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双侧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胡旭;王玉海;陈星;董吉荣;时忠华;蔡桑;石丹;杨理坤;陈军辉

    目的 分析影响双侧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解放军第101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颅骨修补术的59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分次修补组(30例)和双侧同时修补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癫痫的发生率,并采用Mantel-Haenszed检验进一步分析修补面积、颅骨缺损时间、修补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是否同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癫痫发生的影响.结果 双侧同时修补组癫痫发作共14例(48%),分次修补组6例(2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GCS评分<13分和修补面积> 120 mm2的患者行双侧同时颅骨修补术后癫痫的发生率分别高于GCS评分>13分和修补面积< 120 mm2的患者(均P<0.05),颅骨缺损时间以及是否同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缺损面积的大小和修补前GCS评分为术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GCS评分<13分和(或)双侧颅骨缺损面积>120 mm2的患者,行分次颅骨修补术可降低癫痫的发生率,修补时限的延长、分流和修补手术同时进行并未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相关脑神经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万勇;刘成龙;孙洪涛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指由遗传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血管壁异常所致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的异常扩张、延长和迂曲,进而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一种少见的后循环血管变异性疾病.位置异常的椎-基底动脉因不同程度的血管变异,在空间有限的后颅窝可能对毗邻的脑神经造成压迫[1-2],其所导致的脑神经疾病/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syndrome,NVCS)因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的特殊性,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3].

    关键词:
  • 家族性脑神经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瑜廉;张黎;于炎冰

    脑神经疾病(cranial neuropathy,CN)主要包括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等疾病.临床研究表明,小脑脑桥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区血管压迫不同脑神经根进/出脑干区(root entry/exit zoon,REZ)可导致相应的脑神经疾病,即神经血管压迫(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NVC)综合征.CPA区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公认的治疗脑神经疾病的首选外科方法.家族性脑神经疾病(familial CN,FCN)罕见[1],国外文献中偶见家族性TN(familial TN,FTN)、HFS(familial HFS,FHFS)和GN(familial GN,FGN)的报道.FHFS早见于1989年Friedman[2]的报道,FTN早见于1914年Patrick的报道[3].本文对文献报道的50余个家族性CN (familial CN,FCN)家系的临床特点、遗传模式、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综述如下.

    关键词:
  • 高频振荡脑电活动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亓蕾;乔慧

    在我国1 000多万癫痫患者中,约30% ~ 35%的患者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已被普遍接受[1].癫痫手术的疗效主要取决于癫痫灶的精确定位[2].目前,癫痫的术前评估主要包含症状学、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等.其中,颅内脑电监测对手术方案的确定起决定性的作用[3-4].然而,采用传统的脑电分析方法指导癫痫灶定位,其手术有效率仅为34%~ 74%[5].随着脑电记录技术的发展,现在可记录到> 80 Hz的脑电活动.近来研究指出[6-7],这些高频段的脑电活动可能为癫痫源的潜在生物学指标,可用于癫痫灶的精确定位.

    关键词:
  • 髓母细胞瘤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玉元;姚瑜;钟平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脑肿瘤[1-3],大约有85%的髓母细胞瘤发生于18岁以下的儿童[4],而每5例患有脑肿瘤的儿童中,就有1例髓母细胞瘤.近年来,髓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改善,但其病死率仍然很高,即使是治疗成功的患者也常常发生神经、内分泌方面的后遗症.髓母细胞瘤的发病率大约为0.71/10万人,在美国每年有400 ~500例的儿童患病,该病发病高峰在3~6岁,此病在50岁以后的人群中十分罕见.目前尚没有生化环境对髓母细胞瘤发病率有所影响的报道.但是,某些遗传疾病会导致髓母细胞瘤的发生,约有7%的患者生殖细胞基因会发生变异,也有少数髓母细胞瘤呈家族性遗传[5].

