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CpG寡核苷酸增强UPEC FimH疫苗黏膜免疫的实验研究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UPEC)是引起尿路感染(UTI)的主要病原菌.FimH蛋白是UPEC I型菌毛的黏附成分,介导UPEC侵入膀胱上皮细胞.本实验用FimH的真核表达质粒和蛋白免疫小鼠可产生较高浓度的IgG抗体.为提高尿路黏膜中保护性ISA的水平.以CpG质粒为佐剂,与FimH的真核表达质粒和原核表达蛋白进行不同组合免疫小鼠,观察不同组的小鼠产生的免疫反应.
-
靶向融合防龋重组质粒pGJA-P免疫定菌鼠的研究
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 mutans)是公认的主要致龋菌,细胞表面蛋白抗原PAc和葡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s,GTFs)是S.mutans的重要致龋毒力因子.我们构建了同时针对PAc和GTF的融合防龋重组质粒pGLUA-P,经动物实验证实确有防龋作用.Boyle等提出同时表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和目的抗原融合蛋白的DNA疫苗能加快和增强免疫反应,原因是通过CTLA4与APC表面的B7结合,目的抗原被靶向引导至APC,从而加强了APC对目的抗原的提呈作用.据此我们在pGLUA-P中引入编码人CTLA4胞外区和Igγ1恒定区的基因,构建出靶向融合防龋重组质粒pGJA-P.本实验用pGLUA-P和pGJA-P重组质粒免疫定菌鼠,观察CTLA4的靶向作用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
酪酸梭菌(CGMCC No.0313-1)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酪酸梭菌(CGMCC No.0313-1)是人体肠道内暂住的细菌,能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肠内有益菌共生,并促进其增殖和发育,抑制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生长和增殖,改善肠道微环境.目前,酪酸梭菌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本实验用氢化可的松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观察了酪酸梭菌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
编码基因pac的DNA疫苗经胃肠粘膜免疫SD鼠的研究
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S.mutans)是主要的致龋菌,细菌表面蛋白PAc是其主要的毒力因子之一.抗PAc抗体能有效阻止S.mutans在牙面的非蔗糖依赖性粘附,从而可以预防龋病的发生.DNA防龋疫苗的成功研制[1,2],给免疫防龋的粘膜免疫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核酸疫苗经粘膜免疫可以通过共同粘膜免疫系统(common mucosal immune system, CMIS)诱导循环及粘膜特异性抗体的反应,更重要的是粘膜IgA的应答,这无疑是免疫防龋的关键所在.本实验用bupivacaine(布比卡因)作为编码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ac基因的表达质粒pCIA-P的载体,经由胃、直肠粘膜免疫SD鼠,评价DNA复合体疫苗的免疫效能,探索合适的防龋途径.
-
瘦素增强外周血γδT淋巴细胞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瘦素足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样细胞因子,有研究证实瘦素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及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γδT细胞是体内T细胞固有免疫的一个重要细胞群,它广泛分布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上皮组织内,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瘦素对人γδT细胞增殖、γδT细胞杀伤A549细胞活性等作用进行了对比试验,以探讨瘦素对人γδT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实验研究
许多感音神经性聋与免疫因素有关,部分突聋、梅尼埃病、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颞骨创伤,以及一些伴发听力丧失的全身免疫性疾病都存在内耳免疫损伤因素.为了探讨Ⅱ型胶原(type Ⅱ collagen,C Ⅱ)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autoimmune inner ear disease,AIED)AIED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本实验用鸡Ⅱ型胶原建立豚鼠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模型建立初期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的表达情况,并从功能、形态方面评价动物模型的内耳损伤情况.
-
氨甲蝶呤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观察氨甲蝶呤(MTX)对急性胰腺炎时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从免疫的角度探讨氨甲蝶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用 SD大鼠共分3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n=6);2组为采用开腹胰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1.0m/kg)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n=8);3组为胰腺炎诱导成功后0.5 h静脉注射氨甲蝶呤(1.2 mg/kg),手术后2,6和24 h处死动物(每时段n=7),分别抽血查TNF α,IL-1,IL-6,IL-10和TGF-β及胰淀粉酶、胰腺湿质量和白细胞计数.结果:在急性胰腺炎时血中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均显著升高,在使用MTX治疗后,上述因子均下降.其中TNF α,IL-1,IL-6在2、6和24 h均明显下降(P<0.05),IL-10和TGF-β在24 h段下降为明显(P<0.05).1、2和3组动物24 h胰腺湿质量分别为0.53±0.09 g,1.53±0.13 g和0.85±0.22 g;三组24 h淀粉酶分别为374.±93 U/L,1817±459 U/L和766±373 U/L,对比MTX治疗前后,可见反映胰腺炎病情的胰腺湿质量和淀粉酶2项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MTX可以同时抑制急性胰腺炎时血中过高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从而可能通过免疫调节的方式缓解胰腺炎的病理生理异常,达到治疗目的.
-
糖友勿迷恋“降”糖食物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他们更偏爱天然的"降"糖食物,有人甚至到了迷恋的程度,听说南瓜能"降糖",就买来不少,顿顿吃不嫌烦,不过终血糖可能不降反升.确实有研究表明:南瓜中含有一些活性成分,在动物实验中被观察到对糖尿病小鼠有降糖功效,但这并非人体实验的结果,人体与小鼠的代谢是有明显差别的,而且实验用的是由南瓜中提取出来的活性成分,并不是直接饲喂相应的食物,所以说食物本身能够降血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说它们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帮助是因为这类蔬菜一方面含糖量低,属于低血糖负荷的食物,另一方面是由于蔬菜的其他成分,如膳食纤维可以延缓血糖吸收速度,对控制餐后血糖有帮助.所以过分迷恋这些所谓的"降"糖食物,过多食用可能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实际上也起不到"降血糖"的作用.
