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佐治婴幼儿喘息性支管炎57例疗效观察
婴幼儿喘息发作主要是由各种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引起的,大多数病儿可在病原感染的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炎症时分泌物增多且粘稠,不易咳出,因而产生喘鸣。婴儿因胸廓较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呼吸肌发育差;咳嗽反射中枢发育不完善,不能充分的咳嗽与咳痰。有效的祛痰及综合治理能提高治疗药物的疗效。
-
1例罕见复杂性肛瘘的X线诊断
复杂性肛瘘是一种病变范围大,治疗难度高的肛肠外科疾病,其并发症多,病程长的部分病人可发生癌变,对人体危害较大,现列为肛肠科疑维病之一,需要重点研究解决.复杂性肛瘘的治疗难点在于瘘道多走行弯曲,穿过多层组织间隙,常伴有支管和死腔,治疗过程中若对局部病灶了解不清楚,未能准确找到处理内口,容易导致术后复发.复杂性肛瘘成功的外科治疗、预防复发对诊断定位非常重要.发病原因与环境污染,个人卫生习惯、男性雄激素分泌等有关.
-
T型硅橡胶扩张管在喉狭窄中的应用及护理
我院1980-1999年间共收治喉狭窄患者104例,男40例,女64例,年龄7~55岁。104例喉狭窄患者均应用T型硅橡胶扩张管治疗。1 方法 ①局部常规消毒,全麻下行喉裂开术,并将形成之瘢痕组织切除;②将术前备好之转移皮瓣或筋膜瓣修补创面;③将T型管置于喉腔,其上端超出声门约2~3mm,下端在气管内,支管放在原气管切开处,妥善扩张喉腔;④缝合甲状软骨板数针。并经切口两侧皮肤、甲状软骨板、硅橡胶管前壁用细钢丝固定,以免喉腔滑动。然后缝合软组织和皮肤。104例患者采用T型硅橡胶扩张管治疗,效果良好。
-
主灶切开支管浮线引流治疗复杂肛瘘的比较
我院在2004年3月-2009年11月对收治的10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分别采用主灶切开支管浮线引流与普通常规瘘管切开术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10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男48例,女6例,年龄16岁~73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1个月~60个月,平均21个月,高位复杂性肛瘘12例,低位复杂性肛瘘42例;对照组54例,男50例,女4例,年龄18岁~68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0.5个月~72个月,平均19个月,高位复杂性肛瘘8例,低位复杂性肛瘘46例.
-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中心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螺旋CT(SCT)是一种新的CT成像技术,由于其扫描速度快,获得的是容积数据.因此,它的优势显而易见,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三维及多平面图像,胸部螺旋CT扫描大支气管三维成像在显示大支管的管腔变化具有独特优点.现将我院使用该技术检查的中心型肺癌病人56例报告如下.
-
一次切开结合反挂线术治疗肛瘘68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13年开始,肛瘘一次切开,部分挂浮线治疗肛瘘患者68例,均一次治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68例,男59例,女9例。年龄16~69岁,平均41岁。病程2~25年,平均3.6年。其中单个外口42例,一次切开33例,采用反挂线术9例(其中2例外口1个,内口2个呈倒“Y”型改变,11例有盲端瘘1~3个),两个外口15例,一次切开3例,12例采用反挂线术。(其中双外口、双内口3例,两根瘘管中间均有支管交通,支管采用挂浮线),3~5个外口10例,10个外口1例,3外口以上均采用反挂线术。肛瘘一次切开36例,反挂线术治疗32例。
-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毛细支管炎是一种婴幼儿比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58%)感染引起,此外,副流感病毒(人类3型)、腺病毒、流感病毒、呼肠病毒与鼻病毒均可致毛细支气管炎,少数系由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持续性干咳和发作性呼吸困难、咳嗽与喘憋同时发生为本病特点,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作者用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滴人治疗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现报道下.
-
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0例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症状类似肺炎,喘憋更明显,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小儿咳嗽排痰能力差,一旦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易造成呼吸道狭窄,甚至气道阻塞,严重危及生命,故祛痰止咳是小儿呼吸道疾病重要治疗手段之一[1].笔者采用咳喘口服液(本院制剂)治疗小儿毛细支管炎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内镜激光治疗主支气管良性肿瘤2例
我院在1992年及1994年曾收治2例主支气管良性肿瘤的病人,二患由于主支管阻塞均合并肺不张,并伴不同程度低氧血症.在其它多家医院就医,均拟开胸手术治疗.后在我院经内镜激光治疗,达治愈效果,使病人不仅免除了开胸手术的痛苦,而且大大地减少了治疗费用,现报告如下:
-
旷置技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支瘘管的临床观察
复杂性肛瘘瘘管累及肛直环,位置高,有主管及支管,尤其瘘道长(>6.0cm)而弯的复杂肛瘘手术难度大,常常采用多种手术技巧并用来完成手术.常用的方法有底切高挂,开窗留桥,清创旷置,分段挂线引流,以及一期切除缝合等.运用好这些方法会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即能使长瘘变成短瘘,弯瘘变成直瘘,复杂瘘变成简单瘘.在复杂瘘得到治疗的同时,又能减轻创伤,减少痛苦,防止感染和畸形等并发症,加快愈合速度,缩短疗程.支瘘旷置技术虽然只是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技巧之一,但在选择好适应症的情况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中药雾化吸人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运用中医传统辩证方法为指导,用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管炎46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于1997年9月~2000年4月共收治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90例,全部患者均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且有反复发作史.其中年龄50岁以下10例,50~60岁37例,60~65岁43例,男57例,女33例;病程3~7天.
