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중국사구의사
- 主管单位: 中国乡村医生
- 主办单位: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5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2-1405/R
- 国内刊号: 张丽敏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对策。方法: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缩短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人文关怀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治无痛胃肠镜诊治患者6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于诊治前后及其整个过程中施以人文关怀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情绪稳定,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中,对患者施以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护理,能够帮患者克服其心理障碍,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亦可深层反映出以人为本及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的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循证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生理指标明显改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
综合护理对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手术治疗患者114例,按照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改善普外科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脑血管术前介入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对脑血管患者术前介入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方法:收治脑血管介入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理评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评分低于干预前,也低于对照组的干预后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前焦虑水平。
-
俯卧位手术体位的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俯卧位手术体位的护理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收治全麻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60例,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针对俯卧位手术体位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满意率66.7%,低于护理组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正确摆放体位,做到既能充分暴露手术野,又能保障患者安全。从呼吸、循环、皮肤等易发生并发症的各个方面分析潜在危险性,与医生、麻醉师充分沟通并配合,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细节优化护理在改善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与抑郁情绪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细节优化护理在改善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与抑郁情绪中的效果。方法:将11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优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母乳喂养和抑郁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和抑郁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优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和不良情绪。
-
责任小组模式护理下的整体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责任小组模式下整体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行手术治疗患者150例,分两组,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责任小组模式的整体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远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小组模式下的整体护理在患者的手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
全程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情况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护理管理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管理方面健康教育宣传的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管理方面健康教育宣传的意义。方法:采用常规管理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6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管理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67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知率。结果:观察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4.3%,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认知率93.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宣传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管理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
胰岛素自我管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岛素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5例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干预组9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自我管理指导干预,患者出院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组的糖尿病相关知识、胰岛素注射技能、护理满意率、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自我管理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
-
基层危重新生儿转运实践及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危急重症新生儿转运救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危急重症新生儿128例,均采用规范的转运救护方案,观察治疗、转归结果,并和自行转运的103例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自行转运组相比,采用规范转运救护方案的患儿治愈率高、死亡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危急重症新生儿,建立并完善转运系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加强和基层医院的沟通合作,改善患儿的治疗和预后效果。
-
神经内科开展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神经内科开展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61例,给予神经介入治疗,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神经介入手术,手术成功率100%。2例患者出现脑梗死。结论:术前完善的准备、术中良好配合及术后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个性化护理配合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配合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收治采用氟哌啶醇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纠纷率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纠纷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治疗依从性、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配合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
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研究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消化内科患者72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制护理模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分组护理制度,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质量给予对比。结果:干预组临床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加入分组护理制度,可以使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门诊妇科阴道炎护理健康教育干预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门诊妇科阴道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治阴道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和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对门诊妇科阴道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收治以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肺出血新生患儿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预防感染、呼吸管理等方面给予特殊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肺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肺出血患儿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恢复的影响评价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恢复的影响。方法:收治剖宫产患者164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术后切口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产妇术后腹胀及并发症发生率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的疼痛,对其术后切口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
