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Aesthetics and Cosmetology 중화의학미학미용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国医学美容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6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657/R
  • 国内刊号: 杜太超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mac@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国医学美容杂志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男性除皱术

    作者:谢宏彬;李健宁;李东

    目的探索男性除皱术的特点。方法根据男性面部皮肤及毛发分布特点,对男性除皱术的切口部位皮瓣设计作了改进。结果自1995~2000年,共行面部除皱术25例,年龄37~68岁,随访1~24个月,效果基本满意。结论通过改进切口设计及皮拉分离技术,男性除皱术能取得面部年轻化的效果。

    关键词: 男性 除皱术 年轻化
  • 13-顺维甲酸对痤疮患者雄激素受体的影响

    作者:曾燕;张素芳;李韧

    目的研究口服13-顺维甲酸对痤疮患者体内雄激素受体(AR)的影响,为治疗痤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放射配体方法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外周血AR水平及实验组服药前后AR水平为608±46位占/细胞,较服药前的729±53位点/细胞明显降低(P<0.05),但受体与雄激素的亲和力未见改变,血清T亦无明显改变。结论口服13-顺维甲酸能降低血清AR水平,抑制皮脂腺的增生。

  • 改良的额肌瓣悬吊治疗上睑下垂

    作者:封必钊;卢学军;王光军;程宏宇

    目的为了减少额肌损伤,保证额肌瓣的收缩力,提高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重睑成形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眼轮匝肌。于眼轮匝肌深面向上直接分离额肌深层,然后再于眶缘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进入额肌浅层分离达眉上1.5~2 cm,纵行切开肌瓣两侧,外侧应为内侧的1/3。结果临床应用治疗38例59只眼,除1例因外伤致左眼上睑下垂,术后效果欠佳外,其余37例58只眼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本法减少了额肌瓣外侧血管神经损伤,由于增加蒂部宽度,增强了额肌瓣的收缩力。适用于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

  • 减张法在额肌瓣转移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中的应用

    作者:王标;刘本立;陈明锐;贺中文;李江;陈明福

    目的为防止因额肌瓣转移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术后复发,我们采用眉上减张法,以避免吻合口因张力大影响愈合的弊端。方法术中用1号线横行贯穿额肌瓣与上睑提肌腱膜缝合缘下方的腱膜组织,缝线两端通过额肌瓣隧道至眉上穿出皮肤,垫纱布卷打结。结果术后远期临床效果明显提高,行减张手术的35例中优良率高出常规手术组32.81 %,未见1例失败。结论认为此方法是额肌瓣转移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辅助方法。

  • 鼻尖圆钝肥大的美容整形

    作者:谭晓燕;漆淳;史颂民;孙豪;王磊

    目的为了改变圆钝肥大的鼻尖。方法根据鼻尖的圆钝程度,采用内外一起,综合步骤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塑造鼻尖内部软骨形态的同时,修整鼻尖部外覆的皮肤,并辅以机械磨削,人工支架,埋线塑形等手段,以纠正鼻尖的圆钝肥大。结果自1997年以来,本组12例,经4个月~3年术后随访,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鼻尖圆钝肥大的治疗难点主要在于鼻尖部过厚过多的皮肤组织,单纯修整鼻尖部的软骨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鼻下部皮瓣的修整和塑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局麻下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截骨术

    作者:陈育哲;王侠;李健宁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下颌角肥大截骨术。方法将下颌角肥大根据情况分为外翻型、后下突出型和复合型,在局部神经阻滞加局部浸润麻醉下,经口内入路分别采用去薄、弧形截骨和联合截骨的方式治疗162例,对咬肌肥大者同时去除咬肌75例,对脸颊丰满者同时去除颊脂垫52例。结果对60例进行3~12个月随访,满意率为94.3 %。结论本法操作简易,截骨方式方便,对病人全身影响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符合美容手术原则。

  • CT测量成人正常耳廓相关夹角的研究

    作者:殷之平;李国良

    目的探索一种客观、准确地测量耳廓夹角的方法。方法于30例成人正常耳廓(共60只),采用CT作经眶—耳平面的断层扫描,绘制成图后测量常用的3个夹角的角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成年人正常耳廓的颅—耳角为(45±14)度,颅—耳甲角为(83±13)度,耳甲—耳舟角为(92±4)度。左右对称。男女之间,女性的颅—耳角大于男性,颅—耳甲角、耳甲—耳舟角无显著差异。结论用CT测量人类耳廓的相关夹角是一种无干扰、方便、准确的方法,对指导临床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切开法重睑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陈乃理;胡琼华;祁佐良;王炜

    目的探索切开法重睑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447例切开重睑失败者进行了原因分析,介绍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447例重睑者中,除5例需第3次修复外,其余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切开法重睑术虽较其它的重睑术难以掌握,但只要对其形成机理及眼睑的解剖有较深的认识,术中注意每一操作细节,即不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 皮肤磨削术前后组织中KGF mRNA的表达

