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64层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前及术后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细香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患者25例,行64层螺旋CTA检查,其中21例诊断为动脉瘤,并经手术证实,术后亦行CTA复查,通过比较两次CTA结果评价动脉瘤夹闭情况.结果:在25例患者中共发现21例25个动脉瘤,CTA可清楚显示的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与手术所见一致(符合率100%);术后CTA能够清楚显示动脉瘤体消失,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之间关系及动脉瘤夹的数量和位置.结论:64层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及动脉瘤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甲状腺上动脉

    作者:王学廷;王涛;冯丽;潘为领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显示甲状腺上动脉的能力,了解甲状腺上动脉的解剖形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08年在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正常的60例受检者图像.观察甲状腺上动脉的起源、与起源动脉的夹角、起点直径、长度、走行.结果:60例受检者的120支甲状腺上动脉均清楚显示,其中:75支起源于颈外动脉,占62.5%;30支起源于颈动脉分叉,占25%;15支起源于颈总动脉,占12.5%.与起源动脉的夹角730~750.起点内径2.01±0.17(1.5~3.1)mm.长度27.6±0.82mm.甲状腺上动脉走行:向前下走行66支,占55%;斜下走行24支,占20%;垂直向下走行12支,占10%;迂曲向下走行12支,占10%;向上弓行下行6支,占5%.结论:应用MSCTA可清楚显示甲状腺动脉的解剖形态,为临床在某些疾病诊治方面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 超声与CT诊断小肝癌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向阳;宋倩

    目的:比较超声与CT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48例超声拟诊为肝癌的病例行CT检查,作对比研究.结果:本组病例超声拟诊为肝癌48例,其中误诊6例,确诊率87.5%;CT漏诊5例,确诊率89.6%.结论:小肝癌在超声和CT像上均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但在早期,病灶较小、肝动脉血供不丰富、没有出现典型的组织坏死即病灶呈等密度时,CT可能会出现漏诊,此时结合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诊断以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 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郭爱斌;龚海燕;张伟

    目的: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之间的关系,为寻求简单、无创伤和常规检查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评估冠心病发病可能.方法:选择一组年龄62~89岁老年研究样本,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彩超,分别记录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支数,彩超记录动脉壁厚、内膜厚、内径狭窄程度、硬化斑块数、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等参数,比较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硬化参数间关系.结果: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病变程度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和斑块数增加而增加.另外,这些变化还出现在内膜厚度/腔内径比值,收缩期峰值血流,舒张期峰值血流等血流变等方面,两者病变呈一定程度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颈动脉超声粥样斑块的检测作为一无创、简单易行手段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发病的重要预测信号.

  • 多层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谢一平;马周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2008年7月拟诊肺癌的152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评价CT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作用,比较肺癌CT灌注参数与肌肉组织灌注参数的差异.接受化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且符合疗效评价标准患者中观察治疗前后CT灌注参数是否有变化,评价CT灌注参数的变化在监测化放疗疗效,评价预后中有无价值.结果:CT检查鉴别诊断肺部肿物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0.5%、86.7%、98.4%、50.0%、90.1%.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肌肉组织的BF、BV、MTT、PS(均P<0.01).在NSCLC中,缓解组的BF、BV值高于未缓解组,(P<0.05);缓解组的MTT值较低、PS值略高(P>0.05).PS值升高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低于PS值降低组(均P<0.01).结论: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肺癌的BF、BV和PS值明显高于肌肉组织,MTT明显低于肌肉组织.PS值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对于化疗后早期灌注值明显升高、PS值升高的患者,可望提示临床在出现肿瘤进展前考虑提早联合放疗或靶向治疗.

