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介入超声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作者:曾志雄;姚玉珍;余卫峰;张长青;孙安毅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高压早期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5年5月~ 2015年5月确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高压患者21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10例)与对照组(104例),观察组采用介入超声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疗效评价指标、医疗资源的使用、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发病原因)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价指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值分别为(8.3±2.5)天比(12.4±2.9)天,(5.2±1.73)天比(7.1±2.1)天,(7.9±2.4)天比(11.9±3.1)天,P<0.05)],观察组患总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值分别为[(17.9±4.6)天比(22.4±5.2)天,(181 862±6091)元比(273691±11836)元,P<0.05],两组治疗后膀胱压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膀胱压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7.3%比34.6%,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0.0%比77.9%,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因病例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7%比6.7%,P >0.05).结论 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可以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高压患者的腹腔内压力,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病程,降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并延缓及阻止病情的发展.

  • 低频超声联合靶向纳米微泡介导siRNA转染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博林;程文;乔强;韩雪;荆慧;张颢;梁宏健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联合靶向纳米微泡介导的NET-1 siRNA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佳输出声功率.方法 1)以磷脂复合物为原料、以半乳糖苷化多聚赖氨酸为靶向配体,利用薄膜水化法配合机械震荡法制备靶向纳米微泡,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NET-1 siRNA与靶向纳米微泡偶联,制备成肝癌靶向载NET-1 siRNA纳米微泡;2)采用CGZZ型低频超声基因转染治疗仪,频率为1.00MHz,单路晶片输出声功率在0.11 ~3.5W,占空比50%;3)将HepG2细胞分别接种在培养板中,随机分为6组进行低频超声辐照实验;4)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进行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NET-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NET-1蛋白的表达.结果 C组、D组、E组和F组的细胞增殖能力与A组比较细胞增殖显著受到抑制(P<0.05).C组、D组、E组和F组的细胞增殖在转染后48h分别抑制了54.39%、24.66%、42.49%和63.39%.NET-1 mRNA表达抑制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NET-1 mRNA表达抑制率较其余组明显提高(P<0.05).Western Blot电泳结果显示D组的条带表达弱、范围小,D组NET-1蛋白表达抑制率92.81%,与同期的B组(26.45%)、C组(43.39%)、F组(25.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超声联合靶向纳米微泡能有效促进NET-1 siRNA对肝癌细胞的转染,并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 T2期胃癌原发病灶的CT特征及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郭辰;蔡嵘;任刚;赵建溪;陈健;李华莉;汪登斌

    目的 探讨T2期胃癌原发病灶的CT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同顾性分析93例经病理证实为T2期胃癌患者的胃壁黏膜厚度及其增强各期△CT值的变化,并行单因素分析浅肌层癌(T2a)和深肌层癌(T2b)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浅肌层癌(T2a)和深肌层癌(T2b)两组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93例T2期胃癌均显示胃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胃癌病变处粘膜厚度(5.44±1.58)mm较正常组粘膜厚度(2.27±0.50) mm明显增厚(t=10.812,P<0.0001).T2期胃癌与正常对照组间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6,P=0.021;t =4.661,P<0.0001;t =3.480,P=0.0001).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对T2期胃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浅肌层癌(T2a)和深肌层癌(T2b)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上无明显差异.

  • 脊柱肿瘤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晶;王宏亮;曹海利;王凯冰;史中兴;白彬

    目的 探讨脊柱肿瘤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selective arterial embolization,SA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脊柱肿瘤患者于外科手术术前行介入栓塞治疗,对SAE血管造影表现、栓塞材料的应用、栓塞后-外科手术间隔时间、外科手术术中出血量、外科手术时间、栓塞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术中造影均见明显的肿瘤染色,共栓塞血管63支.栓塞后,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外科手术术中出血量为100 ~2 600ml,平均出血量1 100ml,手术平均时间163min;栓塞后48h内行外科手术;栓塞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1年内均恢复良好.结论 SAE可有效的减少脊柱肿瘤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对脊柱肿瘤的综合治疗意义重大.

    关键词: 栓塞 脊柱肿瘤 出血
  • CT对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种振;纪清连;刘芝军;李洋;冯卫华

    目的 观察分析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和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CT对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与临床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当肿瘤异位、大径>6cm、形态不规则、内部有钙化、边界不清时,恶性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关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表现及瘤体内是否有液化坏死、肿瘤强化程度方面,二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嗜铬细胞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及有无钙化对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肾错构瘤与肾癌CT及MRI诊断的临床分析

    作者:程晓华;周金柱;俞赵军;张加成

    目的 探讨少脂肪肾错构瘤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34例肾错构瘤和2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采用CT、MRI扫描检查.结果 1)少脂肪肾错构瘤(34例):CT扫描显示6例呈等密度、4例呈混杂低密度、24例呈稍高密度;10例MRI平扫:其中T2均表现均匀低信号、T1呈等信号;增强扫描:34例患者均表现均匀强化,皮质期中度强化者20例、明显强化8例、6例为一过性强化;2)肾透明细胞癌(26例):CT平扫:13例表现低密度、7例为等密度、6例为混杂低密度;呈类圆形或圆形,直径平均为(2.9±0.7)cm;7例MRI平扫:T2均表现混杂稍高信号、T1为等低信号,2例存假包膜;增强扫描:15例患者皮质期存不均匀强化、7例呈中度强化且实质期、肾盂期强化现明显减退现象.结论 应用CT扫描检查少脂肪肾错构瘤具有一定特性,联合MRI扫描检查可提高对少脂肪肾错构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 CT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张琳;马亚男;公雪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建(MPR)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部位及病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机械性肠梗阻的60例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结合60例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结合MPR技术对机械性肠梗阻部位诊断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3.3%,包括:肠道肿瘤21例,肠(系膜)炎性病变7例,肠粘连12例,肠(系膜)扭转9例,肠套叠2例,粪石性肠梗阻4例,肠系膜来源肿瘤1例,腹壁疝1例,结肠多发穿孔1例、结肠多发息肉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MPR技术对机械性肠梗阻部位及性质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超声心动图参数对单纯左室舒张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绪玲;仉晓红;李虹;尉若川

