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

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83
  • 曾用名: 创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227例多发伤患者急救室快速评价

    作者:胡祖鹏

    多发伤患者在急救室所占比例很大,ICU收治的机会多,但各医院收治标准不同。笔者对本院ICU近6年收治的多发伤患者予以分析,以期探讨在急救室中需收入ICU的多发伤患者的评价因子,为下一步诊治打下基础。临 床 资 料  选择1994年3月~2000年3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227例,男176例,女51例;年龄5~82岁,平均(38.65±15.27)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68例,高处坠落伤38例,其他伤21例。依据简明损伤定级(AIS-85)、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3种情况:有严重脑外伤(GCS≤8)、有中度或轻度脑外伤(GCS>8)和无脑外伤。合并有脑外伤者176例(77.5%,176/227),其中GCS≤8者61例(34.7%,61/176),>8者115例(65.3%,115/176)。在急救室行常规处理,入ICU后运用正规操作。111例经过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清除血肿、减压以及清创、切开复位、截肢、颌面矫形、胸腔引流术等。入院后早期和远期死亡者均被统计在内,共64例(28.2%,64/227)。将创伤累及的部位、部位数、死亡率、ISS等加以分析、比较,结果进行χ2检验。

  • 19例心脏穿透伤的诊治

    作者:徐勇;王永清;叶伟文;何正富;陈如坤

      心脏穿透伤是一种极严重的致命性损伤。欧美国家枪弹伤与刀刺伤比例相仿,我国则以刀刺伤多见。现总结19例心脏穿透伤诊治经验,并应用入院时生理指数(physiologic index, PI)、心脏穿透伤指数(penetrating cardiac trauma index, PCTI)、胸部穿透伤指数(penetrating thoracic trauma index, PTTI)对本组病例的损伤程度及其预后作回顾性分析。临 床 资 料  1. 一般资料:本组共19例,男18例,女1例;年龄19~36岁。均在伤后40 min以内入院。其中刀刺伤14例,针刺伤2例,高速铁片伤2例,小口径步枪伤1例。损伤部位包括左、右心室室壁、右心房、上腔静脉近心端外侧壁、左颈总与无名动脉间主动脉弓前上壁。3例未及治疗即死于检查台上;1例针头刺伤右心室前壁,经观察后自愈;15例手术治疗,治愈12例,死亡3例(均死于失血性休克,其中1例为心脏多处损伤,1例合并有左胸腔内肺动脉损伤,1例合并有第2肝门处下腔静脉损伤和肝脏损伤)。

  • 原位保脾手术治疗严重外伤性脾破裂36例

    作者:张吉新;陈复苏;侯松玉;王飚;黄彬

      1991年1月~1998年3月对36例严重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取了新的原位保脾手术, 35例治愈,效果良好。临 床 资 料  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6~46岁。全组病例伤情均为脾脏广泛碎裂、脾门处裂伤、脾蒂血管严重损伤,符合脾外伤Schachford分级Ⅳ级标准,占同期脾外伤手术治疗的33.0%(36/108)。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腹腔出血2 500~4 100 ml。 28例伴有较严重的合并伤,其中腹膜后血肿18例次,左肾破裂7例次,肠破裂8例次,肋骨骨折14例次,肝破裂5例次,膈肌破裂3例次,颅脑损伤8例次,四肢骨折9例次。  2. 手术方法:采用左上腹经腹直肌切口,不满意时可从其下端向左横行延长,成为“L”形,切口上端可达剑突左旁,也可采用左肋弓下大孤形切口。进腹探查后,先用左手握住脾蒂,右手分离周围大网膜,将脾蒂迅速地握在手中,用肠钳或心耳钳夹闭脾门处血管,吸净积血(可酌情回输)。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受伤的脾门和周围韧带及它们与残脾的连接。保护好未断裂的侧支血管。在肠钳的近端或胰腺上缘分离脾动、静脉,分别单独双重结扎,不要一起集束结扎,避免脾门周围组织及小血管的损伤。松开肠钳,观察伤脾血运。如上极的脾断面仍有明显活动性出血时,可酌情结扎胃短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

