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중국의과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4646
- 国内刊号: 21-122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染色体复杂核型变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复杂核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检测基础上,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采用多种位点特异性DNA探针(染色体全染、特殊位点、双色易位融合探针)对35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5例MDS患者中有24例出现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的异常,阳性率占68.6%.其中6例出现5号染色体单体或5号染色体长臂丢失;4例出现7号染色体单体或7号染色体长臂丢失;1例出现等臂7号染色体;2例出现8号染色体三倍体;3例出现Y染色体丢失;2例出现16号染色体倒位;5例出现复杂的染色体易位,包括t(6;?),t(8;21)(q22;q22),t(7;?),der(19)t(19;?)(q13.3;?),der(9)t(9;?)(p11;?)t(6;9),t(8;14),t(1;8).结论:FISH技术在MDS染色体核型分析上可作为重要技术补充手段弥补CC检查的不足,对MDS准确诊断分型、合理治疗方法的选择乃至对预后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关节镜下关节灌洗清理术对老年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灌洗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1999-2006年作者对85例(118膝)膝关节OA老年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及镜下灌洗清理术.结果:关节镜下软骨退变分级与X线检查改变程度的符合率较低(47%).平均随访24个月(6~40个月),术后综合评估:近期(2年内)优良率为77%,远期(2年以上)优良率为60%.Ⅰ~Ⅱ度关节软骨退变病例术后近期与远期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但Ⅲ度关节软骨退变病例术后远期优良率明显低于近期,(P<0.05).结论:关节镜检有利于膝关节OA的早期诊断,镜下灌洗清理术对早期膝关节OA老年患者有良好疗效,且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Ⅲ度关节软骨退变的老年OA患者,关节镜下灌洗清理术的远期疗效不理想.
-
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
目的:探讨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慢性炎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在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按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30例(BMI≥25 kg/m2)和非肥胖组30例(BMI<25 kg/m2),在40例无糖尿病对照组中按BMI分为肥胖组20例和非肥胖组20例,分别测定4组外周血的C反应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都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1),且肥胖者高于非肥胖者.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慢性炎症.
-
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在冠心病(CHD)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疑为CHD的病人22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生化指标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正常组.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BG水平.常规空腹抽血检测血糖血脂.结果:AMI组血浆FBG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及正常组(P<0.05),SAP组血浆FB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血浆FBG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结论:FBG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变化,特别是心肌梗死,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
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结合银染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中livin-α mRNA和livin-β mRNA的表达.结果:36例食管癌组织中livin表达阳性率为50%,其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18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livin低表达,阳性率为5.6%,与食管癌组织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l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有望成为食管癌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手术治疗3岁以下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患儿125例临床分析
对125例2~3岁及125例4岁以上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进行手术摘除患儿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2~3岁年龄组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患儿手术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短、疗效满意.
-
术中应用不同剂量曲马多对雷米芬太尼复合麻醉苏醒期镇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的曲马多对雷米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ASA Ⅱ~Ⅲ级静吸复合全麻下行下腹部肿瘤手术(包括结肠癌、直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曲马多1.0 mg/kg、Ⅱ组曲马多2.0 mg/kg、Ⅲ组曲马多3.0 mg/kg.各组分别于术毕前40 min静注给药.手术结束后滞留30 min,观察患者苏醒恢复期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0 min、20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镇痛(VAS)评分和并发症(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结果:Ⅱ组和Ⅲ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Ⅰ组(P<0.01).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术中,曲马多应用剂量以2.0 mg/kg为好.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恒定功率运动时摄氧动力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低于无氧阈的恒定功率运动时是否存在摄氧动力学延迟,讨论影响摄氧动力和完成恒定功率所增加摄氧量的相关因素.方法:16例COPD患者和19名健康对照者完成50 W恒定功率运动实验,计算开始运动到稳定状态期间的平均反应时间(MRT)、氧赤字(O2 deficit)、静息状态摄氧量((V)o2 rest)、稳定状态摄氧量((V)o2 stea)和稳态-静息摄氧量差(△(V)o2)、静息到稳态累计增加摄氧量(∑△(V)o2)和单位摄氧量完成功率(W/∑△(V)o2).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摄氧动力和完成恒定功率所增加摄氧量的相关因素.结果:COPD组O2 deficit、MRT和∑△Vo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W/∑△(V)o2、(V)o2 rest、(V)O2stea和△(V)o2无显著差别.MRT和O2 deficit显著正相关,和1秒用力呼气量(FEV1)、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W/∑△(V)o2、运动中血氧饱和度(SpO2exer)、Vo2rest和Vo2stea显著负相关;∑△(V)o2和O2 deficit、△(V)o2、(V)o2stea正相关,和FEV1/FVC显著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存在摄氧动力障碍和高氧耗状态,摄氧动力障碍可能和气流受限、运动肌肉氧化代谢效能降低和低氧血症有关,是COPD患者运动耐力降低的可能负影响和机制.
