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扭转痉挛

    作者:王林;陈国强;王晓松;武晋廷;梁晖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扭转痉挛(torsion dystonia,TD)的疗效.方法 3例TD患者,其中2例行双侧苍白球内侧部-脑深部电刺激术(GPi-DBS),1例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3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采用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量表(Burke-Fahn-Marsden Dystonia Rating Scale,BFMDRS)进行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开机后症状立即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3、6、12个月,2例行GPi-DBS的患者改善率为61% ~98%;1例行STN-DBS的患者改善率为40% ~ 60%.所有患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永久性不良反应.结论 DBS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TD的方法,但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 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分析(附150例报告)

    作者:关峰;胡志强;黄辉;朱广通;毛贝贝;康庄;王元景;侯宇希;苏海洋

    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以来,ETV以其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少的并发症已逐渐取代分流术成为治疗儿童和成人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1].针对ETV疗效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患者的年龄、脑积水的病因以及曾行分流术等是否与手术疗效和延迟的ETV失败相关联[1-4].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对150例脑积水患者实施的159次ETV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ETV治疗脑积水疗效的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关键词:
  • 212例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临床体会

    作者:高喆;王刚;何俊平;钱静;祝永杰;邱德智;郑雷

    维生素K缺乏出血(VKDB)是导致婴儿自发性颅内出血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发达国家,由于具备完善的预防维生素K缺乏的体制,VKDB发病率为4.4~7.2/10万[1-5].在发展中国家,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1],即便成功救治,存活病例也多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VKDB导致的颅内出血是婴儿期疾病中治疗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
  • 颅骨修补术中应用数字化塑形钛网的体会(附53例报告)

    作者:段志斌;李海峰;崔杰

    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手术.近年来,颅骨修补术中应用数字化塑形钛网越来越广泛.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颅骨修补术中应用数字化塑形钛网53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 神经导航下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淑萍;丁卫华;汪荣;俞文华;朱强;车志豪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由于疼痛剧烈且顽固,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临床上常见的医学顽症,较多学者认为该病发生与三叉神经后根进桥脑段(rootentryzone,REZ)受血管搏动性压迫有关.

    关键词:
  • 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肠源性囊肿

    作者:孙鹏;范多娇;范涛;赵新岗;尚国松;侯哲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影像学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18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18例患者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术前确诊16例;2例术中高度怀疑.18例患者中显微镜下全切囊肿17例,1例大部切除,2例术中切除囊肿后行椎体固定融合术,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磁共振特点.显微外科技术下手术切除囊壁是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有效且有望治愈的手段.对于肿瘤侵犯椎体、椎弓根或受累椎间关节超过2个节段以上的病例,在全切除病变后,应行相应椎体固定手术,以维持脊柱稳定性.

  • 显微手术治疗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附51例报告)

    作者:董浩;康军;赵景武;张家亮;李永;赵尚峰;傅继弟

    目的 探讨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治疗、效果及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51例,均行骨纤维异常增生切除,治疗性视神经管开放减压术35例,预防性视神经减压术14例,单纯骨纤维异常增生切除2例.结果 51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8年,平均5.2年,治疗性视神经减压有效率88%(31/35),预防性视神经减压术后视力均稳定在术前水平,无视力减退及明显副损伤.患者面容效果均改观明显.结论 对于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伴有视力下降急性病程的患者,建议立即进行手术;术前、术后眼动脉B超可有效评估预后;预防性视神经减压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一期手术治疗婴幼儿脑脊膜膨出合并脑积水

    作者:杨波;鲍南;宋云海;许震宇;高俜娉

    目的 探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脑脊膜膨出合并脑积水接受一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1例一期手术的脑脊膜膨出合并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4例为脑膜膨出,7例为脊膜膨出;年龄为5d至5岁,平均16个月;均行一期手术,首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后重新消毒铺巾,进行脑脊膜膨出修补手术.结果 无手术病死率,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分流管感染,2例术后1年内出现分流管阻塞,手术后好转.一期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未较二期手术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合并脑积水的脑脊膜膨出患儿可一期手术进行分流和脑脊膜修补,能够减少二次手术痛苦,降低治疗费用,术后感染的机会没有增加,但可能会增加分流管阻塞的风险.

