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通过眼睛“看见”颜色,通过耳朵“听见”声音,通过鼻子“闻见”香味.那么,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感知时间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另一个问题:大脑是如何感知维度的?那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爱因斯坦的名言:“Time is an illusion.(时间是个幻觉)” 以及扩展问题:“为什么恐惧时时间会变慢,快乐时时间变快?”抛除space-time的物理方面,这里简单讲一点心理学和神经学的相关知识.
-
"肚子拥有智慧"
为什么人在生气时,常常会感到胃疼呢?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迈克·格肖恩认为:"那是由于我们的肚子里有个大脑."实际上,先发现这一现象的是19世纪中期的德国精神病医学家莱奥波德·奥尔巴赫.在一次用简易显微镜观察被切开的内脏时,他惊奇地发现,肠壁上附着两层由神经细胞和神经束组成的薄如蝉翼的网状物.奥尔巴赫当时并不知道他发现的正是人体消化器官的总开关.这个总开关不仅能分析营养成分、盐分以及水分,而且能对吸收和排泄进行调控,并可以精确平衡抑制型与激动型神经传递物、荷尔蒙以及保护性分泌物.
-
40岁开始是否平衡力会下降?
正如许多研究显示,平衡感训练有助于预防跌例.而且训练平衡技巧刻不容缓的原因是:根据哈佛研究人员在线发表于2016年10月3日《神经学前沿》的小型研究显示,内耳的前庭系统(有助于探测运动和保持平衡)多于中年早期开始出现功能减弱并且每经过卡年情况就会变得越坏.研究人员测试了105名健康的人群,年龄介于10~80岁,并测量他们对于不同类型运动的敏感度.
-
提高记忆力的4个方法
我们都会有一些健忘的时候,例如:钥匙在哪里、为啥要走进房间、那个东西叫什么等等.这些情况很有可能反应了思维能力的年龄相关性变化.美国麻省总医院行为神经学及神经精神病学专家萨利纳斯博士说:“随着时间推移,每个人的脑功能在所有领域都会出现衰退,但是,单词量却是个例外.”
-
肚子里有个腹脑,它也会做梦?
为什么人在生气时,常常会感到胃疼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迈克尔·格肖恩认为:"那是由于我们的肚子里有个大脑."
-
新研究表明:人有"第二大脑"--关注腹脑的智慧
为什么人在生气时,常常会感到胃疼呢?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迈克尔·格肖恩认为:"那是由于我们的肚子里有个大脑."据德国《地球》杂志报道,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肚子是人类的"第二大脑",也被称为"腹部大脑",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人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它包含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比骨髓里的细胞还多,与大脑的细胞数量相等,并且细胞类型、有机物质及感受器都极其相似.
-
针刺治疗感受性嗅觉障碍10例
嗅觉是人类感觉功能之一,它同视觉、听觉一样,是人体获得外界信息的特殊装置。嗅觉障碍又称失嗅,古代医家有“鼻聋”的别称。
-
新生儿脑损伤早期神经学和发育评估的研究进展
对新生儿脑损伤早期神经学和发育评估技术进行了总结,突出各项评估方法技术对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降低高危儿神经发育的伤残的发生率和伤残的程度,改善患儿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
探索治疗中风的新途径
目前,神经科学家使用一种通过基因改造后得到的携带有部分NMDA受体结构的病毒免疫大鼠,成功地对抗了大鼠由中风引起的脑中神经细胞死亡.因为在中风的发病过程中,脑中有过量的神经递质谷氨酸释放,导致NMDA受体的过度激活而使神经细胞死亡.从理论上说,利用携带有NMDA受体部分结构的病毒制备的抗体进入中风后受损伤的大脑,将与NMDA受体结合,阻止因受体被过度激活引起的神经细胞死亡.在实验中,这种抗原免疫的方法有效地防止了大鼠中风后脑神经元的死亡,其治疗效果令人惊讶.但是,神经学家指出,将这种抗原免疫的方法用于人体,仍需要慎重,它可能给人带来脑炎、学习障碍等副作用.
-
用颜色显现细胞中蛋白间小动作
《科技日报》报道,据2015年1月26日出版的《自然·方法学》报道,活细胞中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检测和成像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要归功于加拿大科学家开发出的一种新技术。这种新方法可将生化过程转换为更易可视化的颜色变化,从而为细胞生物学家和神经学家提供了一种新工具,以帮助其解决从细胞生物学基本机制到精神疾病根源,乃至开发新颖疗法等方面的问题。
-
联合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现代心肺复苏术已经倡导了半个多世纪,尽管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是总体的成功率仍然低下.究其原因,一是仅有少数心搏骤停患者能够成功恢复自主循环,二是对于缺血缺氧后的继发性脑病,治疗上久无突破,存活患者也难以获得良好的神经学结局.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证据都认为,可确切改善心搏骤停后患者存活和神经学结构的治疗措施是治疗性低温疗法.治疗性低温疗法是指为治疗目的而控制性地将患者体温降低的治疗方法.因为低温能降低机体的组织氧耗,延长缺血组织的生存时间.国际医学界将机体低温分为轻度低温(33 ~35℃),中度低温(28 ~32℃)、深度低温(17 ~27℃)和超深度低温(16℃以下)[1].