    作者:陈葛裙;汪治中

    皮肤磨削术在临床上有着较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创面修复的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由Rubin等在1989年分离鉴定[1],它特异性地作用于上皮细胞,促进其生长增殖和分化,因而探讨其在术后创面上皮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很有意义。我们抽提了12例患者手术前后皮肤组织中的总RNA进行RNA印迹法(Northern blot),结果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为我科住院病人,供皮区为选磨削术野中较大面积的瘢痕区域,3个月内未患任何皮肤疾患;年龄21~34岁,均为男性;痤疮瘢痕9例,水痘瘢痕2例,外伤性瘢痕1例;病程5~12年。取材方法:标本为全层皮肤,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4、72、120 h 以切口为中心取全层皮肤,标本离体后立即置液氮中保存,实验前去除缝线用电子天平计重。 2.方法:①试剂:Trizol: Gibco公司产品; Agarose, Prime -α-Gene Labeling System:Promega公司产品。②人KGFcDNA探针的制备:人KGFcDNA片段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烧伤中心实验室惠赠,含有人KGFcDNA全长585bp中的345bp。③方法:所有标本按文献[2]进行总RNA抽提,吸取l0 μg总RNA(约4.5 μl),加入2.0 μl 5X甲醛凝胶电泳缓冲液、3.5 μl 37 %甲醛和10.0 μl甲酰胺,在65℃温育15 min,进行甲醛变性凝胶电泳,在20XSSC中经真空转移0.5 h至尼龙膜上,尼龙膜晾干后在80℃烘烤0.5~2h固定,用6XSSC、2XDenhardt和1 %SDS在68℃预杂交1~2 h后,将用α-32P-dATP标记的人KGFcDNA探针加入杂交管在杂交炉中68℃杂交16~24 h,用1XSSC、0.1 %SDS洗膜,再用0.1XSSC、0.1 %SDS洗膜后用X光片放射自显影,于-70℃曝光6 h~2 w。显影后用密度扫描仪分析结果。内参照探针选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 3.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再行Newman-Keuls检验。 二、结果 1.12例正常皮肤标本和术后皮肤标本的总RNA经变性凝胶电泳后显示清晰的5S、28S和18S条带(图1)。 2.每份标本约10 ug总RNA用于RNA印迹法,为1例患者术前和术后1、3、5 d皮肤组织中KGF cDNA探针杂交后曝光2 w的显影,1泳道为术前组织杂交显影,2泳道为术后1 d皮肤组织杂交显影,3泳道为术后3 d皮肤组织杂交显影,4泳道为术后5 d皮肤组织杂交显影,术后3 d皮肤组织的KGF杂交条带辉度明显强于术前和术后1 d、5 d的皮肤标本(图2)。

  • 重睑成形术在延缓额纹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郝平;张辉;尚燕;马迅;郝铸仁

    我们在施行重睑成形术的同时,发现单睑与额纹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前者可诱发和加重后者,所以我们对该现象进行了一系列解剖和临床的观察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990年以来,我们随机(按年龄组人数和年龄要求依次观察受术者)观察了350例先天性双侧女性单睑,年龄15~50岁,分7个年龄组,组间年龄差5年,每组50人。施行切开内固定法重睑成形术(以下简称重睑术),术前做5项观察,其阳性者又加行术后3个月以上的同项对比观察:第1项:受术者平视时自觉睁眼费力,上眼皮沉重感随眉额上举明显减轻而呈现抬眉、耸额导致浅额纹者。第2项:术者压住受术者双眉,嘱其平视,出现上睑沉重感后再将其眉部轻推向上(简称外力作用)后沉重感明显减轻者。第3项:上睑皮肤松垂,并遮盖上睑睫毛近段(少于2/3),睫毛外观短而下倾,随睁闭眼睑上睑整体(睫毛及前所覆皮肤)可同步伸缩运动,同时伴上睑沉重感者。第4项:上睑皮肤松垂,并遮盖上睑睫毛大部(超过2/3)或全部,眼睑睁闭时仅睫毛随之少许运动,而遮盖其前的皮肤甚少活动。睑裂狭小,上睑沉重感非常明显者。第5项:无论上睑睫毛被松垂的皮肤遮盖与否均有明显的上睑沉重感者,5项观察详细情况 (表1)。

  • 10%硼酸软膏与迪维霜联合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

    作者:刘万红;谷朝霞

    我科于1999年10月~2000年7月采用10 %硼酸软膏(自制)联合迪维霜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8~35岁(平均22.4岁);病程半个月~12年。其中粉刺损害者16例,炎性丘疹者14例。对照组20例,粉刺损害者9例,炎性丘疹者11例,所有病例2个月内均未用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 2.治疗方法:每日早晚洗面后,治疗组早上涂迪维霜,晚上外用10 %硼酸软膏。对照组迪维霜早晚各涂1次,6 w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合并其他治疗,2 w随诊1次,并计数粉刺及炎性丘疹的个数。 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为皮疹数目减少≥65 %;有效为皮疹数目≥25 %;无效为皮疹数目减少<25 %。 二、结果(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0 %硼酸软膏联合迪维霜外用对痤疮患者的炎性丘疹和粉刺病变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 %和81.25 %,与单纯使用迪维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分别为8.306(P<0.05)和7.667(P<0.01)有显著性差异。