-
抗IgE抗体和腺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肥大细胞激活的影响
肥大细胞只有激活才能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而组胺是肥大细胞激活后脱颗粒的主要标志物.据报道,细胞在缺氧或过度刺激等条件下代谢为腺苷[1].哮喘患者与非哮喘患者比较,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腺苷水平增高[2].我们的实验用腺苷、抗IgE抗体或两者联合应用对哮喘患者BALF中的肥大细胞进行体外激发,通过测定组胺水平来探讨哮喘患者对肥大细胞的激活特征.
-
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肺组织G蛋白α亚族的调控研究
抗哮喘药物种类繁多并不断增加,但糖皮质激素(GC)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其地位至今无法替代.GC的抗哮喘机制是复杂的,要想准确解释其平喘机制仍待时日.近来发现,许多药物通过与G蛋白藕联的受体相互作用发挥药效,我们发现哮喘豚鼠肺组织Gα亚族表达增高与其发病有关[1],GC的抗哮喘作用是否与调控G蛋白的表达有关尚少见报道.我们的实验用卵蛋白致敏复制豚鼠哮喘模型,用地塞米松(DEX)进行干预,通过测定G蛋白α亚族的表达变化,以期从信号转导的角度阐述GC的抗哮喘机制.
-
外周血血小板源性CD40L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近研究表明血小板也具有炎症细胞特征[1].我们的实验用流式细胞仪对哮喘患者血小板源性CD40配体(CD40L)进行测定,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
电化学发光技术测定非小细胞癌原在肺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上的应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十年肺结核与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这两种疾病有时难以鉴别.痰涂片找结核(TB)杆菌、癌细胞,痰TB菌培养等方法阳性率不高.纤维支气管镜、穿刺取组织作病理检查等,因属侵入性检查,患者不易接受.本实验用新一代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技术,测定血清中非小细胞癌原(CYFRA21-1)水平,旨在寻找一种非侵入性、快速、准确又经济的鉴别诊断肺结核与肺癌的方法.
-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早时相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变化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在心肌缺血缺氧预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被公认[1~4],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尤其对细胞的能量代谢变化的分子水平研究不足,而线粒体能量代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5,6].据此,特设计此实验用微量NA对培养心肌细胞进行预处理,研究NA预处理后早时相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损伤中线粒体跨膜电位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浓度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考和药物选择.
-
凝血酶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BMVEC)在脑疾病发生、发展中占重要地位[1].近年来,BMVEC的体外培养方法已获成功[2].凝血酶是一种血清丝氨酸蛋白酶,除参与凝血外,它还促进BMVEC收缩并增加其通透性[3],并与肺动脉内皮细胞及神经元凋亡相关[4~6].本实验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BMVEC研究凝血酶的作用,并用其受体拮抗剂水蛭素探讨致病机制.
-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MK-801治疗缺血性脑损害的实验研究
将两种神经保护剂联合使用是否可出现协同互补的效果报道较少.本实验用局部脑缺血大鼠模型通过观察侧脑室给药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MK-801与单独腹腔给药的区别.
-
细胞周期蛋白D1对被动致敏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调控的影响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并在此基础上出现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而气道平滑肌增殖在哮喘气道重塑中起重要作用,是不可逆性气流阻塞、持续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病理基础.细胞分裂增殖必须经过细胞周期有规律地运行,细胞周期蛋白对细胞周期运行起关键的调控作用.已有研究证实,在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增加可促进细胞增殖[1],但有关细胞周期蛋白D1对哮喘HASMC增殖调控的研究目前少见报道.由于哮喘患者的气道平滑肌很难获得,本实验用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HASMC[2],观察细胞周期蛋白D1对HASMC增殖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哮喘HASMC的增殖机制.
-
急性甲胺磷中毒大鼠膈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而外周性呼吸衰竭占有重要地位.探讨AOPP后呼吸肌麻痹发生机制,寻求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又是对有机磷敏感的横纹肌,AOPP后呼吸肌麻痹与膈肌凋亡的关系未见报道.本实验用甲胺磷注射染毒,建立有机磷中毒模型,模拟临床给予不同治疗,进一步探讨膈肌细胞凋亡在AOPP呼吸肌麻痹中的作用及不同治疗对其影响,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
经球囊导管超声消融腔静脉的电隔离作用
Lesh等报道了用经球囊超声消融(through-the-balloon ultrasound ablation,TIB-USA)犬和猪的肺静脉开口的试验结果.本实验用经球囊超声能量消融腔静脉,观察是否造成腔静脉的电隔离作用以及是否引起腔静脉的狭窄,并寻找1种研究大静脉电隔离作用及狭窄的模型.
-
狗带蒂胃壁修补胆总管术后的病理观察
材料与方法1.术前准备:选取体重15~21kg的实验用狗13条.2.麻醉:用3%戊巴比妥以1 ml/kg剂量静脉缓慢注入.
-
动物模型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的迅速发展,各种腹腔镜培训中心也应运而生,采用模拟训练箱、电脑虚拟(VR)模拟器、活体动物或实验用尸体体内模拟等多种方式开展腹腔镜技能培训[1-3].其中,使用活体动物进行模拟训练仿真度高、培训效果好,在泌尿外科腹腔镜培训中广泛应用.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是开展动物模拟训练的前提,现将泌尿外科腹腔镜技能培训中应用的动物模型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