-
转基因法建立膀胱癌多药耐药细胞株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人膀胱癌多药耐药性细胞模型.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cl-2,通过脂质体将人bcl-2基因转染膀胱癌细胞BIU-87,RT-PCR检测基因转录水平,应用MTT比色法进行耐药性检验.结果: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证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cl-2构建成功;RT-PCR分析表明,转染bcl-2基因的BIU-87/bcl-2细胞的bcl-2基因表达水平较BIU-87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BIU-87/neo细胞显著提高;与BIU-87细胞和BIU-87/neo细胞相比,BIU-87/bcl-2细胞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基因转染法是建立人膀胱癌多药耐药细胞模型的理想方法.
-
COX-2抑制剂NS398通过抑制前列腺素E2诱导肾癌细胞的凋亡
目的:揭示环氧合酶2(COX-2)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OX-2抑制剂NS398作用肾癌细胞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肾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标准的细胞培养方法对人肾癌786-0细胞进行培养,将NS398分别以25,50,100,150及200μmol/L的剂量加入细胞中作用24及48 h后,MTT法检测NS398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的情况,EIA法测定细胞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测定COX-2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NS398对肾癌786-0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呈浓度依赖关系(P<0.05);NS398作用肾癌786-0细胞24 h后,在细胞周期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随着浓度升高,凋亡峰亦越来越增高(P<0.05);NS398可抑制PGE2释放,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NS398作用下的肾癌786-0细胞中,COX-2的表达明显减弱,且呈剂量梯度下降.结论:NS398通过诱导凋亡来抑制肾癌786-0细胞的增殖;NS398诱导肾癌786-0细胞的凋亡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降低肾癌786-0细胞PGE2的合成,减少前列腺素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来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
-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在人黄素化颗粒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人黄素化颗粒细胞中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的表达特点.方法:收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的人黄素化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HB-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实时RT-PCR法检测HB-EGFmRNA量的变化.结果:人黄素化颗粒细胞中存在HB-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培养基中加入重组HB-EGF后,HB-EGF mRNA的表达量迅速上升,2 h内达高峰,然后回落,于12 h内降至处理前水平.结论:人黄素化颗粒细胞中存在HB-EGF的表达;人黄素化颗粒细胞中的HB-EGF可能是瞬时早期反应基因.
-
软组织肿瘤微血管生成因素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对良、恶性软组织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探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VEGF、MVD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43例软组织肿瘤,其中良性19例,恶性2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表达和MVD计数.结果: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间的VEGF、MVD计数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高表达、MVD值高的恶性软组织肿瘤,预示其浸润程度和转移率高,预后差.
