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作者:顾晴;何建国;程显声

    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是指肺组织或其他组织器官遭受一定时间缺血后恢复血液灌流(再灌注),肺组织损伤程度迅速增剧的病理现象。根据缺血组织器官的不同,再灌注肺损伤可分为两大类病因,一类是肺血管缺血后再灌注产生的肺组织损伤,如肺栓塞溶栓治疗、肺血栓内膜切除术、心肺移植术等;另一类为肺外组织器官缺血后再灌注导致肺组织损伤,如肢体手术、腹主动脉瘤手术等。由于血运重建后,反而引起肺组织损伤加重,有悖于治疗目的,因此开展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研究和防治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又是研究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发病机制和评价药物防治的基础。现结合有关文献,就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作一介绍。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目前用于制作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实验动物主要是大鼠和犬,其次是家兔和猪。大鼠价格低,易于饲养管理,但体积小,手术过程中易损伤其他组织器官,操作困难,国外使用显微外科器械制作大鼠模型。家兔亦较价廉,较大鼠容易手术操作,但较脆弱,术中易猝死,不能耐受慢性模型的制作过程。犬和猪等大动物易于实验外科手术操作,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多次采血、多项指标测定,可用于制作急慢性模型,美中不足的是所需费用较高。  二、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1.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动物模型:此类模型主要是为研究和防治肢体手术及腹主动脉瘤手术后再灌注肺损伤而建立的。具体方法为用无创血管夹夹住实验动物股动静脉,并在其下方用橡皮止血带环扎肢体,经数小时后撤去血管夹和止血带,恢复下肢血流[1],或用无创血管夹夹住实验动物肾动脉以下的腹主动脉使下肢缺血后再恢复血流[2],这两种方法均可制成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动物模型。由于缺血时间长会造成肢体坏死,故制作的动物模型缺血时间不超过4 h,均属急性模型。  2.肺血管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动物模型:肺血管缺血多见于肺动脉血栓栓塞。既往有人用血栓注入法制作急性肺栓塞模型[3]、用口服凝血酸法制作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4]。这两种模型虽然在病理上接近临床肺栓塞,但形成的肺内栓子弥散、栓塞部位不固定,取栓即血运重建困难。因此这两种方法不适于制作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国外常采用结扎或钳夹肺动脉、气囊堵塞肺动脉以及经导管用异物封堵肺动脉的方法制作肺血管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动物模型。现将各种方法分述如下。

  • 冠状动脉内血流储备测定介入操作临床经验分析

    作者:罗亚玮;张宇晨;张晓玲;高阅春;陈方

    目的 探讨临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介入操作的实际情况,为临床广泛应用冠状动脉心肌流量储备分数(myocardial 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压力导丝技术提供经验支持.资料与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的狭窄血管选择性使用压力导丝测定FFR.结果 对23例患者的30支靶血管测量了FFR.病变平均狭窄程度为(66.5±8.6)%.首次测量除1支失败外其余均测量顺利.13例患者的16支靶血管因FFR≤0.80受到干预,共置入21枚支架;16支靶血管在支架置入术后共有12支(75%)成功测量FFR,均>0.80,其中4支测量失败(P =0.047).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类型、病变位置、是否为首次测量(支架置入前的测量)、是否为临界病变均不是FFR测量成功与否的独立预测因子.术中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cerebral events,MACCE).结论 FFR测定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性高的技术.FFR评价病变功能意义的准确性有赖于方法学的正确性.

  • 介入性完全性血运重建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罗亚玮;陈方;张维东;高阅春;张晓玲;李峥;何继强;李宇;韩智红;赵华;汪烨

    目的 比较单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远期预后以及实施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血运重建对后者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959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其中单支病变组(single-vessel disease,SVD)362例,多支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组(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291 例,多支病变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R)306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PCI手术后2.5年随访结果. 结果 与CR组比较,IR组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3支病变比例、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数量均高 (P<0.05) ,病变数目少而平均置入支架数多(P<0.05).SVD组冠状动脉病变平均狭窄程度重而植入支架长度和直径均小于另两组(P<0.05).IR组再发心绞痛(P<0.05)、再次血运重建比例(P<0.01)和MACE事件发生率(P<0.05)均显著高于另两组. 结论 通过行PCI术实现完全性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长期预后效果与单支病变者类似,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

