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体会
有机磷农药属有机磷酸酯或硫化磷酸酯类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与CHE结合,形成磷酰化酶(即中毒酶),因CHE失去催化水解Ach的活性,导致胆碱末稍受体附近或突触间隙Ach大量蓄积,Ach的作用增强和延长,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产生一系列的功能紊乱,产生……
-
模拟高原缺氧复合梭曼中毒脑损伤特点及其救治
梭曼以毒性大、作用快、中毒难防难治而著称,是外军重点装备的化学战剂之一.脑是对梭曼极为敏感的重要靶器官.梭曼进入脑内迅速与胆碱酯酶(ChE)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使乙酰胆碱(ACh)在突触间隙大量蓄积,从而破坏神经中枢正常功能,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1,2].
-
T细胞受体富集区域的微小囊泡在免疫突触的极性释放
T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APCs)之间的识别过程介导了适应性细胞免疫和抗体应答反应。当T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s)识别APCs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pMHC)上结合的肽段(抗原)时,T细胞信号立即被启动。TCRs与pM-HC的识别,加上细胞间黏附受体的参与,共同形成了T细胞和APCs之间的特殊结构,称为免疫突触。免疫突触能介导效应分子和胞内信号在突触间隙进行有效的传递。
-
多奈哌齐(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 sease,AD)是一种以组织选择性损害和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进行性痴呆,其特点是记忆力损害(学习新知识或回忆过去学过的知识的能力受损)和至少有一种其他认知障碍(失语、失用、失认和行为功能障碍)。AD的神经病理学基础还不十分明确[1],但目前认为是由于大脑半球基底团及其皮层纤维突触前胆碱能神经元变性,使乙酰胆碱缺乏所致[2]。基于这种学说开发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改善本病胆碱能缺陷与症状的成功的方法,这类药物抑制乙酰胆碱的分解,使其在突触间隙中贮存的时间更长,以维持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
-
突触可塑性的生物物理学基础和体视学测量研究进展
突触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神经损伤与修复、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在形态、界面结构和功能上的可变动性和町修饰性,突触形态的可塑性表现为新突触形成、突触形状以及突触密度的变化;突触界面结构变化包括突触活性区长度、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厚度、突触间隙宽度以及突触界面曲率的变化:突触功能的可塑性体现在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强和减弱,如成对脉冲易化(或抑制)作用、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XP)[或长时程抑制(LDP)]现象.
-
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发病及抗抑郁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
人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otonin transporter,5-HTT)是一种钠依赖单胺转运蛋白,由630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70 320.5-HTT位于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突触前膜上,其作用是与突触间隙中5-HT结合,并将其转运至神经元的轴突末端.5-HTT不仅参与了5-HT摄取这一生理过程,还是药物的作用靶点.
-
米氮平的临床效应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的起效速度、抗抑郁和抑郁伴随症状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是临床医师关注的3个问题.本期瑞美隆抑郁症沙龙,特邀请国内精神病学界几位临床专家,在复习循证医学研究的基础上,就米氮平和临床疗效的问题做一些探讨.任何一种药物,快速起效都是所有人期盼的,何况"度日如年"的抑郁症患者.以前认为,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response)大约在治疗的第4~6周,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5-HT)受体对突触间隙5 HT浓度改变的敏感性有关.但近年来的一些临床研究显示,有些抗抑郁药可能在治疗后第1周或者第2周就出现抑郁症状的改善.对这种治疗早期改善的及时观察和评估,非常有利于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和抑郁症治疗效应的早期预测.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现在的抗抑郁药确实起效快了,还是我们以前没有关注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第一,现在所说的早期起效,其实是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IIAMD)减分率≥20%,正确的说法是改善( improvement),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有效(response;HAMD减分率≥50%).也就是说,药物治疗后第1周、第2周,抑郁症状的轻微改变有可能预示着以后的疗效,应该高度关注[1];第二,现有的抗抑郁药中,有些因为增加突触间隙5-HT浓度后,5-HT对5-HT2受体和5-HT3受体的激动作用,早期出现焦虑、消化道反应、加重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使患者过度关注这些不良反应,而忽略了抑郁症状的轻微改变[2-3].众所周知,HAMD虽然是他评量表,但量表评分的确定依然主要来源于患者主诉.所以,及时仔细地评估抗抑郁药治疗早期的临床效应,应该是临床医师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沙龙第2篇和第3篇文章对此做了重点叙述.
