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药物难治性婴儿痉挛症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研究

    作者:谭震;臧冬东;孟宪磊;赵彩蕾;干芸根;陈彦;操德智;廖建湘;陈乾

    目的 观察药物难治性婴儿痉挛症(IS)患儿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的局部一致性(ReHo)值的变化,探讨IS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行术前评估的药物难治性IS患儿(IS组)11例.纳入同期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3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行rs-fMRI检查,使用DPARSFV1.0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两组静息态脑功能ReHo值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S组双侧楔前叶、枕中回,右侧颞中回、顶下小叶、距状回,左侧中央后回、中央前回、角回的ReHo值降低;而双侧脑干、海马、丘脑、岛叶,右侧前扣带回、尾状核、辅助运动区、嗅区,左侧小脑、额下回盖部的ReHo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右侧楔前叶和左侧顶上小叶的ReHo值越低,癫痫病程越长(r值分别为-0.973、-0.978;均P<0.01).结论 癫痫活动对IS患儿与运动、执行及认知相关的脑区均可造成明显损害.

  • 经乳突后锁孔入路磨除部分岩骨显露中颅窝的内镜解剖学研究

    作者:庞陆军;张恒柱;严正村;王晓东;董伦;佘磊;李育平;魏民;王杏东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乳突后锁孔入路磨除部分岩骨显露中颅窝的范围、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院神经外科解剖实验室提供的不分性别、完整、无缺损的成人尸头标本8具(16侧),模拟神经内镜下经乳突后锁孔入路磨除内听道上结节及岩尖显露中颅窝,观察大的显露范围,标识Parkinson三角的边界,显露Meckel囊、海绵窦外侧壁包含的解剖结构,并测量乙状窦后缘中点至中颅窝各重要解剖结构的距离、Parkinson三角的边长.结果 经乳突后锁孔入路可显露小脑脑桥角、脑干腹外侧、小脑幕切迹间隙、岩斜区及海绵窦外侧壁;可显露的中颅窝解剖标志包括:三叉神经节、滑车神经及外展神经海绵窦段、动眼神经岩床段、颈内动脉海绵窦后曲部及交通段、后交通动脉.乙状窦后缘中点至内听道上结节、三叉神经半月节、颈内动脉海绵窦后曲段的距离分别为(34.4±2.1)mm、(54.5 ±2.9) mm、(65.2 ±3.1)mm;Parkinson三角边长分别为(19.0 ±2.9)mm、(16.2 ±2.0)mm、(8.0±2.3)mm.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乳突后锁孔入路磨除部分岩骨增加中颅窝的有效显露,适合处理大部分后颅窝肿瘤、动脉瘤等病变,并能够完成主体位于后颅窝,小部分侵及中颅底病变的处理.

  •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经验

    作者:王国锋;周昆

    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指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的完全性卒中.我国脑梗死患者占卒中的60%~80%,是重要的致残、致死原因[1].大面积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梗死,发病率为10 ~ 20 /10万[2],约占脑梗死的10%.其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市第一医院教学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11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占我院同期收治脑梗死患者的12.5%(116/928),其中保守治疗组19例,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手术治疗组97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关键词:
  • 岛周半球离断术治疗婴儿痉挛性偏瘫伴顽固性癫痫

    作者:王峰;刘阳;刘诤;赵超;孙涛

    婴儿痉挛性偏瘫常伴有药物难治性癫痫,影像学通常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广泛萎缩、软化[1].大脑半球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2-3].传统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由于远期并发症严重且发生率高,目前已被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取代.大脑半球离断术是切除脑组织少的一种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4-5].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采用岛周半球离断术治疗婴儿偏瘫伴顽固性癫痫患者4例,疗效满意,现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关键词:
  • LVIS支架辅助栓塞急性期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