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牙科畏惧症患儿3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给予牙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诱导,比较两组牙科恐惧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初诊和复诊时牙科恐惧症发生率分别为75.0%和68.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诱导可降低儿童牙科恐惧症的发病率及发病程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率。
-
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下肢动脉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利用高频超声检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不同类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后,对其下肢动脉产生的影响。方法: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分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非传统型抗精神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传统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高频超声检查后的下肢动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双侧腘动脉内膜厚度均明显厚于对照组,双侧足背动脉、股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传统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可使患者双侧腘动脉内膜明显增厚,提升患者的双侧足背动脉、股动脉斑块发生率。
-
放置斑马导丝的黄色导管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中输尿管内放置双J管的一种简单、适用方法。方法: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30例,采用放置斑马导丝的黄色导管作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中内引流装置,置入辅助推进器放置双 J 管。结果:30例皆Ⅰ期,成功完成置管和手术。置管时间平均3.5min。讨论:双 J 管安放位置确切,并发症少,材料就地可取,制作过程简单易学,无需花费大成本制作。
-
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对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式及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收治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96例,患者均经常规基础治疗及针对性的治疗,总结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8%。结论:依据患者临床特点,加强对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与及早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
肝囊肿实施腹腔镜开窗引流术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肝囊肿实施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肝囊肿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两组分别施以传统开腹开窗引流术、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手术成功,将囊肿彻底摘除。研究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囊肿实施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有助于减少手术损耗,加快术后恢复,可作为治疗肝囊肿的首选术式。
-
新生儿产伤性骨折临床分析及产科应对策略
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对新生儿骨折13例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应对策略。产伤性骨折原因主要包括新生儿锁骨解剖因素、新生儿体重因素、产妇自身原因和产科原因四个方面。加强围产期宣教、孕妇及胎儿体重的监管,提早识别高风险因素,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防治发生新生儿产伤的关键。
-
西酞普兰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西酞普兰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抑郁症患者126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参照组给予单纯西酞普兰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比两组HAMD、WCST等评分。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5.24%(60/63)明显高于参照组85.71%(5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 HAMD 评分(7.14±1.52)分明显优于参照组的(15.85±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两种治疗结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评分以及认知功能,对抑郁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磷酸肌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疗效。方法:收治DEACMP患者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以改善DEACMP患者的细胞能量供应,保护脑功能,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提高DEACMP患者的生活质量。
-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4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降糖药治疗,治疗90 d后,对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低血糖情况、体重变化等进行严格的监测。结果:两组血糖控制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c和血糖、体重变化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给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能降低患者HbAlc,并降低患者低血糖可能存在的风险。
-
妇科临床常见阴道炎的药物治疗及疗效探析
目的:观察妇科临床常见阴道炎的药物治疗及疗效。方法:收治霉菌性阴道炎患者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30例(78.95%),好转7例(18.42%),无效1例(2.63%),有效率达到97.37%。结论:局部用药联合栓剂或者口服药物治疗妇科阴道炎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抑菌效果明显,治愈率高。
-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重度肝外伤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重度肝外伤的疗效。方法:收治重度肝外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规则性肝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重度肝外伤的临床疗效较佳。
-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1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较对照组的81.8%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较对照组的9.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效果。
-
不同手术时机对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疗效的对比观察
目的:对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收治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76例,平分为两组,抗结核治疗满3周后进行手术治疗的为对照组,抗结核治疗不足3周进行手术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截瘫分级(3.5±1.7)级,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改善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的康复效果,缩短治疗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
-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心力衰竭患儿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法,联合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患儿心衰纠正时间及湿啰音消失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98例,分两组,试验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
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加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加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4 h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临床手术麻醉的疗效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临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手术治疗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收治同期手术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段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
腹腔镜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行腹腔镜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妇产科患者70例,按治疗意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术后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病症总缓解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7.1%;研究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妇产科患者行腹腔镜疗法作用突出,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增强总体效果。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溴己新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情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显著。
-
