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4-12
  • 曾用名: 生物磁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申宝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盐酸羟考酮对肠道肿瘤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晓玲;孙亚玲;潘志高;钱斌;嵇富海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对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肠道肿瘤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组及芬太尼组,每组各25例.羟考酮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盐酸羟考酮5 mg静脉注射;芬太尼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芬太尼50 ug静脉注射.两组术后分别启动盐酸羟考酮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术后3 h(T0)、6h(T1)、12h(T2)、24 h(T3)、48h(T4)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ey镇静评分变化;检测麻醉前、T2、T3、T4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以及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并对比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T2时点羟考酮组Ramsey评分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T0、T3、T4时点两组Ramsey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2、T3、T4时点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10较麻醉前均显著升高(P<0.05),羟考酮组TNF-α、IL-6和IL-10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T2、T3、T4时点两组患者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P<0.05),羟考酮组CD4+、CD4+/CD8+显著高于芬太尼组,CD8+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T2、T3时点两组患者NK细胞显著降低,羟考酮组NK细胞显著高于芬太尼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晕、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对肠道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适合肠道肿瘤患者.

  • MR扩散加权成像和CT及MR灌注成像对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黎俊;黄学伟;杨林;罗鹏;陈皓

    目的:研究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CT及MR灌注成像对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5年8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其中A级32例为轻度肝硬化(记为A组),B级16例、C级12例为中重度肝硬化(记为B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记为C组,对三组受试者分别进行DWI检查、CT及MR灌注成像,对比各组ADC值、肝脏动门脉灌注比率[SSr(ct)及SSr(mr)],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ADC值整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的ADC值较C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SSr(ct)、SSr(mr)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SSr(ct)及SSr(mr)较A、C两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两组的SSr(ct)及SSr(m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SSr(ct)与SSr(mr)呈正相关(r=0.687,P=0.000).结论:CT以及MR灌注成像均可较好地反映出肝硬化的病变程度,且二者较DWI成像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二甲双胍联合津力达颗粒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VEGF、APN、Hcy水平的影响

    作者:赵骏达;武建利;李燕;王娟;殷艳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津力达颗粒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脂联素(APN)、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接诊的9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津力达颗粒治疗,均治疗至胎儿娩出.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及血清VEGF、APN和Hcy水平的变化及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APN、Hcy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血清VEGF、Hcy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AP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早产、巨大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津力达颗粒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水平,降低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可能与其有效调节血清VEGF、APN、Hcy水平有关.

  • 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敏;赵炜;同西龙;王笑蓉;翟阿萍

    目的:探究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青少年103例(18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90眼)和观察组51例(90眼).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给予左旋多巴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视觉对比敏感度和视功能等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视力治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振幅出现明显的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潜伏期发生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100%、25%、10%及5%空间频率视觉对比敏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矫正辐辏范围、矫正分开范围显著高于对照组,矫正近立体锐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可有效改善屈光不正患儿的视觉中枢神经元功能,明显提高视力水平及视觉敏感度.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对上颌窦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

    作者:熊虹全;熊玮;杜进涛;张超兰;戚思国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及其对上颌窦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制定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优选术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160例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治疗组1~4,每组各60例.治疗组1接受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治疗组2接受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组3接受经泪前隐窝上颌窦开放术,治疗组4接受上颌窦口球囊扩张术.观察和比较4组患者的术后鼻腔黏膜的覆盖、水肿、囊泡形成、骨质暴露、瘢痕形成等情况,上颌窦窦腔内分泌物性状、蓄积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行上颌窦腔糖精实验及窦口周黏膜活检情况.结果:四组手术后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而组4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术后3、6个月,组4Lund-Kennedy评分和MMT时间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均P<0.05);在上颌窦黏膜活检方面:术后炎性细胞数量及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细胞形态及黏膜下结构水肿改善程度亦在中组四为显著(P<0.05).结论:上颌窦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较高,可有效改善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细胞形态及鼻窦黏膜水肿、窦口通畅引流等作用,且安全性高.

