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虚拟现实技术在海绵窦手术入路定量分析中的作用

    作者:汤可;鲍圣德;周敬安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系统在海绵窦手术量化比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尸头行CT和MRI扫描,影像数据输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构建海绵窦三维解剖模型.选取颅盖和颅底骨性标识点连线形成空间框架,模拟经外上、外下两个方向入路,测量解剖结构体积和手术窗口面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海绵窦三维解剖模型中成功模拟手术入路,操作空间中可清楚显示解剖结构,成功测量腑组织、脑神经、颈内动脉等体积和手术窗口面积数据并进行比较.结论 虚拟现实解剖模型模拟海绵窦手术入路清晰逼真,相关体积和面积数据测量有助于不同手术入路的比较研究.

  • 鞍膈复发脑膜瘤术后并发双侧巨大急性硬膜外血肿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于金录;林博文;李叶;王柏;毕春华;李蕴潜

    颅底肿瘤切除术后发生幕上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并不多见,即使发生也多为单侧[1-3],而发生于双侧对称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则较为罕见,一旦发生极为凶险.我们报道1例鞍膈复发脑膜瘤病例,患者共经历了5次肿瘤切除术,后一次手术后并发急性双侧颞顶部巨大急性硬膜外血肿,虽清除血肿迅速、抢救积极,但终因病情过重而死亡,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 颅内室管膜下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附33例报告)

    作者:毕智勇;林松

    目的 探讨颅内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33例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2~54岁,平均27.4岁;第四脑室13例,侧脑室18例,脑内2例.MRI 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2例无强化,11例呈片状、结节或条索样轻度强化.侧脑室18例,手术全切13例,近全切除5例.第四脑室13例,手术全切3例,近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3例.脑内2例均近全切除.结论 颅内室管膜下瘤少见,影像学有显著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显微外科治疗手术全切除预后好.

  • 硬膜外血肿增大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许建强;张记民;马坤;孙永东;黄鑫;孙立;李玉生

    目的 研究硬膜外血肿增大的临床规律.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硬膜外血肿增大的发生率、对病情变化及近期疗效的影响,分析硬膜外血肿增大的预测凶素.结果 24例(20.3%)患者发生血肿增大.血肿增大的患者病情加重及终需要手术治疗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无血肿增大的患者,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治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增大患者受伤到首次CT检查的时间、首次CT血肿量、入院时的血凝检查结果异常及饮酒嗜好者的比例均与无血肿增大患者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硬膜外血肿增大的发生率较高,血肿增大对患者病情可造成不利影响,但不影响近期疗效,血肿增大预测因素有受伤到首次CT检查的时间、首次CT血肿量、血凝检查结果异常及饮酒嗜好.

  • 丘脑脓肿的治疗(附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义;李智奇;秦智勇;庄冬晓;张海石

    目的 探讨丘脑脓肿的治疗方式.方法 自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丘脑脓肿3例,其中1例在头颅增强MRI导航下行立体定向脓肿穿刺抽吸术;1例先行保守治疗后由于脓肿破入脑室形成小脑转移脓肿,又行小脑脓肿穿刺引流术;另1例行开颅脓肿切除术.结果 3例患者随访16 - 26个月.增强MRI提示脓肿消失,无复发和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导航立体定向脓肿穿刺抽吸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丘脑脓肿保守治疗时要严密观察脓肿变化,若脓肿扩大需及时进行外科治疗;开颅手术可彻底清除病灶,术后恢复迅速.

  • 替莫唑胺治疗难治性垂体腺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马四海;姚勇;代从新;邓侃;刘小海;蔡锋;李桂林;杨义;马文斌;王任直

    目的 探讨难治性垂体腺瘤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手术、伽玛刀及再次手术治疗1例难治性垂体腺瘤患者,然后根据其原代肿瘤细胞培养结果,选用替莫唑胺治疗2个疗程,总结分析其疗效.结果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常规手术、放疗、药物等治疗方法均难以控制难治性垂体腺瘤生长.根据切除肿瘤病理(Ki-67 LI,MGMT表达水平)及原代肿瘤细胞替莫唑胺敏感实验结果选用替莫唑胺治疗,患者肿瘤停止快速生长,并有肿瘤液化坏死.结论 对于常规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垂体腺瘤,替莫唑胺化疗可能是一种替代治疗方法.

