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rug-Use in Hospitals of China 중국의원용약평가여분석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2124
- 国内刊号: 11-497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遂宁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其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12年下半年我院门诊儿科处方共14 831张,对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种类、用药方法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54% (6 458/14 831);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主要以头孢菌素类为主;注射用药占45.06% (2 910/6 458),使用频率高的药品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口服用药占54.94% (3 548/6 458),使用频率高的药品为头孢克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少见,占整个抗菌药物处方的5.01%.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日趋合理,但仍存在少量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引起临床重视.
-
2009-2012年北京医院中药饮片价格趋势及干预措施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饮片的价格调整情况,为合理调控中药饮片价格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09-2012年我院中药饮片价格调整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9-2011年我院中药饮片价格调整的品种数量逐年增加,在对中药饮片的价格实施干预措施后,2012年涨价品种数量有所降低.50元以下的中药饮片的用量及销售金额占比逐年下降.结论:中药饮片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价格低廉的中药饮片逐渐减少,应加强中药饮片的价格管理.
-
2010-2012年解放军第169医院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2010-2012年我院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药品采购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0-2012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的出库数据,统计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我院抗高血压药品种多样、价格低廉、销售金额持续增长;其中钙通道阻滞剂(CCB)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均居于首位;单品种硝苯地平缓、控释片的DDDs排序居前2位.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的使用符合当地居民实际情况,使用基本合理.
-
濮阳市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7-9月我院665例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86%(285/665),术前0.5~2h内给药率为85.26%(243/285),平均用药疗程为2.31 d,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头孢呋辛、头孢唑肟、美洛西林、头孢替安等.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指征把握不严、预防使用率高、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当、用药疗程长、不合理联合用药等.需进一步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
1559例中药注射剂医嘱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含中药注射剂的医嘱1 559例,对其合理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存在溶剂选择不当、稀释比例不当、超剂量用药、超疗程用药、配伍不当、重复用药、使用禁忌等问题.结论: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进一步规范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
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的影响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惠州市龙门县人民医院实施新型药学服务模式(2012-2013年)和实施常规药学服务模式(2008-2009年)对患者用药的影响效果差异.结果:对比2种药学服务模式的影响效果后可知,在新型药学服务模式下,药品差错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服药依从性、合理服药时间等方面要显著优于常规药学服务模式,差异有显著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学服务模式会对患者的用药安全与依从性产生影响,而我院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将患者作为服务中心,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学模式,值得借鉴.
-
临床药师对肿瘤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的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肿瘤患者开展用药教育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从用药教育前的准备、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用药注意事项及药品不良反应防治4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增加了患者的用药知识,纠正了患者错误的用药方法,避免了不必要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因此,为患者提供用药教育可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初始点.
-
对1例痛风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分析与监护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与疗效、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例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痛风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比较不同剂量引起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药物疗效不与剂量成正相关,但不良反应与剂量成正相关性.结论:临床医师应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减少对患者的药源性损害
-
临床药师干预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河池市东兰县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4月(干预前)普外科出院病例205例,设为非干预组;干预分为2个阶段,2011年5月-2012年4月为干预的第1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51例;2012年5月-2013年4月为干预的第2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63例,对干预前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第一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99.6%,疗程由干预前的5~14 d(平均8.39 d,且出院还带口服抗菌药物)下降为1~8d(平均2.8d),未用抗菌药物者已有1例,疗程≤24 h、25 ~48 h的比例从零到明显提升,疗程≤24 h的比例已达40.64%,疗程为3~7d、>7d的比例明显下降,用药选择、给药时间、术中用药、用法与用量逐步合理,联合用药、给药途径全部合理;第二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5.70%,且后阶段有用药指征的患者也不预防性用药,疗程为0~1d(平均0.057 d),其余各项也全部合理且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显著,全部达到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
-
对1例铅黄肠球菌颅内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体会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诊治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铅黄肠球菌颅内感染患者的会诊,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能结合病情实际参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提供适当的药学监护,可协同临床医师优化药物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临床药师参与1例水肿原因待查患者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药学服务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怀疑药物引起水肿患者的治疗,分析引起水肿的药物及治疗方法.结果:通过讨论分析发现伊曲康唑和糖皮质激素引起水肿的可能性大,临床药师进行了针对性的药学干预,患者水肿明显消退,病情好转.结论: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以协助医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
难治性肺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难治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抗感染思路与技巧.方法:对成功参与治疗的典型难治性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病原体、宿主、药物等环节分析难治的原因,总结对策.结果:对于难治性肺炎,应明确其难治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制订个体化抗感染方案,可提高抗感染成功率.结论:临床药师应全面提升自身的医学知识水平,掌握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具备分析临床信息并以药学专业优势制定相应治疗策略的能力,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及救治成功率.
