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八年制医学博士生儿科见习中诊断学检体的教学实践
八年制医学博士生掌握、应用诊断学的技能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的体检手段和方法在疾病诊断过程中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其他先进检查方法不能替代[1]。本课题组曾对提高八年制医学博士生儿科见习的临床思维水平的方法与评价和病史问诊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进行了研究[2?3]。八年制医学博士生在儿科的见习中,可能都会遇到的问题是:儿科的正确体检应如何进行?在临床技能的三级教学系统中,诊断学的教学内容及各媒体教学都是针对成人进行的,较少提及儿科的检体问题。在儿科见习中,儿科教材只有儿科体检的特点的简单介绍,学生接触患儿较少,动手机会少,故体检的印象也不深刻,且经过其他成人课程的轮转后,早已忘记大部分,儿科体检的水平和要求均掌握较差。因此,有必要在八年制医学博士生儿科见习时强化儿科检体的系统性训练。
-
超声乳化与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培训班
由世界卫生防盲合作中心与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主办,尼德科贸有限公司协办的超声乳化与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培训班,每年举办数期,每期40学时。由著名眼科专家授课,如孙葆忱、何守志教授等;安排全面的听、看、练课程,由叶青医生做手术示范;为保证教学质量,增加动手机会,课程提供大量动物眼以进行手术练习。每期限定20人,学费900元(含午餐费),住宿费自理。联系地址:崇文门内大街后沟胡同17号北京市眼科研究所;邮政编码:100730;联系电话:(010)65243402,(010)65289288;联系人:叶青、邹洋。
-
医患角色互换在局麻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口腔局部麻醉术是口腔科常用的基本技术之一.由于局麻术有一定风险,以往我校口腔局部麻醉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临床见习来完成,学生实习前的动手机会很少,实习医院带教老师普遍反映学生过渡到实习医生的时间长、动手能力差等问题.针对这一个情况,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了角色互换[1]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当患者再当医生,实行医患角色互换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了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提高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三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医患角色互换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规范儿科见习医生日志管理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1制订见习医生日志活动制度医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临床实践,医学生在大四时已经学完了医学基础课程,开始学习临床课程,为使学生充分认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尽快进入医生的角色,我们医院充分利用学生在附属医院上大四理论课学习与生活的有利条件,对大四医学生特制订了见习医生日志活动制度,规定每个学生全学年中对内、外、妇、儿共21名患者,从接诊患者到出院进行全程追踪,完成见习医生日志的书写,包括病历、病程记录及病例小结.儿科选择的病例为小儿肺炎、小儿腹泻、佝偻病、肾炎、肾病,每位学生必需完成二份见习医生日志.以促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增加动手机会,熟悉医院工作的常规,为今后临床实习及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
动动双手成就健康
现代生活中人们使用双手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以洗衣服为例,从洗涤到脱水,都由全自动洗衣机代劳,人们只需袖手旁观就可以了.动手机会明显减少,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消除这种负面的影响,提倡积极的手部功能锻炼就显得格外重要.
-
掌上养生10法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现代生活中人们使用双手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以洗衣服为例,从洗涤到脱水,都由全自动洗衣机代劳,人们只需袖手旁观就可以了.动手机会明显减少,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
虚拟解剖在中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虚拟解剖技术,使得人体解剖达到手中无刀的境界成为可能.虚拟解剖是一种利用多螺旋CT、磁共振造影等先进的成像技术对人体(尸体)进行全方位的三维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扫描的信号还原成逼真的三维人体图像,并将其处理成可以从不同方位和层次对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进行拆装和观察的计算机技术.在中专卫校的解剖学教学中,由于人体标本的缺乏,导致学生的动手机会少,实践效果降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给虚拟解剖提供了基础,利用虚拟解剖技术进行教学,其优势显而易见.
-
掌上养生得心应手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现代生活中人们使用双手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以洗衣服为例,从洗涤到脱水,都由全自动洗衣机代劳了,人们只需袖手旁观就可以了.动手机会明显减少,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消除这种负面的影响,提倡积极的手部功能锻炼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谈到锻炼,不少人总是因为怕麻烦就敬而远之.其实,本文介绍的手部功能锻炼法,既不需要专门的场所,也不需要特别的工具,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稍微花点功夫就可以了.