  • 腋皱襞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

    作者:周翔;刘庆丰;韦强

    腋臭症是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1996~1999年以来我科采用腋皱襞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症,取得良好效果。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本组36例腋臭症患者,男11例,女25。年龄12~45岁,以年轻人为主,均在门诊一次手术,同时行双侧腋部的治疗。 2. 手术方法 ⑴手术体位:备皮后,两上肢外展固定或两上臂上举外展、曲肘掌心向上置于枕后,使腋部充分暴露。 ⑵术前设计:用龙胆紫沿腋毛边缘画线作为腋部皮下剥离范围,在画线范围内沿腋窝皱壁设计两条切口线长4~5 cm,使皮下剥离范围近似成3等分,以便于手术剥离操作。 ⑶方法:用含1/10万肾上腺素的0.5 %利多卡因60~80 ml 溶液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后,按设计切囗线切开皮肤达皮下脂肪层,并于此层锐性分离达到设计皮下剥离范围。用止血钳或单钩提起切口一侧皮缘,并用手指顶住将皮瓣翻起,剪除皮下脂肪、毛囊和大汗腺腺体,至皮瓣成似全厚皮片厚度,彻底止血,间断缝合切口,注意与基底缝合固定数针。然后在剥离范围周边缝合6~8针,打包法轻加压包扎4~6 d,肩关节限制活动1周,术后7~10 d拆线。 二、结果 Ⅰ期愈合34例,因皮下血肿延期愈合2例。术后并发症,皮下血肿2例,愈合后腋窝部皮下剥离范围皮肤出现少许皱折2例。28例术后随访半年~3年,无异味,腋部瘢痕细小,腋毛生长稀疏,效果良好,患者满意。

  • 新材料和药品在皮肤磨削术中的应用

    作者:盖君

    自1905年Kromayer首次应用磨削术治疗皮肤病以来,此法在治疗皮肤表浅性损害方面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磨削术所用的机械设备和材料药品也不断更新,使得此项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日臻完美,临床治疗效果也显著提高。 一、临床资料 1999年1月~2000年11月,共为82例实施了磨削术。其中面部天花或痤疮后遗留的凹陷性瘢痕36例,前臂自残性烟头烫伤瘢痕12例,疣状表皮增生16例,疣状痣2例。皮指腺痣4例,雀斑12例。 每例患者磨削次数1~4次,间隔3~9个月,无1例患者发生感染或新的瘢痕增生,均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色素沉着总发生率为86 %,发生时间为术后15~30 d,其中女性为96 %,男性为72%。恢复正常皮肤色泽时间为2~9个月,平均需5个月。无1例发生永久性色素沉着。 二、体会 1.磨削器械:磨削机采用日本生产的微型磨削机,长12 cm,直径3 cm,前端可卡入不同直径的磨头(国内磨头的轴杆直径一般为2 mm),末端为电源线,可直接插入220V的交流电源,机身上有手控制开关,为二波段式,可控制磨头按正向或反向旋转。适于皮肤磨削的转速为8000 rpm。 2.磨头:磨头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是磨削术成败的关键,不同的皮肤病应选择不同形状和粗细的磨头。对于浅表的皮肤病变,例如黄褐斑、雀斑,需要细微的划痕或凹痕,可选择细的碳化硅胶磨头,或细沙磨头。对于凹凸明显的瘢痕或文身,体表肿瘤例如皮脂腺痣、表皮过度角化等,可采用较粗糙的金刚砂磨头或粗沙磨头。对于骨质的磨削可用有风叶刃的钨钢或碳钢磨头,例如拇外翻、驼峰鼻、颧骨过突。根据不同的病理特性研制了不同形状和粗细的磨头,以满足磨削术中的推磨、斜磨、圈磨、点磨、松解和抛光等各种需要。 3.设备的消毒:磨头和装卡磨头的轴芯可在器械消毒液中或75 %的酒精中浸泡消毒,机体和电源线部分可用碘伏或碘酒擦拭消毒,机体部分可再套入无菌手术用橡胶手套。 4.磨削方法:以大限度地磨除皮肤表面病变但又不伤及真皮深层为原则。磨削的深度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过浅达不到治疗目的,过深易破坏部分真皮层形成瘢痕,造成手术失败。为稳妥起见初学者切勿过深。为了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手术者一定要熟练掌握皮肤各层的组织结构。面部各区皮肤的厚薄不一,手术操作过程中,采用逐层磨削法较易掌握深度:先磨削表皮角质层和颗粒层,此时创面仅有少量组织液渗出;再磨削真皮乳头层,创面呈点状出血,磨削至真皮乳头层深部时。创面呈密集点状出血或片状出血,止血后创面呈紫红色,此时为磨削深度之界限。如继续磨削将真皮层全部去除,创面出现点状脂肪时,说明磨削过深,手术后可留下瘢痕。因为磨削创面的修复依靠残留的表皮突部位的基底细胞、棘细胞及皮肤的附属器细胞,如果将表皮突全部磨除,只能由结缔组织修复创面,愈合后必然会留下瘢痕。面部皮肤与其他部位的皮肤不同,不仅皮肤较厚,而且还有大量的皮肤附件,皮肤附件内衬有大量的表皮细胞,从而保证了上皮覆盖的进度。