  • 骨膜的组织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谢昀;陈振光

    骨膜通常是指由致密结缔组织所组成的纤维膜, 包被在骨表面, 即外骨膜. 除骨的关节面、股骨颈、距骨的关节囊下区和某些籽骨表面外, 骨的外表面都有骨膜覆盖. 目前认为, 骨膜不仅是一层"限制膜", 而且具有成骨作用, 对骨的营养、生长和修复及感受痛觉都很重要. 临床上利用骨膜移植后能保留骨膜固有的成骨和成软骨及切除骨膜促进骨生长的特性, 已成功地治疗骨折愈合迟缓或骨不连、骨和软骨缺损、骨缺血性坏死、肢体不等长等疾患, 且骨膜移植有血运重建快、成骨量大和对供区创伤小等优点.

  • 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无法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志偲;王坤锋;罗文平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无法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不能进行血运重建的严重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0例)和对照组(n=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心功能、运动耐量变化情况;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D-D、Hcy、hs-CRP水平.并随访12个月观察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中ST段总压低次数、ST段压低时间、ST段压低幅度、QRS波时限、矫正QT间期(QTc)均显著减少或降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A值、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分级和平均值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T-proBNP、D-D、Hcy、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补肾活血汤能显著改善无法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善心功能和运动耐量,降低MACE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NT-proBNP、D-D、Hcy、hs-CRP水平有关.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血运重建术38例回顾分析

    作者:李坤;刘长建;乔彤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不同术式治疗和预后.方法 获得随访的3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多表现为急性腹痛,术前均经CT血管造影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综合分析患者病因、病情和辅助检查,采用置管溶栓、导管取栓、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方案进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运重建术.伴肠坏死的患者行肠切除术.结果 术后患者均随访半年.30例患者术后血运重建良好,彩超复查见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4例,3例死亡;肠瘘2例,1例死亡;多器官衰竭/脓毒症3例,2例死亡;再灌注损伤6例;原伴发疾病加重6例,2例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为55.2%,术后总死亡率为21.1%.结论 术前选择合适手段及早明确诊断,并尽快应用个体化的血运重建术能显著改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

  • 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前后的评估作用

    作者:董征

    目的 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前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2/01至2015/12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6例志愿者为健康人群.观察冠状动脉CTA重建图像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CTA和CAG对比、64层螺旋CTA对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病变显示结果、CTA对中、重度冠脉病变判断结果的准确度.结果 56例患者,有52例患者出现不同部位和不同程度的狭窄,共104支狭窄血管,22例为单支病变,30例未多支病变.钙化斑块所引起狭窄42支,混合斑块引起狭窄10支,未钙化斑块引起狭窄5 2支.64层螺旋CTA和CAG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较好的一致性.CTA对中、重度冠脉病变判断结果准确度较高(95.54%).结论 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的价值较高,临床需结合实际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无保护左主干合并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

    作者:韩雅玲;杨桂棠;王守力;荆全民;马颖艳;王耿;王斌;栾波

    目的 评价不宜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无保护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artery,ULM)病变合并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效果.方法 ULM合并CTO病变病人56例,行PCI,ULM狭窄在80%或以上25例 (45%),其中累及直径超过2.5 mm的冠状动脉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LCX)14例(25%),先行ULMLCX支架术.再行LAD-CTO病变支架术;LCX直径小于2.5 mm或未累及LCX 11例(20%),先行ULM体部支架术.ULM狭窄在80%以下31例,其中累及较大LCX者18例,在LCX保护导丝或仅对LCX狭窄超过95%者行球囊扩张术的前提下,先行LAD-CTO支架术;小LCX或LCX未累及者则直接先行LAD-CTO支架术13例.结果 即刻手术成功率ULM 100%.LAD-CTO 98%(55/56).ULM和LAD-CTO的55例成功病人住院期间出现非Q波心肌梗死2例,病例成功率95%(53/56).病变成功的55例病人平均随访(4l+25)个月,死亡3例(总病死率6%),其中心脏性死亡2例,食管癌1例;4例靶病变血运重建(其中2例CABG),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3%.结论 采取个体化策略用PCI治疗高危ULM合并LAD-CTO病变可获得较满意的即刻和长期临床疗效;应用PCI治疗CABG禁忌或高危的ULM合并LAD-CTO安全可行.