  •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监测分析

    作者:崔国明;侯家声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及监测疗效的价值.方法: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7例,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后30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7例,所有患者都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超声监控下,探头垂直加压压迫假性动脉瘤通道或破口直至内无血流通过.压迫失败后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24h、1个月后复查超声.结果:37例中有27例一次性压迫2h后假性动脉瘤瘤腔闭合;6例一次压迫2h后超声显示瘤腔明显变小,动脉与瘤腔仍有少许血流相通,再次压迫2h后瘤腔闭合;4例压迫2次失败后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其中3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例经验不足失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准确、简便、无创.且可在超声引导下行安全无创治疗.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燕霞;李楠;靳忠民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改变.方法:应用ET技术检测评价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颈动脉包括僵硬度参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J)值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参数在内的一系列弹性功能指标,通过这些参数了解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病组的β、Ep、AI、PWVβ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明显减低,应用ET技术有助于评估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

  • 静脉血栓栓塞症介入诊疗术前的双源CT检查

    作者:董志梅;孙增涛;王锡明;孙丛;晁宝亭

    目的:探讨在静脉血栓介入前双源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CT静脉血管成像和肺动脉血管成像联合扫描(CTVPA)检查并利用软件进行图像处理,2~5天后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和肺动脉造影,对27例患者的CT图像和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7例患者血管造影发现肺动脉栓塞25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3例,CT发现肺动脉栓塞25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9例.下肢静脉栓塞CT表现为静脉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横轴位上显示充盈缺损15例,"靶征"4例,MIP、CPB、VR图像15例显示静脉管腔狭窄和中断,4例表现双轨征.结论:CTVPA是一种新的扫描模式,可同时完成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成像.两双源CT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更大,图像重建更快捷、简便,更适合CTVPA.

  • 口服枸橼酸铁铵在胆囊管MRCP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钟唐力;张小明;曾南林;蹇素;舒健

    目的: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显示胆囊管的佳检查方法,并比较口服枸橼酸铁铵后胆囊管显示率的变化.分析胆囊管的显示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行常规MRCP检查者为正常对照组,69例检查前口服枸橼酸铁铵患者为实验组.另27例先常规行MRCP检查,再口服枸橼酸铁铵后做MRCP.在MRCP图像上,多角度、多方位观察胆囊管的显示情况,比较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胆囊管的显示率,比较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胆囊管显示率的变化情况.结果:53例行常规MRCP检查的胆囊管显示率为71.7%(38/53),69例口服枸橼酸铁铵后胆囊管的显示率为87.0%(60/69).27例口服枸橼酸铁铵后做自身前后对照的病例中,服药前显示率为70.4%(19/27),服药后显示率为88.9%(24/27).在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间及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做MRCP检查的病例中,服药后胆囊管的显示率明显提高,并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查前口服枸橼酸铁铵在MRCP技术中的应用提高了正常胆囊管的显示,有利于胆囊切除术前常规了解胆囊管的正常解剖及变异,避免术中不必要的胆源性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椎动脉颅内段及颅外段联合超声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作者:瞿国萍;孙健;纪宗萍;颜冬华;吴斌洪

    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内段及颅外段联合超声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110例VBI和30例对照组的患者椎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TCCD诊断VBI的敏感性89.1%,CDFI诊断VBI敏感性为81.8%,TCCD联合CDFI检查的敏感性92.7%.结论:TCCD联合CDFI检查可系统地了解椎动脉颅内外的供血情况及血管的形态结构,明显的提高对VBI的诊断率,可作为VBI病因诊断、治疗效果观察的客观依据.

  • 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后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曾志斌;明建中;沈比先;黄静

    目的:研究肝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后的典型和不典型CT表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52例原发和肝转移瘤患者经皮射频?肖融术后或术后1月,如果效果显著3月后应用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根据肿瘤灶毁损的程度及时间的变化,消融区影像表现差异大.结论:肝脏肿瘤消融术后螺旋CT扫描,尤其是三期增强扫描对治疗后的疗效及并发症可作出精确的影像诊断,对确定肿瘤残存及复发与否有着重要的作用.

  •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作者:李洁;李建志;荆雪虹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MWA)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仪行微波治疗,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依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的治疗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结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在超声实时动态监视下,以其损伤小、痛苦少、简单、安全,广泛的应用于肝癌的非手术治疗,并通过良好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对肝癌微波治疗的患者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腹腔镜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金贤灿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6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结果:64例患者通过腹腔镜成功完成手术,成功率达96.97%.另外,术后随访47例(71.12%),其中症状消失24例,占随访者51.06%,症状好转13例,占随访者27.66%,术后复发10例,复发率达21.28%.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冬女;郭世伟;樊树峰;汪军峰;朱华勇;陆军媛