  • 3D-CTA与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作者:尹广明;吕俊锋;穆兴国;朱挺敏;张艳琴;季晓颖

    动脉瘤是颅内血管性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率、致残率较高[1].一直以来DSA被认为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但是DSA是有创性检查,且并发症较多,不宜作为急诊动脉瘤术前诊断的首选方法.CT血管造影以其无创、快捷、简便、安全、经济等优势在动脉瘤的术前诊断方面得到了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本研究以3D-DSA为标准,评价256排3D-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 儿童垂体细胞瘤一例

    作者:田永吉;岳盛琳;张玉琪

    患者男,13岁.身材矮小3年,双侧视力下降半年.查体:身高150 cm,体质量60 kg,性征发育基本正常.视力左眼0.02,右眼0.05,伴有双颞侧视野缺损.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均为阴性.头颅MRI示鞍区实质性占位,约5.5 cm ×3.5 cm ×2.5 cm,分叶状,信号不均匀,T1稍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后仅部分强化,突入第三脑室,导致梗阻性脑积水(图1a).治疗采用右额开颅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术中见病变实质性,灰红色,血供非常丰富,起源于垂体柄,将视交叉推挤向后上方.手术终大部切除病变.

    关键词:
  • 左侧腹部刀刺伤并开放性椎管损伤脑脊液漏一例

    作者:刘大平;高桂芳;顾石春;邓建宇;陈灿;王树兵

    患者 女,39岁.全身多处刀刺伤12 h入院.查体:面、颈、左侧腹、双手、双腿刀刺伤11处,左侧腹伤口斜形于髂嵴上方2 cm,约2 cm ×4 cm,有大量凝血块;食指探查约10 cm仍未触及底部,腹部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腹部B超未发现异常,双下肢肌力Ⅴ级.清创缝合伤口,左侧腹伤口留置橡皮片引流,术后24h拔除.术后第8日晚,左侧腹伤口敷料被浸湿,见伤处膨隆并渗出淡黄色液体;拆除缝线、挤压伤口,涌出淡黄色液体约400ml,经伤口可见较大空腔及斜形通向左肾区的伤道,考虑输尿管尿漏,遂置引流.

    关键词:
  • CT及CTA指导眶颅穿通伤治疗一例

    作者:张亚男;高培毅;薛静

    患者 男,45岁.因颅内异物刺入12 d入院.查体:远期记忆力下降,混合性失语,GCS 14分.左眼稍红肿,内眦上部可触及一硬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视力可.CT(图1)示左侧眶颅穿通伤并异物存留,异物长约11.3 cm,CT值为270HU.CTA(图2~4)示异物由左眼眶内侧经眶上裂进入颅内鞍旁,脑干及左侧海绵窦无受累,左侧内直肌、视神经及左眼球略受压.异物与左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关系密切,近1/3段以远明显狭窄,远端分支较对侧稀疏.手术采取左侧额颞部入路,眼科协作从左侧眉弓下入路,在眼眶内见黑色条形异物断端,沿长轴方向顺利将异物拔出体外,为黑色塑料筷子.

    关键词:
  • 儿童巨大多房脑脓肿一例

    作者:李亚雄;张跃康

    患者 男,1岁1个月.因化脓性咽炎经过抗感染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转入.查体:体温36.5C,心率20次/分.神志淡漠,瞳孔左侧3 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4mm,对光反射消失.前囟张力高.四肢肌力Ⅲ~Ⅳ级,肌张力增高,双侧Babinski征阳性.MRI右侧大脑半球多发囊性占位,右侧脑室明显受压(图1a),入院后第3天出现意识恶化,全麻下行右侧大脑半球囊性病变切除术.术中见脑沟变浅,脑组织水肿,切开皮质约1.5 cm见黄色黏稠脓液流出,脓腔分隔.打开脓腔分隔共计流出脓液约300 ml.脓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术后根据药敏应用抗生素治疗.出院6年后复查脑MRI右侧脓肿腔消失(图1b).目前患儿有癫痫发作,口服药物控制.