    关键词:
  • 颅咽管瘤侵袭性生长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刘东远;杨扬;石祥恩

    颅咽管瘤是颅内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表皮源性肿瘤,多位于鞍区,生长缓慢,常呈恶性侵袭性生长[1].颅咽管瘤毗邻下丘脑等重要结构,难以全切除,致残率、复发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时间[2].颅咽管瘤的侵袭性生长是导致颅咽管瘤术中全切除困难的重要原因,即使是显微镜下确认全切除且术后首次复查MRI未见残留的患者,仍有复发的可能[3].因此,近年来颅咽管瘤的侵袭性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对颅咽管瘤侵袭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现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颅咽管瘤侵袭性生长行为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
  • 丘脑前核电刺激对癫痫猴海马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李俊驹;石林;杨岸超;张超才;张建国

    目的 探讨丘脑前核(ANT)电刺激对颞叶癫痫猴海马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8只雄性恒河猴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假刺激组以及刺激组,采用左侧海马注射海人酸的方法建立颞叶癫痫猴模型.比较各组的癫痫发作频率.造模后6个月采用HE染色及NeuN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的病理损伤及纤维化情况,以Western blot方法定量分析海马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NeuN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所有接受海人酸注射的动物均出现癫痫发作,刺激组总发作次数为(11.2±2.3)次,较假刺激组[(21.0±4.8)次]降低42.8% (P <0.05).刺激组月平均发作频率为(3.7±0.8)次,较假刺激组[(7.0±3.7)次]降低45.7% (P <0.05).刺激组海马存活神经元数量[(14.6±3.9)个/100 μm2)]明显大于假刺激组[(8.4±3.3)个/100 μm2](P<0.05),而纤维化程度较假刺激组明显降低.假刺激组的HSP-7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与刺激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刺激组的Neu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刺激组(P<0.01,P<0.05),而Caspase-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刺激组(P<0.01,P<0.05).结论 长期进行ANT电刺激可减轻颞叶癫痫猴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及纤维化,这可能是ANT电刺激治疗颞叶癫痫的重要机制.

  • 长链非编码RNA在人颅内动静脉畸形组织中差异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雄;吴俊;林福鑫;王硕

    目的 应用Arraystar-LncRNA芯片探讨人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差异表达.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手术治疗的14例AVM患者的血管巢作为试验组标本,同一例患者的头皮血管或颞浅动脉段作为对照组标本.利用Arraystar-LncRNA芯片行LncRNA及mRNA表达谱分析.选取其中表达差异大的8个LncRNA进行PCR验证.结果 经过筛选和验证发现,在可探测的28012个LncRNA中,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表达上调≥2倍的有1931个,≥4倍的有450个;表达下调≥2倍的有1852个,≥4倍的有719个.21780个可探测的mRNA中,表达上调≥2倍的有1577个,≥4倍的有450个;表达下调≥2倍的有1699个,≥4倍的有681个.对mRNA进行的生物信息学和通路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FDXR、SYNE2、FCGR3A、NDUFS4、COX5A、OPA1、ETFA、LPL 8个代码的mRNA差异表达明显,这些mRNA与线粒体电子呼吸链功能、细胞因子间作用、应激反应、脂蛋白脂肪酶及细胞骨架相关蛋白有关.对与这些mRNA相关的LncRNA进行PCR验证显示,代码ENST00000423394(P=0.03)、ENST00000444114 (P =0.01)、TCONS_00013855(P=0.01)、ENST00000452148(P=0.01)的4个Lnc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AVM的发生、发展机制可能与线粒体NADPH氧化还原酶、脂蛋白脂肪酶、视神经萎缩相关蛋白相关的LncRNA表达下调有关.

