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心率增快患者300例临床疾病相关性分析报告
慢性心率增快是指24 h动态心电图中平均心率≥80次/min。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危害仅次于吸烟,可导致病死率明显升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尤其是心血管医生的重视,而慢性心率增快本身现已作为一个独立的治疗指征。但慢性心率增快与何种疾病相关性好,即何种疾病常伴有慢性心率增快是本分析旨在讨论的方向。
-
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疾病相关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患者56例,分析血小板减少与慢性乙肝肝硬化病情发展的相关性,并且指导临床实践.结果:经药物或手术治疗的5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在6周后检测血小板明显减少,45例患者好转,统计临床的治疗愈率达到80.36%.结论:诊治慢性乙肝肝硬化病症,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可以作为指导慢性乙肝肝硬化临床治疗的指标.
-
人博卡病毒Ⅰ型的研究进展
人博卡病毒1型(HBoV1)为引发呼吸道感染一种新发病毒,具有典型的细小病毒科病毒基因组特征,3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非结构蛋白NS1、NP1和结构蛋白VP1和VP2;HBoV1进行滚环复制时存在复制环形附加体,附加体的发现为扩增HBoV1全基因组和构建感染性克隆拯救病毒提供可能,同时HBoV1与HBoV2-4间存在着重组关系;HBoV1的体外增殖随着三维立体细胞培养而成为现实,为HBoV1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有力平台.本文重点对HBoV1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疾病相关性、体外增殖培养、HBoV1的诊断和治疗进行阐述.
-
甘肃省蚊类监测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了解蚊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与疾病的相关性,为甘肃省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人工小时法(电动吸蚊器).结果 2006年共捕蚊10 260 min,捕获1652只,平均密度9.66只/人工小时.蚊密度7月达到高峰,为34.06只/人工小时,淡色库蚊为优势种.2006年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例162例,发病率0.60/10万,乙脑发病高峰在8月.结论 甘肃省蚊类密度高峰出现时间与乙脑发病高峰时间相吻合,应在蚊类密度高峰到来之前,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做好灭蚊防病工作.
-
囊泡膜蛋白相关蛋白VAP33的研究进展
囊泡膜蛋白相关蛋白(VAP)是一种在进化上相当保守的Ⅱ型膜整合蛋白,其同源蛋白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它们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相似的功能.因其早发现时相对分子质量为33 000,所以也称VAP33.关于该蛋白的研究报道有限,至今在Googlescholar上仅查到相关文章20余篇.本文拟从VAP33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与疾病相关性3方面进行综述,归纳VAP33的研究进展.
-
CC趋化因子受体6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polyps CRSwNP)研究的深入,与变应原因素相关的炎症反应在CRSwNP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报道在CRSWNP患者CC趋化因子受体6(CC chemokine receptor 6,CCR6)的表达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CRSwNP患者黏膜的CCR6表达增加,可能在疾病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营养支持的成本-效果
1 营养风险和疾病相关性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上世纪70年代发表的几项研究首次指出了“疾病相关性营养不良”( disease-related malnutrition,DRM)这个从未被关注的临床问题.此后有很多基于不同患者群体、不同基础疾病及不同年龄组成的营养不良发病率的调查研究相继发表.总体来看,营养风险和DRM的已发表研究涉及呼吸内科、心脏内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内科、老年精神科、肿瘤科及儿科等多个科室.许多对患者住院全过程进行随访观察的研究已经证实,入院时即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较高的营养状况恶化的风险.利用人体测量标准,在英国已发现恶性疾病、慢性非恶性疾病和手术出院后的DRM发病率约为10%.不同患者群体的门诊预约中也记录了不同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美国利用不同测量标准对敬老院老年人进行的研究发现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在10% ~ 85%之间.
-
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临床观察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死亡率、致残率均居各类疾病首位.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肥胖症等是其危险因素已为共识,对以上危险因素的干预治疗已取得较好成效.但对新的危险因素,如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为此,我院对一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了系统观察,旨在了解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
颈与头痛
有关颈椎功能紊乱可能引起头痛的观点早可追溯至1860年Hilton的讲义;Hunter和Mayfield于1949年首先提出头痛与上颈段神经根之间可能存在病因学联系;1983年Sjaastad首次提出"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概念;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在对头痛进行分类时明确列出"颈部疾病相关性头痛"类别;Sjaastad不断深入研究相继于1990年及1998年提出更加具体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
-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此类疾病重要的病理基础.能导致AS 的除了传统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之外,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也可导致AS,且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血浆Hcy 水平和血管危险性之间呈剂量依赖关系,即Hcy 每升高5 μmol/L,脑卒中风险升高59%,缺血型心脏病风险升高32%,Hcy 每降低3 μmol/L,脑卒中风险降低24%,缺血型心脏病风险降低16%,呈明显的正相关[1] .本文将在Hcy 的代谢过程、代谢的影响因素、导致AS 的机制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
白细胞介素32与炎症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分化、抗感染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与病原体感染、动脉粥样硬化、气道炎症性疾病、炎症性肠病、肿瘤等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是介导和调节多种炎症性疾病的核心分子。本文对IL-32的生物学活性和与炎症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炎症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
噬菌体基因有助于链球菌毒性增加
A组链球菌(GAS)是临床上为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其引起的疾病包括链球菌性咽喉炎,链球菌性伤口感染,中毒性休克,"食肉"病,猩红热,风湿性关节炎和肾脏病等.美国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科学家为弄清为什么有些GAS株能引起严重感染而另外一些GAS株仅引起轻度感染,对GAS基因组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自不同GAS感染者体内GAS分离株的全基因蓝图,研究者试图找出疾病相关性基因序列.
