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疗杂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중외의료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0742
- 国内刊号: 11-562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析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取并予以治疗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 治疗时,对照组病患以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而实验组病患则以小骨窗开颅手术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同时观察2组患者救治有效性. 结果 实验组病患治疗7 d以后,其血肿体积是(19.02±9.98)mL,治疗14 d以后,其血肿体积是(11.55±7.93) mL.同时,实验组出现1例并发症,占2.86%,对照组有9例,占2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26例(74.26%)病患生活能力达到一级标准,7例(20.00%)达到二级标准,2例(5.71%)达到三级标准,比对照组更具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而言,以小骨窗开颅手术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有助于改善病患临床指征和控制其血肿体积,同时还能改善病患生活能力,可推广.
-
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以宫腔镜为主的综合治疗在度宫腔粘连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64例宫腔粘连病例以宫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 结果 64例宫腔镜术后36例恢复正常月经,占56.25%(36/64);21例月经改善,占32.81%(21/64);7 例月经无改善或仍闭经,占10.94%(7/64).结论 宫腔镜对于宫腔粘连的治疗是有效的,尤其是轻中度患者.使用宫腔镜联合超声是手术安全成功的保障,宫腔镜术后宫腔内放置Foley导尿管,术后的雌孕激素周期治疗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宫腔放置合适的宫内节育器均有利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
-
伽马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伽马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中心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230例AVM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各115例,观察组给予伽马刀治疗,对照组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两组远期疗效. 结果 观察组畸形血管完全闭塞为61.7%,对照组畸形血管完全闭塞为22.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和并发症发生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伽马刀治疗AVM远期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低级别幕上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治疗方式选择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治疗低级别幕上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低级别幕上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B组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A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B组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为(25.4±2.3)d,B组为(14.9±1.6)d,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低级别幕上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血管栓塞方案,临床治疗有效率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 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同期选择100例非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患者均检测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检测效果. 结果 实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指标,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疾病患者(P<0.05);慢性肝病、消化道肿瘤、继发性肝癌以及其他肝脏疾病患者相比血清AFP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一甲胎蛋白检测(P<0.05);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甲胎蛋白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0.05). 结论 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检测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效果理想,且检测过程中联合甲胎蛋白能够提高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
-
急性加重期慢阻肺微创气管切开序贯通气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行有创-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疗法的临床优势. 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0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序贯治疗组,在有创机械通气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有创通气直至脱机,观察两组病例的感染、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3±2.9)d 和 (13.8±9.5)d (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1±3.4)d 和 (13.8±9.5)d (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分别为0例和5例(P<0.05),ICU住院时间(9.3±3.1)d 和 (15.5±7.1)d (P<0.05).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进行有创-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大大降低有创通气的时间及总的机械通气,缩减了VAP 的发生率,减少了住ICU 的时长.
-
60例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 分析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60例进行临床分析.将60例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患儿30例,对照组患儿3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利可君升白细胞药物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只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 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白细胞的数量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变化.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有25例患者治愈,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患者有19例患者痊愈,有效率为63.33%,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的危害小儿的成长发育,临床上主要通过运用抗生素进行预防为主要措施,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尽早的进行诊断,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能够治疗,能够避免对患儿造成严重的伤害.
-
两种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两种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应用. 方法 整群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2月间于该院收治的行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绳梯组采用绳梯穿刺法进行穿刺,扣眼组采用扣眼穿刺法进行穿刺,对比观察两组的穿刺效果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 结果 扣眼组的穿刺疼痛相比绳梯组的次数较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8,P<0.05);扣眼组的穿刺成功率也要高于绳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18,P<0.05). 扣眼组中形成血栓的患者例数为4例,而绳梯组形成血栓的患者例数为8例,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7,P<0.05);扣眼组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例数为5例,而绳梯组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例数为12例,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15, P<0.05).结论 扣眼穿刺法相对于绳梯穿刺法具有一定优势,扣眼穿刺法可有效避免穿刺时的疼痛,可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形成血栓、血管瘤以及内瘘狭窄或闭塞等,而且该方法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
探究骨髓细胞学检查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基层医院临床贫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5例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05例贫血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确诊率和贫血类型. 结果该次回顾性分析的105例患者中,确诊97例,不明原因8例,临床确诊率为92.38%;其中,缺铁性贫血32例(30.47%),急性白血病7例(6.67%)、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3.8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2.85%)、溶血性贫血4例(3.81%)、感染性贫血11例(10.48%)、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6例(5.7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例(3.81%)、肝(肾)性贫血24例(22.86%)、淋巴瘤1例(0.95%)、多发性骨髓瘤1例(0.95%)、原因不明8例(7.62%). 结论 骨髓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贫血、确定贫血分型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于ICU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营养支持、加强痰液引流、免疫调节、机械通气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抗炎治疗(50 mL,q12 h). 两组患者持续给药2周后对比疗效及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118.67± 9.01)pg/L、IL-6(79.68±14.82)pg/L、TNF-α(13.68±5.41)mg/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水平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降低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过程中应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8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比组患者采取单纯应用多潘立酮的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比组67.5%. 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的方法疗效较为突出,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速度,降低不良反应症状.