    作者:李文帅;张信芳;徐文涛;李玉文;夏卫东;郭西文;王琪;梁宪坤;宋景元;张全忠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急性期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LVIS支架在急性期辅助栓塞治疗48例(共48枚动脉瘤)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栓塞程度以及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48例动脉瘤的支架均完全释放(100%).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 Ⅰ级栓塞25例(52.1%),Ⅱ级栓塞18例(37.5%),Ⅲ级栓塞5例(10.4%).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2例发生在术中,2例发生在术后24 h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后血栓消失,其中1例遗留永久性偏瘫.1例支架未完全打开,给予球囊扩张后血流明显改善.2例患者的动脉瘤在术中破裂出血,经继续填塞弹簧圈后出血控制.其中39例(81.2%)术后行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7.8±3.6)个月(6~11个月),35例动脉瘤完全闭塞(89.7%),3例动脉瘤稳定(7.7%),1例动脉瘤复发(2.6%).术后所有动脉瘤均未发生再出血.46例经6个月随访,疗效良好者(mRS评分0~2分)38例,疗效不良者(mRS评分3~5分)8例,良好率为82.6% (38/46).结论 LVIS支架在辅助栓塞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可行,为其治疗提供了新材料.但其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选择时机的探讨

    作者:刘慧权;张建宁;尹悦;柳兴军;陈子祥

    目的 探讨需机械通气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合适气管切开时机.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市海河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NICU行气管切开的153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按照入住NICU至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期切开组(<4d,简称早切组,共80例)和晚期切开组(7~14d,简称晚切组,共73例).对比两组的NICU住院时长,总住院时长,镇静药、呼吸机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长,肺炎发生率,病死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气管切开相关并发症以及拔管时间.结果 早切组在平均NICU住院时长、平均总住院时长、平均镇静药使用时长、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长、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长方面优于晚切组(均P<0.01).早切组较晚切组肺炎发生率低(P<0.01).在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情况、NICU病死率、住院总病死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时间为6个月.早切组获随访70例,晚切组获随访64例.获随访的早切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早于晚切组患者(P=0.03).结论 对于需较长时间机械通气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与晚期气管切开相比,早期实施气管切开可减少NICU住院时长,总住院时长,镇静药、呼吸机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长,且肺炎发生率更低,拔管时间较早;但对住院期间病死率和神经功能方面无明显改善.

  • 支架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作者:颜进项;孟雷;钟良君;白爱国;张爱军;岳洪胜;李波;朱捷;姜元培

    目的 探讨支架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2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责任动脉闭塞,患者取栓后仍有重度狭窄,遂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记录患者治疗前、后7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0 d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的复发率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临床随访分别在术后30 d和90 d进行.结果 29例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支架治疗后平均残留狭窄率为(10.4±8.1)%.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30 d内再次卒中1例.NIHSS评分:治疗前为(19.5±3.5)分,治疗后7d为(5.8±2.1)分,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患者的病死率为0%,其中28例(97%)90 d mRS评分≤2分,预后良好.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支架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安全、有效;但残余狭窄以及合并基础性疾病、医嘱依从性差被认为是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

  • 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切除嗅沟脑膜瘤(附20例报告)

    作者:付雄洁;曾翰海;芦晓阳;王林

    目的 探讨眶上外侧(LSO)入路在嗅沟脑膜瘤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LSO入路手术的20例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情况及相关评分量表评估采用LSO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20例患者中,Simpson Ⅰ级切除6例,SimpsonⅡ级切除12例,SimpsonⅣ级切除2例.平均手术时长为(204.8 ±77.4) min,平均出血量为(192.5±109.2) ml.术后出现发热4例,精神症状1例,意识障碍1例,癫痫1例,脑水肿1例,无一例出现脑脊液漏或切口感染.术前存在嗅觉功能损害的8例患者中,2例术后改善,6例无变化;术前存在视觉功能损害的4例患者中,2例术后改善,1例无变化,加重1例.随访3 ~ 40个月,平均(16.4±9.7)个月.获随访的19例患者中,术后效果满意16例,2例复发,1例病情危重,无死亡病例.结论 LSO入路在可安全全切除嗅沟脑膜瘤的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以及病死率低等优势,值得推广.

  • 原发性脊髓间变性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

    作者:贾文清;张亮;张志峰;杨俊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脊髓间变性室管膜瘤(PSAE)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PSAE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例,占同期脊髓室管膜瘤患者总数的1.4% (11/765).11例中,男/女=5/6,发病年龄为8~44岁,平均(22.7±12.4)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1.5 ~18.0个月,中位时间为3.0个月.术后6例患者接受放疗,1例接受化疗.结果 1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7~110个月,平均(48.9±7.9)个月.5例复发,复发距离手术时间为4 ~ 39个月,平均(25.0±7.2)个月,其中3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2例由于一般状况较差未手术.至随访期末,4例临床症状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4例症状加重(其中2例死亡).结论 PSAE是一种罕见的高级别室管膜瘤,病程较短,进展较快;术后易复发,预后差.

