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중화필뇨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02
- 国内刊号: 11-233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NMP 22与流式细胞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比较检测尿核基质蛋白22(NMP 22)、流式细胞术(FCM)、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种无创方法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85例同期住院病人分成BTCC组、泌尿系良性疾病组、泌尿系非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组,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FCM测定各组病人自排尿中NMP 22和DNA含量,并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结果 BTCC组、泌尿系良性疾病组、泌尿系非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组尿NMP 22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6.1 U/ml、7.2 U/ml、4.5 U/ml.BTCC组尿NMP 22的含量与其他两组含量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NMP 22、FCM、尿脱落细胞诊断BTCC的敏感性分别为61.1%、69.4%、18.3%,特异性分别为67.4%、59.2%、100%. 结论尿NMP 22测定,FCM DNA分析术检测BTCC具有比脱落细胞学更高的敏感性,可作为BTCC的辅助诊断手段.
-
急性附睾睾丸炎与精索血运障碍(附24例报告)
目的提高对急性附睾睾丸炎性精索血运障碍的认识. 方法对24例行手术探查的急性附睾睾丸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24例精索均水肿增粗,15例精索鞘膜与睾丸鞘膜移行处形成狭窄环,9例附睾与精索紧密粘连.6例术前病程≥10 d者中5例睾丸梗死,1例萎缩;18例病程<5 d者中1例睾丸梗死,1例萎缩,16例恢复正常. 结论急性附睾睾丸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为精索血运障碍,对这类病例应早期手术治疗.
-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2b型(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2b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2b)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 方法诊治1例MEN2b病人.该病人同时患有双侧嗜铬细胞瘤、双侧甲状腺髓样癌、多发性粘膜神经瘤、先天性巨结肠、骨骼系统病变等.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及甲状腺全切、颈淋巴清除术.进行家系调查,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术后恢复良好,仅口服补充甲状腺激素,随访5个月效果良好. 结论提高认识、选择适当的检查是诊断MEN2b的关键.家系调查和基因诊断很有必要.宜先行嗜铬细胞瘤切除后再处理其他肿瘤.对各发病腺体的处理方式依具体情况而定.
-
减少术后尿失禁及尿道狭窄的前列腺癌根治术(附42例报告)
目的探讨减少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道狭窄及尿失禁的术式. 方法采用膀胱颈粘膜外翻固定再与尿道对端吻合及保留膀胱颈环状肌纤维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42例. 结果 42例术后均未发生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尿失禁2例.随诊4~70个月,大尿流率25.0~30.7 ml/s. 结论采用膀胱颈粘膜外翻固定再与尿道对端吻合及保留膀胱颈环状肌纤维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避免或减少了尿道狭窄,减低尿失禁的发生.
-
经尿道电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TVBt)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的疗效. 方法对7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VBt术,其中12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 结果 72例膀胱肿瘤一次切除,1例多发性膀胱肿瘤分2次切除.平均手术时间TVBt为29 min,TVBt+TVP为78 min.1例术中膀胱穿孔.全组无输血.术后平均留置尿管46 h.73例均随访24个月,复发15例(21%). 结论 TVBt具有操作简便、止血效果好、汽化深度可靠、膀胱穿孔少及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
中老年女性尿道综合征合并精神症状的治疗
目的探索中老年女性尿道综合征合并精神症状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103例合并精神症状的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口服尼尔雌醇2 mg/2周;B组除口服尼尔雌醇2 mg/2周外,加服镇静抗抑郁药:奋乃静2 mg,tid;非那根25 mg,tid;分别于第4、8周观察比较.对两组中精神症状缓解不明显者转第二阶段,除上述抗抑郁药外,每晚加用安定10 mg肌注,尿道局部封闭及利多卡因灌注,同时给予精神暗示等综合治疗,于第1、2、3、4周观察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结果 A组仅2例缓解(2/46),B组49例缓解(49/57),两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第二阶段综合治疗前后对比,52例中49例缓解(P<0.01). 结论加用镇静及抗抑郁药对缓解中老年女性尿道综合征合并精神症状效果明显,采用综合治疗对症状严重者更有效.