  • 先天性重唇畸形的手术治疗

    作者:朱世泽;刘祖民;王朝阳

    先天性重唇畸形临床上比较少见,我科自1980年至今共收治9例,应用局部成形术进行修复,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男8例,女1例,年龄小17岁,大30岁。9例均为上唇畸形,其中单侧者2例,为左上唇畸形,双侧者7例。9例均否认外伤、手术等病史,自诉发病龄小5岁,大为15岁,体格检查可见其中1例并有右额部单纯性葡萄酒色斑,大小为2.5 cm×1.5 cm,余8例未发现合伴其它先天性畸形。术后9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效果满意(图1~2)。图1 重唇,术前图2 术后 二、手术方法 1.手术设计:上唇重唇畸形,嘱患者微笑,大笑或用力提拉上唇,即可充分显露畸形,有利于测量切除组织大小,画线设计。对于条索状重唇畸形,可设计3个梭形切口,切口据情可对称或不对称,中央部分以舌系带为中点设计小梭形切口,与两则梭形切口相连或相交叉。对于条索状重唇畸形同时伴有厚唇者,可按厚唇切口原则进行。对于双侧对称性重唇畸形,可根据组织的多少设计双侧梭形切口,即以唇系带垂线上红唇与口内粘膜交界处为中点,与口角两侧相连成两个梭形或近棱形切口。对于单侧重唇畸形,可设计为单侧梭形切口,一端可跨越或不跨越中线。 2.麻醉方式:以1 %普鲁卡因溶液,加入肾上腺素液(1∶10万),行双侧眶下神经阻滞,可取得满意效果。

  • 改良的上下穹窿加深眼窝再造术

    作者:王原路;程宁新;李森恺

    眼窝狭窄的治疗方法,目前仍是以手术为主。通过皮片移植扩大加深,形成新的结膜囊。但以往的手术方法,为了皮片易于成活,同时防止皮片收缩,需要把皮片固定在眶骨上。这样往往创伤较大,操作复杂。我们从1994年以来,通过应用埋没导引缝合针和埋没导引缝合法,加深上下穹窿,再造眼窝,为结膜囊狭窄,上下穹窿过浅,不能放置义眼的患者,改善其眼部的容貌缺陷。报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自1994年3月~1999年6月,我们为15例外伤后所致囊结膜挛缩,眼窝狭窄的患者,行改良的上下穹窿加深眼窝,再造术。年龄18~40岁。其中男性11人,女性4人。术后随访9例,时间为6个月~1年。 2.手术方法:⑴经残存眼窝后壁做由内眦到外眦的横切口,切除瘢痕,松解粘连,分别向上、下广泛剥离,达眶上下缘,形成一个能容纳义眼大小的腔隙。分离上方时注意勿损伤上睑提肌。⑵在腹部取全厚皮片或用鼓式取皮机在大腿取中厚皮片8 cm×7 cm 大小,用埋没导引缝合针将皮片缝合固定在眶骨骨膜上。埋没导引缝合法具体操作,是把埋没导引缝合针从下穹窿处进针,向眶下缘方向前进,穿出缝合针前针尖及大部分针体,保留后部针尖1个刻度(5 mm) ,变换针尖方向,向深部穿过眶骨骨膜,从眶内缝合皮片后出针。这样即可把皮片固定缝合在眶骨骨膜上,然后在两针之间放置油纱块,打结固定。⑶同样方法分别用埋没导引缝合针缝合固定皮片,在上下眶缘各3针,内外眦处各1针。此时皮片在4个方向,共8针固定在眶骨骨膜上。⑷用小针细线缝合皮片4 w并留线,眶内放置油纱和植皮纱打包加压包扎。⑸12 d后换药拆线,2 W后放置较大义眼,3个月后,待皮片收缩基本稳定后,再放置大小合适的义眼。⑹教会病人保持义眼干净。每日取出义眼擦除污垢冲洗清洁后,即刻放回眼窝。⑺再造眼窝要保持湿润,用眼药水、眼药膏每日数次滴眼涂抹,防止皮片磨破感染。 3.疗效标准:⑴满意:半年后复查,皮片无明显收缩,义眼放置在结膜囊内大小合适。⑵较满意:半年后复查,皮片有轻度收缩,义眼放置在结膜囊内大小基本合适。⑶不满意-半年后复查,皮片有明显收缩,义眼不再能放入结膜囊内。