    关键词:
  • 鞍膈孤立性纤维瘤一例

    作者:张荣伟;刘建民;许鹏;刘元钦

    患者 男,25岁.右眼视物模糊渐加重5个月,视力右眼0.1,左眼1.2,右颞侧偏盲.MRI鞍内鞍上等信号占位,分叶状,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轻微不均匀强化(图1).右翼点入路,术中肿瘤基部位于鞍膈、垂体柄左前方,将垂体柄压向右后,向鞍上推挤并越过视交叉,侵及终板池,包绕双侧A1段和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两侧与视神经粘连明显,不易分离.肿瘤质韧,血供丰富,分块全切肿瘤,可见被挤压到垂体窝右后方完好的垂体及垂体柄.术后患者无尿崩及垂体功能低下症状,左眼失明,右眼视力裸眼0.2,矫正1.0.复查MRI肿瘤影消失,术后10 d出院.病理诊断(图2):孤立性纤维瘤,CD34(+)、Ki67 (5%+),各种垂体激素阴性.随访2年仍左眼失明,肿瘤无复发.

    关键词:
  • 皮质间诱发电位在癫痫相关网络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黄朝阳;倪端宇;任志伟;张国君

    皮质间诱发电位(cortico-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CCEP)是指借助颅内电极刺激局部脑区,在刺激电极附近部位和(或)远隔部位记录到的与电刺激具有锁时关系的平均电位反应[1-4].1936年Adrian等报道利用直接皮质反应的方法可在刺激电极的附近部位检查到局部诱发电位,几十年来该方法几经改进,到2004年时Matsumoto等又对该方法做了进一步规范与发展,并将其命名为CCEP[1,5-6].目前,CCEP主要应用于癫痫相关网络的研究,借助CCEP可以判断刺激部位与记录部位之间的关系,进而在体追踪人类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及与癫痫发作有关的网络,而当前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1,6-8].本文通过介绍CCEP的作用、优势与不足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综述该技术在癫痫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的药物治疗现状

    作者:曹磊;张亚卓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分泌生长激素导致血液中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升高,儿童时期表现为巨人症;成人时期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因此,GH腺瘤的治疗目标是降低血中GH及IGF-1的水平,解除肿瘤占位效应,改善患者的症状,从而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1],其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及药物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主要针对于手术后复发或者GH及IGF-1水平不能降到正常的患者,也可用于丧失手术时机或者手术治疗前短期应用等.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生长抑素(somatostatin)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类和GH受体拮抗剂等.本文将从不同药物治疗GH腺瘤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Nanog转录因子的功能及其与神经系统肿瘤的关系

    作者:张庆琳;万虹;张玉琪

    Wang等[1]于2003年运用PCR技术侦测鼠胚胎干细胞cDNA库,报道了一种包含自然杀伤基因家族同源结构域的基因(early embryo specific NK,ENK).指出这种基因在胚胎干细胞中特异表达,但功能不明.随后,两个独立研究小组复制并重命名该基因为Nanog,并分析其作为转录因子,可独立于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 inhibitoryfactor,LIF),维持鼠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2-3].鼠的Nanog蛋白由280个氨基酸构成并包含一个与NK2基因家族部分同源的同源盒结构域.对人、鼠、狗及黑猩猩的种间同源基因分析,并未发现其他类似同源蛋白,这表明Nanog蛋白是该基因编码的唯一同源盒蛋白.近年来,对Nanog基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就该基因的结构、表达调控、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神经系统肿瘤的关系作简要总结和评述,并对其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 SiRNA干扰技术观察HDAC3对胶质瘤细胞U87-MG的影响

    作者:朱晋;万虹;姜涛;张庆琳;薛超强;钱程;张玉琪

    目的 探索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基因对胶质瘤细胞U87-MG增殖、凋亡、细胞周期以及迁移的作用.方法 人胶质瘤细胞株U87-MG,应用siRNA干扰技术分别导入HDAC3干扰质粒和空载对照质粒,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效果,应用CCK-8增殖实验、成球实验、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试剂盒、碘化丙啶染色方法、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HDAC3基因干扰后对胶质瘤细胞株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和迁移等功能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干扰后细胞株U87-MG中的HDAC3表达明显减弱;CCK-8增殖实验和成球实验,与对照组相比较,胶质瘤细胞株中干扰HDAC3后细胞增殖曲线明显下降,U87-MG对照组和U87-MG Si的14 d成球总数目分别为23和7(P<0.05);细胞凋亡实验,U87-MG对照组和U87-MG Si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40±0.29)%和(9.26±2.32)%(P=0.004);周期实验,U87-MG对照组和U87-MG Si的Go/G1期百分率分别为80.34%和88.37%,(t检验,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胶质瘤细胞株U87-MG中干扰HDAC3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HDAC3作为一种致癌基因,通过调控细胞Go/G1期参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

