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剂量纳络酮加等量吗啡对硬脊膜外腔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陈棉生;吴励文;郭春明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纳络酮加等量吗啡对硬脊膜外腔术后镇痛的影响,探讨二药佳剂量的配比.方法 选择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腹部手术160例,手术分类为胃、十二指肠、肝、胆部位的手术,在T8~T9或T9~T10穿刺点常规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以0.5%罗哌卡因先注入5ml试验量,5分钟后再注10ml~15ml测出麻醉平面后,氟芬合剂+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辅助麻醉,手术结束后硬膜外管注入吗啡2.5mg/5ml+纳络酮分别为0.24mg;0.16mg;0.08mg;0mg;依次为Ⅰ、Ⅱ、Ⅲ、Ⅳ四组,作为首剂量,然后连接Bater镇痛泵1ml/h泵内含0.9%盐水72ml+吗啡7.5mg+纳络酮分别为0.96mg、0.64mg、0.32mg、0mg依次为Ⅰ、Ⅱ、Ⅲ、Ⅳ四组,止痛72h.术后4、8、12、24、36、48、72h随访登记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SPO2、R、P、BP、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VAS评分:Ⅱ组<Ⅲ组<Ⅰ组<Ⅳ组;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Ⅱ组<Ⅲ组<Ⅳ组;肛门排气时间:Ⅰ组<Ⅱ组<Ⅲ组<Ⅳ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总发生率:分别为Ⅰ组37.5%;Ⅱ组为32.5%;Ⅲ组为47.5%Ⅳ组为75%;除Ⅳ组一例病人SpO2<90% 、R<10次/分列入呼吸抑制外,Ⅰ~Ⅲ组无发现呼吸抑制.结论 吗啡伍用小剂量纳络酮注入硬脊膜外腔对术后镇痛效果无影响,并可有效地降低吗啡术后镇痛副作用.吗啡与纳络酮佳比例是12.5:1.

  • 穴注及封闭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80例

    作者:戴自明

    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中西药液穴注及硬脊膜外腔封闭等水针疗法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80例总结报告如下.

  • 硬脊膜外腔注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志明;付益计;谢在宏

    近两年,我们改变了以静脉给药为主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方法,将一些药直接注入硬脊膜外腔配合静脉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硬脊膜外腔注药治疗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曲松滨;孔晓光;曲仁海;倪少滨

    患者男,38岁.手术麻醉后双下肢瘫痪44d.45d前因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在硬脊膜外麻醉下行小肠大部切除术.术中血压曾一度下降至8~11/4~5kPa,立即快速输液并静注升压药,血压迅速回升,术中血压维持在13~15/8~9kPa.术后第1天病人述双下肢不能动,排尿困难及右足灼痛.

  •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保守治疗3例报告

    作者:韩芸峰;王振宇;陈晓东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是指原因不清、非外伤性和医源性因素导致的血液在硬脊膜外腔非特异性的聚集[1]。多数学者认为椎板切除减压、血肿清除为治疗的佳选择,但也有少数学者报道了保守治疗的病例[2~5]。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保守治疗了SSEH患者3例,均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不同质量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分娩孕妇镇痛效果和子宫收缩的影响

    作者:区少梅;黄敏;韩保江;彭雪梅

    目的 探讨不同质量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分娩孕妇镇痛效果和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在我院待产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28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0.1%罗哌卡因,低剂量组给予0.2 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罗哌卡因,中剂量组给予0.4 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罗哌卡因,高剂量组给予0.6 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罗哌卡因.比较四组给药前后的VAS评分、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四组产妇给药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0 min、宫口开全、胎儿娩出后,随着舒芬太尼给药剂量的增大,VAS评分下降明显,均较对照组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其中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的第一产程时间较高剂量组低(P<0.05);四组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中剂量组较高(P<0.05).结论 对于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舒芬太尼0.4 μg/ml复合0.1%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明显缩短第一产程,值得临床推广.