    目的:探讨单一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试验、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试验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比较其诊断效能.方法:对临床拟诊肿块的患者37例,同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均获得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灶18个,恶性病灶19个.对病变的边缘、形态特征、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采用评分法对病变性质分恶性、可疑恶性及良性三组进行判断.参照动态增强病变位置确定扩散图像病变所在,描记扩散图像上病变的感兴趣区,由软件计算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进行良性和恶性ADC值比较.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和ADC值,采用评分法根据积分情况进行综合定性诊断.比较动态增强扫描、DWI ADC值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结果:动态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形态学表现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9.5%、72.2%和3.221、0.146.良性病变组ADC值1.474±0.441(×10-3 mm2/s),恶性病变组ADC值1.082±0.160(×10-3mm2/s),两者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2,<0.05).ADC值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4.7%、66.7%和2.842、0.079.动态增强扫描和DWI-ADC值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4.7%、83.3%和5.684、0.063.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均较单-动态增强扫描或扩散成像诊断效能强.

  • 出血性脑梗死的MRI特征性表现及其分型

    作者:杨飞;刘怀军;史朝霞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MRI特征性表现和分型.方法:采用1.5T MR,对50例HI行常规序列扫描(T1WI、T2WI、FLAIR).必要时行MRA(42例)、增强扫描(4例)及T2*WI(27例).结果:根据梗死、出血的形态、部位进行MRI分型.Ⅰ型:脑叶HI:22例(44.0%)脑回状、斑片状出血位于皮层和/或皮层下白质.Ⅱ型:脑深部(基底节及丘脑)HI:17例(34.0%);Ⅲ型:小脑HI:14例(28.0%);斑片状、线状出血位于梗塞区内、边缘.混合型(Ⅰ型+Ⅱ型):3例(6%).T2*WI呈低信号.结论:HI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与脑梗死部位、面积有密切关系.新的MRI分型有助于对HI发生机制的理解,从而指导临床治疗.T2*WI有助于HI的检出.

  • 胃癌螺旋CT强化与微血管密度表达关系的研究

    作者:吴国森;唐咏梅;王向明;金其材

    目的:探讨探讨术前胃癌螺旋CT强化与CD105标记的血管密度的关系,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术前行CT增强扫描,术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D105标记的血管密度,探讨其表达的关系及不同临床特征的意义.结果:螺旋CT分期与.TNM临床分期完全符合率为84.28%,不同浸润深度、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比较中,螺旋CT扫描的强化值与血管密度的表达差异显著,且胃癌中螺旋CT扫描的强化值及血管密度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行螺旋CT强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对早期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如海;赵平;乔彩凤;俞行行;颜宪书;蒋田;吴猛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查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115例脑血管病患者和120例正常人进行颈部动脉CDFI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CDFI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疑似颈动脉狭窄组中发现206支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132支伴有斑块形成,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流速均显著性增高,对照组238支颈动脉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CDFI可作为检查颈动脉管壁病变的一种优良的观测手段,能准确地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狭窄位置,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也能用作治疗后随访手段.

  • 增强MR及DWI在脑转移瘤诊断应用

    作者:李隽;许永华;朱勇;徐敬慈;谭剑波;王大方

    目的:探讨增强MR及DWI在脑转移瘤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0例明确诊断为脑转移瘤病例,全部病例均进行MRI增强检查,其中44例同时行DWI检查,分别测定肿瘤实质、坏死囊变区、瘤周水肿及正常脑实质ADC值.结果:增强MRI共发现病灶525个,强化类型为结节状强化(289)、环状强化(198)、片状强化(13)和环斑片状强化(25).转移瘤病灶部位ADC值:实质区(1.136±0.320)×10-3囊变坏死区(2.166±0.492)×10-3周围水肿区(1.587±0.228)×10-3和正常脑实质区(0.802±0.148)×10-3这四者间ADC值差异显著性.结论:增强MRI检查能够准确反应脑转移瘤分布、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并能检出更多MRI平扫所不能显示微小病灶,DWI检查及ADC值能反应脑转移瘤组织微观结构变化,对于脑转移瘤诊断起到一定辅助诊断作用.