-
NMP 22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尿液核基质蛋白22(NMP 22)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NMP 22试剂盒)测定312例送检尿样的NMP 22值,并以膀胱镜检的病理报告为对照,统计其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 结果尿NMP 22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灵敏度71%、特异性75%、准确性73%. 结论尿NMP 22的检测,为一种无创伤、无痛苦、能早期诊断且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的膀胱肿瘤临床诊断指标.
-
前列腺癌组织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检测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与前列腺癌(PCa)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异常片段的双链DNA直接测序,对27例PCa患者石蜡切片组织AR基因的8个外显子(多态性片段除外)进行检测. 结果 27例中3例在A、D、G外显子分别显示SSCP异常,测序证实1例A外显子存在一错义突变(C966→A,Ser296Arg). 结论突变位于转录激活区,推测可改变AR的转录活性,与PCa的发展有关.
-
不同术式对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影响(附94例报告)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癌的佳手术方式及预防术后再发膀胱癌的有效措施. 方法对94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肾盂输尿管癌患者术后再发膀胱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单发肾盂或输尿管癌行肾盂输尿管切除术(未切除壁间段输尿管及管口周围部分膀胱)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54.5%(6/11),明显高于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23.5%,12/51)和改良膀胱粘膜袖套状切除法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33.3%,3/9),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后二者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时间短,多位于病侧管口周围.肾盂输尿管多器官癌行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72.2%(13/18),与改良膀胱粘膜袖套状切除法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60%(3/5)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改良膀胱粘膜袖套状切除法可防止瘤细胞种植,是一良好的治疗方法.彻底切除病侧管口周围部分膀胱壁是预防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关键.
-
上海市虹口区1991~1998年泌尿男生殖系疾病死亡率分析
目的分析90年代泌尿男生殖系疾病死亡率的变动情况. 方法根据虹口区1991~1998年居民病伤死亡报表,应用Epi-ln fo软件录入数据,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91~1998年间因泌尿男生殖系疾病死亡者1 130人,其中男性749人,女性381人.泌尿男生殖系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率的2.08%,男性为2.58%,女性为1.51%.泌尿男生殖系疾病死因前五位依次为肾炎和肾病变、膀胱癌、前列腺良性疾病、前列腺癌、肾癌.比较80年代与90年代泌尿男生殖系死亡率,发现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前列腺良性疾病死亡率有所升高,尤以前列腺癌、前列腺良性疾病明显.肾炎和肾病变、肾盂肾炎、尿毒症和肾衰死亡率不同程度降低. 结论分析结果提示,泌尿男生殖系疾病谱已发生变化,表现为前列腺癌、前列腺良性疾病死亡率明显升高,需加强前列腺疾病防治工作.
-
嗜铬细胞瘤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利用放射自显影为基础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方法,对23例嗜铬细胞瘤及6例正常肾上腺髓质标本的端粒酶活性表达进行检测,结合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3例嗜铬细胞瘤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表达2例,其余21例嗜铬细胞瘤及6例正常肾上腺髓质标本均未见端粒酶活性表达.2例端粒酶阳性表达的嗜铬细胞瘤均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并均在术后半年至1年出现多发转移.另1例端粒酶阴性表达者也在术后出现了临床原位复发及双肺多发转移. 结论端粒酶活性可作为潜在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一个重要标识,对于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
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方法对376例临床怀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直肠腔内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分3组.A组:184例,为指检前列腺触及结节或前列腺增大、质硬怀疑前列腺癌者;B组:84例,为因前列腺增生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发现有异常回声区域者;C组:108例,为指检未及明显硬节而血中PSA>10 ng/ml者. 结果 3组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44.5%(82/184),29.8%(25/84),57.4%(62/108). 结论直肠腔内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取材准确,能清楚显示穿刺针的径路和深度,避免损伤邻近脏器,可重复操作,明显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
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附155例报告)
目的探讨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 方法总结利用Versa Pulse Select 钬激光机经输尿管镜或膀胱镜治疗155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8例肾结石和7例膀胱结石均1次碎石成功;14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为95.7%(134/140),平均结石排净时间2.5周;平均手术时间25 min、平均术后住院天数2.5 d.术中无输尿管穿孔、撕裂等并发症. 结论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是一种有效的腔道泌尿外科碎石方法.
