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单鼻孔直达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鞍底的精确定位

    作者:凌红阳;李向东;惠国桢;肖根生;于晶;惠卫宁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直达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鞍底定位.方法 77例垂体瘤术前行蝶窦矢状位、冠状位CT扫描,并测量前颅底鞍底夹角(简称颅鞍角)、鞍底斜坡夹角(简称鞍斜角)的大小,前鼻棘到颅鞍角、鞍斜角的距离,在头颅MRI上测量颈内动脉海绵安段之间的短距离;术中在正中矢状位先找到颅鞍角,向后下绕过鞍底找到鞍斜角,通过两个夹角,正确定位鞍底.结果 ≥90°颅鞍角61例,<90°颅鞍角16例,≥190°鞍斜角48例,<90°鞍斜角29例,前鼻棘到颅鞍角的平均距离(64.90±7.41)mm,前鼻棘到鞍斜角的平均距离(71.74±7.70)mm;所有患者都正确找到鞍底,切除肿瘤,手术顺利.结论 蝶窦欠状位、冠状位CT扫描可以正确了解蝶窦、鞍底的形态和位置;头颅正中矢状位上的前颅底鞍底夹角和鞍底斜坡夹角可直接应用于经鼻蝶安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鞍底的精确定位.

  • 脊髓室管膜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附五例报告)

    作者:王占林;沈书廷;田素侠;牧仁

    自2005年4月至2007年9月我科收治了5例脊髓室管膜瘤,其中颈胸段脊髓实质内肿瘤4例,圆锥马尾段肿瘤1例,经显微外科手术全切或近全切除肿瘤,效果良好.

  • 颅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作者:臧培卓;石强;梁传声;王运杰

    目的 探讨颅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栓塞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介入治疗颅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62例患者,共计64个动脉瘤,进行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统计并行6个月的随访研究.结果 经6个月以上的随访,62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有1例再出血,经开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后转当地医院治疗,出院时意识不清;12例患者在治疗后一过性出现神经定位体征,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等,经抗凝,扩容治疗后恢复;1例出现上肢永久性活动障碍6个月后肌力Ⅲ级.这组病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病例中实施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瘤颈处理困难的床突上段动脉瘤三例报告

    作者:刘峥;王如密;王守森;林航;张小军;郑兆聪;魏梁锋;杨少春;荆俊杰;尚明超;李琦

    目的 探讨罕见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特殊类刑复杂动脉瘤某些特征,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3例十分罕见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治疗经过,总结手术中所遇见的瘤颈撕裂,载瘤动脉壁薄、撕裂,血栓形成,无法夹闭等特殊情况,并且与术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寻找这些动脉瘤的特征.结果 发现这种特殊动脉瘤,载瘤动脉局部不规则钙化、增粗畸形,甚至载瘤动脉壁菲薄;动脉瘤发生部位不规则,瘤颈及瘤体壁非薄,显微镜下见瘤体壁薄旱紫红色,手术时轻微分离瘤颈或夹闭时容易撕裂,或载瘤动脉壁撕裂,无法修补止血;2例术中由丁载瘤动脉钙化而坚硬,其近端不能予以临时阻断控制;瘤颈内有部分血栓侵犯,导致瘤夹闭合不全,调整瘤夹易撕裂瘤颈.结论 手术需谨慎,术中有可能无法夹闭或载瘤动脉壁破裂,术前造影具有明显特征,手术方法 以颅内外血管吻合+孤立为妥.

  • rt-PA静脉窦注射结合血管内技术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

    作者:张爱军;胡爱华;岳洪胜;李波;杜斌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血浆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窦注射结合机械性血栓清除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效果.方法 11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共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5次;其中机械性血栓清除结合rt-PA静脉窦局部注射14例次,单纯机械性血栓清除1次;应用AnsioJet导管清除血栓9次,球囊血栓清除5次,微导丝1次.进行2次血管内治疗者4例,进行1次血管内治疗7例.每次血管内治疗rt-PA用量0~15 mg,平均(9.4±4.5)mg.无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患者介入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均进行全身肝素化治疗.结果 本组11例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时已发生意识障碍8例,其中6例已行气管捕管,2例已发生脑疝;GCS3~12分,平均(8.3±2.7)分.恢复优良8例,死亡3例.存活病例MRI/MRV随访10-32个月(平均21个月),静脉窦通畅6例,部分通畅2例.无静脉窦血栓复发病例.结论 重症颅内静脉血柃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常规治疗疗效差.溶栓药物局部应用结合机械性血栓清除可以快速使受累的静脉窦恢复通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两种常见形态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穆士卿;杨新健;张莹;罗斌;吕明;吴中学;李海云;王盛章;丁光宏