  • 电视胸腔镜在30例胸外伤诊治中的作用

    作者:王正;李标;林少霖;丘平;杨超

      自1996年11月至2000年2月对30例胸部损伤病人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进行诊断和治疗,占同期收治的各种胸部损伤的16.8%,效果满意。临 床 资 料  30例中男25例,女5例;年龄7~62岁,平均28.3岁。创伤性血气胸21例(其中钝击伤10例,锐器伤7例,枪击伤和坠落伤各2例),创伤后血胸继发脓胸5例(全部由外院转入并经胸穿证实),创伤性浮动胸壁和创伤性肺内血肿机化各2例。合并损伤包括:肺裂伤或挫伤9例,肋骨骨折、四肢骨骨折和腹部损伤各5例,脑外伤、膈肌损伤各3例,胸内异物2例。其中7例为多发伤。左侧胸部损伤17例,右侧10例,双侧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短2 h,长10个月。  术前行胸部X线平片、胸部CT和B超等检查。25例VATS术前已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及全侧卧位施术。双腔管插管28例,单腔管插管2例。胸腔镜置镜切口选在第7肋间腋中线或在原胸管引流处。如为血气胸或脓胸,手术操作切口约1.5~2.0 cm,一般选在第3~5肋间腋前、后线处。肺内血肿机化则做4~8 cm小切口。脓胸或血胸者先吸除胸腔内的脓液、积血和血凝块,并寻找活动性出血处,特别注意已被凝血块暂时堵住的出血点。锐器伤及伴有肋骨骨折出血多为肋间血管,在胸腔镜的监视下用粗丝线缝扎止血。肺组织或膈肌裂伤出血需缝合修补止血。脓胸者需剥除坏死组织和增厚的纤维板,直至肺组织完全膨胀。浮动胸壁用细钢丝从胸内向外“U”形穿出,将肋骨固定于胸外的小钢板上。对合并其他部位损伤者,分别予以相应的处理。

  • 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肺挫伤52例

    作者:刘彪;吴伟舜;王炜

      严重肺挫伤是胸部创伤救治中的难题之一,如不及时正确处理,死亡率可达43%~50%[1]。早期正确应用机械通气是治疗严重肺挫伤的主要措施。我院1991~1999年应用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肺挫伤52例。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  本组严重肺挫伤52例均为车祸致伤,占同期胸外伤的10.5%。男42例,女10例;年龄12~65岁,平均42岁。双侧损伤49例,单侧损伤3例。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及血压下降,胸部X线检查肺呈斑片状边缘模糊阴影,动脉血氧分压(PaO2)29.70~58.5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50.25 mm Hg,氧合指数(PaO2/FiO2)92.78~220.35 mm Hg,平均144.60 mm Hg,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23.18~44.25 mm Hg,平均30.30 mm Hg。合并肋骨骨折伴血气胸47例,其中连枷胸23例;颅脑损伤8例;肝脾破裂15例;肾或膀胱损伤5例;脊柱或四肢骨折20例。伤员到院后(伤后1~50 h,平均14 h),相应对血气胸行闭式引流,抗休克,连枷胸有反常呼吸时行加压包扎或巾钳重力牵引等处理。30 min后若呼吸困难无改善、PaO2仍<60 mm Hg者,即给予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辅助-控制通气模式。15 min复查血气仍无改善,即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并根据PaO2的情况逐渐增加至20 cm H2O。呼吸机使用时间3~15 d,平均8 d。2例进行性血胸行剖胸止血及肋骨骨折钢丝内固定。

  • 电烧伤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内皮素、抗凝血酶Ⅲ和凝血因子的变化

    作者:陈国华;徐雪璋;陈浩杰

    电烧伤后出现的血栓形成和组织继发性坏死常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笔者检测了1996年1月~1997年12月救治的26例电烧伤患者部分血液学指标,以观察电烧伤早期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临 床 资 料  患者26例均为电烧伤,在伤后2 d内入院。烧伤面积平均8.34%,Ⅲ度平均6.6%。男25例,女1例;年龄17~48岁,平均31岁。伤前均无血液系统疾病。经治疗全部生存。在伤后2,4,7 d及2周提取样本,经离心取出血浆冷冻贮藏。另选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测定:试剂盒由苏州医学院血栓与止血研究室提供,测定仪器为γ-计数仪。(2)内皮素测定: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仪器为γ-计数仪。(3)凝血因子(Ⅱ、Ⅴ、Ⅷ、Ⅸ)测定:试剂盒由美国库尔特公司提供,测定仪器为ACL-PLUS3000(美国库尔特电子仪器公司),方法为凝集法。