-
银杏酮酯分散片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银杏酮酯分散片的临床应用概况.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银杏酮酯分散片的应用状况、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结论:银杏酮酯分散片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引起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5-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有关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引起的不良反应呈多样化趋势,可累及全身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严重者可引起死亡,临床应用应加强监护,并做好抢救措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46例阿德福韦酯致低血磷性骨软化症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在临床使用中致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阿德福韦酯”、“低血磷”、“骨软化症”、“范可尼综合征”为关键词,检索近6年(2008-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HighWire数据库,共收录相关文献28篇,共计46例病例,对4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低剂量(10 mg/d)使用阿德福韦酯可引起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结论:应加强阿德福韦酯的不良反应监测,特别是监测其引起骨软化症的严重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14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上报的143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3例ADR报告中,男性(54例,占37.76%)少于女性(89例,占62.24%);在年龄分布方面,41~60岁患者较多(58例),占总病例数的40.56%;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113例),占总病例数的79.02%;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为多(62例),占总病例数的43.36%;ADR的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常见(67例),占总病例数的46.85%.结论:引起ADR的原因很多,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开展全方位的监测,提高ADR的预防与救治能力,减少ADR发生.
-
2012年宜昌市29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的基本情况和总体趋势,为减少ADR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市2012年15个区上报的2 926份ADR报告,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 926例ADR中,40 ~ 59岁人群ADR发生率高,为942例,占32.19%;静脉滴注给药为引起ADR的主要途径,为1 940例,占66.30%;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药为主,为1 491例,占50.9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为1 313例,占44.87%,其次为胃肠道损害;新的和严重的ADR为592例,占20.23%.结论:临床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提高ADR报告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中医药非手术治疗痔疮的研究进展
痔疮(hemorrhoids)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同年龄与不同性别人群皆可发生,故常有"十人九痔"之说[1].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疮占所有直肠疾病的87.25%,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发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0%,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以女性发病率为高;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 ~ 40岁患者较为多见,并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2].近年来,不少学者对痔疮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等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已取得多方面成果,中医药治疗痔疮具有独特的优势,现概述如下.
-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
门静脉高压的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是导致门静脉高压的常见病因.门静脉高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出血等,其中GOV出血病死率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nonselective beta-blocker,NSBB)在国内外多个指南或共识中推荐用于肝硬化GOV出血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1-3],本文浅谈其使用,旨在为临床提供有用参考.
-
关于他汀类药若干争议的思考——从临床药理学角度诠释
近10年来,他汀类药已从单一的调节血脂药,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而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并已载入多国的临床新指南.此外,在高血压、心房颤动、肿瘤、哮喘以及造影剂肾病(CIN)等治疗都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致使他汀类药焕发青春,迈入新的里程碑,也开创了治疗冠心病的新纪元.但必须强调,上述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主要是建立在他汀类高强度或强化给药(即早期、高剂量、长期)的基础之上.为此,临床必须把握他汀类药的获益/风险比!
