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脏杂志

心脏

心脏杂志

Chinese Heart Journal 심장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学会
  • 影响因子: 0.3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7236
  • 国内刊号: 61-126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131
  • 曾用名: 心功能杂志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脏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裴建明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单硝异山梨醇酯和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比较

    作者:侯贺功;赵秀梅;王红兵;吕秋霞

    目的 比较口服单硝异山梨醇酯和静脉持续滴注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效果.方法 UAP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口服单硝异山梨醇酯(ISMN)组和持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NTG)组,治疗48 h.NTG组起始剂量10 μg/min,大用量80~100 μg /min;ISMN组起始剂量20 mg Q6h,大用量20~40 mg Q6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①ISMN组和NTG组对UAP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②用药后ISMN组较NTG组难治性心绞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2% 比11%).③用药后发生低血压:ISMN组0例,NTG组6例(6%),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口服ISMN与持续静脉滴注NTG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同样安全、有效,均可降低难治性心绞痛发生的风险,但口服ISMN方便、经济、临床易掌握.

  • 卡托普利治疗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月;王荣军;赵瑞革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在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265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129例,年龄(57±111)岁,卡托普利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卡托普利12.5 mg,3次/d)136例,年龄(58±10)岁.观察治疗24周时两组患者心绞痛分级,测量心率、血压,计算心率×收缩压值;并做运动心电图,观察运动中诱发心绞痛时间(s)、ST段下移≥0.1 mV时或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率、ST段下移大程度(mV)及ST段下移持续长时间(s).结果 两组治疗24周后心绞痛分级均明显改善,卡托普利组较常规治疗组心率显著减慢,SBP、DBP及心率×收缩压值显著降低,运动中诱发心绞痛的时间延长,ST段下移≥0.1 mV或心绞痛发作时心率增加,ST段下移持续长时间缩短.结论 卡托普利治疗劳力型心绞痛患者能减轻心绞痛症状,增加运动耐量.

  •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流出道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蔚;孟素荣;陈哲明;阮发晖;杨溶海

    目的 研究比较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与右室流出道起搏(RVOTP)两种不同起搏方式对室壁运动的同步性、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病窦综合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实施右室心尖部起搏15(男9,女6)例;实施右室流出道起搏10(男6,女4)例.所选患者均植入双腔起搏器,时间为术后3个月.利用组织多普勒速度-时间曲线分别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各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达峰时间,在常规二维超声切面上测量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心搏出量指数(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右室流出道起搏比右室心尖部起搏时CO[(4.7±1.1) vs (5.6±1.0)L/min,P<0.05]、CI[(3.1±0.7) vs (3.7±0.5)L/(min·m2),P<0.05]、SV[(70±14) vs (82±11)ml/次,P<0.05]、SVI[(42±9) vs (49±9)ml/(次·m2),P<0.05]、LVEF[(46±7) vs (57±15)%,P<0.05]均显著增加,收缩达峰时间显著缩短且一致性好(P<0.05).结论 右室流出道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接近正常的房室和心室激动顺序,使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过程更协调,心室同步化更好,心功能得到更好的改善.组织多普勒技术能定量和半定量心室的同步性,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抗醛固酮治疗对神经内分泌和性激素的影响

    作者:王继征;王凤;阚国庆;张国清;李广军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抗醛固酮治疗对神经内分泌激素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 mg/d,连用3个月.分别于入院后及3个月时,根据临床症状评价心功能;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雌二醇(E2)、睾酮(T)、肌酐、尿素氮、血钾、钠;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浆AngⅡ、ALD均有降低,治疗组尤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E2升高,T降低,差异达显著性;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更加明显;治疗组血钾明显升高;两组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螺内酯治疗可改善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和性激素水平,进一步改善临床预后.

