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颅面立体结构三维可视化研究及其意义

    作者:杨斌;黄洪章;李晶

    目的:为实现颅面结构三维可视化并对其全面、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应用Visual C++ 语言设计开发出一个多功能应用软件包,其功能模块包括:三维重建、精确测量、电子解剖等.借助所开发的软件包,将面向多边形的表面绘制显示方法应用于颅面软组织、骨组织结构的三维重建研究. 结果: 由二维断层CT图像构建出颅面皮肤软组织和骨组织立体结构模型,其立体模型可旋转以利于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可以任一剖面显示及操作其局部结构.结论: 为颅面外科临床提供了定性和定量诊断分析的新技术,实现了颅面电子解剖.为解剖学、人类学和医学美学研究提供了立体分析模型和新方法.

  • 桡侧腕屈与腕长伸肌腱部分转位修复手部关节脱位应用解剖

    作者:张发惠;刘凯;关夷;宋一平;钟桂午

    目的:为桡侧腕屈与腕长伸肌腱部分转位修复桡尺远侧及第1腕掌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成人上肢标本,分别对桡侧腕屈肌腱、桡侧腕长伸肌腱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桡侧腕长伸肌腱性部长(17.8±2.6)cm,肌腱的上、中、下段宽分别为(13.7±3.1)、(5.6±1.1)和(4.6±0.57)mm肌腱的上、中、下段厚分别为(1.5±0.5)、(2.0±0.3)和(2.4±0.3)mm.桡侧腕屈肌腱性部长(14.3±1.1)cm,肌腱的上、中、下段宽分别为(9.11.4)、(5.5±0.9)和(4.0±0.4),肌腱的上、中、下段厚分别为(2.4±0.6)、(2.2±0.4)和(2.6±0.5)mm.结论:采用桡侧腕屈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部分转位,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适用于桡尺远侧关节或第1腕掌关节脱位的修复,临床应用获得良好效果.

  • 经口咽至斜坡区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

    作者:纪荣明;李玉泉;张煜辉;熊剑;刘波;周晓平;黄章翔;李亮;陈志刚;金玲艳;王群超

    目的:为经口咽至斜坡区的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整颅60个,颅的水平切面20个,正中矢状切面20个;头颈部尸体标本25个,其中10个行正中矢状切面.测量切牙孔、前、后鼻棘至咽结节的距离;咽结节、正中线与卵圆孔、颈静脉、颈动脉管外口和舌下神经管外口内缘以及与枕骨大孔前端的间距;测量斜坡高及其上、中、下段的厚度.斜坡区硬膜的厚度以及观测蝶窦与斜坡的位置关系等.结果:正中线距卵圆孔内侧缘、破裂孔、颈动脉管外口、舌下神经管外口内侧缘分别为23.33±2.04 mm,10.54±2.65 mm,25.24±2.85 mm和17.18±1.86 mm.斜坡的高和上、中、下段的厚度分别为34.63±4.36 mm和17.78±3.72 mm,10.46±2.40 mm,7.36±1.91 mm.结论:切牙孔或前鼻棘至咽结节的深度为70.99 mm和78.27 mm,切开咽后壁至颅底外面,以咽结节为圆心,以20 mm为半径作圆行斜坡区开骨窗,可有效防止伤及舌下神经、颈内动脉等.

  • 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研究

    作者:马向阳;钟世镇;刘景发;尹庆水;徐达传;夏虹;吴增晖;丁自海

    目的: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利用50例干燥寰椎标本,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侧块中部、椎弓根以及后弓的宽度和高度.结果:寰椎侧块中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12.78 mm和12.95 mm;寰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8.57 mm和5.83 mm;椎动脉沟下方寰椎后弓的宽度为8.46 mm,该部内侧1/3和外侧1/3的高度分别是3.88 mm和4.25 mm.结论: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其决定因素是椎动脉沟处的寰椎后弓高度.