  •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伤患者血糖和糖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吴江;林晓元;徐建民;周育瑾;林合麟;黎国雄;陈辉清;黄振林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糖代谢相关激素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亚低温治疗组选择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3~8分)共24例,于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3~5 d;对照组21例(GCS 3~8分)。两组患者伤后急性期(<48 h)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胰岛素、皮质醇及生长激素含量。 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糖值为(10.25±4.18) mmol/L,皮质醇为(424.67±125.85) ng/L;亚低温组患者血糖值为(8.40±3.75) mmo/L,皮质醇为(290.71±110.50)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无明显变化。 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够减轻糖代谢相关激素紊乱,降低高血糖,改善预后。

  • 几丁聚糖影响肌腱愈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明民;侯希敏;孙树海;侯丽萍;魏威;郭永强

    目的 研究几丁聚糖对肌腱愈合的影响。 方法 以24只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实验组于Ⅱ区将屈趾深肌腱切断并吻合后,腱鞘内注入几丁聚糖0.1 ml,对照组不注入。术后3,4周后对其局部肌腱行大体标本观察、生物力学测试、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临床Ⅱ区屈指肌腱断裂病人40例,Ⅰ组20例肌腱吻合后腱鞘内注入几丁聚糖0.2 ml,Ⅱ组不注入,随访检查其握力,计算屈指肌腱总主动活动度(TAM)。 结果 (1)大体标本观察:实验组肌腱较对照组愈合好,粘连轻。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织学检查:光镜和电镜示两组3,4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临床应用中的握力及屈指TAM:Ⅰ组握力为健侧的58%~96%,平均83.3%;Ⅱ组为49%~86%,平均72.6%。Ⅰ组TAM优9例,良7例,差1例;Ⅱ组优5例,良7例,可5例,差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几丁聚糖具有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且能促进肌腱愈合。

  • 46例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武忠;石应康;杨建;万亚红;方强

    目的 分析比较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和伤情,以指导创伤的救治。 方法 46例胸外伤合并膈肌破裂病人分为穿透伤组和钝性伤组,比较两组的损伤情况,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进行创伤严重度评估。 结果 钝性胸外伤造成膈肌破裂的发生率低,复杂,常合并全身多发伤,但伤情进展相对较慢;穿透性胸外伤造成膈肌破裂的发生率高,伤情进展迅速,早期易出现失血性休克。比较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修正创伤评分(RTS)和胸部简明损伤定级(AI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钝性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和腹部AIS较低,分别为12.69±2.69,1.62±1.66(P<0.05)。 结论 针对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不同临床特点,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 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80例

    作者:王予彬;李文峰;王华东;张伟佳;刘威;侯树勋;王惠芳;王兵

    目的 介绍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闭合拉出钢板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操作及其技巧。 方法 设计应用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闭合拉出钢板法重建ACL,对80例患者手术操作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 本组80例完成关节镜下重建ACL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0 min。术中出现穿导针弯曲、断裂,微型器械断裂,微型钢板骨隧道内受阻等情况。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6个月,除2例术膝轻度胀痛外,其余患者无主诉症状。所有病例感觉膝部稳定,恢复原工作。Lysholm膝部评分,术前(48±12)分,术后(92±4) 分(P<0.01)。 结论 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闭合微型钢板固定法重建ACL,手术效果良好。临床实践中应掌握手术原则,严格按手术程序操作。