充血性心力衰竭采用卡维地洛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究卡维地洛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心力衰竭患者60例,分两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卡维地洛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生命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在每搏量与心功能两项指标上有所改善。结论: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应用头孢他啶后并发抗生素脑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应用头孢他啶后并发抗生素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6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给予头孢他啶治疗,将并发抗生素脑病的21例作为观察组,另外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有关资料,分析并发抗生素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年龄、头孢他啶服用时间以及头孢他啶累计用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头孢他啶使用时间、ALb水平以及头孢他啶累计剂量均是导致抗生素脑病并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年龄、头孢他啶使用时间、ALb 水平以及头孢他啶累计剂量,均是导致抗生素脑病并发的危险因素。
-
损伤控制理论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高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高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高龄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损伤控制理论的作用。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其中1例患者一期拔除胆囊造瘘管,8例于术后2~3个月返院行二期胆囊切除术。结论:损伤控制理论指导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高龄患者的治疗,提高了患者存活率及疾病治愈率。
-
乳晕小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乳晕小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手术切除肿瘤,观察组采用乳晕小切口术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瘢痕可接受率、乳房对称率及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晕小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可成功地切除乳腺良性肿瘤,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应用优势
目的:对无痛人流手术临床应用优势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收治由于各种因素需要接受人流手术的患者60例,平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无痛人流术,对照组采用常规人流术;术后48 h持续跟踪调查,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种方法成功率相同,均100%顺利流产;无痛人流具有无痛苦、无疼痛、无恐惧等特点,术后30 min可自行出院;普通人流产生巨大的疼痛感,影响术后心情。结论:无痛人流术优势明显。
-
胸外科手术采用腋下小切口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用于胸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胸外科手术患者90例,按照手术类型分为常规手术组(对照组)44例和腋下小切口手术组(观察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切口长度明显减小,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较对照组的13.6%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用于胸外科手术具有良好效果。
-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60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愈合率、固定无移位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外形恢复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中,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方法:收治阑尾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明显减少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
-
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痰液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用于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加速患者康复。
-
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术同期鼻中隔成形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骨骨折整复位术同期鼻中隔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65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给予经内镜下鼻骨骨折整复位术,同期行鼻中隔成形术治疗,对手术方式、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45例患者鼻外形修复成功,外观满意,鼻中隔居中,无通气及嗅觉功能障碍。结论:鼻内镜下鼻骨骨折整复位术同期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具有同期手术操作简单、复位准确、切口灵活、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后遗症少等优点。
-
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收治重症肺炎患儿34例,对患儿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总结。结果:34例患儿中治愈或好转出院26例(76.47%),因病情严重而死亡3例(8.82%),病情危重5例(14.7%),并发症多而中断治疗或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做好重症肺炎患儿早期诊断,并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输卵管不通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宫腔镜行输卵管疏通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行输卵管疏通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怀孕22例(73.33%),对照组16例(53.33%);观察组未孕8例(26.67%),对照组14例(46.67%);观察组手术时间(44.3±7.19)min,对照组(63.6±7.23)min。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女性不孕症的情况。
-
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70例,对单用阿卡波糖、单用长效胰岛素者或单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对其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FBG、2 hPG水平均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使用的剂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联合长效胰岛素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10.3%,较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者的24.3%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
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水平、影响因素种类及表现。方法:收治白内障患者80例,分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治疗法,对照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判断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平均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效果良好,术后患者生存质量高,恢复速度快。
-
采用内扎外剥保留齿线术法治疗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混合痔内扎外剥保留齿线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混合痔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组给予混合痔内扎外剥保留齿线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采用混合痔内扎外剥保留齿线术治疗混合痔,切口愈合快、痔核脱落时间短、疼痛轻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儿童哮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后PEFR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能够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控制病情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高原地区高渗氯化钠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3%高渗氯化钠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疗效。方法:将50例高原地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甘露醇组)和试验组(3%高渗氯化钠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缓解脑水肿和改善脑血流灌注方面效果更加显著,并且能有效提高心排出量并预防肾功能受损,降低失血性休克发生率。结论:高渗氯化钠、甘露醇均具有较好的脱水效果,但高渗氯化钠在疗效及安全性上具有明显优势。
-
感控干预前后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变化
目的:探讨感控干预在降低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普外科所有手术患者资料。自2014年1月起对普外科的手术患者实行感控干预,感控干预前后1年,对比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变化。结果:感控干预前后,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8.09%和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感控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
-