  • 地尔硫唑对放射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小平;郑新萍;冯惠芳;郝雅莉

    目的 观察放射损伤心肌血清肌钙蛋白T(cTn-T)含量和血清肌酸激酶(CK-MB)活性及心肌超微结构钙颗粒的变化及药物地尔硫唑的影响,了解地尔硫唑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Wistar大鼠,正常及放射损伤心肌模型的大鼠分3组,即单纯照射组、照射给药组、对照组,观察照射后3、7、14、21 d的血清cTn-T含量及CK-MB活性和34 d心肌细胞的钙颗粒分布特点与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单纯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cTn-T的含量3 d开始增高,以7 d增高明显,14 d渐降.CK-MB活性在3、7 d增高,14、21 d均恢复正常.心肌超微结构主要改变为肌丝排列紊乱、局灶性溶解;核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肿胀、嵴不清、嵴断裂、空泡化;钙颗粒在线粒体膜完整的明显增多,线粒体破坏的消失,可见线粒体钙化.照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cTn-T 3、7、14 d均增高; CK-MB 3、7 d增高,余无差别.心肌肌原纤维收缩态多于舒张态,肌丝排列紊乱,有轻微的局灶性溶解;核染色质轻度边集;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断裂,空泡,线粒体外钙颗粒增多.照射给药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cTn-T 3 d增高,7、14 d漏出明显减少,CK-MB 7 d增高,cTn-T酶峰前移.心肌线粒体肿胀、空泡化以及肌溶解明显减轻,钙沉积减少.结论 cTn-T含量较CK-MB活性能较好地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是放射损伤心肌较理想的诊断指标.地尔硫唑对放射性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轻心肌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 雷帕霉素-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丹;吕安林;张薇;苑媛;刁繁荣;李军杰

    目的 评价雷帕霉素-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对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的防治作用及安全性,减少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在16头微型猪的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左旋支分别置入支架1枚,其中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每枚支架药物剂量1.2 μg/mm2)共8枚,为对照组;雷帕霉素-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每枚支架含雷帕霉素1.2 μg/mm2、巴曲酶0.3 μg/mm2)共8枚,为实验组.对照组术前3 d起每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和阿司匹林0.3 g直至28 d处死;实验组术前3 d至术后7 d每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和阿司匹林0.3 g,此后改为每天口服阿司匹林0.3 g,直至28 d处死.28 d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术后处死动物,取出支架血管,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再狭窄率:对照组为 0 ,实验组为 0.管腔丢失率:对照组为(7±5)%,实验组为(4±3)%.新生内膜面积:对照组为(1.0 ±0.8)mm2,实验组为(0.9 ±0.7)mm2.结论 雷帕霉素-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与单纯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比较可以减少支架置入术后的口服氯吡格雷总量及用药时间.

  • 缬沙坦加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继明;侯召荣

    目的 观察缬沙坦(Valsartan)加参麦注射液(Shenmai Injection,SI)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用常规治疗(31例)和缬沙坦、SI加常规治疗(31例),并对CHF的各项实验室指标[血浆肌钙蛋白T(cTnT)、心肌酶谱]进行观察.结果 在CHF进程中,cTnT浓度随着心功能恶化呈进行性增高.应用缬沙坦加SI治疗2周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血浆cTnT可作为CHF患者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缬沙坦加SI是治疗CHF安全有效的药物.

  • 房间隔缺损全胸腔镜下修补和常规修补手术对比观察

    作者:李东韬;俞世强;徐学增;易定华;刘金成;赵璧君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全胸腔镜下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方法对患者血清细胞黏附分子(ICAM-I)、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的影响.方法 全组20例,年龄9~32(17±12)岁,随机分成两组.右侧胸壁打孔(1~2 cm),体外循环,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胸腔镜手术组)10例;常规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常规手术组)10例.结果 全组无死亡.在术后12 h内,胸腔镜手术组各项指标峰值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术后12 h以后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各项指标峰值下降幅度较大,而常规手术组则持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结论 胸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后较早时间内全身炎症反应要重于常规手术患者;随后,胸腔镜手术患者此类指标恢复较常规手术患者更早、更快.