    目的 对颅内动脉瘤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分类.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性.方法 联合应用Matlab、Ansys、Fluent等软件及自写程序对39例颅内动脉瘤进行数值模拟.结果 两类动脉瘤模型流人道的血流速度、动压及壁面切应力高,流出道次之,瘤顶部低;且A类(长宽比>1.8)动脉瘤破裂率明显高于B类(长宽比≤1.8).A类动脉瘤流人道侧壁和瘤顶部壁而切应力比值(WSS'sratio)明显大于B类动脉瘤;且与其长宽比成正相关.结论 颅内动脉瘤顶部的血流速度、动压及壁面切应力均低,是其破裂的主要原因和部位.流人道和瘤顶部壁面切应力比值及动脉瘤的长宽比反映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其比值越大,破裂风险越高.

  •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

    作者:李家亮;刘文祥;刘永生;刘振拴;李岩

    从2003年7月至2007年3月我们采取经蝶窦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30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三维CT血管造影对颅底巨大脑膜瘤的术前评估作用

    作者:李爱军;王道奎;曹培成;王永和;卜振富

    颅底脑膜瘤与颅底大血管和神经等结构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前充分了解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特别是肿瘤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将对于术人路的设计及术中操作有指导意义.

  • 青春前期儿童垂体增生的临床治疗及文献复习(附三例报告)

    作者:于军;张萍

    目的 探讨青春前期儿童垂体增生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3例青春前期儿童垂体增生的原因及治疗,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青春前期儿童均表现为影像学示鞍区占位;临床表现身材矮小,畏寒;内分泌检查示TSH和PRL增高及FT3和FY4的减少;均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原发病.3例病人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半年后,内分泌检查基本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影像学检查垂体大小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青春前期儿童出现垂体增大,内分泌检查有TSH和PRL增高时,应首先考虑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反馈性引起的"垂体增生",而不应该简单的考虑"垂体瘤"予以手术治疗,补充甲状腺素可以治愈此病.

  • 649例动脉瘤的治疗经验

    作者:李永利;孙广华;李永哲;李乃林;于俊华;蒋传路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病的危险因素,无症状动脉瘤治疗方法 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649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35例(82.4%)行动脉瘤蒂夹闭术,动脉瘤孤立术19例(2.9%),包裹术17例(2.6%),血管内治疗46例(7.1%),32例(5%)无症状病例未予特殊治疗,仅随诊.结果 术后12例死亡,手术死亡率1.9%.动脉瘤的后天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女性、高龄、吸烟.结论 动脉瘤的后天患病危险凶素包括高血压、女性、高龄以及吸烟.对于部分无症状动脉瘤无需治疗,随诊是其合适的选择.

  • CTA在颅内动脉瘤手术和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洪生;赵佩林;吕晓成;刘洪泉;殷尚炯;吕国士;王德韧

    螺旋CT的问世对传统的血管造影带来了极大的挑战[1].本文总结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临床实践中依据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结果进行手术和栓塞治疗的72例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手术和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术治疗巨大海绵窦动脉瘤

    作者:陈劲草;于加省;何跃;李正伟

    目的 探讨高流量搭桥术治疗巨大海绵窦动脉瘤的可能性及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 通过游离、移植小腿部大隐静脉;暴露颈部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颅外段和翼点入路开颅手术,显露颈内动脉床突上段(1例)或大脑中动脉M1,M2段(4例),然后进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结果 4例术后7-14 d行脑DSA和(或)CTA复查证实搭桥血管通畅良好.4例患者术后头痛症状均消失,3例复视患者中2例症状消失,1例无缓解;2例视力下降者均改善;术后1例搭桥的大隐静脉因急性血栓形成而发生脑梗死昏迷,术后10 d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采用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术治疗是治疗某些巨大海绵窦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但这种高流量动脉搭桥术仍有一定的风险性,应进行术前脑血流动力学评价,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

  • 曲霉菌性脑炎并发脑疝一例

    作者:李国京;陈永汉;张刚;王毅;姚俊朝

    患者男,21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10 d,加重伴呕吐1周入院.查体:浅昏迷状态,刺痛能睁眼,两侧瞳孔左右分别为5 mm和3 mm,左侧对光反射消失,右侧减弱.左侧肢体刺痛屈曲定位.右侧肢体肌力Ⅱ级,肌张力减弱.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头颅MRI检查见图1.初步诊断:左额叶巨大占位病,胶质瘤;左颞叶钩回疝.入院后应用甘露醇及激素治疗.瞳孔一度回缩至正常,但很怏再次出现散大.昏

  •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远期评价

    作者:范存刚;张庆俊

    1.引言:我国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较高,并且是中青年人群发生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1].应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严重狭窄者2年内同侧卒中累计发生率仍高达25%,且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有招致颅内出血的风险.