宫腔镜下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7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宫腔镜下采用刮宫术治疗,观察组在宫腔镜下采用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1年后的妊娠率为68.6%,高于对照组的45.7%,观察组1年后的复发率为8.6%,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月经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及规范化的治疗手段。方法:收治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85例,观察组给予符合肺保护通气策略的规范化综合治疗,增加个体化改善策略;对照组给予以人工机械通气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SaO2、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危急,及时、正确的诊断,规范、有效治疗是提高救治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
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血栓患者84例,分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8.6%,低于观察组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栓治疗中采用尤瑞克林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骨科临床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方法:收治骨科疾病患者126例,对照组74例采用常规负压引流技术,观察组52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管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引流管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疾病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
左侧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采用自扩张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自扩张支架治疗左侧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左侧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4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自扩张支架组,n=25)与对照组(急诊手术组,n=2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Ⅰ期切除率、Ⅰ期吻合率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造口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扩张支架治疗左侧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收治肾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输尿管软镜治疗,对照组给予经皮肾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清石率、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
-
重症监护病房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重症监护病房(ICU) HLH 患者7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28 d 死亡率及危险因素。结果:28 d 总体死亡率和住院死亡率分别为38%和68%,与增加28 d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ICU计分,P<0.001)和年龄增长(P=0.03)。与增加住院死亡率相关的因素为ICU住院计分高风险的序贯性器官衰竭(P<0.01)、年龄增长(P=0.04)、淋巴瘤样HLH或不明原因的HLH(P<0.01)。结论:器官衰竭是ICU中成人HLH患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中的重要的原因,采用早期特定的细胞毒性治疗、控制基础疾病,可能会阻止器官衰竭和早期死亡的发生。
-
鼻内镜下筛前动脉结扎治疗鼻出血8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筛前动脉结扎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筛前动脉供血区鼻出血患者82例,给予鼻内窥镜下筛前动脉结扎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82例鼻出血患者均有效止血,一期治愈率96.34%。结论:鼻内窥镜下筛前动脉结扎治疗鼻出血临床疗效显著。
-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的应用。方法: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单独使用氨氯地平,试验组使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 TC、TG、LDL-C 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56.84%,试验组总有效率87.37%,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及血脂,提高治疗有效率。
-
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将100例DR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在控制血糖基础上给予眼科治疗,并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改善循环。观察组另外加用羟苯磺酸钙300 mg,3次/d,治疗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视野、眼底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野及眼底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轻微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2%,未停药而症状自行消失。结论:羟苯磺酸钙治疗DR安全、有效。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折术后骨不连20例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使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20例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给予锁定加压钢板方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愈合率90.0%,平均愈合时间(7.2±0.3)个月。结论: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较好。
-
肱骨干骨折髓内针固定和钢板固定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骨干骨折手术髓内针固定和钢板固定的疗效。方法:收治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87例,根据术中固定类型将其分为钢板组29例和髓内针组58例,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结局。结果:髓内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干骨折钢板固定与髓内针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钢板固定手术相对复杂。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3例临床总结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33例。结果: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后大出血1例,治疗后排尿恢复正常32例,疗效满意,术后随访2个月~4年,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患者满意。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良好的疗效,适合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可作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首选术式。
-
西地那非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西地那非,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及NT-ProBNP。结果:两组mRAP、SaO2、CI、NT-ProBNP水平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RAP、SaO2、CI、NT-ProBNP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那非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心功能。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效果。方法:将76例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修补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1 h、24 h、72 h血清胃泌素水平,以及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能够加快患者胃肠动力的恢复进程,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增加头枕标记刻度提高头颈部肿瘤摆位流程质控
目的:探讨增加头枕标记刻度在摆位流程质控中提高头颈部肿瘤放疗摆位精度和缩小摆位误差的可行性。方法:收治35例鼻咽癌患者作为常规方法摆位组,另收治35例鼻咽癌患者作为改进摆位方法组,比较两组摆位后X、Y、Z轴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结果:改进摆位方法组X、Y、Z轴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别为(0.51±1.23)mm、(-0.12±1.60)mm 和(-0.78±1.41)mm。常规方法摆位组 X、Y、Z 轴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别为(0.35±1.39)mm、(0.01±2.19)mm和(-0.06±1.39)mm。结论:头枕标记刻度的改进摆位方法能够缩小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精度。
-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青春期功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治青春期功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青春期功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8.4%。经期操劳过度、经期摄入辛辣或冷冻饮食、学习压力及家族遗传病史与青春期功血的发生有关。结论:经期过度劳累、经期食用辛辣或冷冻食物、学习压力繁重及家族遗传等均可导致青春期功血。
-
老年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对老年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总结体会。方法:收治胆囊疾病患者74例,平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客观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在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低于对照组的13.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胆囊疾病患者中的治疗安全性更高。
-
