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加味导赤散内外合治小儿手足口病34例
手足口病是一种感染肠道柯萨奇病毒A-16型和埃可病毒71型而引起的发疹性流行性疾病,以手足皮肤及口腔粘膜发生斑疹、水疱和口腔粘膜形成溃疡为主要特征.部分病例可并发心肌炎、脑膜脑炎、无菌性脑膜炎.2000年5月~2002年6月,笔者以加味导赤散内服与外洗相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4例,并与30例利韦巴林颗粒组作对照,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
第2例--少年胸闷、胸痛
患者男,14岁,主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0d于2002年4月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症状,自服感冒胶囊1d后症状消失.入院前10d睡眠时出现左侧胸闷胸痛症状,伴口干,出汗,约10min 后症状缓解,未行诊疗.4月2日晚11时(入院前14h)睡眠时再次出现左侧胸闷、胸痛、气紧,疼痛不向它处放散,持续10min 缓解,2h内上述症状发作3次,当地医院予口服二硝基异山梨醇(消心痛)等治疗,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转诊我院.既往无吸烟或药物成瘾史,无关节疼痛史.患者一年半前曾有不明原因高热7d,体温在39~41℃之间,手足皮肤有红斑及脱皮,唇黏膜干裂发红,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当时患者曾用过激素治疗.
-
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护理及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较多,该病流行其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尤其是三岁以下儿童,病毒常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其他儿童还可以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被传染的患儿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黏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疱疹,因而被称为手足口病.
-
香蕉护肤美容小诀窍
香蕉是人人喜爱的美食佳品.巧用香蕉的果、皮、汁液,还可为您的容颜增添俏丽.1.香蕉按摩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手足皮肤常发生皲裂,若用熟透的香蕉一个,放火炉旁烤熟,涂于患处,并按摩一会儿,可以促合皲裂皮肤较快愈合,并有护肤除皱的功效.
-
皮肤粘膜色素沉着、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误诊
【病例】男,9岁。因皮肤粘膜黑色斑8年余,于1999年11月7日就诊。患儿出生后8个月,下唇粘膜即出现点状黑色斑,无不适,后渐增多,波及面部及手足皮肤,以口周为主。2岁时曾因腹痛、便血诊断为肠套叠,住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6岁时因腹痛、腹胀、呕吐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在本院以粘连性肠梗阻行保守治疗后缓解。7岁时因便血就诊,肛检发现直肠腔内多个大小不等的息肉,取其中两枚病理检查,报告为直肠腺瘤性息肉。家族史中其父亲及祖父均有腹痛、便血史,当地医院疹为痔疮。其母亲及妹妹健康,无类似病史。查体:体重22 kg,身高126 cm,发育营养欠佳。皮肤较黑。唇周、双眼周、双食指端、双拇趾端掌面皮肤和上、下唇粘膜、双颊粘膜散在点状黑色素沉着斑,分布对称,不高出皮肤粘膜。轻度杵状指(趾)。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未见异常。血、尿、粪常规、X线胸片和心电图检查正常。腹部B超无异常。纤维结肠镜检查示直肠、结肠多发性息肉。诊断为皮肤粘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 该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色素沉着、胃肠多发性息肉和阳性家族史。文献报道,息肉多发于小肠,占90%以上,极少数发生于胃、十二指肠和结肠[1]。患者常因多发性肠息肉的并发症而就诊,如痉挛性腹痛、便血等。痉挛性腹痛多为肠套叠引起。本征恶变倾向虽低,但应一生随诊。本例曾孤立地诊断处理肠套叠,没有把肠道的病变与色素沉着联系起来。提示对小儿腹痛、便血、肠套叠及多发肠息肉者,应重视皮肤、粘膜色素斑的检查及阳性家族史,防止本综合征漏诊、误诊。
-
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1例
患儿,女,2.5岁,主因手、足脱皮2年,前牙松动、咬合疼痛1.5年就诊.患儿6个月时,双手足皮肤无明显诱因出现红肿、脱皮、皲裂,伴手足多汗、恶臭,冬季加重,夏季减轻.曾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无好转.患儿8个月时乳前牙萌出,牙体形态正常,牙龈充血肿胀.1岁时,患儿乳前牙出现松动、咬合痛,牙龈红肿、溢脓明显,未治疗.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查体:营养较好,智力正常,反应灵敏,无佝偻病体征,心肺腹无异常,毛发稀黄.双手、足掌皮肤充血、粗糙、脱屑、皲裂,肘膝部及其它部位皮肤正常.上下乳切牙、侧切牙完全萌出,牙龈红肿、退缩,根中2/3裸露,表面附着多量牙垢,Ⅲ度松动,乳切牙唇、舌面可探及0.5cm~0.8cm牙周袋,唇侧牙龈松软.