-
一种新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培养方法的探讨
目的:建立一种简捷的分离纯化培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方法.方法:选择子宫全切育龄妇女的新鲜子宫内膜组织,经单酶消化、二次筛网过滤及贴壁纯化技术分离纯化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光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腺上皮细胞漩涡状生长,细胞呈蝌蚪形或类圆型,细胞角蛋白19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纯度可达92%.基质细胞呈平行状生长,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纯度达95%以上.每例子宫肌瘤切除标本可获得(10~25)×106原代基质细胞和(4~6)×106原代腺上皮细胞.结论:该培养方法可获得高产量的纯化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
-
脾次全切除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实验研究
目的:检测门脉高压症脾次全切除术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组织学的变化,初步评价脾次全切除术在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模型,大鼠腹部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CCl4)0.3 ml/100 g油溶液,同时10%乙醇溶液代替饮水,测量门静脉压≥12 mmHg及病理学证实模型成功.对各组进行血常规、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HE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保留约正常脾脏大小的脾部分切除组与正常对照组术后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保留约正常脾脏大小的脾部分切除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脾包膜变薄,脾实质轻度充血.结论:门脉高压症的残余脾脏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保留约正常脾脏大小的脾部分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慢性应激对大鼠主动脉超微结构与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对大鼠主动脉超微结构与热休克蛋白70(N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1只和实验组12只.实验1~21 d,实验组接受各种不同的应激,单笼喂养.对照组群养,不给任何刺激.实验第22 d取主动脉组织,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结果:实验组体质量明显下降,水平穿越格数、直立次数、修饰次数减少,粪便粒数、中央格停留时间增加.实验组大鼠主动脉组织出现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部分内皮脱落,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向内膜迁移,线粒体变性.对照组主动脉超微结构基本正常.实验组主动脉HSP70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引起主动脉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引起主动脉HSP70表达增强.HSP70既是一种保护因素,也是机体正在经历应激损伤的标志.
-
猴脑纹状体胆碱乙酰转移酶cDNA克隆及测序
目的:克隆猴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cDNA,并将猴ChAT cDNA测序结果与猪、大鼠、小鼠、原鸡以及人的ChAT cDNA序列相比较.方法:以改良的酸苯酚方法提取成年日本猴脑纹状体总RNA.以RNA为模板经逆转录获得cDNA第一链,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cDNA链上不同片段.经序列分析仪获取ChAT cDNA完整序列.结果:在猪、大鼠、小鼠、原鸡中作为起始密码的ATG密码子的位置在猴ChAT cDNA中由ACA所取代,而猪、大鼠、小鼠、原鸡及人类cDNA中终止密码子TGA的位置在猴ChAT cDNA中则由TAA取代.猴ChAT序列与人类、猪、小鼠、大鼠以及原鸡ChAT序列的相似程度分别为96.36%,87.96%,85.47%,84.88%和71.84%.氨基酸序列显示,ChAT中乙酰辅酶A结合区域和两个可能的钙/钙调蛋白激酶的磷酸化位点在猴ChAT中未发生改变.结论:猴ChATcDNA与人ChAT序列相似,与重要功能基团作用相关的氨基酸序列在猴ChAT中具有保守性.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TGF-β1的表达及厄贝沙坦和咪哒普利的影响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咪哒普利、厄贝沙坦在抑制TGF-β1表达方面的作用效果.方法:选用13周龄SHR30只,随机分为SHR组、厄贝沙坦组、咪哒普利组;另选同源同系WKY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应用大鼠尾压心率测定仪测量血压,应用SABC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左心室肌TGF-β1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血压、左心室肌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SHR组明显增加;咪哒普利组、厄贝沙坦组降低;咪哒普利组的表达低于厄贝沙坦组.结论:SHR的左心室肌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咪哒普利、厄贝沙坦不仅能良好地控制血压而且可以抑制SHR左心室肌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咪哒普利对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强于厄贝沙坦.
-
caspase-3在脑室内低温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对家免急性脑出血模型进行脑室内低温保护,通过对动物行为和对出血灶周围脑组织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观察,探讨脑室内低温对家兔急性脑出血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6月龄雄性家兔12只,随机分为等温组、低温组各6只.于右侧内囊点注入耳中动脉血0.5 ml制作脑出血模型.用双腔微导管穿刺左侧侧脑室,建立脑室内灌注装置,以等温/低温等渗盐水灌注2 h.术后24 h观察其肢体运动后取材、固定、染色,观察脑组织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经脑室内低温保护的动物肢体偏瘫程度轻,血肿周围脑组织内出现的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较少,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家兔急性脑出血模型进行脑室内低温脑保护可以减少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细胞凋亡,脑室内低温作为选择行脑部低温的一个新的思路值得关注.