-
经尿道手术治疗输尿管膨出(附15例报告)
目的探讨输尿管膨出患者行经尿道手术的治疗经验. 方法对15例输尿管膨出患者采用经尿道手术治疗的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15例均经IVU、B超、膀胱镜检查确诊,6例行经尿道囊肿低位横行切开术,4例积水消失,2例积水改善;9例行输尿管膨出囊壁部分切除术,积水全部消失. 结论输尿管膨出行经尿道手术治疗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尿道囊壁部分切除术效果更为理想.
-
硝酸银肾盂灌注致急性溶血死亡一例报告
我们采用肾盂硝酸银灌注治疗乳糜尿患者111例[1-3],效果良好,但发生因急性溶血、肾衰死亡1例,现报告供同道们吸取教训.患者,女性,57岁.因复发性乳糜尿一个月就诊.因双侧乳糜尿,4年前曾行过右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术后恢复良好,乳糜尿症状消失出院.1个月前乳糜尿症状又出现并伴排尿困难,排出大小不等乳糜块.膀胱镜检查发现左输尿管开口明显喷出乳糜、左肾盂尿乳糜试验阳性,左肾盂排出之尿液静置后明显分为三层,上层为白色脂质,中层为乳糜块,底层为红、白细胞.
-
成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29岁.因左上腹及左腰部钝痛伴体重减轻2个月于1998年11月26日入院.病后时有恶心、呃逆、心悸、出汗、疲乏无力.体检左肋脊角有叩击痛,血压120/75 mmHg(1 mmHg=1.33 kPa).尿VMA 96.2 μmol/24h(正常值:<85 μmol/24h),17羟、17酮类固醇正常.B超示左肾上腺区75.4 mm×49.8 mm×64.4 mm肿物,边界尚清晰,内部回声不均,有斑片样偏高回声区.平扫CT发现肿物位于腹膜后左肾上腺区,为6.0 cm×5.4 cm×4.7 cm,密度不均,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肿物呈不均匀强化.因不能除外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按该肿瘤术前准备.全麻下经11肋间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肾上腺区,肿瘤外侧可见少许变薄的肾上腺组织.肿瘤有包膜,表面凹凸不平,与左肾动静脉及腹主动脉有少许粘连,较易分离,完整切除肿瘤.术中血压无明显波动,术后经过顺利,2周出院.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肿物7.5 cm×5.5 cm×3.5 cm,包膜不甚完整,切面灰白间灰红色,部分区域有出血坏死.光镜检查:肿瘤由低分化、弥漫成片的瘤细胞与间质互相交织组成.瘤细胞小而规则,核圆形或卵圆形、深染,未见核仁,体积略大于淋巴细胞的胞核,胞浆稀少,淡粉染色.部分区域瘤细胞密集,沿血管和血窦排列成细胞团或索,部分区域可见由一、二层瘤细胞紧靠排列构成中心淡染的假菊形团,瘤细胞间可见粉染细丝穿插,瘤组织中有大片的坏死区.其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夹杂神经轴索及神经节.免疫组化染色:CgA(+)、LcA(-)、Actin(-)、Ck(-).病理诊断:左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术后1.5个月开始综合化疗,于术后4个月复查CT左肾有肿瘤转移,术后9个月肝脏多发转移,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无效,术后11个月死亡.
