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중국상잔의학
- 主管单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4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1-5516/R
- 国内刊号: 李凤鸣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中西医联合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价康复消炎胶囊联合中药组方桂枝茯苓汤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非淋菌性盆腔炎按照随机原则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2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消炎胶囊治疗,研究组则使用中西医相结合治疗方式,比较2组治疗后症状的改变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别,对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通过对2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可以明显看出36例使用联合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后评价结果比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更优,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非淋菌性盆腔炎的患者,常规康复消炎胶囊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桂枝茯苓汤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价值评述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消化科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42例,进行分类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98.57%)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8.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应用中埃索美拉唑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浓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舒芬太尼与丁丙诺菲用于小儿先心病术后镇痛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丁丙诺菲以及舒芬太尼在小儿先心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丹东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已确诊87例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2组,观察组46例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41例采用丁丙诺菲进行术后镇痛,分析对比2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2组患者术后婴儿和儿童疼痛评估的FLACC量表评分比较。结果:2组患者各时段的MAP和HR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段FLAC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心病术后镇痛中丁丙诺菲和舒芬太尼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舒芬太尼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腹腔镜诊断与治疗妊娠合并卵巢囊肿108例分析
目的:分析采用腹腔镜诊断与治疗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诊断与治疗;并选取我院2013年3月前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病历资料中均接受常规开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流产率。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流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诊断与治疗,可以减少患者所受创伤,加快患者康复,并对保护患者的妊娠成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
盐酸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及其综合征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盐酸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及其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48例,将其分为帕金森病组和帕金森综合征组,每组患者24例。对其使用盐酸苯海索药物治疗方式,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wbester量表评分情况。结果:帕金森病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稍高于帕金森综合征组患者,但帕金森病组、帕金森综合征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金森、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若无其他禁忌,均可采用盐酸苯海索药物治疗方式。
-
国产左旋氨氯地平与进口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目的:评价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高血压病人100例,随机分为2组。50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试验组)5mg/d,50例服用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照组),5mg/天,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行血压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血生化检验、血常规、心电图。结果:左旋氨氯地平片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96%,经统计学分析,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并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服药后4周的24小时、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服药4周后相同时间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无重大不良反应。结论:左旋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推广。
-
异丙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录的80例自愿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孕妇,根据其临床手术是否进行围手术期麻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孕妇均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方法实施全身麻醉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对照组孕妇则在未进行麻醉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对比2组孕妇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孕妇中,术中无1例患者出现疼痛情况,平均手术时间约为3.32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约为18.4mL,其中仅有5例孕妇出现呕吐、恶心等轻微不良反应;对照组40例孕妇中,有6例孕妇于术中出现一般疼痛,其余34例孕妇均出现剧烈疼痛,平均手术时间约为8.47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约为19.1mL,其中有11例孕妇出现临床手术不良反应(P<0.05)。即观察组孕妇的临床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孕妇的临床手术效果。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中,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大剂量环磷酰胺定期静脉冲击治疗复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大剂量环磷酰胺定期静脉冲击对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剂量的环磷酰胺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定期静脉冲击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以及患者的尿蛋白转阴时间。结果:2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完成后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12%,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转阴时间3.52±1.4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尿蛋白转阴时间5.03±1.26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定期静脉冲击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尿蛋白转阴时间以及患者的复发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36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使用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36例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骨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其中简单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粉碎性骨折患者使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观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4.8±12.4分钟,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进行前抽屉实验、Lachman实验均为阴性。 X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其中治疗显效21例,治疗有效14例,治疗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2%;Lysholm评分平均为94.2±3.8分,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效果显著,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平均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开腹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腹组患者,2组上述指标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首选方法,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
联合入路治疗schatzker II型合并外后侧柱骨折
目的:探究分析联合入路治疗schatzker II型合并外后侧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schatzker II型合并外后侧柱骨折患者6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31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前外侧和后内侧倒L型联合入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前侧入路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Neer评分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Neer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Neer评分为优(48.39%)及评分为良(41.94%)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90%;9.68%),且其手术治疗后,显效率(60.78%)和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9.41%、68.23%),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外侧和后内侧倒L型联合入路治疗schatzker II型合并外后侧柱骨折并发症少见,较常规单纯前侧入路治疗术临床效果显著,其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Neer评分情况良好,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浅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用于冠心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的检查中使用不同血液检测指标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2013~2014年我院的70例冠心病患者来进行探讨,共有40例心绞痛患者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择同期的40例健康检查者来进行对照分析。测量3组人群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结果:3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为,心绞痛组13.67±0.57%,心肌梗死组14.23±0.67%,对照组12.99±0.52%。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该项指标比健康者要高;全部患者的MPV、PCT、PDW、PLT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cTnI、cTnT、CK-MB、hs-cTnT几项指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高,均要高于其余2组。在检查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cTnI指标上升快速。结论:临床中冠心病患者接受实验室检查时,以心肌肌钙蛋白I作为诊断的表现,具有非常可靠的价值,可以作为患者心肌受损情况的一个分析依据,患者血小板参数发病后各阶段会出现变化。
-
小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肾癌根治手术对小肾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76例小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留肾单位手术42例患者为NSS组;行肾癌根治手术的34例患者为RN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NSS组患者在实施保留肾单位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要高于RN组患者,但是2组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S组患者在术后出血、漏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高于RN组患者,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NSS组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平均22个月的随访,2组患者中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案例。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肾癌根治手术都是小肾癌中药的治疗手段,二者各有不同的优缺点,保留肾单位手术能够保存患者残肾的功能,相对更加可靠,在临床救治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选择。
-