  • 寰枕、寰枢关节滑膜皱襞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唐学阳;彭明惺;刘利君;王林强;廖素华;彭庆恩;雷清芳

    目的:观察寰枕、寰枢关节中各关节有无滑膜皱襞存在,皱襞的形态、位置和组织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12岁以下小儿和8例成人防腐尸体的寰枕、寰枢关节中的各关节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无论成人或小儿,除了寰枢后正中关节外,其它关节均有滑膜皱襞存在,滑膜皱襞总出现率66 .7%.寰枢前正中关节中皱襞位于上关节间隙,寰枕关节、寰枢外侧关节的皱襞主要分布于前外侧,多数皱襞呈月牙形.与成人相比,小儿组皱襞数量多,总出现率达72.34%(成人组仅58.3%),小儿以大中型皱襞为主(58.35%),成人以小型皱襞为主(62.5%)且无大皱襞.镜下观察儿童有三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其中以脂肪型和纤维脂肪型为主(88.9%).结论:推测在儿童寰枕、寰枢关节中有更多更大的滑膜皱襞,在受到外伤或炎症作用下,皱襞肿胀变大,位置改变,发生嵌顿,这很可能是小儿好发某些上颈椎疾病,如寰枢椎旋转畸形的解剖学基础.

  • 直肠周围筋膜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玲珑;兰宝金;郑鸣;池畔

    目的: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防腐固定的盆腔标本上解剖观测直肠系膜、Denonvilliers筋膜及直肠周围腔隙的结构特点.结果:1、直肠系膜中上段较厚,与直肠连结疏松,有纤维束伸入直肠壁;下段逐渐变薄至(2.1±1.2) mm,并有(1.59±0.47) cm长的系膜与直肠肌层连结紧密,末端借致密结缔组织与肛提肌相连.2、Denonvilliers筋膜薄而致密,薄处为(1.4±0.5) mm.64%的筋膜有细小纤维束伸入前列腺、精囊腺(或阴道)之间.3、未见明显呈束状结构直肠侧韧带.结论:直肠系膜及Denonvilliers筋膜是包裹直肠的独立结构,沿骶前间隙及直肠两侧壁锐性分离可完整游离直肠系膜,但直肠下端的系膜与直肠壁、Denonvilliers筋膜与前列腺(或阴道)之间结合紧密,分离时应慎重.

  • 咽旁间隙的三维断层解剖学及临床意义

    作者:付升旗;范锡印;郭进学;刘恒兴;崔卫刚

    目的:为咽旁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60例,分别作冠状、矢状、横断层解剖.在经咽隐窝的断面上,观察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关联方格分别测量其宽度和面积.结果:咽旁间隙的冠状、矢状、横断面积分别为:(348.8±1.88) mm2(左)、(350.0±2.04) mm2(右),(425.0±2.32) mm2(左)、(424.6±2.28) mm2(右), (447.6±2.18) mm2(左)、(446.4±2.10) mm2(右).两侧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呈对称性,断面宽度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冠状、矢状、横断层是分别显示咽旁前间隙、咽旁间隙、咽旁后间隙及其结构的佳断层解剖.结论:(1)翼内肌、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咽鼓管、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茎突是MRI等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2)咽旁间隙的三维断层解剖对咽旁间隙肿瘤等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颅底段展神经的应用解剖

    作者:朱国臣;韩卉;孟庆玲;胡玉婷

    目的:为颅底外科提供展神经的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展神经的位置、行径及重要毗邻关系.结果: ①展神经在硬脑膜入口处两侧间距(19.71±1.79)mm; ②Dorello管顶与底间大垂直距离(2.14±0.70)mm;③展神经在海绵窦内距破裂孔硬膜环(5.69±1.45)mm.结论: 在颞骨岩部、海绵窦及眶上裂区手术,展神经必须予以辨认和保护.

  • 结扎数支肋间后动脉对胸腰段脊髓血供影响

    作者:戴景兴;原林;周志涛;李鉴轶;余磊;王兴海;石瑾;洪辉文;吴坤成;齐向东

    目的:探讨在脊柱侧凸前入路手术中结扎第7~11肋间后动脉对脊髓血供的影响.方法:将11例14~50岁、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无损伤的新鲜尸体随机分在A组(不手术)、B组和C组(分别结扎左侧和双侧第7~11肋间后动脉起始部),全身墨汁福尔马林灌注,取T5~L1段脊髓作250 μm连续冰冻切片,镜下观察和拍照,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C组标本的节段间血管数及血管密度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某些节段的血管数或/和血管密度存在差异.结论:胸腰段脊髓的血供不存在节段间差异,双侧结扎第7~11肋间后动脉起始段对脊髓血供影响较大,单侧结扎第7~11肋间后动脉起始段对胸腰段脊髓血供有影响.