-
他汀类药对肝脏影响的新进展
他汀类药(statins)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纤维化等多种活性.他汀类药是目前为经典和有效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高脂血症的治疗.不良反应方面,他汀类药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深受医生与患者关注.而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汀类药对肝脏的风险并没有之前人们认为的那样严重,相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一些以前曾被认为是他汀类药禁忌证的患者可能不应放弃或中止他汀类药治疗.本文将对近年来他汀类药对肝脏功能影响的文献做一综述.
-
他汀类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他汀类药(statins)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在体内的生物合成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浆中总胆固醇浓度.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可能有助于改善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然而亦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可能有导致患者认知障碍的风险[1].由于他汀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重新认识他汀类药的安全性就非常有必要.本文将就他汀类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
他汀类药对肌肉的影响
他汀类药,即羟甲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为主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大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脂血症患者中长期应用他汀类药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和其他血管性疾病(包括卒中)的风险.很多指南,尤其是2013年11月12日发布的,在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指导下,由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AHA)联合制定的《2013 ACC/AHA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风险胆固醇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中已经明确规定他汀类药为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卒中的一级或二级预防用药,并建议尽早高强度使用[1-3].
-
他汀类药对血糖的影响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修订他汀类药品说明书的通知》(食药监办药化管[2013] 90号)中说明[1],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监测评价结果,决定对他汀类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项进行修订,在[不良反应]项下适当位置增加的内容中第一条是:他汀类药品的上市后监测中有高血糖反应、糖耐量异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新发糖尿病、血糖控制恶化的报告,部分他汀类药品亦有低血糖反应的报告.而在这之前,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已经陆续在他汀类药品说明书中增加了有关血糖水平升高和糖尿病风险增加的新的警示内容,其中包括如何识别高风险患者的信息.
-
降脂治疗新理念——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学会“成人降胆固醇治疗指南”评述
2013年岁末,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CC/AHA)联合颁布了《2013版成人降胆固醇治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指南》[1].指南中的建议是基于对近期发表的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的全面、细致的综述和分析,以ASCVD为研究终点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系统综述和RCT荟萃分析为主要证据来源.新指南的终目标旨在指导临床医生治疗血胆固醇降低心肌梗死(MI)、卒中和死亡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新指南的重点不在胆固醇水平的检测和处置,而在识别已经存在ASCVD的患者或ASCVD高危者,阐述有效的治疗是对那些有可能获益的人群进行的降低血胆固醇治疗.
-
他汀类药肾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目前常用的他汀类药如表1所示.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事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因此是有效调节血脂代谢异常与预防临床事件的经典药物.有临床观察提示,他汀类药通过纠正血脂代谢紊乱,可降低肾脏疾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危险;此外他汀类药的不依赖降脂作用的多效性也参与肾脏保护,如保护受损内皮、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等作用.但是,也有病例报道他汀类药对肾脏可能有损害作用.因此,认识他汀类药对肾脏功能的获益及风险非常重要.本文将针对他汀类药对心血管疾病(CVD)人群及慢性肾脏病(CKD)人群肾脏保护作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复合酶法提取龙眼核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复合酶法提取龙眼核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响应面法的Box-Behnke试验设计原理,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酶解时间、pH和酶用量对龙眼核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建立了总黄酮含量与各因素的多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结果:各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次序为酶用量>酶解时间> pH值.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30,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1∶2)用量1.12%,pH =6.0,酶解时间2.18h.实际测得龙眼核总黄酮含量为30.40 mg/g,与预测值相符度为95%.结论:酶法提取条件温和、污染小、效率高,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工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
头孢地尼对细菌感染小鼠的体内抗菌作用
目的:探讨头孢地尼对郑州市分离的致病菌感染小鼠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以小致死量(MLD)0.5 ml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建立小鼠全身感染模型,灌胃以不同剂量的头孢地尼0.5 ml,以头孢妥仑匹酯为阳性对照,并以半数有效量(ED50)为观察指标,研究头孢地尼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头孢地尼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杆菌的ED50分别为0.12、0.08、1.25、2.18 mg/kg,头孢妥仑匹酯对上述菌株的ED50值分别为16.7、19.5、7.12、1.65 mg/kg.结论:头孢地尼体内抗球菌的活性远高于头孢妥仑匹酯,但其对大肠埃希杆菌的活性低于头孢妥仑匹酯,提示头孢地尼具有较优的抗球菌作用.