  • CSEP和DNEP在脊髓缺血损伤早期评估作用的实验性研究

    作者:刘莉;吕宝涛;乔慧;宋启民;费昶;张健;陈春美

    目的 通过观察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下传神经源性运动诱发电位(DNEP)在兔脊髓缺血早期的变化特点,探讨CSEP和DNEP在脊髓损伤早期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结扎不同水平的腰动脉建立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脊髓缺血损伤兔模型,分为5组(分别结扎左肾动脉和动脉分叉间不同水平的腰动脉,包括1~5根组),造模后连续记录CSEP和DNEP60min,2d后取缺血中心区标本进行HE染色.采用Tarlov运动功能评分评估运动功能.分析CESP和DNEP的波幅变化与结扎后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 4根组和5根组的CSEP波幅与手术前的基线波幅百分比与结扎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其他各组与结扎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根组、4根组以及5根组的DNEP波幅与手术前的基线波幅百分比与结扎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其他各组与结扎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根组和5根组结扎后2d的运动功能与结扎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各组与结扎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ESP和DNEP波幅变化与血管结扎后2d的运动功能呈正相关(r =0.97,P<0.001;r =0.95,P<0.001).结论 CSEP和DNEP均可预测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DNEP对脊髓缺血性损伤更敏感,对运动功能更特异,能够在脊髓缺血早期发现缺血性损伤.

  •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急诊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李海洋;李永明;陈航;李玉;史锡文

    目的 探讨急诊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经验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治疗的MCA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共23例.结果 23例患者均在发病24h内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动脉瘤夹闭术,其中16例行去骨瓣减压,1例术后3d因严重脑水肿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1周复查CTA示动脉瘤无残留.5例并发脑梗死,2例术后因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对患者行2~ 25个月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恢复良好(Ⅴ级)6例,生活自理(Ⅳ级)9例,重度残疾(Ⅲ级)4例,植物生存(Ⅱ级)2例,死亡(Ⅰ级)2例.预后良好率为65.2% (15/23),病死率为8.7% (2/23).结论 急诊显微手术治疗MCA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可以获得较满意的预后.

  • 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李彤;孙永全;顾征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在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21例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均采取血管内治疗,其中行单纯弹簧圈栓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0例,覆膜支架置入8例.随访时间为3 ~ 24个月.结果 2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20例动脉瘤瘤腔均完全闭塞,并获得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分13例,1分7例.8例采用覆膜支架治疗的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动脉瘤均不显影,复查有1例发生支架远端狭窄,但患者无任何症状;其余7例未见复发及其他并发症.3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的患者中,2例动脉瘤完全栓塞;1例动脉瘤复发,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后效果满意,再次复查未见复发.10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术中均栓塞满意,术后1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其余9例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通过合理选择治疗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手术方案,血管内治疗可以取得安全有效的治疗结果.

  • 复合手术在颅内复杂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冯文峰;王刚;张国忠;李明洲;何小艳;刘丹;肖浩江;漆松涛

    目的 探讨应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血管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行复合手术治疗的16例颅内复杂血管疾病患者,其中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复发动脉瘤术中栓塞出血1例,未破裂动脉瘤5例,自发性脑出血4例.6例动脉瘤行颅内外动脉搭桥并动脉瘤血管内旷置或孤立术,6例动脉瘤行塑形夹闭术,4例自发性脑出血行血肿清除并血管畸形切除术.随访时间为3~7个月.结果 6例行颅内外搭桥的患者术中吻合血管均通畅.6例行动脉瘤塑形夹闭的患者均夹闭完全.4例血管畸形患者中,3例血管畸形完全切除,1例血管畸形术中造影提示有少量残余,再次切除后达到完全切除.术后1例因严重血管痉挛放弃治疗.1例术后出现灌注压突破,术后遗留右上肢肌力障碍.15例患者行临床随访,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Ⅴ级8例,Ⅳ级6例,Ⅲ级1例.5例行DSA随访,3例血管搭桥患者其动脉瘤无复发,载瘤动脉及吻合血管通畅;2例血管畸形患者血管畸形无残余.结论 应用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内复杂血管疾病,可提高治疗精确性,并且安全、有效.

