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

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83
  • 曾用名: 创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不同长度骶髂螺钉固定中央型骶骨纵行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作者:赵勇;马玉鹏;成功;邹德鑫;廉伟;孙涛;王丹;张树栋;付胜强;赵宇驰;李京宁;董圣杰

    目的 比较应用加长骶髂螺钉和长骶髂螺钉以不同方式固定中央型骶骨纵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使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中央型骶骨纵行骨折(Tile C型骨盆损伤)模型,分别模拟7种不同长度骶髂螺钉固定方式,包括:(1)右侧1枚长骶髂螺钉对骶1进行固定(C1);(2)右侧1枚长骶髂螺钉对骶2进行固定(C2);(3)骶1和骶2各1枚长骶髂螺钉自右侧进行固定(C12);(4)右侧1枚骶1长骶髂螺钉配合左侧1枚骶2长骶髂螺钉进行固定(C12双向);(5)右侧1枚加长骶髂螺钉穿过骶1进行固定(J1);(6)右侧1枚加长骶髂螺钉穿过骶2进行固定(J2);(7)右侧2枚加长骶髂螺钉分别穿过骶1和骶2进行固定(J12).对模拟站立位状态下骨盆后环的稳定性、多部位大Von Mises应力(简称“大应力”)、应力分布等指标进行量化和比较. 结果 骶1、骶2加长螺钉组合固定(J12)的后环-螺钉复合体的稳定性优.螺钉大应力受固定节段影响,骶1>骶2>骶1、骶2.双节段固定时,骶1、骶2两节段的骶髂螺钉大应力相近,加长骶髂螺钉的大应力小于长骶髂螺钉.加长骶髂螺钉固定模型的双侧骶髂关节大应力均与正常骨盆相仿,长骶髂螺钉固定模型的左侧骶髂关节大应力均大于正常骨盆.长骶髂螺钉较加长骶髂螺钉的钉-骨交界面大应力大.螺钉应力分布方面,加长骶髂螺钉优于长骶髂螺钉,双节段固定优于单节段固定.双节段固定的骨盆应力分布与正常骨盆相差较小. 结论 使用骶1、骶2双节段加长骶髂螺钉组合固定Tile C型骨盆损伤的中央型骶骨纵行骨折,骨盆后环-螺钉复合体更稳定,螺钉应力较分散,骨盆应力分布更接近正常,内固定失效的风险较低,发生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可能性较小.

  • 交叉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坤;尹伟忠;丁菊红;冯铁男;倪明

    目的 探讨交叉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65例(72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2例;年龄18~ 70岁[(45.7±12.2)岁].根据Sandem分型:Ⅱ型49侧(Ⅱa型25侧,Ⅱb型17侧,Ⅱc型7侧),Ⅲ型23侧(Ⅲab型12侧,Ⅲac型6侧,Ⅲbc型5侧).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组(30侧)和对照组(42侧).微创组采用经皮或微创复位交叉中空螺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骨折复位和愈合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跟骨形态依据其长、宽、高、Btihler角和Gissane角判断,足部功能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15.2±4.7)个月].骨折均Ⅰ期愈合.微创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0.2±2.3)d∶(18.6±3.3)d](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比较,微创组跟骨宽、B(o)hler角的变化小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与对照组中SandersⅡ型骨折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9.3±6.8)分、(90.1±8.1)分(P>0.05);SandersⅢ型评分分别为(83.5±10.8)分、(82.5±7.3)分(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9% (P >0.05). 结论 与钢板内固定比较,交叉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助于促进后足功能恢复,可作为非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 锁骨钩钢板联合肱二头肌短头止点移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孙军战;高升;俞军卫;吴成如

