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浅神经丛阻滞法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
颈神经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止痛满意,病人清醒,且安全系数大.但因穿刺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喉返神经同时麻痹现象屡有发生.笔者自1998年以来,摸索了一种新的颈丛神经阻滞法,麻醉效果满意,无1例喉返神经同时麻痹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
神经干传导阻滞法治疗坐骨神经痛800例报告/光敏固化治疗磨耗引起的牙齿过敏症/骨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1例疗效分析
-
150例颈丛阻滞对循环系统影响的临床观察
临床中,甲状腺手术多采用颈丛阻滞,其方法操作方便,效果可靠.但因方法不同,麻醉效果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也有差异,为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阻滞完善率,我们选择150例甲状腺病(囊肿)手术.随机采用三种阻滞法,同时均辅用氟芬合剂观察并比较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
通过体位变化改良星状神经节阻滞法的临床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目前我院疼痛诊疗中心常用的治疗方法.SGB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头部疾病、五官科疾病、颈肩上肢病变、心脏病变、内分泌疾病、妇科疾病等.但是由于SGB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如何更安全地实施治疗是成功的关键.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采用改良的SGB法来治疗患者59例.
-
异感导引经腋路臂神经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肌间沟法可通过寻找异感作为穿刺的客观指标,因而成功率较高。经腋路臂神经丛阻滞法不同于肌间沟法,目前主要依据穿刺针的落空感和针随动脉搏动而摆动来判断穿刺正确与否山。笔者在腋路臂神经丛阻滞中通过寻找异感,以期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和降低反应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能充分配合且无明显心肺疾病的ASAI~Ⅱ级前臂尺侧或中、环和小指手术病人100例,所有病人腋窝都均无疤痕及其它畸形,其中男71例,女29例。……
-
不同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临床应用
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又称腹横筋膜阻滞[1],早由 Rafi 等[2]于2001年进行描述,提出该区域麻醉技术主要对前腹壁的皮肤、肌肉和壁层腹膜有镇痛效果。随着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方法经历了多次补充和修改。发展历程为传统的体表标志法(又称双层突破法或腰三角法)、超声引导侧入路法(又称腋中线法)、超声引导肋缘下法、超声引导后路法、外科辅助 TAP 阻滞法、四象限 TAP 阻滞法。现结合目前国内外TAP 阻滞的研究对几种不同入路进行综述。
-
半月神经节连续阻滞法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既往多采用γ-刀治疗或手术治疗,应用半月神经节连续阻滞法治疗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院采用此法成功治疗4例病人,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经肌间沟C6横突位粗针分层注药臂丛神经阻滞法临床试用观察
为探索一种安全、效果更满意、操作标志更明确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将262例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103例,采用传统肌间沟找异感细针头一点法注药(对照组);B组,159例,采用经肌间沟C6横突位粗针头分层注药法(观察组),即用一次性20ml空针12号针头,局麻药为1%丁卡因5ml+2%利多卡因18~20ml+肾上腺素2滴.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支外侧环状软骨水平,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垂直进针,直至C6横突,回抽无血液或脑脊液,注药12ml.然后沿进针原路退针0.3~0.8cm,再回抽无血液后注药11~13ml.
-
C7水平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在临床实践上常常不能完全阻滞尺神经。我院自1995年来,改用C7水平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来完成上肢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
C5横突阻滞法在锁骨手术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本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4~74岁.手术种类有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31例,肩锁关节脱位切开内固定术4例,锁骨骨折术后取内固定物5例.定位: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按颈丛阻滞法找到C4横突的体表标志,再向下1~2cm颈静脉外侧缘处或扪及C6横突做C6横突与同侧乳突的连线沿线上1~2cm处,用手指向深处触摸可扪及C5横突.穿刺:按以上方法定好位后常规消毒,用6号半针头接20ml注射器,沿皮肤垂直方向进针2~3cm,触及骨质感,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无需寻找异感,推注局麻药10~12ml;退针至皮肤与颈阔肌浅筋膜之间再注局麻药8~10ml.用药:本组局麻药为0.33%布比卡因10ml+1%利多卡因10ml,混合后浓度为0.165%布比卡因及0.5%利多卡因共20ml.未满60岁无高血压病人局麻药内加入1∶20万肾上腺素.
-
神经阻滞法治疗头痛的临床应用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很多,常规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作者近几年来采用神经阻滞法综合治疗头痛患者58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头痛患者58例,男15例,女43例.年龄18~62岁,病程5个月~10年.紧张型头痛37例,偏头痛15例,丛集性头痛4例,外伤性头痛2例.经头颅CT检查均排除颅内病变.二、方法:1.阻滞液的配制:2%利多卡因5ml,0.75%布比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2 0.5mg,维生素B1 100mg加生理盐水至30ml.
-
小儿喙突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多因基础麻醉或小儿对异感表达不清而致穿刺失败.本院自1994年至今,采用喙突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法应用于小儿上臂手术120例,进行临床麻醉效果的观察.报道如下.
-
两种腰硬联合阻滞法应用于前列腺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自1997年起作者采用硬腰联合阻滞(CSEA)用于前列腺手术,获得良好麻醉效果;并对比观察了两点双针穿刺法(双针法)和单点套针穿刺法(套针法)两种CSEA操作法.