  • 前庭神经鞘瘤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及脑室一例

    作者:陈趟;王育波;张记豪;张显峰

    颅内肿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少见,脑肿瘤出血占脑出血的1% ~ 11%[1].前庭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5%~8%[1],出血大多为瘤内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极少见,迄今文献报道10余例.前庭神经鞘瘤自发出血破入第四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报道更为罕见.2016年5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肿瘤外科收治1例前庭神经鞘瘤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颅外颞窝脑膜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永;杨坤;章文斌;刘宏毅;邹元杰

    脑膜瘤主要起源于蛛网膜的帽状细胞,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5% ~ 20%,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但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脑膜瘤罕见.由于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临床容易误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4月收治1例颅外颞窝脑膜瘤患者,结合近年的相关文献,对其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多能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鹏;刘维海;杨军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胶质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90%,而星形胶质细胞是其主要组成成分.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由神经元完成,而星形胶质细胞只对神经元起着支持、营养及代谢等功能.近几年,人们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在维持正常脑功能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1-2],此外还可影响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脑血管疾病、星形细胞瘤、癫痫[3]、亚历山大病[4]和神经退行性疾病[5-6]等.因此,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对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有重大意义.然而,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时易被其他细胞污染,限制其在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人类多能干细胞能分化为多种类型的体细胞,同时保留自我更新的能力[7-9].近年来,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就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的实验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杰飞;张玉琪;何乐

    神经外科所涉及的局部解剖较为复杂,单一模态影像提供的数据信息量较少,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近年来医学三维影像融合技术迅速发展,并与神经导航和术中影像相结合,已逐步应用于脑血管病、脑肿瘤、癫痫外科、脊髓血管畸形、三叉神经痛以及面肌痉挛等多个神经外科领域[1-10].一、三维影像融合技术概况不同模态的影像可从不同角度提供相关信息,各种成像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可相互补充.临床上需要采用多种模态的影像对同一病变进行显示,以便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影像信息.在此背景下,三维影像融合技术逐步发展起来并应用于临床.目前多种计算机软件能够实现影像融合,常用的软件包括3D Slicer、BrainVoyager、SPM、OsiriX、Avizo等.大部分三维影像融合技术能够融合的模态数量不超过3个,而超过3个模态的影像融合较为困难[1-18].

    关键词:
  • 生酮饮食疗法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杨凯元;任晓辉;林松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恶性脑肿瘤的80%[1],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其中以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GBM)的恶性程度高.近年来,尽管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均在不断进展,治疗方案采取综合和个体化治疗措施,但治疗效果和预后仍不佳,GBM患者接受手术及放化疗后的平均生存期仅为18个月[2],5年存活率低于10%[3].因此,积极探索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s,KD)作为脑胶质瘤治疗的新方法,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4].本文将对KD疗法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加以概述.

    关键词:
  • 神经肿瘤学反应评估标准中胶质瘤的临床影像学评估

    作者:王燚;张扬;季楠

    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报告,颅内及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25%,中国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为4.11/10万.其中,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s,HGG)的发病率为5~8/100万[1].目前,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手段有限,大量的胶质瘤临床试验得以开展,以期发现有效的胶质瘤新型治疗方法.如何准确判断各种新型治疗手段的效果是所有临床试验的关键环节.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是各种临床试验的金标准,但其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观察周期较长的临床试验,如生存期较长的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s,LGG)患者的临床试验,若以OS为终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完成;二是肿瘤复发后的各种挽救治疗可能对临床治疗结果产生偏倚作用[2].