  • 衰弱量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评估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庞乐;张绍敏;郑融融;徐莲;张蕾;吴锦晖

    目的:探讨三种衰弱评估量表对于老年冠心痛患者衰弱病情评估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5月到2016年10月在老年医学中心确诊的120例冠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用Fried衰弱评分、临床衰弱量表(CFS)、爱特蒙特衰弱量表(EFS)对每位患者进行衰弱评估,将三种量表的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ried评分、CFS评分与EFS评分判定为衰弱患者分别为6例、8例与14例,发生率为5.0%、6.7%和11.7%,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Fried评分与CFS评分、EFS评分呈正向相关性(P<0.05),对于冠心病患者衰弱评估具有一致性.对于冠心病衰弱程度评估中CFS评分与EF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文化水平、心功能分级、居住情况与睡眠障碍为Fried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三种衰弱评估量表对于冠心病患者衰弱病情评估具有一致性,但具有不同的临床应用价值;患者的文化水平、心功能分级、居住情况与睡眠障碍与衰弱的发生有相关性.

  • 布地奈德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LTD4、NGF、TIMP-1水平的影响

    作者:冯爱民;李晓娟;杨会侠;何平;谢秀春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白细胞三烯D4(LTD4)、神经生长因子(NGF)、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接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在入院后给予支气管解痉剂、吸氧、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每次0.5 mg,加入3mL生理盐水进行持续吸入,每天两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治疗,每天两次.治疗12周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喘憋、咳嗽、肺部湿罗音、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血清LTD4、NGF、TIMP-1水平及T淋巴亚群CD3+、CD4+、CD8+.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42/45)vs77.77%(35/45)](P< 0.05);喘憋消失、咳嗽缓解、肺部湿罗音、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32± 1.03)d vs(6.08± 1.24)d,(5.60± 1.12)d vs(7.21±1.30)d,(3.19± 0.98)dvs(4.98± 1.02)d,(3.25± 1.03)d vs(5.89± 1.35)d](P<0.05);FEV1、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92.63± 10.01)L/s vs(78.36±9.19)L/s,(95.37± 11.72)%vs(80.19± 10.23)%](P<0.05);血清LTD4、NGF、TIM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24±0.86)ng/ml vs (12.68± 1.01)ng/mL,(68.18± 9.01)pg/mL vs (80.78± 10.24)pg/mL,(34.16± 5.06)ng/mL vs (49.76±5.47)ng/mL](P<0.05);CD3+、CD4+显著高于对照组[(66.15± 7.20)% vs(62.03± 6.85)%,(45.13±7.90)% vs(37.42± 7.06)%](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34.16± 5.06)% vs(49.76± 5.47)%](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显著,能够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降低血清LTD4、NGF、TIMP-1的水平.

  • 四妙散加味和秋水仙碱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的疗效观察

    作者:冯蕾;裴瑞霞;李兴波;李小莉;王艳芳

    目的:探讨四妙散加味与秋水仙碱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内我院收治的湿热蕴结型痛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包含患者40例.A患者采用四妙散加味治疗,B组患者采用秋水仙碱治疗,C组患者采用四妙散加味联合秋水仙碱治疗.对三组的治疗效果、症状得分、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A组总有效率及总显效率分别为92.5%及57.5%,C组为95.0%及65.0%,均显著高于B组的77.5%及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症状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其中,C组血沉(ESR)及血尿酸水平(UA)变化幅度大,较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及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及7.5%,显著低于B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F-36评分明显低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散加味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对比任何一种单药治疗疗效更佳,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更高.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丽丽;赵鸿雁;金鑫;贾潇楠;屈妍清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76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n=36)与CBP组(n=40).常规组患者采取目标针对性治疗和生命支持治疗,CBP组在目标针对性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BP治疗.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d后两组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d后两组患者CD3+,CD4+,CD8+T细胞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d后两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且CBP组的1L-6、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与CBP组治疗前的免疫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d后两组患者CD3+、CD4+以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且CBP组的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CBP应用于脓毒症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表达,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疗效

    作者:王颖;阿子古力·沙木沙克;于继;李军;陈雪艺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9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使用玻璃体切割术+晶状体切除术,观察组使用玻璃体切割术+超声乳化吸除术.比较两组佳矫正视力、泪液白介素(IL)-2、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泪液分泌试验(SIt)的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泪液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L显著低于对照组,BUT、SI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囊膜浑浊、虹膜新生血管、角膜水肿、干眼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术后视力恢复,改善泪液分泌,并减少并发症.