-
齐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通过对整群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齐拉西酮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齐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PA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 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ASS评分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齐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PASS评分,无严重不良反应,其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未给予抗抑郁药物. 治疗组30例即在常规治疗上加用西酞普兰20 mg, qd口服.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分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组4W后HAMD均分为(16.7±3.22)分,治疗组8W后HAMD均分为(11.7±2.21)分,症状显著改善,治疗前后症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同时与同一时期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状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PSD及时筛查、尽早药物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靶向药物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
目的 对靶向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患者行培美曲塞联合卡莫司汀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以吉非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7.5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24.24%,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小儿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探析
目的 研究小儿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在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15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儿分为三组,每组各51例病例. 第一组取0.01 μg/(kg·min)舒芬太尼静脉输注,第二组取0.02μg/(kg·min)舒芬太尼静脉输注,第三组单纯给予生理盐水滴注,输注后30 min后,靶控输注丙泊酚. 详细记录3组患儿BIS与丙泊酚EC50值、BIS与OAA/S评分、丙泊酚EC50、LOC时间,并给予比较.结果 ①丙泊酚EC50与BIS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78、-0.87,两者为负相关(P<0.05).BIS与OAA/S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 0.87、0.81、0.92,两者为正相关(P<0.05). ②第一组、第二组的 EC50、均低于第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第二组的BIS、LOC时间均高于第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麻醉诱导期,将丙泊酚与舒芬太尼联合使用,能够使患儿意识消失时所需丙泊酚浓度降低,协同作用非常明显,舒芬太尼的使用可以使丙泊酚镇静作用增加.
-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日光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临床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日光皮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 从2012年11月—2014年4月在该院收治的日光皮炎患者当中随机选取70例,随机分为的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和常规治疗相配合,对照组患者用维生素E霜和常规治疗并用,治疗后对比评价两组临床治愈效果及疗效,并记录.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的症状有了一定程度改善,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7.1.%(34/35),要显著高于对照组40.0%(14/35),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统计学.结论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用于治疗日光性皮炎具有临床较好疗效,复发率低,具有在临床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
纤溶酶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以纤溶酶联合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所得到临床效果. 方法 整群选择2014年4月—2015年3月曾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以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选择血塞通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纤溶酶进行治疗. 结果 对照组中患者临床有效率为74.1%,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能够达到92.6%;观察组中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平均为(26.6±8.6)分、(8.4±2.4)分,对照组中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平均(26.8± 8.8)分、(14.5±3.5)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优秀;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以纤溶酶联合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能够得到较理想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神经功能,并且不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
低剂量沙利度胺结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和讨论应用低剂量沙利度胺结合常规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情况. 方法 随机抽选2007年1月—2014年12月以来,在该院血液科进行治疗的10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他们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化疗以及低剂量沙利度胺结合常规化疗进行临床诊治,并观察、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临床效果. 结果 统计学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血M蛋白、血红蛋白浓度以及骨髓浆细胞值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2.0%)以及OS、PFS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2.0%),组内及组间对比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低剂量沙利度胺结合常规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诊治,其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指标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延迟患者生存时间,因此,它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科学的临床诊治方法.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以便提供治疗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2011 年4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实验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治疗后观察对比两组的客观疗效、临床受益率、不良反应及生存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临床收益率及两年后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胰腺癌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和研究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情况. 方法 随机择取 2009年6月—2015年6月以来, 在该院进行诊治的2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 将他们根据入院就诊时间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100例),分别采用常规疗法和醒脑静注射液进行临床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1±3.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2.3±4.0),而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0%)与对照组患者(81.0%)相比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1.0%)略高于对照组患者(0),但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其疗效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理想,不良反应少,因此,它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法.
