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前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是以综合治疗为主,尚无特效疗法.为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国产)在急性期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将我科治疗的7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总结如下.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注射液治疗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急性期治疗 综合治疗 脑病患儿 总结 疗效 疗法 -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由于缺氧而导致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伤,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早期有效治疗可以避免或减轻后遗症的发生.为观察奥拉西坦注射液在急性期治疗新生儿HIE的疗效,将50例HIE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使用奥拉西坦治疗,与使用脑活素治疗的对照组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探讨甘露醇半瓶剂量的准确应用
脑卒中急性期治疗多采用20%甘露醇溶液125~250ml,10~20分钟快速滴注脱水控制脑水肿.由于甘露醇125ml的治疗效果与250ml相当,而其不良反应要小,因此临床采用125ml静滴.目前生产厂家生产的甘露醇不论是软包装输液袋还是玻璃瓶装输液瓶均250ml,对临床应用甘露醇的剂量准确性有一定的难度,经常发生超量输入,造成静脉损害以及肾损伤[1,2].鉴于此,科室组织攻关,采用多种方法,终采用专人负责巡视,避免了甘露醇超量输入现象,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电图观察与分析
在神经系统病患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的.自从CT、MR检查应用于临床以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已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但实践证明,脑电图的诊断价值也不容忽视.它对该病的诊断,急性期治疗和康复的动态观察以及提示疾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80例经CT或MR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电图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
舒肝健脑调郁片对缺血性卒中大鼠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影响
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从理论上讲,迅速复流再通是脑梗塞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前提,而延长脑细胞耐受缺氧的时间或迅速为脑细胞提供充足氧源是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1],本试验旨在探讨延长脑细胞耐受缺氧的时间,能否对脑缺血大鼠脑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是什么?
-
中风一号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60例
近年来,国内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17/10万[1],其中脑出血占40%,高于国外报道的5%~10%.急性期治疗对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降低病残率至关重要,中西医结合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相当的优势和特色.
-
中医辨证以活血化瘀药救治脑出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脑出血属中医学的中风病范畴.中医学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脑出血还选用活血化瘀之中药,近年来在中医药急诊探索中,以继承和创新的思维方法,并取得临床实践证明:活血化瘀药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取得确切的效果.研究证明:这是因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出血必成瘀血,必须祛瘀止血,瘀血除、出血止,病得救治,以突出中医特色.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元明之府,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解溶过程,使高凝状态上升.
-
急性心肌梗死30例溶栓治疗分析
自从1959年链球菌培养液提取物链激酶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溶栓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性期治疗.临床实践证明,溶栓治疗心肌梗死能有效缩小梗死面积,改善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使死亡率明显下降.我院自1997年开展溶栓以来至2005年7月,共溶栓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现状
脑血管病是世界公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120-180/10万人口,每年的新发病例超过150万,死亡约120万人,现有幸存脑卒中患者约600万,其中75%丧失劳动能力,15%重度残疾.据北京市的数据统计,脑卒中是北京市列死亡原因第一位的疾病,高于心脏病及恶性肿瘤.本文重点讨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现状.
-
红外偏振光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以突然发生或加重的颈项、肩背、上肢剧痛为主要症状,患者因疼痛剧烈坐立不安,不能平卧,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1].目前临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很多,但在急性期治疗上不能用任何对颈椎有动力作用的方法[2],又由于甘露醇的全身脱水作用[3],应谨慎使用.为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安全有效、快速镇痛的方法,我们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采用红外偏振光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建立卒中单元,完成卒中医疗模式的转变
从全球而言,卒中已经成为人类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致残原因.我国每年卒中的死亡人数100-150万人,每年的新发病例200-250万人,现存的卒中病人600-700万人,而生存患者并发症中3/4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每年仅卒中急性期治疗的直接医疗支出近100亿人民币.尽管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在不断涌现,卒中相关的医疗费用在不断增长,但是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现状却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
家庭成员监督下自我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改变,我国社会的疾病谱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随着急性期治疗成功率的提升,幸存患者的病残率高达70%以上[1-2];后遗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本人,而且需要更多的人来照顾这些功能障碍者.康复训练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据报道,经过康复训练者有90%可恢复步行,而未经康复治疗者只有60%能恢复步行[3].功能恢复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以医院为基础的康复只能为少部分患者解决一些复杂的残疾问题,多数患者必须带着残疾回家,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
氯硝西泮联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疗效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有兴奋症状及破坏性、攻击性行为,危及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本文以氟哌啶醇作为研究的对照标准,评价氯硝西泮合并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现状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近些年随着溶栓药物的应用,介入放射技术和导管技术的快速发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早期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急性期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竟什么才叫"早期",有资料称:"脑梗死在发病后3天,脑出血在发病后5~7天开始采取康复治疗"都叫早期.有些国家学者提出超早期康复的概念,即在发病的第1天就开始采取康复治疗,与临床药物治疗同步进行.
-
我国烧伤康复治疗的现状和发展思考
随着烧伤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烧伤康复的重要性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 .近代对烧伤治疗概念的理解是包括早期救治和后期康复两大部分[2] .实质上,康复治疗贯穿于烧伤治疗的全过程,康复治疗在不断向前延伸,现已成为烧伤急性期治疗的组成部分之一[3] .烧伤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创面愈合,而且要通过功能康复、容貌康复、心理康复,使患者消除自卑,树立信心,为恢复工作、走向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4] .烧伤康复的理念及手段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现简要介绍如下.
-
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一例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皮肤黏膜发作性、局限性水肿,部分患者可死于喉水肿.其病因与补体第一成分抑制因子(C1INH)含量减低或功能缺陷有关,但我国尚无C1INH制剂.目前新鲜冰冻血浆(FFP)对HAE急性期治疗有效.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9年版)
一、前言一个世纪以前冠状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即被发现,但直到1980年才证实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原因[1].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自1959年链球菌培养液提取物链激酶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以来,溶栓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性期治疗.溶栓治疗不但能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而且使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明显下降[2].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
一、前言一个世纪以前冠状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即被发现,但直到1980年才证实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原因[1].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自从1959年链球菌培养液提取物链激酶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以来[2],溶栓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性期治疗,溶栓治疗不但改善症状,并且使病死率明显下降.虽然,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是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即使在欧美国家,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中溶栓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相当.国际上多项注册研究显示,虽然PCI治疗近年来增长迅速,但仍有接近40%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3-7]而且,新型溶栓药物的研发大大改进了溶栓的开通率和安全性.
-
颅内动脉瘤急性期治疗方案探讨
目的:通过探讨脑动脉瘤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不同情况下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239例脑动脉瘤患者,全部选择末次出血3天内开颅夹闭动脉瘤(222例)或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治疗.结果:220例效果优良,15例死亡,重残2例,轻残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早期干预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