-
立体定向治疗脑出血现状
随着立体定向技术及CT引导定位技术的发展,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穿刺血肿吸除术可分为血肿单纯穿刺吸引术、立体定向血肿破碎排空术、立体定向血肿腔置管引流注药溶解术、以及立体定向内窥镜血肿排空术等.由于穿刺血肿吸除术已变得简单易行和创伤小,因此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并使开颅手术适应证得以放宽.一般出血后数小时,血肿腔内的液体仅占血肿量的1/5,其余均已形成胶冻状血凝块,所以,单纯穿刺吸引术不易将血肿彻底排除[1,2].对于恢复期已液化的血肿,此方法则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而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是应用立体定向技术通过CT导向将Backlund血肿排空针导入血肿中心,调节侧支管连接的吸引器压力(<31.7kpa和0.2atm),将血凝块逐渐绞碎吸出.此方法是Backlund和Von holst在1978年首先报告的,且利用Archimedesd原理设计出了螺旋血肿排空针[3,4,5,6,7].它是一根长20cm不锈钢螺旋钻,插在一个外径为4cm的套管针内,近套管针的尖端有2个小侧孔,套管针的另一端有一个侧支管和一个密封帽.侧支管接血肿收集瓶,再接吸引器,通过收集瓶上的刻度可知排出血肿量,通过在密封帽外旋转套管针内的螺旋钢钻以达到破碎血肿的目的.Backlund强调血肿的排空量应是控制性的次全排出.此种方法满足了损伤小、安全性高、危重病人易耐受的要求.但经过实践发现这种方法易引起再出血[8,9,10,11],且只能排出血肿的1/3.对于不规则血肿易将周围脑组织一并绞碎吸出[12,13,14,15],特别对于深部丘脑的出血,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6].
-
奇异的"肺部病灶"
年过七旬的荆大爷发热、胸痛、咳嗽月余,在某结防所摄胸片诊断为"肺结核".抗痨治疗几个月,病情时好时差,有时甚至还咯血,但肺部病灶并无改变.转到市里大医院做CT检查,初诊为"肺癌合并感染".抗炎治疗一个月再次复查CT,被确认为"肺癌",且已不能手术.于是只有进行化疗.可一疗程未完老人已承受不了毒副作用,万般无奈之际竟回家等死.老人回家后不时胸痛咯血,尤其是咳嗽剧烈以致夜不能寐.家属见其与其他肺癌病人的症状有所不同,便再次求助医院.有医生建议做气支管镜看看,这一看才恍然大悟.
-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1概述高位复杂性肛瘘发生率约占全部肛瘘病例的5%~10%.所谓高位复杂性肛瘘系指其病变部位高而深(病灶累及或超过肛直环),主、支管分布多而走行复杂,内或外口缺如不易辨认等诸多临床特点,高位肛瘘其解剖部位在盆膈肛提肌平面上方,具体的说是由骨盆直肠间隙或直肠后间隙(即骶前间隙)以及上部括约肌肌间隙的脓肿演变而成.
-
非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188例临床观察
高位(复杂性)肛瘘又称难治性肛瘘,因瘘道穿越外括约肌深层且多有支管道,是肛肠科疑难病之一.国内外目前治疗方法包括分次手术和保留括约肌手术,但往往对括约肌功能影响较大或术后复发率高.亦有报道采用内口封闭,脱管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取得较好的成绩,但难以操作且易残留支管而复发[1].
-
复杂性肛瘘手术的护理体会
复杂性肛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有两条以上瘘管或有支管、盲管[1,2],其首次手术复发率和再次手术失败率高,治疗难度大,是肛肠科疑难病症之一.本次研究在"切开肛瘘、敞开创面、彻底引流、促进愈合"的治疗方法基础上,对其在围手术期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
-
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诊断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应用价值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由两个以上外口和瘘管,内口相连并有空腔或支管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上[1],常侵犯耻骨直肠肌、肛提肌,其多由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约占全部肛瘘的5%~10%[2]。临床医师常常凭触诊及肛门镜等检查技术可作出初步诊断。但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位置较深、瘘管走向复杂无规律及支管较多或多次手术后瘢痕较多,有的瘘管走形及内口的位置很难确定,故需要较详细的影像学资料供临床参考。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检查,且手术证实的2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发现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瘘管,分支的走形、数目及内口、外口的位置、数目有其独特的诊断优势,现报道如下,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例报告并文献学习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 指没有明确致病原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所出现的机化性肺炎,其病理基础是肺泡内、肺泡管、呼吸性细支管及终末支气管腔内有肉芽组织形成,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短期内即可有明显效果和影像学变化,甚至可以完全治愈.但COP早期往往被误诊误治,延误病情.结合我院诊断的1例COP资料,复习国内相关文献,对COP的一般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诊断现状进行分析.
-
配合卡介苗素治疗慢性气支管炎并发初治肺结核64例
除采用常规抗痨方案及抗炎、化痰止咳、平喘药外,我们配合应用卡介苗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初治肺结核,结果显示其远期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CT表现.方法 分析9例ABPA的胸部CT图像.结果 9例患者均可见到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扩张支管腔内可见粘液嵌塞,呈指套状、牙膏状改.结论 对于长期哮喘,出现中心性支气管扩张、粘液嵌塞、游走性肺实变的病人应高度考虑ABPA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