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

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83
  • 曾用名: 创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FK506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活性的诱导

    作者:董健;方涛林;孙源;戴文达;李云飞;Toshimasa Uemura

    目的 研究免疫抑制剂FK506在体外对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诱导能力以及FK506成骨诱导的量效关系.方法 MSCs在不同条件下培养16 d:(1)对照组(C组)(基础培养液):含L-抗坏血酸-2-磷酸(AsAp)和β-甘油磷酸(β-GP)的α-MEM培养液;(2)基础培养液加入地塞米松(D组);(3)基础培养液加入FK506(F组);(4)基础培养液加入地塞米松和FK506(FD组).通过测定干细胞形态、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化结节染色和骨钙素基因表达等,评价FK506对MSCs的成骨诱导能力.结果 FK506能促进大鼠MSCs增殖、成骨细胞分化,明显诱导钙化结节形成,显著提高ALP活性和骨钙素mRNA的表达.FK506与地塞米松具有协同成骨诱导作用,当α-MEM中含0.25mmol/L AsAp、10 mmol/L β-甘油磷酸、10 nmol/L地塞米松和50nmol/L FK506时可获得佳成骨效应.结论 FK506具有强大成骨诱导能力,可以用作骨诱导因子.

  • 紫芪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大鼠小肠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史成和;陆松敏;刘建仓;张雅琳;张莲萍;凌云

    目的 观察缺氧复氧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6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内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复方中药-紫芪方对IEC-6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复制IEC-6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紫外分光法测定缺氧复氧后及紫芪方血清治疗后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及MDA含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可导致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及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升高(P<0.01).紫芪方药物血清治疗后,可提高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并降低其MDA含量,同时稳定了线粒体膜电位并降低细胞内Ca2+浓度(P<0.05).结论 缺氧复氧可导致IEC-6肠上皮细胞损伤;紫芪方血清对IEC-6小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早期诊断肠缺血-再灌注损害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牧林;张嘉;刘瑞林;吴薇

    目的 探讨肠缺血-再灌注致肠黏膜屏障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SO)、肠缺血15 min组、肠缺血45 min组、肠缺血45 min再灌注2 h组、肠缺血45 min再灌注6 h组,肠缺血45 min再灌注12 h组,每组均为10只.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相应时间点采集大鼠静脉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D-乳酸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肠缺血15 min时,大鼠血清CK、LDH和D-乳酸无变化,IFABP值显著升高达(374.74±48.85)pg/ml(P<0.01);肠缺血45 min时,CK达峰值为(1090.40±187.51)U/L,D-乳酸和IFABP均显著增加(P<0.01);再灌注2h时,D-乳酸和IFABP达峰值,分别为(2.51±0.19)μg/ml、(1601.42±286.81)pg/ml(P<0.01).与缺血45 min组比较,再灌注6 h时CK值下降明显(P<0.01),LD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乳酸和IFABP值仍维持较高水平(P<0.01);再灌注12 h,D-乳酸和IFABP逐渐下降(P<0.01).大鼠小肠黏膜在缺血45 min时出现黏膜水肿、点状出血,再灌注6 h见部分黏膜层坏死,细胞脱落至肠腔,黏膜下层充血水肿明显.肠黏膜损伤评分值与D-乳酸和IFABP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D-乳酸的监测可作为诊断肠缺血-再灌注致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早期、特异的生化指标.

  • AM-36对大鼠液压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毛青;丁勇;陆兆丰;罗其中;江基尧

    目的 研究1-[2-(4-氯苯基)-2-羟基]乙基-4-[3,5-双(1,1-二甲基)-4-羟苯基]甲基哌嗪(AM-36)对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38只SD大鼠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后制作中度液压颅脑伤模型,致伤后30 min、24 h和48 h分别给予研究组大鼠AM-36(0.1 ml/100 g)和后两组大鼠等量等渗盐水腹腔注射.致伤后24 h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致伤后24 h和1周对大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FluoroJade(F-J)染色,着重观察致伤部位周围皮层、丘脑及海马等区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研究组大鼠伤后24 h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致伤后24h和1周,皮层、丘脑及海马CA1和CA3区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研究组大鼠变性的F-J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结论 伤后早期系统应用AM-36能降低脑组织水含量,对大鼠液压颅脑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F-J染色能较准确地反映脑液压伤后的病理学改变,可用于组织病理学的定量分析.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田鸣;青春;牛轶雯;董叫云;金曙雯;宋菲;花兰女;陆树良