  • 3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作者:王君宇;姜冰;张明宇;刘劲芳;刘运生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依据伤后昏迷的时间,将我科1997年8月~1999年月12月收治的34例DAI病人分为轻、中、重3组,分析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CT资料及治疗后的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GCS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重度组26例(76%),伤后24 h内CT扫描12例(46%)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26例中死亡8例,预后良好者7例;中度组5例(15%),CT扫描仅1例发现脑内点状高密度影,除中残1例外其余恢复良好;轻度组3例(9%),CT扫描无异常发现,全部恢复良好。中-重度组入院时GCS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P<0.01),原发性昏迷持续时间亦显著长于轻度组。 结论 脑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 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即可诊断DAI;临床分度、GCS和原发性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 腹腔内高压的病理生理

    作者:石汉平

    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1.33 kPa(1 kPa=7.5 mm Hg)称腹腔内高压(intra- 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IAP升高到影响内脏血流及器官组织功能时即形成腹腔筋膜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 进而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2]。IAH/ACS是一种危重征象,其危害不限于腹腔,它可通过直接及间接的方式影响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2]。笔者简述IAH的多系统损害及其机制。  一、 胃肠道  肠道是对IAP升高反应敏感、受IAH影响早的器官[3]。采用标记微球及激光多普勒等手段,发现当IAP仅达1.33 kPa时,小肠黏膜灌流即减少19%;2.67 kPa时减少39%;5.33 kPa时减少72%,此时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减少69%,腹腔动脉血流减少43%[4]。实际上,当IAP升高时,除肾上腺外,其他腹腔内及腹膜后所有器官的血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经胃压力计测定胃黏膜pH值是早期判断胃肠道缺血的敏感手段[5]。IAP升高除了降低动脉血流之外,还直接压迫肠系膜静脉,从而造成静脉高压及肠道水肿,内脏水肿进一步升高IAP,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以致胃肠血流灌注减少,组织缺血,肠黏膜屏障受损,从而发生细菌移居。Gargiulo等[6]近发现,当IAP仅达1.33 kPa时,肠系膜淋巴结即有细菌。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视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叶剑;王正国;朱佩芳

    近20年来,人们发现哺乳动物中枢神经本身具有再生潜能,在适宜的微环境条件下能发生轴突侧支出芽和突触重建。但是,只有周围神经系统提供的微环境才允许中枢神经再生,而中枢神经系统本身提供的微环境则不能。若将周围神经移植到受损的中枢神经局部,改变中枢神经微环境,即能显著促进中枢神经再生。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哺乳动物视神经损伤后通常很难再生,然而实验研究证明,玻璃体内移植一段周围神经能显著增加视网膜节细胞(RGC)的再生[1-3]。Cui等[3]认为,玻璃体内移植周围神经对视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可能是由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或CNTF与其他因子的复合作用。笔者就CNTF在视神经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 CNTF的来源、分布  CNTF初是从小鸡眼的抽提物中分离出的一种能促进鸡胚睫状神经节神经元存活的蛋白质,并因此而得名。CNTF仅分布在神经系统的非神经细胞。在周围神经系统中CNTF的浓度大约是5 nmol/kg,是NGF的100倍。在周围神经系统中CNTF的合成直接或间接接受来自轴突的信号调控。在出生前和新生鼠检测不到CNTF mRNA的存在。但在出生后第2周坐骨神经中的CNTF mRNA和蛋白质急剧增加。CNTF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但其浓度低于周围神经系统,在视神经和嗅神经中CNTF mRNA的浓度较高。CNTF的合成量在脑损伤后迅速上升,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损伤修复因子。

  •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与颈椎间盘损伤

    作者:宗兆文;周跃;梅芳瑞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多伴随椎体的半脱位,常累及椎管或椎间孔,损伤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对其治疗,一般采用早期闭合复位,失败后行手术切开复位。但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小关节脱位合并颈椎间盘损伤的发生率很高,且有突出的椎间盘在复位过程中或复位后引起神经功能恶化的报道[1-4],从而提出MRI检查应优先于早期复位[1,2]。笔者对小关节脱位时,颈椎间盘损伤的地位综述如下。  一、 下颈椎与颈椎间盘的结构特点  颈椎间盘与腰椎间盘的结构不完全相同。Mercer等[5]通过对12具成人尸体的显微解剖发现,颈椎间盘纤维环的排列不同于腰椎间盘的“同心圆多层状”排列,而是呈“新月”形排列。其前方胶原纤维厚,向两侧逐渐变薄,直至钩状突,侧后方纤维基本缺如,后方仅有1层薄的、垂直方向的纤维。纤维环前方和后方分别得到前纵韧带或后纵韧带的加强,而后纵韧带较前纵韧带薄弱。颈椎间盘从结构上看,比腰椎间盘更易遭受屈曲暴力的损伤。而下颈椎活动度大,且因小关节与冠状面成角约45°等特点,使其易遭受暴力,特别是屈曲暴力而发生小关节脱位。