  •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外科干预

    作者:李庆国;汪寿生;闫学江;杨玉山

    目的 探讨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治15岁以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37例,其中手术切除囊肿壁同时打通颅底蛛网膜池12例,囊肿-腹腔分流术20例,神经内镜造瘘术5例.对患者术后症状体征改善、影像学囊肿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37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影像学随访结果表明无论是哪种方法均能够使囊肿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脑组织膨隆比较理想.改善情况并未因手术方式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但开颅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分流组和神经内镜组.结论 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具有近期效果明显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 钙化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作者:常成岳;郭守忠;牛树江;刘玉光

    钙化性脑膜瘤是指在CT平扫上肿瘤有高密度影,CT值超过80 Hu的脑膜瘤[1-4].其钙化率一般在3%~l8%[3,5].按照上述诊断标准,我们于1999年1月至2009年6月经CT、手术及病理证实钙化性脑膜瘤58例,占同期886例脑膜瘤的6.5%,现结合文献将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报告如下.

  • 介入栓塞结合开颅手术一期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一例

    作者:臧培卓;刘继辉;温志锋;李心匡;石强;王运杰

    随着介入技术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全切除率及痊愈率不断提高.以往在治疗血管畸形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是先做血肿清除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待症状缓解后再次治疗畸形,两次手术既增加临床治疗时间,义增加治疗的费用.我院于2010年12月对1例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急诊在全麻下同时行全脑血管造影、血管畸形柃塞、大脑开颅血肿清除血管畸形团切除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伽玛刀结合立体定向抽吸手术治疗脑干囊性占位一例

    作者:杜超;赵兴利;艾天贻;陆俊平;田宇

    患者 女,40岁.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和右侧肢体感觉障碍2周.头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脑干(脑桥)囊性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短T1、长T2信号,增强后可见结节影,病灶邻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水肿,囊腔大小为23 mm×23 mm×27mm,钴节大小为9mm×7 mm×11 mm(图1).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脑于(脑桥)胶质瘤.给予伽玛刀治疗,瘤结节照射剂量18 Gy.伽玛刀治疗7周后,患者症状加重.复查MRd,见肿瘤囊腔增大为23 mm ×29 mmx35 mm(图2).给予CT引导下立体定向抽吸和活检手术,术中抽吸出10.5 ml淡黄色、透明液体.

  • 脊髓火器、刃器损伤三例

    作者:唐杰;黄毅;姜学高;黄友基;高怀畅

    患者例l男,58岁.因背部火器伤后双下肢瘫痪伴大小便失禁21 h入院.检查:患者背部散在霰弹伤痕.双下肢肌力0级,胸5平面以下皮肤感觉丧失,大小便失禁.X线及胸部CT显示:左背部6~8肋问隙及胸7~8椎间隙椎管内金属异物(图1).急诊行椎管探查清创术.

  • 重型颅脑创伤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失一例

    作者:陈轩;申明峰;姚宏伟;杨帆

    患者女,39岁.车祸伤昏迷2h,并伴随呕吐.查体:中度昏迷.左侧瞳孔3.0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2.5mm,直接对光反射灵敏.右侧外耳道血性液体流出,枕部头皮肿胀,颈强直,右侧巴氏征阳性.GCS评分:刺痛后睁眼2分,只能发音2分,刺痛后肢体屈曲3分,共7分.外伤后30 min头颅CT见:左侧额颞枕部急性硬膜下血肿征象,中线向右侧偏移>5 mm,左侧脑室受压变形(图la).

  • 神经鞘瘤病

    作者:黄冠又;郝淑煜;张俊廷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神经系统常见遗传性疾病之一,受累组织主要源于神经嵴发育组织,主要表现为神经鞘膜层的肿瘤,还可出现多系统的发育不良.以往NF分为两型,即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和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患者仅有全身多发神经鞘瘤,而不伴有双侧听神经瘤,他们的临床表现也不同于NF2[1-7],原来称这部分患者为多发神经鞘瘤、多发神经纤维瘤等,现在把这部分患者归类于神经鞘瘤病.

  • 腺病毒及腺相关病毒在神经细胞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颜荣;杨树源;张建宁;杨新宇

    近年来,由于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机制的不断阐述,转基因疗法的深入研究,使转基因疗法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腺病毒载体和腺相关病毒载体是目前在基因治疗中研究和应用为广泛的两种载体系统,本文主要就它们的特性和在治疗神经细胞损伤和功能修复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病理生理学研究概况

    作者:余汉辉;周东;陈发军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是一种脑室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的交通性脑积水.在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其中突出的是脑室系统的扩大,另外,还有脑脊液重吸收障碍,脑脊液重吸收部位的改变(经深部腩组织的重吸收多于经蛛网膜颗粒)[1-2],导水管脑脊液流率的增加[3],蛛网膜下腔顺应性的下降[4]和总体脑血流量的减少.现将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病理生理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 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染色体DNA失衡的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