    目的 探讨可靠反映左室舒张功能改善状况的超声心动图指标,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参照2014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指南,选择60例单纯左室舒张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Ⅱ级和Ⅲ级,临床治疗4周后,观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频谱和左心房容积变化指数的变化,并对比临床B型脑钠肽指标和临床综合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综合临床指标评价心功能,治疗总有效率81.7%,超声指标的变化:E/E'治疗前14.03±2.29,治疗后9.76±1.69,P值=0.000,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左房容积指数治疗前(46.36±5.06) ml/m2,治疗后(36.70±3.17)ml/m2,P值=0.000,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E/E'比值和左房容积指数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评价单纯左室舒张性心衰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 不同数学算法对肝细胞癌CT灌注参数影响的比较

    作者:潘克华;孙厚长;王爱敏;贾秀芬;曹国全

    目的 探讨肝癌CT灌注中DC算法和MS算法对其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9月间于我院行320排容积CT肝脏灌注检查的肝癌患者55例,男3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2±10.7)岁.由两名高年资医师在双盲情况下按统一ROI放置标准分别在GE Liver Perfusion和Vitrea Body Perfusion软件上采用DC和MS两种数学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获得肝癌BF、BV、PI等灌注参数值,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s线性相关和Bland-Altman一致性统计方法对所测得的灌注参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5例患者61个癌灶中,DC法测得的BF和BV值(180.11±27.92)ml/min·100g、(14.45±7.92) ml/100g均高于MS法测得的BF和BV值(162.63±25.33) ml/(min·100g、(11.35±6.33) ml/100g),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87,19.37,P均<0.001).两种算法所测PI值(68.87±14.26,67.63±13.33)无统计学差异(t=1.58,P=0.18).两种算法所测得BF、BV及PI值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均>0.9),但一致性不佳.结论 MS和DC两种数学算法所得肝癌BF、BV、PI值等灌注参数值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不一致,两种算法所得数据不可交互使用.

  • MR扩散加权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在前列腺肿瘤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刘康;张耀森;刘永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4例前列腺病病变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DWI与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在b=50s/mm2、b=800s/mm2,前列腺癌组患者的DWI的信号强度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800s/mm2,前列腺癌组患者的ADC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b取800s/mm2时,以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患者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将ADC值的诊断阈值放在≤0.87×10-3 mm2/s,其诊断敏感性为89.47%,特异性为85.71%,准确性为87.04%;而DWI(b=50s/mm2)的其诊断敏感性为63.16%,特异性为71.43%,准确性为68.52%,DWI(b=800s/mm2)的其诊断敏感性为73.68%,特异性为74.29%,准确性为74.07%.经统计学分析发现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DW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b=800s/mm2时,DWI和ADC图对前列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DC对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DWI;当b=50s/mm2时,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较差,所以ADC值是鉴别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 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钱学江;张磊华;刘兆芹;刘中冲;刘培霞;吴雅迪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87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MRI检查,常规轴位T1WI、T2WI、T2WI加脂肪抑制序列,及斜冠状位T2* ME3D加脂肪抑制序列.结果 8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T1WI发现信号异常者75例,T2WI发现信号异常者69例,加脂肪抑制序列发现信号异常者82例.其中36例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骶髂关节旁骨髓水肿,30例软骨下骨板粗细不均、中断、凹凸不平,16例关节面下脂肪信号堆积.结论 MRI脂肪抑制序列能够早期发现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骨髓水肿或是软骨板信号异常,在临床诊断及临床抗炎治疗后随访中,MRI脂肪抑制序列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健康人群的大脑前动脉A2段变异的MRA的研究

    作者:赵宏伟;陆忠烈;吕海娟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术(MRA)评价健康人群中大脑前动脉A2段(ACA-A2段)变异类型及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146例无明显脑部病变及血管病变的MR影像资料,统计分析A2段变异情况,若大脑前动脉A2段(ACA-A2)存在变异,则归为变异组,余下受试者随机选择3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x2检验,比较变异组与对照组ACA-A1段的变异率.结果 共发现77例MRA图像显示A2段存在变异,变异率为2.4% (77/3146),其中奇大脑前动脉44例,三倍体大脑前动脉32例,A2段开窗变异1例;变异组的A1段变异率41.6% (32/77),其中A1段发育不良21例,A1段缺如8例,A1段开窗3例;对照组A1段变异率为14%(42/300),其中A1段发育不良33例,A1段缺如9例;变异组A1段变异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57,P<0.01).结论 健康人群中大脑前动脉A2段存在多种变异,在分析MRA图像时正确认识这些变异是很重要的,且有助于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的术前计划制定.

  •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仲从兵;李岚;张亦哲;邓学东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 RFI)在子宫肌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ARFI技术对子宫肌瘤(43例)和子宫肌腺症(51例)患者的宫壁以及正常子宫宫壁(35例)进行检测,记录检测区域的常规超声声像图,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及剪切波(SWV),并对SWV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SWV均值分别为:(3.30±1.04) m/s、(3.33±0.98) m/s,均大于正常子宫宫壁SWV均值(2.72±0.85)m/s(P<0.05).子宫肌瘤SWV与子宫腺肌症SWV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VTI图像上正常子宫、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各有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ARFI技术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值得应用.