  • 下腔静脉肝后段的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明玉;马清国;李萍

    目的:研究下腔静脉肝后段口径变化规律以及与肝静脉开口的关系.方法:选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离体无病变肝脏 34例,直角规测量内径,剖开管腔观察管壁形态及肝静脉开口情况.结果:下腔静脉肝后段近心端内径为(23 .8± 1.1) mm,狭部内径为(18.0±1.4) mm,远心端内径为(20.2 ± 1.5) mm;狭部管腔内多形成纵行皱襞;肝左、中、右静脉开口于下腔静脉肝后段上 1 /4段,口径较大的肝小静脉开口于肝后段下2/4 段.并使该段中上部形成一向左开放的夹角,其平均角度为(159.7± 2.8)°.结论:下腔静脉肝后段狭部和腔内纵襞的存在,为该段狭窄性疾病和血栓形成的解剖学基础.

  • 肱三头肌外侧头神经肌支和血供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斌;邵新中;郑桓;卢爱东;李淑芹;李康华

    目的:为肱三头肌外侧头的神经肌支移位和游离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对肱三头肌外侧头的神经肌支和血管进行详细解剖观测. 结果:外侧头肌支数2~4支,一般为3支.入肌部位位于大圆肌腱下缘(5.31±2.01)、(6.06±1.21)、(5.96±1.0) cm,横径分别为(1.4±0.5)、(1.2±0.2)、(1.9±0.9) mm.肌皮神经肱二头肌平均2个肌支,入肌部位分别在大圆肌下缘以下(4.21±1.66)和(4.58±1.32) cm,横径为(1.4±0.6)和(1.2±0.8) mm.腋神经入肌部位在大圆肌下缘以上发出.肱三头肌外侧头血供来源于肱深、旋肱后及部分近侧肌支,且均与肱深血管有关. 结论: 肱三头肌外侧头肌支有足够长度和横径,在肌门处可无张力移位至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及部分腋神经肌支.以肱深血管为蒂的肱三头肌外侧头游离肌皮瓣是修复前臂肌肉皮肤缺损的良好供体.

  • 豆状核的定位解剖与可视化研究

    作者:田菊霞;林支付;卢洪煊

    目的:对豆状核进行定位解剖和三维重建,为脑立体定向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用经防腐固定的肉眼观无病变的成人整脑标本60个,剥去脑膜及血管后,正中矢状切为左、右两半,通过原点(大脑前、后连合连线的中点)作三条相互垂直的坐标轴,定X轴为左右横轴、Y轴为前后纵轴、Z轴为上下竖轴,建立三维空间坐标系统.大脑半球用液体琼脂填充各脑室包埋固定,冷却后用切片机经X轴、Y轴、Z轴切面,得到各轴20个脑2 mm厚的薄片.确认各脑片上的核团轮廊,经数码相机摄片,逐一贮存在计算机内,即切片→摄片→数字化图像等过程.结果:获得逼真、平滑并可随意放大、缩小、切割和旋转的带坐标的豆状核的三维空间图像;豆状核的长宽高和坐标值.结论:豆状核的定位解剖和三维重建的空间形态,对功能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在豆状核的手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入路肝动脉的研究

    作者:李晓平;李朝龙;徐达传

    目的:为腹腔镜肝脏外科提供肝动脉的应用解剖及手术入路设计.方法:成人尸体肝脏标本30例研究肝供血动脉的来源,包括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类型和副肝动脉支在肝门的分布规律及变异形式,测量各动脉的长度及管径;结果:①30例肝总动脉全部起源于腹腔干,有4种分支类型.②肝右动脉与肝外胆管关系有5型.③第一肝门入肝的动脉80%为单支型.结论:腹腔镜下肝动脉结扎操作简单,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不主张单纯行腹腔镜肝动脉结扎术;经胃网膜右动脉进行肝动脉插管术入路安全,效果好;肝左外叶切除时可先处理肝动脉.

