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Abu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국약물람용방치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2X
- 国内刊号: 11-374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76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锦
- 类 别: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2316例海洛因依赖者并发躯体疾病分析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并发躯体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常见并发疾病的种类.方法:对我市2003年11月-2004年3月收戒的2 316例海洛因依赖者躯体疾病进行调查,采取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统一诊断标准,按ICD-9病名及分类整理.结果:调查35种躯体并发疾病,分10大类,患病者1 406例,占60.71%,排前五位的是呼吸系统438例,占31.15%,消化系统疾病217例,占15.43%,循环系统疾病202例,占14.37%,损伤性疾病173例,占2.30%,性传播疾病122例,占10.2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中大部分存在多种疾病,尤其是染毒时间越长其并发疾病越多.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并发疾病的构成比对临床预防、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液细胞学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液细胞质量和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采用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BC-3000 PLUS型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10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液细胞学检测.结果: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RBC总数、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分布系数(RDW-CV)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升高;血小板总数升高,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降低;WBC总数降低,中性粒细胞(Gran)相对升高,淋巴细胞(Lymph)降低,而单核细胞(MON)无明显变化.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细胞学的改变,这对探讨酒精的成瘾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都有一定的价值.
-
河南大学校医院门诊患者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在相对固定的人群中(全校教职工学生约3.5万人)不同组使用苯二氮(艹卓)类(BZD)药物情况,分析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3年1月-12月门诊70 328张处方中含有BZD类药物的2 630张处方用药数据按离退休组、教工组和学生组进行统计,并对所使用的BZD类药物进行药物使用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评价.结果:在对2 630张BZD类药物处方调查分析后,离退休组使用BZD类药物的处方量和连续使用的人数均高于其他组.而学生组无一例连续使用BZD类药物的.结论:我院使用BZD的两种药物其DUI均为1.0,表明临床使用基本合理.但离退休组中的部分人有产生依赖性的先兆,或者说已有少部分患者已产生了依赖性,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
复吸预防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吸毒患者焦虑症状的疗效评价
目的:促进吸毒者戒毒后的身心康复,减缓吸毒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操守率、延长操守时间.方法:对干预组实施一个月的综合干预,内容包括:讲授与讨论毒品的有关知识、成功防复吸的要素、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心理脱敏和集体讨论等.干预前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焦虑症状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干预组SAS平均得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20,<0.05).结论:该综合干预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吸毒者的焦虑症状,加速脱毒病人的身心康复,对预防脱毒后复吸有一定的意义.
-
美沙酮维持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留治率及美沙酮维持剂量范围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ICD-10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A组)30例,只进行定期随访,不做任何治疗;实验组即美沙酮维持治疗组(B组)30例,进行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1年.评价指标有尿液吗啡检测、留治率、美沙酮维持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监测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定.结果:对照组一年操守率为0,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组留治率为40%,美沙酮不良反应较少,且美沙酮维持治疗能明显改善吸毒者生活质量.结论: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疗效可靠、安全,值得推广.
-
2686例海洛因依赖者HCV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HCV流行情况及感染因素,为防止海洛因依赖人群中HCV感染提供有效途径.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6月收入院的2 686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抗-HCV实验室检测,对抗-HCV阳性者按吸毒方式分为烫吸组和静脉注射组,对两组HCVAb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注射组HCVAb阳性率明显高于烫吸组,吸毒时间在2 a以上者HCVAb阳性率明显高于2 a以下者,女性吸毒者HCVAb阳性率高于男性吸毒者.结论:静脉注射毒品是HCV感染的重要途径.对吸毒者进行预防HCV感染的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危险行为的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
米氮平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及脱毒后焦虑抑郁及渴求的影响
目的:了解米氮平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及脱毒后的焦虑抑郁及心理渴求影响的疗效.方法:对符合DSM-Ⅳ阿片类依赖诊断标准的患者在美沙酮(MTD)脱毒治疗时随机抽取50例MTD联合米氮平治疗(A组)和50例MTD加安慰剂治疗(B组),进行对比观察.使用HAMD,HAMA及心理渴求自评量表来评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及心理渴求的情况.结果:MTD联合米氮平治疗组较MTD联合安慰剂治疗组焦虑抑郁及心理渴求评分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米氮平可有效的减轻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期及脱毒后的焦虑抑郁及心理渴求.
-
盐酸哌替定的少见不良反应
盐酸哌替定为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麻醉性镇痛剂,作用快,有成瘾性,故临床上对于病因明确的各种剧烈疼痛应用较多.不良反应常表现为眩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心悸等.为了进一步提高盐酸哌替定的药用安全性提供临床依据,现总结近几年的文献报道.