  • 急性硬脊膜外腔脓肿一例误诊

    作者:洪传明

    [病例] 女,17岁.因腹痛伴高热6天,于2000年8月入院.入院前无疖肿及外伤史.查体:体温40℃,脉搏110/min,呼吸20/min,血压120/90 mmHg.心肺无异常.腹平坦,全腹肌稍紧张,压痛(2+),肝脾不大,未触及肿块,腹水征阴性,肠鸣音3/min.胸10~腰3棘突有压痛,四肢肌力正常,无感觉障碍,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查血白细胞17.0×109/L,中性粒细胞0.81.血红蛋白125 g/L,红细胞345×1012/L.诊断为急腹症.予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后热不退,并诉腹痛加剧,伴脊背四肢痛.次日查体发现腹肌紧张明显,拟行剖腹探查.术前麻醉师在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时,在胸10~11间隙进针,发现脓液自针管溢出,改在腰2~3处间隙试穿,仍有脓液溢出.于是停止手术,继续大剂量抗生素治疗,腹痛及四肢痛无缓解.入院第3天晨6时许患者感疼痛缓解,双下肢麻木,不能活动伴排尿困难.查双下肢肌力0级,膝反射消失,剑突以下平面触痛觉消失,考虑急性硬脊膜外脓肿,行胸10~12椎板切除减压引流术.术中见硬脊膜外腔有脓液80 ml,用含抗生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硬膜外腔,并置管引流,关闭切口.术后7小时,患者切口痛觉恢复,感觉平面逐渐下移.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术后27天可扶床行走,第43天可自行排尿,痊愈出院.3个月后随访正常.急性硬脊膜外腔脓肿较少见,典型的症状可分为:①脊背痛期;②沿神经根放射痛期;③脊髓功能障碍期;④完全瘫痪期.常合并高热.本例误诊的原因一是对患者的背部及四肢痛未加重视,只注意腹痛和腹肌紧张;二是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即使麻醉穿刺时已穿出脓液,仍未考虑到本病,临床应引以为戒.

  • 可调式侧卧位麻醉体位架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单玉云;盛桂梅;张凤耿;房桂芳;杜墩进

    椎管内麻醉为常用麻醉方法,其中硬脊膜外腔麻醉应用尤为广泛,约占麻醉总数50%以上,穿刺时病人一般可取侧卧位或坐位,以前者常见.侧卧位时病人要两手抱膝,大腿贴近腹壁,头尽量向胸前屈曲,使腰背部向后弓成弧形,棘突间隙张开,同时背部与床面垂直,并平齐手术床边缘,避免前俯或者后倾,以利于穿刺操作.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要想摆到这么理想的体位很难,巡回护士有时需一手抱病人的颈部,一手固定病人的双膝而且还要反复多次指点解释.病人配合上存在难度,巡回护士也增加了工作强度.为此我们制作了一种简易麻醉体位固定架,经临床使用,效果非常满意.现介绍如下.

  • 硬脊膜外腔管留置注药治疗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1例

    作者:曹莉;孙建业;魏亚平;黄书军;朱振庆

    患儿男,11岁.因四肢无力,逐渐加重3天于1998年8月14日入院.患儿半月前有淌水着凉史.3天前自觉双下肢无力,逐渐加重,入院前1天出现双上肢无力,入院当天晨起不能翻身,不能站立及行走,四肢皮肤蚁走感,无疼痛.发病以来无声音嘶哑、进水呛咳,无发热、头痛、呕吐及抽搐.入院后诊断: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诊断符合文献标准[实用儿科杂志,1989;4(4):172].入院后给静滴抗生素、抗病毒、地塞米松、维生素B族药物治疗3天,病情无明显变化.住院第4天改为硬脊膜外腔管留置注药.

  • 硬脊膜外注射治疗急性期颈椎间盘脱出症17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立明;贲影

    1996年~2000年我科共收治颈椎间盘脱出症急性发作患者17例,应用硬脊膜外腔注射方法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腰骶部慢性硬脊膜下脓肿1例报告

    作者:张文川;吴伟烈;徐顺清;刘鸣;江峰

    椎管脓肿临床多指硬脊膜外腔的脓肿,硬脊膜外腔内有丰富的血供及脂肪组织,在第二腰椎以下至第1、2骶椎处硬脊膜腔大,为脓肿好发部位,通常急性起病.发病缓慢者,可持续数天至2~3月不等.硬脊膜下腔脓肿临床极为罕见,慢性硬脊膜下腔脓肿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将我们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

  • 硬脊膜外腔封闭加推拿治疗腰腿痛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云波;高华

    我院自1993年至今,采用硬膜外腔注射激素和局麻药加推拿治疗腰腿痛100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100例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人,男65例,女35例,年龄25至65岁之间,病程数天至5年;病因:腰椎间盘突出30例,腰椎骨质增生30例,腰椎骨质退行性变40……

  • 瑞芬太尼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张洁;周仁龙;王珊娟

    在中国的城市中,剖宫产在分娩方式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部分医院已超过40%,且随着孕妇对于阴道分娩的过度顾虑,有严重合并症的产妇和辅助生育技术导致多胎的产妇人数增加,剖官产增多的趋势还将继续.剖宫产麻醉中,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是比较公认的首选麻醉方式,但对于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孕妇和部分急产的孕妇,全身麻醉成了后的选择.