    目的 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s)功能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正常SD大鼠KCs,加入不同浓度AGEs干预48 h,选择细胞反应敏感,差异显著的100μg/ml AGEs干预组进行以下实验: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MTT)法测定细胞增殖速度;检测KCs周期和凋亡,观察细胞核中NF-κB的活化状态;检测KCs迁移能力.结果 100μg/ml AGEs可以明显抑制KCs的增殖和分裂;诱导细胞进入早期凋亡状态;促进KCs迁移.抑制NF-kB的活性后,部分恢复细胞的增殖能力;逆转细胞的早期凋亡;使细胞的迁移能力趋于正常.结论 AGEs可以通过NF-kB途径影响KCs迁移、增殖和凋亡.

  • 内毒素血症大鼠交感-迷走神经平衡的改变

    作者:黄健;杨志焕;张年春;陈力勇;周健

    目的 观察内毒素血症时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平衡的改变以及迷走神经刺激对二者间平衡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内毒素组(LPS组)、内毒素+迷走神经刺激组(LPS+VNS组)、等渗盐水+迷走神经刺激组(NS+VNS组)和对照组(CON组,只注射等量的等渗盐水).各组分别于注射LPS或等渗盐水后0 min、2 h、4 h、6 h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观察极低频功率(VLF)、标准化低频功率(LFnm)、标准化高频功率(HFnm)、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并检测各组肝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乙酰胆碱(ACh)的水平.结果 注射LPS后HFnm、LFnm、LF/HF、VLF以及肝组织ACh水平均升高,肝组织NE水平下降,与NS+VNS组和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NS后,HFnm升高,LF、VLF和LF/HF降低,肝组织ACh水平升高,与NS+VNS组和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毒素血症时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平衡失衡,交感神经张力高于迷走神经;VNS是调节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平衡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迷走神经发挥其抗炎作用.

  • 脑震荡鼠水迷宫空间认知障碍与脑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的关系

    作者:林海英;吴春云;于建云;郭泽云;许冰莹;赵小林;赵旭东

    目的 探讨脑震荡(BC)鼠认知障碍与大脑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的关系.方法 成年SD大鼠84只,用自制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复制脑震荡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脑震荡后1,2,4,8,16,24 d组及对照组,每组12只.应用Morris水迷宫(MWM)实验评价空间认知功能;用抗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大鼠基底前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的胆碱能神经细胞,并对 ChAT阳性表达物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震荡后3 d内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显著延长,而4~21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底前脑ChAT阳性细胞数及ChAT蛋白表达活性在脑震荡后明显减少,第8天达低谷,随后增加,至第24天接近正常;脑干网状结构ChAT蛋白表达活性在伤后第1~2天下降,随后逐渐上升,第24天达高峰.结论 脑震荡大鼠的认知障碍与基底前脑、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可能有一定联系.

  •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胡勇;杨述华;王庆德;杨操;邵增务;肖宝均;吴强

    髋臼骨折系人体深在的大关节内骨折,复杂髋臼骨折是导致髋关节对应关系改变,头臼吻合机制紊乱的严重损伤.具有创伤暴力大、骨折表现复杂、手术复位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治疗原则是解剖对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2001年6月-2004年6月,笔者共收治患者7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就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 修复胫后动脉的小腿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川;邵新中;刘柳;杨磊

    小腿及足踝的严重创伤常导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如同时合并血管损伤,常因没有合适的修复方法而导致截肢.笔者在解剖学及临床研究[1-4]的基础上,在采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患肢缺损时用大隐静脉修复供区健侧胫后动脉,使其恢复生理功能.2001-2004年,笔者运用此方法治疗患者1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AO重建钛板治疗髋臼骨折结合三维CT重建的评估

    作者:隋福革;汪群;张善国;赵立峰;郭明峰;赵丛然;滕家松;韩秀英;刘萍英;景元海

    髋臼骨折类型复杂,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力求解剖复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我院自2000年2月至今对46例髋臼骨折患者除采用X线片检查以外,还采用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为骨折分型、是否进行内固定手术、选择怎样的术式和入路及术后复查提供了强大的影像学支持,取得了满意疗效.