-
阿米替林过敏反应2例报告
张某,女,32岁,患有焦虑、抑郁症约6年,以往一直在本院住院、门诊配药治疗.病史中无其他药物过敏史.1997年5月间,门诊予配用阿米替林片50 mg,一日三次口服治疗.用药至五、六天时,自觉躯体有轻度发热、头痛等不适,且躯干部及下肢伴有散在小红点皮疹出现,轻度瘙痒,症状日趋严重,d 9脸部、躯干及臀部均有大小不等水泡出现,遂前来本院门诊诊治.
-
中药制剂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16例分析
2003年我院正式成立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机构后,两年来共收集上报的ADR有效报告表158份,其中涉及中药制剂药物过敏反应的有16例,比例达1.01%,为ADR报告中较常见的临床表现,现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
过量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
病例:男,23岁,入院前一天有食不洁食物史,因阵发性腹痛及呕吐,在卫生所取药(胃复安及黄连素等),吃药后效果不明显,为尽快缓解病情患者自作主张又吃了3片胃复安.约20分钟后,患者起床时出现突然走路不稳,头向后仰,颈强直,阵发性发呆,双眼上翻凝视,肌肉震颤,双上肢不自主运动.既往无类似发作,否认癫痫家族史.查体:体温36.6℃,脉搏9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9 kpa.意识清,双眼上翻凝视,四肢肌肉震颤,头后仰,颈强直,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双膝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考虑为胃复安过量所致锥体外系反应[1].给予地西泮5 mg肌注,20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观察1小时无复发.
-
红花注射液致过敏性皮疹1例
患者女,23岁,因下腹隐痛来院就诊,B超检查示左侧输卵管积液0.8 cm,确诊左侧输卵管积液入住妇产科.查体:体温36.5℃,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 mmHg,脉搏80次/分.随给予抗炎和活血化瘀治疗,10%葡萄糖液500 ml+红花针20 ml(山西太原某药厂生产,生产日期2003-11-18)静滴,继滴克林霉素磷酸葡萄糖注射液200 ml,均每日1次.治疗第三日,患者自感颈部皮肤瘙痒,查颈、前胸、双上肢遍布小米粒样皮疹,抓之成风团状.分析认定为红花针过敏,停用红花针,抗过敏治疗,10%葡萄糖酸钙针20ml+10%葡萄糖液500 ml每日1次静滴,口服扑尔敏片4 mg+维生素C 200 mg每日3次,治疗3天后皮疹消退.而克林霉素针一直继续上述剂量治疗12天.
-
小儿胺致Vk缺乏性颅内出血16例临床分析
婴儿期的维生素K缺乏所致严重出血倾向,特别是颅内内血,虽然病因比较清楚,己引起大中医院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但在基层医院认识尚不够.有的未经医生诊治,即给小婴儿服用小儿胺,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医生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及DIC等,延误了治疗,导致死亡,或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现就本人所见1996年-2001年,我院收治的16例口服"小儿胺"引起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分析如下:
-
中药治疗螺内酯引起非经期阴道下血1例
王某,女,17岁.患痤疮,服用螺内酯20mg tid,四环素50 mg bid,甘草锌1粒tid.半月后,出现阴道下血,血色淡,量少,无血块.伴有左侧头痛,耳鸣,恶心,小便黄等症状.诊见面部、背部炎性丘疹,双耳听力正常.舌质淡有红点,苔薄白,脉弦.认为阴道下血由螺内酯抗雄性激素样作用引起,头痛、耳鸣、恶心为四环素副作用.嘱停所有西药,并处方:双花12 g蒲公英15g地丁9 g天葵子6 g白芷6 g泽泻9 g木通4.5 g炒地榆15 g阿胶3 g分冲甘草6 g共6剂,每日1剂水煎服.
-
达克罗宁引起一过性症状性皮肤萎缩1例
孟某,女,31岁.患颈项部局限性神经性皮炎,予芙必叮(地氯雷他啶片)5 mg qd,桂利嗪25 mgtid,1%达克罗宁洗剂、恩肤霜(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每日交替外用.用药一周后,神经性皮炎皮损减轻,接触达克罗宁洗剂部位出现边界清楚的皮肤萎缩区.局部皮肤紧绷感,色素加深,轻微颈部活动即可引起陈旧性萎缩纹样皮损改变,伴剧烈撕裂痛.无渗血,局部皮肤干燥变硬,伴有痛觉过敏.