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66例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单侧或者双侧椎板开窗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9%,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 P<0.05);对照组出现6例轻度腰椎滑脱情况,3例复发,2例神经损伤,经后路植骨融合后恢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3%;研究组出现1例神经损伤,1例复发情况,并发症为6.06%;2组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 P<0.05)。结论: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较全椎板切除术效果更佳,且并发症更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脑膜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创伤性脑损伤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脑膜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创伤性脑损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患者,参照组给予常规开颅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脑膜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进行治疗,比较2组术中情况、术后效果以及致残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GCS评分等指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致残率9.8%,明显低于参照组38.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都比较低,降低脑神经损伤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严重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研究探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严重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骨一科就诊的具有完整资料的严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5例,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回顾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骨折治疗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根据Gart-land-Wweley腕关节评分表评定临床疗效,优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达到93.3%。结论:对于严重桡骨远端骨折,通过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肯定,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腕关节恢复满意,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 严重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外固定架治疗 -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丹东市中心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00例,采用随机表格法分为A组(观察组)及B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扩冠、调脂稳定斑块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2组患者均在发病12小时内进行急诊手术,然后分析对比2组病人的指标及情况。结果:A、B 2组病人在手术后的TIMI分级血流分别为92%(46/50)与84%(42/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A(替罗非班)组LVEF56±8%比B (对照)组54±5%的治疗效果好,其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和提高手术后梗死血管的TIMI血流情况,也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几率,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可见具有推广及应用等方面的意义。
-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144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院的血糖正常的脑出血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脑出血量,血脂,尿素氮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脑出血量≤20ml、脑出血量>20ml且≤30ml、脑出血量>30ml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的患者相比较正常脑出血患者,存在脑出血量多,神经损伤严重,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且预后效果较差。
-
锁定钢板微创治疗Pilon骨折
目的:总结应用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2年1月采用胫骨远端微创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关节面,填充自体骨或人工骨,恢复关节面平整及骨折的对位对线,经皮插入锁定加压钢板( locked com-pression plate LCP )治疗56例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女11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骨折按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3例,Ⅱ型20例,Ⅲ型33例;闭合性骨折40例,开放性骨折16例;骨折按AO分型43-B2型13例,43-B3型15例,43-C2型19例,43-C3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小时~14天,平均7.8天。结果:术后复查X线片见关节面及干骺端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2例延迟愈合,2例皮肤软组织坏死,经对症处理愈合良好。经12~30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56例患者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采用Mazur评分法评定疗效:优42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1.1%。无骨折不愈合,无内固定物脱出、断裂及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胫骨Pilon骨折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精准恢复下肢力线及关节面平整,患者损伤小,可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
-
对比2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2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比2组患者麻醉方式的安全性。结果:经过对手术过程中各种麻醉数据分析,观察组的各项数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所用时间要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方式安全性高,优于全身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糖尿病并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78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的非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2组相关数据显示,实验组的2小时PG,FPG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有糖尿病会加重疾病,提高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
人参粉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减轻症状,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源性猝死;观察人参粉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原有疾病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医按心悸辨证分型治疗的汤药,并适当配合人参粉每次2g,每天2次口服;对照组第1周加用胺碘酮0.2g 每天3次口服,第2周胺碘酮减量至0.2g/次每天2次口服,第3周减为维持量0.2g每天1次口服。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包括治疗前后病人的自觉症状、中医症候、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所显示的心率、早搏、ST-T等改变,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治疗组自觉症状及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ST-T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粉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疗效肯定、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解剖式肝段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解剖式肝段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就诊的左肝胆管结石患者40例,均采取解剖式肝段切除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实施效果及结石残留率,并分析患者具体手术情况。结果:40例左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手术平均时间245.6±48.2分钟,术后出血量89.6±36.4mL,术中未出现大出血。治愈率97.5%,1例患者左肝内叶胆管末支存在少量结石残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经相应治疗后治愈出院,患者住院时间18.9±3.4天。结论:解剖式肝段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可有效清除结石,并发症少。
-
42例老年肺炎临床特点分析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予以综合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结果:老年肺炎临床表现多样,且多于冬春季发生,肺炎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经综合性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死亡率为7.1%。结论:老年肺炎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体征多样,因此一定要结合痰菌培养、患者病史、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予以针对性治疗,积极处理合并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阿托伐他汀联用缓释烟酸对出血性脑梗死病人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5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研究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联用缓释烟酸,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和烟酸缓释片1000mg。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总胆固醇( TC)、血清甘油三酯( 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C)水平。分别记录2组不同方式治疗后,患者有关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结果:发现采用阿托伐他汀联用缓释烟酸的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8.4±2.0天,临床治愈时间12.6±2.0周,研究组无并发症出现, Matta功能优良率为92.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6个月治疗,2组患者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而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2组TC、TG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缓释烟酸对出血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效果好于单纯的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
-
Biosplint和Superbond在松牙固定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Biosplint纤维树脂和Superbond粘接系统夹板治疗下颌前牙松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基础治疗结束后,下颌前牙松动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Biosplint纤维树脂组( A组)和Superbond粘接系统组( B组)。使用2种方法固定,在固定后6个月检查下颌前牙的治疗效果,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之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Biosplint纤维树脂和Superbond粘接系统在治疗松动牙疗效没有差别。但是Superbond粘接系统操作更简便、更有利于菌斑控制。
-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手术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的38例肺癌患者设为评价组,将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38例肺癌患者设为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临床资料发现,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评价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P<0.0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3.2%,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31.6%(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盐酸丁咯地尔+丹参注射液+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联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82%,明显高于对照组88.23%,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
手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纳入研究范围,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50例患者分成全切组(78例)和次全切组(72例),全切组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次全切组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VAS)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全切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次全切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次全切组患者,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率低,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粗隆间骨折股骨头置换、PFNA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采用PFNA和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4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88例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44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粗隆间骨折行近端髓内钉治疗效果明显,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中出血少,值得临床重视和分析。