-
bFGF对骨肉瘤细胞系U2-os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肉瘤细胞系U2-os细胞增殖及生存的影响,探讨bFGF在肿瘤细胞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bFGF处理U2-os细胞,采用台盼蓝排除检测法及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及增殖情况;用Annexin V-EGFP/PI双染流式细胞术及DNA梯状带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FGF呈浓度、时间依赖性降低U2-os细胞活力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bFGF可以诱导U2-os细胞发生凋亡,生长因子在细胞的生长调控方面具有双重作用.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配体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配体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上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肝素结合上皮生长因子和双调蛋白的表达.结果: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肝素结合上皮生长因子在星形胶质细胞上均有表达.而双调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上无表达.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在促进神经发生和有丝分裂后期神经元存活和分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动态变化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制备UUO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UUO术后第1,3,7,14,21,28 d肾组织中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随梗阻时间延长,BMP-7在肾小管中的表达有一过性增加,之后表达逐渐下降.而TGF-β1的表达逐渐增加,到21 d达高峰,28 d略回落.BMP-7阳性染色面积与肾间质相对面积呈负相关(r=-0.601,P<0.05),而TGF-β1阳性染色面积与肾间质相对面积呈正相关(r=0.864,P<0.05).结论:UUO大鼠中,随梗阻时间的延长,TGF-β1在梗阻侧肾组织中的表达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与肾间质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BMP-7在梗阻侧肾组织中的表达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与肾间质损害的程度呈负相关.
-
肝部分切除后大鼠残肝一氧化氮的产生及其对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肝部分切除后残存肝分离细胞一氧化氮(NO)的产生,探讨NO对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成肝部分切除组(PH组)和假手术对照组,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剩余肝细胞并进行培养;IL-1β等细胞因子处理培养肝细胞;Griess reagent法检测肝细胞NO的产生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产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细胞核苷酸含量;酶法检测肝细胞酮体含量并计算酮体比率(KBR).结果:PH组肝细胞NO的产生量是对照组的2倍.IL-1β能够降低两组肝细胞的ATP含量和KBR,PH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加入L精氨酸(L-Arg),PH组肝细胞NO的产生增加,ATP水平和KBR降低.NOS抑制剂NG-甲基-L-精氨酸(L-NMMA)可以抑制NO的产生,并使降低的肝细胞ATP含量、KBR得以恢复.结论:肝部分切除后NO能够通过抑制ATP的合成,促进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发生障碍,对NO产生的调节可能会成为预防肝部分切除后肝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
激素对急性肺损伤大鼠BALF及血清SP-A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标本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检测,并加用糖皮质激素干预观察对SP-A的影响,研究SP-A在急性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肺损伤实验组采用脂多糖气管内灌注大鼠制备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干预组气管内灌注脂多糖的同时尾静脉推注甲基强的松龙;分别采集4,12,24 h组BALF及血清样本,采用斑点杂交方法分析SP-A的含量.结果:BALF中SP-A的含量于肺损伤4~24 h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激素干预4~12 h组SP-A含量明显高于肺损伤组.血清SP-A于损伤后4~24 h均明显增高;激素干预4~12 h组较肺损伤组血清SP-A明显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血清与BALF中SP-A的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BALF中SP-A的含量降低可以早期准确地反映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损伤程度;血清SP-A含量可以作为早期敏感的周围血标志物,反映肺损伤的情况.在急性肺损伤的早期给予激素可能会减轻SP-A的破坏.
-
ClC-3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氯离子通道ClC-3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大鼠腹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分对照组及环孢菌素(CsA)组,每组32只.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及CsA干预,每组8只用于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术后1,3,5,7 d各6只动态切取标本,常规组织切片监测排斥反应,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法检测Bcl-2和Bax表达的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RT-PCR检测移植心肌组织Clc-3 mRNA的表达.结果:CsA组移植心存活时间(15.4±5.1)d,长于对照组(7.6±1.5)d(P<0.01);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Bax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CsA组,而Clc-3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CsA组.结论:移植心脏中Clc-3 mRNA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心脏免疫排斥反应的轻重、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表达的高低密切相关,提示ClC-3在移植心脏免疫排斥反应心肌细胞凋亡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解作用.