-
2例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主要临床特点持续高烧,抗生素治疗无效,球结膜、口腔粘膜充血,杨梅舌,手足皮肤硬性水肿,躯干出现多形红斑样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本病在临床实属少见,我院自1975年建儿科至今共收治3例,现将近期2例介绍报告如下.
-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40例护理体会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KD),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部分患儿形成冠状动脉瘤,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常见原因.病因未明,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疹、双眼结膜充血、手足皮肤硬性肿胀、淋巴结肿大以及心血管系统病变等.我院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川崎病患儿40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
-
电视胸腔镜治疗手足多汗症1例报告
手足多汗症患者表现为手足皮肤汗珠呈滴状滴流,多伴有双腋下多汗,患者常因此而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其治疗方法多样,中医中药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症状常有复发.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电视胸腔镜(VATS)进入我国临床以来,越来越多地显示了其优越性,尤其在治疗食管平滑肌瘤、贲门失迟缓症等良性疾病方面.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手足多汗患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
鸡血藤浸洗方防治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2009-01~2011-01在本院治疗的肠癌或胃癌患者,其中肠癌39例.胃癌21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23~78岁.平均61.2岁.纳入标准:①第次接受奥沙利铂化疗患者.②年龄18~70岁.③Karnofsky评分60分以上.④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因脑转移或肢体转移而出现神经压迫症状,或因电解质紊乱、药物毒性及其它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致神经系统病变者.③存在手足皮肤病变或有药物接触过敏史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奥沙利铂特定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0级:无;1级:短时间的感觉异常;2级:治疗期间持续存在的感觉异常;3级:感觉异常引起功能障碍.
-
以呼吸道为主多脏器霉菌感染(附4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我院收治以呼吸道为主多脏器霉菌感染病人4例,均经纤支镜、胃镜霉菌检 查阳性,以抗霉菌为主综合治疗,为引起临床上同道注意,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例中,男1例,女3例.年龄54~71岁,平均59岁±3.5岁.此组病人均在3个脏器 器官以上有霉菌感染,霉菌性支气管肺炎4例次,霉菌性食道炎4例次,鹅口疮4例次,霉菌 性阴道炎3例次,手足皮肤霉菌感染3例次,菌种:白色念珠菌4例次,混合感染G-杆菌, 肺炎杆菌3例次,流感杆菌2例次,治疗时间25d~4个月,平均治疗69d.