  • 核转录因子2对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增殖与肿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纪祥军;王汉东;周渊;唐勇;朱林;潘灏;李伟;祝剑虹;尤万春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2(Nrf2)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细胞增殖与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检测Nrf2在35例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与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构建质粒pEGFP-Nrf2和Si-Nrf2,进行细胞转染分别上调、下调U251中Nrf2的表达水平,并且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稳定转染细胞株Nrf2及其下游因子的转录水平,CCK-8检测其在体外增殖活性,再将其种植于裸鼠皮下观察其增殖情况,后取种植瘤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rf2、Ki67、Caspase-3与CD31的表达.结果 35例人胶质母细胞瘤中有29例表达Nrf2,阳性率为82.9%.上调Nrf2表达水平后,血红素氧化酶(HO)-1与醌氧化还原酶(NQO)-1转录水平上调,细胞增殖较快,移植瘤生长快,瘤块重(2.06±0.16)g,Ki67与CD31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较低.而下调Nrf2表达水平后,HO-1与NQO-1转录水平下降,细胞增殖较慢,移植瘤生长慢,瘤块重(0.29±0.03)g,Ki67与CD31表达较低,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 Nrf2可能通过调控HO-1及NQO-1促进U251的增殖,并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血管形成来促进胶质瘤的生长.

  • 靶向磁性纳米颗粒作用鼠胶质瘤动物模型的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王红云;赵澎;高华;张亚卓

    目的 观察Fe3O4磁性多药耐药基因(MDR)1 siRNA纳米颗粒靶向作用于鼠胶质瘤动物模型体内实验的变化.方法 选取20只国际标准化小鼠,建立鼠胶质母细胞瘤BT325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鼠尾静脉分别注射Fe3 O4磁性MDR1 siRNA纳米粒子和生理盐水后在外加磁场的靶向作用下,观察其对荷瘤鼠胶质瘤动物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HE普鲁士蓝染色检测靶向结果以及MRI检查铁粒子在肿瘤内分布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Fe3 O4磁性MDR1 siRNA纳米颗粒在外加磁场的靶向作用下,使小鼠胶质母细胞瘤模型中小鼠体质量在第2天时下降为显著;MRI检测磁性纳米颗粒在T2WI呈高信号,病灶内有铁粒子,肿瘤细胞出现出血坏死表现;HE普鲁士蓝染色,铁粒子呈蓝染;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荧光定量下降且凋亡峰提前出现.结论 Fe3 O4磁性MDR1 siRNA纳米颗粒可以抑制胶质瘤的生长,为下一步研究胶质瘤多药耐药的化疗敏感性提供了依据.

  •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的变化

    作者:郭晖;高鹏;邹有瑞;蒋树财;赵巍;孙涛;沈冰

    目的 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RGS5)表达变化与迟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之间的关系.方法 Sprague-Dawley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SAH组(A组,42只)、生理盐水组(B组,42只)和健康对照组(C组,6).A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B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B组分别在二次注血(或生理盐水)后1、3、5、7、9、11、13 d取大脑,每组每时相取6个大脑,行脑组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检测RGS5蛋白,原位杂交法检测RGS5 mRNA.C组用以上同样方法观察检测.结果 A组二次注血后3~11d脑组织出现局部缺血梗死的病理形态,组织结构紊乱,间质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与B、C组相比,A组3~11 d RGS5蛋白及RGS5mRNA表达均增多(P<0.05),第5天增多明显(P<0.05).结论 SAH后RGS5高表达与DIND的发生密切相关.