  • 冠心病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有关

    作者:刘文秀;郑强荪;舒青

    目的 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有狭窄或粥样斑块的CHD患者90例,和经CAG证实无狭窄或粥样斑块的对照组75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CR )检测两组血浆TM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 CHD组TM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出率为41%(37/90),对照组为20%(1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1支病变组TM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出率为44%(11/25),2支病变组检出率为39%(9/23),≥3支病变组检出率为40%(17/4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患者血浆TM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CHD有关,但其甲基化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没有相关关系.

  •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图、组织位移、应变及应变率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

    作者:吴红宁;李滨滨

    目的 观察左室节段性心肌组织速度、位移、应变及应变率的正常值以及它们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132例健康志愿者行组织多普勒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壁各节段心肌的峰值速度、组织追踪、应变及应变率.结果 ①心肌的峰值速度(V):不同室壁及同一室壁的不同节段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P<0.01 ),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与年龄负相关(分别为r=-0.52、r=-0.72,P<0.01),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与年龄呈正相关(r=0.46,P<0.01).②组织位移(Ds):不同室壁及同一室壁的不同节段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P<0.01 ),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P<0.01).③心肌应变(ε):不同室壁的相同节段无显著差异性;同一室壁的不同节段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 ),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0.28,P<0.01).④心肌应变率: 收缩期应变率(Ssr):不同室壁及同一室壁的不同节段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P<0.01 ),与年龄无相关性(r=-0.14 ).舒张早期应变率(Esr):不同室壁及同一室壁的不同节段无显著的差异性,与年龄呈负相关(r=-0.20,P<0.05).舒张晚期应变率( Asr) :不同室壁及同一室壁的不同节段无显著的差异性,与年龄呈正相关(r=0.28,P<0.01).⑤所有数据两性之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大多数参数如心肌组织速度、位移、应变及应变率在不同室壁、不同节段有显著的差异性,与年龄相关.

  • 地塞米松涂层支架临床应用的观察

    作者:张志辉;李伟杰;王海昌;吕安林;贾国良;李成祥;秦涛;王晓燕

    目的 评价以磷酸胆碱为载体的地塞米松涂层支架的安全性及近期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83例接受地塞米松涂层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即刻疗效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83例患者共处理116处病变,置入支架135枚,其中86处病变置入97枚地塞米松涂层支架.全部成功置入,手术过程及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83例患者随访3~18(8±4)月,无心源性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5例患者心绞痛再发,其中1例(1%)为地塞米松涂层支架内再狭窄,3例(10%)为普通金属支架内的再狭窄,地塞米松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支架(P<0.05).1例为其他分支的新病变.结论 地塞米松涂层支架近期安全有效.

  • Brugada综合征患者SCN5A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阮发晖;孟素荣;陈哲明;彭健;王蔚;杨溶海

    目的 对体检中发现的两例无症状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进行SCN5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收集两个家系所有成员的外周血样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后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心脏电压门控钠通道蛋白α亚单位基因SCN5A的所有编码区序列,并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若有碱基变异,则与200个正常样本进行对照,并分析相应的氨基酸改变.结果 在一个患者的一条染色单体上发现SCN5A基因碱基变异:即第1712位密码子的第1个碱基的G→T改变,导致相应编码的甘氨酸(G)被半胱氨酸(C)所取代,而这一基因变异在200个正常人的对照中均未发现.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一个妹妹也具有相同的基因变异,但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结论 在一个体检发现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SCN5A基因上发现一个未报道过的碱基变异,该碱基变异可能是新的基因突变位点.