  • Ⅲ期尘肺大阴影的CT与X线表现对照分析

    作者:石岩;卓果然

    目的:通过分析Ⅲ期尘肺大阴影的CT与X线表现,探讨CT在Ⅲ期尘肺大阴影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确诊的Ⅲ期尘肺病例,对其X线片和CT片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尝试进行CT分型.结果:团块状19例,斑片状、条片状26例,CT表现与X线片一致占36例,9例CT显示比X线片范围大.CT对观察大阴影的分布、形态改变较X线平片优越.结论:CT可作为Ⅲ期尘肺大阴影重要辅助诊断方法,是鉴别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附5例报告)

    作者:程瑾;孙燕萍;刘慧君;杜湘珂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临床特征、血清学检查及病理学结果.方法:从2004年12月~2008年11月,回顾分析了5例AIP病例,其中3男2女,平均年龄为58.2岁(范围:54~65岁).诊断标准符合:Kim标准及修订的日本标准.结果:5名AIP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黄疸(5/5)、腹痛(2/5)及糖尿病(3/5).实验室检查:2名患者血沉增快;3名患者IgG水平升高;4名患者CA19-9升高.CT表现:胰腺弥漫肿大(4/5)或胰头肿块(1/5);MRCP表现:胆总管下段狭窄(5/5);ERCP表现:主胰管弥漫性狭窄和胆总管局限性狭窄.4名患者因怀疑胰腺癌而进行了开腹探查手术.此4名患者的病理表现为AIP特征性的胰腺淋巴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2名患者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胰腺肿大减轻.其中1名患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再次给予激素治疗后2次好转.结论:AI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查及对激素治疗的反应等因素可以对AIP作出早期正确诊断,以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 多层螺旋CT胸部平扫预测贫血的价值探讨

    作者:彭泽华;蒲红;白林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平扫预测贫血的价值.方法:对82例确诊为贫血的患者及与之性别、年龄相对应的82例非贫血患者评价.每例患者的胸部CT平扫与血红蛋白检查间隔不超过36h.对每例患者的CT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主观指标包括主动脉环征、室间隔高密度征,客观指标为升主动脉CT值.计算各个指标评价贫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对各个诊断指标进行受试着特异性工作曲线分析.结果:①主动脉腔CT值与血红蛋白水平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826,P=0.000);②对单个诊断指标进行受试着特异性工作曲线分析,发现主动脉CT值ROC曲线下面积大(Az=0.866),其佳工作点为CT值≤36HU,此时,其诊断贫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6%、100%;③主动脉环征的敏感性高于室间隔高密度征(81.0%:67.4%),而后者的特异性较高(98.7%:88.9%);④将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联合起来分析能获得较好的敏感性(84.7%)、特异性(100%)、准确度(92.1%),ROC曲线下面积大(Az=0.921).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胸部平扫预测贫血是可行的,将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联合起来分析能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

  • 218例前交通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作者:胡章勇;王宏清;陈伟建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的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了我院近6年经手术证实的218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随机选取220例非前交通动脉瘤的3D-CTA作为对照.结果:218例前交通动脉瘤中,180例为动脉瘤侧大脑前动脉A1段呈优势供血,对侧大脑前动脉A1段纤细或缺如,血管影像出现明显的A1优势征;对照组中,210例的大脑前动脉血管影像双侧对称,无以上表现,仅10例出现"A1优势征".结论:双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均衡是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高危因素,出现"A1优势征"的患者应积极随访观察.

  • 扩散张量成像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和Alzheimer病中的应用

    作者:常城;李文彬;谢文晖;魏小二;付剑亮;李明华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Alzheimer病(A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名aMCI患者、20名AD患者、20名正常对照者(NC)行DTI捡查,分别在颞叶白质、顶叶白质、海马、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上纵束Ⅱ、扣带束测ROI的FA值和ADC值.结果:NC组与aMCI组、aMCI组与AD组比较扣带束FA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NC组与AD组比较颞叶、海马、胼胝体膝部、扣带束FA值,颞叶、海马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CI患者扣带束FA值异常降低;AD患者颞叶、海马、胼胝体膝部、扣带束FA值降低和颞叶、海马ADC值增高,提示DTI检查有助于aMCI、AD患者的早期诊断.