-
MMP-9和TIMP-1在新生大鼠持续高氧暴露后肺组织中的动态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高氧致慢性肺疾病(CLD)新生大鼠肺组织中的动态变化和意义.方法:足月新生大鼠生后12 h分别持续吸入0.90~0.95的高氧和空气,于1,3,7,14,21 d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肺组织MMP-9和TIMP-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MMP-9在高氧3 d时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空气组增强(P<0.05,P<0.01);TIMP-1蛋白在高氧组表达高于空气组,3 d和7 d比较P<0.05,14 d和21 d比较P<0.01;TIMP-1 mRNA水平高氧组高于空气组,3 d和7 d比较P<0.05,和14 d比较P<0.01,和21 d比较无差异.结论:高氧暴露后MMP-9和TIMP-1的表达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不一致,MMP-9/TIMP-1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可能是高氧后胶原异常沉积以及正常肺泡化过程受阻的重要因素.
-
人参皂苷Rg1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人参皂苷Rg1低剂量治疗组(1 mg/kg)和高剂量治疗组(5 mg/kg),于术后3,7,10,14 d测定血清心肌酶、心肌梗死面积、梗死区微血管密度,RT-PCR法检测梗死区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心肌梗死组织中各时段假手术组的微血管密度、VEGF mRNA表达均低于手术各组(P<0.01);治疗组心肌酶及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降低(P<0.05),梗死区血管生成数量稳定持续增加,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心肌梗死后VEGF mRNA表达随缺血时间的延长(3,7,10 d组)有增高趋势,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14 d时VEGF mRNA的增长出现停止或下降.结论:严重缺血急性期可刺激心肌组织产生大量的VEGF起自我保护作用,人参皂苷Rg1增加其表达,并可刺激心肌梗死区的血管生成.
-
β1整合素-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在角膜上皮细胞的功能性表达
目的:将β1整合素-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转染兔角膜上皮细胞并检测其对各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黏附能力.方法:构建β1整合素-GFP融合基因真核细胞重组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至兔角膜上皮细胞.利用RT-PCR、Western印迹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基因表达,同时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对各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黏附能力.结果:成功将β1整合素-GFP融合基因转染兔角膜上皮细胞并使其过表达;转染β1整合素对角膜上皮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使细胞对各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黏附能力明显增高.结论:建立了功能性β1整合素-GFP过表达的角膜上皮细胞模型,为研究β1整合素基因在角膜上皮细胞的功能及角膜细胞移植奠定基础.
-
角膜不同保存方法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角膜保存时间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检测角膜植片的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及房水、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先选用Wistar大鼠15只30只眼随机分3组(每组10只眼),分别用不同方法保存,即:湿房保存12 h,中期保存液保存7 d,深低温长期保存12周.再选用SD大鼠30只30只眼(右眼)作为受体,分别使用上述不同保存方法的Wistar大鼠眼作为供体建立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10只眼:Ⅰ组(异体湿房保存组);Ⅱ组(异体中期保存组);Ⅲ组(异体长期保存组).观察各组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指数(RI)、植片存活时间(MST)和植片的病理变化.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免疫排斥反应的程度及ICAM-1表达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移植术后10 d时房水、血清中TNF-α含量变化.结果:Ⅲ组RI明显降低,MST明显延长,与其他两组比较均差异十分显著(P<0.01).角膜移植术后10 d时HE染色显示Ⅲ组炎性反应较Ⅰ组、Ⅱ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Ⅲ组ICAM-l表达较Ⅰ组、Ⅱ组明显减少.Ⅲ组眶血清及房水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Ⅱ组和Ⅰ组,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深低温保存的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降低,发生时间延迟.ICAM-1和TNF-α是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兔椎间盘细胞aggrecan和Ⅱ型胶原的合成作用
目的: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体外培养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Ⅱ型胶原和软骨聚集蛋白多糖(aggrecan)的影响.方法:兔髓核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分别利用Antonopulos和Miamine法检测对照组和不同剂量hBMP-2(10,100和1000 ng/ml)组胶原和蛋白多糖表达水平.RT-PCR检测细胞Ⅱ型胶原和aggreca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加入BMP-2后可见随剂量增加胶原和蛋白多糖表达量逐渐增加,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P<0.01).在6 d RT-PCR结果显示BMP-2组aggrecan和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剂量增高aggrecan和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BMP-2可促进体外培养兔腰椎间盘细胞合成代谢,随剂量增加胶原和蛋白多糖表达量逐渐增加,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提示hBMP-2可能对退变椎间盘具有修复功能.
