8±0.4)、凋亡指数(3.0±0.4,2.0±0.5)明显降低;MK蛋白(33.7±3.7,38.0±4.1)和mRNA(22.6±2.9,30.5±3.7)、EGFR蛋白(39.6±4.9,31.9±6.8)和mRNA(26.6±5.0,17.4±1.6)表达明显升高,较模型组和胃苏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别(P<0.01或0.05).JWYY组7 d时TNF-α蛋白(18.7±3.3)和mRNA(11.4±3.0)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26.1±3.8,;17.1±2.7;P<0.01),而高于正常组(4.0±0.9,3.3±1.0,P<0.01);14d时各组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JWYY组7d和14d时Bcl-2蛋白(33.5±6.8,32.9±9.6)、mRNA(26.1±4.5,23.0±6.2)及mRNA Bcl-2/Bax(1.4±0.3,1.5±0.4),蛋白Bcl-2/Bax(1.3±0.3,1.7±0.7)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或0.01).结论:JWYY颗粒通过提高Bcl-2、Bcl-2/Bax抑制细胞凋亡,降低TNF-α表达,提高MK、EGFR表达而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
核因子-κB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核因子-κB是一类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核蛋白因子,存在于多种组织的多种细胞中,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激活后参与许多基因的转录调控,在感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生、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NF-κB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密切,其参与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高表达NF-κB的细胞表现出对放疗、化疗、细胞因子介导的凋亡的抵抗作用,而现在又发现NF-κB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因而NF-κB与细胞凋亡存在双向调节关系:既可抑制细胞凋亡,也可促进细胞凋亡.是抑制凋亡,还是促进凋亡依赖于细胞类型和刺激因素的不同,但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本文对其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同时也为进一步改善肿瘤的有效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Bcl-2基因的研究进展
Bcl-2作为一种重要的凋亡调控基因,他不仅能够抑制细胞凋亡,延长细胞寿命,而且参与细胞增生的调控,他可以调控细胞由G0期向S期转换的时间,其过表达可以延长静止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但不影响细胞的生长.据研究显示,Bcl-2的磷酸化亦能影响细胞周期进程,此外,Bcl-2在肿瘤的形成及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Bcl-2基因不断深入的研究,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
bcl-2基因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bcl-2基因是被发现的第一个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可导致DNA受损的细胞持续生存,突变产物聚集.其表达可增加细胞对多种促凋亡因素的抵抗性,在细胞的程序化死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cl-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分布于线粒体、核膜及内质网上,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可通过抵抗细胞凋亡,延长细胞的寿命,促进细胞生存,从而使肿瘤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bcl-2基因在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凋亡蛋白抑制剂家族研究进展
凋亡蛋白抑制剂(inhibitot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编码一组结构相关的蛋白,该家族成员不仅可以抑制细胞凋亡,而且参与多种似无关联的生物学功能,如调节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等.迄今为止,在人体新发现的IAPs家族有8个成员,分别是HIAP-1、HIAP-2、xIAP、ML-IAP、Survivin和ILP-2/Ts-IAP、NAIP、BRUCE/apollon等.本文对现有的IAPs家族成员的结构特征和功能作一总结,尤其对Survivin的分子构成、功能、作用机制、组织分布、表达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与肿瘤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重点综述.
-
EB病毒相关胃癌细胞凋亡与Bcl-2的表达
目的:探讨EBV相关胃癌(EBV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病毒基因表达、Bcl-2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明确其在EBVaG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EBVaGC和相应癌旁组织13例,与之匹配的EBVnGC 45例,采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细胞凋亡指数(AI)和bcl-2蛋白的表达;RT-PCR-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EBV相关基因表达.结果:EBVaGC、EBVnGC及EBVaGC癌旁组织中AI分别为0.97±0.4l,2.03±0.60和3.25±0.46,统计学分析表明:EBVaGC和EBVnGC以及EBVaGC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t=5.9795,P=0;f=13.2 229,P=0).EBVaGC组和EBVnGC组Bcl-2阳性率分别为53.8%和48.9%,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x2=0.0991,P=0.7 529).EBVaGC 13例EBNAl mRNA均阳性,而EBNA2和LMPlmRNA均阴性;EBV早期基因BARFl表达阳性6例,BHRFl表达阳性2例.结论:EBVaGC癌组织Bcl-2表达与EB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EBV感染抑制细胞凋亡不是上调Bcl-2表达而实现,EBV早期基因BARFl和BHRFl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细胞转化作用参与EBVaGC的发生.