  • 氯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邢绣荣;华琦;刘荣坤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作为内皮功能指标,观察45例高血压病患者氯沙坦治疗4周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结果 高血压组治疗前血浆ET、vWF和GMP14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O/ET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4周,高血压组的血浆ET、vWF、GMP140较前显著降低(P<0.05,P<0.01 ).血浆NO及NO/ET较前显著升高,并且N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ET与血总胆固醇(TC)、SBP正相关,NO和NO/ET与空腹血糖、SBP和三酰甘油显著负相关,NO/ET还与HDL正相关,vWF、GMP140与HDL负相关,GMP140与TC正相关(P<0.05,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内皮功能与收缩压、血糖、血脂相关联.氯沙坦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依彤;陈铀;杨毅宁;黄定;马翔

    目的 评价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tirofiban)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接受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基础上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32例ACS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双盲分为受试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疗程48 h,观察指标为心电图改变、出血并发症、血小板聚集率,终点事件是5 d内的复合缺血事件.结果 受试组心电图ST段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0.50±0.08) mV vs (0.42±0.07)mV,P<0.01];出血并发症比对照组有增多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14% vs 9%);血小板聚集率受试组明显下降(38%±8% vs 44%±8%,P<0.05),受试组用药前后比较(45%±7% vs 38%±8%,P<0.01),对照组用药前后比较(45%±8% vs 44%±8%);5 d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受试组低于对照组(0% vs 18%,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替罗非班在ACS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改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并能进一步加强抗血小板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 艾司洛尓和尼卡地平对围术期心肌缺血的保护效应

    作者:梁琪;叶平安

    目的 研究艾司洛尓和尼卡地平对围术期心肌缺血的保护效应.方法 60例ASA Ⅱ~Ⅲ级拟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给艾司洛尔40 μg/(kg·min)和尼卡地平1 μg/(kg·min)静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前、诱导后和手术结束时监测ECG S-T段下移幅度和血清cTnI浓度.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于麻醉前和诱导后S-T段下移幅度和血清cTnI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结束后,实验组S-T段下移幅度和血清cTnI值较麻醉前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S-T段下移幅度和血清cTnI值较麻醉前显著增大(P<0.05);组间S-T段下移幅度和血清cTnI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艾司洛尓和尼卡地平对围术期心肌缺血具有保护效应.

  • 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何友作;袁尚恒;刘正辉;杜松柏;高兴玉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7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 (24例)为常规药物治疗,B组(26例)为常规药物治疗加辛伐他汀20 mg/d,C组(28例)为常规药物治疗加辛伐他汀40 mg/d,疗程均为10 d.每日心电监测并记录心律失常,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参数、检测肝肾功能及心肌酶学.结果 辛伐他汀20 mg与40 mg治疗10 d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NYHA分级显著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P<0.01),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其中40 mg剂量组的疗效明显优于20 mg剂量组.结论 早期大剂量辛伐他汀干预能安全有效地改善ACS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且呈剂量依赖性.

  • 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同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高血压病的关联性

    作者:张丽萍;汪师贞;王笑峰;陈健刚;夏米西努尔;林仁勇;温浩;金力

    目的 既往的研究发现: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距离编码区起始点上游1023位碱基G→A多态同中国汉族人群重度高血压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索此多态与另外两个群体-哈萨克族及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新疆巴里坤县牧区哈萨克族牧民高血压病患者186例及正常血压者171例;选择新疆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农民高血压病患者160例,正常血压者193例.应用PCR-RFLP法分别对入选样本进行β2-AR 基因G(-1023)A位点扩增和基因分型.结果 β2-AR基因G(-1023)A多态在两群体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GG,AG,AA 3种基因型在哈萨克族及维吾尔族正常人群中频率分别为 0.318,0.576,0.106和0.409,0.409,0.181,两民族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哈萨克族高血压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根据血压高低对高血压病组进行分组后发现:哈萨克族重度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重度高血压组AA型频率(0.168)高于正常血压组(0.126);维吾尔族群体中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血压程度对高血压组进行分组后也未发现轻、中、重度高血压组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有差异.结论 β2-AR基因G(-1023)A多态性与哈萨克族人群重度高血压相关,验证了汉族人群中的研究结果.