  •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急诊介入栓塞治疗

    作者:徐春阳;王宏亮;徐伟;王宏辉

    目的 探讨急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emergency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ETAE)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行急诊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采用栓塞弹簧圈、明胶海绵条、较大直径的丙烯酸微球(TAGM)和聚乙烯醇(PVA)颗粒对出血动脉行急诊栓塞治疗,对动脉造影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诊动脉造影表现: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35例(35/48);肠系膜上动脉动脉活动性出血8例(8/48);5例患者动脉血管造影未发现明确出血动脉(5/48),后转入外科行切除治疗;假性动脉瘤形成30例;明显造影剂外溢8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痉挛变细5例.经ETAE治疗后,43例患者达到成功止血,技术成功率90%.2例患者术后再次出血,行第二次ETAE治疗后成功止血,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经ETAE治疗后患者均未发现肠坏死及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ETAE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有效、安全、快速的治疗手段.

  • 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颤患者二尖瓣峡部解剖的多排CT研究

    作者:温兆赢;邓文宁;张臣;刘家祎;范占明

    目的 应用多排CT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颤患者二尖瓣峡部解剖结构特点.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持续性房颤及对照组房颤患者各28例,在行射频消融术前一天采用双源CT进行图像采集.测量二尖瓣峡部的直线长度、深度、曲线长度、厚处的心肌厚度;回旋支和冠状静脉窦分支的大直径、小直径及横截面积.二尖瓣峡部毗邻冠状静脉和冠状动脉与二尖瓣峡部心内膜之间的距离也分别进行测量.结果 二尖瓣置换组与对照组的二尖瓣峡部的形态有显著性差异(P =0.001),二尖瓣置换组有18例(64.3%)二尖瓣峡部呈袋状,对照组仅有6例(21.4%)二尖瓣峡部呈袋状.二尖瓣置换组的二尖瓣峡部深度明显较对照组的二尖瓣峡部深度深(10.0±3.8)mmvs.(6.2 ±3.8)mm,P<0.001).两组的其他解剖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二尖瓣置换组中仅有一例出现回旋支动脉内插入至冠状静脉与二尖瓣峡部外侧部之间,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未见回旋支动脉内插.结论 二尖瓣置换组的二尖瓣峡部的深度明显深于对照组,二尖瓣置换组中超过60%的患者出现袋状形的二尖瓣峡部.导管消融术前行多排CT检查,对二尖瓣峡部的解剖特征包括二尖瓣峡部的深度、形态等特点,有助于导管消融术方案的有效制定.

  • 慢性中耳炎患者听骨链功能状态的HRCT评价

    作者:阮士栋;巩武贤;樊兆民;徐帅帅;巩若箴

    目的 通过高分辨CT功能层面重建评价慢性中耳炎患者听骨链功能状态.方法 收集分析62例经手术证实有听骨链病变的慢性中耳炎患者的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图像,应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 reformation,MPR)重组功能层面,包括锤砧关节层面、锤砧骨复合体层面、镫骨斜位层面及辅助层面.正常组观察听骨链的结构形态及活动空间,异常组观察听骨链的中断部位及与周围鼓室壁关系,以手术结果为准,分析功能层面诊断听骨链各部分中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 功能层面重建可以较好显示听骨链的结构形态及活动空间.异常组诊断听骨链各部分中断的总敏感度为93.49%、特异度为98.92%、阳性预测值为98.20%、阴性预测值为96.08%,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结论 高分辨率CT功能层面重组可以较好的评价听骨链的功能状态,对临床中耳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 T1 mapping和ECV技术评估陈旧心梗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重构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君;范占明;贺毅;刘一;安靖;窦瑞雨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和ECV技术对陈旧心肌梗死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重构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陈旧心肌梗死(chronic myocardial infarction,CMI)患者和13例健康志愿者于3T磁共振行心脏T1mapping (MOLLI)序列和延迟强化检查,测定心肌17个节段初始T1和强化后T1值,计算细胞外容积(extracellular volume,ECV);根据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的有无,将心肌节段分为LGE阳性及阴性组;根据各节段与延迟强化节段的位置关系,分为延迟强化节段、临近节段及远离节段;并对各节段进行运动评估,将非梗死节段心肌分为运动正常及异常.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各组间T1mapping和心肌ECV值的差异.结果 LGE阳性和阴性节段的平均初始T1值、强化后T1值和ECV值均有统计学差异[(1518.8±151.5)ms vs(1248.7 ±72.0) ms,P<0.001,(407.1±69.6) ms vs (628.6±87.9)ms,P<0.001,(57.5±11.4)% vs(27.0±4.4)%,P<0.001)].陈旧心梗患者中临近心梗节段与远离心梗节段初始T1值无统计学差异[(1265.7±67.7) ms vs(1249.9±77.0) ms,P=0.061)],而临近心梗节段ECV值明显高于远离节段[(28.5±5.3)%vs(26.7±4.6)%,P=0.002].临近心梗节段的ECV值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28.5±5.3)% vs(26.0±3.1)%,P<0.001];而远离心梗节段ECV值与健康志愿者则无显著差异(P=0.127).非梗死节段运动正常及异常节段的ECV值无显著差异[(27.4±5.2)%vs(27.9±4.8)%,P=0.39].结论 心脏MRI T1 mapping技术可定量评估陈旧心梗非梗死区纤维化的程度,临近心梗节段细胞外容积的增宽心肌重构,而ECV值增宽的程度与是否出现运动异常无直接相关.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SCT表现分析

    作者:魏巍巍;甘洁;罗可欣;李斌

    目的 探讨MSCT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确诊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患者行二维或三维重建.结果 13例患者中,8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5例表现为局限性肿大;8例胰腺周围可见有增厚的“包膜样”结构;7例可见胆总管胰腺段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3例可见胰管扩张;9例可见脾血管受累;8例可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例可见胰周脂肪间隙受累.结论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MSCT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CUBE-T2WI序列在显示腔隙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作者:杨照星;江洁;唐继尧;丁承宗