-
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本文为中药结核丸联合异烟肼( H)利福平( R)吡嗪酰胺( Z)乙胺丁醇( E)应用,为抗结核治疗的合理联合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为例,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结核丸联合2HRZE/4HR,对照组只用2HRZE/4HR系统治疗6个月,观察病人病灶吸收情况以及空洞缩小情况。结果:用2HRZE/4HR方案加结核丸治疗肺结核病人,全程系统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病灶吸收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洞缩小率亦有明显差异。结论:以西药为主,加以中医药辩证论治,辅助治疗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
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转移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共进行154次介入治疗,平均3.08次/人。经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54%。全部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8个月,乳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较长,其次为消化道来源,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短,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肝内转移瘤数目、肝内转移瘤血供情况、介入治疗后是否全身化疗、介入治疗前是否有其他转移病灶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是独立预后因素,对患者生存期有影响。结论: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转移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安全性高,其中肝内转移瘤数目、肝内转移瘤血供情况、介入治疗后是否全身化疗、介入治疗前是否有其他转移病灶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在治疗前应给予充分评估。
-
几种胫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的临床对比及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应用于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65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内钉组(n=25)、钢板组(n=20)和支架组(n=20),内钉组患者予以闭合复位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患者予以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支架组患者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支架均可以用于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广泛的推广应用。
-
探讨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依那普利叶酸应用于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患有H型高血压患者共60例,按照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本次研究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均采取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依那普利叶酸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9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8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0.00%;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6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6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33%。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依那普利叶酸应用于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
男性患者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中盆自主神经保护的体会
目的:观察分析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盆自主神经保护手术治疗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共选取研究对象78例,均在TME、PANP指导原则下行根治手术治疗,其中盆自主神经保护手术注意要点包括术中游离直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时尽量采用超声刀;在距离根部1 cm处结扎肠系膜下动脉,注意保护腹主动脉神经丛及上腹下神经丛纤维;将直肠游离至左右髂总动脉前方时,注意保护腹下神经干的左右2支;于Denovilliers筋膜前游离直肠前壁时避免损伤位于Denovilliers筋膜侧前方的盆神经丛发出的直肠外分支等;观察手术情况、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及性功能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43.8±30.2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37.5±26.0ml;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9%,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8.2%。结论: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盆自主神经保护手术治疗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佳,可进一步减少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临床观察
氯胺酮是经典的小儿基础与全身麻醉用药[1],在小儿临床麻醉上普遍应用,它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但单独应用时,由于氯胺酮的“分离麻醉”效果,会有不自主体动,影响手术的进行。丙泊酚起效快、镇静作用强而确切,与氯胺酮复合麻醉,可以取长补短,在不需要肌松的小儿短小手术应是合理的组合。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近3年来对患儿实施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421例,报告如下。
-
阴道镜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应用阴道镜技术对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术后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94例,其中40例宫颈癌疾病患者,54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治疗前采用阴道镜技术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查(定义为研究组),术后实施病理学检验(定义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诊断结果与对照组检查的符合率并统计宫颈病变的漏诊和误诊情况。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宫颈癌与宫颈癌前病变病情诊断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92.5%和94.4%(P>0.05);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误诊率分别为2.5%和0.0%(P<0.05),漏诊率分别为5.0%和5.6%(P<0.05)。结论:应用阴道镜技术对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但同时会出现一定比例误诊、漏诊,需提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以发挥阴道镜诊断优势。
-
58例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8例采用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观察组,另以50例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3年生存率、转移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总优良率为86.21%,乳房美容效果为“优”的患者比重均显著高于效果为“良”、“可”、“差”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3年生存率、转移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3年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保乳术、放射治疗乳腺癌不仅可保留患者乳房,维持乳房美观,还降低了肿瘤复发率,再加上具有较低的3年肿瘤转移率、较高的3年生存率和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
微创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目的:比较微创与传统切开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62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性指标及影像学测量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手术时间等治疗相关性指标值以及术后伤椎高度等影像学测量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
自拟中药胸痹3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应用自拟中药胸痹3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1例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予以自拟中药胸痹3号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在心电图方面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4%,低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80,P<0.05);在血压方面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1%,低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892,P<0.05)。在治疗中,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526,P>0.05)。结论:应用自拟中药胸痹3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心率,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长疗程间歇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针对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长疗程间歇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神经性皮炎患者116例,均经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3周后获得短期治愈效果,再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分别开展不同药物的长疗程间歇治疗,对照组采用无激素尿素霜,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复方氟米松软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的SCORAD评分为1.1±0.6分,停药后8周的SCORAD评分为5.2±2.0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13.8%,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长疗程间歇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抑制相关症状加重,缓解治疗后高复发几率,且在药物停用后仍具良好改善作用。
-
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通过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总有效率94%,与对照组92%相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住院天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二者之间疗效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在临床治疗工作中针对性推广使用。
-
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分析
目的:本文就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70例,利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35),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给予治疗组采取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2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病症、体征改善情况以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1%,经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患儿治疗后头晕呕吐、发热、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体征情况逐渐消失,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中应用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同时有效的改善了患儿的症状,使住院时间缩短,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和营养状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与营养状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于患者的营养状态运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来进行评估,通过该评估表能够合理的分析出患者的相关数据指标,同时选取98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进行生存质量调查,进行问卷数据整理分析,以此分析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与营养状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根据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的数据显示,该表在>10的情况下,其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评估,并且经检测之后,9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5.31%,并且根据调查问卷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充分性和营养状态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较大的联系性,其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保证了患者的充分性与营养状态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