  • 胸背神经移位与肱二头肌肌支吻接重建屈肘功能的应用解剖

    作者:张振伟;廖坚文;卓浩;古纪欢;林冷;周可;陈泽华;庄加川;张家俊;詹伟鹏

    目的:为胸背神经移位与肱二头肌肌支吻接重建屈肘功能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取15具(30侧)成人尸体,对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和胸背神经及其伴行动脉进行解剖,观测其走行、可应用长度、横径及分支情况,并取神经标本经石蜡切片、HE染色,对有髓神经纤维进行计数.在2具(4侧)新鲜尸体上模拟设计手术入路.结果:(1)定上肢外展60°时胸锁关节与喙突间连线中外1/3交界处锁骨下缘为测量点.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发出点距测量点距离平均为13.1 cm,强行分离长度平均为5.0 cm.胸背神经1~3肌支距测量点平均距离分别为:9.2、11.1、12.3 cm.(2)肱二头肌肌支发出点与胸背神经各肌支发出点的横径、束数和有髓纤维数等数值相仿.(3)在新鲜尸体上设计上肢外展60°锁骨中点下缘至上臂上段内侧正中切口与背阔肌前缘斜行切口,操作简易,创伤较小.结论:应用带血供的胸背神经移位与肱二头肌肌支吻接重建屈肘功能具有可行性.

  • 枕大神经痛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雷涛;徐达传;崔林

    目的:探讨枕大神经痛发病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防腐固定10例(20侧)和新鲜标本5例(10侧),以经骨性外耳门中点的水平线和后正中线为轴建立坐标系,定位枕大神经浅出点,观察枕大神经走行分布及其与枕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1)枕大神经皮下浅出点位于坐标原点旁开17~20 mm;以浅出点为界,枕大神经可分为皮下段和肌内段.(2)皮下段与浅筋膜紧密附着,活动度小,为固定区;肌内段走行于半棘肌和斜方肌腱膜间,神经活动度大,为活动区.结论:颈部运动使活动区和固定区交界部位的神经处于"扭折"状态;浅出点腱膜组织对神经的固定作用造成了神经的"卡压",此双重作用是构成枕大神经卡压的解剖学基础.

  • 三角肌的血供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许本柯;徐达传;谢则平;舒先涛;熊绍虎;刘兵

    目的:为临床应用三角肌皮(骨)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上肢标本(10侧动脉铸型标本),观察三角肌形态、血供来源、分布特点及神经支配;2例新鲜上肢标本经锁骨下动脉灌注含有银珠粉的显影剂,X线拍片,观察动脉在三角肌内的分布、构筑特点.结果:三角肌前部肌束血供来源于胸肩峰动脉的三角肌支和肩峰支,其血管神经束在肩峰角下5.6 cm入肌;中后部肌束血供主要来源于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三角肌由腋神经支配, 其主干的体表投影位于肩峰平面下方(5.3±1.7)cm;三角肌后缘前方(4.2±1.2)cm和肩峰前角与三角肌粗隆连线后方(1.3±1.1)cm处.结论:三角肌血供丰富为多源性,血管径粗、蒂长、体表易定位,有神经伴行,可以制成带感觉的肌皮骨瓣用以修复软(骨)组织缺损.

  • 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处理岩斜区病变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玉海;王春莉;卢亦成

    目的:研究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进行岩斜区直接手术的方法,寻找出该入路的标志点和颞骨岩部的磨除方法,并观察手术的暴露范围和优缺点.方法:用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标本,显微镜下(×6~25)解剖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结果:岩乙状窦交叉点、内淋巴囊裂是磨除颞骨岩部后面的重要标志,用内淋巴囊裂可以初步定位前庭小管、总脚和后半规管.此入路能够暴露从鞍背到延髓中上部的区域,以暴露中岩斜区佳.离断内淋巴囊,可扩大骨磨除的面积,增加手术的暴露.结论:以岩乙状窦交叉点、内淋巴囊裂为标志为安全磨除颞骨岩部后面提供了保证.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具有手术距离短、视野暴露充分的特点,特别适用于骑跨颅中、后窝而以颅后窝为主的岩斜区病变.

