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型肝炎病毒抗干扰素机制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是人类常见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丙型肝炎的致病原.全球感染者约有2亿,我国抗HCV阳性检出率达3.2%,预计HCV感染者也在4千万以上[1].HCV感染能引起多数受感染个体的持续性感染,并进一步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CC)[2,3],因此危害极大.依赖于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HCV治疗是目前能够提供的唯一手段,但治疗结果并不能解除大部分病人的病毒感染和愈后复发问题.许多研究证明,HCV有拮抗IFN诱导的抗病毒应答能力,这涉及到病毒、宿主和IFN诱导三方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理解IFN抗病毒机制和HCV与IFN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改进目前的IFN治疗方案和开发针对HCV感染的新型治疗手段.本综述主要讨论了IFN抗病毒应答和HCV拮抗IFN抗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
-
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44例疗效观察
加替沙星为第4代新型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在保持第3代氟喹诺酮类对革兰阴性菌有高度敏感性的基础上,增强了对革兰阳性球菌、非典型致病原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的细菌仍有很强的药理活性.
-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不同病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不同病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免疫酶法(ELISA)检测肺炎患儿血中腺病毒3型(ADV3)、腺病毒7型(ADV7)、埃可病毒(ECHO)、巨细胞病毒(CMV)、柯萨奇B病毒(CoxB)、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8类常见病毒及支原体(MP)特异性IgM和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及C反应蛋白(CRP),以CRP≥0.02 g/L作为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界限值.将肺炎组患儿分为4组. 结果肺炎组111份血清中40份阳性,对照组30份均阴性;8型常见病毒及MP特异性IgM阳性50例次,其中ADV3 15.3 %(17/111),ECHO 9.0 %(10/111),CMV 6.3 %(7/111),CoxB和MP各4.5 %(5/111),PIV 3.6 %(4/111),RSV和ADV7 0.9 %(1/111),HSV1未检出;CD3和CD4细胞数肺炎组少于对照组;IgA和IgM含量肺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CD3和CD4细胞数及IgM含量细菌性肺炎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IgA含量病毒及支原体肺炎组分别与其它肺炎组和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8、CD4/CD8、IgG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病毒及支原体为本地区新生儿肺炎的重要病原;新生儿发生感染性肺炎时,受抑制的主要是CD3和CD4,细菌感染所受影响明显,病毒及支原体感染不受影响;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可升高IgA含量,细菌感染能增加IgM含量,对CD8、CD4/CD8、IgG影响不大.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因特点,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冷凝术手术成功率与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嵌顿方式成功率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阀门植入术手术成功率与冷凝术手术成功率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阀门植入术手术成功率与冷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嵌顿方式成功率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来说,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首选的还是阀门植入术.
-
微生物对化学消毒剂抗性的研究方法及其展望
目前,感染流行病学家和临床专家一致认为,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感染暴发,阻断致病原传播有效的措施.然而,当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发生改变,可使消毒与灭菌措施变得无效,即出现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抗性".因为消毒剂抗性可造成经验剂量的消毒剂"失效",继而造成"切断传播途径"的预期失败,造成感染暴发,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巨额负担.本文将综述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对消毒抗性研究.
-
新发病毒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人类在近些年中不断地发现一些新的病毒传染病,其中发现新的病毒致病原近40余种.
-
中老年人群中23价肺炎球菌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1881年肺炎球菌被路易*巴斯德成功分离出之后,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的重要致病原,波及范围极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虽然磺胺、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相继问世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缓解了肺炎球菌病的发生和流行,但是耐药菌株,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治疗效用大大削弱。1983年研制成功的23价肺炎球菌疫苗获准用于人类预防,为抵御该病的危害带来了新的希望。近来,我国引进该疫苗并在全国很多省市推广使用。对该疫苗免疫效果国内少有报道,为此,我们在天津市蓟县择取了部分人群进行血清学免疫效果调查。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接种人群确定在远离市区的蓟县农村。这里交通不便,人口流动性很小。所有调查对象为年龄在42~78岁的常年居住在该地的农民或村干部,常规体检无急性和严重的慢性疾病,接种疫苗或安慰剂前3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治疗性药物。
-
709例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我国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除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1],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发热、头痛、咽喉疼痛和肌肉酸痛等,MP肺炎在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达到了20.7%,已经超过肺炎链球菌,成为获得性肺炎的首要致病原[2].MP除引起严重的肺炎外,还可引起严重的肺外并发症和持久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3] MP对一般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耐药性,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故MP肺炎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
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病毒性心肌炎(vital myocarditis, VMC)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病,患病者主要为青少年和成人,8%~12%会出现猝死现象.柯萨奇病毒主要包括疱疹病毒、肠道病毒、艾巴氏病毒、腺病毒等[1].柯萨奇病毒B组病毒(Coxsackievirus B, CVB)是VMC常见致病原,约占30%~50%.中医学中尚无特定的病名与本病相对应,多属"温毒"、"心悸"、"怔忡"、"胸痹"范畴,此外还与汗证、虚劳、猝死等相关.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病毒、抗氧化、改善心肌代谢、调节免疫等方法治疗,无针对性治疗药物,而中医学对本病标本兼治取得了较好疗效,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行了总结,现概述如下.