-
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用于临床的各类药物日益增多,合理地使用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了解我院门诊处方的用药现状和用药趋势,分析评估我院门诊处方药品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为今后门诊患者合理、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药物来预防和控制疾病及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笔者现就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药剂人员务必重视"发药交待"
随着医院药剂科工作从"以药品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模式的转变,重视并做好药房"发药交待",对于指导病人安全、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升华医院服务形象,起到了肯定性作用.然而,"发药交待"这个老话题,至今尚有少数药剂人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
对一些不合理联合用药的分析
近年来,用于临床的药品种类越来越多,随着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药物的联合应用已成为临床医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往往违背了利用药物间的协调作用或拮抗作用增加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初衷,反而导致药效降低,产生毒、副反应或引起药源性疾病,并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处方医师对药物间相互作用未充分了解或因不同科室诊治,未全面了解病人用药史而造成.本文结合实际临床工作对一些不合理的联合用药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医师参考,尽量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
维生素A的合理应用
维生素A主要用于防治夜盲症、干眼病,亦用于烧伤后皮肤的局部化脓性感染.维生素A缺乏时则生长停止、皮肤粗糙、干燥、角质软化,并发生干燥性眼炎及夜盲症[1].维生素A的计量常以视黄醇当量(RE)表示.世界卫生组织1960年规定,每1 IU维生素A相当于RE 0.344μg.
-
建立门诊戒毒模式开展社区综合管理
目前中国有两种戒毒模式:强制戒毒(含劳教戒毒)和自愿戒毒,分属公安部门和卫生部门,各自为政.两者都采取封闭式管理,短期收治吸毒者,虽各有特色,但都不可能永远留住戒毒者.戒毒者回家后放任自流,很快就会复吸.新调查显示,早期脱毒率接近100%,脱毒后2周复吸率达65.3%,1年后复吸率达94.7%[1].针对我国国情,尽快建立一套能广泛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戒毒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
阿片类药物成瘾的认识和治疗现状
药物滥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药物滥用问题目前在我国还处于上升阶段,尽管高发地区有所遏制,但总的情况还在加剧.截止2003年底,中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累计超过105万,其中滥用海洛因人员64.3万.吸毒相关的AIDS问题也日益严重,并引起国家高度重视,2004年7月25日我国首次披露年度<药物滥用监测报告书>显示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阳性检出率为4.4%.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症疼痛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主要症状.它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中止痛治疗占居主要位置.为进一步研究芬太尼透皮贴剂(商品名:多瑞吉)的镇痛效果及其毒副作用,市肿瘤医院自2000年1月到2004年4月,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症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相隔5年自愿戒毒病人对比分析
近年来,药物滥用形势十分严峻,虽然各级政府不断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较大成果,但这一社会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而且吸毒人数逐年增加,吸毒时间显著延长,吸毒剂量不断提高,吸毒方式有向"注射化"转变的趋势[1].我院自愿戒毒康复中心自1998年开设以来已收治了5000余名戒毒病员,现就对1999年6月与2004年6月来本中心自愿戒毒的病员进行相隔5年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
美沙酮与益安回生口服液治疗海洛因依赖
美沙酮能全面地控制海洛因依赖者的戒断症状,但其属阿片受体激动剂,停药后戒断症状较重;益安回生口服液为中药制剂,不具成瘾性,治疗安全可靠,递减顺利,停药容易,但在治疗头3天戒断症状较重.两药依次应用,缺点相互抵消.对此,作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
吗啡依赖与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适应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muscarinic acetylcholine)能神经在阿片依赖中的作用可以追溯到30年代,当时认为吗啡可以抑制迷走神经.到60年代认为吗啡镇痛耐受与毒蕈碱乙酰胆碱能神经的慢性适应有关;70年代有作者认为吗啡戒断时毒蕈碱能神经兴奋[1].本文系统地介绍M受体介导吗啡镇痛耐受、吗啡戒断反应和吗啡精神依赖的作用机制.
-
门诊使用美沙酮口服液治疗应注意的问题
门诊使用美沙酮口服液是近几年来戒毒治疗的一部份,在减低危害方面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在艾滋病预防方面有良好效果.门诊美沙酮治疗分替代递减治疗和替代维持治疗,但若治疗目的不明确,其它的辅导、管理跟不上,难免是弊大于利,应引起重视.
-
外科系住院药房麻醉药品的管理
我们外科系住院药房分管十二个病房和手术室的麻醉药品使用,按<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实行五专: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处方保存三年备查.专管人员是坚持原则,责任心强,熟悉有关麻醉药品管理的法规,具有相应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副主任药师;麻醉药品放在保险柜里,柜的周围安装了声控报警装置,并且与医院保卫科和区派出所联网,一旦出现问题三方同时报警.
-
专科医院戒酒病房的管理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酒生产量及人均消耗量均有明显增加,由饮酒造成的各种危害,酒依赖住院率也随之增加.为了促进学科的发展,我院于2002年5月成立戒酒病房,收治酒依赖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等病人.2年多来,我们在管理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
酒依赖患者心理援助1例报道
患者,男,52岁,已婚,工人,主因连续饮酒30余年入院.患者在20岁时开始饮酒,24岁时因情感问题饮酒量加大,连续饮酒,渐增至500∥日.断酒后出现烦躁不安,双手抖动,出汗,有强烈渴求饮酒愿望.