  • 断掌再植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作者:王京生

    目的:为断掌再植的神经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侧成人手标本掌部浅、深两层的主要神经分支进行解剖.以远侧腕横纹为横坐标,以掌中线为纵坐标对掌部主要神经分支的起、止点进行坐标测量.将手掌部划分为64个正方形小区,按照掌部主要神经分支起、止坐标对各神经进行小区定位,确定各神经分支的体表投影.模拟不同平面断掌,确定各断掌平面应修复的神经.结果: R1T3、R1T4、R2T2、R2T3、R2T4 5个小区集中了正中神经返支、正中神经分叉处及尺神经深支的大鱼际肌段,此区域神经分支较多,是断掌时神经修复的重要区域.U2T1、U2T2、U1T3 3个小区有尺神经深支通过,通过此三小区的断掌应仔细修复尺神经深支.结论:本文结果可供对断掌及其他手掌外伤的神经损伤修复作出较为准确的定位,并根据预测结果对掌部损伤神经进行有目的的修复.

  • 颈椎生理弯曲的弧度法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广森;靳安民;袁岱军;童斌辉

    目的:为临床颈椎功能评定建立参考指标并为颈椎椎体间融合器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378例正常人体颈椎中间位侧位片弦、弧长度进行测量,通过二元一次方程求解计算出正常颈椎生理曲度.结果:男女颈椎生理曲度平均值为(34.57±5.26)°,95%的正常值范围为24.27°~44.88°,男女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P >0.05).低年龄组(11~30岁)颈曲较大,随年龄增长颈曲减小;31~60岁之间男女颈曲呈波动变化;高龄组(60岁以上)颈曲随年龄的增加又有增大趋势.结论:人体生理颈曲与年龄存在相关性,但非线性相关;颈曲的变化是颈椎基础力学失衡的结果,维持和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疾患有积极作用.

  • Caspase 3反义核酸阻抑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王亚利;宋天保;王中卫;白明华;刘勤

    目的: 设计、合成Caspase-3 mRNA 反义寡核苷酸,并筛选出能阻抑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有效片段. 方法: 针对Caspase 3 mRNA不同区域设计出一系列17~18 mer反义寡核苷酸,用脂质体导入PC 12细胞内,并用Aβ25~35诱导细胞凋亡.用AnnexinⅤ-FITC/PI复染、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凋亡早期细胞变化情况.结果:针对Caspase-3 mRNA编码起始区的反义寡核苷酸片段(ASODN2,-6~12, 5'-GTT GTT GTC CAT GGT CAC 3')导入PC-12细胞后,在Aβ25~35诱导下, Annexin Ⅴ/PI复染、流式细胞仪检测见早期凋亡细胞较对照组及其它反义寡核苷酸组明显减少(P<0.05);且导入后Aβ25~35诱导凋亡细胞数与无诱导组相比未见明显增多(P>0.05). 结论: 1.Caspase-3 在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2.Caspase-3 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片段5'-GTT GTT GTC CAT GGT CAC 3'能有效阻止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 改良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子宫血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淑敏;孔祥玉;马泉;刘胜;韩莉;马卫军

    目的:光镜下观察大鼠子宫各部位血管构筑.方法:应用单宁酸氯化铁法(TA Fe法)灌流固定大鼠,取子宫不同位置做冰冻切片,氯化铁显色,常规脱水、透明、封片,显微摄影.结果:子宫壁出现类似电镜负染色效果,组织结构灰黑色,血管双线条状,分支明显,过管壁切面可见内皮细胞或平滑肌;子宫动脉进入肌层分支并形成一、二级血管网和多支环状动脉,环行动脉或二级血管网发出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进入粘膜,形成密集的三级毛细血管网.结论:经灌流的子宫标本较长时间保存在媒染固定液内,导致血管外结构也被媒染;子宫壁有三级血管网;每个子宫有多支环状动脉;各段子宫血管构筑不尽相同.

  • 同时显示肾微血管和细胞构筑的实验研究

    作者:孔祥玉;赵淑敏;马泉;韩莉;颜勇;马卫军;刘胜

    目的:在媒染微血管的同时显示肾内细胞构筑,以了解肾微血管与肾小管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单宁酸-氯化铁法(TA Fe)媒染肾微血管,再以苏木精、H E法复染来观察肾小管细胞结构.结果:经复染的2组切片各级血管和细胞均染色良好,血管壁平滑肌纤维、内皮细胞界限清晰,细胞核蓝染,H E染色的细胞质呈深浅不同的红色.因切片较厚,保证了微血管的立体感,细胞的染色效果却不及薄切片的鲜艳.结论:TA Fe法配合苏木精或HE复染,可同时显示肾微血管和细胞构筑.