  • 双主动脉弓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及漏诊分析

    作者:沈蓉;张玉奇;蔡及明;张志芳;吴兰平;武育蓉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双主动脉弓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诊的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双主动脉弓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本文总结了32例经CT、心血管造影及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双主动脉弓的患儿,并与其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2例患儿中,超声诊断符合9例(占28%),超声漏诊23例(占72%);23例漏诊患者中,7例超声诊断为左位主动脉弓,16例超声诊断为右位主动脉弓.32例中双侧主动脉弓均开放者14例,其中左、右侧主动脉弓均发育者10例,超声诊断符合5例;一侧主动脉弓发育良好,一侧主动脉弓缩窄者4例,超声诊断符合1例.32例中双主动脉弓左弓闭锁者17例,其中右弓发育良好者13例,超声诊断符合1例;右弓有缩窄者4例,超声诊断符合2例;32例中双主动脉弓右弓闭锁者1例,其左侧弓发育良好,超声未诊断.32例双主动脉弓患儿中,31例合并心内畸形,20例伴有气道狭窄.结论: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诊断双主动脉弓,但易漏诊,当胸骨上窝切面能同时显示左颈总动脉和右颈总动脉时应警惕双主动脉弓的存在.

  •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螺旋CT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毕卫群;陈静静;华辉;冉雯雯;李颖端;纪清连

    目的:初步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方法:搜集4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均行双肾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2例CT平扫,含有明确脂肪密度,并呈侵袭性表现;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明显强化.2例病灶较小,平扫呈略高密度实性肿块,边界清楚,病灶内无明显脂肪密度;增强扫描密度相对均匀,实质期强化程度高,排泄期密度下降较少.免疫组化均证实为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即可富含脂肪,又可为乏脂肪病变,与经典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影像学上区分困难,当AML出现侵袭性表现,应考虑到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臂丛神经MRI正常表现

    作者:赵秋枫;王嵩;耿道颖

    目的:分析臂丛神经在MRI不同成像序列中的正常表现.方法:20名正常志愿者行常规及MR新技术检查.观察各序列中臂丛神经的表现.结果:常规T1WI、T2WI臂丛神经呈等信号,STIR上呈高信号.横断面上,显示神经根自椎间孔处穿出,行于斜角肌间隙,后与锁骨下动脉及腋动脉伴行;冠状面上,显示为由C5~T1神经孔旁起始的条索状结构;矢状面上表现为结节状结构,行于斜角肌间隙,围绕锁骨下动脉.3D-FIESTA-c序列显示椎管内神经前后根为脑脊液高信号环绕下的等信号丝状结构.薄层无间隔STIR图像上背景组织信号抑制,椎管外臂丛神经显示为条状高信号结构,3D-FSPGR图像显示神经为条状等信号,同时反应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联合常规及MRI新技术,可全面、清晰地显示臂丛神经.

  • 胼胝体梗死的MRI诊断

    作者:石士奎;陈俊清;谢宗玉;桑道乾;路屹

    目的:探讨MRI对胼胝体梗死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胼胝体梗死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MRI和临床表现资料,男14例,女11例,年龄17~82岁,平均53.8岁.全部病例均以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意识障碍或反应迟钝就诊.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颅脑MRI平扫,3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2例治疗后复查了姗.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胼胝体梗死,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及FLAIR为高信号,局限或弥漫性分布,波及胼胝体全层.病灶位于压部11例、膝部3例、体部1例;同时累及膝部及体部4例、体部及压部1例;单侧胼胝体全程受累5例.梗死灶沿胼胝体偏侧性分布(22例)明显多于对称性分布(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0,P<0.05).3例梗死灶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2例治疗后复查MRI提示病灶明显缩小.结论:胼胝体梗死是临床急症之一,MRI可直观反映梗死灶部位及范围,是临床诊断胼胝体梗死客观的参考指标.

  •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

    作者:王黎明;乔慧洁;孙卫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各种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利用MR对36例不同位置的脊柱结核进行成像,对各种MR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36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单椎体受累3例,2个椎体受累15例,2个以上椎体受累18例,椎体破坏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②34例椎间盘不同程度破坏,呈长T1、长T2信号,椎间隙变窄或消失;③23例出现寒性脓肿,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脓肿壁明显强化并可见不规则间隔;④23例脊髓及硬膜囊受压.结论:利用MRI可对脊柱结核的不同表现进行良好显示,为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血友病性假性肿瘤1例

    作者:张富军

    患者男,17岁.自幼轻微外伤即引起瘀斑、青紫或出血不止,8岁时确诊为血友病.半年前摔倒后出现右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查体:右膝关节肿胀,皮肤紧张发亮,触硬,皮温不高,无静脉曲张.血液检查:凝血时间延长约20min,血小板第Ⅷ因子缺乏.