  • 中、重度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治疗体会

    作者:张靖源;关茂武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82例中重度颅脑损伤.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14~67岁,平均年龄(35.3 ±42.8)岁;GCS计分3~8分29例,9~12分53例;患者伤后早期血生化均正常,伤后5 d内常规复查血生化,低钠血症发生于伤后2-15 d,平均7.1d.

  •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积水疗效分析

    作者:袁从华;张建民;吴良发;刘汝亭;胡海斌;王经发;厉进辉;孙宇;吕佳;汪亚;武亚洲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积水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6~65岁,平均36岁.

  • 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探讨

    作者:李耀华;李金香;孙许林

    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根据CT片选择靶点或在CT机引导下,穿刺抽吸后应用尿激酶灌注,对3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治疗,现总结如下.

  • 26例后颅窝血肿的治疗体会

    作者:张建党

    一、资料与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26例后颅窝血肿病人,男19例,女7例;年龄4~60岁,平均33.4岁.车祸伤13例,打击伤4例,坠落伤9例.伤后有原发性昏迷14例,无原发性昏迷9例,持续性昏迷7例,昏迷病史不详3例.偏瘫2例,单侧瞳孔散大7例,术前突然呼吸停止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神经源性肺水肿2例,呼吸道感染5例.术前CT检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3例,小脑拌伤伴血肿15例;枕骨骨折22例;后颅窝血肿

  • 双侧脑室外引流及腰穿置管脑脊液净化治疗全脑室出血铸型

    作者:吕雪丰;张桂清;董凤龙;王志刚;于迎新

    一、资料与方法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患者102例,男85例,女17例;年龄28~72岁,平均44岁.GCS评分6~8分68例,5分34例.

  • 2-甲氧雌二醇对胶质瘤放射敏感性影响实验研究

    作者:邹慧超;赵世光;王慧博;吕功伟

    一、资料与方法1.主要试剂:2-甲氧雌二醇(2ME),雌二醇(E2)购自美国Sigma公司.2.细胞培养:人胶质瘤细胞T98G细胞来自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于含10%胎牛血清、10%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MEM培养基中培养.

  •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作者:杨晓黎;蔺俭;周勤仁;康东;苗峰;李辉;王斌;杨孙虎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自2003年8月至2007年8月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154例.男91例,女63例.年龄35~79岁,平均58.5岁.所有病人入院时血压均高于正常,有明确高血压病史112例.

  • 中国神经内镜技术发展10年概况与未来发展

    作者:张亚卓

    神经内镜技术从产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真正快速发展并且融入神经外科技术体系之中则只有近20年的历程.我国神经内镜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主要在近10年.

  • 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亨廷顿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伟杰;马羽;李景辉;张建国;万新华

    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又称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因1872年George Huntington对此病做了较为全面的描述,也阐明了其遗传形式而得名.亨廷顿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为中年发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以舞蹈样动作伴进行性认知障碍终至痴呆为该病的主要特征.

  • 改良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截瘫的初步疗效报告

    作者:于炎冰;张黎;徐晓利;许骏;任鸿翔;刘江;李放

    目的 探讨改良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截瘫的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7月至2008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痉挛性截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全部采用改良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结果 平均随访26.3个月.术后即刻痉挛状态缓解率为100%,随访期间痉挛状态缓解率为91%(19/21),步态功能改善率为71%(15/21),生活质量提高率为95%(20/21).24%(5/21)患者存在随访期间未完全缓解的下肢感觉障碍或异常,肌无力者占14%(3/21),术后发生一过性尿潴留1例(5%).随访期间无永久性二便障碍发生.术后下肢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5例(24%),其中2例(10%)回复到术前的严重程度.结论 改良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截瘫下肢痉挛状态的短期疗效优良,但能否长期缓解痉挛或遏制住该病痉挛进行性加重的发展趋势尚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评估.