  • 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疗效比较

    作者:袁婕;陈丹;李红;张虹;于叔麒

    目的:观察和比较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对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炎继发癫痫患者80例,随机分为托吡酯组、卡马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分别采用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有效率、执行能力与视空间、命名、抽象、注意、定向、语言以及延迟回忆等认知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托吡酯组的有效率高,为80.65%(25/31),卡马西平组的有效率低,为70.00%(21/30),但三组间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托吡酯组患者的执行能力与视空间、命名、抽象、注意、定向、语言以及延迟回忆等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P<0.05);托吡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90%)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36.67%)和丙戊酸钠组的(29.62%)(P<0.05).结论:托吡酯、卡马西平以及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疗效相当,但托吡酯对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小,安全性高.

  •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IFN-γ,HBDH与LDH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娜;贾永前;青胜兰;徐锋;周婕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7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CAG方案,静脉注射阿克拉霉素,每次20 m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每次300 μg;皮下注射阿糖胞苷,每次10~15 mg/m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15mg/m2地西他滨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FN-γ、HBDH、LDH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42%(32/35) vs.68.57%(24/35)](P< 0.05);血清IFN-γ、HBDH、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21±1.01)pg/mL vs.(5.13± 1.90)pg/mL,(103.62± 26.39)U/L vs.(1 18.80± 28.60)U/L,(101.36± 27.32)U/L vs.(123.08±30.59)U/L](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亦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7/35) vs.42.85%(15/35)](P< 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CAG方案,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FN-γ、HBDH与LDH的水平有关.

  • 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对初治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贾真;何旺;张渭涛;王颖;郝姝;姚孝礼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对初治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名,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格列汀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两小时血糖及血清淀粉酶及尿液淀粉酶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63±1.12)d vs (8.68± 1.30)d、(7.23± 0.95)d vs (7.89± 1.20)d、(11.14± 1.56)dvs (12.12± 1.89)d]、[(12.12± 1.89)dvs(11.20± 1.34)d、(6.89±0.96)d vs(8.23± 1.10)d、(1.65± 0.23)d vs(3.65± 0.48)d](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N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GLP-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可有效控制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提高治疗安全性.

  • 脑心通胶囊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IL-6、MMP-9、S100B水平的影响

    作者:种莉;陈丽;唐鹏;刘鹏;刘玥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4例每组.对照组使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使用脑心通胶囊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GCS、GOS评分、血清IL-6、MMP-9、S100B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CS、GO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IL-6、MMP-9、S100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GCS、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MMP-9、S100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肯定,且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6、MMP-9、S100B水平,安全性高.

