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65例的疗效观察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随着我国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率的增高,心律失常发病率亦增高.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多为化学合成制剂,有明显的副作用.步长稳心颗粒是一种纯中药制剂,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临床应用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有资料显示具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供血、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近两年我们把它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主要是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酷暑天里图凉讲究多
酷暑天里应时刻保护好心脏健康,高温天气除了会加快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会影响血液循环系统,导致心率加快,排汗量增加,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血流量加大等,这些都会加重心脏的负荷.当心脏逐渐开始不堪重负时,就会产生体表血管扩张,皮下血管血流量增加的现象,影响了正常的心肌供血,再加上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冠状动脉收缩,同时空气中的湿度增加,含氧量减少等,这些都是影响心脏健康,诱发猝死的危险因素.因此,炎夏图凉是有很多讲究的.
-
胺碘酮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心房颤动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快速心房颤动常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可减少心肌供血,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休克.引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有血容量不足、体外循环、心功能低下、电解质紊乱、高龄、患者应激状态等.我们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预防性运用胺碘酮,观察对术后心房颤动的影响.
-
心电图 aVR 导联 ST 段抬高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是通常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表面靡烂,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引起心肌供血量突然减少所致的严重心肌缺血事件。冠状动脉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所致 ACS的患者,通常心肌缺血坏死的范围广,易出现泵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因此早期预测对临床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心电图在冠心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概念中,诊断 ACS 的罪犯血管主要依靠除 aVR 导联以外的其他心电图导联,对 aVR 导联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年来,aVR 导联的真正作用已经受到临床及心电图医生的重视[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530例 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旨在研究心电图 aVR 导联 ST 段抬高对 ACS 病变血管的预测价值。
-
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是一种机械辅助循环仪器之一,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由固定在导管的圆柱形气囊构成,将其安放在胸主动脉部位.导管近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末梢,远端位于肾动脉.当心脏舒张时气囊充气,心脏收缩时气囊放气.由此产生双重血液动力学效应:心脏舒张气囊充气使血流向前,提高舒张压和冠脉的灌注,从而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左心室功能,应用于心源性休克、顽固性不稳定心绞痛等危重患者,资料显示约有7%~1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心源性休克,住院病死率在80%以上,这种技术已在心源性休克时得到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能提高心输出量约为20%,病死率有所下降.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1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能有效地缓解或解除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供血,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有效的方法.2007年1月~2011年5月收治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心电图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和预后价值
前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与左前降支阻塞的相关性及预后提示前壁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与左前降支阻塞相关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测价值百分比分别为90%、95%和96%[1].左前降支经灌注室间隔、左心室前壁2/3及整个心尖部,满足50%心肌供血,故左前降支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影响存活率的主要动脉.以第一对角支为标志将左前降支分为近端及远端,近端闭塞致心肌梗死面积大,预后差[2-3].
-
天热了,也给心脏“消消暑”
人们往往以为天气寒冷会导致冠状动脉收缩,加速冠心病的发病.但事实上夏季冠心病并不少见,特别是在持续高温闷热的天气里,冠心病发病率会明显升高.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夏季气温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的血流量比平时增加了3~5倍,更多的血液流向外周血管,而回流到心脏的血液量减少,直接影响了心肌供血.同时,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氧量减少,增加了冠心病发病概率.
-
膻中——提高心肌供血的强效"救心丸"
膻中很好找,就在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膻指的是胸部,膻中也就是胸部的中央,在胸膜当中,是心的外围,是代替心来行使职权的地方.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募穴也就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故宫就知道,皇帝是住在中央的,外面有一层又一层的大殿,每个地方都有皇家侍卫看守.在人体当中,充当皇家侍卫这个职责的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宗气,它充盈于心脏的外围,协助心气推动心脉搏动.如果宗气不足的话,人体其它地方的气,就会来填补.就好像皇宫告急,外面的军队会迅速前来救援一样,所以称之为气会.