-
核因子кB在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病理过程中的动态表达
目的:探讨在博莱霉素(BLM)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IPF)病理过程中,核因子кB(NF-кB)在肺组织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分布.方法:实验组小鼠35只气管内注射BLM,对照组20只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于12 h,1,14 d,实验组于12 h,1,3,7,14,28 d处死,右肺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3次,灌洗细胞行p65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左肺病理切片亦行p65免疫组化染色.另分别取两组小鼠各5只,3 d后处死,取肺组织原代培养细胞行p65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结果:在BLM诱导的IPF病理过程中,NF-кB在肺间质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肺泡内及肺间质内免疫细胞中广泛表达,病程早期较强,随着病程的进展表达强度减弱.实验组BAL细胞核p65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气管内灌入BLM后1d,p65表达强度明显高于12 h、3,7,14,28 d;实验组肺组织培养细胞p65平均积分光密度(aiOD)值为462.04±152.25,对照组为1.03±0.37(P<0.05).结论:NF-кB在IPF病理的早期阶段,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作用.NF-кB不仅在BAL细胞中,而且在肺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在IPF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内β-葡糖醛酸酶定位研究
目的:研究人体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内β-葡糖醛酸酶(β-Glu)超微结构水平的定位.方法:采用抗β-Glu抗体,胶体金探针及免疫电镜技术与方法.结果:标记β-Glu的金颗粒定位于内质网和溶酶体内.结论:为今后研究乳腺各种疾病和肿瘤β-Glu活性的变化,建立了一个正常的形态学研究模型.
-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在抗纤复方Ⅰ号防治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抗纤复方Ⅰ号对酒精性肝病大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动态变化及表达.方法:用灌胃的方法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动物模型;在大鼠灌胃4,8,12,16周分别麻醉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进行HE染色、Masson胶原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TIMP-1的动态变化和表达.结果:抗纤复方Ⅰ号预防及治疗组的肝组织胶原含量明显低于酒精性肝病组(P<0.05),TIMP-1水平也低于酒精性肝病组(P<0.05).免疫组化可见酒精肝病组TIMP-1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窦内皮细胞及肝窦细胞的胞浆.结论:抗纤复方Ⅰ号可以有效地预防及治疗酒精性肝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IMP-1的表达有关.
-
尿激酶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肠道微循环血流量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以及尿激酶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9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SAP组和治疗组.以5%牛磺胆酸钠胰腺逆行胰胆管注射复制SAP模型,治疗组经颈静脉注射尿激酶.采用放射生物微球技术在制模后2,6,12,24 h分别测定肠组织微循环血流量,同时检测血清IL-1β水平,并观察肠黏膜病理改变.结果:SAP组在制模后各时段肠组织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血清IL-1β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肠黏膜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加重(P<0.01);治疗组2,6,12 h肠组织血流量与SAP组比较升高(P<0.01),24 h变化不明显,血清IL-1β活性各时段与SAP组比较减少(P<0.01),肠黏膜损伤程度较SAP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SAP时肠组织血流量减少同时伴有炎性介质IL-1β的升高,尿激酶能改善微循环,减轻肠道损伤.