-
米氮平临床痊愈率高的作用机制
米氮平药效动力学的核心作用是对突触前α2受体的拮抗,这个作用产生了2个结果:(1)因为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传导接受突触前α2受体的控制,阻断突触前α2受体能够降低由于该受体的兴奋而导致的对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加突触间隙NE的浓度;(2)因为5-羟色胺(5-HT)能神经传导系统与NE能神经传导系统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米氮平既可以通过直接抑制5-HT神经元末梢的α2受体(该受体被称之为异质受体)来增加5-HT的释放,也可以通过提高的NE含量来刺激5-HT神经元胞体上的α2异质受体,从而进一步增加5-HT的释放.其结果,米氮平同时增加了NE和5-HT这2种神经递质的释放,这一机制,被认为是米氮平具有较高临床疗效的原因,因此,米氮平被称之为NE能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即NaSSA.
-
神经性毒剂致脑损伤的非胆碱能机制
神经性毒剂是一类强烈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与有机磷类杀虫剂(如乐果、敌敌畏等)同属于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在理化性质和毒性作用上类似.目前常见的神经性毒剂包括梭曼、沙林、VX等,它们不可逆地抑制胆碱酯酶(AChE),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大量蓄积,从而引起中枢和外周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严重紊乱,表现为多涎、肌肉震颤、惊厥、呼吸困难、昏迷,直至死亡.然而胆碱能系统功能异常并不能完全解释中毒后中枢神经系统的所有变化.动物实验发现,神经性毒剂所致各脑区损伤程度与AChE抑制程度不一致.
-
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与酒依赖治疗
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一类新型抗抑郁剂,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科临床.该类药物作用机理的共同特点是阻滞神经突触前膜五羟色胺(5-HT)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浓度升高,递质浓度的持续升高对突触后膜受体产生降调节作用,受体的密度和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进一步可能影响到第二信使乃至第三信使的传导过程,导致DNA转录过程的变化.除了对五羟色胺神经介质系统的影响外,该类药物对去甲肾上腺素系统、胆碱能系统也有作用,部分对多巴胺系统也存在影响.
-
多巴胺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位于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是一种膜蛋白,属于Na+/Cl-依赖性转运体基因家族.其生理作用为将突触间隙内已发挥生理效应的多巴胺(DA)重新摄入突触前膜,以备再次利用,同时终止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
多巴胺D3受体在中枢神经兴奋剂成瘾中的作用
中枢神经兴奋剂成瘾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脑疾病,主要表现为强迫性觅药、摄药行为和强烈的渴求心理[1].研究表明,从腹侧被盖区投射到伏核、大脑额叶皮层、嗅结节、杏仁核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是产生中枢神经兴奋剂成瘾的重要神经基础.中枢神经兴奋剂通过抑制多巴胺重吸收或促进多巴胺释放增加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高于生理水平的多巴胺作用于相应的多巴胺受体,从而产生神经适应性和成瘾行为[2].中脑边缘系统中的伏核壳区多巴胺释放增加是成瘾药物产生欣快和奖赏效应的关键位点[3-5].
-
抗抑郁药的合理使用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病,以情绪低落、悲伤、失望、沮丧、活动能力减退、思维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抑郁症在生理上与脑内神经生物化学变化有关,抗抑郁药通过提高抑郁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突触间隙的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5-羟色胺(5-HT)的浓度,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兴奋性,从而缓解抑郁状态.因此,药物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
-
5-HT2拮抗剂安步乐克对冠心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概述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serotonin,5-HT)早是在1955年提出,它可能是一种神经递质,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血小板、心脏、肾脏等组织和器官中.除血小板外,其它均可以在存在的部位合成.几乎所有的5-HT均在肝脏和肺脏的内皮细胞中灭活,仅一小部分被重新摄取并储存在血小板中.新合成的5-HT在突触小泡中积聚.神经冲动可以使5-HT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由突触前神经元回收,或者被MAO清除[1].