    目的 探讨应用CUBE-T2WI序列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优势.方法 采用1.5T磁共振仪分别对3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行头颅MRI CUBE-T2WI序列及T2WI序列扫描,分析不同扫描序列所得图像,评价CUBE-T2 WI序列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于3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CUBE-T2 WI序列显示378个腔隙灶,其中顶叶79个,额叶147个,丘脑13个,内囊36个,基底节68个,脑干18个,小脑17个.T2WI序列显示273个腔隙灶其中顶叶58个,额叶112个,丘脑9个,内囊28个,基底节43个,脑干13个,小脑10个.结论 CUBE-T2WI序列较T2WI序列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更清晰、准确,提高了腔隙性脑梗塞小病灶的检出率.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医源性肾出血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

    作者:龙文兴;夏国金;周定中;李庆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医源性肾出血的价值及疗效,总结诊疗经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 2015年6月收治的1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医源性肾出血患者资料,根据肾动脉造影情况,选择合适弹簧圈或明胶海绵颗粒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结果 16例患者造影均发现明显出血点,均一次性栓塞成功,术后未发生再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医源性肾出血具有安全、准确、快速、有效、可靠等特点,且创伤小,是医源性肾出血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诊断价值

    作者:裴昌军;唐永华;赵雪松;缪飞

    目的 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the pancreas,SPTP)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表现,探讨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SPTP瘤体与瘤周血管之间的关系,以及瘤体与周围组织间关系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SPTP影像学资料,包括CT表现,肿瘤与周围组织、邻近血管关系.结果 34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发生于胰头部16例(47.1%)、颈部2例(5.9%)、头颈部1例(2.9%)、体部5例(14.7%)、尾部4例(11.8%)、体尾部4例(11.8%)、钩突部2例(5.9%).15例实性(44.1%),7例囊性(20.6%),12例为囊实性(35.3%).34例中除1例完全钙化者无强化外,余33例病灶表现为包膜、实性部分或分隔持续强化,部分病灶内实性部分表现为云絮状不均质强化.MSCT后处理技术显示6例其病灶与邻近血管粘连、浸润,1例病灶与邻近组织器官粘连、分界不清,1例病灶包膜不完整,术前MSCT诊断与术中、术后病理相符.结论 MSCT检查对SPTP术前能做出正确诊断,MSCT后处理技术可清楚显示肿瘤与瘤周血管、组织之间的关系,对肿瘤可切除性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 360°环阵经直肠腔内超声对肛瘘的价值

    作者:林家东;王豫平;卢志娟;李建锋;谢成坤;万颖;林鸣琴

    目的 探讨经直肠新型360°环阵腔内超声对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肛瘘患者64例,术前超声Parks分型与术后手术记录Parks分型对照.结果 经直肠腔内超声能清晰显示内外括约肌.手术64例患者中,41例单纯性肛瘘,23例为复杂性肛瘘,其中括约肌间型29例,经括约肌型17例,扩约肌上型10例,括约肌外型8例.64例肛瘘共86个原发瘘管,89个内口,80个外口,42个肛周脓肿,超声对原发瘘管、肛周脓肿、内口显示的灵敏度分别为89.5%、100%和88.2%,特异度分别为91.5% 、97.5% 、86.3%.结论 360°经直肠腔内超声诊断肛瘘具有简便、实时、易操作等特点,能清楚显示内外括约肌,能为术前肛瘘的准确定位提供极有帮助的影像学信息,从而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双低”技术在头颈部动脉成像滤波反投影算法中可行性研究

    作者:张志鹏;钟佳利;杜司续;张晶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下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双低)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50例患者分为两组,25例患者行双低头颈部血管成像(CTA),管电压为100kV,对比剂用量为35ml;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管电压为120kV,对比剂用量为50ml,分析和对比两组间在辐射剂量、感兴趣层面上CT值、图像质量和静脉对比剂堆积情况上的差异.结果 双低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平均值为(458.81±19.99)mGy/cm和有效剂量(ED)平均值为(1.43±0.06) mSv,常规组DLP平均值为(776.43±22.67) mGy·cm和ED平均值为(2.42±0.08) 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脉弓层面,双低组与常规组的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CT值高于常规组,在颈动脉分又层面和大脑中动脉M1层面,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评分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对比剂堆积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的静脉对比剂堆积情况好于常规组.结论 256层螺旋CT下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双低)头颈部CTA检查所得图像能够满足诊断的要求,同时可以降低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

  • MR相位差增强成像技术对健康成人视辐射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静;杨丽;刘玉波;王光彬

    目的 探讨相位差增强成像(PADRE)技术显示正常成人视辐射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3.0T MR对35名健康志愿者视辐射行弥散张量成像(DTI)和PADRE技术成像,以DTI视辐射神经纤维束显示为“金标准”,对PADRE技术成像的血管增强(VE)、组织增强(TE)及相位增强(Padre)3种模式重建图像中视辐射的显示情况分别进行评分,并测算其相位值,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和t检验.结果 以DTI神经纤维束追踪作为参照,PADRE技术可清晰显示35名健康志愿者的视辐射,VE图像表现为平行侧脑室的低信号带,TE及Padre图像Padre中视辐射可分为两层结构:内侧的低信号带(内矢状层)和外侧的更低信号带(外矢状层),VE、TE及Padre图像中视辐射(内外矢状层)平均评分值分别为0±0、1.90±0.30、1.83 ±0.38,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E和Padre对视辐射(内外矢状层)的显示优于VE(Z值分别为-11.533、-11.392,P值均<0.01),内、外矢状层的相位值分别为-0.151 ±0.119,-0.441±0.09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945,P<0.01).结论 高分辨率PADRE技术可以显示视辐射,并可区分内、外矢状层,为活体视辐射成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肩背部弹力纤维瘤的影像学(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作者:吴春艳;张海燕;田立臣;岳奎涛

    目的 探讨肩背部弹力纤维瘤的影像学特征,评价CT和MRI在弹力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肩背部弹力纤维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形态学特征,总结其CT和MR1特点.结果 11例患者,男3例,女8例,年龄27 ~72岁,平均(57.8±12.7)岁,左侧3例(27.3%),右侧3例(27.3%),双侧同时发病5例(45.4%),总共16个病灶,均位于背部肩胛区,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扁丘状肿块,边界较清,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密度欠均匀,内部见少许条索样脂肪密度影,增强后与周围组织强化程度相似.MRI表现为不均匀信号,肿物内可见纤维组织样信号及脂肪信号夹杂排列.病理显示16例肿块均未见真正的包膜,边界不清,镜下见粗大的弹力纤维和呈灶状分布的脂肪组织.结论 肩背部弹力纤维瘤具有典型的发病部位和影像学特点,据此术前可明确诊断从而避免手术.