  •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细胞凋亡及NOS阳性细胞的变化

    作者:毛伟峰;金国华;秦建兵;田美玲;张毅;徐慧君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相皮质、海马、隔区细胞凋亡及NOS、ChAT阳性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伤后1、2、3、4、5、7、10 d取脑切片,经Nissl染色,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NADPH d组化染色观察NOS阳性细胞,ChAT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隔区ChAT阳性细胞.结果:Nissl染色可见损伤侧海马CA2、CA3区锥体细胞层细胞消失或紊乱.损伤区周围皮质凋亡细胞伤后3 d达到高峰;损伤侧海马凋亡细胞伤后5 d达到高峰;损伤侧隔区凋亡细胞7 d达到高峰.正常侧上述脑区各时相点均未见到凋亡细胞.损伤区周围皮质、损伤侧海马和隔区iNOS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损伤侧隔区ChAT阳性神经元也明显减少.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损伤侧海马、隔区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与伤后时程有关.伤后细胞iNOS表达增加是导致细胞凋亡的因素.

  • 大鼠自体移植脾组织再生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郭光金;张坤;蒋登金;余汇洋;邱全光;王林;张天飞;左艳芳

    目的: 探讨大鼠自体移植脾组织血管神经再生过程、VEGF及KDR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105只,行脾切除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分别于术后7、14、30、60、90、120、180 d,采用免疫组化VEGF、KDR、NPY+神经纤维抗体染色方法,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图像分析观测自体移植脾组织.结果: 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7 d即有血管长入移植脾组织,180 d再生血管接近正常;术后30 d神经开始再生,180 d趋于正常;术后7、14 d VEGF、KDR阳性染色细胞密度迅速升高,60 d达高峰, 180 d趋于正常;术后30 d出现NPY+神经纤维,120、180 d NPY+神经纤维广泛分布.结论: 移植脾组织再生血管神经来源于大网膜;移植脾组织内VEGF、KDR表达量早期升高,血管再生完成时恢复正常水平;移植脾组织血管再生早于神经再生.

  • 真两性畸形1例尸体解剖报道

    作者:沈忠飞;方马荣;王鑫泉;郭连军

    真性两性畸形是人类性分化畸形中少见和复杂的一种,占两性畸形的20%.国内对真两性畸形的临床报道较多见,但对真两性畸形的尸体解剖国内外文献尚少见报道.我们收集到的一具无名真两性畸形尸体的解剖结果报道如下:

  • 全内脏转位并急性阑尾炎1例

    作者:刘静;邹耀祥;杨爱国;周松

    患者,男,44岁,因下腹部疼痛6h,外院治疗无好转,疼痛剧且全腹疼痛2h于2003年2月7日入院.

  • 骨干骨折压力侧皮质缺损钢板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翟文亮;丁真奇;练克俭;刘晖;郭延杰;赵卫东

    目的:评价压力侧骨皮质缺损时钢板内固定的即刻稳定程度,明确压力侧皮质骨块复位的重要性.方法:6具新鲜股骨标本,于中段造成蝶形皮质缺损,测定正常股骨,单纯钢板内固定及对侧皮质骨块复位钢板内固定的垂直压缩、三点弯曲及抗扭转能力,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在相同载荷下的位移.结果:正常股骨在500 N垂直压力下的垂直位移,300 N压力下的三点弯曲位移及10N.m下的旋转角位移分别为0.82 mm,1.56 mm和0.82°,仅应用钢板于张力侧内固定后的三项位移分别为8.29 mm,10.59 mm和9.11°,应用钢板内固定对侧皮质骨块复位后分别为1.78 mm,5.15 mm和6.75°,三项指标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当存在压力侧骨皮质缺损时,钢板固定骨块复位时的稳定性较单纯应用钢板内固定时好.应重视恢复钢板对侧皮质骨块的复位,恢复内侧的支撑力,以防止内固定的失败.