  • 沙利度胺对原发性肝癌介入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敖曼;肖旭;闫妍;时岩;吕喜英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原发性肝癌(HCC)介入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拟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HCC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患者采用TACE+沙利度胺治疗,每晚200 mg,口服一个月;B组患者单行TACE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检测两组患者的VEGF水平,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应用生存质量评分量表(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A组患者治疗后VEGF水平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QOL分数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OL分数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A组患者的QOL分数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30例患者中有1例(3.33%)患者因严重嗜睡、2例(6.67%)患者因严重口腔干燥而终止口服沙利度胺,其余27例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TACE方法治疗HCC可降低VEGF水平和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弹性成像技术在子宫肌瘤射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段景域;董晓秋;张立维;孔德娇;邵小慧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RTE)在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行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38个病灶)于术前、术后1小时、术后3个月进行阴式超声、RTE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查.在2D、RTE、CEUS三种条件下分别测量病灶的直径.分析术前弹性图特征并分组,测量病灶弹性应变比率(E/E0),对比分析组间、组内的E/E0.比较2D、RTE、CEUS条件下病灶直径之间的差异.术后以弹性图像上病灶显示蓝绿相间为判定消融不全的标准,与CEUS对比,分析RTE与CEUS对消融程度评估的一致性.结果:根据术前肌瘤弹性图像将病灶分为蓝色组8个(21.1%),蓝色为主组20个(52.6%),绿色为主组10个(26.3%),术前3组病灶之间E/E0差异明显,术后1小时、术后3个月E/E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RFA术后1小时、3个月病灶E/E0较术前明显增大,术后3个月E/E0大于术后1小时(P<0.05);术前RTE检测病灶直径大于2D及CEUS(P<0.05),术后1小时2D测量直径大于RTE及CEUS(P<0.05),三种成像技术在术后3个月测量病灶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术后1小时及术后3个月RTE对病灶消融程度评估结果与CEUS基本一致,Kappa值分别为0.46、0.54.结论:RFA术后肌瘤逐步变硬,RTE检查能够反映这种硬度变化,并且能够评估消融病灶的范围并预估消融程度,因此RTE在子宫肌瘤RFA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感染性休克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血乳酸及CCr,FEH2O,FENa的影响

    作者:袁伟峰;刘月娥;张梅;殷晓莹;刘莹;华立波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感染性休克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血乳酸及肌酐清除率(CCr)、滤过水排泄分数(FEH2O)、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乳酸、CCr、FEH2O、FE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6、12、24、48 h血乳酸、FENa水平逐渐下降,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CCr、FEH2O水平逐渐升高,且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6、12、24、48 h血乳酸、FEN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点(P<0.01),FEH2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点(P<0.01).两组治疗后6、12、24、48 h MAP、SVRI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后24、48 h C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6、12、24、48h MA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6、12 hMAP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6、12、24、48h HR显著低于对照组,SV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28 d病死率为18.33%,对照组为35.00%,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乳酸水平,改善肾脏灌注和患者预后.

  • 血必净对脓毒症早期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作者:王薇;张玉想;李宏山;杨龙;王征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早期肺组织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脓毒症时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盐水组(NS组)和血必净组(XBJ组).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6h处死动物,通过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及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测定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采用RT-PCR检测肺组织内皮素-1(ET-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mRNA的表达.结果:XBJ组肺泡及肺间质水肿和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均较NS组明显减轻.术后6h,NS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D)显著高于Sham组(5.37±0.12 vs 4.33± 0.06,P<0.01),XBJ组肺组织W/D较NS组显著降低(4.67± 0.09 vs 5.37± 0.12,P<0.05).此外,XBJ组大鼠肺组织ET-1 (0.511±0.111 vs 0.705± 0.122,P<0.01)、iNOS (0.456±0.075 vs 0.548± 0.098,P<0.05),MMP-9(0.617± 0.079 vs 0.732± 0.131,P<0.05)、TIMP-1(0.438± 0.043vs 0.515± 0.049,P<0.01)mRNA的表达均较NS组明显降低,而NS组大鼠肺组织ET-1 (0.705±0.122 vs 0.400± 0.033,P<0.01)、iNOS (0.548± 0.098 vs 0.334±0.027,P<0.01)、MMP-9 (0.732± 0.131 vs 0.352± 0.061,P<0.01)、TIMP-1mRNA (0.515± 0.049 vs 0.365± 0.068,P<0.01)水平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结论:血必净治疗对脓毒症大鼠的肺组织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肺组织ET-1、iNOS、MMP-9、TIMP-1的表达有关.