  • 右美托咪定在硬脊膜外腔阻滞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李华;沈耀峰;李晖;徐美英

    硬脊膜外腔阻滞的手术中,由于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及不良的情绪反应可使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从而影响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这对于合并心血管系统的患者尤为不利.因此,麻醉医师常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应用一些辅助镇静药物,以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 七氟烷用于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50例分析

    作者:姚益冰;黄东升;徐峰;黄国栋;陈云

    硬脊膜外腔阻滞为国内施行剖宫产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可使产妇保持清醒状态,对胎儿无呼吸抑制作用,但常因麻醉平面局限而出现阻滞不全现象,且术中牵拉反应明显,常需静脉给予镇痛药以辅助麻醉,增加了产妇的痛苦,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升高.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性麻醉药,七氟烷具有对呼吸道的刺激小、诱导平顺、苏醒迅速、麻醉深度易控制等优点[1].本研究旨在观察七氟烷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其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 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比较

    作者:孟哲贤;张雄飞;潘道波;易善元;周爱国

    近年来,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被广泛用于高危重患者的麻醉.本研究旨在比较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 麻醉手术后股外侧皮神经炎三例

    作者:秦海庆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50岁,因慢性胆囊炎在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T8与T9间隙硬脊膜外腔穿刺置管,操作顺利;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麻醉效果好;手术顺利.病例2,患者男,24岁,因左精索静脉曲张在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曲张静脉高位结扎术;T11与T12间隙硬脊膜外腔穿刺置管,操作顺利;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麻醉效果好;采用标准切口,手术顺利.

  • 潜伏期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疼痛情绪的影响

    作者:何虹;章莉;蒋烨;李海川;徐丁滔;沈丽敏;龚波;熊源长

    目的 观察在潜伏期行硬脊膜外腔分娩镇痛对产妇疼痛情绪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按是否要求分娩镇痛分入镇痛组(80例)和非镇痛组(40例).镇痛组采用随机数字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一步分为潜伏期镇痛组(40例)和活跃期镇痛组(40例),分别在潜伏期(宫口<3 cm)和活跃期(宫口>3cm)行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在分娩潜伏期开始前或静脉滴注缩宫素前(T0)、分娩后2h离开产房前(T1)、分娩后24 h(T2)3个时间点,评价产妇的情绪指标,包括正向情绪指标(对人友好、精神饱满、心情愉快、信任他人、充满信心)和负向情绪指标(易发怒、恐慌感、厌烦、生气、紧张不安、受罪、惩罚感、痛苦感、焦虑、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孤立无援、萎靡不振、警觉性高、软弱无力、寂寞感),同时采集静脉血检测BDNF水平.结果 与非镇痛组产妇相比,潜伏期镇痛组和活跃期镇痛组产妇的正向情绪指标评分增高:潜伏期镇痛组T1和T2时间点对人友好和精神饱满2个指标,T2时间点心情愉快、信任他人和充满信心3个指标均显著高于非镇痛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活跃期镇痛组T1和T2时间点对人友好1个指标,T2时间点精神饱满、信任他人和充满信心3个指标均显著高于非镇痛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与非镇痛组产妇相比,潜伏期镇痛组和活跃期镇痛组产妇的负向情绪指标评分减低:潜伏期镇痛组T1和T2时间点受罪惩罚感、痛苦感和孤立无援3个指标,T1时间点紧张不安和寂寞感2个指标,T2时间点恐慌感、厌烦和生气3个指标均显著低于非镇痛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活跃期镇痛组T1和T2时间点受罪惩罚感、孤立无援和警觉性高3个指标,T1时间点紧张不安、寂寞感2个指标,T2时间点生气、痛苦感2个指标均显著低于非镇痛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潜伏期镇痛组T2时间点对人友好1个正向情绪指标显著高于活跃期镇痛组同时间点(P<0.05),T1和T2时间点警觉性高1个负向情绪指标显著低于活跃期镇痛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潜伏期镇痛组T1和T2时间点的血BDNF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镇痛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活跃期镇痛组T2时间点的血BDNF水平显著低于非镇痛组同时间点(P<0.05).结论 有效的疼痛干预可明显缓解产妇的负向情绪,同时产妇的正向情绪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帮助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分娩疼痛的干预时机前移到分娩潜伏期,不影响产妇大多数情绪指标的变化,甚至少数情绪指标的变化明显优于在活跃期进行干预.BNDF作为评价疼痛的客观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质量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评价