  • 不同段脐带静脉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春;张丽萍;余明华;季艳梅

    目的:为脐带静脉作为小口径移植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胎龄在37~40周自然分娩正常胎儿脐带静脉20例,在生物软组织力学试验机上测定不同段脐带静脉的压力-直径关系,计算出弹性模量.横断取材,冰冻切片,HE法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其几何形态学指标.结果:近、中、远段脐带静脉的Einc、Ep和Ev均随压力的上升而增大,近段3种弹性模量均低于远段(P<0.01),由近段到远段呈增大趋势.中膜厚度及外径值从近段到远段逐渐减小.结论:脐带静脉作为小口径动脉移植的替代材料是可行的,在血管移植时,应注意选择不同段脐带静脉,使作为移植材料的脐带静脉与宿主血管材料间的生物力学特性尽量相近,以提高移植血管的远期通畅率.

  • 儿童四肢长骨的生物力学性质及其意义

    作者:欧阳钧;朱青安;赵卫东;徐永清;陈炜生;钟世镇

    目的: 研究儿童四肢长骨在静态和动态作用力下三点弯曲的性质.方法: 11具2~12岁的儿童尸体由亲属捐赠用于该项实验测试.分别取双侧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和腓骨,随机取一侧为静态施载组(5 mm/min),另一侧则为动态施载组(500 mm/min).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三点弯曲测试.结果: 将测试结果进行多次回归得出以下公式:Y =X + α1V+ α2S +α3A, Y代表力、大变形、刚度或能量吸收,X为截距,V为速度参数,S为性别参数,α为年龄参数,α1、α2、α3为常数系数.结论: 随儿童年龄增长,其长骨的动、静态抗弯曲力的能力提高,同龄男孩的长骨较女孩长骨的抗弯曲能力强.

  • 有限单元法在脊柱生物力学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平;李健;程立明

    自70年代起,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开始应用于脊柱生物力学研究[1].由于传统的力学试验研究需有完善的实验设备及较多的人力和物力,一旦实验条件发生变化,实验又将重新开始,增大了研究成本,延长了实验周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生物力学实验近似获得求解,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近年来,FEM在脊柱生物力学应用中已取得迅猛发展.

  • 细胞因子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贵友;张正治

    肌腱损伤后的粘连是手外科领域的难题之一,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肌腱愈合存在内源性愈合和外源性愈合两种机制[1],其中外源性愈合被认为是粘连发生的病理基础.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应设法抑制外源性愈合而促进内源性愈合.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细胞因子逐渐被学者们所认识并被证实其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故在损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法的研究现状

    作者:冯运垒;李立新;徐达传

    自1959年Boucher采用长螺钉经椎板、椎弓根达椎体固定腰骶关节取得成功以来,经椎弓根脊柱固定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成为脊柱外科后路常用的内固定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这一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入,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胸椎,乃至颈椎疾患的治疗上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

  • 肝胆外科解剖标本的设计和制作

    作者:王兴海;王雪莲;降央泽仁;张兴华;刘畅;洪辉文

    临床肝胆外科的发展,要求临床医生对肝脏内管道走行分支的形态有明确的认识.传统的解剖教科书或肝胆外科专著中,涉及到肝内管道的形态时多以线条图示意,给人有不真实的感觉.为肝胆外科的研究提供直观的肝内管道标本一直是我们解剖学工作者的大愿望.

  • 供胰的切取保存及修整技术

    作者:于立新;姚冰;徐健;邓文锋;杜传福;刘小友;徐达传;明长生

    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的供体器官切取、保存及修整的技术方法.方法:1998年5月~2003年9月共联合整块切取腹部多器官86例次,期间施行2例改良式胰液空肠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结合我院联合整块切取腹部多器官的经验,及胰肾联合移植临床开展情况对供胰的切取与修整技术进行总结.结果:联合整块切取腹部多器官86例均成功,热缺血时间在3 min之内.施行2例改良式胰液空肠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术后移植胰、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无其它外科并发症.结论:掌握正确的供胰切取、保存及修整方法是保证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供胰切取的速度与质量以及修整过程中的一些注意点,以尽量缩短热缺血时间,减少损伤.

  • 温热磁场与干扰电流治疗腰椎骨质疏松的仪器研制与临床应用

    作者:刘文军;陈建庭;钟世镇

    目的:研制一种治疗腰椎骨质疏松的小型仪器,进一步探讨温热磁场与干扰电流对骨质疏松患者的作用.方法:借助于单片机系统,研制出了新一代的微电脑骨质疏松治疗仪.临床观察该仪对腰椎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运用该仪对30例原发性腰椎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后用双能X线测定第2~4腰椎骨密度.结果:发现30例中有28例骨密度上升,上升幅度>5.5%有20例,骨痛等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该仪的使用是非药物治疗腰椎骨质疏松的一个有效手段.