  • 简单节杆菌3-甾酮-△1-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定点突变研究

    作者:李婕;余磊;赵晓雅;郑桂兰;王洪钟

    目的:将来源于简单节杆菌的3-甾酮-△1-脱氢酶(3-ketosteroid-Delta(1)-dehydrogenase,KSDD)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获得具有活性的脱氢酶;利用计算机预测KSDD的三级结构,并通过定点突变确定酶的关键位点以期优化脱氢酶的活性及性质.方法:克隆简单节杆菌编码KSDD的基因ksdd构建原核表达载体,以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为表达宿主构建重组菌并诱导表达,HPLC法检测重组酶催化4-AD脱氢的转化率;通过SWISS-MODEL同源建模分析KSDD结构,对预测的催化关键位点氨基酸残基进行定点突变并研究突变后重组酶的活性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脱氢酶KSDD的重组菌E coli pET-22-ksdd,21℃下诱导表达后,重组酶对4-AD的转化率为27%;通过SWISS-MODEL同源建模预测出脱氢酶结构并对4个关键位点进行定点突变设计,获得突变子Y120R、Y320L、Y488F和G492Y.突变子Y120R和Y488F失活,证明其为酶的活性位点;突变子Y320L的转化率与野生型基本一致,但37℃反应条件下稳定性有所提高;突变子G492Y对4-AD的转化率是野生型的1.2倍,37℃条件下稳定性有所提高,是突变后氨基酸位点疏水性增加和周围静电作用改变所导致.结论:目前对简单节杆菌3-甾酮-△1-脱氢酶结构分析及催化机理相关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验证了KSDD的活性位点,优化了酶的稳定性,为进一步对酶的性质进行定向改造打下了基础.

  • MicroRNA-29b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李文文;曲妍佳;肖君华;李凯;周宇荀

    目的:构建针对小鼠microRNA-29b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研究其在小鼠神经元GT1-7细胞系中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化学合成两条寡聚核苷酸单链,通过搭桥互补延伸成DNA双链,形成miR-29b的前体结构,将酶切后的慢病毒载体FUGW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与miR-29b的前体结构进行连接,构建相应microRNA-29b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包装成病毒颗粒后转染小鼠神经元细胞系GT1-7,通过博来霉素药物筛选获得稳转株,RT-PCR检测相关基因在mRNA转录水平上表达量情况.结果:测序图谱证实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fF-miR-29b构建成功,GT1-7细胞稳转株中,miR-29b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约28倍,其靶基因DCX,Vdac1,Pten的表达量有所抑制,性发育相关基因LH-β,kiss-1,Inshulin,IGF-I,GPR54,GnRH,leptin-R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利用慢病毒筛选的方法,成功在小鼠神经元GT1-7细胞中获得microRNA-29b过表达稳转株,为以后microRNA-29b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鞘内注射Akt特异性抑制剂GSK690693抑制骨癌诱导的大鼠痛相关行为的研究

    作者:廖志军;周云龙;李静;梁洪享;袁翠堂;丁罡

    目的:探讨在大鼠乳腺癌骨转移诱导癌症疼痛的调控过程中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将Wistar成模wistar大鼠随机分为Model组、Model+GSK690693组及Model+Saline组;Model组大鼠不进行鞘内注射,Model+GSK690693组及Model+Saline组大鼠,于手术后数天(post-cancer cell implantation day,PID)PID 13 d、14d及21d鞘内分别注入Akt特异抑制剂GSK690693、等量生理盐水组,分别于PID0d、7d、14d及21d,观察大鼠痛相关行为学检查,PID21 d取DRG行免疫印迹检查p-Akt表达.结果:在鞘内注射Akt特异性抑制剂GSK690693后,Model+GSK690693组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上升,自发性疼痛行为值及患侧DRG中p-Akt表达下降.在PID 14 d、21d等不同时间节点,Model+GSK690693组大鼠的疼痛行为学与Model+Saline组大鼠、Model组大鼠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PID 21dModel+GSK690693组大鼠患侧DRG中p-Akt表达与Model组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Model+Saline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Akt特异性抑制剂GSK690693可抑制大鼠乳腺癌骨转移诱导的大鼠痛相关行为.