-
先天性阴茎缺如一例报告
患者,19岁.出生后无阴茎,阴囊及双侧睾丸同正常男婴,尿液从肛门排出.1.5岁时曾行阴囊根部及耻骨联合区域探查术,术中未见阴茎及海绵体组织,术后症状如故,无排尿困难及尿失禁,大便正常.排尿时尿流仍由肛门内射出,尿线长约20 cm,白天排尿3~5次,夜间0~1次,有时出现两侧睾丸痛及发热,近4年来发作频繁,每次均有两侧睾丸肿痛,触痛剧烈,伴发冷发热,体温达39~40 ℃,并有小腹两侧抽痛,无膀胱及直肠刺激症状.
-
左肾异位甲状腺腺瘤一例报告
患者,女,27岁.因左腰部酸痛不适1个月,腹胀、纳差、腹泻1周,于2000年5月4日入院.体检:未见甲状腺病变的症状及体征,左上腹轻度压痛,左肾未扪及,左肾区轻度叩击痛.肾脏B超及CT均提示左肾上极有一4 cm×3 cm
-
女性性功能障碍研究现状
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 FSD)患病率约为25%~63%[1-3],主要表现有性唤起障碍、阴道干涩、性交疼痛或不适及性高潮困难等[2].为提高对女性性功能障碍的认识,现将有关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海绵体神经损伤性ED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海绵体神经极细,肉眼无法看见,本研究试图在显微镜下寻找大鼠海绵体神经并建立海绵体神经损伤性ED大鼠模型.
-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对ACHN肾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TNP-470是半合成烟曲霉素类似物,具有较强的抗血管生成和广泛抗肿瘤活性.我们采用ACHN肾癌细胞株建立肾癌动物模型,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的抗肿瘤生长和转移效应.
-
腹腔镜经腹膜后入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经验
[Salomon L,et al.J Urol,2001,165∶1871]虽然腹腔镜已成为良性肾上腺肿瘤的首选手术方式,但由于在处理肾上腺静脉时易引起血压升高,对嗜铬细胞瘤的应用仍受限制.作者总结了自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21例应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经验.左侧12例,右侧9例.年龄17~68岁,平均46岁.术前行尿儿茶酚胺检测、CT、MRI及核素扫描确诊.结果: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者.
-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双侧神经移植:1年随访
[Kim ED,et al.J Urol,2001,165∶1950]作者对一组行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术中用自体腓肠神经移植物替代被切除的海绵体神经.共有12例术前有性功能的患者(平均年龄57岁)接受了手术.均为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术中行包括双侧血管神经束在内的广泛切除和移植物替代.
-
CA 125用作晚期尿路上皮恶性肿瘤活性的瘤标
[Lzes,JK,et al.J Urol,2001,165∶1908]CA 125对卵巢癌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瘤标,亦有报告在其它一些肿瘤中表达.作者为了明确晚期尿路上皮肿瘤与CA 125的关系及选用辅助性化疗对CA 125水平的影响,对一组68例有淋巴结或其他部位转移的尿路上皮肿瘤患者血清CA 125水平进行了研究.68例患者年龄43至86岁,其中60例为下尿路肿瘤,6例为肾或输尿管移行细胞癌,2例为上下尿路均有病变.
-
完全体内操作、具有可控性尿流改道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初5例报告
[Turk I,et al.J Urol,2001,165∶1863]作者报告了初5例(男3例,女2例)完全体内经腹腔镜操作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经验,术中同时行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及可控性尿改道--直肠乙状结肠尿囊.均患有局限性浸润肌层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操作包括盆腔淋巴结切除、同时切除前列腺或子宫及其附件的根治性膀胱切除、直肠乙状结肠尿囊的建立及双侧输尿管与尿囊的抗返流吻合并留置支架管.