-
结直肠肿瘤患者手术分离易感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组中分离的易感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为临床提供选择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案,以减少耐药率,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结直肠外科164例患者分离的易感菌株,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按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指导原则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结果判断.通过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细菌来源的药物敏感性情况,对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口-内酰胺酶(ESBL)菌株占33.2% (115/346),以产ESBL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3.4% (96/221).在组织黏膜、腹腔液、引流液3组样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总体显示: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碳青霉烯类、含β-内酰胺酶药物敏感率较高,引流液分离菌株敏感率均在80% ~ 100%.结论:样本主要分离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在3组样本中逐次增高与产ESBL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增加有关,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第1—4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耐药率高,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含β-内酰胺酶药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素类药敏感率较高.建议临床把现常用的第3代头孢菌素改用能同时覆盖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的头孢西丁等头霉素类药作为围术期预防用药品种.考虑手术部位存在厌氧菌株,必要时或与甲硝唑联用加强抗厌氧菌感染.
-
2007-2012年聊城市人民医院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与抗菌药物用量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趋势,探讨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变化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2年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变化趋势及抗菌药物年用量,计算用药频度(DDD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耐药率与DDDs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我院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未发现明显耐药变迁趋势,对碳青霉烯类始终保持低耐药性,耐药率波动于0.2%~0.5%,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多分离自各类重症监护室(ICU),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波动于3.7% ~28.1%;自2010年多数抗菌药物DDDs有不同程度下降;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DDDs与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呈高度正相关(r>0.800,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或碳青霉烯酶菌株,抗菌药物用量与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
美托洛尔与他汀类药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联合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126例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及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与他汀类药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率(HR)、二尖瓣舒张早晚期充盈流速比(E/A)、胆固醇(TC)、左心房内径(LVADD).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06% (58/63),对照组为71.43%(45/6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R、TC、LVADD低于对照组,E/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与他汀类药联合治疗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重塑心功能,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外用冻干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外用冻干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商品名:艾夫吉夫,rhaFGF)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并初步探寻外用冻干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佳的给药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开放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2011年8月-2013年7月451例行剖宫产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住院病历号随机分为3组(安慰剂组、喷雾治疗组和冲洗治疗组),冲洗治疗组于皮肤缝合前采用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的外用冻干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冲洗创面,缝合后再将外用冻干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于创面或纱布;喷雾治疗组于切口缝合后同冲洗治疗组进行喷雾治疗;安慰剂组于缝合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创面.随访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应用TDP神灯护理情况等.结果:冲洗治疗组患者疗效与安慰剂组比较,各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与喷雾治疗组比较,冲洗治疗组患者在切口愈合甲级(82.98% vs.52.52%,P=0.027)、乙级(16.31% vs.43.17%,P=0.033)、手术切口满意率(91.49% vs.74.82%,P=0.038)、瘢痕直径[(7.84±2.85) cm vs.(10.08 ±3.17)cm]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外用冻干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缩短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瘢痕面积,并且疼痛和瘙痒发生率较低,佳的给药方式为术中冲洗联合术后喷雾.
-
1696张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和中成药临床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第2季度门诊中成药处方1 696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696张处方中,年龄在1~ 12个月、1~6岁、7~ 17岁的患者,分别占6.01%(102/1 696)、19.22%(326/1 696)、5.67%(96/1 696),17岁及以下患者共占30.9%,18 ~44岁患者占9.85%(167/1 696),45 ~59岁患者占43.39%(736/1 696),60岁以上的患者占15.86%(269/1 696);中成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肤科疾病、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痹证方面所占比例较大;不规范处方295张,占总处方数的17.39%.结论:我院中成药处方应用情况基本规范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中医药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存在优势,应发挥其优势,并应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