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治疗和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是一种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分布遍布全世界.因此,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卫生保健问题.
-
糖尿病药物治疗综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病率正急剧增加,已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若没有及时诊断、正规治疗可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进展
痛风(gout)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零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特指急性特征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可并发肾脏病变,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受损,也常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组,如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0.15%~0.67%[1].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通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许多文献报道,中医药在痛风的治疗上多采用分期论治,辨证论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疗效较好,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痛风概况综述如下.
-
老年严重感染时的高分解代谢与营养支持
老年人多患有一种或多种重要脏器的慢性疾病,一旦发生较为严重的感染,几乎均出现高分解状态,且代谢异常.对外源性营养底物利用率低,主要靠分解自身组织获取能量,其中对蛋白的消耗增幅大,可在短期内导致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在前10天,2/3的氨基酸利用来自骨骼肌,以后更多地转向内脏.即使提供充足的营养,也不能完全阻止瘦体组织(无脂组织群)的分解[1].机体蛋白质过度消耗,直接影响组织结构和功能,使得治疗更加困难,感染难以控制.因此有效调节老年严重感染患者的代谢紊乱,及时营养支持,促进机体蛋白合成,有利于感染的控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
住院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糖尿病(DM)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至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WHO1999标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老龄化,T2DM发病率逐年提高,因此省至县及社区医院来就诊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逐年增加,那么如何能科学、详实地管理好每一个患者,现总结如下.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代谢紊乱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代谢紊乱情况与其本身醛固酮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4年来收治的34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及统计,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这342例患者中代谢紊乱的情况.结果 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率为48.85%,在MS所包含的各项中超重或肥胖者检出率为56.12%,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为25.87%,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检出率为3.67%,糖调节受损检出率为18.97%,糖尿病的检出率为3.02%,中重度高血压的检出率为92.00%.②超重或肥胖和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随着血醛固酮的水平增高而增高.结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代谢紊乱情况即MS的患病率高,且MS及其各组分检出率随血醛固酮水平增加而增加.
-
检测指甲预测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指全身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改变而导致骨折增加的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由遗传、内分泌、免疫、运动和营养等多种因素引起,其特征是骨质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引起代谢紊乱,使得骨脆性增加而易骨折.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位居前列的常见和多发病,困扰着世界上2亿多老年人群.
-
体检人群中正常范围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代谢紊乱疾病,主要包括腹型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1]。随着静息生活方式的流行,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MS呈高流行势态,2005年我国成年人MS的患病率为15%[2]。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ACR)是反映肾早期损伤的灵敏指标[3],该比值相对稳定,在受检者肌酐和尿素氮等反映肾功指标变化前即可出现异常。ACR升高对血管并发症、进展性肾功能损伤、MS的发生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4]。近研究发现,ACR的正常高值(<30 mg/g)也能显著增加MS的患病率[5-6]。我们利用重庆市部分体检人群的资料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并探讨了筛检MS的ACR佳界值点,为ACR正常范围的调整提供基础和依据。
-
克拉玛依油田职工慢性代谢紊乱疾病调查与干预策略
本体检中心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克拉玛依油田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将筛查出的慢性代谢紊乱者进行分组分析,并针对地区性生活方式特点进行健康教育,以期降低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的患病率.现报告如下.
-
糖尿病的预防与生活方式管理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的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化学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许多环境化学物质能模拟或干扰动物体的内分泌机能,与人类生殖障碍、发育异常及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等)相关,临床上以生殖障碍、出生缺陷、发育异常、代谢紊乱及某些癌症为特征.从已确认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使用情况推测,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的污染具有全球性.笔者拟就这类物质的定义、分类、特点、作用机制及甄别方法等加以简单介绍.
-
控制代谢综合征关键在预防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概念,是指一系列代谢紊乱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其核心理论是"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多种危险因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这一发病模式,正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组已经正式将其作为单独的章节来讨论.
-
乳腺癌患者的饮食调养
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激素代谢紊乱有关,食疗在一定程度上可调整激素代谢,故有辅助乳腺癌治疗的作用,且可有效预防其转移与复发.1.有抗癌、抗瘤作用的为首选食品,如山药、文蛤、牡蛎、石花菜、海蒿子、芦笋、海带等.
-
引发心律失常的四根"导火索"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大致有以下四种,即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异常,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心肌细胞代谢紊乱,以及心肌供血不足.它们就像四根连接在心脏上的"导火索"一样,如果"引燃"了其中任何一根,都可以引发心律失常.
-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新药——津力达颗粒
中医把糖尿病称作消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过食肥甘,形体肥胖与消渴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在于脾络中气血亏虚,痰瘀停滞瘀阻在脾络,造成脾的转输功能失常,从而引起营养物质代谢紊乱、血糖升高.中医所说的"脾"也包括胰腺在内.
-
百病简明防治方案之糖尿病
概况糖尿病是现代西医病名,属于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一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糖持久升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紊乱综合征.
-
小心感冒引发急性心肌炎猝死
目前从临床看,年轻人的心脏猝死主要是分三种:过劳死、病毒性心肌炎以及心肌缺血致猝死等.心肌缺血这类猝死,是和代谢紊乱有关,危险因素有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但年轻人平时并未发现,动脉硬化斑块的突然破裂导致猝死的发生.除外,不良的嗜好、生活方式是猝死的诱发因素,比如抽烟、长期酗酒、熬夜等因素.防病眭于治病,在流行感冒期间更应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多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突然激动或体力活动过度而引起身体疲劳,使机体免疫抗病能力降低.此外,要适当进行锻炼,同时注意日常饮食,合理营养.
-
糖尿病慢病防治如何使用中医药
一.观念转变——糖尿病需要综合治疗,多因素干预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可影响人体多脏器和多系统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心、脑及外周动脉等大血管发生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糖尿病死亡原因的65%~ 75%),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2010年的新研究显示我国总体糖尿病患病率为9.7%,并由此推算出全国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约9200万人.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5%以上.
-
认识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听起来似乎很神秘,其实是一组非常常见的以向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或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血压升高、尿酸升高为特征的人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果发现得早,积极进行干预,可以逆转为正常,反之患上糖尿病、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
平糖方改善高脂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平糖方对高脂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喂养大鼠肥胖模型,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平糖方低剂量(0.42g/kg d)和高剂量组(0.84g/kg d),每组10只,另外10只普食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8周后,采用OGTT和ITT检测胰岛素敏感性,自动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免疫组化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形态,real-time PCR检测脂肪组织AMPK-α1、AMPK-α2、Leptin和TNF-α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平糖方干预8周后,大鼠内脏脂肪(肾周和附睾)减少,脂肪细胞体积减小,胰岛素抵抗减轻,TG和LDL降低 (P<0.05),荧光PCR显示平糖方减少脂肪组织AMPK-α2、Leptin和TNF-α的表达.结论 平糖方能减轻高脂大鼠腹型肥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与调节脂肪组织AMPK信号和脂肪因子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