  • 改进的旋转推进瓣法修复单侧唇裂40例

    作者:王文科;罗森

    我院1987年至今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80例,其中1987年至1993年,40例单侧完全性唇裂经三角瓣法整复后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患侧鼻翼低平、患侧上唇的厚度及唇高不足,做表情运动时,双上唇不协调。而1993年至今采用改进的旋转推进瓣法修复上旋转下三角瓣功能性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4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手术方法 1.定点(图1):在健侧唇峰处定点1,人中切迹处定点2,在健侧裂隙的唇缘定点3,使2-3等于1-2。在患侧唇红缘定点4,使4至患侧口角的距离等于1至健侧口角的距离。在健侧鼻底线中点定a点,在鼻小柱根部的健侧定点8。在患侧上唇裂隙两旁鼻底线上定6、7两点,使6至7缝合后的鼻底宽度与健侧相等。以3点作一水平线至5点,使3-5等于a-1减去6-3。在患侧上唇以4点为园心,3-5的长为半径画弧,再以7点为园心,以8-3的弧线长为半径画弧两者相交点定点9。再分别以4、9为园心,以3-5的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10。患侧鼻翼根部外侧缘定点11。此时点6-3-5连线为健侧切开线,点11-7-9-10-4连线为患侧切开线,点8-3连线为一弧线。

  • 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艾玉峰;熊猛;郭树忠;王飏;柳大烈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实用价值。方法将自体成骨样细胞即刻种植在胶原包埋的聚羟基乙酸(PGA)基质材料上,然后将该复合体或单纯基质材料移植到兔颅骨的一侧全层骨缺损区,作为实验侧Ⅰ或实验侧Ⅱ。对侧设对照,不作任何植入。将40只新西兰兔分别于术后2、6、8、12 w处死,标本行大体组织学检查,X线摄片及灰量测定检查。结果术后2w实验侧I缺损区可见骨小梁形成,且各期成骨面积明显优于实验侧Ⅱ及对照侧,另外,植入材料内的灰量测定结果及X线摄片结果也表明实验侧I成骨量明显大于实验侧Ⅱ(p<0.01),而对照侧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应用胶原包埋PGA加成骨样细胞复合体移植可修复自体的兔颅骨缺损,为组织工程化骨在颅面外科及整形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 预构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勇;李健宁

    预构皮瓣是按治疗的需要,不受血管分区限制,将非轴型皮瓣供体人为地转化成为轴型皮瓣的一种手术方式,在没有轴型血管的供区先用手术的方法将知名的血管移植于其下,或将皮片移植于含有丰富血管的组织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血管化后,再按轴型皮瓣移植,大大地增加了皮瓣的面积,改变了皮瓣的厚度,丰富了手术的方式。预构皮瓣作为整形外科的一项新技术,解除了局部原有的解剖结构对皮瓣设计的束缚,创造出所需的皮瓣和复合组织,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拓宽了重建外科的治疗手段,提高了因创伤、烧伤及外科手术切除而造成缺损的治疗能力。由于这种皮瓣供区、皮肤的颜色、质地和皮瓣的厚度可以高度选择,在整形美容外科方面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回顾以前发表的研究成果,从实验和临床的角度论述预构皮瓣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一、历史回顾 Diller[1]是第一个提出预构概念者,在1966年,建立了带血供的回肠预构的瓣模型,Washio[2](1971)用狗做试验,把一段带血管的肠管脱去粘膜后转移到腹部皮下,创造一个能转移的复合组织。Orticochea[3](1971)首先描述血管植入概念在临床的应用,他把颞浅血管转移到耳后皮肤,过一段时间后,这个被颞浅血管灌注的皮瓣被成功地作为复合组织瓣进行鼻再造。Erol[4](1976)通过试验证实,将需要移植的皮片直接覆盖到外置的股血管表面,能预构成血管化的局部带蒂皮瓣并行转移,他用这种技术成功地治疗了10例临床病例。Yao[5](1981)是第一个描述用显微外科技术转移预构的复合组织的作者,通过植入一个轴型血管蒂进入随意皮瓣中,而使其转变成轴型皮瓣。并于1982年[6]在临床上通过植入旋股动静脉血管束至大腿内侧皮瓣内,6 w后,转移26 cm×16 cm游离皮瓣重建烧伤病人的颈部并获得成功。并第一次提出了预构(Prefabricated)这个名词。 这些早期研究构筑了预构皮瓣的基本框架,即将皮片移植于轴型血管上或将轴型血管移植于皮瓣中,作为轴型皮瓣转移,预构的皮瓣可以为含有肌肉的肌皮瓣及含骨和软骨的复合组织瓣。为预构皮瓣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预构皮瓣的基础研究已证实将血管植入几天内就能刺激产生新生血管,8~12 w就能产生广泛的新生血管。血管再生的过程与载体的大小、接触持续的时间以及靶组织的性质直接相关。延长血管植入和皮瓣移植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提高皮瓣远端的存活力。预构皮瓣的血液供应来源于植入的血管,其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不受受体床的血管形成过程的影响。从随意皮瓣和轴型皮瓣的存活力与血流情况观察,预构皮瓣的存活力明显好于随意皮瓣,但不如轴型皮瓣,新生血管的形成早开始于植入的血管束的远端,并逐渐扩展到整个皮瓣。这些实验研究分别被Morrison[7] Komuro[8]Ono[9]等人所证实。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作峰;刘立强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Skin tissue expansion,STE 1976)是通过增加置入皮下扩张器内的容量,对表面皮肤产生压力,使其产生“额外”皮肤,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转移覆盖创面。STE为烧伤、创伤瘢痕、肿瘤、缺损的修复重建增添了新的较为满意的方法,是整形外科领域里程碑性的进展[1]。 一、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基础研究 1.扩张后的组织学变化:皮肤经过一定容量的扩张后,局部面积增加。扩张表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24 h内可增加3倍。有新生的细胞形成。表皮细胞对机械刺激反应敏感,皮肤软组织扩张时的有丝分裂活动是正常组织对张力的一种反应,而有丝分裂活动增加引起的细胞数量的增多,是扩张器表面皮肤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现已证实扩张6 w后增张率69.76 %,主要为细胞分裂增殖而来。 在扩张器囊内压不断增加的牵拉作用下,表面组织细胞之间的部分不牢固的连接分离,细胞间隙增宽,形态被拉长,同时导致细胞间质增生。另外,由于局部张力的增加使邻近组织受到牵拉产生“蠕变”而向扩张区移动,以上二者亦是皮肤面积增加的另外来源。 扩张后组织形态学的改变表现为表皮增厚,细胞层数增加,真皮及皮下组织变薄,乳头层及网状层含有大量胶原纤维,血管数量增加,皮肤附件(毛囊、汗腺等)彼此分离,但形态正常。扩张器周围形成一层纤维包膜。扩张后皮肤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纤维数量增加,类似皮瓣延迟术后的变化。纤维包膜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扩张皮肤的超微结构显示基底细胞层及棘细胞层的胞浆中含有大量的张力丝。真皮中有大量排列紧密的胶原纤维束,弹力纤维结构未发生变化。在扩张早期,真皮深层还可见到少量的成肌纤维细胞,胞浆内含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