  • 影响二尖瓣关闭不全听诊的相关因素

    作者:吴林根;陈敏;吴旸

    目的 探讨左房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返流速度、返流方向等超声参数对二尖瓣返流听诊诊断的可能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151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有中度及中度以上二尖瓣返流的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别测定LVEF、返流速度等超声参数,比较其在杂音组及无杂音组间统计学差异,分析其对听诊的可能影响.结果 LVEF、大返流速度、大返流压差、左房内径、胸壁厚度等在杂音及无杂音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返流束偏心及居中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返流束贴壁与不贴壁返流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心功能低下、返流速度缓慢、胸壁厚、血流方向居中者不易闻及二尖瓣收缩期返流性杂音.

  • KATP通道阻断剂对兔缺血心室肌跨壁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高渊;郑强荪;雷靖祎;张中;张超;张宪伟;刘文秀

    目的 探讨免冠脉结扎前后缺血区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100)和跨壁离散度(TDR)的动态变化,观察阻断KATP 通道后缺血区心室肌的单相动作电位(MAP)参数变化.方法 30只家兔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n=15)和GLB(glibenclamide)组(n=15).单纯缺血组开胸,制作缺血模型,利用整合的3层心肌同步记录MAP电极,并结合程控刺激技术,测量结扎前、结扎后5 min、30 min、1 h、1 d、2 d的缺血区3层心肌MAPD100并计算TDR.GLB 作为KATP 通道阻断剂预处理实验组,制作缺血模型,相同时间点记录3层心肌MAPD100并计算TDR.结果 与结扎前比较,单纯缺血组冠脉结扎后5 min~1 h 3层心肌MAPD100均缩短有统计学意义,以MAPDmid100缩短为显著,TDR与结扎前比较增大有统计学意义.在1 d、2 d的时间点上与结扎前比较TDR变化无统计意义.GLB组结扎后5 min~1 h Mid、Epi层MAPD与单纯缺血组比较增大有统计学意义,TDR减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KATP通道阻断剂GLB可减小冠脉结扎后初期心室肌TDR增大程度.

  • 芪丹通脉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乳酸脱氢酶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作者:黎沛环;王宗仁;李军昌;王彬

    目的 探讨芪丹通脉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RMMI)的防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 (n=6),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芪丹通脉片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恬尔心组,用生理盐水配制等体积药液灌胃14 d,1次/d.造成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各组大鼠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DH活性、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下降 (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丹通脉片各剂量组、恬尔心组LDH活性、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力显著上升(P<0.05).结论 芪丹通脉片对大鼠RMMI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有效地消除或抑制氧自由基的损伤有关.

  • 利心Ⅰ号对CHF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肌细胞ICAM-1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莉;邹国良;索传涛

    目的 探讨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流动力学、病死率及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阿霉素的心肌毒性复制CHF的动物模型.将8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单纯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心宝丸组、利心Ⅰ号低剂量组、利心Ⅰ号高剂量组.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4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及病死率,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ICAM-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利心Ⅰ号能够改善CHF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病死率,降低心肌细胞中ICAM-1的表达.结论 利心Ⅰ号通过降低CHF大鼠ICAM-1的表达,改善心功能.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局部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变化

    作者:刘兰;黄岚;陈剑飞;晋军;宋耀明;李爱民;于学军;覃军;耿昭华;赵刚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外周循环及心脏局部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改变.方法 27例UA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20例对照组患者经临床检查和CAG排除冠心病.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循环及冠状窦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14 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采用二苯基四氮唑嗅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UA患者外周循环及心脏局部EPCs数量均明显减少,EPCs的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也显著受损(P<0.01).② UA患者冠状窦EPCs的数量增加,黏附和增殖能力较外周循环有所下降(P<0.05),迁移能力无明显差别.结论 UA患者心脏局部EPCs的数量下降和功能降低,提示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后修复能力低下,可能与病情加重有关.