  •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探讨

    作者:朱义用;汪建良;许科峰;卢锋;徐东升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各种急诊创伤中严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急诊外科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回顾性总结分析1999年8月-2006年2月我院抢救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284例.现报告如下.

  • 缺血预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贺强贵;高劲谋;时德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损伤)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病理过程,在血管外科、骨科及心胸外科都会经常发生,针对I/R损伤,人们探索了不同的减轻损伤的方法,如使用氧自由基清除剂、白细胞清除剂、低温麻醉和控制性再灌注等.Mully等1986年在实验中使犬心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共四个周期,再持续缺血40 min后再灌注,发现这样处理后心肌梗死面积比对照组减少了70%,他将这种现象定义为"缺血预处理(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此后,IP效应在不同的动物以及不同的组织器官中都得到了证实.现将近年来IP减轻组织器官I/R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脊髓损伤

    作者:张辉;尹宗生

    1992年Reynodl与Wesis首次报告体外成功培养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NSC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 骨科损伤控制

    作者:徐建杰;潘志军;郑强

    1概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多发伤患者不推荐常规手术固定,认为早期手术容易引起脂肪栓塞.大多数骨科医师推荐在伤后10~14 d手术.自70年代后,有文献报道股骨骨折早期手术固定相比非手术治疗能显著降低创伤后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认为手术应在伤后24h内进行.

  • 肝破裂急诊手术后胆瘘二例

    作者:李进;钟征翔

    肝破裂后行急诊肝修补术,术后出现胆瘘往往较难避免,由此继发腹腔感染,而再次行手术治疗创伤大,且难于奏效.笔者采用经十二指肠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结合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2例该类患者.现报告如下.

  • 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髁部粉碎骨折36例

    作者:王小兵;徐强

    笔者自2003年2月至2005年7月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nimally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股骨髁部粉碎骨折36例,经随访效果均较满意.

  • 加强颅骨成形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游潮;尹浩

    颅骨成形术或颅骨修补术已为大多数神经外科医师所熟识.但其中不少基础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不少临床问题也需引起充分重视,否则,可能影响疗效,甚至造成较严重后果.

  • 尺骨冠状突骨折16例疗效分析

    作者:张颖;王迎松;解京明;陈鸿;鲁宁

    目的 分析尺骨冠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评价合并有韧带损伤或桡骨头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 2001-2004年手术治疗1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18~54岁,平均36.6岁.手术中骨折复位后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同时修复前关节囊,对合并桡骨头骨折或侧副韧带损伤给予同期处理,术后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8~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周.平均Mayo肘关节评分80分.结论 冠状突骨折需积极处理,重视软组织及韧带的检查及处理,尽量保留桡骨小头的完整性.单纯冠状突骨折手术处理后疗效较好.

  • 骨盆骨折动脉损伤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治疗

    作者:张英泽;潘进社;张奉琪;樊新云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动脉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及动脉栓塞的方法.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因骨盆骨折致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1~52岁,平均34.5岁.交通伤32例,压砸伤13例,坠落伤9例,其他伤6例.入院时均处于休克状态,常规摄骨盆后前位、出口位及入口位X线片.在抗休克治疗同时,行髂动脉造影.结果 后环骨折25例,损伤血管64支;前环骨折13例,损伤血管17支;髋臼骨折6例,损伤血管12支;混合骨折16例,损伤血管36支.1例髂总动脉血栓形成行人造血管移植;4例髂外动脉损伤,3例血栓形成(1例行手术取栓,1例行溶栓再通术,1例未处理),1例破裂行修复术;50例为髂内动脉及其分支损伤出血,行动脉栓塞;5例未发现明显血管损伤.3例死亡.结论 根据骨盆骨折X线表现可预测血管损伤类型,后环骨折容易引起臀上动脉、骶外侧动脉及髂腰动脉损伤,前环骨折易损伤闭孔动脉,易损伤的动脉是臀上动脉.栓塞出血动脉的断端及其吻合支是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动脉 影像学
  • 囊内复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韩本松;范存义;曾炳芳

    目的 探讨囊内复位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37例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AO原则分类,采用囊内复位技术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分别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效果通过腕关节功能改善及X线片检测进行评价.结果 3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满意.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优26例,良8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 切开囊内复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利于骨折更快愈合和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 尺神经沟置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生物力学试验及临床应用

