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长期气管插管高龄昏迷患者的胃管护理

    作者:卢蓉;阎翔

    昏迷病人处于去皮层状态,因吞咽及咳嗽反射很弱,不能合作,而反复插管可致气管粘膜损伤,怎样解决插管难的问题,我们通过改变病人的体位和熟练的操作,提高了插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我科1例高龄昏迷患者近8个月来反复插胃管数次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50例疗效观察

    作者:彭兴友;陈文学

    视网膜脱离是以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裂,是常见而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根据其严重程度大致分为简单与复杂两型.大部份不合并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均属简单型;而表观为多发裂孔、黄斑裂孔、巨大裂孔及伴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以及部份眼外伤引起的牵引性网脱等,属于复杂型,绝大部份病例则需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我科就1999.年1月-2002年12月开展50例手术总结于后.

  • 颅内软化灶所致癫痫发作13例报告

    作者:赵朴

    部分颅脑外伤患者在受伤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癫痫发作,行颅脑CT检查均发现在外伤受力部位或伤侧对冲部位有皮层软化灶存在.本组13例癫痫患者,均有外伤史及颅内软化灶.现报告如下.

  • 微波治疗加内服龙胆泻肝丸治疗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

    作者:李义彬

    目前尖锐湿疣以局部去除,破坏疣组织为主,主要应用冷冻、激光、电疑、腐蚀等方法治疗,但都不能清除隐藏于病灶深部皮层内的病毒和周围皮肤、粘膜皱褶中的病毒,据有关文献报告复发率30%-80%,1998年至2002年3月我们用微波辐射加内服龙胆泻肝丸治疗34例,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 瘫痪病人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黄富蓉;王玉芳;朱群仙

    瘫痪病人褥疮的预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瘫痪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再加上感觉阻碍,大小便失禁,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全身营养状况差.病情危重时不允许翻身等均是发生褥疮的原因.我科数年来共收治瘫痪病人84例,发生褥疮前期6例(指受压部位皮肤潮红触痛);褥疮2例,其中Ⅰ度1例(皮层组织内溃疡);Ⅱ度1例(局部皮肤组织溃疡).回顾数年预防褥疮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瘫痪病人褥疮的预防,重要在于思想上重视,并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就能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褥疮的发生.

  • 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对比

    作者:马利纯;罗静芳;杨正军;赵志松;段孟葵;许业强;李洪芳;李凯龙

    目的 了解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特征.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根据梗死类型将其分为基底节脑梗死组(34例)和皮层脑梗死组(36例);另择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接受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对比各组的认知功能状态.结果 基底节脑梗死组、皮层脑梗死组的MoC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皮层脑梗死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基底节脑梗死组,且视空间/执行、注意力、抽象思维评分也均高于基底节脑梗死组(P<0.05).结论 基底节脑梗死与皮层脑梗死者均伴有较高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率,多表现为注意力、执行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损害,故需重视康复干预,以预防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

  • 急性氟中毒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DNA RNA和NOS的活性观察

    作者:周红军;李积胜;王国明

    目的: 探讨急性氟中毒对小鼠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方法: 选用昆明种小鼠24只,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每组6只,染氟组分别腹腔注射氟化钠(NaF)8.75、17.5、35 mg/kg,对照组同期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采用黄递酶(NADPH-d)染色和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动物大脑皮层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和皮层DNA及RNA荧光染色强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中、低氟组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P<0.05),而高氟组差异不明显(P>0.05);给药组皮层DNA和RNA吖啶橙染色后的荧光强度弱于对照组,且随给药浓度加大强度越弱.结论: 急性氟中毒可增强小鼠皮层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对皮层神经元DNA和RNA亦有损伤作用.

  • 慢性染汞大鼠皮质胆囊收缩素神经元的变化

    作者:陈玲;李积胜;许韫;王衍

    目的:观察染汞大鼠皮层内CCK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刚断乳健康Wistar大鼠16只,雄性,由天津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即对照组(饮用单蒸水,普通饲料)、染汞组(饮用4.3 mg/(kg·d)氯化汞水,普通饲料),1月后进行实验.采用Y迷宫方法观察染汞大鼠在学习记忆方面与对照组大鼠的差别.采用CCK抗体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饮用含4.3 mg/(kg·d)氯化汞(HgCl2)饮水的大鼠皮层CCK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染汞大鼠较对照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性;染汞组大鼠皮层CCK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染汞后大鼠皮层CCK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减少,可能是汞影响学习记忆的机制之一.

  • 多波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谢兵;李红;蔡善君;曾小平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多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表现为突发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小,眼底检查黄斑区神经上皮层盘状脱离,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表现为早期荧光素渗漏,随时间呈墨迹样、炊烟样或蘑菇样扩大,晚期形成强荧光斑.在治疗上,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药物.我院自2005年6月以来对212例(246眼)CSc病人采用多波长激光进行光凝治疗,随访3个月至1年,取得满意疗效.