  • 胎儿法洛四联症1例

    作者:郑琦;徐燕

    患者 女,28岁.孕31周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胎儿头位,双顶径8.6cm.胎儿脊柱规整,正常.胎心搏动规律.胎儿左右心对称大小基本相等.

  • 双侧附睾平滑肌瘤1例

    作者:宋庆达;滕剑波

    患者,32岁.自述1天前触及双侧睾丸下方各有一肿物,无明显触痛.体检:双侧阴囊无增大,皮肤无红肿,双侧睾丸未触及异常;左右两侧附睾尾部分别扪及1.0cm×1.0cm和1.5cm×1.0cm结节,结节质地均较硬,与睾丸分界清楚.

  • 脑脱髓鞘性假瘤2例

    作者:刘玉波;王光彬;王强修;王丽娟;耿明宾

    患者1男,48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麻木4天,加重伴头痛、恶心2天,临床疑脑肿瘤收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无外伤史及疫区生活史.神经科查体:右侧上下肢肌力均为3级,右侧肢体浅感觉减退,余未见明显异常.

  • 超声诊断胎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1例

    作者:高燕

    孕妇26岁.既往身体健康,无遗传性疾病.孕14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示:单胎,双顶径约2.5cm,股骨长约0.8cm,于胎儿颈背部可探及-囊性回声,大小约3.8cm×2.3cm×3.4cm,内见强回声分隔光带,胎儿躯干皮肤普遍水肿,厚处约0.5cm;胎儿脊柱排列规则,胎心率约158次/min,胎儿四肢、羊水及胎盘未见明显异常.

  • 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联合畸形1例

    作者:胡海宏;杨东奎

    患者男,5岁.无外伤及遗传史,主因前臂旋转、伸直障碍1年入院.查体:患儿发育尚可,营养中等,精神良好,头、颈、胸、躯干及下肢均无异常.左前臂伸直170°,伸肘时肘外侧高凸,前臂呈旋前位,旋后受限,于隆起处可清楚扪及向后外侧脱位的桡骨.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郑敏;闫军;朱芳芳

    患者男,69岁.发现左侧颊部包块1年就诊.查体:左侧颊部可触及一直径约1.5cm的包块,边界清,活动佳,质硬.超声检查:左侧腮腺大小、形态正常,于下极实质内探及一低回声,大小约1.3cm×1.1cm,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回声不均匀.

  •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作者:李志军;吕国士;蔡宝松;牛晓东

    患者女性,51岁.主因胸痛、胸憋,活动后气短50天入院,查体:左下肺未闻及呼吸间,叩诊呈实音,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 应用多层螺旋CT胸部三联合扫描检查急性胸痛

    作者:于浩

    40层螺旋CT的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使一次扫描覆盖冠状动脉、主动脉、肺动脉并清晰重建其血管影像成为可能,即对冠心病、肺动脉栓塞和主动脉夹层等三种常见急性重症的快速联合检查,是急性胸痛患者有效的诊断和筛查手段.本文旨在探讨应用40层螺旋CT胸部三联合扫描检查急性胸痛患者.

  • 彩色多普勒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金巧君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妇女的多见病及常见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宫腔以外部位种植生长.病变多发生在卵巢及盆腔等部位.临床上有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少发生在腹壁或其他位置,但近年来由于剖宫产人数的增加,发生在腹壁的子宫内膜异位的比例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复杂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报道较少见[1],仅有个别研究报道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结果和价值.

  • 老年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超声心动图分析(附5例报告)

    作者:牟海萍;苏永红;姜虎

    本文总结自2006年5月开展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来,在1000例中老年受检者中发现5例单纯因室问隔上段局限性增厚而导致的左室流出道狭窄的病例,现将其超声心动图表现分析如下.