-
中医药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及有关生长因子的影响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是指当某一冠脉主支或分支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时,由其它分支发出的为缺血区心肌供血的交通支.对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和旁路移植术均存在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因此,促进缺血心肌区域侧支循环的建立、健全或血管新生已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血管新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生长因子的作用,在已知的潜在促进心肌侧支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中,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重要.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冠脉侧支循环及FGF、VEGF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在晚期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使许多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改善,但这些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PTCA术后仍有25%~40%的再狭窄率,CABG仍有5%的围手术期病死率,而且这些方法仅适用于直径>2mm的病变血管。对于冠状动脉病变弥散、多支病变、小血管病变、慢性完全堵塞而不能重复手术或扩张的晚期冠心病患者,则难以奏效[1,2]。 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已有数千例经药物治疗无效而又不适合行PTCA或CABG的晚期冠心患者接受了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R),即激光心肌打孔。利用激光进行心肌打孔的方法分为3类: 第一类是单纯的TMR。通过开胸直视或胸腔镜以CO2激光在心肌缺血区域制造许多贯穿心壁全层的孔道,使左室内的动脉血在收缩期流入缺血心肌内,并通过心肌大量的窦状隙-冠状动脉交通网向该区域供氧,以此来治疗冠心病[3,4]。TMR术虽能缓解心绞痛症状,增加心肌血液灌注[5],但其创伤性较大。对左前降支供应区缺血部位可以施行,而对左室后壁和下壁不甚方便。且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围手术期病死率可达9%~12%,心脏病事件发生率达47.l%,非心脏病事件发生率达35.3%,一年病死率达23%,三年病死率达30%[6~13]。 第二类是CABG+TMR。完成CABG后,对供血仍不满意或未能搭桥的左室部位补充TMR。对不停跳行CABG者,同时作TMR。此时的TMR施术面积,依据CABG后仍然供血不足的区域估计;或选择有病变的冠状动脉末梢部位,行“预防性”TMR。每例患者打孔15~20个。此术即所谓“完全性心肌再血管化”。 第三类是经皮激光心肌打孔术(PMR)。PMR光导纤维经股动脉送入左心室,从心内膜向心外膜方向穿凿左室前、侧、后壁,但不能穿透,防止心包填塞。仅钬激光和准分子激光多次脉冲完成的打孔技术可以运用,激光探头为可控性多方向转动的光导纤维导管。通常以穿凿室壁2/3厚度为佳[14]。 1 历史性回顾 1933年,Wearns等[15]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心肌中存在海绵状窦状隙结构,相互联结成网络,其方式有:①动脉—窦状隙—心腔,②动脉—窦状隙—动脉,③动脉—窦状隙—静脉,④静脉—窦状隙—心腔,并认为这种结构对于维持爬行动物的心肌供血有重要意义。1935年, Beck[16]等应用大网膜、壁层心包和纵膈脂肪种植在心脏表面为心肌供血,效果不理想。1946年,Vineberg[17]移植内乳动脉于心肌,随访24年,结果满意,发现侧支循环形成需半年以上。1950年,Sen等[18]试图用针刺方法建立心肌内隧道,发现针刺孔道不久被纤维疤痕堵塞,失去供血作用。1957年,Massimo等[19]在心肌内植入“T”形管模拟窦状隙供血,也因机械刺激组织增生而使管道早期闭塞。60年代,由于CABG术的成功开展,有关恢复窦状隙供血的研究减少。1982年,Mirhoseini等[21]尝试采用CO2激光建立心肌心腔隧道。由于使用的激光能量较小、穿透力差,效果不理想。1988年,该技术作为CABG术的辅助方法用于临床。1991年Mirhoseini等[21]将CO2激光能量由80W增至800W,对跳动的心脏打孔,使心肌激光孔道的质量明显提高,但由于整套设备昂贵,仪器笨重,未能推广。同年,Crew等[22]设计并完成评价TMR效果的随机临床试验,肯定了该方法的疗效。1993年,Yano等[23]报道了运用波长2.1μm钬激光从内膜向心外膜的非贯穿性孔道仅需2W的能量,Jeevanon提出在光导纤维头端加装聚焦镜片,使输出能量集中从而产生光滑的孔道内壁,可大大减少激光热损伤和声学损伤。这些研究成果使TMR由PMR代替成为可能。1997年,Knoph等在阿根廷成功地为3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0%、经常规治疗无效的冠心患者进行了PMR。随后美国和欧洲开始进行PMR随机临床试验,以评价该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24~26]。截止1999年3月为止,全球接受PMR治疗的病例总数已近500例。
-
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的护理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自20世纪60年代使用以来,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临时性辅助循环方法,对治疗心脏低心排征的疗效优于目前应用的任何药物.工作机理是在心脏舒张末期,迅速充盈气囊,主动脉舒张压升高,冠状动脉流量增加,心肌供血增加.心脏收缩前,气囊排气,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脏后负荷下降,心脏射血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下降[1].在诊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水平是治疗成功的保证,现将我院2例应用IABP的护理报告如下.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现状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stent)于1987年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成功[1],该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冠心病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后的原狭窄部位植入支架,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改善心肌供血,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技术也得到很大的发展,现将支架术后护理综述如下.