-
3种急性肺损伤兔模型的比较
目的:比较3种常用的急性肺损伤(ALI)动物模型造模效果.方法:24只健康成年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盐酸造模组(HCL组):经气管导管给予0.1 mol/L的盐酸3 ml/kg;脂多糖造模组(LPS组):通过中心静脉30 min内缓慢滴注LPS 1 mg/kg;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复合腹腔内放置粪便组(SMA组):钳闭肠系膜上动脉30min,期间腹腔内放置肠内容物(1 ml/kg)与血(1 ml/kg)的混合物.连续描记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检测基础(T0)及造模后1,2,4,6,8 h(T1,T2,T4,T6和T8)的动脉血气和血清内IL-1β的浓度;实验结束测定血清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浓度.结果:PaO2在T1,T2时点,HCL组较LPS组和SMA组明显降低(P<0.01);在T4时点3组无统计学差异;在T6,T8时点HCL组和SMA组较LPS组明显降低(P<0.01).MAP和HR在HCL组和LPS组内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SMA组内与T0时点相比较,T4~T8时点的MAP较低(P<0.01)、HR较快(P<0.01).IL-1β浓度在HCL组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而LPS组和SMA组则随着时间的发展,IL-1β的浓度逐渐变化;血清内SP-A的浓度,SMA组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1).结论:与盐酸支气管滴注造模和脂多糖中心静脉滴注造模相比,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复合腹膜内放置粪便法,既可持续保持PaO2水平较低,也可保证血清内炎性因子浓度较高,更可能会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Beyond冷光增白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
目的:探讨Beyond冷光增白术对各类异常着色牙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8例异常着色牙包括生理性黄牙、外源性黄牙、内源性黄牙,进行冷光增白术治疗,观察美白效果、牙面光泽度及术后牙齿敏感情况,术后1,3,6个月复查受试者牙齿的反色度.结果:牙齿增白的总有效率为88%.各种异常着色牙的显效率有明显差别.其中生理性黄牙、外源性着色牙效果好,釉质发育不全和氟斑牙效果相近效果差.冷光美白不影响牙面光泽度.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牙齿酸痛症状,但24 h后都能缓解;追踪复查显示术后6个月内大多数病人的牙齿颜色保持稳定.结论:Beyond冷光增白术是一种快捷、有效、安全的增白方法.
-
硅橡胶间隙印模检测金属烤瓷全冠适合性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获得一种更为简便而准确的检查金属烤瓷全冠适合性的方法.方法:利用高流动性硅橡胶分别制取石膏代模间隙印模和牙预备体间隙印模,利用扫描仪和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检测硅橡胶薄膜的透光率.结果:硅橡胶薄膜的透光率能准确的反映出其厚度.通过测量点获得的唇面硅橡胶薄膜厚度与直接读取获得的唇面整体的硅橡胶薄膜厚度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石膏代模间隙印模和牙预备体间隙印模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流动性硅橡胶间隙印模测量金属烤瓷全冠适合性的方法准确可靠.
-
辽宁省5岁儿童乳牙龋及家庭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研究辽宁省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情况与家庭因素的关系.方法:对792名5岁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并随机抽取396名儿童父(母)问卷.对影响乳牙龋的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孩子睡前进食甜点对乳牙龋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加强对家长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指导,控制儿童睡前甜食和饮料摄入,是防止乳牙龋发生的有效途径.
-
老年病人PICC置管的护理对策
老年病人血液粘稠、凝血功能差、血管老化,在给予经外周穿刺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时,要充分考虑老年病人的特点,在置管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对PICC的适应性,做好置管后的维护,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 经外周穿刺入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 -
死后小鼠肾组织细胞核DNA变化规律的研究
目的:研究DNA降解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为法医学推断死亡时间提供一种比较准确可靠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和专业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111只小鼠在死后72 h内不同时间点小鼠肾组织细胞核头半径、尾长度、头DNA含量比例、尾DNA含量比例、尾矩、Olive矩、头面积、尾面积8项参数的变化值.结果:在个体死亡72 h内,测定的8项参数指标中尾DNA含量比例、彗星尾长、尾矩、Olive矩、尾面积都呈增加趋势,头半径、头DNA含量比例、头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上述参数均与死亡时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将每个参数的测量值进行了多项式运算,获得了更能体现DNA降解趋势的二项式回归方程和多元回归方程,均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用本研究提供的72 h内肾组织组织DNA变化与死亡时间之间呈线性关系的各组回归方程,为法医学推断死后经过时间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的、精确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