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全踝关节镜技术治疗Tillaux-Chaput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全踝关节镜技术治疗Tillaux-Chaput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采用全踝关节镜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1例Tillaux-Chaput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6~55岁[(25.5±12.8)岁].右侧12例,左侧9例.单纯Tillaux-Chaput骨折16例,Tillaux-Chaput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5例.经X线片确诊18例,经CT扫描确诊3例.采用全踝关节镜前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复位骨折,并采用l~2枚Herbert双向加压螺钉固定.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 结果 21例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并发症.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 25个月[(15.3±7.1)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2~36周[(22.6±4.6)周].术后VAS为(0.8±0.3)分,与术前(8.3±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恢复正常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行走步态,无踝关节痛及负重行走痛,AOFAS评分由术前(51.2±12.5)分提高到术后(92.7±16.5)分(P<0.05),其中优19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 结论 采用前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全踝关节镜技术治疗Tillaux-Chaput骨折能够达到关节面的精准复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足踝平衡训练治疗创伤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
目的 探讨足踝平衡训练对创伤性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CAI患者9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17例,女28例;年龄13~26岁,平均19.6岁.左足23例,右足22例.试验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14~27岁,平均20.3岁.左足19例,右足26例.对照组仅完成基础肌力训练,试验组完成基础肌力训练的基础上加平衡训练(橡皮筋、运动海绵垫、平衡踏板、橡皮平衡球、运动跳球).比较两组足踝残疾指数(FADI),正前方向、正后方向、后外侧45°星状伸展平衡试验(SEBT)达到的距离,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 结果 训练后,试验组和对照组FADI分别为35.16±3.23,22.33±1.36,正前方向SEBT分别为74.17±8.35、68.32±8.11,正后方向SEBT分别为78.59±7.22、71.89±7.11,后外侧45°SEBT分别为75.79±8.27、68.95±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后VAS分别为(3.01±0.91)分和(3.42±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训练前后试验组FADI、SEBT和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ADI训练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及SEBT训练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平衡训练可改善CAI患者的动态平衡和失稳的自我感觉,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疗效. 方法 检索1996-2016年PubMed、SpringerLink、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Science Direct、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疗效对比的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髓内钉组与锁定钢板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共295例患者,其中髓内钉组136例,锁定钢板组159例.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WMD=-27.71,95%CI-36.07~-19.35,P<0.05)、术中出血量(WMD=-114.18,95%CI-169.91 ~-58.45,P<0.01)、术后骨折愈合时间(WMD=-2.91,95% CI-5.80~-0.01,P<0.05)方面明显优于锁定钢板组,而两组在Constant评分(WMD=-2.84,95% CI-5.90~0.22,P>0.05)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89,95% CI0.43 ~ 1.84,P>0.0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髓内钉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上比锁定钢板有优势,但其在Constant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率方面优势不明显.
-
骨折内固定物取出困难原因分析及方法总结
一般而言,一台简单的内固定装置取出手术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即可完成,但遇到螺钉卡死、螺钉帽滑丝及工具不匹配者往往导致内固定取出困难甚至无法取出.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的概念参考Maehara等[1]提出的定义,结合本组患者特点,将内固定取出困难定义为:在取出螺钉时出现螺钉、螺母与内固定物或骨质卡死,螺钉钉帽内壁损坏、滑丝及内固定取出器械损坏,导致不能通过常规工具取出内固定物,而需要特殊工具或方法才能取出内固定物.既往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扩大切口充分暴露,或破坏螺钉、接骨板、骨组织,以上操作均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再骨折及感染的风险[2].
关键词: -
双锚钉治疗青少年髌骨下极套状撕脱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髌骨下极套状撕脱骨折多见于儿童,临床较少见,由于其发生率低,临床工作中骨科医师认识不足,易误诊或漏诊,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1].传统固定方式如荷包缝合、纵向钻孔矩形丝线固定或张力带固定等[2-4]均存在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锚钉广泛应用于撕脱骨折、韧带修复重建手术,此类损伤开始应用锚钉修复.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共收治青少年髌骨下极套状撕脱骨折4例,采用双锚钉缝合治疗,增加髌骨稳定性,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不同手术入路比较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并不少见,在所有胫骨平台骨折中发生率约7%~ 15%[1-2],约占双髁骨折的44%[3-4].对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正常力线、关节面的平整和关节稳定性,良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固定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5].手术区域的显露是否充分是决定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块常被腓骨头及肌肉韧带结构遮挡,且毗邻腓总神经、胫前动脉等重要结构,难以进行显露与固定.已有报道多种手术入路用于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治疗[6-8],Solomon等[9]采用腓骨颈截骨入路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区域,该入路显露充分,可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损伤腓总神经及截骨不愈合的风险.近年来相继有新的手术入路报道,包括股骨外侧髁截骨入路、腓骨头二腹肌截骨入路、腓骨头上方入路等[10-12],但显露范围、复位及内固定操作特点尚不明确.笔者在成人新鲜冰冻下肢标本上采用上述三种新近报道的入路进行解剖,并与传统的腓骨颈截骨入路进行比较,以期对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方面的指导.