-
进行性肢端黑变病一例
患者男,25岁。手足皮肤干燥、呈黑褐色25年。其母称患者出生不久,即发现手足皮肤干燥,灰黑色,其后色素逐渐加深,至5岁时,手足皮肤呈黑褐色,冬天尤甚,因无自觉症状,一直未重视。成年后曾在数家医院就诊,认为是先天性疾病,治疗效果不好,故未作特殊处理。近几年皮肤颜色进一步加深,夏季时伸侧皮肤如手足背呈灰黑色,曲侧皮肤如手腕、内踝呈黑褐色,而冬季手足背部皮肤呈黑色,手腕及内踝处皮肤呈深黑色;水洗或在水中浸泡后,黑色反较前加深。平素身体健康,否认癫痫、外伤、光敏、特殊嗜好及服药史,无焦油、砷制剂及光化学物品接触史。父母健康,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发育正常,精神状态良好,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皮肤科情况:两手背皮肤粗糙、干燥及轻度肥厚,手背及手指伸侧皮肤呈弥漫性灰黑色,左手背拇指侧皮肤冻伤后留约4 cm ×3 cm 三角形色素减退斑,其上方近腕部豆大瘢痕周皮肤呈黑褐色;腕部皮肤呈黑褐色;两足背及踝部见类似皮损,呈灰黑至黑褐色,尤以内踝处为甚(图1);耳廓、颈后及肩背上方皮肤粗糙,略变黑;指趾甲、毛发正常,未见色痣,手在水中浸泡后,皮损较未浸水前加深(图2)。取左内踝处皮损活检,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及乳头瘤样增生,颗粒层及棘层增厚,基底层黑素细胞增多,呈栅栏状排列,真皮浅层有少数炎性细胞浸润和嗜黑素细胞,未见痣细胞(图3)。诊断:进行性肢端黑变病。治疗:予以口服维生素 C 200 mg 每日3次,维生素E 50 mg 每日3次;右手背皮损行液氮冷冻治疗1次,治疗后,皮损较前稍变淡,2个月后又复原貌。目前仍在随访中。
-
外胚层发育不良合并黑棘皮病一例
患者女,15岁,双手足皮肤进行性增厚,伴皱褶部黑斑15年.患儿自出生后,父母即发现其皮肤色较黑,粗糙,无其他异常表现.7个月时出现畏光、流泪,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脑积水(少量)",经治疗有所好转.
-
南昌市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检测结果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手足皮肤和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病例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病例如果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为了解南昌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将2011年发病情况和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
索拉非尼致手足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手足综合征是肝癌、肾癌病人口服索拉非尼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本文观察了30例口服索拉非尼的肝癌、肾癌患者,其中27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手足皮肤反应,且部位、严重程度有较大差异,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加强患者教育,告之患者药物所致手足皮肤反应的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和处理手足皮肤反应,能避免和减少药物副作用,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
立秋后应警惕三大疾病趁“秋”而入
孩子——感冒发烧秋季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由于宝宝个体存在些许差异,发热的表现也会有很大的不同,用手触膜四肢及额头往往会误认为孩子不发烧,好以触摸胸腹部感觉为准.有时孩子可能因感冒而发高烧,可手足摸上去却感觉冰冷,直到体温逐渐下降以后,手足皮肤才又慢慢热起来.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3岁以下婴幼儿尤为多见.
-
坏疽性紫癜二例报告
1临床资料例1,男,14岁,学生.患者因鼻部、耳廓、四肢远端皮肤大面积紫斑、坏疽3d入院.患者入院前4d在当地学校行"流脑疫苗"接种,晚上感不适,两手足皮肤发红有痒,次日鼻尖、脸颊部、耳廓、两手手指、左足踝以下、右足膝以下皮肤出现大面积紫斑、大疱.随后患处皮肤变黑出现大面积坏疽.
-
特发性厚皮骨膜病1例
患者男,26岁,未婚.主因手足皮肤增厚16年,头面部皮肤增厚9年就诊.患者自述10岁发现手指、足趾较同学粗,皮肤逐渐增厚,但活动正常.17岁面部出现较多的红色丘疹、脓疱,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痤疮未曾治疗.
-
手足口病100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2008年3月安徽阜阳地区出现暴发流行.我院2008年4月至11月专门设立了手足口病专科门诊及输液室、观察室,共收治并上报卫生防疫部门100例患儿.现将该10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
游离皮瓣及带蒂皮瓣移植治疗手足皮肤缺损31例报告
创伤、烧烫伤所致手足皮肤组织缺损、疤痕挛缩在临床上常见,从1994年9月至2002年12月,我院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小腿外侧皮瓣)及远位带蒂皮瓣移植治疗手足皮肤组织缺损、疤痕挛缩31例,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