  • 皮质下动脉硬化脑病MRI分型与临床分析

    作者:楼慧玲;黄玉宇;梁剑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MRI分型,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经MRI诊断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病例86例(男62,女24),平均年龄80.8岁,合并高血压病72例,糖尿病45例,腔隙性脑梗死78例;根据MRI侧脑室周围白质病变范围融合程度将皮质下动脉硬化脑病分为轻、中、重型,并采用MMSE和ADL对每例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1)皮质下脑白质的缺血程度与年龄有一定关系(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白质缺血程度愈重,伴随高血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可加重脑白质缺血.(2)认识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与脑白质损害范围有显著相关性(P<0.001),脑白质损害范围愈大,认知功能障碍愈重,日常生活能力愈低.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脑病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延缓痴呆的发生,MRI可作为一种早期诊断的方法.

  • 第5腰椎椎板下缘的观测与临床应用

    作者:王大伟;苑振峰;狄玉进;徐金法

    腰椎后路手术中,准确的定位是手术成功的首要因素.临床上因定位错误导致手术失败者不乏报道[1~3].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第5腰椎椎板下缘锐利且明显后倾,并经进一步解剖与影像学研究证实了该解剖特点的存在,作者将其称为第5腰椎椎板下缘后翘.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年(第21卷)分类索引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临床解剖学
  • 《外科与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

    作者:

    关键词: 外科 放射解剖学
  • 老学科的发展要有新的结合点--纪念《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创刊20周年

    作者:钟世镇

    20年前,当人们还在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形容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的古老人体解剖学科研工作之际,<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结合外科术式创新的需求,开阔了一个新的学术园地."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先飘过来的一叶轻舟,是乘外科新技术之风,应运而生的显微外科解剖学;随后出现的有与外科学相关的其他专科,如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口腔科等应用解剖学,逐步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本刊的繁荣昌盛,用事实为人体解剖学摘下了并不相称的"夕阳学科"帽子.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引文变迁分析

    作者:王之一;李侯根

    目的:了解我国临床解剖学领域论文引文的一般规律和著者吸收利用科技文献的实际情况.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引文分析法,对<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7~2002年论文引文的平均值、引文的类型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的论文平均引文量为8.3条,中外文比例为0.9:1, 期刊占总引文量的88.8%,引文自引率为9.7%,被引文献峰值(8.9%)是在发表后的第3年,文献半衰期为7~8年.结论:期刊是本学科论文的主要引文源,并按照布拉德福的文献离散规律, 找出该领域的27种核心期刊.

    关键词: 引文分析 期刊 文献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论著著者变迁分析

    作者:王之一;胡雁

    为了了解<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论著国内核心著者群的变迁情况,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该刊1995~2002年8年间刊登的论著类文章(包括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生物力学、临床研究、临床报道、临床应用和专题报道)为材料来源,对其著者及发文数量,合著、合作情况,论著产生的地理及单位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供临床解剖学工作者参考.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引用中文期刊的调查

    作者:刘宁宁;李成建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了解掌握我国临床解剖学方面的信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迅速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掌握其学科发展动向;同时使图书信息部门在选购这方面的文献时既不减少有效信息,又能尽量节约有限的经费,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临床解剖学主要期刊作了初步调查,从中找出该学科领域重要期刊(核心期刊),供广大读者和图书信息部门参阅.

  •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作者:陈振光;徐达传

    旋股外侧升支血管为蒂的髂嵴前部骨瓣,自作者1985年首先报道该骨瓣的解剖学和临床应用以来[1,2],由于骨瓣具有血管恒定、蒂长、径粗、显露容易和施术时的体位方便等优点,经临床推广应用,已成为骨缺损修复常用的骨瓣供区之一.十多年来,我们对该血管的各分支与骨瓣的设计进行较深入系统的研究,设计了以旋股外侧血管升支为主干携带其3种不同分支的髂嵴前部骨瓣及各支的组合应用[3~7],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与选择提供了依据.现将该骨瓣系统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分述如下.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