关键词: -
右美托咪啶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 方法 雄性SD大鼠7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MIRI组及小、中和大剂量DEX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其余各组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方法建立MIRI模型.小、中和大剂量DEX组于缺血前15 min从股静脉分别以2.5,5和10 μg· kg-1·h-1输注DEX至再灌注120 min;假手术组和MIRI组给予等容量等渗盐水.各组随机取5只大鼠,于再灌注结束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各组剩余的10只大鼠,于再灌注120 min末取动脉血和心肌组织,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和心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MIRI组及小、中和大剂量DEX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病理学损伤程度、血清中IL-13和TNF-α浓度、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MIRI组比较,小、中和大剂量DEX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病理学损伤程度、血清中IL-1β和TNF-α浓度、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其中中剂量DEX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病理学损伤程度、血清中IL-1β和TNF-α浓度、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量下降明显(P<0.05). 结论 DEX能减轻大鼠MIRI,可能与抑制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进而减少促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释放有关,且DEX中剂量的保护作用好.
-
高温条件下失血性休克大鼠的病理生理特点
目的 探讨高温条件下失血性休克大鼠的病理生理特点. 方法 12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高温组(34℃)和常温组(25℃),每组64只.高温组在34℃环境下预处理12 h,常温组一直置于25℃环境下.经股动脉按大鼠全身血量的40%放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两组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液电解质(Na+、K+)和血浆渗透压变化,检测肝肾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EA)]、动脉血气[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心脏功能[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氧供(DO2)]等指标,观察大鼠存活时间和存活率. 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高温组休克前Na+浓度、血浆渗透压、HR、CO、CI升高[(142.3±2.2)mmol/L:(139.1± 1.5) mmol/L、(304.8±4.7) mmol/L:(300.0 ± 1.9) mmol/L、(462±30)次/min:(402±44)次/min、(0.892±0.190) L/min:(0.713±0.090) L/min、(0.0030±0.0006)L·min-·cm-2:(0.0023±0.0002)L·min-1·cm-2](P<0.05).失血性休克后,与常温组比较,高温组Na+、K+浓度进一步升高(P <0.05);AST、ALT、CREA显著升高(P<0.05);与休克前比较,高温组CO、CI、DO2降低幅度均大于常温组.与常温组比较,失血性休克后高温组大鼠存活率明显降低、存活时间明显缩短(P<0.05). 结论 高温环境中失血性休克大鼠病理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脏功能受损明显,Na+、K+浓度显著升高,大鼠存活时间明显缩短.
-
动脉内高压注射法制备创伤性颅底动脉损伤动物模型
目的 利用动脉内高压注射法制备创伤性颅底动脉损伤(TSBAI)动物模型并探讨其价值. 方法 新西兰兔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动脉内高压注射组(实验组,20只)、颈动脉内无张力注射组(假手术组,20只)和单纯显露颈动脉组(对照组,10只),观察模型动物存活情况,用CT血管造影(CTA)测量颈动脉直径,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受累颈动脉病理结构改变情况.结果 实验组死亡3只,其余17只存活良好,模型动物制备成功率为85%.假手术组死亡2只,其余18只存活.对照组10只全部存活.术后1周,实验组右侧颈总动脉直径为(1.62±0.10)mm,假手术组为(2.25±0.08) mm,对照组为(2.43±0.15)mm,实验组颈动脉直径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相比管腔直径缩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实验组右侧颈总动脉内膜撕裂,失去正常连续性,局部可见血小板血栓形成并附着于血管内膜中断处,损伤动脉中层弹力纤维也出现结构紊乱伴纤维不连续,局部有红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沉积. 结论 动脉内高压注射法制备颅底动脉损伤兔模型制备相对简单,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组织形态学符合实际损伤结果.模型动物存活时间长,适合研究颅底动脉壁全层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后续效应.