  • 心源性休克患者应该紧急实施梗死相关血管的血运重建

    作者:

    题目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早期再血运重建作者 Hochman JS, Sleeper LA, Webb JG, et al.资料来源 N Engl J Med, 1999,341:625~634研究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研究目的评价早期再血运重建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价值

  • XXⅡ届欧洲心脏学会年会报道(X) 2000 ECS临床试验结果

    作者:

    COHORT登记:出院时给予他汀类治疗以及早期血运重建对1年死亡率的影响.瑞典的Stenestrand U和Wallenttin LC代表<瑞典全国加强病房登记)的RISK-HIA组报告研究结果.该项大规模的队列登记旨在评估早期他汀治疗和血运重建的重要性, <瑞典全国心脏加强病房登记)包括73家CCU,占瑞典收治于CCU病人的90%.资料收集了几项旨在了解AMI存活者1年随访情况的全国性登记.分析的病人系首次MI入院,存活至少14天;年龄>80岁者.共分析1995至1998年共22683例病人.约35%病人均为ST段上抬MI.研究目的在探讨早期血运重建(14天内)和早期开始他汀治疗对1年死亡率的影响.

  • XXⅡ届欧洲心脏学会年会报道(VⅢ)GerSony L:颈动脉支架置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性质

    作者:

    颈动脉血运重建的指征是预防与靶病变有关的脑卒中.手术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超过手术的危险.有多项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支持颈动脉内膜切除(CEA)治疗颈动脉明显阻塞性病变优于单用药物治疗.重要的一点是CEA的裨益与狭窄的严重程度直接有关.如果CEA的操作能达到症状性病人术后的死亡和致残的脑卒中率≤6%,无症状病人术后死亡及致残脑卒中率≤3%,预期的裨益才具有临床的重要性.

  •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的危险分层与治疗策略(二)

    作者:钱学贤

    三、UCAD治疗策略(一)UCAD患者处理的新概念1.强调危险分层患者就诊后尽快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损伤生化指标的资料,对患者危险度作出评估,有利于制定适宜的治疗对策.UCAD患者危险分层,受多种因素影响,它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危险度可经适宜的治疗而降低,也可因不正确治疗或病情进展而增高.目前仅推荐对UCAD高危患者做冠状动脉造影(CAG)或血运重建;并不赞成对所有UCAD患者一律作血管成行术PTCA.2.UCAD处理中提出"预治疗"(prepare treatment)概念对UCAD患者首先应积极地抗血小板、抗凝、抗缺血(阿司匹林、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断剂、硝酸酯类等)治疗2~3 d,以纯化此时不稳定斑块的极度活化."预治疗"对改善病人预后十分重要.

  • (OPUS-TIMI-16)试验不稳定心绞痛综合症病人口服GPⅡb/Ⅲa抑制剂orbofiban

    作者:

    虽然静脉注射GPⅡb/Ⅲa抑制剂用于急性冠心综合症有效,作者推测长期口服GPⅡb/Ⅲa抑制剂可望进一步减少复发性事件。 方法与结果:29个国家888家医院的研究者选入 1028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指随机前72小时有静息时胸痛,心脏生化标志阳性、有心电图改变、或先前有心血管病)。病人一律服阿司匹林,随机期间还给予:(1)50 mg orbofiban一日两次(50/50组);(2)50 mg orbofiban一日两次服30天,随后改为30 mg orbofiban一日两次(50/30组)或(3)安慰剂。第一复合终点为死亡、MI、缺血复发需住院、紧急血运重建或脑卒中。结果由于50/30 orbofiban组30天死亡意外的增加,试验提前结束。安慰剂组前10个月死亡率为3.7%,50/30组5.1%(P=0.008),50/50组4.5%(P=0.11)。50/50组、50/30组、安慰剂组的第一终点无差异(分别为22.9%(安慰剂)、23.1%(50/30组)及22.8%(50/50组)。Orbofiban组的严重、重大出血并发症(不包括颅内出血)在三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0%、3.7%(P=0.000 4)及4.5%(P<0.0001)。探讨性亚组分析见到做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的病人服orbofiban者复合终点明显减少。 结论:这样一个大范围的急性冠心综合征病人中,固定剂量的口服orbofiban未能减少重大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增加。但做冠脉经皮介入治疗的病人服之获益。(转载自中国医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展望"第65期余国膺摘译)