    肩锁关节脱位占肩部骨折的9% ~ 12%[1],其中RockwoodⅢ~Ⅴ型目前多建议手术治疗[2-3],所采取的手术方法较多,包括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转位修复[4]、关节镜下治疗肩锁关节脱位[5]、喙肩韧带转位重建修复[6]、缝合锚定修复[7]、掌长肌腱或阔筋膜修复重建[8]等.但各有不足,喙肩韧带转位存在强度不足、取材困难[9];关节镜手术创伤较小,但是掌握难度高;游离组织重建存在随时间推移出现蠕变松弛和再韧带化等问题[10].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7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锁骨钩钢板联合肱二头肌短头止点移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伴高位髌骨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

    作者:马超;林杨景;熊然;罗江明;古凌川;陈昊;杨鹏飞;彭阳;郭林;杨柳

    目的 比较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MPFLR)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TTO)与单纯TTO治疗伴高位髌骨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伴高位髌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13~29岁,平均20.6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TTO组(32例)和MPFLR+ TTO组(18例).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髌骨稳定性检查,并比较手术前后Tegner活动指数量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主观评价表(IKDC)、髌骨Kujala评分、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结果评分(KOOS).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TTO组(50.9±17.8)个月和MPFLR+ TTO组(24.3±10.1)个月(P<0.05).TTO组术后髌骨脱位2例,患侧膝关节0°位髌骨外推试验和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阳性;MPFLR+TTO组术后无髌骨脱位发生,患侧膝关节0°位髌骨外推试验和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TTO组Tegner评分和KOOS疼痛子域及日常生活活动子域评分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MPFLR+ TTO组术后各项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KOOS疼痛子域及日常生活活动子域评分较TTO组有显著改善(P<0.05). 结论 对于伴高位髌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获得较术前满意的疗效;TTO术后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较术前改善不明显,MPFLR+ TTO术后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的改善要优于TTO.

  • 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内侧锁定钢板治疗Rüedi-Allg(o)werⅡ、Ⅲ型闭合性pilon骨折

    作者:贾瑞钢;王鑫强;张维龙;肖守允;陈彦影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内侧锁定钢板治疗Rüedi-AllgtiwerⅡ、Ⅲ型闭合性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8年6—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12例;年龄26~ 66岁,平均44.6岁.均为单侧胫骨pilon骨折;左侧18例,右侧27例;合并腓骨骨折34例.骨折按Rüedi-Allg(o)wer分型:Ⅱ型14例,Ⅲ型31例.软组织损伤按Tscheme-Gotzen分度:1度11例,2度29例,3度5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内侧锁定钢板治疗组,22例)和B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组,2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手术时间(P<0.05).患者均获随访,其中A组为22.5个月,B组为20.0个月(P>0.05).A组骨折复位质量差于B组(P<0.05),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末次随访A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A组优于B组(P<0.05).两组各有2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未出现骨折不愈合.结论 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内侧锁定钢板治疗闭合性胫骨pilon骨折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方面有一定优势,踝关节功能更好.

  • 血必净对兔水下冲击伤致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前进;黄奕江;陈友东;叶长青;邵先安;徐长江;马宏昊;郝建;齐晓林

    爆炸性武器在水下爆炸时均能产生水下冲击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发生数千例水下冲击伤伤员,且伤情重,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1].现代战争中,水下冲击伤仍是海战和岛礁登陆作战时常见的损伤.肺是水下冲击波致伤和致死的靶器官,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水下冲击伤早期救治中,重点应加强对ALI的救治[2].研究表明,炎症介质在继发性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3],大量炎症介质释放,进一步损伤肺上皮细胞和肺内皮细胞,终导致ALI的发生.炎症介质的激活、释放,炎症反应的失控是ALI的本质[4].血必净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有效治疗ALI;特别是对于严重创伤患者,血必净能够有效消除体内炎症介质,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明显下降,对ALI疗效显著[5].为此,笔者建立兔水下冲击伤致ALI动物模型,探讨不同剂量血必净对ALI的治疗作用及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关键词:
  • SS31肽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王成军;曹艳丽;苏振炎;李广恒;邱新光