  • 下颌角肥大口内外入路截骨矫治6例

    作者:刘开东

    下颌角肥大,面部不协调,影响美观,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不良影响,心理压力较大,多要求手术矫治[1]。而以往口内入路行下颌角骨质去除,截骨不彻底,而外入路皮肤切口往往留有瘢痕。我院1993年至今,采用口内外联合入路下颌角截骨治疗下颌角肥大6例,经随访1~2年,效果满意。 一、临床资料 本组6例,女4例、男2例。5例为双侧下颌角肥大,1例为右侧下颌角肥大。6例均无局部咬肌肥大。术前X线片,均无其他异常情况可见。 二、手术方法 口内切口为双侧下颊龈沟内磨牙后区,切开约3 cm长,深达骨膜下,直至下颌骨体部。沿骨膜下分离,前至截骨线前端,后至下颌骨后缘,下至下颌角及下颌体的下缘。口外切口位于截骨前端部位的下颌下缘2 cm,切开皮肤(切口约为1 cm长的小切口),避免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分离至与口内骨膜下的剥离面相通。设计截骨线。用来复锯片经口外小切口插入,达骨膜剥离的区域,沿下颌角截骨线在口外和口内下颌角骨面作向上后的方截骨。从口内切口夹持取出离断的骨片。分层缝合口内外切口。6例经1~2年随访,外形良好,口外切口瘢痕不明显,无咀嚼等功能异常(图1)。