-
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32例,设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2例无肝源性糖尿病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设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保肝治疗的同时配合短效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保肝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表现为肝病症状的同时出现极少的糖尿病症状,对照组患者仅有肝病症状。2组对比出现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肝性脑病、感染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糖尿病症状表现不明显,诊断时容易出现漏诊情况。临床治疗时要进行保肝治疗配合血糖控制以减少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并发症。
-
脾脏血管介入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脾脏创伤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介入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Fast track surgery,FST)救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照组15例诊断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常规DAS脾动脉栓塞止血治疗,FST组15例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救治,观察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30例均保留脾脏成功,进食时间早,术后恢复相对较快,其中4例出现术后发热。结论:DSA血管介入栓塞保留脾脏是一种简单,损伤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相关理念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早,康复快,疼痛减轻,相对安全,住院费用降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投稿与征订须知
-
乳腺不典型炎性病变超声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不典型炎性病变超声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经穿刺活组织或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不典型炎性病变的19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乳腺慢性炎症( CI )患者4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 GLM)患者56例、乳腺导管扩张症( MDE)患者96例,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超声检查,回顾分析患者声像学表现,总结超声特征。结果:3组观察对象平均年龄、病灶大平均直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纵横比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3组乳腺炎性疾病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为病灶内血流信号、合并囊性成分以及均匀回声有差异(P<0.05),其他检查指标相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不典型炎性病变声学表现有一定特征,超声医生应提高对该类病症的认识,提高超声诊断率。
-
单相抑郁症患者各脑叶CT值的改变与病程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患者各脑叶CT值的改变与病程的关系。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85例单相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对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测量各个脑叶的CT值,同时抽取我院的检查身体健康的80例正常人,设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的各个脑叶的CT值进行对比,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研究对象的左额叶、颞叶CT值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症患者左额叶CT值与患者的病程、年龄相关(P<0.01);其中右额叶CT值与年龄成负相关(P<0.01)。结论:单相抑郁症患者病程与患者的颞叶萎缩、左额叶萎缩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单相抑郁症患者提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
雷贝拉唑、呋喃唑酮联合克拉霉素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联合使用雷贝拉唑、呋喃唑酮、克拉霉素与单独使用奥美拉唑及雷贝拉唑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300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雷贝拉唑、呋喃唑酮联合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组及雷贝拉唑组,每组100例。采用x2检验对3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0%,奥美拉唑组为72.00%,雷贝拉唑组为71.00%。联合治疗组与奥美拉唑组及雷贝拉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呋喃唑酮联合克拉霉素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高疗效、高安全性等特点。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肩胛松动术对类风湿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疗效的观察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若配以肩胛胸壁关节松动术为主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类风湿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同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肩胛胸壁关节松动术对类风湿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4月符合诊断标准的7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利用常规治疗药物+蜡疗+肩胛松动术+主动运动;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药物+蜡疗+主动运动。治疗1~2个疗程,通过肩关节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效果评定,观察肩胛松动术在类风湿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疗效。结果:干预组显效2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4.7%,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类风湿患者的肩功能障碍采用常规的治疗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如合并利用肩胛为主的肩关节松动术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同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甲亢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甲巯咪唑( MMI)长期治疗甲亢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2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口服治疗剂量甲巯咪唑,症状有所改善后停止服用,复发时以此方法继续治疗。实验组口服剂量甲巯咪唑,待症状有所改善时继续保持MMI剂量进行长期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免疫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免疫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甲亢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蛇药调和麻油外涂治疗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蛇药调和麻油外涂治疗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通过静脉泵入胺碘酮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蛇药调和麻油外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50%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局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实验组的总显效率65.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采用蛇药调和麻油外涂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急性胰腺炎的73例患者,根据单双号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33)和治疗组(n=40),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常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8%,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6,P<0.05),常规组患者的腹痛缓解的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分别为6.5±0.2天、5.7±0.8天,治疗组患者的腹痛缓解的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分别为3.2±1.1天、3.1±0.8天,2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均小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5,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有效缩短患者腹痛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A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进行评估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8周后的排便情况及死亡率情况。结果:入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大便通畅率及排便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8天后大便通畅率、排便异常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充分评估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借鉴。
-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80例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保肝护肝、补充白蛋白,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口服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其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计算各组患者HBV-DNA转阴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80.0%和57.5%,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肝功指标及HBV-D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同时发挥迅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肝功能恢复的作用,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
镇痛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髋部骨折对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目的:研究镇痛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2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2组患者都接受口服阿司匹林镇痛治疗,其中对研究组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记录2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1天、3天、6天的全血细胞分析、凝血功能变化、血浆D-二聚体浓度变化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做好对比。结果:研究组全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功能分析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942.18±241.26ng/ml、931.26±242.68ng/ml(P>0.05);研究组采用镇痛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的1天、3天、6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464.25±192.64ng/ml、312.02±110.66ng/ml、102.36±25.12ng/ml,对照组单纯采用镇痛治疗后的1天、3天、6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878.46±209.45ng/ml、617.21±178.56ng/ml、527.31±106.1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层次发生率是6.67%,而对照组是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使用镇痛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研究组全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功能分析结果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层次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所以我们认为,镇痛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能有效减少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全血细胞分析、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普及和推广应用。
-
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医学应用于临床急诊的效果,对该方法的使用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534例超声检查病例来进行超声检查分析,与患者的资料进行结合,探讨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病情,对超声临床诊断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检查患者共534例,总诊断准确率是86.6%,基本符合率4.6%,漏诊1.4%,误诊7.4%。结论:使用超声诊断来进行急诊诊断具有比较可靠的结果,准确率高,对及时寻找患者病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对急诊的抢救成功率有较大的提升。而且,在确诊后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更具有针对性,能够让患者的痛苦缓解,获得较高的疗效。