  • 自体心耳肌细胞移植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浩;蔡振杰;俞世强;赵璧君;张近宝;李利;段云燕

    目的 将急性分离的兔自体左心耳心肌细胞移植到自体梗死区心肌,以研究其对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结扎成年兔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获取自体左心耳组织,急性消化分离为单细胞后分别将细胞悬液和培养液注射到移植组和未移植组梗死区内.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4周后移植组与未移植组兔子全部存活.超声心动图检查,至移植后第4周,移植组左室功能各项指标好于未移植组.结论 急性分离的自体左心耳心肌细胞移植到梗死区心肌内能够改善左室功能.

  • 家兔心肌梗死后心脏交感神经重构与生长相关蛋白-43相关

    作者:张超;郑强荪;高渊;雷靖祎;刘文秀;张中;张宪伟

    目的 探讨家兔心肌梗死(MI)后生长相关蛋白(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GAP)-43的动态表达及其与交感神经重构的关系,并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MI后交感神经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从MI家兔的梗死周边、室间隔和右心室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检测MI后3、7、30 d及普奈洛尔干预后GAP-43的表达及交感神经支配的密度和范围.结果 MI后3 d,梗死周边、室间隔以及右心室中GAP-43表达显著增加(P<0.01).梗死周边以及室间隔心肌中交感神经支配密度显著降低(P<0.01),右心室中交感神经支配密度显著增加(P<0.01),右心室中交感神经支配与GAP-43的表达相关(P<0.05);MI后7 d,梗死周边、室间隔以及右心室中GAP-43表达以及交感神经支配密度均显著增加(P<0.01),梗死周边心肌中GAP-43的表达与交感神经支配密度相关(P<0.01);MI后30 d,梗死周边、室间隔以及右心室交感神经支配密度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梗死周边、室间隔以及右心室中GAP-43表达显著降低(P<0.01).普奈洛尔促使MI后各部位交感神经支配的范围趋于正常化,并降低室间隔和右心室中的交感神经支配密度(P<0.05).结论 MI后GAP-43的表达具有动态过程,并与交感神经支配密度的变化相关.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MI后的交感神经重构.

  • 大鼠急性肺栓塞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

    作者:李圣青;简文;遆新宇;刘阿茹;欧阳海峰

    目的 研究急性肺栓塞(APE)大鼠血清和正常大鼠血清的差异蛋白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血栓颈静脉注入法制备大鼠APE模型,采用双向电泳技术找出差异蛋白,用MALDI-TOF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差异蛋白,并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采用Western-blot技术作进一步验证.结果 大鼠血清蛋白的2-DE胶银染可分离出1 400多个点,考染可达到1 200个点以上.经图像分析得到的24个差异表达蛋白中有12个蛋白得到鉴定.对部分差异蛋白采用Western-blot方法在蛋白水平的验证结果与2-DE结果基本相符.结论 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可以发现APE大鼠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分子将为我们寻找新的APE血清学标志物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 短期房颤对兔肺静脉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及L型钙电流的影响

    作者:刘军;毕辉;朱妙章;郑强荪;卢少平

    目的 研究在短期快速肺静脉起搏下,易诱发房颤(AF)的兔肺静脉心肌细胞有无急性电重构改变.方法 建立兔肺静脉源性AF的动物模型,应用程序刺激的方法测定和计算肺静脉远、近两端的有效不应期之差(ΔERP);并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钙离子流变化.结果 在同样刺激条件下,不是所有实验动物均可诱发出AF.快速肺静脉起搏和AF时均引起肺静脉远、近两端心肌细胞ERP之差值(ΔERP)减小,同时在AF持续过程中还可引起钙电流减小.结论 通过短期快速肺静脉刺激,发现易触发AF的肺静脉在AF发生和持续时,其肺静脉心肌细胞有急性电重构的存在,L型钙电流减小可能是短期AF导致肺静脉心肌细胞发生急性电重构的离子基础之一.