  • 隆乳术后乳癌1例

    作者:徐学东;李春生;张文祥

    1999年10月我科收治1例隆乳术后6年发生乳腺癌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某女,33岁。6年前因原发性乳腺发育不良在外院行“乳房下皱襞切口隆乳术”。所用材料为国产硅凝胶假体,术后乳房柔软,外形良好,无明显不适。2年前在迪厅跳舞时右侧乳房不慎被他人肘部撞击,当时,自觉右侧乳房疼痛,局部无红肿,外形无明显变化,未予处理。半年后,渐觉右侧乳房柔软度不如从前。1年前打保龄球时因用力过猛,突觉右侧乳房撕裂样疼痛,并向右臂放散,在外院检查:右侧乳房较左侧偏大,触诊较硬,未扪及包块,怀疑“假体破裂”。因拒绝取出假体未果。入院前半年来,自觉右侧乳房逐渐变硬,并有局部疼痛,右臂常感木胀,偶有疼痛,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状态可,双侧乳房明显不对称,左侧呈半球形,柔软度良好,右侧偏向内侧,外下象限较扁平,乳头回缩,并向外侧偏斜,乳晕呈深褐色,触诊右侧乳房外下象限高度硬化,呈扁块状,表面无结节,与皮肤粘连紧密,压痛明显,触不到假体,内下象限稍柔软,可触及突出的假体轮廓,外下象限与内下象限交界处有宽约1 cm乳腺皮肤明显变薄,形成一个小的假体疝出,整个右侧乳房活动度较差,皮肤无红肿,右侧腋窝可触及两个花生米般大小的肿大淋巴结,有压痛,表面光滑,活动尚可,锁骨及左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入院后B超检查示右侧乳房假体外周包膜囊不光滑,欠规整,包膜囊正前下方(右侧乳头下2 cm处)包膜囊线不完整,失去连续性,双侧乳房假体未见明显改变。诊断为“右侧包膜囊撕裂,不排除假体破裂”。入院后急诊手术取出假体。术中见左侧包膜囊完整、稍厚、表面光滑,完整切除纤维包膜囊。右侧假体周围无完整的纤维包膜囊,乳头正中偏下约1 cm宽纤维包膜消失,乳房外下方处包膜欠光滑,局部有小结节,包膜与腺体粘连紧密,难以分离,术中切除右侧乳房内下方大部分包膜,外下方只行局部松解,并切取一小块包膜连同乳腺组织送检。术后病理诊断:浸润型导管癌。镜下见癌细胞呈团块状或腺样结构,腺腔内有数染的坏死组织,癌细胞浸润性生长,侵犯周围组织及血管,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部分纤维组织变性、坏死(图1)。立即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同前。

  • 对美容口腔医学的定义和实施范围的探讨

    作者:潘可风

    一、美容口腔医学定义的探讨 关于美容口腔医学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阐述,我们根据临床实践研究初步认为,美容口腔医学(asthetic dental medicine,aesthetic dentistry) 应是一门以医学美学和口腔医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专门的特殊诊治技术和方法以维护和增进人体口腔健美的一门医学科学。它是以修复和矫正口腔的功能和外形为手段,以提高人的整体生命活力和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新兴医学分支学科。 这里所说的生命活力,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适应方面都处于佳状态所体现出的能量。而口腔的健美则是活跃而旺盛的生命活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生命质量是指生命体所持有的结构、形态、功能及生存、发展的优劣程度。那么,从某中意义上讲,口腔的健美程度,也是生命质量优劣程度的体现。所以充满生命活力以及提高生命质量应是人类追求美的崇高目的,而美容口腔医学则是从一个侧面帮助人类通往这个崇高目标的一种医学手段。 我国学者彭庆星在张其亮主编的《医学美容学》一书中明确地认为:“医学美容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体型美,以及维护、修复再塑其体型美的一切医学技能和设施及基础理论。”根据这一思路我们认为美容口腔医学研究对象应是维护人体口腔结构、形态、功能的美,以及增进人类口腔健美的各种医学技能、设施和有关的基础理论,这里所论及的不是指孤立的口腔,而是指离不开人体整体美的口腔的健美。 二、美容口腔医学的实施范围的探讨 美容口腔医学的实施范围,至今国内外也较少有十分明确的界定。本文试从美容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损害性常见口腔疾病谱以及美容口腔医学的临床治疗与保健的技术与方法三个层次加以阐述。 首先,应考虑在美学一医学美学一医学美容学基础理论指导下,加强对口腔的生物学意义、美学意义、医学美学意义、临床医学意义的研究,同时不应忽视人类对口腔健美的心理学基础方面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其次,对影响美容的口腔病进行疾病分析,进一步了解与熟悉其病因、症状。 第三,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各种特殊的美容诊疗技术和方法;对已影响美容的口腔病进行诊治和美容,以达到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展示外形与功能的健美,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完美境界,进一步提高人的生命活力和生命质量。

  • 论医学美学学科体系的医学社会学意义

    作者:景生保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赵登蔚与胡长鑫为代表的我国医学理论界人士揭示了医学与美学之间的联系。[1,2]80年代中期,由邱琳枝、彭庆星编写的《医学美学》于1988年6月出版。同时,在此前后全国性医学美学讲习班、医学美学与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相继召开。1990年11月中华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成立。时至今日,医学美学学科体系已经形成。已出版的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有邱琳枝与彭庆星主编的《医学美学》、张其亮主编的《医学美容学》以及高景恒主编的《美容外科手术》等医学美学与医学美容学方面的专著50余本。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组织编写的全国美容医学专业系列教学丛书正陆续出版、彭庆星主编的《新世纪美容医学继续教育丛书》与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组织编写的《皮肤医学美容专业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与此同时,以刊载医学美学与医学美容学为办刊宗旨的《中华医学美容杂志》等全国性期刊发行,全国已有数十座医科院校开设了医学美学和医学美容专业课程。医学美学学科体系为医学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也对医学实践发生着重大影响,它的医学社会学意义正在引起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一、医学美概念的提出对医学的社会服务宗旨与内容提出了新认识 医学美学这一学科体系从它的产生之日始,就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这就是医学美。医学美指的是医务工作者维护与塑造人体美的创造性实践的产物,是医务工作者在维护人的生命力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和谐的信息。[3]医学美是医务工作者医学道德美、学术理论美、专业技能与技巧美、服务行为美、医学环境美以及它所维护、修复、塑造和强化了的富有形体美和生命活力美感的医学人体美。由此可见,医务工作者在为社会服务中体现出的信息是广泛的、深刻的与和谐的。医学美把医学人体美作为医学审美对象的核心和医学审美实施的目标,并作为医学审美评价的主要标准。它在生物心理社会良好适应的健康概念的基础上,充实了健康的内容,提高了健康的层次,反映了文明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它对医学的社会服务宗旨和内容提出了新认识,并且开辟了广阔的服务途径。 医学的社会职能是为人的健康服务。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为社会健康服务的宗旨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