-
舍曲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
舍曲林(Sertraline)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吸收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从而使突触间隙处的浓度增加,达到抗抑郁,改善情感状态的效应,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1].但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尚无报道.我院应用舍曲林治疗FD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病例选自1998年1-12月间门诊或住院患者.均符合FD的诊断标准:①有慢性上腹胀痛、早饱、恶心等症状,持续4周以上;②近12个月内窥镜检查未发现有食管炎,胃十二指肠糜烂、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疾病;③排除肝胆胰肠道器质性疾病和糖尿病、尿毒症及结缔组织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除外;⑤无精神病史.符合诊断标准的FD患者共143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西沙比利组)共80例,男37例,女43例,年龄25~53岁,慢性浅表性胃炎8例,幽门螺杆菌(Hp)性阳14例.观察组(西沙比利合用舍曲林)共63例,男33例,女30例,年龄25~55岁,慢性浅表性胃炎10例,Hp阳性11例.二组年龄、性别、病种差异无显著性(P>0.05).
-
SIRT1在NMDA诱导的兴奋性神经毒中的保护作用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递质,介导各种兴奋性突触传递.在胚胎期神经发育、成年脑的各种兴奋性突触传递、突触的可塑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然而,谷氨酸在突触间隙的过度聚集可引起神经元损伤甚至死亡,被称为兴奋性神经毒.兴奋性神经毒参与多种神经病理过程,如脑缺血损伤和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而兴奋性神经毒模型是常用(被普遍公认)、具毒性(既可引起坏死,也可引起凋亡)、损伤机制复杂(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坏死及凋亡等)、具临床意义(兴奋性神经毒参与了几乎所有神经病理过程,如脑缺血损伤,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一个神经损伤模型[1,2].
-
MAPK通路在NMDA诱导的兴奋性神经毒的作用观察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过度聚集可引起神经元损伤,包括凋亡或坏死,被称为兴奋性神经毒[1].这种兴奋毒效应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谷氨酸受体被分为促代谢型和促离子型两类,后者又进一步被分为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两种亚型.
-
优克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性障碍对照观察
优克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吸收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5-HT),从而使5-HT浓度增加,达到抗抑郁、改善情感状态的效应.为了解优克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用优克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性障碍进行对照研究.
-
多奈哌齐治疗痴呆的系统评价
痴呆是由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或缺血过程所引起的、影响患者社会或职业能力的认知功能缺陷综合征.痴呆影响患者的认知、行为和功能,并造成看护负担,迄今为止尚无根治方法,目前的药物干预只能延缓其进展和改善症状.多奈哌齐(donepezil)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1],它可有效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的降解,增加神经细胞突触间隙乙酰胆碱的浓度,改善痴呆患者的记忆和智能状态.过去常用于AD的治疗.
-
黛安神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我们采用黛安神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76例女性患者,年龄43~54岁,分别有以下症状: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失眠多梦、悲观易哭、心悸,并已排除其它疾病。42例用黛安神治疗,每日早、午各1片,晚服舒乐安定1片;34例口服更年康治疗。 2 结 果 黛安神治疗组症状很快缓解,服2~7周后,逐渐减量,维持治疗2~4周停药。而对照组症状缓解不明显。 3 讨 论 妇女45~55岁之间,表现有月经改变、烦燥易怒、抑郁、潮热躁汗、失眠等一些全身性症状,称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认为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肾气渐衰,阴阳失调,导致肝脾、心脏功能紊乱,气血不和,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而黛安神是小剂量三氟噻吨与小剂四甲蒽丙胺复合制剂,其药理作用是两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可提高突触间隙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等多种不同神经递质的含量,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对组胺受体有一定拮抗作用,故本品是较好的抗焦虑、抗抑郁药,对更年期综合征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