-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源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胆总管结石是指存在于胆总管内的结石。胆总管结石是由于胆囊结石经胆囊管下降形成的,就其来源和性质来说,常分为2类。即:⑴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指结石原发于胆囊,在胆囊结石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细小结石,通过胆囊管降入胆总管。滞留在胆总管内的结石多数会引起各种很凶险的病理损害,是胆囊结石病的较严重的并发症。⑵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它原发于胆总管,可以与肝内胆管结石同时发生。单纯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可以引起严重的胆道并发症。胆源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石症而并发的胰腺炎,在我国占到了胰腺炎发病率的30%。胆源性胰腺炎主要的症状(约95%的患者)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带感,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可波及脐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
-
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所接收的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4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这2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情况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对2组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采用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患者透析治疗次数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的对照组,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发病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两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透析的次数和痛苦,增加患者的满意率和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慢性肾衰竭患者92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将2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量表评分与抑郁量表评分相比较:观察组患者2项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2组患者周围环境、自身健康状况、自身生活质量等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存质量总分等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与治疗依从性,对延缓患者病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高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疗效的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收治的48例高龄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并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间采取一般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式护理,患者护理期结束后根据身体指标变化将2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患者术后各指标得知,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以及肺部感染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高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间护理干预程度,能直接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帮助患者快速回归日常生活。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护理干预在锁定钢板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锁定钢板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1.72±3.64周,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9.86±3.71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9.27±8.15分,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75.34±8.0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1.13±3.05天,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4.68±3.17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并能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
马斯洛需求理论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护理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护理工作中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结果:39例痊愈,5例好转,1例死亡,好转率为97.78%。结论:马斯洛需求理论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患者建立抵抗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参与本次研究,将92例病人平均分成综合组和一般组,采用消化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对一般组病人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综合组病人实施护理。结果:实施护理前,2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院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综合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一般组病人(P<0.05),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一般组病人(P<0.05),护理满意度为91.3%,与一般组病人的76.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
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浅析
目的:浅析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60,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给予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和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重症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5例重症胸腺瘤患者,其接受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另外,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接诊的44例重症胸腺瘤患者,其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2组重症胸腺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浅析骨膜诱导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大段骨缺损患者采取骨膜诱导技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2014年的22例大段骨缺损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对此次的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我们收集了患者的临床资料,提供骨膜诱导技术治疗,针对性的采取心理、疼痛、功能等多方面的护理内容。结果:全部22例患者在接受3~8个月的治疗后,进行了8~20个月的跟踪随访,患者的骨缺损平均愈合时间为8~20个月,共有18例患者的骨折愈合十分良好,愈合率是81.8%,切口愈合是甲级,能够负重行走,有2例病例愈合不佳,有畸形情况出现。结论:大段骨缺损患者使用骨膜诱导技术来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结合个性化护理,临床并发症比较少,患者的痛苦比较少。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出院前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入院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2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研究组出院前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社会支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的运用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98例,并以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视力情况、并发症发生几率等。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另外,观察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性白内障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其护理效果及满意度,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0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医学分组方法分成干预组和一般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一般组患者实施消化内科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与一般组患者的76.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前,2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SF-36)上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周期结束后,一般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干预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2%,明显高于一般组患者的70.6%(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分析患者在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所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在护理后手术效果显著,对于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均无并发症患者出现。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疗效和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外固定架治疗的8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1)和干预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对比。结果:干预组护理总有效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73.2%,但并发症发生率2.4%,明显低于对照组24.4%,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给予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缩短康复周期,促进快速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
临床核医学SPECT检查的护理体会
目的:针对临床核医学SPECT检查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本地上级医疗机构提供进行临床核医学SPECT检查的患者1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措施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对象中,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患者所占的比例为0.17%,其余患者全部完成检查。结论:临床核医学SPECT检查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避免不利的辐射作用,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
-
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及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70例腹部外科疾病使用胃肠减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胃肠减压方法及应用、护理干预的措施、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70例腹部外科疾病的患者胃肠减压的平均时间为4.41±1.62天,减压管置入的平均深度为60.32±3.47cm;插管成功率为100.00%,失败率为0.00%;其中4例(5.71%)患者发生相关的并发症,3例(4.29%)为肺部感染,1例(1.43%)为电解质紊乱;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93.47±2.18分。结论: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有比较重要的作用,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后可明显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
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程情况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在初产妇采取心理干预对产程和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就诊于我院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产程情况和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的出血量、产褥期的感染率及分娩后的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缩短产程和改善初产妇分娩的结局,缓解不良情绪,具有较积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心内科老年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心内科收治的90例老年患者均分为对照、观察2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另45例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8%,远高于对照组(77.8%);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中,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的观察组满意度为100%,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0%)。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心内科老年患者中,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其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综合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治疗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治疗的影响。方法:将9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感染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护理后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治疗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