  • 扩张囊外露并发症的分型及综合预防技术

    作者:李江;王标;贺忠文;陈明福;刘本立;吴玉家

    目的研究扩张囊外露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技术。方法回顾分析1572个扩张部位中的扩张囊外露发生规律,提出扩张囊外露综合防止技术,并对287个扩张区进行临床验证。结果 1572个扩张部位中,扩张囊外露并发症发生率为6.23%,并分为5型。采用综合预防技术后扩张囊外露并发症发生率降到1.74%。结论利用综合方法可有效防止扩张囊外露并发症的发生。

  • 扩张后皮肤挛缩动力环境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凯;范志宏;崔磊;钱云良

    目的研究皮肤扩张后真皮内环境的变化及其与挛缩过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兔头部扩张模型进行皮肤扩张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放射免疫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真皮Ⅰ、Ⅲ型胶原以及透明质酸的变化。结果Ⅰ型胶原在皮肤扩张后出现破坏和修复的现象,而Ⅲ型胶原有一过性增多。透明质酸的含量在皮肤扩张后由30 ng/ml增加到80 ng/ml,而且在相当长时间内呈增高状态,快速扩张变化较常规扩张明显。结论扩张后真皮中的胶原结构发生重组,透明质酸的增加为扩张后皮肤挛缩提供重要的动力环境基础,快速扩张产生透明质酸多因此更易发生挛缩。

  •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量与扩张面积的关系

    作者:刘志飞;乔群;孙家明;张启旭;高静;李晖;王乃立

    目的通过测量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量与相应的扩张面积,初步探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本组7例病人分别于面、肩、胸、臀部埋入7个不同容量的扩张器,将每次注水扩张后的皮肤三维表面取模后转换成二维平面,应用计算机图象处理软件测定每次注水量与相对应的扩张面积。结果随扩张器内注水量的增加,其皮肤扩张面积也随之增加,但注水量达扩张器额定容积的130%~180%时,扩张面积即不再增加,趋向一个平台期。结论扩张器注水扩张并非没有限制,多达设计容量的130%~180%时,即使再增加注水量,也不会增加皮肤的扩张面积。

    关键词: 扩张面积 注水量
  • 每次反复注水快速皮肤扩张法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志;陕声国;龙道畴;张端莲

    目的探讨佳的皮肤扩张法,了解每次反复注水快速皮肤扩张法的效果及机理。方法白色乳猪4只,在脊柱两侧各设计3个皮瓣组,分别为每次反复注水快速扩张组、常规扩张组、对照组,在监测囊内压的情况下定期扩张,扩张结束后分别测定和比较扩张总面积、时间、皮肤的即时回缩率以及囊内压的变化,并进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每次反复注水快速扩张组扩张后总面积明显大于常规扩张组(P<0.05),皮肤即时回缩率与常规扩张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扩张总时间短于常规扩张组,扩张前囊内压在每次反复注水快速扩张组与常规扩张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每次反复注水快速扩张组扩张后皮肤的超微结构及功能与常规扩张组无明显区别。结论每次反复注水快速皮肤扩张法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皮肤扩张术皮瓣
  • 规范美容外科用语——与丁帆同志商榷“高分子双眼皮”

    作者:赵军

    [编者按]赵军同志所提出的“规范美容外科用语”十分重要,应唤起医学期刊、出版社编辑和医务人员们的重视。当前医学科学发展迅速,新的名词术语不断涌现,如何恰当准确命名,必须深思熟虑认真对待,这是一项严肃的学术问题,应是一个概念,只有一个名词,术语,否则将导致混乱,不利于学术的交流和发展。 我国有关领导机构有鉴于此,早于数年前即已建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办公室,组织医学领域内的每一学科进行该科的名词术语审定工作,作为法定标准,须一律遵照执行。有的学科已审定完毕,由科学技术出版社公布,有的学科正在进行中,整形美容外科名词,经过几年来的反复多次研讨,业已完成定稿,即将出版。赵军同志的期望的实现指日可待了。丁帆同志的文章对“所谓高分子重睑术”也是持不赞成态度,并特意加了引号的,在这里我们只是提出讨论,引起大家的重视。 “抛开唯利主义,尊重科学的美容外科,把已趋向庸俗化的美容外科引向正规的科学发展轨道,此其时也”。这是张涤生教授对目前我国美容外科界提出的中肯期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