    作者:孙翠云;于士柱;金树梅;王虔;吴伟翔;安同岭

    目的 探讨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基因组DNA失衡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了33例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石蜡包埋组织,分析其全基因组DNA失衡状况.结果 少突胶质细胞瘤(ODG)及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AODG)的基因组DNA失衡检出率分别为100%(16/16)和88%(15/17),共发现24个有DNA获得和24个有DNA丢失的染色体区带.其中,- 19q、- 1p/- 19q联合性缺失检出率在ODG组明显高于AODG组(P<0.05),+7p检出率在AODG组明显高于ODG组(P<0.05).在22对常染色体及X染色体中,+1q、+7p、+8p、+8q、+9q、+ 18p、+18q、+20p及-1 p、- 19q、- Xq出现频率较高.+2q、+4p、+4q、+6p、+ 10p、+15q、+20q、+22q仅见ODG组,+11q、+12p、+Xp仅见于AODG组.而-3p、-5q、-8p、- 12p、- 12q、- 15q、- 19p、- 20q、- Xp仅见ODG组,- 2q、-4p、- 4q、- 5p、- 6q、-7p、- 11 q、- 14q仅见于AODG组.结论 ODG和AODG均有各自特征性的染色体基因组DNA失衡谱;- 1p/- 19q是评价国人该类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对治疗敏感性及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p和- 19q对评估国人该类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 口服免疫耐受治疗颅脑创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洪伟;闫华;武俏丽;张国斌;刘暌;只达石

    目的 探讨口服免疫耐受对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58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脑脊液引流组、脑脊液引流+口服组和免疫佐剂组.收集第1、3、7、14、21天血清,以ELISA法检测IL -1、IFN -γ、IL - 10、TGF -β和ABAb浓度,并进行对比.结果 脑脊液引流组IL -1、IFN一γ、ABAb较对照组降低,IL - 10较对照组升高;脑脊液引流+口服组IL-1、IFN -y、ABAb较其他组明显降低,而IL - 10、TGF -β明显升高;免疫佐剂组介于对照组和脑脊液引流+口服组之间.结论 脑脊液引流对颅脑创伤有治疗作用;口服免疫耐受对颅脑创伤有治疗作用;完全弗氏佐剂部分抑制了口服免疫耐受.

  • 犬顽固性颅内高压模型的初步建立

    作者:许菲璠;侯宗刚;徐建;罗伟;刘海洋;石广志;刘佰运

    目的 通过建立犬脑顽固性颅高压模型,从基础实验层面出发,加深了解外伤后顽固性颅高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 杂种犬10只,制作脑硬膜外水囊压迫模型,动态监测压迫及解压后3h过程中的动脉压、颅内压、脑电图等多种神经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在水囊体积大时刻,平均动脉压( 97.5±7.8) mmHg及脑温(35.6±0.36)℃分别较其基础值(83.7±13.0) mmHg、(36.8±0.30)℃有显著升高(P=0.023)及降低(P<0.05).(2)随着水囊体积增大,颅内压逐渐升高伴脑灌注压不断降低.(3)解压后,再次出现类似水囊压迫的二次顽固性颅高压(62.2±6.6)mmHg.结论 本实验初步复制出了类似于人类脑外伤后继发性顽固性颅内高压的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多项生理指标的监测为进一步加深了解该发病机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颅内动脉瘤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患者恢复的影响

    作者:唐晓平;张涛;彭华;谭敏;漆建;唐文国;段军伟;罗仁国;梅才君;陈灵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20例前循环动脉瘤术后患者分为HBO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HBO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HBO治疗,分别于术后1、3、7、14、21 d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入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于术后1、7、14、21 d复查头颅CT,计算入路侧及术区异常密度体积;于术后3、7、14 d统计两组患者伴有“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例数;术后3、21 d统计两组患者的机能状态(KPS评分),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3d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伴有“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例数、KP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 d HBO治疗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低(P<0.05或P<0.01);术后14、21 d,HBO治疗组患者异常密度体积较对照组小(P<0.05);术后7、14 d HBO治疗组表现有“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较对照组少(x2=4.18,P<0.05);术后21 d HBO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术后早期应用HBO治疗效果较好,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HBO能够尽快地解除脑血管痉挛状态.