-
激光直接心肌再血管化的现状与发展
自1933年Wearn发现心肌窦状间隙以来,许多医生试图通过该间隙直接向缺血心肌供血,称之为"直接心肌再血管化"(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TMR).但效果无法肯定,特别是1966年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后,这种直接心肌再血管化方法遭到冷遇.70年代,冠心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居民的常见病,并且至少20%的冠心病患者无法进行常规治疗,而此时激光技术已相当成熟,因此,激光这一先进技术自然地被用于替代传统针刺等直接心肌再血管化方法.
-
葛根素注射液与其他药物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应用
祖国医学认为,葛根归脾、胃经,具有升阳、活血、通络的作用.现代医学证明,葛根素可通过抗交感样作用、钙拮抗作用及广泛的受体阻滞作用,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室性期前收缩、降低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增加血液流动性.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摘要)
红细胞功能异常对冠状动脉、心肌供血影响较大.蛋白激酶C(PKC)是一种磷脂依赖性、钙激活的蛋白激酶,传递多种细胞外信息通过细胞膜,调节细胞内许多依赖于Ca2+的代谢过程.本研究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PKC活性变化.
-
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阿斯综合征1例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痉挛是指心外膜下冠脉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节段性或弥漫性痉挛收缩,导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使心肌供血突然减少或中断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综合征[1],临床上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2]。冠脉痉挛主要发生在已有动脉硬化基础的血管上,发生率约为1%~5%[3],本院收治一例冠脉痉挛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阿斯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
-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护理
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counterpulsation,IABP)能增加心源性休克等患者心肌供血供氧[1]。据研究统计,IABP是全球应用广泛的辅助装置之一[2,3],是心血管疾病一项极其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但IABP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亦是不可忽视的,有文献报道, IABP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5%~20%[4]。因此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IABP后准确有效的护理能明显改善手术预后[5],是确保IABP疗效的关键,现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护理做一阐述。
-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支架术对相关侧支及心肌供血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侧支闭塞的因素及侧支闭塞对心肌供血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分叉病变患者123例,男性85例、女性38例,年龄35~83(58.2±8.6)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5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64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者27例,合并高血压病53例、糖尿病36例、高脂血症61例,相关侧支开口受累34支.除外急性心肌梗死、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及术前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异常增高的情况.
-
胺碘酮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房颤)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常见的并发症,房颤尤其快速房颤,常引起血液动力学紊乱,减少心肌供血,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肌梗死,甚至心原性休克,另外,术后出现房颤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等其他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增高,这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1].有多种临床危险因素引发CABG术后房颤,包括体外循环、高龄、右冠状动脉狭窄、左室功能低下或左室肥厚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