  • 青少年黄斑变性眼底荧光血管造影21例观察分析

    作者:董正华;彭单云

    青少年黄斑变性(Stargardt's病)是一种原发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常因儿童期、青春期视力减退不能矫正而发现.1990~2002年,我院眼科门诊对就诊患者中21例青少年黄斑变性的病例,给予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i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并对其眼底黄斑部的荧光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 新生豚鼠胆红素脑病时皮层及海马BDNF及其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平;李雪琴;王廷华;李水冰;谭德勇;朱丽敏

    目的 探讨胆红素脑病时BDNF及其mRNA在大脑皮层及海马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技术进行实验研究,镜下计数大脑皮层及海马区BDNF及BDNFmRNA阳性神经元细胞数、阳性神经元细胞平均灰度.结果 注射胆红素后4 h组与对照组相比皮层BDNF的表达降低,海马BDNF的表达变化不明显;8 h组表达均较同剂量4 h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注射胆红素后BDNFmRNA的表达4 h、8 h组呈持续增加,且8 h组BDNFmRNA表达高于4 h组,并与时间、剂量存在一定关系.结论 在胆红素脑病早期皮层BDNF表达降低,海马变化不明显,随损伤时间及程度加重表达增高;BDNFmRNA在胆红素脑病早期表达即增快,随损伤时间及程度加重进一步增高;实验提示BDNF在胆红素脑病时可能发挥其神经元保护作用.

  • 大鼠胚胎大脑皮层脑片培养及移植的实验研究(摘要)

    作者:张剑平;马以骝;冯忠堂

    胚胎大脑皮层移植对于促进由于治疗性皮层切除、缺血性皮层梗塞及Alzheimer氏病等脑变性疾病引起的大面积皮层缺失而造成的基底神经节胆碱能神经元退行性变性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但移植神经组织存活率较低.为了提高移植神经元的生存率及存活质量,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对SD大鼠胚胎大脑皮层脑片进行1周的原代培养,然后于皮层造腔后第9?d移植到成年大鼠的预制脑腔内,观察其是否能获得较好的生存.实验动物分为A,B,C,D 4组.A组为培养的胚胎大脑皮层脑片移植组;B,C组为未经培养的胚胎大脑皮层脑片移植组,C组于造腔后立即移植;D组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A组的移植存活率为75%,明显高于B组(P<0.005);A组移植动物大小的评分结果明显优于B组(P<0.01).B,C 2组的移植生存率和移植物大小评分结果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结果证实,与B组大鼠相比,A组大鼠的皮层移植物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且移植位点有较少的炎性细胞浸润,与宿主脑建立了更为丰富的纤维联系.与B组大鼠相比,C组获得了较差的生存质量,有更多的炎性细胞浸润.  结果提示:(1)胚胎层脑片移植前进行短期的体外培养是可行的.(2)经原代培养的胚胎皮层脑片的移植存活率明显高于未经培养的皮层脑片的移植存活率.(3)延迟移植技术有助于移植物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

  • 压力和紧张使人失忆

    作者:

    美国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失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研究人员解释说,一个人当无法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时,会激活大脑中一种叫做蛋白激酶C的物质,这种酶可以破坏人的短期记忆能力,并影响额叶前部皮层(大脑的决策机构)所执行的其他功能.研究人员还发现,蛋白激酶C对产生精神分裂症和双向失忆紊乱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容易引起精神病发作.

  •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海马、皮层MAG表达变化研究

    作者:刘曼玲;李占魁

    [目的]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e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海马齿状回、皮层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 associated glyeoprotein,MAG)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7日龄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2)、HIBD组(n=32);HIBD组参照Rice法制作HIBD新生大鼠模型,两组动物分别于缺氧缺血(hypoxic ischemic,HI)后24h、48h、72h、7d四个时间点断头取脑制作免疫组化切片,对比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海马齿状回和皮层神经元MAG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两组海马齿状回和皮层均有MAG蛋白表达.HIBD组HI后24h、48h海马齿状回MAG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性升高(P<0.01或0.05),HI后72h、7d海马齿状回MAG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性下降(P均<0.05).HIBD组HI后24h、48h、72h皮层MAG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01或0.05),在HI后7d皮层MAG表达较相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MAG蛋白的表达量因鼠脑的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随着日龄的增加,各有其变化规律.当受到缺氧缺血损伤时,MAG蛋白的表达强度以及波动规律也发生改变.因此推论MAG测定将会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HI后24h、48h)、病程判断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 BKHJ中药对6-OHDA损毁NA上行背束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作者:马晓明;朱笛霓;韦强;雷朝晖

    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它们在学习记忆功能的控制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老年人群中,尤其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病人中,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本实验采用6-OHDA对SD大鼠脑内双侧NA上行背束进行微量注射,降低脑中有关递质水平,造成痴呆鼠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皮层,海马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表明:6-OHDA微量注射能明显降低皮层,海马中的NA、DA,连续灌服补肾开窍活血解毒中药BKHJ90天,能升高痴呆鼠海马中NA递质含量.此结果为BKHJ中药治疗老年痴呆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 Snail在海人酸诱导癫痫持续状态小鼠皮层中高表达