  • 可吸收螺丝钉(棒)治疗关节内骨折27例

    作者:巴雪峰;付新民;汪少波;严锐;周燕

    我院于1996年1月~2000年1月,应用芬兰生产的自身增强聚乙交酯(SR-PGA)和聚丙交酯(SR-PLLA)可吸收螺丝钉(棒)治疗关节内骨折27例,取得良好效果,基本避免了应用金属材料的缺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本组男20例,女7例;年龄11~59岁,平均40.2岁。其中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2例,桡骨小头骨折3例(Masson 分型:Ⅱ型2例,Ⅲ型1例),髋臼后壁骨折2例,股骨头骨折3例(Pinkin分型:Ⅰ型1例,Ⅱ型2例),股骨内外髁骨折2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4例(Hohl分型:Ⅱ型3例,Ⅳ型1例),踝关节骨折6例(Weberb分型:B型4例,C型2例)。22例次选用直径为3.5~4.5 mm,长度25~70 mm可吸收螺丝钉42枚;5例次选用直径为2.0~3.2 mm,长度30~70 mm可吸收棒12枚;钉棒联合使用4例次。(2) 治疗方法:手术显露同常规手术,骨折块解剖复位后,先用配套钻头钻孔,再用攻丝锥攻丝,然后用扩孔器在骨折块浅面扩出一孔洞,植入螺丝钉(棒),钉(棒)埋入孔洞内与骨皮质相平。髋部骨折术后患肢需维持牵引3周,其他部位骨折术后均与石膏托固定4~6周。

  • 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12例

    作者:周嘉顺;陈长力;袁良忠;王兆庆;程勇;尹文波

    随着交通伤和矿井下伤的复杂严重化,创伤骨科的治疗难度亦加大,尤其是踝、足部开放骨折伴有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更是临床棘手的难题。自1999年4月至2000年1月,笔者应用Cavadas设计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12例,临床效果良好。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17~56岁,平均28.4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0例,矿井下伤2例。12例均属高能量外力造成的开放性骨关节损伤。其中,内踝或外踝骨折5例,三踝骨折2例,跖骨骨折4例,跗骨骨折1例;皮肤缺损面积小7 cm×5 cm,大12 cm×10 cm。治疗方法:骨折Ⅰ期内固定后,软组织缺损均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Ⅰ期修复。(2)手术方法:①皮瓣设计:伸膝位,以内踝前部至股骨内上髁内侧为轴,沿大隐静脉走行设计皮瓣成泪滴状。皮瓣旋转点不低于内踝上5 cm。于旋转点向上保留三角形皮蒂,其长度等于该点至创缘间距。②皮瓣切取:先切取皮瓣远端,显露大隐静脉、隐神经及隐动脉,切断结扎。再切开皮瓣周缘,从深筋膜下逆行掀起皮瓣,形成含隐神经、隐动脉、大隐静脉及2~4 cm宽筋膜组织的皮瓣蒂。本组切取大皮瓣为13 cm×11 cm;小为8 cm×6 cm。

  • 肾功能衰竭病人医源性假性动脉瘤七例

    作者:杨效东;余厚安;夏德荣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损伤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好发于四肢部位。大多数由锐器伤、火器伤、骨折、感染和医源性创伤等所致。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从1995年1月~1999年12月对部分肾功能衰竭病人进行肱动脉穿剌血液透析,其中7例病人出现直径8 cm 以上的医源性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女6例,男1例;年龄39~64岁,平均51.6岁。均为医源性损伤。病程2~7周,平均4周。假性动脉瘤均位于上肢肱动脉,其中左上肢3例,右上肢4例。(2)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疼痛7例次,肌肉萎缩2例次,肢体的远端缺血症状1例次,假性动脉瘤破裂压迫神经1例次。查体:能及搏动性肿块7例,瘤体大16 cm×15 cm×10 cm,小8 cm×8 cm×6 cm。本组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肱动脉假性动脉瘤。(3)手术方法:均行手术治疗,经动脉破口修补术6例,人造血管间置移植术1例。由于系肾功能衰竭病人,所以手术后未进行抗凝治疗。