  • 囊实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分级对照

    作者:敖炜群;王培军;杨光钊;茅国群;史自立;程有根;邓水堂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囊实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CPNE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PNETs患者的CT和MRI资料,比较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0例患者共检出20个病灶,均为单发病灶.其中8个发生于胰头颈部,3个发生于胰体部,9个发生于胰尾部,肿块直径从1.8~10.0cm不等,平均3.5cm.高分化CPNETs7例(G1);中等分化CPNETs8例(G2);低分化CPNETs5例(C3).CPNETs分化程度越高,肿瘤倾向更大、形态不规则、肿瘤容易突破包膜向外侵犯,同时肿瘤囊壁及分隔多不规则.厚薄不均,壁结节多见,更易发生转移.结论 CPNET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有助于术前诊断及病理分级的评估.

  • T2WI+DWI配合PI-RADS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陆应军;赵文露;杨毅;魏超刚

    目的 探讨1.5T MR条件下T2WI联合DWI及PI-RADS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MRI资料,其中前列腺癌43例,前列腺增生42例,炎症8例,所有病例均行T2WI、DWI扫描.根据PI-RADS对上述93例MRI资料分别按RWI组和T2WI+ DWI组进行影像诊断评分,将影像评分与病理结果对照后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43例PCa,其中T2WI漏诊7例,T2WI+ DWI漏诊3例;非癌病例50例,其中T2WI误诊为癌27例,T2WI+ DWI误诊11例.各种检查方案检出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和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T2WI组,83.72%、46.00%、63.44%和0.777;T2WI+ DWI组,93.02%、78.00%、84.95%和0.929.T2WI组和T2WI+ DWI组的Az值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Z值为3.635,P<0.001).结论 T2WI联合DWI配合PI-RADS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和准确率,适合作为前列腺癌MRI筛查的基本诊断序列.

  • 3D/4D彩超在女性盆腔炎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诊断评价

    作者:张忠德;杨洪伟;陈晓园;黎涛

    目的 评价3D/4D彩超在女性盆腔炎(PID)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在我院行健康体检和妇科等相关科室门诊收治的主诉PID或PFD相关症状的216例女性,检测其是否罹患PID(由2D和3D/4D彩超诊断)或PFD(由2D和3D/4D彩超以及核磁共振MR诊断),计算比较三种方式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D和3D/4D彩超对PID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无差异(P均>0.05);3D/4D彩超对PFD的诊断灵敏度(x2=18.79,P<0.01)、阳性预测值(x2=7.30,P=0.01)、阴性预测值(x2=7.33,P=0.01)和诊断符合率(x2=7.61,P =0.01)均显著高于2D彩超,但与MR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年龄≥55岁是影响2D彩超诊断效果的保护因素(P=0.043、OR=0.755、95% CI:0.351 ~3.074),而高级医师进行彩超检查诊断为影响3D/4D彩超诊断效果的保护因素(P=0.033、OR=0.450、95% CI:0.070 ~1.241).结论 3D/4D彩超对女性PFD的诊断效果优于2D彩超,但与MR相当,两种彩超对PID的诊断效果无显著差异,临床对于PFD诊断应优先考虑使用3D/4D彩超,对PID可优先考虑2D彩超.

  • 帕金森病脑铁沉积的定量研究

    作者:江名芳;牛广明;高阳;石峰;谢生辉

    目的 通过磁敏感成像定量研究帕金森病脑铁沉积.方法 帕金森病患者31例和健康对照组34例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I平扫和SWI成像,测量双侧黑质、红核、丘脑、基底核及额叶白质的CP值,分析PD组与对照组之间CP值的差异并将PD组各个部位的CP值与各项量表的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左右侧丘脑和额叶白质CP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PD组左右侧尾状核和额叶白质CP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PD组左侧红核CP值低于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依照ADL评分、HAMD评分和MOCA评分分组,功能障碍组左侧黑质CP值低于ADL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抑郁组左额叶白质CP值低于轻度抑郁组和无抑郁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右侧苍白球和左额叶白质CP值在不同MOCA评分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组的CP值低.相关性检验中,左侧黑质CP值与ADL评分呈负相关(r=-0.492,P<0.05)左额叶白质的CP值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915,P<0.05),左侧黑质CP值(r=0.428)、左额叶白质CP值(r=0.391)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左额叶白质CP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428,P<0.05).结论 通过SWI可以定量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脑铁沉积,并且分析脑内异常铁沉积与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的关系.