-
复方仙草胶囊对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表达β1水平的影响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一般认为其病因主要是肾小球对某些致病原的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免疫性炎症性损伤.
-
女性生殖器疱疹中医证治需注意什么?
答:生殖器疱疹是一种常见的下生殖道性传播疾病,其致病原为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及Ⅰ型,前者约占85%,其发病率近年来有所上升,复发率也较高.本病属中医"阴疮"范畴,中医证治需注意以下几点.在诊断方面,本病原发病灶第一次发病常较严重,并有全身症状,病程亦长些,潜伏期为2~7天,首先在大小阴唇表面出现针刺感或痒感,然后发生多个水泡.水泡很快破裂形成溃疡,有痛感,亦可出现尿痛、尿潴留、发热、腹股沟淋巴结增大.疱疹性宫颈炎发作时,可有大量水样分泌物,外生殖器上未破的水泡是生殖器疱疹特殊的病变.实验室检查:荧光抗体HSV相关抗原呈阳性;血清中特异的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滴度增加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溃疡涂片巴氏染色后,在涂片中可以找到典型的HSV多核巨细胞,上述三点都可作为验证病毒的方法,可结合临床加以确诊.
-
禽流感基因疫苗的研制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是一种带衣壳的负链单股RNA病毒.甲乙两型流感病毒为该病毒分科之下的两个属,是人类流感的相关致病原.当前应用的流感疫苗所含成分就是处于流行期间的甲乙型流感病毒的灭活株或减毒株.
-
禽流感基因疫苗的研制
前言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是一种带衣壳的负链单股RNA病毒.甲乙两型流感病毒为该病毒分科之下的两个属,是人类流感的相关致病原.当前应用的流感疫苗所含成分就是处于流行期间的甲乙型流感病毒的灭活株或减毒株.
-
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2004年,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和总后勤部卫生部发布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近年来的监测显示,我国各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组成与耐药性发生了变化。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修订工作组,根据细菌耐药变化趋势和相关学科发展情况,经深入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对2004年印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现予以发布实施,要求贯彻执行,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同时废止。
-
烟台市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我国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区发现一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结果,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原[1].
-
基因多态性分析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种鉴定中的应用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 CNS)是定居在人体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随着大量介入性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CNS已成为儿科医院感染性疾病常见的致病原,尤其是抵抗力低下的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病原.因此,建立快速及可靠的菌种鉴定方法,对于早期预测每一种临床细菌菌株的潜在致病性或抗生素的敏感性是非常必要的.
-
纳米细菌研究进展
1988年芬兰科学家Kajander等进行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时发现细胞内存在一种原核微生物,能通过100nm的滤菌器,1990年Kajander等将此种微生物命名为纳米细菌(nanobacteria).纳米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矿物质中和生物体内,能感染人类、牛、鹿和其它哺乳动物,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致病原[1].纳米细菌能感染人体任何组织和细胞,分泌钙化的脂多糖生物膜,具有较大的毒性,能引起受感染细胞空泡形成、组织的炎症和肿胀,并出现相关炎症因子的反应,与人类感染和病理性钙化类疾病密切相关[2].纳米细菌的发现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揭示,为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
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联合青霉素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感染是肺心病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新的抗菌药物不断上市,导致病原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有了很大的变化.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是呼吸科医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本领之一.2004-2006年我们联合应用青霉素和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治疗4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中国裕固族及汉族人MBL基因ExonI 54位密码子点突变频率研究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an binding lectin,MBL)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可溶性的C型凝集素.能够识别、结合多种微生物或异体抗原表面糖蛋白糖链末端的甘露糖残基和(或)N-乙酰葡萄糖胺,进一步通过胶原样区域调理吞噬作用清除致病原,同时还可以通过凝集素补体途径活化补体,在机体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中具有重要作用.
-
巨细胞病毒pp150和gp52融合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研究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一广泛传播的人类致病原.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扩增了gp52蛋白包含IgM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片段[1]和 pp150蛋白C端包含IgM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片段,然后将 gp52和pp150 两个基因片段串联克隆至pGEX-5x-3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高效表达融合基因的重组载体,并对表达产物的抗原性进行了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