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患儿抢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患儿抢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重症哮喘患儿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疗法,研究组给予机械通气疗法。统计分析两组临床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29例(96.7%),对照组成功抢救24例(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借助机械通气疗法抢救重症哮喘患儿作用显著,可控制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收治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34例,分析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结果:骨折类型、骨骼质量以及骨折复位程度是导致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2例患者死亡。32例患者经过6~32个月的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6.4±6.4)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
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进行无痛人流术的妇女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丙泊酚实施麻醉,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临床麻醉效果、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丙泊酚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当中采取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及镇痛效果,用药剂量明显减少,使术后苏醒时间进一步缩短。
-
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哮喘患儿64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孟鲁司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9%,较对照组的78.1%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1 s用力呼气量及大呼吸流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具有良好效果。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10~14周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10~14周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瘢痕子宫妊娠(10~14孕周)患者204例为观察组,同期收治非瘢痕子宫妊娠者20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选择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药方案终止妊娠,对比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中完全流产195例,流产成功率95.6%;对照组中完全流产190例,流产成功率9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14周瘢痕子宫妊娠效果确切,流产成功率较高,产程较短,可有效保护子宫,降低手术风险。
-
B超对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B超对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治泌尿系结石患者6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B超检查,分析B超检查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B超诊断的总体符合率95.3%。对于膀胱结石、尿道结石,B超诊断准确率100.0%;对于肾结石、输尿管上中段结石、输尿管下段结石,B超诊断的准确率96.6%、90.0%、93.3%。结论:B超诊断泌尿系结石快速、简便、安全、可靠、准确率高。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0例的MRI与临床研究
目的:归纳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MRI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TOBS患者的临床、MRI资料及部分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资料,并总结其特点。结果:TOBS发病后均呈进行性加重,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眼球运动异常、瞳孔异常、偏瘫;MRI示丘脑、中脑、桥脑、颞叶、枕叶梗死;其中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斑块形成4例。治疗后死亡6例,无恢复8例,好转6例,结论:TOBS预后差,当有基底动脉供血范围内2个以上病灶体征或影像学改变时,应考虑TOBS并及时治疗。
-
宫颈刷片联合阴道镜活检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刷片联合阴道镜活检对宫颈癌前病变中的筛查作用。方法:选取自愿参加筛查的妇女410例,对其进行宫颈刷片联合阴道镜活检,对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相符率85.36%。阴道检查结果:CIN76例,CIN Ⅰ级43例,CIN Ⅱ级18例,CIN Ⅲ级9例,癌6例。与病理检查符合率55.26%。结论:宫颈刷片检查联合阴道镜活检能够更有效筛查宫颈癌前变患者,两项联合能够提高宫颈癌早期的诊断率。
-
晕厥患者的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分析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晕厥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晕厥患者42例,分别实施脑电图检查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患者脑电波、双侧大脑中动脉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情况。结果:经脑电图检查,异常15例,主要表现为θ、δ活动非特异性增多和α活动泛化。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30例,表现为血管流速下降或者上升、频谱异常或者两侧对称性较差。联合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38例。结论:联合应用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晕厥患者,可提高诊断结果准确率。
-
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CT表现
目的:探讨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方法:收治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46例,在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CT检查,观察CT表现及转归情况。结果:46例患者在强化治疗期末、继续治疗期末(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12个月)的CT征象检出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巩固治疗期末的CT征象检出率显著低于强化治疗期末,治疗结束后的 CT 征象检出率显著低于巩固治疗期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采用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肺部的改变特征、征象及转归情况。
-
白细胞介素4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特异性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特异性。方法: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72例作为哮喘组,体检的健康儿童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IL-4水平。结果:哮喘组血清IL-4水平中位值12.6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细胞介素-4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有明显的相关性。
-
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脑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行脑血管造影(DSA)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SAH患者62例,发病后3 d均行DSA检查,观察检查结果情况。结果:治疗后,DSA正常者疗效稍优于DSA异常者;DSA正常患者预后情况显著优于DSA异常患者(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是导致SAH的主要原因,及早实施DSA能够直接有效确定引起出血的病因,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DSA检查正常的SAH患者病情较轻,预后相对较好。
-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平片和CT诊断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结果:CT检查确诊率100.0%,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率高,且能发现微小病变,灵敏度高。
-
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肺结核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螺旋 CT 胸部增强扫描检查,观察螺旋 CT 胸部增强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检出率92.2%,小叶间隔增厚检出率98.4%,小结节影检出率96.9%,空洞检出率93.8%,小叶内间质增厚检出率100.0%。结论: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对肺结核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
-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以及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进行诊断,研究这两种检查结果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治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者35例作为对照组,使用超声心动图以及心电图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查,比较并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左房径(LAd)、心尖部心肌厚度(AT)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显示巨大T波倒置,R波振幅变大,与对照组的差别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收治疑似糖尿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生化检验,对照组进行常规检验,通过比较两组糖尿病检出有效率,对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生化检验组对糖尿病的检验有效率93.33%,常规检查的检验有效率71.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诊断准确率。
-