  • 肺炎性假瘤的X线及CT分析(附11例报告)

    作者:黄文磊

    肺炎性假瘤是肺部感染后局限性非特异性增生性瘤样病变,病理组织改变主要为纤维母细胞、各种炎症细胞、组织细胞及血管成分组成.由于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为肿瘤.笔者回顾分析2002年~2009年4月年期间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随访后证实的11例肺炎性假瘤,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MRI特征及诊断价值

    作者:石国儿;李峰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能分泌儿茶酚胺.本文收集2000年~2008年经CT或MR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发现,并经手术病理(本院8例,外院5例)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13例病例回顾分析,以提高该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胸部大动脉急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向荣;李荣富;管学春;李春兰

    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是常见的胸部大动脉急症,二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多有重叠,早期明确诊断对降低死亡率、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16层螺旋CT由于其更快的扫描速度、更薄的扫描层面为临床胸部大动脉急症的诊断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检查手段.

  • 介入治疗TASC C型及D型主髂动脉闭塞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蕾;马学萍;杨可欣

    主髂动脉闭塞是血管外科常见的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主髂(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目前治疗广泛主髂动脉闭塞的首选术式,具有较高的远期通畅率.但对于年老体弱者特别是全身一般情况差伴有冠心病、肺气肿、脑血管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主髂(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导致其应用受限.我们采用多种腔内技术治疗了44例慢性广泛主髂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王琳;王晓莉;仇雪华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由于其疗效确定、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迅速成为一些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先心病介入治疗可能发生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术前做到物品、器械准备充分,术中做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积极协助医生处理,将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降到低.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报告如下.

  • CT导引下切割针在肺周围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作者:尹智伟;辛喜娣;张译文;苏本可;韩迅德

    CT导引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因其能提供较完整的组织条,且并发症并不明显增加,现在临床上有取代先前的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之势.自动弹枪式不可分解切割针因针心与针体不可分解拆离,尾部手柄大而重,操作起来定位不方便,且文献对自动弹枪式不可分解切割针在肺周围性病变穿刺活检中应用报道较少.

  • 腹部超声引导下肝内胆管穿刺引流术67例分析

    作者:高霞;黄季玲;胡雪飞;石亚琴

    经皮肝内胆管引流(PTCD)对于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能够产生很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还能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的生命.PTCD之所以能够被广泛地应用,主要是由于它具有痛苦少、创伤小、花费低、效果好的优点[1-4],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治疗的佳选择.

  • 改良X线体位在Baumann角测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晓君;黄淑明;白光辉;严志汉;孔建中

    肱骨髁上骨折是5~12岁儿童肘部外伤中常见的骨折,约占小儿全部骨折的5%~10%[1],肘内翻畸形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有笔者提出通过术后或术中测量纠正肱骨干长轴与肱骨小头外缘骨骺线夹角即Baumann角(简称BA角)来防止肘内翻的发生,因此准确测量BA角非常重要,这需要清晰显示肱骨小头骨骺线.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气管支气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德翻;郑文龙;吴爱琴

    随着CT临床应用的普及及计算机后处理功能的不断升级,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病变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病变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P)、容积再现(volume reformation,VR)、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VE)等技术.笔者搜集36例有完整三维重建图像资料病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 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重度梗阻性黄疸(附62例分析)

    作者:黄志春

    梗阻性黄疸是肝胆外科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胆汁淤积导致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损害,对肝脏、肾脏及机体免疫系统带来较大的损害.经皮肝内胆管穿刺引流(PTCD)是一种针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降低胆道压力、引流胆汁、减轻黄疸症状和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1].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超声仪器的使用和导管技术的改进.超声引导下的FIED临床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2003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IED治疗的62例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乳腺疾病的X线及临床表现(附1000例报告)

    作者:陈素明;巴蕾;朱玲英;顾雅佳

    乳腺癌已上升至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1]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虽然有X线、超声、MRI等多种影像检查手段,但乳腺X线检查仍是检出乳腺癌的有效方法,对良恶性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我院从2006年开始至今已对1000例进行了检查,现将前1000例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 乳腺癌 X线表现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和临床价值

    作者:范兴哲;王庆霞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易全身转移.本文收集我院12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黄原义;沈继平;袁成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多器官、多系统累及为其特点.肺部是SLE常见受累器官,包括胸膜、肺间质、肺血管、气道和肺实质.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晚期可能出现肺纤维化,预后很差.MSCT快速扫描能克服呼吸运动伪影,薄层骨算法重建能更好地显示肺的细微结构[1],对SLE肺部肺间质性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作者:李梅红;王焕杰;钟锦建;施小白

    Naidich等于1990年首次提出了低剂量CT概念,即在其它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管电流成像也能达到诊断要求[1].随着公共放射卫生防护意识的提高,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放射委员会(IRCP)以及国际医学物理组织(IOMP)制定了医疗照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标准,以期用小的人体损伤代价获得佳的诊断效果,低剂量CT的研究和应用才逐渐受到关注.