    作者:唐慧;陈佳;何虹

    目的 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用于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的合适浓度配方.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初产妇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级,年龄22~36岁.根据舒芬太尼的质量浓度随机分为4组:0.1%罗哌卡因组、舒芬太尼0.2 μg/mL+0.1%罗哌卡因组、舒芬太尼0.4 μg/mL+0.1%罗哌卡因组、舒芬太尼0.6μg/mL+0.1%罗哌卡因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持续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别记录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前及镇痛后10、20、30 min及宫口开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4组间产妇在镇痛前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镇痛后10 min,0.1%罗哌卡因十舒芬太尼0.4 μg/mL组、0.1%罗哌卡因十舒芬太尼0.6 μg/mL组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0.1%罗哌卡因组(P值均<0.05);镇痛后20 min,0.1%罗哌卡因十舒芬太尼0.4 μg/mL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6 μg/mL组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0.1%罗哌卡因组,0.1%罗哌卡因十舒芬太尼0.6 μg/mL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0.1%罗哌卡因十舒芬太尼0.2 μg/mL、0.1%罗哌卡因十舒芬太尼0.4 μg/mL组(P值均<0.05).0.1%罗哌卡因十舒芬太尼0.6μg/mL组尿潴留、瘙痒的发生率显著高于0.1%罗哌卡因组、0.1%罗哌卡因十舒芬太尼o.2μg/mL组及0.1%罗哌卡因十舒芬太尼0.4 μg/mL组(P值均<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用于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μg/mL+0.1%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对第一、二产程、产后出血以及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等均无影响.

  • 间断硬脊膜外腔注射与持续硬脊膜外腔输注在患者自控硬脊膜外腔分娩镇痛中的比较

    作者:吉杰;徐振东;金春红;刘志强

    目的 比较间断硬脊膜外腔注射(IEB)与持续硬脊膜外腔输注(CEI)分别复合患者自控硬脊膜外腔镇痛(PCEA)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硬脊膜外腔镇痛下行分娩镇痛的单胎足孕初产妇50例,年龄20~4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EB+ PCEA组和CEI+ PCEA组,每组25例.镇痛药物配方均为0.075%罗哌卡因复合0.3μg/mL舒芬太尼,IEB+ PCEA组每小时硬脊膜外腔单次注射8 mL,CEI+ PCEA组为持续输注8 mL/h.两组产妇PCEA剂量均为5 mL,锁定时间20 min,每小时大剂量25 mL.记录镇痛前,镇痛后5、10、30、60 min,以及宫口开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组产妇阻滞平面达T10的时间、首次PCEA的时间、PCEA使用率、爆发痛发生率、首次爆发痛发生的时间和宫口扩张的程度、每小时罗哌卡因消耗量和PCEA有效次数、满意度评分、第一产程时间、产妇总失血量、缩宫素使用率、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 min Apgar评分.结果 IEB+ PCEA组产妇首次爆发痛时宫口大小显著大于CEI+ PCEA组(P<0.05),首次爆发痛发生的时间显著晚于CEI+PCEA组(P<0.05),爆发痛发生率显著低于CEI+ PCEA组(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阻滞平面达T10的时间、首次PCEA时间和PCEA使用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EB+ PCEA组产妇每小时罗哌卡因消耗量和PCEA有效次数均显著少于CEI+ PCEA组(P值均<0.05),产妇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CEI+ PCEA组(P<0.05).两组间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总失血量、缩宫素使用率、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娩出后1 min 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产妇均无恶心呕吐和运动阻滞发生,IEB+ PCEA组和CEI+ PCEA组分别有1和2例患者发生低血压.结论 IEB+ PCEA较CEI+ PCEA更能有效预防和推迟爆发痛的发生,同时每小时镇痛药物消耗量更少,产妇满意度更高.

57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