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综合康复治疗颈椎病43例分析
颈椎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退行性颈椎疾患,主要病变为颈椎间盘退化引起的椎间隙变窄、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从而导致颈脊神经根或脊髓的部分受压及变性,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的刺激症状[1].临床表现多为颈椎僵硬、活动受限、颈椎棘突或关节侧柱压痛、手臂麻木.我们近2 a对43例已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即颈椎牵引、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及按摩法,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锋钩针治疗头夹肌损伤89例
头夹肌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在第7颈椎棘突处形成一个圆形隆起,俗称扁担疙瘩,临床表现以头痛、肩沉为主,性质呈间断的较剧烈的疼痛,部位在枕后部向前额放射,发作时间无规律,常因寒冷刺激、疲劳、睡眠不足等因素而加重,伴有项部不适或感觉异常.笔者2000年以来采用锋钩针治疗该病89例、,现报道如下.
-
手法复位加颈部运动治疗颈椎椎体失稳的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共25例,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22-56岁,病程2个月-8年.临床一般表现为:某颈椎棘突两侧及关节周围疼痛、头痛、头晕、胸闷、心慌、呕吐、出冷汗、肢体发凉、四肢酸软无力,时有放射性或闪电式麻痛向四肢传导,个别有吞咽异物感、入睡困难、心情烦躁.X线动力性侧位片,可见某椎体的下面在下一椎体的上面,向前或向后滑移[1]或侧位片某椎体下面在下一椎体上面向前或向后半脱位,椎间隙狭窄,生理曲度改变等.
-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颈椎棘突孤立性骨软骨瘤1例
笔者于2016-01诊治C5椎体棘突孤立性骨软骨瘤1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完成瘤体切除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病例报道患者,女,12岁,以“发现颈部皮下突起12年”入院.12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颈部皮下突起,后于本院就诊考虑“骨软骨瘤”,建议年龄较大时手术治疗.近来患者每当俯身写字时即感颈部酸胀等不适,且症状有加重趋势.查体:颈椎序列可,生理曲度存在,C3-5棘突区可见骨性突起,尤以C5棘突区明显,质地较硬,触之无明显活动,无明显触叩痛;胸腰椎、双上肢无畸形,无压痛,有叩击痛,生理弯曲存在,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枢椎椎弓骨折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颈椎外伤后伴眩晕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在一次翻车事故中致枢椎椎弓骨折,行牵引、石膏固定,下地行走后自感头晕,经对症治疗无好转收入我科.查体:第二颈椎棘突有压痛,活动受限,四肢感觉正常,肌力Ⅴ级,未引出病理反射.颈部X线片示枢椎椎弓骨折,CT片示枢椎椎弓峡部断裂,间隙4mm.在局麻下行颈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手术显露分三个步骤,首先显露C2~C6,再显露枕骨区,后显露C1~C2.剥离环椎后弓要轻巧,并将枢椎椎弓后半部显露清楚,自动牵开器牵开切口.确定C2进钉点,一般在枢椎椎板外上缘向外5mm,再向下5mm,此处为进钉点.进钉向中线倾斜25°,向头端倾斜15°,用神经剥离子显露C2椎弓内侧缘,以此为标志进钉较为安全.进钉深度根据术前CT片测量为28mm.置钉顺序为:先用直径3.0mm的高速电钻在关节突进钉点骨皮质上钻一孔,然后用直径3.5mm的丝锥攻入,后取直径3.5mm,长28mm的螺钉拧入(见图1).切口置负压引流,后石膏颈围固定3个月.半年后复查骨折初步愈合,眩晕消失.
-
颈椎管内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
患者男性,44岁.因颈肩疼痛1年,加重伴四肢进行性麻木无力10余天,于2012年3月14日收入院.体检:体温36.2℃,血压130/80mmHg,营养中等,神志清,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身皮肤、粘膜无黑色素痣和黑色素沉着.颈椎棘突无明显压痛、叩痛,无双上肢放射痛;压颈试验(+),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侧三角肌、屈肘肌力正常,右侧伸肘肌力2级,有侧屈伸腕肌力、右手握力均3级,左侧伸肘肌力3级,双侧霍夫曼征(+);双下肢肌张力高,肌力均正常,提睾反射未引出,双膝腱反射亢进,双巴彬斯基征阴性.
-
大椎穴临床运用病案6则
大椎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为督脉之腧穴,又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统领诸阳经,主一身之表,宣通诸阳,故为调整全身机能的重要穴位之一,临床应用范围颇广.现笔者略抒己见.