  • 64层螺旋CT检查技术在肝脏中的应用

    作者:孙小丽;柳澄

    随着多层螺旋CT的飞速发展,64层螺旋CT已经应用于临床,其诸多优势在肝脏扫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4层螺旋CT亚毫米的准直极大的提高了纵轴空间分辨力,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各向同性扫描,彻底解决了扫描范围、扫描时间和扫描层厚之间的矛盾.时间分辨力的提高使肝脏的扫描时间明显缩短,使得高速率及高浓度注射对比剂成为现实,而生理盐水冲刷技术可以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对比剂的用量,真正的时相扫描亦得以实现.扫描时间的缩短亦推动了新的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小剂量实验和阈值触发技术).灌注扫描的覆盖范围明显增加,使其更加准确.各向同性扫描的真正实现使得后处理技术得到充分的应用,为更优质的三维图像重建及更精确的显示组织及病变的结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肾脏及其恶性肿瘤的CT灌注成像研究

    作者:王玉;丁承宗

    肾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早期诊断对其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随着MSCT的不断发展及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肾脏及其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综述了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肾脏及其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现状及优缺点,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 果糖-1,6-二磷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但不能被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正确评价

    作者:薛瑞凤;孙冬梅;郭淑香

    目的:通过分析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参数的变化评价果糖-1,6-二磷酸(FBP)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纤维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分成模型对照组(DM组)和FBP干预组(FBP 500mg·kg-1·d-1腹腔注射),DM组及正常对照组(N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月后,超声测量IBS参数(包括标化的背向散射积分IBS%、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幅度CVIB);取心肌组织进行透射电镜(TEM)观察、羟脯氨酸浓度(HPC)测定、Masson染色、嗜银染色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①3组间比较IBS%值FBP组>DM组>NC组(P<0.05),CVIB值无明显变化(P>0.05);②HPC、胶原容积分数(CVF)3组间比较,均DM组>FBP组>NC组(P<0.05);而嗜银纤维容积分数(APFVF)DM、FBP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NC组(P<0.05);CTGF的表达FBP、NC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均<DM组;③超微结构变化:与NC组比较,DM组肌原纤维减少,线粒体增多且伴空泡变性,FBP组线粒体空泡变性明显减轻.结论:FBP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保护心肌线粒体功能,IBS不能准确评价此种保护作用的原因是:线粒体作为主要散射体之一,其空泡化减轻使IBS%值增大.

  • 超声观察干细胞动员对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及修复的影响

    作者:刘继东;陶迎;朱梅;张楠;崔连群

    目的:使用超声指标观察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模型,评价干细胞动员对其修复过程的影响,并与病理学指标对照分析.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3组,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为颈总动脉内皮机械损伤自然修复组,Ⅲ组为颈总动脉内皮机械损伤后干细胞动员组,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干细胞.Ⅱ、Ⅲ组又根据手术时间各分为A、B、C 3个亚组,在术后1天、7天、28天分别超声观察颈总动脉管腔、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与病理切片对照.结果:Ⅱ组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慢,PI、RI增高,均于损伤第28天达峰值,Ⅲ组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慢,PI、RI增高,7天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8天时上述指标显著优于Ⅱ组,但仍较Ⅰ组差.结论:超声指标能够无创动态观察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及修复过程,使用干细胞动员可以显著加快修复.

  • VEGF、P27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CT及临床意义

    作者:宫琳;张炳远;孙传东

    目的:探讨VEGF、P27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胆管癌组织及3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P27蛋白的表达.结果:46例胆管癌中VEGF、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1%(29/46)和36.9%(17/46),而在正常胆管组织中分别是16.6%(5/30)和73.3%(2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中VEGF、P27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胆管癌中VEGF的高表达和P27蛋白低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联合检测对胆管癌的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