  • 伽玛刀治疗顽固性癫痫的初步报告

    作者:郭韬;李文玲;杜亚丽;岳向勇;武江;康进生;董长征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顽固件癫痫的可行性、术前评估及疗效.方法 37例顽同性癫痫患者综合MRI、VEEG、MEG等资料确定癫痫灶部位,行伽玛刀治疗.周边剂10~18 Gy/50%.结果 按国际癫痫学会外科手术疗效分类法,有效率83.8%.在心理状态、智商等方面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伽玛刀治疗顽同性癫痫安全、有效,可作为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有益补充.

  • 221例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和硬件相关并发症分析

    作者:李建宇;张宇清;李勇杰

    目的 总结分析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后和硬件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改进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221例DBS术后病人和硬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例病人凶颅内出血没有统计在内.219例病人共植入328侧电极.结果 随访时间3-35个月,平均16.1个月.219例病人共发生和DBS硬件相关的并发症26例(11.9%)涉及21侧电极(6.4%).切口感染和(或)破溃12例(5.5%),异物反应2例(0.9%),电极短路和断路4例(1.8%),脑脊液漏3例(1.4%),电极移位5例(2.3%).其中切口感染和(或)破溃的发生率高.结论 通过对DBS和硬件相关并发症的分析表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十分可观的.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改进处理方法 可以使DBS更充分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病276例病例分析

    作者:张宇清;李勇杰;李建宇;张晓华;马敬红;庄平

    目的 分析276例运动障碍病(MD)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 276例MD患者接受421侧DBS植入手术治疗.其中含帕金森病(PD)232例,原发性震颤(ET)7例,肌张力障碍(DT)25例,抽动秽语综合征(TS)5例,Meige综合征等其他病例7例.结果 PD患者UPDRS运动功能评分(关状态)平均改善率45.6%.手术后非运动症状(NMS)出现频数明显下降的是:疼痛、感觉异常、失眠、多梦、不安腿、体质量下降.ET患者双上肢震颤完全停止(单侧DBS手术者除外).DT患者BFM改善率22.0%~95.8%,个体间差异较大.TS患者YGTSS综合评分改善率43.2%.强迫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DBS是有肯定疗效的MD治疗手段,但许多问题值得探讨.DBS可以使PD患者一部分NMS症状和TS患者强迫症状得到改善,对于情感障碍的治疗有借鉴意义.DBS对于原发性DT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继发性和不同分布特点的DT,缺乏预实验确定手术适应证,也没有对照研究确定佳DBS靶点.

  • 丘脑长度比例法定位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作者:张捷;赵时雨;黄雄;熊玉波;朱建艇;盛阳;谢腾;田志雄

    丘脑腹中间核(ventral intermediate nucleus,Vim)是治疗帕会森病患者震颤症状有效的靶点[1-5].然而在影像学定位时,Vim因无明显影像特征而不能直接测量[6].

  • 儿童脑室内囊肿的神经内镜治疗

    作者:胡志强;朱广通;黄辉;关峰;戴缤;肖智勇;张尧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儿童脑室内囊肿的技术要点与疗效,评估各类脑室内囊肿脑脊液循环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利用磁共振脑脊液电影成像(Cine MRI)对17例脑室内囊肿患儿术前术后的脑脊液流速流量进行分析,探究内镜手术治疗各类脑室内囊肿佳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术前诊断为侧脑窒囊肿8例,第三脑室囊肿2例,第四脑室囊肿4例,鞍上池囊肿2例,四叠体池囊肿1例.结果 术后Cine MRI显示所有患儿的脑脊液循环动力学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7例患儿中有14例囊肿不同程度的缩小,3例无明显变化,囊肿缩小率达82.4%.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随访3-19个月,无囊肿增大及造瘘几堵塞病例.结论 Cine MRi及同位素脑池显像有助于了解脑窜内囊肿患儿的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变化,是制定内镜手术方案和判断手术疗效的重要参考.神经导航使内镜手术更加精确、安全.术后常规腰穿有利于重建脑脊液循环,改善患儿预后.

  • 经单鼻孔蝶窦垂体腺瘤切除的手术方法比较

    作者:郑勇;王继超;吴永刚;张亚卓;郭尔安;杨小朋

    经单鼻孔蝶窦手术因其微创、安全、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等而成为垂体腺瘤的标准手术[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内镜设备和器械不断进步和完善,为开展内镜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院2002年11月至2006年7月开展显微镜下手术187例,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开展内镜下手术105例,现报告如下.