  • 囊性淋巴管瘤DSCT表现及病理对照

    作者:黄聪;罗军德;淦登卫;邓亚;马雯慧;张鑫馨

    目的 探讨囊性淋巴管瘤的DS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为囊性淋巴管瘤15例的DSCT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DSCT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5例囊性淋巴管瘤中,位于颈部3例,腋下1例,纵膈2例,腹部9例,包括大网膜4例,肠系膜3例,腹膜后2例,其中1例伴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单房囊肿6例,多房囊肿9例,除1例囊壁厚以外,其余囊壁均薄,囊内可见纤细分隔,囊壁及分隔均无壁结节,密度均匀,CT值约+11HU,大小约2.4~21.2cm,腹部9例病例中8例病灶旁均可见结节状钙化灶,增强囊壁及分隔均有强化,3例囊内可见血管穿行.结论 DSCT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病变部位、累及范围及周围血管情况,对临床确定手术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 磁共振弥散加权序列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翟渌澜;陆文杰;李彭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序列(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和3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弥散加权序列扫描特征鉴别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灶分布部位主要集中在大脑半球皮髓交界,但是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组的病灶分布在大脑半球皮髓交界处者明显多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组;另外,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组的病灶数>4个的病例明显多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组,而且在两组中大部分患者的病灶数均多于4个,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组和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组患者的脑转移瘤周围水肿MRI常规检查呈现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而弥散加权序列呈现低信号,两组患者的水肿程度表现不同,其中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组的0度和Ⅰ度所占比例较高,表现较轻,达75.00%(24/32),而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组的0度和Ⅰ度所占比例较低,表现多样,为23.33%(7/3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组中,不用MRI常规序列检查的检出率不同,其中T2FIAIR的检出率较高,达86.34%,其次是T2WI为76.40%,DWI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组的检出率达96.27%.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组中,不用MRI常规序列检查的检出率不同,其中T2FIAIR的检出率较高,达89.63%,其次是T2WI为80.74%,DWI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组的检出率为50.37%.经统计学分析发现DWI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序列可以有效提高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正确率.

  • 64排螺旋CT胃癌征象与病理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马轶;梁青;武婧;张波;邱学超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胃癌征象与病理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胃癌征象及病理分期与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64排螺旋CT胃癌征象的TNM分期结果的准确率分别为81.37%、80.39%及82.35%;肿瘤大直径和肿瘤厚度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远处转移无关(P>0.05);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和强化程度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病灶厚度、强化差值、强化方式、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及淋巴结转移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病灶大小、浆膜受侵和远处转移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研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5T磁共振TWIST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的应用研究

    作者:谭仲伦;成官迅;郭晓婷

    目的 探讨磁共振(time-resolved angiography with interleaved stochastic trajectories,TWIST)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0例主动脉夹层病例,实验组15例MRA采用TWI ST技术扫描,对比剂注射与MR扫描同时进行,无需屏气,60s内共采集15个动脉期数据;对照组15例MRA采用冠状面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扫描,屏气18s采集一期数据.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并进行MPR、MIP重组.采用双盲法分别对两种检查在增强图像对比度、图像灰阶清晰度及图像细节方面进行图像质量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A型2例,B型13例;对照组A型1例,B型14例,原始图像结合MPR重组均能清晰显示破裂口、真假两腔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质量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无需患者屏气配合,亦无须估计扫描起始点,不同时相的增强图像能提供额外的血流动力学信息,直观反映真假二腔的关系.结论 磁共振TWIST扫描技术在不降低图像质量前提下,降低对患者及检查操作者的要求,更准确显示真假腔的位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叶内型肺段隔离症栓塞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对比研究

    作者:刘亚军;高献芳;李继军;梁长虎

    目的 通过观察叶内型肺段隔离症栓塞治疗前后的影像学特征变化,客观评价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及肺内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叶内型肺段隔离症患者,其中6例经介入栓塞治疗,3例经肺叶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前后均行胸部双源CT扫描并对比影像学特征变化.结果 9例叶内型肺段隔离症患者清晰显示了影像学特征,6例经介入栓塞治疗后的肺段隔离症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如感染、肺不张及缺血等.结论 CT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叶内型肺段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对其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叶内型肺段隔离症的有效途径.

  • 颈部放疗后与未行放疗鼻咽癌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的对比评价

    作者:刘雯;曹东明

    目的 通过颈部放疗后与未行放疗鼻咽癌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对比以评价放疗对颈动脉的影响.方法 对37例因鼻咽癌接受放疗后亦生存达5年以上的患者与32例新诊断为鼻咽癌而未行放疗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斑块形成情况等.结果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在放疗组患者中有66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31支伴有斑块形成,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增高,而未放疗组中颈动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颈部放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鼻咽癌患者常见颈动脉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准确判断鼻咽癌颈部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位置,早期评估放疗后患者颈部大血管并发症.

  • 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梅;张克勤;毛锋

    目的 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在评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临床价值,并以此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方法 采用2011年Kwak提出的TI-RADS分类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598例患者甲状腺结节(共计866个结节)的超声资料,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确定TI-RADS分类的临界值.根据病灶大径分为两组:≤1cm组,>1cm组,比较两组间良恶性差异.结果 866个甲状腺结节中,TI-RADS分类为2~5类者其恶性结节所占百分率分别为2类0% (0/46)、3类1.0%(2/194)、4a类6.8% (10/146)、4b类34.7% (34/98)、4c类87.7%(270/308)和5类100%(74/74).获得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947,通过分析,取得合适诊断临界值为4c类,即TI-RADS分类≥4c类者诊断为恶性,而TI-RADS分类<4c类者诊断为良性.以TI-RADS分类≥4c类为诊断恶性的标准,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8.2%、92.0%、90.3%.以此标准诊断两组不同大小结节间的良恶性,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RADS分类在评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鼻咽部良恶性病变及鼻咽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玮;顾晓丽;黄小燕;何剑;吴晓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良恶性病变及鼻咽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0例鼻咽部病变患者行常规MR及DWI检查,分别从鼻咽部粘膜特征,鼻咽部良恶性病变ADC值进行分析并与2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DWI对鼻咽癌(NPC)T分期的诊断效能及表观弥散系数(ADC)与T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NPC与NPH在病灶的对称性、厚度及信号强度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NPC患者鼻咽壁、斜坡及椎前肌的ADC值与NPH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H患者鼻咽壁的ADC值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WI对鼻咽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DWI对鼻咽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ADC值与T分期呈正相关性(r=0.436,P<0.05).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结合测定ADC值有助于对鼻咽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及对NPC的T分期评估.