-
手法及牵引治疗颈椎病性颈性眩晕 39例
笔者几年来积累颈椎病致颈性眩晕 39例,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男性 14例,女性 25例,年龄 17~ 68岁,病程短 1d,长 2年。颈椎外伤史 1例。长期伏案工作 19例,有颈椎病史 19例。颈椎摄片见颈椎骨质增生 17例,颈椎间盘突出 15例,颈椎环枢关节半脱位 3例,其余 4例年龄较小,无 X线片变化。触摸结果其中有 28例颈椎棘突有向左或向右偏歪,偏歪一侧棘突下方有明显压痛。
-
颈椎病性眩晕32例中医治疗体会
笔者几年来采用中医疗法治疗颈性眩晕 32例 , 效果较好 , 现报告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共 32例 , 均为本科患者 , 男 20例 , 女 12例 , 病程 7 d~ 25年 , 年龄 59~ 76岁 , 颈椎外伤 2例 , 长期伏案工作 13例 , 有颈椎病史 17例 ; X线片检查 : 颈椎骨质增生 11例 , 颈椎间盘突出 17例 , 颈椎环枢关节半脱位 2例 , 颈椎无明显改变的 1例 , 触摸结果有 27例颈椎棘突向左或右偏歪 , 偏歪侧有明显压痛 .
-
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2例临床报告
1 资料与方法本组采用针剌、按摩、牵引等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2例,其中男68例,女54例;年龄22~76岁;病程15d~17年.以C5.6神经根受累多见.其中单侧颈、肩、臂疼痛、麻木114例,双侧疼痛、麻木8例;患肢肌力减弱41例,所有病例均有轻重不同颈肌紧张,颈椎棘突或椎旁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63例,臂丛牵拉试验(+)95例.颈椎x片或CT检查:椎间隙狭窄47例,椎间盘膨出或突出29例,其他均伴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或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治疗方法:(1)针刺治疗.取穴:患椎夹脊穴,直刺1~1.5寸,针刺得气,为求针感向肩背或患肢传导,每5~10min行针1次,留针20min.对疼痛较剧,得气后用G6805电针疏密波通电15~20min,输出量以患者耐受为度.(2)颌枕牵引法.患者坐位,放松颈肌,牵引角度取颈前屈10°~25°,牵引重量5~15kg,牵引时间15~20min/次.(3)按摩定位旋扳法.
-
从脊柱整体性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123例
大多数专业工作者仅注意腰椎因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而忽视颈胸椎因素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响。笔者在 1998~ 2000年间,从脊柱整体性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12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观察组 123例,男 73例,女 50例;年龄 19~ 49岁,平均 34岁;有外伤史 86例,无外伤史 37例;病程 10d~ 7年,平均 4个月;突出部位 L2~ 3 3例, L3~ 4 5例, L4~ 5 60例, L5~ S1 50例, L4~ 5和 L5~ S1两个以上突出者 5例;患者除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和体征外,查体见颈椎棘突和椎旁压痛者 61例,胸椎棘突和椎旁压痛者 28例。对照组 112例,男 61例,女 51例;年龄 24~ 49岁,平均 38岁;有外伤史 79例,无外伤史 32例;病程 7d~ 10年,平均 5个月;突出部位 L2~ 3 3例, L3~ 4 5例, L4~ 5 49例, L5~ S 146例, L4~ 5和 L5~ S1两个以上突出者 9例。
-
组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报告
1999年2月~2001年2月本组采用组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5~63岁,平均45.5岁:病程3个月~5年。全部病例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诊断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神经受累部位C5 7例,C620例,C715例,C83例,C5-68例,C6~77例。1.2 方法 (1)放松法:俯卧位用按揉法、拿法等放松项背肌群。(2)调整法主整法:患者俯卧,胸下垫高枕,术者立床头双手相叠,以掌根吸定于同名受累神经根的颈椎棘突尖上,大致向后下成45°角用力按压,若症状明显缓解,以后续用此法。若未缓解,用双拇指相叠,吸定于患侧颈椎棘突尖上侧缘,大致向后内下方成45°用
-
颈椎后路保留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较好的颈椎后路减压术式[1].传统术式须将颈椎棘突和附着在其上的棘上、棘间韧带切除,破坏了颈椎后方复合体的功能,术后病人易出现鹅颈畸形及颈椎不稳,甚至出现迟发型脊髓、神经根受压.已有研究证实:保留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传统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2].