舒适护理在种植牙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实施人工种植牙手术患者,观察在围术期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实施人工种植牙手术患者44例。针对所有患者选择sic配套种植系统。对种植牙手术特点进行分析,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疾病特点进行认真分析,于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完成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做到有效配合,临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后,终获得了患者的充分信任,将患者的治疗信心有效增强,确保患者可以保持平稳的心态接受治疗,终有效确保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结论:针对实施种植牙手术患者,在围术期能够做到积极配合,并给予有效的舒适护理干预,终能够将患者的舒适度有效提高,与此同时将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有效提高,有效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为患者的手术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
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对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应用于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化学性静脉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治疗+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性静脉炎采用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治疗,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治疗效果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
23例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3例患者实施急救和护理,观察23例患者的急救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3例患者中,20例患者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急救,3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急救,实施急救后2例患者因救治无效死亡,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临床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其余18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均痊愈,急救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对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实施手术急救和护理,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
老年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的观察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膀胱癌行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本次选取50例老年膀胱癌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加强观察护理。结果:本次选取的灌注化疗病例,排尿症状改善均较明显,治愈出院,无药物不良反应及尿路感染,随访1年,复发2例。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心理状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加强老年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可保障各项医护操作顺利实施,确保患者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实施价值。
-
外伤导致昏迷患者的诊科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对外伤致昏迷患者采用诊科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人民医院收治的外伤致昏迷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划分,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用诊科护理,对比2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8.6%,死亡率为11.4%,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68.6%,死亡率为31.4%,2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x2=6.355)。结论:对外伤导致昏迷患者采用诊科护理效果明显,可促使抢救成功率得以提升,减少死亡现象,有临床推广价值。
-
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易感染部位的护理、发热护理、预防出血的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护理周期为2周,比较2组患者的出血率、感染率、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口腔出血率(5.41%vs 48.57%)、鼻腔出血率(32.43%vs 74.29%)、颅内出血率(2.70%vs 22.8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感染率(40.95%vs 57.14%)、皮肤感染率(16.21%vs 42.86%)、肛周感染率(8.11%vs 17.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4.59%vs 85.74%)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率、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替扎尼定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替扎尼定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重点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脊髓损伤合并下肢痉挛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扎尼定和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通过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定法(MBI)和Ashworth分级法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变化。结果:2组脊髓损伤下肢痉挛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肌张力显著降低,治疗组的疗效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时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法和替扎尼定治疗脊髓损伤并下肢痉挛患者的疗效显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下肢痉挛症状,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荐。
-
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康复影响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病情康复的影响,寻求更加合理的护理方式。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之间收治的16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的全程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认知和行为实施系统的干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晨僵时间、日常的活动能力以及关节活动疼痛等都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共收治的6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疗效显著。
-
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探讨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其按照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常规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组34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手术后的6小时、24小时的疼痛分级高于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常规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综合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骨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施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且均痊愈出院。中医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87%(34/3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82.85%(29/35);中医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2.37±1.32天,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患者16.58±2.57天;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中医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胸部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胸部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胸部手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对照组32例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组42例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率75%,高于综合组患者的疼痛率7%,综合组患者总满意度93%,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胸部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增长患者的睡眠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小儿肾病的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小儿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肾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肾内科护理,观察组予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肾病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整体护理对住院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住院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患者血压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整体护理后,患者SBP、DB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达到97.2%,而对照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高血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对血压进行良好的控制,提高血压控制疗效,对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中医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5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42例已确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并对其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本组全部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和中医护理干预后,症状完全缓解且理化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范围内的患者19例,所占的比例是45.2%,其中症状较前明显缓解且理化指标较前显著改善的患者有5例,所占的比例是11.9%,部分缓解患者10例,所占的比例是23.8%,无效患者8例,所占的比例是19.0%,总有效率是81%。结论:对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及时给予恰当的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护理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进行功能锻炼、并发症预防、心理护理等护理方式,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2.68%,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只有78.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并改善医患之间的矛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帕金森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对其早期病症发展和运动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2013年我院共有38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治疗,我们为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的UPDRS-Ⅱ、UPDRS-Ⅲ及左旋多巴服用剂量进行记录评价分析。结果:患者接受治疗以及1年观察后,其观察组临床中治疗前后UPDRS-Ⅱ、UPDRS-Ⅲ评分比较有改善,对照组患者这2项评分的改善不明显,2组使用的左旋多巴剂量为对照组较大。结论:帕金森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后,其使用的左旋多巴药物剂量有所减少,患者的运动症状得到了改善,所以该治疗方法优秀,可靠。
-