乳腺超声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乳腺疾病患者100例,给予乳腺超声检查。结果:100例患者中,乳腺炎20例,乳腺增生60例,乳腺纤维瘤10例,乳腺癌10例,检测率60%。结论:乳腺超声能清晰显示乳腺内部结构,确诊率较高。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发展为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Lp(a)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发展为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脂蛋白[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TIA患者66例。检测生化指标Hcy、hsCRP、Lp(a)水平,与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比较。结果:TIA组Hcy与hsCRP、Lp(a)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Lp(a)的含量均高于无梗死者(P<0.05)。结论:TIA患者血清Hcy、hsCRP、Lp(a)水平升高,三者共同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从而进展为脑梗死。
-
至灵胶囊配合天王补心丸治疗阴血亏虚型失眠症8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至灵胶囊配合天王补心丸治疗阴血亏虚型失眠症的疗效。方法:收治阴血亏虚型失眠症患者80例,给予至灵胶囊配合天王补心丸治疗,观察患者疗效。结果:痊愈率27.05%,显效率34.12%,总有效率83.52%。结论:至灵胶囊配合天王补心丸治疗阴血亏虚型失眠症治疗效果良好。
-
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外搽治疗“蛇串疮”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外搽法治疗蛇串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蛇串疮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外搽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外搽法治疗蛇串疮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缓解患者症状。
-
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28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发热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减配合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配合抗生素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疗效显著。
-
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经验
目的:总结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的用药情况。结果:所使用药物大部分DUI接近1.00,用量较为合理。用药治疗期间,患者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改变。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较多,治疗过程较为复杂,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
早发型子痫前期不同治疗方案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99例,随机分成硫酸镁组、丹参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硫酸镁组给予硫酸镁治疗,丹参组给予硫酸镁联合丹参治疗,低分子肝素组给予硫酸镁、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3组临床效果。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新生儿存活率高,硫酸镁组低;低分子肝素组孕周延长时间长,硫酸镁组短;低分子肝素组APTT长,硫酸镁组短;硫酸镁组24 h PRO高,低分子肝素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丹参、低分子肝素对早发型子痫前期具有优秀的治疗效果,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之一。
-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目的:观察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收治脾胃疾病患者17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辨证施治,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中医升降理论对脾胃病患者辨证施治临床疗效较好。
-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流行性感冒患者70例,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强效感冒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花清瘟胶囊对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治疗的安全性较好。
-
重视糖尿病早期筛查与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病。本文对糖尿病发病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主要危害、早期筛查的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说明糖尿病早期筛查和管理的重要意义,应该引起重视。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础研究现状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盆底支持结构损伤、缺陷与功能障碍造成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系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础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现状及进展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日益增加。目前此类骨折多以手术治疗,行内固定或髋关节置换。通过查阅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文献,本文从适应人群、优缺点对比等方面进行综述。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饮食结构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饮食结构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方法:按饮食结构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2例分为素食组、肉食组及平衡组,比较3组身高、体重、腰围及血脂水平。结果:肉食组与平衡组的体重指数及腰围均明显高于素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组体重指数及腰围均明显低于肉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食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素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素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组甘油三酯明显低于肉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肉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性别、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及膳食结构等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膳食结构及体重指数是腰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膳食结构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肥胖的患病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食用蔬菜及水果等可有效改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
-
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管理在调节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58例高血压患者实施3年的社区管理,其管理内容主要包含知识普及、药物管理、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及家庭访视等,3年后分析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结束后,患者血压较干预前均出现明显好转(P<0.05);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有效、合理的社区管理具有稳定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460例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者460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防治对策。结果:46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6~10岁患者的构成比高(48.7%),其次是<6岁患者(28.0%),成人的发病率较高,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的构成比升高。1-3月份的发病构成比低(7.2%);4-7月份的发病构成比高(49.1%)。城市人口发病构成比79.3%,较农村人口发病构成比的20.7%明显提高(P<0.05)。结论: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对提高该病的综合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目的: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患者因急性脑血管疾病导致偏瘫、昏迷甚至死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和感情创伤。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致残率较高,由于很多人认识不到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不听从医生的康复治疗建议,从而导致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脑功能的重组和代偿,显著改善脑卒中出现的神经缺损,明显改善其预后。
-
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卒中后居家患者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干预脑卒中后居家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后居家患者4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社区家庭康复模式,比较干预后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STREAM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干预组STREAM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FIM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干预组 FIM 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可提高脑卒中后居家患者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性别差异性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性别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比例、饮酒比例、体重指数和钠盐摄入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发病危险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不同性别患者,应结合具体发病危险因素特点,采取适宜措施进行防治。