-
脑脊液中发现肺炎链球菌1例
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49岁,不慎摔倒致伤头部,伴头痛8天后入院,入院前曾有短暂昏迷史,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头颅大小如常,颈抵抗(-),颈椎棘突压痛阴性,双侧 Babinski 征阴性,Kernig 征及 Brudzinski 征阳性。头颅CT示:右颞硬膜外血肿,右颞脑挫裂伤,颅底骨折,颅内积气,颅内感染。诊断为急性开放性颅脑损伤、急性硬膜外血肿、右侧脑挫裂伤、颅底骨折、颅内积气。查体:T 37.5℃,P 84次/分,BP 100/70mmHg, WBC 12.8×109/L,N 0.8,L 0.2,脑脊液检查:无色混浊,WBC 0.32×109/L,单核细胞0.3,多核细胞0.7,GLU 0.1mmol/L,蛋白1.524g/L。经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 -
颈椎管外神经鞘瘤6例手术分析
颈椎管外神经鞘瘤所致颈肩痛临床并不多见,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颈椎病、落枕及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等,我们报告6例颈椎管外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并取得平均一年临床随访,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2 ~56岁,平均42岁,病史4个月~3年,平均1年6个月,左侧颈旁2例,右侧颈旁4例.1.2 临床表现颈肩部疼痛,颈椎棘突旁固定性压痛,Spurling征(-),Eaten征(-),患侧上肢无运动障碍,肱二、三头肌反射无减弱,Hoffmann征(-).1.3 影像学资料 6例患者均行颈椎常规X线及MR检查,所有颈椎X线片均未见异常,颈椎MR则可见颈椎旁软组织内T1加权图像低信号占位性病变,信号高于脑脊液,T2加权图像呈明显高信号.
-
手法治疗颈性头痛的体会
颈性头痛,也是颈椎病的多发症状之一。医者以揉按风池穴、矫正枢椎移位为主治疗颈性头痛3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28例,男97例,女231例。年龄12~68岁,平均41岁。病程1天~10年,平均4个月。全部病例均以枕项痛、头顶痛、偏头痛等为主诉。其中伴颈肩部酸痛不适或头颈活动不利188例占53.7%;伴头晕目眩者151例,恶心欲吐者133例,耳鸣、听力减退者57例。检查:触诊测痛按丹麦尼尔斯氏分级标准[1]风池穴压痛“”以上者287例占87.5%,其中左侧123例,右侧99例,双侧65例。枢椎棘突顶线偏离颈段棘突中线者243例占74.0%,其中左偏137例,右偏106例。C3棘突顶线偏离颈段棘突中线者56例,其中左偏25例,右偏31例。C4棘突左偏67例,右偏59例。两个以上颈椎棘突同时向相同方向或不同方向偏移中线者132例。174例摄颈椎X线片,139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27例曾做脑及颅骨CT扫描均未见异常。
-
大椎穴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
大椎穴又名百劳,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在临床上有应用范围广,取穴方便的特点.<针灸大成>曰:"主肺胀胁满,呕吐上气,五劳七伤,乏力,温疟阂虐,气注背膊拘急,颈项强不得回顾,骨热,前板齿燥".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并病,颈项强痛或眩晕,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铜人>:"针五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以年为壮".<玉龙歌>:"满身发热病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可除".这些歌诀是对大椎穴功能的概括总结,临床上大椎穴对内、外、皮、耳、神经科等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是临床常用穴之一.现总结如下.
-
Klippel-Feil综合征伴颈脊髓损伤1例报告
患者,女,57岁,因颈部疼痛伴四肢麻木无力渐进性加重4 d入院.4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以双下肢为重,渐进性加重,入院时不能行走.查体:颈短,后发际低,颈椎棘突压痛,椎旁肌肉紧张.颈椎屈伸、旋转活动均明显受限,四肢及躯干皮肤感觉减退.四肢肌力:肱二头肌(左侧4级,右侧3+)肱三头肌(左侧3+,右侧3级);股四头肌(左侧3级,右侧2级).生理反射:肱二头肌(左++,右++)肱三头肌(左+,右++)膝腱反射(左+++,右+++).双侧Hoffman征(+),Babinski征(+),踝阵挛(+).X线片示:颈椎广泛性融合,融合段上部分向前滑脱.
-
脊柱特发性侧凸的临床评价
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是直的.在枕骨中点(枕外隆突)至骶骨棘的连线上,可由枕骨结节或第7颈椎棘突系一线垂直于地面,正常人线索通过臀沟,并通过各个棘突.脊柱侧凸时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弧度.胸廓、肋骨、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都会随之变化.严重的病例,影响到呼吸功能、心脏移位,脊柱畸形弯度特大者甚至会有截瘫产生.
-
腰大池置管治疗隐性脑脊液漏1例
患者女.70岁.因"颈肩痛、双手麻木并全身无力0.5年,加重15d"入院.查体:颈段脊柱左侧弯,C3、4颈椎棘突压痛(+),四肢肌力IV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hoffman征(+),巴氏征(一),双手及双下肢关节位置觉消失.颈椎MRI提示:重度颈椎病(脊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