  • 21世纪的创伤研究

    作者:王正国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和医学发展快的一个世纪,许多过去原因不明的疾病现在能从分子水平上找到根源;一些过去认为的不治之症现在已有了新的疗法;过去造成尸横遍野的烈性传染病现在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导管技术“无孔不入”,外科手术已无“禁区”;新的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医学的进步为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创伤却是另一回事。尽管20世纪在创伤救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伤亡人数却不断上升。在20世纪初的美国,创伤是第7位死因,到60年代即升为第4位,其中34岁以下的人群中,创伤是第1位死因。在我国,创伤和中毒在1957年居第9位,1975年居第7位,1995年以后升至第4位。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的人数至少有10余万人,伤数百万。从全球看,每年因创伤致死者约100余万人,伤数千万人[1,2]。更让人担忧的是,专家们预测,21世纪中,创伤人数可能成倍地增长。

  • 1 168例颌面部交通伤伤情分析

    作者:何黎升;葛成;顾晓明;周树夏

    目的 应用改良面部损伤严重度评分(revised facial ISS, RFISS)法回顾性分析1 168例颌面部交通伤伤情。 方法 将全组病例按合并伤情况、损伤处数、伤员分类等3种标准先后分组,用RFISS法对各组病例伤情作统计分析。 结果 1 168例中,男883例,女285例;年龄0~83(29.6±13.1)岁,高峰年龄段15~44岁共896例(占76.7%)。其中颌面部单发伤832例,合并颅脑伤186例。全组各部位损伤共3 600处,人均3.1处。交通伤组RFISS值(5.89±2.30)显著高于非交通伤组(5.23±2.64)(P<0.001)。合并颅脑伤组、多处伤组、机动车驾驶员组的RFISS值高,分别为6.58±2.37,7.14±1.75,6.70±2.38,与同类其他组 RFISS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交通事故比其他原因导致的颌面部损伤重,合并有颅脑伤的颌面部交通伤伤情重。用RFISS法分析颌面部交通伤,能客观、准确地评价损伤的严重程度。

  • 软骨、骨组织工程的现状与趋势

    作者:曹谊林;商庆新

    组织工程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修复和改善损伤组织形态和功能生物替代物的一门科学,是继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后,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医学将走出器官移植的范畴,步入制造组织和器官的新时代。它的提出、建立和发展是对外科领域组织、器官缺损和功能障碍传统治疗方法和模式的一次革命,孕育着巨大的科学价值和广阔的研究应用前景,是未来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同时,组织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将是21世纪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目前组织工程发展迅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由于软骨、骨缺损在临床上的常见性和治疗上的迫切性,以及其组成结构上的相对单一性,软骨、骨组织工程已成为组织工程研究进展快的内容之一。

  • 套管针穿刺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头皮血肿230例

    作者:夏伟;彭付学;王汉平;钟宝娣;蔡曙洲;黄焕斌;杨继洲;何贵山

    外伤性头皮血肿在基层医院多见。穿刺抽血和加压包扎是经典治疗方法,然而穿刺往往不能一次成功。自1994至2000年,笔者研制了简易负压引流装置,经230例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  1. 一般资料:(1)治疗组:全部采用套管针经皮血肿穿刺持续负压引流,共230例,其中男138例,女92例;年龄1~28岁,平均16.5岁。(2)对照组:均采用经皮血肿穿刺抽吸和加压包扎,共192例,其中男127例,女65例;年龄1~29岁,平均16.8岁。血肿类型:治疗组头皮下血肿21例,骨膜下血肿42例,帽状腱膜下血肿167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9例、34例、139例。  2. 简易负压引流装置的制作:(1)材料:250 ml或500 ml带塞盐水瓶1个,内径5 mm乳胶管1根,长约80 cm,玻璃接头2个,16号翼状头皮套管针1个,50 ml注射器1个。(2)制作:在无菌操作下将2个玻璃接头分别与乳胶管两端相接,其中一端玻璃接头穿透盐水瓶塞与瓶内相通,将7号头皮针贴近该玻璃接头穿透瓶塞,50 ml注射器与7号头皮针尾相接。