    作者:王静;王法祥;杨云鹏;吴海琴

    目的 观察snail因子在海人酸(KA)诱导癫痫持续状态(SE)小鼠皮层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snail在癫痫持续发作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C57/BL6小鼠6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SE组,每组32只.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SE组采用KA腹腔注射诱发小鼠癫痫急性发作,并且各组分别在发作终止后的3、8、24、72 h进行取材.反转录PCR检测snail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nail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nail的形态分布,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nail的定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E组snai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24 h达到高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在对照组,snail表达呈弱阳性.在SE组,snail在不同皮层神经元以及胶质状细胞都有广泛分布;免疫荧光技术进一步证明snail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均有表达.结论 Snail在KA诱导SE小鼠皮层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内都有强表达,提示snail可能与癫痫的发作有一定的联系.

  • 脱屑法在面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

    作者:董梅兰

    脱屑法是皮肤美容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去除皮肤即将脱落的角质细胞,改善皮肤组织性质、恢复皮肤光泽、令皮肤出现新的外皮层、肤色更靓丽的一种护理方法,故脱屑法亦称为深层清浩。除靓肤外去除老化角质层还利于皮肤呼吸和吸收养分,增加皮肤天然的脱屑功能,加速新陈代谢,促进皮肤产生新细胞等。

  • 创伤性脑损伤小鼠海马和皮层NONO表达变化

    作者:冯莹;方志成;刘伯毅;汪蓉;郑翔

    目的:探索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小鼠海马和皮层区不含POU结构的八聚体结合蛋白(NONO)表达变化.方法:重物打击法制作TBI小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根据创伤后的时间TBI组又分为伤后6h、24h、3d和7d.Real time RT-PCR检测脑组织NONO mRNA表达,Westem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NONO蛋白表达.结果:NONO在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有较强表达,TBI后海马区NONO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NONO在皮层和海马区均有表达,但是TBI后只有海马区NONO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ONO在TBI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 依托咪酯降低大鼠丘脑皮层脑片神经元活性

    作者:付豹;陆钦菊;周于然;陈武;傅小云

    目的:先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丘脑-皮层网络在全身麻醉药诱导意识消失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咪酯广泛用于临床麻醉,可以可逆性地引起意识消失(loss of consciousness,LOC).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依托咪酯增强丘脑皮层网络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然而,依托咪酯对丘脑皮层网络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拟借助膜片钳技术观察依托咪酯对丘脑皮层网络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10~20 d)雄性SD大鼠制备含丘脑腹后内侧核(VPM)和初级躯体感觉桶状皮层(S1BF)的丘脑皮层离体脑片.运用全细胞膜片钳,观察不同浓度依托咪酯(3.0 μmol/L,6.0 μmol/L和12.0μmol/L)对大鼠离体脑片丘脑皮层网络动作电位超摄值(OS)、升高其阈值(TP)和90%复极化动作电位时程(APD90)的影响.结果:依托咪酯降低丘脑VPM和S1BF动作电位的OS值,升高其TP,延长APD90.依托咪酯还降低了这两个脑区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与S1BF比较,依托咪酯对丘脑VPM神经元的抑制程度更大.结论:依托咪酯抑制丘脑-皮层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降低其发放频率,可能是其导致意识消失的机制之一.

  • 急性肝衰竭小鼠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在肝脏和大脑皮层的表达变化

    作者:王圣明;拜云虎;吴菲菲;王东辉;王嘉琪;戴春秋;杨雁灵;王亚云

    目的:观察C57小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过程中线粒体分裂蛋白(dynamic-related protein 1,DRP1)在肝脏和大脑皮层中的变化及与肝衰竭的相关性.方法:C57/BL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LF1d、4d、7d组.腹膜腔内注射硫代乙酰胺(TAA)建立ALF模型,利用高架十字和旷场实验测定行为学,取血清检测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之后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DRP1在肝脏和大脑皮层中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ALF各组小鼠自发活动及探索行为均明显降低(P<0.05);(2)肝功检测ALF组ALT、AS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3)肝组织病理学检查ALF组1d时肝细胞出现大面积坏死,7d时肝细胞坏死较1d、4d缓解;(4)Western Blot检测DRP1在ALF全肝组织和肝线粒体中明显降低(P<0.05);而在大脑皮层全组织蛋白中明显升高(P<0.05),但在提取的线粒体中则无明显改变(P >0.05);(5) RT-qPCR检测DRP1在肝组织中ALF各组中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在大脑皮层组织中1d时表达增多,持续到4d,在7d时恢复(P<0.05).结论:DRP1在急性肝衰竭小鼠的肝脏和大脑皮层中对线粒体形态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44 条记录 16/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