  • 急性心肌梗死的延迟性治疗

    作者:陈纪言;陈津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持久地急性缺血发生局部坏死.

  •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作者:杜志民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死率高,如果病人能在起病3 h内到达医院,就能通过溶栓溶解冠状动脉血栓,抢救濒死心肌,生命转危为安.

  • 贵州基层医院急诊PCI绿色通道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霞;徐海堂;李贵超;安黔洪

    目的:对经急诊绿色通道(急诊-导管室)入院的STEMI患者与经传统通道(门诊-病房-导管室)入院的患者,比较血运重建及预后的优劣。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共29例,经急诊绿色通道入院14例,与经传统通道入院的患者15例进行对照,探讨两组血运重建及预后的优劣。结果急诊绿色通道组的发病起到医院时间为(25.5±6.5)min、血运重建的时间为(55.1±11.6)min、首次ECG时间为(4.36±3.5)min、首次给药时间为(15±3.7)min,均优于经传统通道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急诊绿色通道PCI患者,具有更快的血运重建时间及更好的预后。

  • 烟雾病颅骨多点钻孔术后新生血管重建良好的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伍强军;赵文元;梁冲;戴冬伟;李强;许奕;刘建民

    目的 探讨颅骨多点钻孔治疗烟雾病术后新生血管重建良好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烟雾病行颅骨多点钻孔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出血型21例,缺血型2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新生血管重建良好的预测因素.结果 随访4个月~4年,平均19个月.新生血管重建良好39例,新生血管生长欠佳6例.2例血运重建欠佳者出现脑缺血症状,其他病人无脑缺血症状及新发脑出血.经统计学分析:术前钻孔区脑缺血和DSA提示颈外动脉系统已有新生血管向脑组织代偿供血是烟雾病颅骨多点钻孔术后新生血管重建良好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 术前钻孔区脑缺血和DSA提示颈外动脉系统已有新生血管向脑组织代偿供血是烟雾病颅骨多点钻孔术后新生血管重建良好的预测因素.

  • 血运重建加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作者:殷林;邬波;宗丹;付东宁;关和宇

    目的研究血运重建方法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1991年1月至2000年1月,对36例股骨颈骨折手术内固定同时采取血管束植入,带血管蒂、肌蒂骨膜(骨)瓣移位或移植,并对部分植入血管或移植骨瓣血管进行对接吻合连通血液循环.结果36例1~9年随访,其中35例在2~5个月骨折愈合,单纯血管束植入术中,1例年长者发生骨不愈合,2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为防止骨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常规进行血运重建手术.在骨折端进行植入血管的对接吻合连接血运是一个提高疗效的重要方法.

  • 断肢再植术中血运的临时重建

    作者:李正维;孙庆仲;孙刚

    目的探讨在断肢再植术中采用临时血运重建的方法以缩短断肢缺血时间,促进断肢功能恢复的可行性.方法在断肢再植术中使用各种导管先行临时血运重建,然后再按常规方法行再植术,并与单纯按常规法行再植术进行客观指标的统计比较.结果术中采用临时血运重建方法疗效满意,优于常规手术方法.结论在断肢再植术中采用血运临时重建方法具有临床实用性,对恢复断肢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 "可行性研究"的英语表达

    作者:梁平

    (1)探讨在断肢再植术中采用临时血运重建的方法以缩短断肢缺血时间,促进断肢功能恢复的可行性.

445 条记录 18/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