    目的 探讨SS31肽对脊髓损伤后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Allen法制做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将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SS31肽处理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切除术,不造成脊髓损伤;脊髓损伤组按Allen法制做脊髓损伤模型,不进行干预处理;SS31肽处理组按Allen法造成脊髓损伤后给予SS31肽干预处理.伤后6h、l,3,7,14 d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并检测各组大鼠自噬相关基因6(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的变化. 结果 伤后6h、1,3,7,14 d BBB运动功能评分,脊髓损伤组(0、1.7±0.4、3.5±0.6、6.1±0.7、10.1±0.6)和SS31肽处理组(0、2.5±0.7、4.1±0.7、9.3±0.6、13.4±0.6)与假手术组(各时点均为21)比较均降低(P<0.05);伤后7,14 d SS31肽处理组BBB评分与脊髓损伤组比较升高(P<0.05);伤后6h、1,3 d SS31肽处理组BBB评分与脊髓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和SS31肽处理组Beclin-1表达均上升,3 d(1.478±0.030、1.841±0.051)达到高峰,7 d(1.302 ±0.049、1.551±0.032)仍升高,14 d(1.252 ±0.048、1.471±0.062)仍有高表达(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和SS31肽处理组LC3-Ⅱ表达也上升,3 d(0.348±0.028、0.655±0.052)达到高峰,7d(0.301 ±0.053、0.432±0.052)仍升高,14 d(0.268 ±0.049、0.371 ±0.052)也有高表达(P<0.05);伤后3 d SS31肽处理组Beclin-1、LC3-Ⅱ表达量较脊髓损伤组升高(P<0.05);伤后6h、1,7,14 d SS31肽处理组Beclin-1和LC3-Ⅱ表达量与脊髓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S31肽能够提高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增强神经细胞自噬,此可能是SS31肽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 上皮-间质转化在皮肤创面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霍嘉慧;孙苏静;耿志军;李想;孙晓艳;马奎;付小兵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早的描述见于19世纪60年代Trelstad等[1]发现在鸡胚胎形成过程中,单胚层重组为三层结构,此过程也被称为原肠胚形成.随后,Greenburg和Hay[2]提出了EMT的概念,即上皮细胞失去细胞极性,细胞间黏附降低,迁移能力增加,逐渐获得间质样细胞特性.EMT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2)创伤修复和器官纤维化;(3)肿瘤形成与转移[3].可见,EMT广泛存在于生物个体的各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已有大量文献报道,EMT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4-5].同时,EMT也与皮肤创面愈合密切相关,例如,在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创缘残余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EMT过程逐渐获得间质细胞样表型,细胞黏附能力降低,并获得迁移能力[6].

    关键词:
  • 中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作者:张玉琴;马君芳;孟艳艳

    目的 探讨中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7例mTB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37例;年龄14~60岁[(37.8±12.6)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9~12分,其中9~ 10分36例,11~12分51例.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MoCA< 26分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组,54例),MoCA≥26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组,33例).比较两组伤后中期血清NSE及S100-β蛋白水平及其与MoCA和GCS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NSE[(22.6±9.4)ng/L]、S100-β[(1.2 ±0.5)ng/L]比较,研究组NSE[(35.7 ±11.0)ng/L]、S100-β[(1.8±0.5) ng/L]水平较高(P<0.01).mTBI患者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与MoCA呈负相关(r=-0.693,-0.721,P<0.05).与GCS 9~10分的患者血清NSE[(33.7±10.0) ng/L]、S100-β[(1.7±0.4) ng/L]比较,GCS 11~12分的患者NSE[(19.4±9.0) ng/L]、S100-β[(1.3±0.5)ng/L]水平较低(P<0.01).mTBI患者血清NSE、S100 β蛋白水平与GCS呈负相关(r=-0.527,-0.796,P<0.05). 结论 mTBI后NSE、S100-β蛋白水平增高,与mTBI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 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救治中的争议问题