  • 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

    作者:陈风华;张隆伯;宋涛;刘宏伟;黄军;王君宇

    目的 总结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行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5例.术前15例行球囊闭塞试验(BOT)试验,其中11例无法耐受.桥血管为桡动脉、小腿或大腿段大隐静脉;供血动脉为颈总(外)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主干;前循环均以大脑中动脉为受血动脉;后循环以大脑后动脉为受血动脉.结果 无死亡患者,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桥血管均通畅.1例术后即出现偏瘫,CT示基底节区小梗死灶,术后8d肌力达Ⅲ~Ⅳ级.2例分别在术后第3、4天桥血管(小腿段大隐静脉)闭塞,无症状;1例在术后第25天桥血管(桡动脉)闭塞.43例获6个月至52个月的随访,2例在术后6个月桥血管(小腿段大隐静脉)闭塞,但无症状.5例桥血管闭塞者均未行BOT试验.结论 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颅内复杂性动脉瘤有效,所选供血血管均能满足供血的要求;术后早期或晚期均可发生桥血管闭塞,小腿段大隐静脉及桡动脉作为桥血管更容易发生闭塞,若代偿好可以无临床症状.

  • Y形双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分叉闭塞

    作者:李子付;杨鹏飞;张永巍;文婉玲;黄清海;洪波;许奕;邓本强;刘建民

    目的 观察使用“Y”形双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分叉闭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Y”形双支架取栓术治疗7例心源性栓塞导致的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使用Solitaire支架,大脑前动脉闭塞使用Revive支架.结果 6例(6/7)取栓后再通成功,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达到2b~3级,其中5例为完全再通(mTICI 3级);1例未成功,mTICI为2a级.穿刺到再通时间为38 ~97 min,平均(57.1 ±21.6)min.术中出现新发栓塞1例,颅内占位性血肿1例,术后死于肺部感染1例.随访3个月期间无新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死亡事件,无再次闭塞发生.结论 使用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分叉闭塞安全可行,血管再通比例较高.

  • 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作者:盖延廷;王威;刘旻谛;李东波;宋冬雷

    目的 探讨Pipeline栓塞装置(PED)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技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神经外科应用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的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动脉瘤15例,多发动脉瘤5例,共28个动脉瘤;直径为2~ 33 mm,平均(15.2 ±9.9)mm.所有患者均用1枚PED覆盖瘤颈,其中8例结合动脉瘤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Pipeline栓塞装置的释放,瘤颈覆盖满意,PED贴壁良好,术后即刻显示动脉瘤腔内造影剂明显滞留.3例患者术后出现脑出血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1例出院时有轻偏瘫.6个月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8例,其中6例完全治愈,1例动脉瘤近全闭塞,1例大型动脉瘤大小无明显变化;2例出现无症状性大脑前动脉起始部狭窄.头颅MRI随访提示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占位效应明显缓解或消失.其余11例有待随访.结论 PED治疗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串联多发小动脉瘤、颅内血泡样动脉瘤疗效满意.该装置在国内尚刚开始应用于临床,并发症和远期疗效还需大样本病例分析研究.

  • 对称性双侧壳核或丘脑高血压脑出血五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阎仁福;邱晟;尹睿;潘旭炎;马旭东;沈亮;周跃

    同时发生的双侧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出血疾病中的少见病例,其发病率约在0.9% ~ 4.7%[1-2].而壳核或丘脑部位发生的对称性双侧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更低,现有的文献多为散发病例报道.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5例对称性双侧壳核同时发生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占同期高血压脑出血的0.2% (5/2 807).笔者检索197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的文献,共检索出15篇39例[1,3-16,另加本组5例,共有44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双侧对称性同时发生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如下.