  • 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MRI表现及随访观察

    作者:宋丹;赵建设;张秀芸;盛卉

    目的 总结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MRI特点,提高对RESLES的认识及影像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 2015年6月收治的18例RESLES儿童的临床表现、MRI资料及随访结果,总结其MRI特点.结果 首次检查18例患儿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类椭圆形或斑片状病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稍高信号,DWI(b=1 000)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所有患儿治疗5~19天后进行MRI复查,原有病灶均完全消失.10例3~6个月后再次复查MRI,头颅MRI均表现为正常.结论 儿童RESLES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常表现为抽搐,诊断以MRI检查为主,其特征性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灶.RESLES通过治疗后复查病灶均消失,预后良好.

  • 小网膜神经鞘瘤1例

    作者:李清水;张永生;袁国奇

    患者女,68岁.因甲状腺肿物入院,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平扫:左上腹胃小弯内侧见一混杂密度影,大小约4.5cm×5.2cm × 3.9cm,与胃小弯关系密切,与胰腺分界清楚,内部密度不均匀,CT值24~ 38HU,并见少许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外侧部分明显持续强化,CT值124HU,内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图1),静脉期及延迟期低密度部分逐渐填充强化.

  • 腹膜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石义志;吕国士;刘伟;赖丙林

    患者,男,44岁.4日前出现中下腹持续性胀痛,用力时加重,向腰背部放射.专科查体:下腹部可触及实性包块,质软,边界不清,腹肌稍紧,中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常规血尿检查未见异常.腹腔彩超:近脐部可见一大小约为8.0cm×5.0cm的实性低回声团,边界清晰,形态规整.CDFI示:其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后缘位于髂血管分叉处.

  • 1例AngioJet Ultra血栓抽吸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护理观察

    作者:宋蕾;薛艳;宋超

    患者 女性,65岁.因左下肢粗肿3天门诊以“深静脉血栓形成”收入院.查体:左下肢肿胀,皮肤张力高,双下肢股三角区压痛(+),左侧腓肠肌压痛(+-)、Homan's sign (+-),左下肢大腿中部肢围较右下肢粗约4.5cm,小腿中段肢围粗约3cm.下肢静脉超声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第二掌骨骨巨细胞瘤1例

    作者:赖丙林;吕国士

    患者 女性,28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手第二掌骨背侧“花生”大小肿物,无疼痛、瘙痒、红肿及皮肤破溃,关节活动无受限,未行任何治疗,1年后肿物逐渐增大伴疼痛就诊.专科检查:右手第二掌骨背侧见大小约6cm×5cm肿物,质硬,活动性差,边界不清,轻度压痛,与皮肤无明显粘连等异常,右手第1~3指屈曲活动受限,皮肤感觉及末梢血运良好.

  • 车祸致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作者:罗琼;陈小军

    患者男,35岁,因车祸伤后神志不清1h入院.肺部CT平扫提示:纵膈血肿、左侧胸壁血肿(图1);外科行急诊手术胸腔内血肿清除术,术中见左侧壁层胸膜与胸壁间广泛血肿,降主动脉左前壁见一约3.0cm×3.0cm隆起,张力高,可及搏动感,考虑假性动脉瘤可能,立即停止手术.紧急行胸主动脉CTA检查.CTA显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管壁规则,管腔通畅,降主动脉近段见大小约2.2cm × 1.4cm向外突出高密度影,两侧见游离内膜片影.

  • 超声与CT在肠系膜脂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姜晓龙;郑桂霞;陈立民;刘霞;朱红

    目的 探讨超声与CT在肠系膜脂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8例肠系膜脂膜炎的超声表现并与CT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8例肠系膜脂膜炎超声均表现为肠系膜根部增厚、回声不均匀增强,病变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整体呈现为模糊的“毛玻璃样”改变;CT平扫均表现为较脂肪密度稍高的云雾状影,周边可见纤细假包膜,并可见软组织结节影.二者共同表现为增厚的肠系膜包绕在肠系膜血管周围,肠系膜血管无受压移位.结论 肠系膜脂膜炎患者超声与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二者结合能够提高本病的诊断.

  • 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技术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杰基;林小影;程幸;曹献云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技术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接受乳腺炎筛查的非哺乳期育龄女性分别采用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检查,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25例患者中,高频超声表现为乳腺肿块102例,占位效应不明显23例,肿块合并脓肿形成38例,合并窦道形成者11例,伴有病变周围组织回声增厚、增强38例,病变内可见钙化灶12例,存在后方衰减3例.病变区域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分级0级0例,Ⅰ级29例,Ⅱ级72例,Ⅲ级24例.经高频超声检查明确提示乳腺炎92例,18例提示乳腺癌可能,10例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能,5例提示增生性结节可能.125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中113例患者Ihoh五分法评分≤3分,另外,有2例发生误诊为乳腺癌.经病理确诊,在125例乳腺炎患者中,急性乳腺炎9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2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0例.将上述高频超声和弹性成像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弹性成像对乳腺炎的诊断准确率(98.40%)明显高于高频超声(73.6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病史及体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子宫腺肌症MRI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段寿生;邝平定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方法 对我院34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表现和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仅有1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被误诊为子宫肌瘤,本组患者的MRI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7.1%,与临床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诊断发现34例患者的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弥漫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T2加权成像显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部分患者病灶内可见小囊状高信号.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T2加权成像显示宫体出现与结合带相似的低信号肿块,边界不清晰,信号欠均匀,部分患者病灶内可见点状高信号.结论 不同病理分型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表现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 产前系统胎儿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的临床价值