-
壳寡糖对大鼠颅脑冲击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壳寡糖对大鼠颅脑损冲击伤(BBI)的保护作用. 方法 9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BBI组、壳寡糖干预组,每组30只.BBI组采用高压冲击装置制作实验动物模型.壳寡糖干预组在BBI前腹腔注射20 mg/kg壳寡糖,1次/d,连续5d.对照组和BBI组给予等量等渗盐水.采用迷宫试验、爬杆试验和反射试验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不同时相点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及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组织TNF-α和NF-κBmRNA表达. 结果 (1)NSS:对照组平均值为0分;BBI组平均值为5.52分;壳寡糖干预组平均值为3.56分(P<0.05).(2)HE染色:对照组未见病理改变;BBI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壳寡糖干预组较BBI组损伤程度减轻.(3)ELISA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BBI组CAT活性降低,MDA及ROS含量显著增高(P<0.05);壳寡糖干预组三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4)Western blot检测:BBI组TNF-α和NF-κB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壳寡糖干预组TNF-α和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检测:BBI组TNF-α、NF-κB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壳寡糖干预组TNF-α、NF-κB蛋白表达量低于BBI组.(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BI组TNF-α、NF-κB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壳寡糖干预组TNF-α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NF-κB mRNA表达量与BB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壳寡糖能够下调炎症因子TNF-α和NF-κB的表达,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对大鼠BBI具有保护作用.
-
骨盆骨折急救的研究进展
骨盆骨折在全身骨折中约占3%,病死率为8%~16%[1].大多数由高能量损伤所致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引起.据统计,高能量损伤所致骨盆骨折伴多发伤的病死率可高达33%,其主要原因是早期(24 h之内)难以控制的出血、头部及腹部损伤,以及晚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并发症的发生[2-8].因病情危急,病死率高,致死的高峰期多出现在事故发生后数分钟内,这段时间被称为“白金10 min”,从院前转送到院内进行高级生命支持的1h又被称为“黄金1h”,往往决定了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是否能够救治成功[8-9],所以,对患者实施急救处理是挽救生命的金钥匙.笔者就骨盆骨折的急救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
骨科内固定物取出与否的研究进展
金属内固定物广泛应用于骨折的治疗,导致金属内固定物存留的患者逐渐增多,同时患者和骨科医师也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所置入的内固定物后期是否需要取出?虽然目前文献报道在不同国家对内固定物取出标准及取出率差异较大[1],但临床上基于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如感染、金属过敏、内固定物周围疼痛或刺激、骨骼发育不成熟、内固定物断裂、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内固定物周围骨折等)导致的内固定物取出标准没有异议.
关键词: -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小意识状态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是脑组织严重受损后包括颅脑创伤、脑卒中及心肺复苏后的一种严重意识障碍,即脑干、间脑功能相对保留,而大脑皮层的功能丧失,但患者的行为表明其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具有很小但明确的认知状态[1-2].MCS的概念于1997年首次提出,其与植物状态(unresponsive wakefulness syndrome,UWS)的区别仅在于对自身及周围环境是否具有明确的认知.
关键词: -
粉碎性凹陷性额骨、前颅底骨折Ⅰ期手术重建的疗效
粉碎性凹陷性额骨、前颅底骨折因病情较重及骨折常常波及上矢状窦前段,以往治疗先清创处理伤口,待患者病情稳定或出现并发症后再延迟处理骨折.随着显微镜的广泛应用及术中修补材料的有效使用,目前Ⅰ期修补额骨、前颅底骨折在临床工作中逐渐成熟开展.研究表明,Ⅰ期有效的骨性结构重建是恢复颅腔容积的基础,缺损硬脑膜的修补是减少术后脑脊液漏、预防颅内感染的有效措施,术中有针对性取出骨折片可以减少神经功能缺失[1-2].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Ⅰ期手术重建治疗额骨及前颅底凹陷性粉碎性骨折38例患者,术后恢复好,并发症少、外观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3D打印技术在骨盆骨折术前评估和个体化钢板定制中的应用
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2].早期救治聚焦于损害控制及控制出血,降低病死率;一旦全身情况平稳后,对于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多需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达到复位骨折、稳定骨盆环、利于早期活动、降低伤残率的目的[3].然而骨盆不仅有周围复杂的血管神经,而且其解剖结构不规则,给术前骨折评估带来较多困难,也增加手术风险及难度.