  • 导航结合内镜治疗16例症状性透明隔囊肿

    作者:王林;傅先明;牛朝诗;钱若兵;计颖;汪业汉

    目的 探讨症状性透明隔囊肿外科治疗的手术指征和疗效.方法 对16例神经内镜单侧造瘘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随访分析.结果 以颅高压症为表现者13例(4例伴癫痫)中,10例症状完全消失,3例偶有头晕;7例癫痫发作者,4例坚持口服抗癫痫药手术后3例未发作、1例偶发,3例未规律服药癫痫1例偶有发作、1例频发.复查CT或MRI透明隔囊肿缩小<50%4例,50%~90%9例,>90%3例,2例脑积水均消失.结论 对症状性透明隔囊肿应用神经内镜行囊肿壁单侧造瘘术具有微创、安全、颅高压症状摔制满意等优点,但癫痫症状缓解不理想.

  • 内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室炎后慢性脑积水

    作者:宗绪毅;张之营;李储忠;赵澎;桂松柏;王新生;张亚卓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内镜在治疗慢性复杂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例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底造瘘术并脑室冲洗治疗的慢性复杂脑积水的病人资料.结果 15病人获得良好的效果,无并发症发生,1例病人术后15 d,脑积水复发,冉次行第三脑底造瘘时发现造瘘口闭合,二次造瘘后恢复良好.结论 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底造瘘术并脑室冲洗治疗慢性复杂脑积水的病人有确实效果.

  • 婴儿出血后脑积水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作者:肖庆;陈国强;郑佳平;梁晖;左焕琮

    目的 探讨软性神经内镜在婴儿出血后脑积水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应用电子软性神经内镜对28例婴儿出血后脑积水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脑室内出血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小脑幕下硬膜下血肿1例.除1例硬膜下血肿患者内镜下行血肿腔冲洗外,其余27例均在神经内镜下进行脑室冲洗,其后行第三脑室底造瘘18例,同时行脉络丛烧灼7例,终板造瘘4例,脑室内多发分隔造瘘1例;经额第四脑室正中孔造瘘3例;导水管成形术6例.结果 28例婴儿出血后脑积水,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明确诊断17例,通过软性神经内镜对脑室系统进行全面探查后明确诊断11例.术后出现间脑发作6例,远期出现基底池梗阻2例,分别发生在术后80 d和7个月,经内镜下二次脑室探查证实后再次行基底池造瘘.随访2-27个月,平均13.5个月效果良好,无脑室感染、硬膜下积液等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软性内镜下脑室系统全面探查是诊断出血后脑积水可靠的手段,内镜下脑室系统冲洗尽量清除脑室壁上的陈旧血斑,有利于降低术后造瘘口或分流管梗阻概率,二次脑室探查能够明确术后效果不佳的原因,值得提倡.

  • 神经内镜治疗室间孔区病变

    作者:周东;林志俊;詹升全;李昭杰;唐凯;林晓风;舒航;曾少建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室间孔区病变的适应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20例室间孔区病变.实质性肿瘤烧灼基底后,使肿瘤逐渐脱离室间孔,用活检钳将肿瘤钳住,连同内镜一并退出.囊性病变根据性质采用抽吸囊液后切除囊壁或直接切除囊壁.单纯室间孔闭寨者,埘粘连物较薄的行穿通术.结果 9例星形细胞瘤全切除,1例原始神经外胚叶瘤部分切除;囊性病变囊壁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4例.2例室间孔粘连物较薄者被穿通,2例较厚者行透明隔造瘘.全部病例无明显并发症,远期效果良好.结论 神经内镜治疗室间孔区病变方法 可行,安全有效,能明显减少对脑组织的切开、牵拉和重要结构的损伤.

  • 垂体瘤的单鼻孔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

    作者:田新华;张俊卿;黄延林;陈锷;杨芳裕;陈陆馗;李泉清;邓志鸿;张峰林;孙瑾;康俊龙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技术.方法 回顾总结47例近期临床资料,分析术式的优缺点和克服其弊端的方法.结果 47例神经内镜下经鼻碟窦手术组肿瘤全切除39例,次全切除8例,平均手术时间85 min.后27例平均手术时间及肿瘤全切率与前20例有显著差别.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垂体瘤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简便、安全和有效.神经内镜手术更加微创,在经鼻碟窦入路过程及鞍区肿瘤切除方面具有优势,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对该术式的技术技巧的掌握将进一步发挥神经内镜的优势.

    关键词: 垂体肿瘤 内镜
  • 一种简易颅内病变定位在脑深部血肿穿刺引流中的应用装置

    作者:张中原;杨树源

    我们在丘脑等深部脑出血穿刺治疗时,应用了自主发明的点面定位颅内定向穿刺器(专利号:ZL200720128593.5)辅助手术12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