  • 乳腺癌细胞中HuR调控PDFC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罗年安;陈玉宝;武晓军;董瑞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HuR调控PDGFC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软件预测分析,乳腺癌细胞中PDGFC 3'UTR的HuR结合位点;在RNA免疫共沉淀实验中,加入PDGFC刺激后检测HuR与PDGFC mRNA的相互作用;通过构建PDGFC 3'UTR五个截短体,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HuR调控PDGFC的结合位点.结果:软件预测分析发现,PDGFC 3'UTR可能存在五个HuR结合位点;RNA免疫共沉淀实验中,当加入PDGFC刺激后,HuR与PDGFCmRNA出现免疫共沉淀,证明HuR和PDGFC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PDGFCmRNA3'UTR报告基因系统检测显示,第2个和第4个位点可与HuR结合调控PDGFC.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乳腺癌细胞中HuR通过与PDGFC mRNA 3'UTR结合调控PDGFC的分子机制,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lncRNA TUG1在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中的功能研究

    作者:曹丽华;殷丹丹;夏成才;王宁;德伟

    目的:关于lncRNA TUG1在体内外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中的功能研究.方法:通过qRT-PCR检测lncRNA TUG1在小鼠胰腺,脑,肌肉等不同组织的表达.体外干扰MIN6胰岛素瘤细胞系lncRNA TUG1后,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对β细胞增殖和周期影响;通过GSIS检测β细胞不同糖浓度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水平;采用qRT-PCR检测β细胞Insulin及相关特异转录因子Pdxl,MafA,NeuroD,Glut2的变化;外源性封闭正常成年小鼠中lncRNA TUG1的表达后,采用ELISA法检测对血清胰岛素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对胰岛形态的影响.结果:lncRNA TUG1在胰腺组织中高度表达.干扰lncRNA TUG1后可致β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抑制,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水平下降,Insulin及相关特异转录因子Pdxl,MafA,NeuroD,Glut2减少;外源性封闭正常成年小鼠中lncRNA TUG1的表达后,血清胰岛素减少,胰岛面积减小.结论:干扰lncRNA TUG1后在体内外均可导致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提示lncRNA TUG1可在体内外影响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lncRNA TUG1是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的因素之一.

  • 大鼠下丘脑LHA-PVN nesfatin-1神经通路构成及对胃运动的影响

    作者:石嵩;栾晓;柳洋;郭菲菲;徐珞

    目的:阐述LHA和PVN间nesfatin-1神经通路的构成,探讨PVN nesfatin-1对胃收缩幅度及频率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化技术,观察LHA-PVN间nesfatin-1神经通路构成;采用细胞外放电记录,观察nesfatin-1对GD放点活动的影响;通过在体胃运动技术,观察nesfatin-1对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胃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影响.结果:Nesfatin-1能够抑制GD-E神经元放电(1.97± 0.12Hzvs.1.15± 0.07 Hz)促进GD-I神经元放电(1.74± 0.10 Hz vs.3.04± 0.18 Hz),H4928能够部分阻断nesfatin-1对GD神经元(GD-E:1.38± 0.08 Hz,P<0.05 vs.nesfatin-1;GD-I:2.49± 0.15 Hz,P<0.05 vs.nesfatin-1)的影响;PVN内微量注射nesfatin-1能够抑制大鼠胃运动,呈量效依赖关系;LHA和PVN间有nesfatin-1神经纤维联系;电刺激LHA后,GD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GD-E:2.06± 0.12 Hz vs.4.23±0.21Hz,GD-I:1.61±0.09 Hz vs.4.83± 0.25 Hz),预先向PVN注射抗NUCB2/nesfatin-1抗体后,GD-E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弱(4.91±0.25 Hz vs.4.23±0.21 Hz),而GD-I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强(4.15±0.18 Hz vs.4.83±0.25).结论:PVN内nesfatin-1可调控大鼠GD神经元放电活动及胃运动,该效应受LHA调控.

  • RNA结合蛋白QKI-5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研究

    作者:赵易;赵庆丽;马骥;蔡黔;张更

    目的:检测RNA结合蛋白QKI-5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QKI-5在不同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能够稳定过表达QKI-5基因的细胞株,使用MTT,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来观察过表达QKI-5对细胞增殖能力及周期的影响.结果:MCF-7细胞在三株乳腺癌细胞中QKI-5表达水平相对低,MTT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过表达QKI-5的MCF-7细胞增殖能力出现显著降低P<0.05,同时细胞周期检测显示过表达QKI-5的MCF-7细胞组出现了明显的G1期阻滞,进入S期G2/M期细胞减少.结论:在乳腺癌中QKI-5的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癌细胞周期致使细胞增殖变缓,从而导致肿瘤生长受限.