-
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氯胺酮滥用致急性精神障碍1例
近年来,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摇头丸)、氯胺酮等毒品的滥用有愈演愈烈之趋向,滥用对象已自一般的高危人群向其他人员扩散之势态.因此,导致急性中毒性精神障碍案例也不断有所报导.现将我所收治的因滥用摇头丸、氯胺酮引起急性精神异常1例报告如下:
-
滥用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致低年龄脑梗塞1例
病例:患者,男,24岁,未婚,初中文化,无业.因滥用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摇头丸)3 a,昏迷3 h入院.陪护代诉:患者近3年来滥用摇头丸,每月2~3次,每次2片,入院前3 h因服摇头丸2片后感思睡,后发现昏迷而急送入院.查T36.8℃,P110次/分,R18次/分,BP 100/60mmHg,深昏迷、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0 mm,对光反射迟钝,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颈抵抗稍增强,双肺闻及痰鸣音,心脏听诊正常,深浅反射消失,克尼格征、巴宾斯基征、布鲁金斯基征阴性.
-
海洛因依赖并发银屑病1例报告
病例:患者,男,31岁,无业,高中文化,2002年9月开始烫吸海洛因,1月后成瘾,后改为静脉注射海洛因0.2g/d,合并静脉注射安定3mg/d.否认共用注射器.2003年11月入我所强制戒毒.入所后自诉四肢、躯干及头面部红斑痒2月.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头面躯干四肢大面积红斑,大小片红斑表面鳞屑呈白色、银白色,刮之呈蜡样现象、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双手双足指趾甲增厚变色.皮屑甲屑涂片:真菌(+)革兰氏阳性球菌(+).HIV抗体阴性.丙肝抗体阳性、HbsAg(+)、HbeAg(+).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55.4 u/L(参考值6~24u/L),谷草转氨酶127.5u/L(参考值8~20 u/L).临床诊断:(1)海洛因依赖;(2)银屑病;(3)甲真菌病;(4)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
10442份药物滥用监测报表分析
药物滥用监测是各国政府了解药物滥用动态,禁毒决策科学化和药物滥用防治等方面不可缺的信息保证,是禁毒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联合国有关国际组织及存在相关问题的国家都非常重视药物滥用监测,建立了专门的监测体系和机制开展这项工作.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药物滥用监测工作,1984年7月在我国毒品问题刚浮现之际,卫生部在原北京医科大学成立了"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90年代初,卫生部决定在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成立"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我省的药物滥用监测站于1997年经国家卫生部批准成立,设在我院内,负责我省药物滥用的监测工作.
-
吸烟的成本和代价:社会成本与对财政预算的影响计算方式的比较
这篇文章主要是检视和比较现行两种评估吸烟成本的方法:(一)吸烟的社会成本和(二)吸烟对财政预算的影响.我们认为前者似乎对吸烟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成本,提供比较全面的理解.但是,估量生命的价值与及机会成本十分困难.对比之下,以吸烟对财政预算的影响这种评估方法更能够提供比较确切的计算.但可惜这种方法的视野太窄,财政预算只包括政府的收入与支出.事实上,无论采纳那个方法作为评估方法,吸烟肯定是社会的负担.
-
行为药理学及减低药物滥用需求与伤害之概念
Ⅰ.用行为药理学解释药物成瘾,是将人类的行为科学(尤其心理学)与药理学综合,研究不同药物的滥用如何影响用者的心态与行为,以及用者的动机、青少年仿效学习的心理、药物的选择及使用方式与条件反射之影响.过去世界卫生组织(WHO)单用药理学解释滥用成瘾,偏重用者的耐受量(tolerance)及依赖性(dependence),忽略因用药所获得的奖赏(reward),即心理学称正性强化剂(positive reinforcer).多数国家对戒毒治疗偏重解除生理依赖;实际有效的降低需求与预防措施应包括避免或减少戒后重吸之危害,并须考虑如何提供心理与社会性补偿,必要时可以借重合法而伤害偏低之药物维持正常生活机能.兹提供下列大纲以便行内同工参考讨论:
-
2005医学科学前沿研讨会暨973项目年终汇报会
-
病理性赌博与中脑边缘奖赏系统的活性下降有关
病理性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的许多特点与药物成瘾相似,比如两者都能获得高度欣快感,并产生渴求和耐受.中脑边缘奖赏系统在药物成瘾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成瘾药物的长期作用能使中脑奖赏系统的敏感性下降.吸毒者的摄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以外源性的药物来弥补中脑边缘奖赏系统活性的下降.于是人们推测,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也可能参与了病理性赌博的形成和维持过程.近Renter等人发表在2005年<自然·神经科学>上的研究论文证实了上述的推测.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