  • A172、U251及U251/VM-26的耐药性与鞘糖脂的关联研究

    作者:俞云会;惠国桢;朱婷婷;郑玉双;刘卫硕;李云森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细胞系的耐药与鞘糖脂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TT方法检测了人脑胶质瘤细胞系A172和U251对替尼泊苷的药物敏感性,然后质谱分析两株细胞系的鞘糖脂水平的变化,并采用逐渐增加药物浓度法建立U251细胞系耐替尼泊苷细胞系(U251/VM-26细胞系),然后MTT法检测其对替尼泊苷的敏感度、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其耐药基因MDR1和MRP1的表达、质谱分析细胞系耐药前后鞘糖脂的变化.结果 MTT显示A172细胞对替尼泊苷的耐药性高于U251细胞,同时质谱分析发现A172细胞中C18-LacCer、C18-Gb3、C18-Gb4鞘糖脂表达明显高于U251细胞系.U251细胞系经诱导耐药后(U251/VM-26细胞系)其耐药性上升100倍(P<0.001);同时发现U251细胞系药物诱导耐药后C18-Gb4的表达上升,C18-LacCer和C18-Gb3鞘糖脂表达也上升.Real-time PCR显示A172细胞系中MRP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U251细胞系,U251/VM-26耐药细胞系中MRP1、MDR1基因显著高于U251细胞系.结论 C18-LacCer、C18-Gb3和C18-Gb4鞘糖脂与A172、U251和U251/VM-26胶质瘤细胞系对替尼泊苷的敏感性相关,且耐药基因MDR1和MRP1参与了人脑胶质瘤细胞系对替尼泊苷的耐药.

  • 诊断性化疗在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方陆雄;徐书翔;朱明华;漆松涛

    目的 探讨诊断性化疗诊治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3例血浆肿瘤标志物检测正常,临床表现高度提示可能为生殖细胞瘤,病理获取困难或风险较大的患者实施诊断性化疗.化疗采用顺铂+依托泊甙标准剂量方案,仅实施1个疗程,结束后10~ 14 d行CT或MRI复查.参考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判断化疗效果,并结合后期治疗的结果检验诊断性化疗的可靠性.结果 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9例,无变化2例.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随后实施了放疗,治疗结果支持生殖细胞瘤诊断.2例诊断性化疗后无变化的患者,1例接受了手术,病理为胶质瘤Ⅱ级,另1例观察随访,半年后多次MRI复查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 诊断性化疗具备区分生殖细胞瘤与非生殖细胞瘤的能力,对高度怀疑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可依靠其辅助确诊.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并发脊髓室管膜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程宏伟;单明;王晓洁;冯春国;李志范;罗靖

    病例报告患者女,49岁.胸腹部及双上肢渐进性麻木半年人院.既往皮肤神经纤维瘤病史5年.查体:脊柱无畸形,叩压痛(-),T4~T1o水平感觉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皮肤检查:全身多处牛奶咖啡斑,腋窝及腹股沟雀斑,头部瘤样包块,背部及左下肢手术疤痕(图1).母亲及外祖母均确诊患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已死亡),余家族中未见患病;眼科检查未发现色素性虹膜错构瘤;骨科检查未见特征性骨损害表现.

    关键词:
  •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治疗分析(附65例报告)

    作者:徐书翔;漆松涛;冯文峰;方陆雄;邱炳辉

    目的 分析和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策略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5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其中57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40例(70%)患者临床症状改善,17例(30%)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均在6个月内恢复.统计分析显示病变大小、颅内高压症状与病变部位相关,手术时间、术前mRS评分与预后相关.结论 显微手术逐渐成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治疗的趋势和方向,术前详尽的辅助检查、神经导航及术中电生理监测和定位等辅助技术能够为脑干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 侧脑室内巨大型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姚倍金;林浩;刘窗溪;韩国强

    通过对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11例侧脑室内巨大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前后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术中所见及改进性操作的回顾性研究,探讨侧脑室内巨大脑膜瘤手术的危险因素,以寻求降低手术风险的技巧.

    关键词:
  •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血管构筑特征和术中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明光;梁国标;宋振全;郭学军;王志军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血管构筑特征及其与术中出血的关系.方法 收集术中病理疑似的HPC 38例标本并计算术中出血量,采用免疫组化和PAS双重染色、嗜银染色、透射电镜方法,观察肿瘤相关蛋白表达和血管构筑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确认HPC(vimentin+,EMA-)22例和血管瘤型脑膜瘤(vimentin+,EMA+)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尿量、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PC术中出血量和输血补液量增加、手术时间延长(P<0.05);比较两组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PC血管内皮和基底膜不完整,平滑肌和网状纤维结构损害,血管壁α-SMA的表达明显减少而MMP-9表达上调(P<0.05).结论 HPC容易发生术中出血,可能与肿瘤细胞侵袭血管以及病理性血管重塑有关.