-
案例教学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前的中医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尚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上临床实习基地的严重不足,致使学生动手机会减少,高分低能现象极为普遍.如何加强辨证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人才[1],这是中医院校制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自2007年起,在教学中开展了案例模式教学的研究,旨在通过模拟实训,加强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培养.经过二届学生的试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当今护理教学中护生操作机会减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护生自身原因等多种因素,使护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机会减少,直接影响了护生的实习效果.现就导致实习生动手机会减少的原因分析如下.
-
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骨伤教学水平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中医骨伤高等教育的发展,招生人数的增多,教学资源相对紧缺,加之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医患纠纷的泛化,使骨伤学生临床实(见)习时的动手机会逐渐减少,实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
在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中设置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培养研究生“研究能力”
目的:论述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中设置的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证明了其良好效果和对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在2012和2013级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中设置了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科研设计和科研动手能力。结果:在2011级未进行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培训的研究生调查问卷中显示,学习过模块中课程1~3门占84.4%,4~6门占15.6%;且68.8%的学生对于该课程抱有浓厚兴趣。2012和2013级培训的学生显示,认为对于自身科研能力提高帮助很大者占91.5%;认为课程的深度与广度适合研究生占39.4%,认为学习该课程模块后对于科研思维能力有助者占12.7%,对于科研设计能力有助者占39.4%,对科研实验能力有助者占47.9%;认为动手机会很多者占22.5%、一般者占50.7%、较少者占26.8%,可见应该继续加大实验项目的投入,进一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结论:经过技术类课程模块系统培训后,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均有所提高,新型的综合考核方式也更趋于合理化,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
-
三阶梯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泌尿外科是临床医学中的三级学科,常常被学生认为是"小"科,实习时间少,动手机会少,表现为学习不主动,参与性不强,接触病人时感到无所适从.我们对2004级在泌尿外科实习的84名医学本科生采用三阶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加强临床能力培养.
-
入科开卷考试提高临床医学实习生急诊医学理论水平
医学社会化程度逐渐加大,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招生规模扩大,实习医师人数太多,个人占有的临床资源被显著压缩,导致动手机会大大减少;另一方面患者维权意识增强,为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实习教学受到许多限制,学生动手操作机会进一步减少[1].
-
临床技能目标教学体会
临床技能的教学方法,应坚持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增加动手机会,强化技能训练,锻炼临床思维,使学生有良好的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评价应做到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并重.通过实习,要求学生将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基本态度方法"运用于职业实践之中,终成为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下面简要谈谈腹腔穿刺术的实践技能目标教学体会.
-
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生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大鼠替代家兔的呼吸运动调节实验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医学实验技术不断更新,学生需要在学习中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熟练基本手术操作.为了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我们探索并开展了以大鼠替代家兔的呼吸运动调节的实验,现介绍如下:
-
药理实验中动物给药途径的改进方法
为解决药理实验教学中,动物来源不足的矛盾,在我校97、98级、99级药剂专业和其它统招生实验课中,将教材中有关家兔耳静脉注射给药法的内容改进为小白鼠尾静脉注射给药法,实验结果与原实验方法相一致。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增加了学习动手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也调动了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同时也节省了经费,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临床操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
将“以人为本”理念应用于儿科临床护理带教的体会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儿科护理带教也有别于其他科室.通过我科实习生反馈的意见多是动手机会少,不被患者和带教老师认可,有挫败感.针对这些反馈,我们科室有带教资格的老师共同探讨,分析,觉得对于儿科而言,实际操作重要,但激发护生的职业道德,被带教老师、患者及家属接纳、认可,激励其职业价值和归属感同样重要.因此我科室于2014年1月起在实习生带教中灌输“以人为本”的理念,即重视护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感受,重视“人性化”带教,收到了护生的认可,激发了护生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现将具体做法和效果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