    作者:侯志勇;尚帅

    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其病死率约为37%[1],骨盆骨折初24 h内的死亡通常是由不可控制的出血(即创伤性凝血障碍)所致[2],因而对于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骨盆骨折的处理,首要任务是止血并恢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高能量损伤很少能引起单发的骨盆骨折,能够引起骨盆环损伤的外力必然会导致身体其他部位(如腹部、胸部或头部等)的严重损伤,所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把骨盆骨折看成是全身多发损伤的一种指示因素[3],要牢记早期积极寻找对生命威胁大的隐匿损伤要比只是把精力集中在骨盆骨折重要得多[4].骨盆骨折的急诊处理要求简单、快速、有效,强调损害控制理念(即先抢救生命,尽量避免因后续治疗引起的二次打击),同时由于骨盆骨折还常伴有其他相关损伤,所以需要与其他相关科室有效沟通及协作配合.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文献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救治的争议与进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
  • 心脏弹道伤致射弹栓塞一例

    作者:陈松林;易云峰;陈检明;焦昌结;钟京;田素科

    心脏穿透伤是胸外科的危急重症之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1].心脏穿透伤中约35%发生在右心室,25%发生在左心室[2].心脏弹道伤是一种罕见的心脏损伤,患者大多在短时间内死亡.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关于心脏弹道伤的文献均来自于二次世界战争[3]和黎巴嫩内战[4],近81%的心脏弹道伤患者死亡[5].心脏弹道伤常合并射弹栓塞特别是射弹移位栓塞治疗困难.笔者总结我科收治的1例心脏弹道伤并射弹存留于肺动脉致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 胫腓骨骨折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死亡一例

    作者:周方伦;黄卫春;杜英勋;韦利红;张永进

    酒精依赖的患者因创伤后入院、手术等被动戒酒后易发生酒精戒断综合征(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AWS).患者表现从轻度戒断症状,如焦虑、震颤、出汗等到戒酒性癫痫、酒精中毒性幻觉、震颤谵妄等严重戒断症状.但目前AWS在创伤患者中的诊断率很低,往往被外科医师忽略.笔者报告1例胫腓骨骨折合并AWS在短期内死亡的患者,结合文献分析在创伤患者中AWS的发病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对AWS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 钝器致阴道壁裂伤合并膀胱贯通伤一例

    作者:杜军强;张帆;金亿里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在产科妇女分娩时,由于产程进展快速、保护会阴手法不当、催产素的不恰当应用、妊娠合并生殖道的炎症、巨大儿等因素均容易引起阴道壁的裂伤.但非产伤性的会阴和阴道损伤在临床上发生较少,尤其是合并盆腹腔脏器损伤更罕见.笔者报告1例钝器致阴道壁损伤合并膀胱贯通伤,旨在提供临床救治经验.

    关键词:
  • 单纯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治疗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评价

    作者:周英杰;王许可;王少纯;郑怀亮;史相钦;柴旭斌;孟宪杰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2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6例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1 ~ 67岁,平均47.2岁.损伤节段:T3~41例,T5~62例,T6~72例,T8~91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E级1例,A级5例.均伴有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伴胸骨骨折1例,寰枢椎复合骨折1例,肺挫伤3例.采取后正中切口入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复位后椎间植骨.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骨折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失败及并发症等情况.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ASIA分级,评价疼痛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手术时间150 ~240 min,平均205 min.术中出血量700~2 100 ml,平均1 167 ml.术后1周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其余5例均获随访3~ 14个月,平均7.4个月.术后5例复位满意,1例侧方移位部分复位.5例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失败情况.术前VAS为(7.4±0.6)分,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5±1.6)分、(1.8±0.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例ASIA分级为E级患者术后无加重,4例ASIA分级无改善. 结论 单纯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可达到骨折脱位复位和骨性融合,为脊柱提供可靠的稳定性,还可减轻疼痛,是治疗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的理想选择.