  • 2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临床各因素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赋;张晶;汪颖;杨智君;王博;王兴朝;王振民;渠沛然;李朋

    目的 分析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的临床特征,明确临床各因素与预后存在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75例临床确诊为NF2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预后.男92例,女83例,家族遗传性患者27例,散发患者148例,平均年龄29.5岁;随访期为1~255个月,生存154例,死亡2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08.4±10.6)个月(95% CI,187.6~229.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各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患者首次出现症状年龄≤19岁和>19岁的两组的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 =0.006),有或无脊髓肿瘤的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9);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伴随脊髓肿瘤为NF2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48).结论 NF2临床表型多样且不同个体之间差异大,伴随脊髓肿瘤是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

  • 颈静脉孔区脊索瘤16例临床分析

    作者:田凯兵;王亮;郝淑煜;李达;王科;吴震;张力伟;张俊廷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颈静脉孔区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16例颈静脉孔区脊索瘤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后组脑神经麻痹症状(12例).手术主要采用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10例),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10例,大部切除1例,病理软骨型为主(11例),术后3例接受放射治疗,随访到的13例患者有症状者仍以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为主(7例).结论 颈静脉孔区脊索瘤患者临床症状以后组脑神经麻痹症状为主,病理类型以软骨型多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注意脑神经功能的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根据情况辅以放疗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 PET-CT多种显像剂的应用与MRI对胶质瘤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饶良俊;张祥松;王晓燕;陈志丰;洪桂洵;唐刚华;初建平;杨智云

    目的 对比分析PET-CT多显像剂检查与MRI在胶质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初诊疑为胶质瘤患者52例,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PET-CT检查及MRI检查在胶质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2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PET-CT检查出现2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MRI检查出现4例假阳性,13例假阴性;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 =0.007 <0.05).PET-CT多显像剂显像在胶质瘤诊断灵敏度为94%(30/32),特异性为90%(18/20),准确率为92% (48/52);MRI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59% (19/32),特异性为80% (16/20),准确率为67% (35/52).结论 PET-CT多显像剂显像在胶质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MRI检查,在颅内胶质瘤诊断中有一定的优势.

  • 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在颅内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程伟;牛朝诗;丁宛海;凌士营;计颖;姜晓峰;傅先明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内病变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经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关注神经外科导航的脑移位、超声图像的价值和手术操作的技巧.结果 42例超声辅助导航定位病灶准确性100%.术中超声能纠正单纯神经导航手术中所产生的脑移位.经术后影像学证实病变全切除37例,大部分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偏瘫1例,视野缺损1例,无死亡.结论 术中超声可以纠正脑移位,对脑深部病灶寻找和定位有很高价值,为术者选择手术入路和切开皮层等方面提供了明确且重要的价值,有助于准确定位病灶并提高手术切除率.

  • 磁共振氨基质子转移成像在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格;王显龙;路世龙;黄凡衡;温志波

    目的 评估磁共振氨基质子转移(APT)成像对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分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I序列及APT扫描,病灶划分瘤核心区、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3个感兴趣区并测量其APT转移率,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瘤核心区、水肿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APT转移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高低级别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瘤核心区的APT转移率.结果 33例中,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12例,将Ⅱ级设为低级别组,Ⅲ级、Ⅳ级为高级别组,高级别组的瘤核心区、水肿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APT转移率分别为(3.05±0.63)%、(1.94±0.54)%、(1.63±0.46)%,低级别组瘤核心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APT转移率分别为(1.88±0.54)%、(1.19±0.87)%.无论高级别或低级别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瘤核心区信号均高于水肿区与对侧正常白质区(高级别组P值均<0.01,低级别组P=0.035 <0.05),且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瘤核心区APT转移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级别组瘤核心区信号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 <0.01).结论 APT成像结合常规MRI序列,可提高术前分级诊断的准确率,对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分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2013)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一、前言肢端肥大症(以下简称"肢大")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进展性内分泌疾病,患者就诊时病程可能已达数年甚至10年以上.肢大的主要病因是体内产生过量的生长激素(GH).95%以上的肢大患者是由分泌GH的垂体腺瘤所致.长期过度分泌的GH可导致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引起面容改变、手足肥大、皮肤粗厚、内脏增大、骨关节病变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此外,垂体肿瘤压迫症状、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这些代谢紊乱性疾病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导致患者寿命缩短.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的延误会使这些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

    关键词: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