  • 纯钛限制接触型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102例

    作者:汤欣;孙康;黄辽江;姜长明;段荣华

    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对生物钢板固定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有限接触型动力加压钢板(limited contact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 LC-DCP)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1]。国际内固定学会于1987年开始在临床试用纯钛LC-DCP。我院自1998年1月至1999年2月率先采用瑞士Mathys公司生产的纯钛LC-DCP系统治疗肢体骨折102例,获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  1. 一般资料:本组102例,其中男79例,女23例;年龄5~62岁,平均34.5岁。共119处骨折,其中多发骨折9例。骨折部位:股骨34例次,胫骨41例次,肱骨26例次,尺桡骨16例次,锁骨2例次。所有病人均行LC-DCP固定。  2. 骨折分类:新鲜骨折82例,陈旧骨折18例,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2例。单纯骨折78处,粉碎骨折41处。上述分类中,开放骨折16处,闭合骨折103处。

  • 《中华创伤杂志》1999年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提高

    作者:

    据中国科技信息所信息分析中心报告,我刊1999年的总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从1998年的276,0.31分别提高到533,0.70。这充分说明我刊学术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逐渐扩大。我们将始终以提高杂志学术质量为本,锐意进取。同时,也衷心希望广大作者和读者继续关注《中华创伤杂志》。本刊编辑部

  • 组织工程重建兔颞下颌关节盘软骨

    作者:焦岩涛;马绪臣;张震康;于世凤;武登诚

    目的 应用组织工程学方法重建颞下颌关节盘软骨。 方法 分离6只日本大耳白兔髁状突软骨细胞,进行细胞的微载体大规模扩增,将扩增后的软骨细胞接种于组织引导再生胶原膜,体外适当培养后植入4只同种成年兔皮下。植入后12周,对所获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 髁状突软骨细胞在胶原膜内生长良好,植入动物体内12周后可形成乳白色类软骨样组织,其表面光滑,有弹性。甲苯胺蓝染色,细胞周围基质呈异染性。  结论 应用胶原膜结合软骨细胞共同培养,可形成软骨样组织。该方法将有可能成为软骨缺损及关节盘破损修复的有途径。

  • 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刘一;单玉兴;徐莘香

    目的 观察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经软骨起源诱导后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与牛Ⅰ型胶原及人纤维蛋白相混合制成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60只5个月龄的日本大耳白兔均分为软骨移植物组、单纯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修复兔股骨髁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效果。 结果 软骨移植物组12周时已形成正常厚度的软骨层及完整的软骨下骨板,O'drilscoll组织学评分18.22±2.45, Ⅱ型胶原含量97.9%,甲苯胺蓝变色反应表明其与周围正常软骨无明显区别,为透明软骨组织修复。而对照组12周时为纤维软骨修复,后期为纤维组织和板层骨修复。 结论 该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作为软骨移植的替代物是可行的。

  • 不同来源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志明;余希杰;解慧琪;陈旭;屈艺

    目的 比较从同一胚胎来源的骨膜成骨细胞、颅骨成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和细胞的功能状态。 方法 从人5个月龄胚胎骨膜、颅骨和骨髓组织中分离培养出骨膜成骨细胞(periosteal osteoblast, POB)、颅骨成骨细胞(cranial osteoblast, COB)和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 MSC),用第6代细胞进行比较研究。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和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实验,比较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3H-脯氨酸(3H-Proline)掺入实验检测胶原合成能力;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骨钙素mRNA表达等。并比较3种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 结果 3种细胞在形态上无显著区别。在超微结构上,POB和COB表现为高分化状态,MSC为低分化细胞;3种细胞的增殖能力依次为MSC>COB>POB;3种细胞的成骨能力(包括Ⅰ型胶原合成能力、骨钙素表达和ALP活性)依次为POB>COB>MSC。 结论 骨组织工程研究需要大量增殖能力强、功能旺盛、无限传代的种子细胞,3种来源的成骨细胞均不能满足骨组织工程研究要求,通过基因改造成骨细胞可能是一条有效途径。