关键词: -
心包内处理血管袖式重建手术治疗晚期主支气管断裂一例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大部分外伤性气管断裂均能够早期手术并获得较好的预后[1].对于因各种原因延误诊治的患者,以前的观点认为晚期支气管断裂由于感染、瘢痕粘连、解剖结构改变以及肺功能不可逆损失等导致手术效果差,患者获益少[2].本患者因延误手术,形成晚期支气管断裂,但通过心包内处理血管+袖式重建断裂支气管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笔者通过分析其临床特点,为晚期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
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
足前部即跖趾关节及以远的部位,包括第1,5跖趾关节,有重要负重功能[1].足前部损伤临床上常见且常伴肌腱及骨质外露,需皮瓣移植修复创面.足前部修复不仅要求满足外观也要求其耐磨,更需重建皮瓣感觉.足部带蒂皮瓣[2]、足背皮神经营养皮瓣[3]虽与前足颜色、质地相近,但穿支细小,难以修复大面积创面.而使用足底、足背岛状皮瓣[4-5],需牺牲主干血管,对供区损伤较大.
关键词: -
多学科合作模式创伤中心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初步探索
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模式创伤中心对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优势.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多学科合作模式创伤中心成立后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51例(研究组)的临床资料,以创伤中心成立前传统会诊模式救治的多发伤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40例,女11例;年龄20~85岁,平均49.4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8~59分,平均28.9分.致伤原因:交通伤35例,坠落伤14例,刀刺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30 min~24 h.对照组男42例,女14例;年龄19 ~94岁,平均46.7岁.ISS为18~ 59分,平均29.7分.致伤原因:交通伤39例,坠落伤16例,刀刺伤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50 min~24 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I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专科医师到诊时间、初次检查时间、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及病死率. 结果 急诊停留时间对照组为(22.1 ±7.1)min,研究组为(11.4 ±3.3)min(P<0.01);专科医师到诊时间对照组为(40.1±12.5)min,研究组为(15.3±5.1)min(P <0.01);初次检查时间对照组为(57.2 ±21.2) min,研究组为(33.4±10.0) min(P<0.01);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对照组为(4.6±1.2)d,研究组为(2.2±0.6)d(P<0.01).患者病死率对照组为7%,研究组为2%(P<0.05). 结论 多学科合作模式创伤中心可以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腓骨瓣重建治疗外伤性上颌骨缺损
对于因外伤导致的上颌骨缺损,如何同时修复软组织、骨组织及牙齿,并充填上颌窦死腔,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面临的难题.目前,应用游离腓骨瓣结合牙种植体做上颌骨的功能性重建是头颈重建外科领域重要的进展之一[1-3].通过复合骨瓣的游离移植,达到利用自体组织修复上颌骨缺损处软硬组织的目的,同时改善语言和吞咽功能,恢复面部外形,通过种植牙终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性重建.笔者2012-2015年利用腓骨复合瓣修复外伤性上颌骨缺损共8例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3D打印结合定制钢板内固定技术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3D打印结合定制钢板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 1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91例新鲜闭合骨盆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打印结合定制钢板内固定组(3D组)和单纯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传统组).3D组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38.4±7.2)岁.传统组49例,其中男37例,女12例;年龄(39.1 ±6.8)岁.根据Tile分型:B型35例,C型56例.3D组和传统组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6.5±2.2)d和(5.1±1.7)d.3D组术前通过3D打印技术完成骨盆骨折三维建模并打印实物模型,根据三维建模数据定制出个体化钢板;传统组则按常规方式完成术前计划,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Matta标准评估复位质量,术后1年采用Majeed标准进行功能评分. 结果 3D组与传统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21.2±3.7)个月和(26.3±3.9)个月.3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较传统组缩短或减少[(78.2±11.7)min∶(93.6±12.1) min、(452.7±102.1) ml∶ (723.3±147.5) ml、(6.9 ±3.2)U∶(11.3 ±4.6)U、(4.2±1.2)次∶(7.3±1.1)次](P<0.05).3D组较传统组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早[(12.5±0.9)周∶(14.1 ±3.6)周](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5%∶8%)(P<0.05).3D组Matta标准及Majeed标准评分优良率均高于传统组(93%∶88%、90%∶86%)(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打印结合定制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3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前环经皮内固定支架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
目的 探讨3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前环经皮内固定支架(ASIF)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38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16 ~74岁[(41.5±5.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8例,重物砸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骨折按Tile分型:B1型5例,B2型29例,B3型4例.患者均采用3钉椎弓根螺钉系统行ASIF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Majeed评分对术后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6.5 ~13.5个月,平均10.5个月.术中出血量为(30.8±7.1)ml,手术时间为(51.5 ±9.2)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0±3.1)d.34例术后双侧髋关节屈曲超过95°,24例术后1.5个月可深蹲.术后无骨不连、延迟愈合、浅表或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尿道、生殖系统的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例发生一过性股外侧皮神经刺激症状.Majeed评分:优32例(84%),良6例(16%). 结论 采用3钉椎弓根螺钉系统ASIF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
1994 | 06 |
1990 |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