-
改进含漱及气管内滴注麻醉法在纤支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目前临床上用于纤支镜检查的术前麻醉方法较多,国内主要分为六种:含漱法、喷雾法、雾化法、气管内滴注法、环甲膜穿刺法和局部神经阻滞法[1].各种方法有其优缺点,如环甲膜穿刺能将定量的麻药准确地注入气管和支气管内,麻醉效果肯定,但穿刺易造成损伤、出血及加重患者恐惧心理,难以被患者接受;雾化吸入麻醉是目前使用得较为普遍的一种麻醉方法,但麻醉效果不甚理想;气管内滴入法是将镜体插入气管时注入麻药,故咳嗽反应强烈;喷雾法麻醉不全等.
-
银针抵骨透热法治疗颈项部软组织损害
1994年4月-2002年3月对来诊的117例颈项部软组织损害,编入第一组用银针抵骨透热法治疗76例,编入第二组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41例,经一疗程临床观察和统计学处理,第一组优效68例,占88.4%,第二组优效21例,占53%,P值P<0.01,银针抵骨透热法治疗颈项部软组织损害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法,介绍如下:
-
局麻药加吗啡、氟哌啶预防颈丛阻滞后的升压反应
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后血压升高是常见并发症.在局麻药内加吗啡、氟哌啶颈丛神经一针阻滞法,使颈丛阻滞后血压升高得到明显控制.报道如下.
-
颈椎横突一点阻滞法在肩部手术中的应用
肩部手术麻醉方法有颈丛、臂丛及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因费用高,诱导及苏醒时间长,一般不作为首选麻醉方法,而单纯颈丛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常常难以完善,多数需辅助镇静.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手术麻醉效果确切[1],但多次穿刺,操作相对繁琐.我们根据肩部神经分布的特点,选择第五颈椎横突作为穿刺点,局麻药可以在第五颈椎平面上下扩散,拟用此一点阻滞麻醉用于肩部手术中,旨在寻求肩部手术更简单易操作的麻醉方法.
-
神经阻滞法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如不及时控制早期疼痛,将会形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经久不愈,给病人造成巨大痛苦.我院采用早期硬膜外置管间断注药联合超激光局部皮损照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B超定位下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附7例分析)
传统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是由Winnie于1964年提出的锁骨下血管旁阻滞,由于其较小的剂量就可得到较高的臂丛神经阻滞,可广泛用于上臂、前臂及手部的手术麻醉[1、2] .但是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多在盲探或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完成[3].为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我院采用B超定位下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以B超仪定位行一针三点阻滞法,7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
应用肋间神经阻滞法在25例乳腺区段切除加整形术中的体会
我院从1999年至现在对乳腺小叶增生瘤化的患者进行乳腺区段切除加整形术,选择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女性,ASA Ⅰ~Ⅱ级;年龄~30岁7例,~40岁18例;手术时间1~2小时30分钟,全组术后均痊愈出院。1.2 麻醉方法:1.2.1 术前处理:术前禁饮、禁食12小时,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钠0.1g和阿托品0.5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选用静脉套管针。应备好各种复苏器械及药物。成年人乳房位于胸大肌浅层、2~6肋骨水平,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从腋中线处分出,故欲阻滞肋间神经应在腋中线之脊柱旁进行。因T1~T5肋骨被肩胛骨所遮盖,因此,我们采用腋路臂丛阻滞法体位。1.2.2 操作步骤: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被阻滞侧上肢外展,肘屈曲,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作行军礼状。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在腋中线上摸清肋骨。在肋骨下缘处作皮丘,取6.5~7号针由皮丘直刺肋骨骨面,先注入0.5ml局麻药,然后将穿刺针沿肋骨面向肋骨下缘移动,使针尖滑过肋骨下缘,再刺入0.2~0.3cm,即穿过肋间肌,此时有落空感。令病人屏气,抽吸无血或气体后注入局麻药3ml。按手术所需阻滞相应肋间神经(T2~6),用2%盐酸利多卡因5ml+0.75%盐酸布比卡因5ml配成1%盐酸利多卡因+0.375%盐酸布比卡因混合液10ml,内含1:40万~1:20万肾上腺素,每一个肋间神经阻滞3ml,总量12~15ml。术中均给予氟哌啶2.5~5mg+芬太尼0.05~0.1mg或盐酸哌替啶50mg静脉推注。术中常规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术中监护仪连续监测SpO2、HR、RR、无创血压,全组SpO2均维持在98%以上,HR、BP、RR与麻醉前无明显改变。2 体会 肋间神经阻滞方法具有对病人生理干扰小、病人术中意识清醒、保护性反射存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患者术中常有焦虑恐慌等不适及手术牵拉反射等,因此,术中均予以神经安定药物消除病人恐惧焦虑情绪,必要时使患者入睡。本组有2例由于患者肥胖,第二肋骨触摸不清,第二肋间神经阻滞不完善,加用盐酸氯胺酮20~40mg静脉推注。气胸是肋间神经阻滞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系穿刺过深刺破胸膜或肺组织引起。另一并发症是局麻药误入肋间血管或局麻药被吸收过快而引起全身毒性反应。本组均按常规操作,无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