  • 体外培养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增殖和胶原表达特性的研究

    作者:崔一民;曹谊林;商庆新;崔磊

    目的 研究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猪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增殖和胶原的表达,为构建自体组织工程化半月板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改良的Klagsbrun法,从8只45 d龄长枫杂交仔猪的半月板消化获取细胞进行体外单层培养。形态学观察、群体倍增时间(population double time, PDT)、增殖速度趋势图、原位杂交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作为评定指标。 结果 半月板组织的平均细胞获得率为(2.31±0.66)×106/g;0~6代细胞的PDT维持在2~11 d之间,且胶原表达稳定。 结论 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同时表达Ⅰ、Ⅱ型胶原;第3代和第6代自体纤维软骨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可望分别满足组织工程化半月板修复缺损和再造的需求。

  • 软骨细胞的永生化及其生物学特性

    作者:何清义;李起鸿;许建中

    软骨由软骨细胞、胞外基质(胶原纤维、蛋白多糖)及水组成。其中后两者所占比例较大,软骨细胞数量较少,所以从软骨中获得软骨细胞来源有限[1];并且软骨细胞增殖能力低,代谢缓慢,体外培养对密度高度依赖,且为有限增殖,传代到第9代左右,细胞出现老化现象,使传代难以为继。特别是软骨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有去分化的趋势,表型(特别是Ⅱ型胶原)难以保持[2]。上述这些问题,都是软骨细胞库建立及软骨细胞工程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众多学者一直试图建立一种能够长期培养、表型稳定的永生化软骨细胞。  一、 永生化的定义及意义  所谓“永生化”(immortalization),就是指细胞处于连续的细胞周期而终止其发育进程,通俗一点说就是“使细胞获得了无限的增殖能力”[3]。建立永生化细胞至少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可以在体外研究软骨细胞的分化与生长及增殖之间的关系。②永生化的软骨细胞可以考虑作为软骨细胞工程的细胞库或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前者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大量的经过预先处理和优化的软骨细胞,真正做到“组织工程化”;后者则使基因治疗应用于软骨细胞成为可能,因为正常软骨细胞传代、增殖有限的缺点妨碍了基因转染阳性靶细胞的挑选、鉴定及回输。③可以作为药理或毒理研究的标准细胞。④有利于对各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因为各个实验室的软骨细胞来源不同,培养方法各异,传代千差万别,使得实验结果难以比较。

  • 中华创伤杂志2000年主要刊文综述

    作者:何跃;蒋伟

    《中华创伤杂志》2000年16卷12期共刊文392篇。在2000年本刊推出了创伤愈合、四肢复杂骨折、弥漫性轴索损伤及脊柱脊髓损伤等重点内容,还组织到眼部损伤、肝脏损伤等方面的文章,基本反映了我国的创伤救治水平和基础研究动向。另外,本刊继续关注国内交通伤的研究趋势。现就2000年主要刊文综述如下。  一、 交通伤  王正国(5:308)在回顾199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时指出:(1)人是事故的主要因素,占92.77%,其中机动车驾驶员过失占84.25%。(2)死伤人员中,行人是伤亡人员中的主体之一,但属于行人原因的事故仅占4.04%。(3)骑自行车人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大组易发生事故伤亡的人群,死伤比例较高;摩托车手死伤人数仍有增多的趋势。(4) 死亡人员中,幼年和老年均占有较高的比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伤人数较1997年有增加趋势。(5)混合车道导致大量事故和死亡,分别占55.87%和67.23%,是今后治理的重点。郭志坚等(4:210)的回顾表明,高海拔地区颅脑交通伤多属重型或特重型,具有颅内压增高出现早、氧饱和度低等特点,术后死亡率高。

中华创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6
1990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