-
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整群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5月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单纯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定,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43±2.03)分,优于对照组的(17.89±3.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略低于对照组(1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脑梗塞采取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依达拉奉治疗,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盐酸吗啡缓释片口服与直肠给药控制癌痛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分析和探讨盐酸吗啡缓释片口服与直肠给药控制癌痛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癌痛患者,分为口服给药组(n=32)和直肠给药组(n=32),口服给药组为盐酸吗啡缓释片口服,直肠给药组是将盐酸吗啡缓释片通过直肠给药,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作比较分析. 结果 治疗后直肠给药组患者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口服给药组(P<0.05);直肠给药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盐酸吗啡缓释片口服给药和直肠给药均能实现不错的临床效果,但直肠给药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是一种安全、简单、疗效显著的给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整群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9例. 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及降压、调控血糖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氯化钠溶液100 mL静滴,2次/d; 疏血通6 mL+氯化钠溶液250 mL静滴. 疗程14 d. 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 19 例(38.78%),显著进步17例(34.69%),进步8例(16.33%),总有效率89.8%;对照组基本治愈8例(16.33%),显著进步11例(22.45%),进步9例(18.37%),总有效率57.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联合厄多司坦在极重度COPD稳定期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联合厄多司坦在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COPD)的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厄多司坦口服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 FEV1=(0.72 ±0.26)L;FEV1/FV=(53.55 ±7.98)%;FEV1%pred=(34.54 ±7.89)%;SGRQ 评分=(49.36 ± 2.58) 分;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 FEV1=(0.73±0.21)L;FEV1/FV=(53.34±7.02)%;FEV1%pred=(33.08±5.48)%;SGRQ 评分=(50.35±3.39)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SGRQ评分相当(P>0.05),但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其中对照组为为(2.33±1.28)次;研究组为(1.07±1.13)次. 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联合厄多司坦治疗极重度COPD稳定期较单独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更为有效.
-
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预防缺血性脑中风
目的 探讨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预防缺血性脑中风效果及出血风险. 方法 整群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172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出血风险评分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低危组口服华法林中等强度抗凝,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控制在2.0~3.0,高危组患者口服华法林低等强度抗凝,INR控制在1.5~2.5;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随访期间缺血性脑卒中风险与出血栓塞等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低危组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6.49%、2.60%、1.30%)与高危组(7.37%、3.16%、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INR值(2.62±0.33),高危组INR值(1.86±0.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2,P<0.05);低危组死亡1例,高危组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患者栓塞、出血、腹部不适发生率为9.09%、2.60%、1.30%,与高危组(9.47%、4.21%、2.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INR诊断患者出血风险,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95%CI:0.827~0.946),INR的cut-off值2.85,该值下判断出血敏感性为81.1%,特异性为67.2%. 结论 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依据出血风险调整其抗凝强度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及降低患者出血风险.
-
重症胰腺炎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并探讨重症胰腺炎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为胰腺炎的救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肾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后,患者的腹痛腹胀症状得以缓解,血压、心率以及呼吸次数指标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提升其存活率,对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今后的治疗护理中推广应用.
-
AHHD对腹腔手术患者机体内环境的影响
目的 用乳酸钠林格氏液(LR)和万汶(V)行AHHD,研究腹腔手术患者机体内环境的变化.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2月腹腔手术病例66例, 信封法随机分为万汶组(V组,n=33),林格氏液组(R组,n=33). 分别行AHHD. 对比观察机体扩容前后的扩容情况、CVP、电解质、血常规及酸碱平衡变化. 结果 两组间扩容率、CVP、Ca2+、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扩容时间、HB、BE、HCT、HCO3_、pH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容后,扩容率:V组(23.6±9.2)%, R组(10.0±5.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50,P<0.05), CVP:V组(14.3±3.3) mmHg,R组(9.2±3.5) 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35,P<0.05).K+:V组(3.9±0.8)mmol/L,R组(4.3±0.5)mmol/L. 结论 ①AHHD万汶扩容效果明显优于林格氏液. ②AHHD可致CVP显著增高. ③AHHD万汶可致低血K+、低血Ca2+.