  • 自主神经系统对在体兔急性心肌梗死跨室壁有效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雷靖祎;郑强荪;高渊;张超;刘雄涛;杨玉辉;张中;张宪伟;刘文秀

    目的 为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对在体家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跨室壁3层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ERP)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基础和心肌梗死状态下,在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刺激的过程中,用自制复合电极结合程序电刺激法测定家兔在体基础和梗死时心外膜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的ERP,并计算跨室壁ERP的离散度(TDERP).结果 在基础状态下,交感神经刺激能缩短3层心肌细胞的ERP,中层心肌细胞的ERP缩短明显,TDERP由(21±17)ms 增加到(30±16)ms (P<0.05);迷走神经刺激能延长3层心肌的ERP,心内膜心肌ERP增加明显,TDERP由(21±17)ms 降低到(24±18)ms,差异无显著性 .在AMI后30 min,交感神经刺激延长3层心肌细胞的ERP,其中中层心肌细胞的ERP增加明显,与基础状态下交感刺激相比,TDERP由(30±16)ms 增加到(38±11)ms ( P<0.05) ;迷走神经刺激时TDERP为(21±13)ms,与基础状态(24±18)ms迷走刺激相比,TDERP无显著变化.结论 AMI后,交感神经兴奋能增加TDERP;迷走神经兴奋对TDERP无显著影响.

  • 异丙酚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彦清;刘保江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把培养的18孔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异丙酚处理组.培养3 d的乳鼠心肌细胞给予1 h缺氧和3 h复氧处理(单纯缺氧/复氧组).复氧期间给予异丙酚(25 μmol/L)处理(异丙酚处理组),复氧结束后采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技术(TUNEL)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比例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细胞内抗凋亡分子Akt、Bcl-2和促凋亡分子p38 MAPK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异丙酚显著降低了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凋亡(10.1%±3.2% vs 25.3%±6.2%,P<0.01 ),并改变了缺氧/复氧过程中凋亡介导因子的活性.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异丙酚增加了心肌细胞内抗凋亡蛋白pAkt和Bcl-2的形成,降低了促凋亡蛋白p38的活性.结论 异丙酚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损伤后的凋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对pAkt、Bcl-2和p38的影响密切相关.

  • 胆固醇天然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冯旭阳;李巍;王海昌;付萌;邢影

    目的 检测不同年龄正常人血清IgM抗体以及单克隆天然抗体2H8、3B4、4G2对胆固醇的结合.方法 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新生儿(脐带血)、幼儿、成年人及老年人血清IgM对胆固醇的反应性及其滴度,ELISA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单克隆天然抗体对胆固醇的结合.结果 脐带血中即存在与胆固醇反应的IgM抗体,但其滴度明显低于其它3个年龄组,而其他3组的抗体滴度无明显差异;单抗3B4与胆固醇发生较强的反应.结论 正常人血清中天然存在着与胆固醇发生反应的IgM型自身抗体,天然来源的单克隆抗体3B4可以与胆固醇结合,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天然抗体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脂肪干细胞自体移植促进心肌再生和血管新生

    作者:张端珍;盖鲁粤;刘宏伟;金琴花;朱鲜阳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脂肪干细胞(ADSCs)自体移植后能否在心肌梗死区(MI)分化为心肌细胞,并促进血管新生.方法 取新西兰白兔30只,结扎前降支近段制作MI模型.治疗组同时取脂肪组织,体外培养扩增ADSCs,并给予5-氮胞苷诱导.MI后3周进行细胞自体移植,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饲养5周后行组织学和心功能检查.结果 细胞移植组MI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大量ADSCs在MI区分化为心肌细胞,ASDCs在MI边缘较梗死中心分化更为彻底,细胞间互相连接,而MI中心分化的细胞之间连接较少;另有部分ADSCs分化为内皮细胞,整合至毛细血管壁内或者形成血管样结构,治疗组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移植前两组动物心功能无明显差别,细胞移植5周后,心功能检查显示: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dp/dtmax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心肌功能指数,左室舒张末压和-dp/dtmax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脂肪干细胞移植至MI心肌组织后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并促进血管新生,进而改善心脏功能.