  • 阔筋膜折叠填充加包裹式缝合游离移植治疗跟腱断裂

    作者:杨英才;孙振中;王博;朱勇

    跟腱断裂在足踝部的损伤较为常见,多有外伤史,自发性断裂少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男女比例为2.1~1.9∶1[1].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术后容易出现足跟疼痛、伤口不易愈合、提踵无力,甚至再次断裂等,效果不甚理想[2].以往应用阔筋膜移植治疗跟腱断裂手术,均采用阔筋膜条或束进行缝合,尚未见到有关阔筋膜折叠、填充包裹式缝合方法.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2月-2015年10月我科利用阔筋膜折叠填充包裹缝合游离移植治疗的17例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疗效.

    关键词:
  • 严重多发伤家兔早期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与肠道微环境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刚;王波;唐小莹;陈国庭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与肠道微环境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8只)和正常对照组(12只).实验组采用自制的重力牵引式小型对(侧)撞机模拟交通致伤,44只建模成功,其中颅脑损伤合并肝脾损伤9只;四肢骨折合并脾脏损伤3只;肋骨骨折合并肺脏损伤、胸腔积液12只;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合并骨盆及四肢骨折11例;多部位骨折9只.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均>6分,符合严重多发伤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为空白对照,除不参与模拟致伤外与实验组相同.以伤后6,12,24,48 h为观察时相点,分别观察如下指标:(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高压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排出量比值,评价肠黏膜屏障通透性.(2)采用碳沫推进法检测小肠推进率,透射电镜观察小肠Cajal间质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C-kit蛋白表达,综合评价肠黏膜屏障动力性功能.(3)通过末段小肠组织的HE染色及Chiu评分,评价肠黏膜屏障损害程度.(4)通过肠道粪便菌群培养、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及脾脏细菌移位检测,评价肠黏膜屏障损伤后肠道细菌移位情况. 结果 (1)实验组血浆DAO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排出量比值在伤后6h均不同程度升高,12~24 h达峰值,相关分析表明血浆DAO水平在6,12,24 h与AGI分级均呈正相关(r =0.486 3,0.493 3,0.477 6,P<0.05).而尿乳果糖/甘露醇排出量比值仅在6,12 h与AGI分级呈正相关(r=0.478 5,0.497 2,P<0.05).(2)实验组伤后48 h小肠推进率为(48.2±5.2)%,正常对照组为(60.3±3.0)%(P<0.05).(3)实验组伤后12 ~24 h小肠壁内Cajal间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C-kit蛋白表达水平随AGI分级升高逐渐下降.(4)实验组小肠和结肠黏膜组织于伤后12 ~ 24 h出现明显坏死,光镜下肠黏膜损伤Chiu评分随AGI分级升高逐渐升高.(5)粪便菌群培养实验组肠杆菌及肠球菌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比值较之则明显降低(P<0.05);酵母菌未见明显改变.(6)实验组在伤后12,24,48 h脏器细菌移位率分别为24%、42%和62% (P <0.05). 结论 严重多发伤早期即可出现AGI,且损伤程度与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及肠道细菌移位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早期重视并积极纠正肠道微环境的变化对多发伤的救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穿支蒂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作者:卫旭东;林涧;黄磊;胡德庆;钮朋;洪旭;戚瑞林;郑和平

    目的 探讨穿支蒂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7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8 ~ 73岁,平均38岁.损伤部位:前足底外侧皮肤缺损3例,第3趾蹼背侧皮肤缺损2例,第4足趾近节背侧皮肤缺损2例.缺损面积2.5 cm×1.5 cm~4.5 cm×2.0 cm.根据术式解剖学基础,在足背外侧设计并切取穿支蒂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前足创面.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常规观察皮瓣感觉、外观、质地、术区血供、皮瓣成活情况及皮瓣是否存在臃肿、增生性瘢痕、瘙痒、皮肤移植区麻痹等.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 结果 手术时间1.0~1.5h,平均1h;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50 ml.7例穿支蒂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经过2 ~15个月随访,皮瓣两点辨别觉为9 ~15 mm,平均12.5 mm.皮瓣质地优良,不臃肿,色泽接近正常,外观较好,术后足部未发生骨质吸收、创面感染、肌腱粘连、局部留有线条或片状瘢痕等并发症,下肢行走功能无障碍,供、受区未发现穿鞋不适.患足AOFAS评分95 ~98分,患者对供、受区功能和外形满意. 结论 穿支蒂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术后皮瓣成活率高、外形满意、术区恢复快等特点,且无明显足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可靠方法.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伤口的临床效果