-
尿干化学分析仪与尿有形成分分析仪联合检测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尿干化学分析仪与尿有形成分分析仪联合检测尿路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260例标本检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亚硝酸盐试验结果同细菌培养进行比较. 结果 ①细菌计数敏感性(50.76%),特异性(77.83%),阳性预测值(60.18%),阴性预测值为(82.69%)相较于三项联合敏感性(80.01%),特异性(82.21%),阳性预测值(64.32%),阴性预测值(86.51%)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白细胞计数在上述有关方面相较于三项联合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亚硝酸盐在上述有关方面相较于三项联合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尿干化学分析仪与尿有形成分分析仪联合检测方法,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的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可在较大程度上排除尿路感染,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
物理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4例分析
目的 分析物理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4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方法)和研究组(采用物理综合疗法),各32例,对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及关节肿胀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物理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0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7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疗效分析. 结果 该组病例手术时间,I、II型平均 (62.5±5.7)min, III、IV型平均(94.0±10.3)min,出血量I、II型平均(197.5±15.6)mL,III、IV型平均(311.2±21.4)mL,输血43例,生物型固定术后3周下床,骨水泥固定术后1周下床活动,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下沉及假体周围感染现象,26例患者可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33例患者需辅助行走,生活质量有所下降,所有幸存随访患者均予以摄片,大粗隆骨折患者骨折均愈合. 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方法.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失血分析
目的 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6月—2014年2月采用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69例进行统计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对年龄、性别、肥胖及骨折类型进行分析,并分析隐性失血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结果 男性组与女性组、肥胖组与非肥胖组间隐性失血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的隐性失血量高于非高龄组(P<0.05). 在隐性失血量方面,不同骨折类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隐性失血量<650 mL与隐性失血量>650 mL组间术后弃拐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患髋Harri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存在较多的隐性失血,性别、肥胖不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高龄、骨折类型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隐性失血对术后康复有重要影响.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有胆道手术史肝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对有胆道手术史的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010年4月—2014年9月,共收治9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其中有胆道手术史者38例(A组)、无手术史者58例(B组),均采用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取石术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60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结石分布情况、取石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B组(P<0.05). A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2.6%、B组为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远期并发症比较,A组发生率为18.4%,远高于B组的1.7%.两组终结石清除率比较,A组为97.4%,与B组的100%相近(P>0.05).结论 对于有胆道手术史的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应用价值. 方法 将该院儿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8例住院新生儿分别归入重症感染组(64例)、一般感染组(132例)、非感染组(92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结果 一般感染组132例,降钙素原阳性46例,阳性率34.85%,阴性86例;重症感染组64例,降钙素原阳性40例,阳性率62.5%,阴性24例;非感染组92例,降钙素原阳性9例,阳性率9.78%,阴性83例. 重症感染组PCT阳性率高,一般感染组其次,非感染组阳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值随病情的好转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①通过检测288例患儿血清PCT水平可以明确患儿的感染情况,可有效鉴别细菌感染;②新生儿肺炎有多种病因,并非细菌感染一种,PCT检测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鉴别指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
-
饮食干预结合驱铅药物治疗铅中毒儿童
目的 评价驱铅药物与综合干预对儿童铅中毒的干预效果. 方法 整群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血铅水平在100μg/L以上的患儿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干预前进行血铅检测留样,对两组患儿均进行驱铅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实施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和行为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干预4个月后复检血铅. 结果 观察组患儿铅中毒相关防护知识调查得分、饮食及卫生行为习惯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后,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的血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驱铅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强饮食干预可有效纠正患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和不良卫生习惯,降低血铅水平,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不同频率电刺激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频率的电刺激治疗面肌痉挛疗效. 方法 该研究病例来源于2012年4月—2015年4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HFS患者62例. 该研究中应用1Hz和2Hz两种频率的电刺激疗法治疗面肌痉挛,根据治疗频率的不同分为两组,1Hz治疗组为A组,2Hz治疗组为B组. 观察指标为患者面肌痉挛的COHEN分级,记录两组的有效率及治愈率,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来比较两组的疗效,进而寻找佳的治疗频率. 结果 共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62例,A组治疗30例,B组治疗32例. A组的治愈率10%,缓解率70%;B组治愈率6.25%,缓解率40.6%. 两组治愈率χ2=0.006, P=0.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缓解率χ2=7.005,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较轻,依从性更好. 结论 1Hz频率电刺激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较2Hz更好.
-
高龄老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特点及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高龄老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特点及治疗策略. 方法 整群选取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20例高龄老人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回观性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术中全部患者分离粘连蛛网膜,行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进行治疗15例,仅进行微血管减压术5例. 结果 术后症状完全消失者15例, 5例明显减轻. 术后面部麻木5例,伤口局部皮下积液2例,伤口脑脊液漏1例,肺部感染1例,小脑肿胀1例,听力下降者1例,病毒性疱疹4例. 予以相关治疗后好转. 随访5~36个月,无复发病例,面部麻木患者生活不受影响. 结论 应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方案,充分分离蛛网膜粘连,三叉神经入脑干连接处(REZ区)充分减压,对改善患者预后起到决定性作用.