  • 缺血期急性高血糖加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苏慧;孙新;黄晨;王晓明;张海锋;张昆如;高峰

    目的 探讨急性高血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RMMI)缺血期和再灌注期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时期的高血糖与心肌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制备急性大鼠RMMI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6 h),静脉输注高浓度的葡萄糖液,造成急性高血糖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生理盐水对照组(CON),缺血期高糖组(HGI)和再灌注期高糖组(HGR).术中监测血糖水平,再灌注结束后检测心肌酶谱(CK,LDH)水平和心肌梗死(MI)面积.结果 静脉输注高糖后大鼠血糖水平迅速而显著升高,造成缺血期和再灌注期急性高血糖.与CON组相比较,HGI组心肌酶谱水平显著升高,MI面积显著扩大 [(46±9)% vs (38±6)%,P<0.05];而HGR组的心肌酶谱水平和MI面积与CON组相比无显著差异[(39±6)% vs (38±6)%].结论 缺血期急性高血糖可加重大鼠RMMI.

  •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肌肥厚的关系

    作者:詹莉;陆士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脉压(PP),即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的差值,其由心肌收缩力、心搏量、动脉系统的弹性所决定.

  • 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炎症因子相关

    作者:田莉;张清华;蒋知新;陈东

    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血管壁的炎症性变化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炎症性疾病.

  • 血清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甘舜进;张立新;高国旺

    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 和尿酸(serum urine acid,SU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CHD)的发病关系文献报道不一.本研究通过测定CHD患者血清TBil和SUA水平,以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其对指导冠心病的防治和预后的判定有一定意义.

  • 血清心脏肌钙蛋白T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有关

    作者:杨敏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预后不一,笔者分析了血清心脏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对判断UAP患者预后的价值.

  • 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6例

    作者:庄军

    老年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已是常见病,但是在冠心病基础上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往往被许多临床医生特别是心血管医生所忽视.

  • 右移位型右位心并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各导联位置有变动

    作者:章晓君;浦奎

    右移位型右位心在正常人群中比较少见,其并发急性心肌梗死(MI)更为罕见,诊断也有其特点,现将1例右移位型右位心并发急性前壁MI患者的相关情况做一报道.

  • 曲美他嗪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

    作者:王涛;刘玉胜;岳文伟;殷洁

    近年来,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证实,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浆心衰相关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高且与常规心衰治疗的敏感性、心功能改善以及预后等密切相关.本文旨在观察曲美他嗪对CHF患者血浆TNF-α、IL-6等水平及心功能参数的影响.

  • 骨桥蛋白与高血压血管重构

    作者:方欣;管思明

    血管重构既是高血压发生的病理基础也是高血压维持发展的结构基础.高血压结构改变与血管细胞的增殖、迁移有关.骨桥蛋白是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糖蛋白,由多种组织细胞合成和分泌,参与介导细胞黏附,增殖和迁移.近年来发现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血管重构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骨桥蛋白在高血压血管重构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心肌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作者:张倞;王永武

    冠心病是现代社会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现有的治疗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冠心病所引起的心肌损害和心功能下降,心肌组织工程概念的提出有望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新途径.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对心肌组织工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动态心电图评价心肌缺血的价值

    作者:江柳月;刘建平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相对廉价无创、简便易行的检查项目,它对静息型心肌缺血及变异型心绞痛有较高的检出率,可初步评估冠脉的病变程度,也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本文对动态心电图评价心肌缺血的价值作一综述.

  • 右心带瓣管道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作者:李悟;刘维永

    叙述右心带瓣管道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并发症,二次手术情况,以及欧洲兴起的Contegra管道应用现况.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静脉血栓栓塞

    作者:刘毅;王辰;杨媛华;王军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促进生理和病理状况下血栓溶解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结构、功能、活性调节、信号通路和溶栓应用作一综述.

  •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作者:黄辉;王玉;蔡高军

    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发现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机制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重点介绍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心血管疾病特别是ACS诊断和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

  • 《心脏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心脏
心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