    关键词:
  •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瘫的恢复时限及其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亚;岳树源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对于HFS手术后面瘫的恢复时限及其应对措施的研究较少,以及对于术后面瘫(包括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瘫和手术后延迟出现的面瘫)需要临床干预的时间界点仍不清楚.本文通过对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等8个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当前国内外对于HFS手术后面瘫的相关研究,对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后面瘫的恢复时限及其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手术治疗儿童无症状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的Meta分析

    作者:牛洪泉;杨雄;董芳永;赵天远;刘扬;郭超;万锋;雷霆

    目的 评价预防性手术治疗儿童无症状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的风险和意义.方法 在PubMed、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s数据库中检索手术治疗和单纯随访的儿童无症状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3和R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合计403例患者,总随访时间为4.4~10.0年.其中单纯随访组124例,发生神经功能障碍者32例(25.8%);手术组279例,发生神经功能障碍者30例(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检索到9篇单纯手术的文献(278例)和1篇观察自然史的文献(56例).合并统计单纯手术的9篇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0.0%,与随访组的28.6% (16/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儿童无症状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目前有限的文献资料支持预防性手术可以使患儿获益,今后尚需要更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

  • 改良经耳囊径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夏寅;薛玉斌;贾桂军;曲晓鹏;叶婷

    目的 探讨改良经耳囊径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7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喉科采用改良经耳囊径路行手术切除的8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后6h复查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术后1周复查头颅MRI判定有无肿瘤残留.所有患者均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按House-Brackmann (H-B)分级标准评估面神经功能.结果 8例患者均完全切除肿瘤,面神经结构均保留.术后6h复查头颅CT,8例患者均无颅内出血;术后1周复查头颅MRI,8例患者均未见肿瘤残留.术后8例患者的患耳均丧失听力,其中5例出现眩晕,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脑脊液耳漏、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偏瘫等并发症,无一例死亡.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周至5个月,平均(10.3±7.2)周.按照H-B分级标准评估面神经功能,其中3/8的患者为Ⅰ级,3/8的患者为Ⅱ级,1/8的患者为Ⅲ级,1/8的患者为Ⅳ级.结论 改良经耳囊径路可在保留耳蜗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对听神经瘤的完全切除,同时可以大限度地保留面神经功能,并减少脑脊液漏等术后并发症.

  • 多模态技术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钟东;孙晓川;夏海坚;张福安;唐文渊

    目的 探讨采用多模态技术辅助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4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48例采用多模态技术辅助切除肿瘤(多模态组),156例采用常规方法切除肿瘤(常规组).术后1周行头颅增强MRI扫描观察肿瘤切除程度,术后2周依据House-Brackmann (H-B)分级标准评估面神经功能,术后2周内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分级评估听神经功能.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及以后每年行头颅增强MRI扫描,术后6个月评估面神经功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肿瘤部位、肿瘤直径、面神经功能分级及听力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模态组为95.8% (46/48)、常规组为92.3% (144/156),P=0.527];术后2周多模态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分别为81.3% (39/48)、64.5%(100/155),P=0.007];两组患者术后听力保留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模态组为6.3%(3/48)、常规组为5.8%(9/156),P=0.901].多模态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分别为29.2%(14/48)、46.4%(72/155),P=0.034].20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80个月,平均(22.3±4.5)个月.头颅增强MRI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肿瘤均无复发.术后6个月多模态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分别为85.4% (41/48)、69.3% (106/153),P=0.009].结论多模态技术是一种有效辅助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段,与常规方法相比,在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 经中颅窝入路切除内听道听神经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

    作者:贺世明;赵天智;高国栋;葛顺楠;王元;吕文海;邬迎喜;郑涛;陆丹;屈延

    目的 探讨经中颅窝入路切除内听道听神经瘤的手术技巧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内听道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中颅窝入路切除听神经瘤.分别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的标准(AAO-HNS分级)和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简称H-B分级)评估术前、术后听神经和面神经的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的肿瘤均达到全切除.术后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无死亡病例.术后6~12个月复查MRI,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10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有效听力保存(A或B级)比例达4/5,术后6~ 12个月H-B分级Ⅰ、Ⅱ级的比例达9/10.结论 对于内听道内听神经瘤,采用经中颅窝入路手术是保留患者听力和面神经功能的有效方法,熟悉经中颅窝入路的解剖结构及手术技巧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听力保留率.