  • Trx/TXNIP在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刚;车旭东;彭形;罗超;蒋光元

    脑卒中是导致中老年人群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且每年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寻找有效的诊断及治疗脑卒中的靶点具有重要意义.硫氧还蛋白(Trx)是细胞内主要的硫醇还原剂,通过调节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参与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转导过程,具有二硫化物还原酶活性,通过抗氧化效应,减轻脑卒中后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硫氧还原蛋白相互作蛋白(TXNIP)是Trx的内源性抑制剂,通过绑定/抑制Trx的活性,破坏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促进氧化应激,而抑制或敲除TXNIP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新研究表明Trx/TXNIP可经多种途径参与脑卒中病理生理过程.本文通过分析Trx和TXNIP的研究现状,以及探讨Trx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定位和Trx系统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展望Trx/TXNIP参与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信号途径,拟对Trx/TXNIP在脑卒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罗杰;周陵;蒋晓敏;叶鹏;陈绍良

    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旨在模拟人类疾病特征,是研究者探索该疾病相关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其治疗措施的重要工具.经典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包括药物型、低氧型、手术型等,进来也出现一些新的模型,但这些动物模型都存在着不同的缺陷,不能很好地全面模拟人体肺动脉高压的特征.本文归纳总结了经典的造模方法和近年来出现的新方法,并且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势及其局限性,力求为今后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合适的方向,使其能更好地符合人类疾病特征.

  • 中暑致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向新;夏亮;刘江伟;沈才福;赵荣;许琴

    中暑是常发生在夏季高温环境或大量运动时的急危重症,可导致包括肝脏在内的多器官功能损害.中暑的发生及发展过程经历了代偿期、急性反应期和失代偿期.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暑致肝损伤机制方面的研究表明,中暑致肝脏功能损伤可能与热的直接作用、肝细胞内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级联放大的炎症反应有关,各环节相互促进,终导致肝脏的损伤.而且,在肝窦内的级联放大炎症反应在中暑致肝损伤中可能起主要作用.因此,本文对近年来中暑的病理生理和中暑致肝损伤机制方面的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为中暑致肝损伤的临床防治提供思路.

  • 过渡金属催化手性α-取代丙酸类药物的不对称氢化合成进展

    作者:李静;申杰峰;夏超;王彦兆;刘德龙

    手性α-取代丙酸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彻块和关键中间体,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手性药物的合成之中.如临床正在大量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萘普生、酮洛芬和氟比洛芬等.众所周知的抗疟药青蒿素,其合成关键中间体二氢青蒿酸同样属于此种结构.所以,手性α-取代丙酸及其衍生物的不对称合成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因为其原子经济性和高效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过渡态金属催化氢化合成手性α-取代丙酸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 胫骨髓内钉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进展

    作者:王金鹏;孙琦;李亚强;周海超;郑龙坡

    胫骨干骨折是常见的长骨骨折,对于不稳定的胫骨骨折,胫骨髓内钉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首选治疗方式.当前对于胫骨干髓内钉入路主要分为髌骨上入路和髌骨下入路.髌骨上入路放置髓内钉时,患肢半伸直位有利于胫骨干骨折的复位与固定,但可能会造成髌骨关节面损伤.髌骨下入路患肢屈曲位可能会造成胫骨干复位的丢失,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胫骨髓内钉置入不同入路可能造成不同临床结局,会对临床结局造成不同的影响.目前对于胫骨髓内钉佳入路仍然存在争议,针对近发表的相关文献我们对胫骨髓内钉入路及其优缺点进行讨论综述.

  • PSA及其相关检测指标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毅;姚远;杨剑文;卢启海;陈翔;陈悦康

    前列腺癌(PCa)是影响老年男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PCa患者人数逐年升高,因此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于早期PCa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别对PSA相关指标(F/TP SA、CPSA、PSAV、PSAD、PSATZ)应用于早期PCa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断PCa提供理论依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