    关键词:
  • 瘤体高度/血管管径比值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

    作者:陈勇春;陈伟建;陈上超;郭献忠;李则群;赵兵;杨运俊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AComA)动脉瘤大瘤体高度与周边血管平均管径的比值(SR)与动脉瘤破裂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94例AComA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形态参数,其中破裂动脉瘤529例,未破裂动脉瘤65例.并分别收集动脉瘤大瘤体高度、周边血管平均管径,同时分析两者的SR值与AComA动脉瘤破裂的关系.结果 594例AComA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的大瘤体高度平均值为(4.26±2.19)mm,明显大于未破裂动脉瘤(2.82±2.04) mm,而破裂动脉瘤周边血管的平均管径为(1.91 ±0.54)mm,小于未破裂动脉瘤周边的血管平均管径(2.16 ±0.49) mm,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破裂AComA动脉瘤中SR的平均值为2.52±2.15,而未破裂动脉瘤的SR平均值为1.38±1.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另外根据SR值的大小,将所有动脉瘤分为两组,其中SR值>2组中动脉瘤的破裂率明显高于SR值≤2组(P<0.001).AComA动脉瘤的SR值经ROC曲线分析后,其曲线下面积为0.744,佳截断值为1.19.结论 SR值的大小与AComA动脉瘤破裂有明显的关系.临床上在决定AComA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案时,可考虑将SR值作为考参考因素.

  • 神经内镜通道内操作技术治疗脑实质内出血

    作者:杜波;彭楷文;樊俊;彭玉平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通道内操作技术清除脑实质内血肿的应用价值、技术要点及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通道内操作技术治疗33例脑实质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血压脑出血24例,不明原因脑出血3例,外伤性脑出血4例,肿瘤术后脑内出血2例.术前均行颅脑CT确诊,血肿体积平均为(45.22 ±8.59)cm3,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12 ~5分.血肿部位:基底节区23例,额叶5例,顶叶2例,枕叶3例.所有患者术后立即复查颅脑CT.结果 33例患者中,术后血肿清除率为90%以上的20例,60% ~ 90%的9例,60%以下的3例,1例因术中出血转为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2例,6例术后引流管内注射尿激酶引流血肿.手术头皮切口平均长度为3.0 cm (2~4 cm),骨孔直径为0.8~1.1 cm,术中平均失血量为50 ml(40 ~ 10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45 ~ 120 min).术后随访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恢复良好5例,轻度残疾16例,重度残疾1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通道内操作技术清除脑实质内血肿仅需在颅骨上钻一骨孔即可完成手术,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精准医学时代神经系统出生缺陷相关外科疾病的诊疗思考

    作者:余新光

    出生缺陷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统计,中国目前总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约为5.6%,其中神经系统出生缺陷疾病占有很大比重.随着国家“十三五”加强防治重大出生缺陷疾病,神经管畸形、颅颈交界区畸形、先天性脑积水、颅缝早闭等一系列神经系统出生缺陷疾病开始引起神经外科医生新的思考.

    关键词:
  • 中国颅颈交界区畸形诊疗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

    颅颈交界区畸形(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abnormalities)是指枕骨、寰椎和枢椎骨质、软组织和(或)神经系统的异常病理改变,包括寰椎枕化(occipitalization of the atlas)、颅底凹陷(basilar invagination)、颅底压迹(basilar impression)、颅骨沉降(cranial settling)、寰枢椎脱位、扁平颅底(platybasia)、寰枢椎发育畸形、颈椎分节不全(Klippel-Feil综合征)、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症等[1-6].颅颈交界区畸形致残率高,可危及生命.致病原因在于延颈髓受压和颅颈间不稳定,既有先天胚胎发育因素,又有后天病理生理学及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多种畸形同时共存,表现形式多样,解剖变异复杂,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一直是国际脊柱神经外科学界的难题[7].

    关键词:
  • 成人幕上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指南

    作者: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CGCG)

    成人幕上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是目前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制定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以循证医学证据为指导的低级别胶质瘤规范化手术治疗方案.根据近年来相关领域研究的成果和各位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了完善.本指南包含循证医学证据级别以及相关推荐级别,作为较具权威性和指导意义的技术指南.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及更好地开展手术工作,本指南中证据质量和推荐力度参照了美国神经外科协会(AANS)认定的循证医学证据分级标准[1],这一标准发表在之前的系列指南中.本指南属于临床实践指南,目标是指导临床标准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同时为建立合理、规范的临床诊疗路径提供支持.

    关键词: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