-
局限性前列腺癌冷冻疗法的意义
[Sommer F,usw,Urologe A,2001,40∶185(德文)]评估局限性前列腺癌(LPCa)冷冻疗法的意义.对LPCa伴严重并发症不能接受根治性手术或拒绝开放手术,放射治疗或根治性手术后局部复发,并且前列腺体积<40 ml的患者行LPCa治疗.术前检查:超声引导下六分仪活检,必要时精囊活检,PSA>20 ng/ml时行骨扫描,PSA>10 ng/ml时经腹腔镜行骨盆淋巴结清扫术,骨扫描或淋巴结阳性者放弃冷冻治疗.前列腺体积>40 ml、肿瘤体积>3 ml或有穿透被膜表现者术前加新辅助治疗至少3个月,使用LHRH类似药(Leuprorelin)和抗雄激素药(氟他胺)完全阻断雄激素.操作技术按Onik方法,在温度传感器和经直肠超声监视下采用双冷冻技术完全破坏前列腺或靶区组织.
-
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近系列病例
[Dalbagni G,et al.J Urol,2001,165∶1111]作者复习了1990~1993年300例膀胱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病理和临床资料,并采用新的TNM分期,即T2a和T2b分别对应旧分期中的T2和T3a.结果发现,患者无病中位随访期为65个月,总体生存率为45%,中位生存期为50个月.
-
前列腺癌放疗失败后补救性冷冻消融治疗:失败的和合并症预测指标[Chin JL,et al.J Urol,2001,165∶1937]前列腺癌放疗后,10年的局部复发率达75%,如不治疗,则中位存活时间仅33个月.放疗失败后补救性治疗包括前列腺切除术、冷冻消融和内放射等.作者研究了冷冻消融对放疗失败的
[Chin JL,et al.J Urol,2001,165:1937] 前列腺癌放疗后,10年的局部复发率达75%,如不治疗,则中们存活时间仅33个月。放疗失败后补救性治疗包括前列腺切除术、冷冻消融和内放射等。
-
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
1998年8月~2000年6月,对137例拟诊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对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下尿路梗阻致肾功能不全临床处理再认识
自1995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下尿路梗阻致肾功能不全38例,报告如下.
-
苗勒管综合征一例报告
苗勒管综合征临床罕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17岁.因自幼左侧阴囊空虚及右侧腹股沟肿物,于1999年12月10日入院.2岁时因"右斜疝”于当地行手术治疗.既往夜间有阴茎勃起,无遗精.查体:男性体征,乳房未发育,胡须、阴毛、腋毛较稀疏.阴茎发育正常,尿道外口无畸形.左阴囊及腹股沟区未触及睾丸.右侧睾丸上方可触及3.0 cm×2.5 cm×3.0 cm肿物,右腹股沟区可及5.0 cm×2.0 cm肿物, 质软,边界不清,活动性差.B超示右侧阴囊内可探及上、下两个睾丸,形态大小相似,回声均匀,二者紧密相连,中间有分隔.右腹股沟可见实性回声,其下方与睾丸相连;左侧阴囊及腹股沟未探及睾丸.术中见右阴囊内上、下两个睾丸以白膜紧密相连,上位睾丸3.5 cm×3.0 cm×2.6 cm,下位睾丸4.0 cm×3.0 cm×3.0 cm,二者各有精索及附睾.
-
膀胱癌适形放疗近期观察
我们采用适形照射技术治疗膀胱癌术后残留肿瘤及复发肿瘤8例,报告如下.
-
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36例报告
1970年1月~1999年12月,我们收治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NFAT)3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
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18例报告
1996年6月~1999年6月,对18例膀胱癌患者于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后施行了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并对手术方法作了改进.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介入性超声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介入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应用各种影像技术,如X线、超声、核素、CT、MRI等将医疗器械置入体内或经皮穿刺,对疾病进行干预.介入性诊断可使体内的病灶更清晰地显示出来,把影像诊断推进到亚微观的水平;介入性治疗在影像技术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造影、抽吸、引流、注药等操作,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媲美的效果,而且对机体的损伤干扰甚小,这无疑是临床治疗学的一个重大突破.由于介入技术既是诊断方法又是治疗手段,简便、有效、创伤小,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