-
遗传性血色病基因突变与肝脏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遗传性血色病是一种是常见的先天性铁代谢异常性疾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遗传性血色病主要与6号染色体上的一种基因,即HFE基因的突变有关.HFE基因的突变造成体内铁代谢路径的改变,造成肝脏等多器官的损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FE基因的突变与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提示体内铁代谢的异常,参与各种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的发病过程,研究HFE基因的突变不仅有利于阐明遗传性血色病的发病机理,而且有助于其他类型肝脏疾病的防治研究.
-
钠摄入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数据为何不一致
为减少全球心血管疾病的负担,极其需要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有效干预措施.减少盐的摄入量已经成为首选的目标,许多指南推荐的钠摄入量为2.3克/天或更低.这些指南的阈值主要是基于大量临床试验报告食盐摄入少比摄入中等量的人群血压低.然而,至今仍没有大规模的随机试验确定低钠盐摄入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钠摄入量和心血管事件之间相关性的结果一直是不一致的,近一些研究报告显示低钠盐的摄入(在目前指南推荐的范围内)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增加相关.在大型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钠的摄入量与心血管死亡事件及心衰之间存在一种J形相关.尽管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研究,但对这些数据有不同的解释,一些人则主张重新评估目前的指南推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钠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存在不同诠释的潜在原因.类似于其他领域在预防方面的情形,争议很可能仍然得不到解决,直到大型权威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开展以确定低钠摄入(与中等量钠盐的摄入相比)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
乱用塑料容器增糖尿病风险
在双酚A对人类健康影响争议不止的情况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学科宁光教授团队通过大样本人群研究,为双酚A与人体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相关性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使用含高水平双酚A的普通塑料容器,或工作中时常接触到高浓度双酚A,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蛋白尿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
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与胰腺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Oddi括约肌具有控制胆汁和胰液排放及阻止肠液反流的重要功能,其协调性的收缩和舒张受神经、体液的调控.Oddi括约肌的功能发生紊乱会影响胆汁及胰液的排放甚至出现反流而引起胆胰疾病.近年来,有关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与胆胰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SOD与胰腺疾病的发生做一综述.
-
酒精性肝病与慢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 )指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CP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组织结构和功能进行性的不可逆性损害.按病因不同可分为胆道疾病相关性CP 、酒精性CP 、遗传性营养不良性CP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高钙血症性CP 等.在我国,胆道系统疾病是CP 主要的致病因素,但近年来酒精性CP 所占比例呈显著增加.2007 年全国多中心慢性胰腺炎流行病学调查提示,长期过量饮酒、胆道疾病为CP 的主要病因,二者分别占35.4% 和33.9% ,说明我国酒精因素所致CP 已经占有重要比重[1] .而在西方国家,酗酒是CP 的主要原因.肝脏和胰腺均为酒精作用的靶器官,酒精性肝病和酒精导致的慢性胰腺炎间是否存在关联所知甚少,本文就此内容作一综述.
-
褪黑素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褪黑素(melatonin, MT) 化学名称N-乙酰-5-甲氧色胺(N-acetyl-5-methoxytrypatmine),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神经内分泌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MT生物学作用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动物实验表明MT除具有调节生物的昼夜节律、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外,还影响心血管系统,具有抗高血压、调节血脂代谢、抗心肌细胞损伤及对血管内皮保护的作用.本文对MT的生物学特点、作用和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生理、病理学意义做一综述.
-
烟草烟雾暴露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暴露于烟草烟雾(exposure tobacco smoke,ETS)会导致多种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1]每年有超过500万人死于因吸烟引起的疾病.1981年Kjellman[2]首次在Lancet杂志撰文指出烟草烟雾可能会导致身体过敏状态增强,此后关于ETS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便逐渐增多,但目前两者间的关系仍不明确.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吸烟对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异位性皮炎三者造成的影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肺动脉高压是COPD的重要并发症,不仅发生率高,而且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根据2003年在威尼斯召开的肺动脉高压会议和2004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肺动脉高压专家共识意见制定的分类标准,将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归属于第3类:呼吸系统疾病和(或)低氧血症相关的肺动脉高压[1],在该类中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