    作者:董希杰;刘湘萍;白祥军;赵鸿

    慢性伤口也称慢性难愈合创面或慢性创面[1],临床上多指各种原因形成的创面接受超过1个月的治疗未能愈合也无愈合倾向者.常见的有静脉性溃疡、动脉性溃疡、糖尿病足溃疡、创伤性溃疡和压疮等5类[2],往往经久不愈,除J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之外,还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是医疗保健中一大耗时耗力的难题.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富含多种生长因子,能促进组织修复,并含有大量的炎症因子,具有调节炎症反应及抗感染的能力[3-5],在慢性伤口的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价值.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我科2014年11月-2016年9月行PRF治疗的11例慢性伤口患者,并与同期未经PRF治疗的11例慢性伤口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应用PRF治疗慢性伤口的优势.

    关键词:
  • 数字化辅助技术在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前中足脱套伤中的应用

    作者:何晓清;段家章;徐永清;朱跃良;李国栋;杨曦;冯凡哲;刘帅

    目的 探讨数字化辅助技术在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前中足脱套伤中的初步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例前中足脱套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18 ~51岁,平均34.5岁.足部缺损面积18 cm×12 cm~13 cm× 10 cm.患者均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应用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完成修复.术前均行下肢CT血管造影(CTA),将CTA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5.0软件.根据旋股外动脉降支穿支情况和足部皮肤缺损面积,选择一侧大腿进行股前外侧皮瓣数字化三维重建.皮瓣面积24 cm×9 cm~19 cm×7 cm.患者均为Ⅱ期修复.术后1个月内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皮瓣供区愈合情况.记录皮瓣修薄次数.术后3个月观察皮瓣外观、穿鞋情况、行走步态、相关并发症.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0 ~21个月,平均15.5个月.8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所有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2次皮瓣修薄3例,1次皮瓣修薄3例,无须修薄2例.末次随访时患者皮瓣色泽、质地均良好;均能正常穿鞋;2例步态轻度异常;1例前足内侧表浅溃疡形成. 结论 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前中足脱套伤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数字化辅助技术能实现皮瓣的术前精确设计和术中精准切取.

  • 踝前穿支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林涧;王之江;张天浩

    目的 探讨踝前穿支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8 ~76岁,平均43.5岁.足背缺损创面4.0cm×3.5 cm~15.0cm×6.0 cm.根据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学基础,按照足踝部创面皮肤缺损的大小、形状,在小腿下段前面设计并切取踝前穿支皮瓣转位修复足背创面,皮瓣大面积为15.0 cm×6.0 cm,小面积为4.0 cm ×3.2 cm.根据皮瓣成活、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患者认可等情况,对患者前足创面修复的术后疗效进行综合评价.对皮瓣进行肿胀程度评级测定. 结果 10例皮瓣术后全部顺利成活,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发生皮缘坏死,给予换药处理,供、受区伤口均完全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成活良好,形态满意,色泽、弹性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供区瘢痕较小,踝及足功能满意.疗效满意9例,一般2例,无不满意.皮瓣肿胀评级,早期:Ⅱ度9例,Ⅲ度2例;后期:Ⅰ度11例. 结论 踝前穿支皮瓣修复足背部缺损创面方法简便、安全,穿支血管较为恒定,血供可靠,皮瓣成活率高,疗效满意,是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中华创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6
1990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