    作者:方友萍;金雪鸿;王晓红;章海燕

    目的 探讨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 060例孕妇进行超声检查,筛查胎儿心脏异常中的可行性.结果本研究13 060例受检孕妇中,产前经超声筛查出先天性心脏畸形50例,40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10例经引产后尸解证实,漏诊8例小的室间隔缺损,2例主动脉弓缩窄,发病率为0.46%.产前超声检出胎儿心脏畸形准确率为83.33%.将13 060例孕妇的超声检查结果按照孕周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发现孕22 ~ 30周的孕妇在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等心脏基本切面显示率方面明显高于孕18~21周、孕31~42周,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赵蕊;王小燕

    目的 探讨产前彩色超声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267例孕妇的胎儿心脏进行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等切面进行扫查,并与引产后胎儿尸检结果或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产前经超声筛查出先天性心脏畸形12例,9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吻合,3例经引产后尸解证实,漏诊2例室间隔缺损,1例主动脉弓缩窄,发病率为0.46%.胎儿心脏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准确率为80%.产前经超声检出的先天性心脏畸形12例,其中7例(58.33%)表现为四腔心切面异常,7例(58.33%)表现为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异常,7例(58.33%)表现为三血管或三血管气管切面异常.结论 产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可发现心脏畸形,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 肝脏增强CT与MRI在检查肝癌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俞丽;陈明安;陶敏敏

    目的 探讨肝脏增强CT与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差异.方法 对收治58例肝癌患者采用肝脏增强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准确率.结果 MRI对肝内病灶检出数量及肝内病灶阳性检出率91.38%均明显高于增强CT检查72.4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肿瘤的诊断结果发现MRI对不同肿瘤大小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3.10%,明显高于增强CT检查77.5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发现MRI尤其对直径≤3cm的肿瘤患者诊断准确率92.11%,明显高于增强CT检查71.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检查方法对直径> 3cm的肿瘤患者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MRI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肝脏增强CT,尤其是针对直径≤3cm的肝癌患者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冷晓明;赵曼;韩晓蕊;刘宇;冯欣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us,G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镜和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34个膝关节)均有不同程度滑膜增厚和关节积液,均见关节软组织程度不等偏侧性肿胀,以股骨下端明显;关节积液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T2WI示信号不均匀增高,脂肪抑制图像较明显,与邻近肌腱、肌肉分界欠清.16例患者可见关节间隙狭窄;5个局部肿胀较轻,主要局限于滑膜及邻近肌肉,表浅组织肿胀不明显.20例患者可见骨质破坏,其中4例较轻微,局部受压侵蚀,不规则稍变薄,16例损害较严重,软骨局部毛糙、缺损甚至消失,以股骨前下端为明显;在T,WI上表现为点片状低信号,在T2 WI上表现为点片状高信号的软骨结构变形、中断;13例患者可见痛风石沉积,其中6例位于滑膜囊或关节腔,呈较规则的结节状或不规则条块、分叶状,大直径4~ 48mm;5例位于关节各骨(髌骨3例,胫骨2例),2例位于软组织内,多数痛风结节T1WI为等或较低信号,欠均匀,在本文中7例表现为稍低信号,4例表现为等信号,T2WI多数为不均匀较高信号,内部见小斑点低信号,少数为等或较低信号,但总体信号不是很高,与肌肉信号相似.所有痛风结节边界较清晰,多数结节周边可见不完整的弧形较低信号,痛风石的MRI表现有其特异性,但仍需与一些肿瘤性病变待鉴别.结论 MRI检查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 多层螺旋CT肠道造影在诊断克罗恩病中的应用

    作者:赵庆玲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常反复发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在主要以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以及病理组织学的综合判断作为诊断该病的方法.多层螺旋CT肠道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Enterography,CTE)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因其时间及空间分辨率高,检查速度快、价格适宜等优点而发挥着特异的诊断价值,本文就CTE在克罗恩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影像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冯廷越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治疗措施以手术切除为主,目前早期诊断困难,术后5年生存率极低,因此合理利用各种影像检查手段,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本文旨在介绍小肠钡餐造影、多排螺旋CT检查、MRI检查、内镜检查、核医学检查及超声成像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及新进展,并阐述各种检查的优势及不足,为临床及影像医师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创伤后急性应激反应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翁艺菲;戚荣丰

    急性应激反应是个体在亲历、目击或面临一个对自己具有死亡威胁、严重伤害的创伤事件后短期(1个月)内生理和心理上所表现出的应激反应.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神经影像学技术有利于观察创伤后急性应激反应相关脑区及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文章主要对创伤后急性应激反应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CT血管内对比剂应用的研究

    作者:赵兴汉

    CT血管内对比剂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但由于很多年轻放射科医师对血管内对比剂基础知识的认识不够,从而使对比剂在使用上陷入一些误区.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复习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详细阐述了对比剂的分类、理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影响肾安全性的相关因素及如何真正降低肾毒性,通过自身实验加强对高浓度对比剂的认识及在门静脉增强上的特殊性,希望对放射科医师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 超声评估功能性单心室动物模型心功能的研究

    作者:钟舒文;张玉奇;孙彦隽;陈丽君;王珊珊;张志芳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建立功能性单心室(FSV)动物模型,探讨超声新技术评估FSV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12只猪建立左室型单心室(SLV)的动物模型,分别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组织多普勒(TDI)和速度向量成像(VVI)测定模型基础状态下、Glenn模型、Fontan模型和改变心肌收缩力状态下的心功能.结果 1)Glenn和Fontan模型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基础状态显著下降,整体长轴应变(GLS)和整体环向应变(GCS)显著下降,扭转和扭力显著下降;左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处Tei指数显著升高;左室游离壁各节段的纵向速度、纵向位移、纵向应变显著减少;2)增加心肌收缩力状态的LVEF、GLS和GCS均显著增加,左心室扭转和扭力明显增加;左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处测定的Tei指数均明显降低.左室游离壁基底段的纵向速度、位移、应变和应变率均显著增加.结论 3DE、TDI和VVI可以反映功能性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模型的心功能.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