-
核因子-KB与大肠肿瘤细胞凋亡及增生的关系
目的:通过观察大肠腺瘤、腺癌和正常大肠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细胞增生及其调控基因Bcl-2,BcI-Xl,C-myc和核因子-κB的表达状态,探讨核因子-κB在大肠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NF-кB,Bcl-2,Bcl-Xl,C-myc,PCNA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检测30例大肠腺瘤和30例大肠腺癌中凋亡细胞、细胞增生和NF-кB,Bcl-2,Bel-Xl,C-myc阳性表达细胞的密度和分布,以10例正常大肠组织作对照.结果:NF-fcB,Bcl-2,Bcl-Xl,C-myc蛋白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腺癌和腺瘤高于正常组织(70.9±7.2vs 54.0±4.5 vs 30.6±2.4;78.2±8.3 vs 55.6±6.5 vs 11.0±1.9;77.3±6.5 vs 56.4±4.7vs 9.3±1.1;70.3±6.7 vs 50.1±4.2vs14.2±1.7,P<0.01),腺癌高于腺瘤(70.9±7.2vs54.0±4.5;78.2±8.3vs 55.6±6.5;77.3±6.5 vs 56.4±4.7;70.3±6.7vs 50.1±4.2,P<0.01).腺瘤和腺癌中的凋亡细胞指数均高于正常组织(105.9±6.1 vs31.5±3.7vs 10.0±1.5,P<0.01),腺瘤高于腺癌(105.9±6.1vs 31.5±3.7,P<0.01).腺癌和腺瘤中的细胞增生高于正常组织(75.4±5.6 vs 50.7±4.9vs 29.6±3.0,P<0.01),腺癌高于腺瘤(75.4±5.6 vs 50.7±4.9,P<0.01).结论:NF-κB在大肠肿瘤中促进细胞增生、抑制细胞凋亡,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大肠上皮恶性转化不同阶段中Fas,p53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目的:研究大肠腺癌、腺瘤恶变、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中Fas及p53的表达,探讨Fas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石蜡包埋的大肠腺癌组织37例,腺瘤恶变组织26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管状腺瘤24例,以6例非肿瘤大肠黏膜作为对照.通过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TUNEL等技术,原位观察不同病变组织大肠上皮中的Fas mRNA和p5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状况及相互关系.结果:Fas mRNA阳性细胞密度:非肿瘤黏膜39.60±6.51,管状腺瘤50.93±21.64,管状绒毛状腺瘤45.91±24.15,腺瘤非恶变区25.47±14.76,腺瘤恶变区11.92±9.47,腺癌5.88±5.10;Fas mRNA在腺瘤中有较高表达,而在恶性病变中表达明显下降(P<0.001).大肠非肿瘤黏膜、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瘤非恶变区、腺瘤恶变区和腺癌中p53蛋白阳性细胞密度分别为8.40±2.67,13.19±8.95,13.50±7.29,12.24±7.16,73.31±28.57和80.99±44.54;p53蛋白在非肿瘤黏膜中表达低,腺瘤中略增加,在恶性病变中明显增加(P<0.001).上皮凋亡细胞密度:非肿瘤黏膜15.02±11.14,管状腺瘤46.31±18.86,管状绒毛状腺瘤29.43±16.66,腺瘤非恶变区68.42±19.61,腺瘤恶变区22.01±12.07,腺癌18.64±12.88;上皮凋亡细胞密度在腺瘤中明显升高,在恶性病变中较低(P<0.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密度与上皮凋亡细胞密度呈负相关(r=-0.389,P<0.001),Fas mRNA阳性表达细胞密度与上皮凋亡细胞密度呈正相关(r=0.190,P<0.05).结论:本文证实大肠腺癌可通过下调Fas表达,上调p5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形成"Fas抵抗".
-
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Cox-2表达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Cox-2在胃癌细胞中及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探讨其表达与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粗制H pylori总蛋白与胃上皮细胞株MKN28,AGS共同孵育,用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孵育前后细胞Cox-2表达的情况,同时检测了40例患者胃镜活检胃黏膜病变标本的Cox-2蛋白的表达及Hpylori感染情况.用流式细胞术观察H pylori、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及二者共同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Hpylori孵育后的MKN28细胞株中Cox-2表达增加;Cox-2蛋白在与Hpylori共同孵育前后的MKN28细胞株中表达强度分别为0.26和0.40(P<0.05),AGS细胞中为0.29和0.31(P>0.05);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CSG)、萎缩性胃炎(CAG)组(P<0.05).流式显示,与Hpylori孵育24,48 h MKN28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和5.7%(P<0.01);与10,100,200 μmol/L NS-398孵育24 h及48 h的MKN28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14.0%,27.5%及1.5%,31.2%,51.8%,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P<0.01).与Hpylori,NS-398共同孵育24,48h的MKN28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2%,25.0%,其凋亡率低于单用NS-398(P<0.01).结论:H pylori感染上调MKN28细胞中Cox-2的表达;Cox-2基因可抑制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为胃癌形成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