  • 多学科协作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翔;汪海;徐健;邵春红;王炜;杨忠;徐铭;陈旦麒;陈明宇;钟平

    目的 评估多学科协作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实行多学科协作流程治疗的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66例.全部患者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术中面神经离断者行一期吻合修复,围手术期行心理评估,术后行面肌功能康复训练.结果 26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61例(98.1%),次全切除5例(1.9%),无一例死亡患者.面神经解剖保留248例(93.2%);围手术期共济失调27例(10.1%),颅内感染23例(8.6%),耳鸣11例(4.1%),后组脑神经损伤7例(2.6%),脑脊液漏3例(1.1%);术后1个月内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Ⅰ级和Ⅱ级者125例(47.0%),Ⅲ级者70例(26.3%),≥Ⅳ级者71例(26.7%).随访252例(94.7%),随访时间为12 ~ 87个月,平均(42.7±19.9)个月.252例患者中,术后1个月内面神经功能H-B Ⅰ级和Ⅱ级者119例(47.2%),Ⅲ级68例(27.0%),≥Ⅳ级者65例(25.8%);术后1年Ⅰ级和Ⅱ级者184例(73.0%),Ⅲ级36例(14.3%),≥Ⅳ级者32例(12.7%),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3例术前有残留听力的患者中,术后60例听力保留,总听力保留率为31.1%.结论 多学科协作治疗大型听神经瘤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并有效保护神经功能,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及并发症,术后有效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 Koos3、4级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任雪娇;王毅;苏少波;雪亮;岳树源

    目的 探讨影响Koos 3、4级(大中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2例Koos 3、4级听神经瘤的患者.术后随访1~2年,根据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 (H-B)分级标准分为A组(H-B分级Ⅰ~Ⅱ级)和B组(H-B分级Ⅲ~Ⅵ级),评价其面神经功能,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72例患者中,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Ⅱ级(A组)53例,H-B分级Ⅲ~Ⅵ级(B组)19例,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囊变情况、面神经空间位置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OR=2.538,95% CI:1.231 ~5.231;P=0.012)、肿瘤囊变(OR=6.209,95% CI:1.635~23.582;P =0.007)及面神经空间位置(3型对比1型:OR =6.103,95% CI:1.218~30.586;P=0.028)与Koos 3、4级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相关(r=0.499,P<0.05);肿瘤直径相对较小、无囊变和面神经位于肿瘤前方(1型)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更好.结论 肿瘤直径、囊性变及面神经空间位置类型是影响Koos 3、4级(大中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精准的术前评估有益于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与恢复.

  • 多模态影像融合辅助手术治疗听神经瘤

    作者:董李;郑玄;张艳阳;姜燕;许百男;张军

    目的 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下手术治疗听神经瘤,以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神经功能的保留率,初步实现听神经瘤的“精准”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8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下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共30例.患者术前均采用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C)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重建面神经,术中显微镜下验证所重建面神经位置的准确性.将重建的面神经、内听道水成像、颞骨薄层CT扫描重建并进行多模态融合,判断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CT导航下确定内听道后壁的准确位置及需要磨除的范围,术中持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30例患者中,面神经重建成功率为100.0%,与实际位置符合率为93.3% (28/30).17例进行导航,导航注册误差为0.30~0.92 mm,平均(0.47-±0.15)mm.39例中,肿瘤全切除28例(93.3%),次全切除2例(6.7%);面神经解剖保留28例(93.3%),功能保留26例(86.7%).术前均为不可用听力,术后无听力保留及改善.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无脑脊液漏、术区血肿及后组脑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采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听神经瘤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面神经功能的保留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

  • 2017版WHO垂体肿瘤分类解读

    作者:李储忠;张亚卓

    时隔13年之后,第四版《WHO内分泌肿瘤分类》于2017年6月出版,垂体肿瘤分类终于迎来了更新[1].从临床角度看,新版大的变化包括:(1)将原来根据肿瘤细胞分泌激素的不同对垂体腺瘤进行分类转变为根据腺垂体细胞谱系对其进行分类,突出了调控垂体细胞分化的谱系特异性转录因子的作用(表1);(2)取消了“非典型垂体腺瘤”(atypical pituitary adenoma)这一争议比较大的分类;(3)对垂体非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了更多描述,引进了很多新分类.本文将主要针对新版的以上3点变化解读2017版WHO垂体肿瘤分类.

    关键词:
  • 《201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治疗指南》解读

    作者:杜伟;庞长河;陈义兵;魏新亭

    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是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转归.虽然大多数患者住院期间即急性起病,但仍有少数在离院后甚至数年方发生迟发性感染.迄今为止,神经内、外科对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1].为解决临床诊疗中的诸多问题,美国感染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于2017年发布了《2017年IDSA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指南》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涉及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对提高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结合国内新近发表的相关文献解读如下,供医务人员参考.

    关键词: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