-
心搏骤停脑复苏治疗的实验进展
心搏骤停后心肺脑复苏中脑功能恢复与否是衡量复苏成败的关键,在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幸存者中仍有30%患者存在永久性脑损伤.心搏骤停5 min后神经学上恢复的限制有可能被扩展到循环停止后10~20 min,动物实验结果已证实.本研究总结近年来脑复苏的实验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复杂.1926年Barre和Lieon首先提出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致椎动脉受累可引起眩晕视力模糊等综合症状后,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1].现临床称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虽然经过近80年的研究,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发病机制.但随着学者们从解剖学、病理学、神经学及临床多方面对CSA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学说,使对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渐趋一致.现综述如下:
-
偏侧忽略康复治疗的新进展
偏侧忽略(unilateral neglect,UN)是右侧半球损伤常出现的一组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对来自于病灶对侧的各种刺激失去注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注意障碍[1].约有1/3的卒中患者表现出忽略症状[2],它不仅常见且是导致残疾的神经学综合征.尽管在卒中后初期偏侧忽略症状可有部分恢复,但其中1/3的患者仍遗留较严重的日常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下降,且康复效果差,因此需要研究有效的偏侧忽略治疗技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出许多针对偏侧忽略新颖且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将综述偏侧忽略康复治疗新进展.
-
内隐记忆与记忆功能康复
近年来,在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以及神经学方面的研究发现,记忆是由可分离的多种形式和系统所组成的.Squire[1]认为记忆有两大类,一类为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它包括情境记忆(episodic memory)和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另一类是内隐记忆.传统的记忆测验,如自由回忆、再认等均系针对外显记忆的测验.在进行外显记忆的测试时,要求被试者有意识地努力去提取信息,因此,外显记忆也被称之为有意识记忆;而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2].即在进行内隐记忆测试时,并不要求被试者有意识地努力去提取信息,而只是要求他专注于眼前的任务,因而内隐记忆也被称之为无意识记忆.内隐记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它是近十多年来记忆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它为脑损害患者记忆功能的康复开辟了另一有价值的新途径,对高级脑神经活动障碍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
皮肤特定区取穴针刺法治疗偏瘫的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8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基底节区脑梗死,首次发病,病程在10天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48h内无进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62.43±9.32岁;左侧肢体偏瘫28例,右侧肢体偏瘫32例.对照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3.77±8.42岁;左侧肢体偏瘫27例,右侧肢体偏瘫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经SPSS11.0软件包统计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
早期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对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住院患儿转归以及神经学预后的预测作用
目的 探讨早期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发生心跳呼吸骤停(CRA)住院患儿复苏后转归以及神经学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发生CRA的住院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存活患儿随访6个月,分为神经学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患儿年龄、性别、骤停类型、CPR时间、Rose后Glasgow昏迷评分(GCS)、瞳孔对光反射恢复、需要镇静与否;在复苏后24~36 h随机测定外周静脉血清NSE浓度,比较组间采样时间以及血清NSE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取NSE对复苏后死亡和6月时神经学不良预后诊断特异度(Sp)为100%、敏感度(Se)高的点为截断(cutt-off)值,并计算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正确度.结果 终纳入病例87例,ROSC 43例,存活出院19例,死亡24例;随访6月后,神经学预后不良12例,预后良好7例.死亡组与存活组以及神经学预后不良组与良好组间比较,CPR时间、GCS、瞳孔对光反射恢复、需要镇静与否以及NSE血清水平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NSE水平与CPR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901,P=0.00);与GCS呈显著负相关(r=-0.813,P=0.00).NSE对复苏后ROSC患儿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0.065(95% CI:0.720-0.973,P=0.00),截断值为90.6ng/ml,Se、Sp、PPV、NPV、准确度分别为20.8%、100%、100%、50%、53.5%;NSE对神经学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0.072(95%CI:0.788-1.069,P=0.002),截断值为50.7ng/ml,Se、Sp、PPV、NPV、准确度分别为50%、100%、100%、53.8%、68.4%.结论 ROSC后早期血清NSE水平对复苏后患儿转归和神经学预后有预测意义.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心肺复苏 预后 神经学 儿童 -
延缓脑老化的保健措施
脑老化是属于生理活动范畴,它包括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其表现以功能降低、减弱和消失为特征,即生物老化现象.对生理性脑老化现象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神经学科研究重要的进展之一.
-
经颅磁刺激在意识障碍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1985 年由英国的Barker 教授等首先创立的一种非侵入性的现代脑科学技术[1] ,具有无痛、无损伤、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神经学、神经康复学及精神心理学领域,在治疗癫痫、帕金森病及抑郁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4] .TMS 对意识障碍的评价及治疗作用,是目前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探讨的热点,本文在复习近几年经颅磁刺激技术文献的基础上,就TMS 技术在意识障碍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使用人造甜味剂需谨慎
发表在《内分泌与代谢趋势(Trends in Endocrinology&Metabolism)》杂志上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饮用低热量的人造甜味剂饮料(ASBs)会增加一些慢性疾病的风险.负责该研究的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行为神经学教授Susan E.Swithers博士指出,频繁饮用这些糖替代品可能增加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且并不能减少体重增加或体内脂肪含量增加的风险.这个结果与我们以往的认知不同,这可能反映了干扰甜味与典型摄食后反应关系的负面后果,从而导致饮用含热量甜味剂时人体补偿热量供应的能力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