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探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80例在我院就诊的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疼痛情况、睡眠情况、镇痛药使用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的VAS评分及睡眠时间比较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同时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还可改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有利于改善患者与医护人员间的关系,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骨科护理,对照组予以中医辨证护理,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无效12例,好转16例,临床显效60例,总有效率86.36%;对照组患者无效24例,好转34例,临床显效30例,总有效率72.27%;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施以中医辨证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基于保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运用保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进行保守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临床康复干预后,对通过体位、推拿按摩、针灸、饮食、心理及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58例患者经康复保守治疗后疗效显著,患者对治疗效果为非常满意的占45例,对治疗效果基本满意的占11例,不满意为2例,其总有效率占96.7%。结论:运用保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其具有疗效快、风险低、痛苦小、经济实用的特点,极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
加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26例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加速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给予加速康复护理后,患者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加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外科治疗中能明显提高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
分析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效果
目的:对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过程中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在我院选取100例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及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给予不同措施护理后的满意程度情况以及发生并发症的相应情况。结果:分别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98.00%)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62.00%)相比明显较高,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4.00%)与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32.00%)相比明显较低,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过程中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使患者更满意,避免了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探讨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接受循证护理的临床护理情况,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1年我院的120例老年女性低密度骨折病例来进行分析,这些患者作为对照组,不使用循证护理,以2012年的120例同类疾病的女性作为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行持续随访,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及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的护理前和出院1年后的抑郁情况、生活情况、运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AMD、BI、FMA及WHOQOL-BREF量表评分在护理前没有统计学差异性;在护理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均要比护理前优秀,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加优秀。结论:老年妇女低密度骨折患者接受循证护理的效果比较突出,出院后的生活改善较明显,因此可以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
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循环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划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45例基于对照组采用康复疗法,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75.6%,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x2=7.361)。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有推广价值。
-
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2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根据28例患者不同分型给予加味酸枣仁汤日2次口服,耳穴压豆每天1次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2.8%。结论:应用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效果显著,患者易于接受,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腹部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活动指导、体位指导等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结果:对比2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可显著缩短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在肩周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8例肩周炎患者,其接受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接诊的47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针灸推拿治疗,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对比,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肩周局部疼痛缓解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临床诊治中的实际护理效果。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接受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9.6±4.5天,生活质量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方式,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时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浅析儿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
目的:探究不同的护理方法下儿科疾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方法:我院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分段护理方法安排,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与2013年5月~2014年5月2个阶段的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的解决对策进行研究。结果:在护理的第1阶段中共出现了90例护理风险事件,其中60例由于医护工作人员疏忽造成,占总风险的66.6%;20例由于医护人员擅自离岗造成,占总护理风险的22.2%;其他10例。第2阶段中仅出现了30例护理风险事件。2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科患者而言,因为年纪普遍较小需要医护人员的耐心护理,所以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保证自身护理的责任,将风险出现的几率降至低。儿科护理风险的出现不仅威胁到儿童的安全,更使医患关系变得紧张,也为后续护理工作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
新生儿护理技能互动学习联合常规母婴床旁护理对孕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探讨在对产妇进行孕后期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结合常规的母婴床旁常规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随机选择的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56例分为接受常规母婴床旁护理的对照组孕产妇78例,在前者基础上给予孕后期新生儿护理技能互动学习的实验组孕产妇78例。分别统计2组孕产妇的满意度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结果:孕产妇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97.4%和80.8%。两者新生儿发病率分别为20.5%和41.0%。在2组数据的比较中实验组均占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孕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在提高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新生儿的整体健康水平方面均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
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的健康状态分析
目的:探讨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的健康状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下颌牙列末端游离缺损患者,比较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修复后1年4个不同时期每个患者远中基牙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并比较远中基牙修复前与修复后的牙槽骨高度。结果: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修复后1年4个不同时期患者的远中基牙的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患者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修复后1年患者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与修复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年后与修复前比较,同一患者远中基牙的牙槽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对基牙牙周的健康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行义齿修复时应注意维护患者基牙的牙周健康。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糖尿病的5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皮肤健康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中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31%,高于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6.7%,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16, 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61.5%,低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0,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的皮肤损伤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在临床的护理中广泛的应用。
-
胎儿甲状腺的超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用超声检查并测量胎儿甲状腺的左右径及前后径,分析甲状腺的发育规律。方法:选择我院超声科接受胎儿产前检查的孕妇228例,将胎儿按照胎龄分为7组,对胎儿甲状腺进行观察,并测量甲状腺的前后径及左右径,计算平均值,分析甲状腺的前后径及左右径与孕周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测量,23~24周胎龄共32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48±0.06cm,前后径0.36±0.05cm,25~26周胎龄共31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52±0.06cm,前后径0.40±0.03cm,27~28周胎龄共34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60±0.03cm,前后径0.45±0.06cm,29~30周胎龄共33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69±0.02cm,前后径0.51±0.07cm,31~32周胎龄共35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76±0.07cm,前后径0.56±0.05cm,33~34周胎龄共32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84±0.05cm,前后径0.59±0.06cm,35~36周胎龄共31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95±0.05cm,前后径0.64±0.05cm,由以上结果可知,胎儿甲状腺的左右径及前后径测量值随胎龄增加而增大,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用超声观察甲状腺,测量甲状腺的前后径及左右径,简单可行,能够为甲状腺肿大胎儿的检出提供诊断依据。
-
老年呼吸疾病感染控制中的预防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护理在老年呼吸疾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护理,护理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6.3%,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18.8%,2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呼吸疾病患者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控制患者感染情况,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