    作者:朱亚中;徐惠芬;陈金富;冯炜;卢一生;王以进;王春生

    目的 进行生物力学试验,比较从肱骨内上髁至尺神经沟不同进针点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减少肘内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10具尸体20个肱骨标本制成肱骨髁上骨折模型,分A、B两组.A组:从肱骨内上髁至尺神经沟平分取5点向对侧某点打入克氏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B组:以尺神经沟为始点向对侧5个不同方向打入克氏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定.临床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6例,随访1年以上.结果 A组与B组一致,随着克氏针与骨折线成角越大,应变越小,位移变化越小,应力强度越大,轴向刚度越大,抗扭能力越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46例患者,肘关节功能良好,无肘内翻发生.结论 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复位后将尺侧克氏针从肱骨内上髁移至尺神经沟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增强,减少了肘内翻的发生.

  • 自体胸腔血成分与凝血机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滕继平;徐志飞;赵学维;潘铁文

    创伤性血胸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胸部战、创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往往需紧急输血救治,但常遇到用血量剧增与血源紧张的矛盾.尽可能及时地将患者胸腔内大量血液收集并回输,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库存血用量及其并发症都是有利的[1].笔者通过犬单纯闭合性血胸及血气胸模型,探讨了随胸腔存留时间的延长,血胸和血气胸胸腔内积血血液成分及凝血机能的变化趋势,为胸血回输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颅骨缺损修补与颅底重建术——诊断与治疗

    作者:费舟;章翔;刘卫平;张剑宁;付洛安;蒋晓帆;贺晓生;宋少军

    目的 探讨颅盖与颅底骨缺损修补手术的诊断、治疗与手术技巧,以期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质量.方法 对近5年来收治的169例颅盖和颅底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结果 手术材料选用进口钛板160例,自体骨9例;颅盖骨缺损修补手术时间为缺损后3个月~8年;手术方法有覆盖法和镶嵌法.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血肿、感染、癫痫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 对于颅盖骨缺损直径≥3 cm、颅骨缺损时间≥3个月的患者可进行手术;颅内外沟通瘤的颅底骨缺损者可在肿瘤切除后进行修补,应注重相应的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技巧.

  • 颅骨成形术137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鸿;游潮;张跃康;李国平

    目的 探讨颅骨成形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37例接受颅骨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嵌入性修补材料(骨水泥)52例,覆盖性修补材料(钛网)85例.89.8%(123例)的患者认为塑形满意.术后并发症包括:皮下积液27例、材料外露3例、感染2例和材料松动移位3例.钛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骨水泥(P<0.05).结论 对于颅盖骨缺损直径≥3 cm、颅骨缺损时间2~3个月后可进行手术;颅内外沟通瘤的颅底骨缺损者可在肿瘤切除后进行修补,应注重相应的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技巧.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诱导兔颅骨再生过程中对转化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许燕凯;杨应明;蔡楚伟;陈伟强;张琦辉;李王安

    目的 研究外源性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在诱导兔颅骨再生过程中对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颅骨缺损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损区颅骨膜内源性TGF-β1在rhBMP-2作用下的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实验组颅骨膜聚集的大量间充质细胞即开始表达TGF-β1,且随着间充质细胞的分化表达水平迅速提高,表达高峰出现在术后17,19 d,术后7,15,21 d实验组和对照组诱导区颅骨膜TGF-β1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诱导颅骨再生过程中,外源性rhBMP-2能诱导并增强内源性TGF-β1的表达.

  • 颅脑损伤后颅骨成形及相关问题分析

    作者:雷鹏;钱洪松;翁潮弟;王钰;武弋;荔志云;周杰;田立桩;季玮

    目的 研究分析颅骨成形术修复材料选择、手术操作注意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对226例患者实施颅骨成形术,分别选用自体颅骨和不同人工材料作为修复材料.术中注意勿损伤硬膜、并行硬膜悬吊,术毕需在头皮下放置引流.结果 手术后146例(64.6%)临床症状及神经缺失有不同程度改善.手术并发症主要为术区感染、皮下积液及术区血肿.随访中有修复材料塌陷移位.结论 对颅骨缺损及时修复不仅解决美观问题,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与修复材料及术中不良操作有关.

中华创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6
1990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