  • 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附36例报告)

    作者:潘剑威;欧昌江;严敏;范卫健;贺红卫;吴中学;詹仁雅

    目的 探讨多种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方法 共36例患者的41个颅内复杂动脉瘤行辅助栓塞治疗,方法包括球囊、支架辅助栓塞和双微导管栓塞技术.结果 宽颈动脉瘤33个,其中球囊辅助栓塞11例,完全栓塞7例,次全栓塞3例,另外1例因球囊放置困难改用双微导管栓塞技术;支架辅助栓塞15例,完全栓塞10例,次全及部分栓塞各2例,单纯支架植入1例;双微导管技术栓塞8例,完全栓塞6例,次全及部分栓塞各1例.梭形动脉瘤8个,全部行支架辅助栓寒,完全栓塞1例,次全栓塞6例,单纯支架植入1例.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术中血栓形成2例,术后视野缺损1例.结论 球囊、支架辅助和双微导管栓塞技术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具体应根据动脉瘤部位、形态和患者临床情况进行选择.

  •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宽颈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形态学改变研究

    作者:黄清海;吴永发;刘建民;许奕;洪波;张磊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宽颈前交通动脉瘤复合体血管形态改变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5例宽颈前交通动脉瘤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在支架植入前后进行血管造影,并在二维影像上测量载瘤动脉流入段与流出段中轴线夹角,计算载瘤血管曲率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在支架植入后均有明显的载瘤动脉几何形态学改变.支架植入后载瘤血管夹角增加8.30° ~53.06°,平均29.78°.7例患者支架植入后血管明显变直.结论 支架植入可以明显改变宽颈前交通动脉瘤末梢血管几何形态学,进而可以导致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

  • 颈宽角——一个描述颅内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的概念

    作者:王大明;刘加春;王利军;陆军;祁鹏;翟乐乐;姜学丽

    目的 报告一个描述颅内动脉瘤弧形瘤颈侵及、占据或涉及(以下称侵及)载瘤动脉圆周情况的新概念——“颈宽角”,并探讨其指导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意义.方法 在载瘤动脉横断面像上,将载瘤动脉壁所构成的图形概括为圆;在此圆上,将动脉瘤瘤颈所侵及的载瘤动脉壁所对应的圆心角定义为颈宽角.回顾近期采用支架内球囊再塑形技术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8例宽颈动脉瘤的颈宽角估测结果,结合其影像、栓塞情况,分析颈宽角概念的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 8例动脉瘤的颈宽角均大于90°,其角度区间为:90°~ 135°有4例,136°~180°有2例,181°~ 225°有l例,226°~270°有1例.8例动脉瘤均采用支架内球囊再塑形技术辅助微弹簧圈而成功栓塞,填入的微弹簧圈边缘在瘤颈部呈弧形,相应的载瘤动脉壁被重建,瘤颈部栓塞满意.结论 颈宽角概念能够表达颅内动脉瘤,特别是一些无颈或梭形动脉瘤弧形瘤颈侵及载瘤动脉的情况,有助于其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

  •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和显微手术

    作者:王汉东;史继新;杭春华;成惠林;潘云曦;谢(撵);胡志刚

    目的 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其影像特征和手术要点.方法 对2001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并手术切除的13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灶大径3.5~6.0 cm,均经MRI证实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病变被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3例,活检1例,无手术死亡.海绵窦神经保留情况:8例保留动眼神经;9例保留三叉神经第Ⅱ、Ⅲ支;其余均未能保留.结论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可以根据其MRI的特征性影像获得确诊.合适的手术入路、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是全切肿瘤的必备条件.海绵窦内神经的保留仍然是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 血管内栓塞失败后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作者:王守森;张小军;王如密;刘峥

    可脱性弹簧罔(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虽已广泛开展,但并非所有病例都能获得满意的疗效[1-14],仍有个别病例出现意外或并发症[2-3,9-11].本文报道血管内栓塞治疗中发生意外后开颅手术4例,分析经验与教训,初步探讨救治策略.

  • 扩大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37例

    作者:王亚军;袁宏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5年1月到2010年8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137例,男131例,女6例;年龄2~ 92岁,平均59.2岁,其中<30岁7例,30 ~50岁29例,51 ~70岁85例,70岁以上16例.血肿部位:左额颞顶部83例,右额颞顶部42例,双侧额颞顶部12例.有外伤史111例,占81.1%,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1 d-1.5年.

  • 同种骨植入材料在自体颅骨再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喆;张建国;孙培越;刘洋;任晓林

    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22例患者进行自体颅骨再植,男13例,女9例.年龄10 ~66岁,平均30 6岁.其中颅脑创伤术后1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7例.取下的骨瓣而积4.0 cm ×5.0 cm ~ 12.0 cm×15.0 cm,其中有5例骨瓣碎裂成2~4瓣.