-
社区康复教育和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教育和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社区脑卒中患者61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康复教育及指导,对照组只给予随访,比较两组 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康复组SF-36量表8个维度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教育和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危害性极大。本文从早产儿、低体重儿、人工喂养、辅食添加不合理、辅食添加过晚、母亲贫血史、胃肠道功能紊乱、婴幼儿长期慢性失血等方面分析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
眼科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探讨眼科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眼科感染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感染患者住院时间长于未感染患者。感染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日常消毒与抗感染工作缺乏。结论:术前消毒、手术无菌操作、术后药物预防可有效降低眼科感染发生率。
-
品管圈活动在中等专业实习护士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中等专业实习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习护士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管理,比较两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实习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
传染病病房肝病患者院内感染的防控分析
目的:分析传染病病房肝病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临床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方法:收治肝病患者200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200例肝病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了院内感染,感染种类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严重,泌尿感染人数少。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与普通患者相较加重。结论:肝病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差,尤其是对于病情较严重的肝病患者来说,更易发生院内感染,需要医院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从而降低感染率。
-
公立医院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在医疗大数据的时代,医院面对医疗付费制度的改革、医师多点执业和社会办医等诸多挑战。医院精细化管理是医院走向现代化医院的必由之路,以患者为中心,以持续质量改进为目标,搭建科学的医院质量组织体系、完善医院信息化综合平台,充分发挥医院院级质量管理部门在制度制定、执行督查以及数据处理方面的功能是实现医院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方法。
-
手术配合护理路径与考核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护理路径与考核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手术室常规操作100例作为对照组,手术配合护理路径100例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医生满意度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配合护理路径与考核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手术室患者75例,按照数字分层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组37例和风险管理组38例。常规管理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组给予风险意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满意率、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差错率、风险率、纠纷率。结果: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管理满意率和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组差错率、风险率、纠纷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少护理管理风险、差错,提升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减少纠纷发生,对维护医患关系有益。
-
医患沟通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妇产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女性患者自身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妇科疾病的特殊性,导致该科室出现医疗纠纷的概率高于其他科室。因此,医患沟通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妇产科的临床工作当中,应重视医患良好关系的建立,使患者治疗依从性能够提高,提高其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
真空采血管致群体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真空采血管致群体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群体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57例患者的标本TT值远超过正常值及仪器不能做出检验结果。其原因是一次性使用真空贮血管。结论:及时分析群体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是提高临床检验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
-
西医内科对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进展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出现肝硬化腹水。本文阐述了肝硬化腹水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常规治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白蛋白治疗、利尿剂治疗、腹腔穿刺放液治疗、腹水浓缩回输治疗等。
-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中促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动态研究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后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TGF-α)的表达水平。方法:收治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40例,给予血浆置换,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 EGF、HGF、TGF-α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72 h 血清 HGF 表达水平高,明显高于治疗前24 h、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06,P<0.05)。治疗后48 h血清TGF-α的表达水平高,明显高于治疗前24 h、治疗后24 h、治疗后72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1.817,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可提高HGF、TGF-α的表达水平。
-
农村老年人群降压药物使用及趋势
目的:研究、观察农村老年人群的降压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趋势。方法:选取本地农村地区60岁以上使用降压药物的老年患者840例,进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每隔1年统计1次数据,从而分析近几年的变化趋势。结果:近年来噻嗪类利尿剂加利血平或可乐定等传统短效复方制剂的使用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呈现上升趋势。结论:传统复方制剂虽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是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应用为广泛的降压药物。需进一步调查,从而寻找更适合农村老年患者的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
-
探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方法:收治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给药方式分为滴注组、口服组。口服组给予口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滴注组给予静脉滴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加替沙星引发的不良反应多,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引发的不良反应少。滴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11%,明显高于口服组的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药物类型、给药方式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影响。
-
现阶段临床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几点思考
中药复方由两味或两味以上药物组成,由于药学机理之间的相似性,进而提高了单一味药物治疗效果。近年来,我国癌症患者人数持续增多,中西医结合成为癌症治疗常用方式,掌握中药复方药理特点,对药物的配伍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结合癌症药物治疗实况,本文分析了中药复方价值,对中药复方药理学作用进行详细分析,为中医配药与用药提供了科学指导。
-
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加强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
目的:对近几年出现的药品使用后因发生不良反应退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方法:分析2013-2014年门诊药房部因药物引发的不良症状导致退药的情况60例,总结相关的药品种类和剂型。结果:根据统计,从药品种类来看,抗生素类药物比例大(70%),从药品剂型来看,注射剂的比例大(71.6%)。结论: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退药情况,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应加强药物的管理,预防药物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