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产程及分娩结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无痛分娩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产妇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的足月分娩初产妇来进行研究分析,产妇都是2010~2011年的足月分娩产妇,将她们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干预方式,观察组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干预,比较分析临床分娩情况。结果:2组产妇的阵痛情况为,观察组有34.5%的产妇无痛,对照组有10%的产妇无痛,轻度疼痛患者为对照组10.5%,观察组是37%,对照组极疼痛患者有35.5%,观察组没有该类产妇,2组的疼痛强度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产程干涉比例是30%,对照组是50.5%,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第1产程平均时间6.60±2.03小时,对照组平均产程时间7.57±2.87小时,2组的第2产程不存在差异性;2组的产后出血和Apgar评分无差异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无痛分娩患者具有非常好的镇痛效果,产程干涉率比较低,分娩结果比较好,安全可靠,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胃肠镜检查中应用护理管理安全预防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胃肠镜检查中应用护理管理安全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80例于本院行胃肠镜检查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管理方案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护理管理安全预防,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镜检查患者应用护理管理安全预防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基础上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氨溴索减少早产低体重儿对氧气依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氨溴索能否减少早产低体重儿的吸氧时间。方法:将61例需吸氧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观察记录2组早产低体重儿平均吸氧时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吸氧时间观察组为7.2±1.3天,对照组为8.1±1.6天,观察组平均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吸氧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氨溴索能改善呼吸道症状,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内细胞发育,促进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和分泌,促进肺发育成熟,缩短早产低体重儿的吸氧时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广大医院中推广此种治疗方法。
-
探究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过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实施介入诊疗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80例。将其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2组,每组各40例。给2组冠心病的患者,都实施介入诊疗术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的冠心病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其并发症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患者住院的时间。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5.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情况,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我院肿瘤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恶性肿瘤患者318人,其中66发生医院感染,对他们采取了针对性护理对策,加强了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和骨髓抑制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顺利度过了感染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加强护理措施,感染可防可控。
-
老年人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慢性便秘是病人的主诉,是一种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1周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部分正常人习惯于隔几天排便1次,但无排便困难与大便干结,故不能以每天排便1次作为正常排便的标准[1]。便秘这一主诉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排名第1,在消化病急症中仅次于结肠憩室、胆囊炎胆石症,老年人中25%~33%的人有此症状,说明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老年人由于肠内容物在肠道内运行迟缓和停滞过久,使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粪便中的毒素被吸收引起机体自身中毒,出现全身不适、烦躁不安、恶心、腹胀、食欲下降、失眠等症状,可见防治便秘的目的不只是解除排便痛苦,改变消化不良症状,更要紧的是避免发生一些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肠梗阻及结、直肠癌变这些并发症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2]。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现针对老年便秘这一问题做以下临床观察。
-
孕妇学校培训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
目的:孕妇接受孕妇学校的定期教育培训,并探究分析其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将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定期做孕检直至分娩的124例初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平均每组6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健康指导与产前检查,观察组联合孕妇学校教育培训,将2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总产程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72.58%)明显高于对照组(35.48%),而观察组的剖宫产率(27.42%)明显低于对照组(64.5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367.8±166.7分钟,明显少于对照组439.2±176.3分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实施孕妇学校培训相对于仅给予常规的产前检查与健康指导在促进自然分娩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进而促进母婴的健康,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价值。
-
316例新生儿不良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不良结局与妊娠、孕周、分娩方式之间的关系及其分布。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出生的不良结局新生儿,主要指黄疸新生儿、转院新生儿及死亡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整个群体中,高胆红素血症(283例)与母亲合并疾病关系密切。其中GDM(妊娠期糖尿病)、患乙肝、甲状腺疾病、贫血疾病比例高。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上,疤痕子宫、羊水的代谢异常、妊高征成前3位因素。剖宫产儿所占比例高于顺产。母亲平均年龄29岁。转入NICU31例中,24例母亲合并多种疾病及产科并发症,以产科并发症突出。其次新生儿所患疾病种类多且复杂,以肺部疾病、早产、高胆红素血症位居前3位。结论:高胆红素血症与妊娠合并症关系密切,特别是代谢及内分泌疾病。在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上,疤痕子宫、羊水的代谢异常、妊高征关系密切。剖宫产增加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特别是孕周<39周。在新生儿严重疾病转院的群体中,与母亲妊娠合并多种高危因素关系密切,且多孕增加患病风险,同时剖宫产增加患病危险。新生儿所患肺部疾病以RDS常见,与孕周及选择性剖宫产关系密切。
-
探析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的临床分析及防治
目的:探析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剖宫产的患者900例,其中60例女性出现子宫切口撕裂,分析切口撕裂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结果:60例出现切口撕裂的患者中,枕后位切口撕裂的情况多;孕妇切口距离膀胱子宫腹膜返折<2cm的时候,孕妇子宫切口不会出现撕裂,或极少数患者出现撕裂,当距离>3cm的,则容易出现切口撕裂,并且撕裂率高;胎儿的体重<4000g,孕妇发生切口撕裂的情况较少,胎儿如果体重>4000g,孕妇出现切口撕裂的情况较高,p<0.05。结论:只有更加细心严谨的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方法,对孕妇做好平时的监护工作,选择合理的手术实际以及配合熟练的操作及时,才能够有效防止孕妇剖宫产后出现切口撕裂的情况。
-
护理干预对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PCI手术患者3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4例和观察组17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评估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阿司匹林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4.01±0.78分、3.98±0.97分;对照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阿司匹林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13±0.34分、3.12±0.53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氯吡格雷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4.12±0.57分、4.02±0.58分;对照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氯吡格雷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02±0.17分、3.01±0.11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PCI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体位护理对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对预防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296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7例和观察组1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泌尿外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体位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出血程度、术后24小时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重度出血0例,中度出血5例(3.36%),轻度出血144例(96.64%);对照组患者重度出血7例(4.76%),中度出血9例(6.12%),轻度出血131例(89.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小时出血量为191.13±19.31ml,对照组患者的术后24小时出血量为313.46±21.44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中实施体位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出血程度,减少患者的术后24小时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牙周病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牙周病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糖尿病系统性治疗措施,观察组在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加以牙周病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指数(SBI)、临床附着丧失(CAL)、探针深度(PD)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BI、PD指数均显著性下降(P<0.05),CAL无显著性变化(P>0.05);对照组SBI、CAL、PD指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方面,2组患者均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病治疗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相关性,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院外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发病频率及再入院时间的影响
目的:分析院外强化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近期收治已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将其均分2组,每组各50例患者,在基础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观察组采取院外强化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将2组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度作对比,同时比较2组患者出院1年后再入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以及并发症等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出院后1年内回访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普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静息状态下心衰发作次数以及心绞痛或心悸发作次数明显较对照组患者少,且再入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t值为2.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降低患者发病频率,延缓再入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临床作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留置导尿管的女性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比较2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总有效率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2天后感染率和5天后感染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
-
中草药与西药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中草药以及西药药物在联合使用过程中彼此发生的相互作用,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近几年的药学文献进行检索,对相关的研究手段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中西药的相互作用机制,针对中草药以及西药药物的配伍、药物药效学以及药动学开展全面分析,总结其对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在中草药以及西药药物联合使用的过程中,不同药物可能会存在很多配伍禁忌,其药理协同问题以及拮抗问题相对较突出,很容易导致代谢酶受到诱导或者有所抑制,造成药物临床疗效发生变化,影响到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引发患者中毒。结论:临床上必须要针对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尽可能避免发生各种不良药物反应,保证良好的药物疗效。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4 05 06 07 08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