  • 医源性脑脊液鼻漏的内镜治疗

    作者:汪永新;栾新平;朱国华;杜郭佳;吴昊;张庭荣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7年- 2009年治疗7例医源性脑脊液鼻漏.男2例,女5例;年龄30~ 57岁.6例曾接受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均为大腺瘤.另1例为蝶筛窦骨化纤维瘤经内镜手术后.7例均表现为首次手术后一段时间(2d-2个月)低头时鼻腔有清亮液体流出.其中3例有头痛.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证实漏口位于原手术区域.鼻腔漏出液葡萄糖含量在1.8 ~ 2.9 mmol/L之间.

  •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长期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

    作者:种衍军;陈剑;王召平;段德义;刘菊;郭新;朱广庭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随访2 826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时间1 - 25年(平均9.8年).结果 长期治愈率86.8%,显效率4.5%,有效率2.0%,无效1.6%,疼痛复发率5.1%,遗留并发症率7.0%.主观满意度≥80%者占85.2%,满意度<80%者占14.8%.结论 病程短、症状典型、以动脉压迫为主、实施有效的减压,术后多能获得好的疗效.相反,以静脉及无名动脉压迫为主,病程长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术后疗效多不理想.

  • 中央区癫痫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作者:倪端宇;张国君;蔡立新;遇涛;乔梁;李勇杰

    目的 探讨治疗中央区癫痫的手术方法及提示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连续收治的21例中央区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致痫灶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Engel分级Ⅰ、Ⅱ级为预后良好,分析与预后良好相关的因素.结果 Engel分级Ⅰ、Ⅱ级共14例(67%).MRI可见病变与MRI无病变相比,预后良好率较高(P<0.05);病理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与其他病理患者相比,预后良好率较低(P<0.05).结论 中央区癫痫经精确定位功能区及致痫灶,行致痫灶切除,总体预后良好.MRI可见病变提示预后良好,病理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较其他病理改变预后差.

  • 异常肌反应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应婷婷;李心远;李世亭;仲俊;张文川;华续明

    目的 探讨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监测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中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 241例典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了面神经MVD术中AMR的实时监测,并在术后1周进行疗效评估,分析术中AMR变化与手术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所有241例患者均在术中记录到典型AMR波形,术后第1周217例(90.0%)患者症状完全缓解.AMR消失组175例,其中165例(94.3%)症状缓解;AMR未消失组66例,52例(78.8%)症状缓解.统计学分析显示AMR消失组的疗效明显好于AMR未消失组(P<0.05).结论 术中AMR监测可辅助判断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低级别胶质瘤继发癫痫的手术治疗

    作者:郭韬;康进生;杜亚丽;武江;董长征;岳向勇;李文玲;赵文清

    目的 探讨低级别胶质瘤继发癫痫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视频脑电、脑磁图定位致痫灶、功能区,手术中联合应用立体定向引导、术中B超、术中皮质电刺激等技术治疗继发癫痫的低级别胶质瘤13例.结果 全部患者在手术切除、保护神经功能的同时,控制了癫痫发作,临床效果良好.结论 多种定位技术的联合应用,可在大程度切除肿瘤、致痫灶的同时减少脑组织损伤,保留脑功能区皮质,控制癫痫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两次改良Foerster- 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江;张黎;袁越;徐晓利;许骏;刘红举;于炎冰

    目的 对比两次改良Foerster - 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183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其中A组126例采用改良Foerster - Dandy手术,B组57例采用在硬性神经内镜辅助下二次改良的Foerster - Dandy手术.结果 全部患者平均随访33.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均立即感觉痉挛状态明显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6例发生不同程度吞咽困难,随访期间恢复正常18例,明显好转11例,无明显变化而影响生活质量7例;B组8例发生不同程度吞咽困难,随访期间恢复正常5例,明显好转2例,无明显变化而影响生活质量1例(该例仅随访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颅内感染10例(7.9%),B组颅内感染2例(3.5%),出院前均治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较A组手术时间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平均失血量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性神经内镜辅助下二次改良的Foerster - Dandy手术,术中不咬除枕骨鳞部及枕大孔,在不降低疗效及不增加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前提下,可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增加寰枕部稳定性,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痉挛状态的神经外科治疗策略

    作者:于炎冰

    痉挛状态(spasticity)是一组因牵张反射过度导致的以速度依赖性肌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表现为痉挛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的病症的总称.痉挛状态一般都有以下4种基本临床特征:(1)关节僵硬,肢体活动性下降;(2)腱反射亢进;(3)肢体被动平伸时表现出强烈的阻力;(4)屈肌反射过强.据估计世界范围内目前有超过1亿人受到痉挛状态的影响,其中约半数以上的痉挛需要治疗.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