-
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和皮瓣治疗手足软组织创伤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和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损伤的综合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2006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手足软组织缺损患者62例,观察组32例,行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改良植皮修复术;对照组30例,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观察成活率与并发症,随访6~18个月. 结果 观察组筋膜瓣完全成活,外观、质地良好,创面Ⅰ期愈合,感觉正常;对照组8例静脉危象,经拆线减张、罂粟碱解痉后缓解,创面Ⅱ期愈合,其余皮瓣完全成活,外观臃肿,触感麻木. 观察组创面Ⅰ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VS 73.3%,χ2=9.798,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治疗手足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优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
-
克氏针与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克氏针与钢板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进行观察,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43例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钉固定. 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3.7%,对照组优良率为72.1%,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 对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3%(P<0.05). 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疗效显著优于克氏针,值得应用.
-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探索
目的 探究在口腔种植修复手术中附着龈重建的具体应用. 方法 整群择取2010年4月—2015年4月这2年间前来该院口腔科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48例患者,全部患者均为后牙区缺乏附着龈,且角化黏膜组织(直径超过0.5 mm)均存在于牙槽嵴顶,将其设为实验组.选择基线资料相同的同期48例附着龈缺乏患者,设为对照组.为实验组48例患者行以改良过的根向复位瓣手术来进行附着龈的重建,术后第1个月末修复烤瓷冠. 为对照组48例患者在牙种植区中心取切口,剥离骨膜后在上部基台进行愈合操作. 针对患者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术前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 就有效角化黏膜宽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半年宽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和术后半年与术前相比也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恢复效果远远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改良过的根向复位瓣手术应用于附着龈重建,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临床意义鲜明.
-
腹腔镜辅助胆道镜实施保胆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胆道镜实施保胆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共计90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 结果 治疗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0.4±6.3) min,术中出血量为(5.8±1.2) mL,术后排气时间为(18.0±2.1) h,住院天数为(5.2±0.6) d;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2.6±5.9) min,术中出血量为(12.0±4.1) mL,术后排气时间为(30.5±2.9) h,住院天数为(6.3±2.1) d;对比发现,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辅助胆道镜实施保胆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方案. 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水平与脑梗塞的有关分析
目的 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水平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0月于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30例患者,74例脑梗塞患者定为观察组,56例非脑梗塞患者定为对照组,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水平检测,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为77.03%,对照组为26.79%,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右颈总动脉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具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部分脂肪代谢异常有关,血脂水平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梗塞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磁共振和双源CT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对比
目的 对磁共振和双源CT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141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结果作为参照,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双源CT与MRI对膝关节外伤的检出率分别为70.9%与94.3%,组间比较MR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手术结果作为参照,对不同类型膝关节外伤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显示,MRI对于骨质损伤、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及关节囊积液的显示情况均优于双源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I对于膝关节外伤的各项检出率均高于双源CT. 术前通过MRI全面检查掌握膝关节损伤情况,有助于帮忙骨科医生合理制定手术预案.
-
鼻咽癌(NPC)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CT诊断与MRI诊断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比较CT与MRI诊断鼻咽癌(NPC)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与MRI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断结果. 结果 鼻咽部检查结果中,CT与MRI的检出率分别为35.0%和72.5%; 颅底部检查结果中,CT与MRI的检出率分别为22.5%和57.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判断中,CT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与MRI诊断鼻咽癌(NPC)患者局部侵犯情况均有诊断效果,MRI的检出率相对较高,CT可查看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临床上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联合自拟苦参汤熏洗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应用自拟苦参汤熏洗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整群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予以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观察组予以自拟苦参汤熏洗坐浴,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术后3 d、7 d,观察组的VAS评分与水肿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0.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P<0.05). 结论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配合中药苦参汤熏洗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切口水肿及肛门疼痛,促进切口愈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曲度邦腰椎牵引仪配合活血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曲度邦腰椎牵引仪配合活血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 将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接受保守治疗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干预组接受曲度邦腰椎牵引仪配合活血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曲度邦腰椎牵引仪治疗. 治疗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腰椎疼痛程度、活动程度和功能情况. 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JOA评分(16.69±2.14),高于对照组的(11.47±1.57);ODI评分(16.87±2.06),低于对照组的(23.45±4.29);腰椎活动角度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曲度邦腰椎牵引仪配合活血中药外敷治疗能够缓解腰痛程度、增强腰椎功能和活动度,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对更为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
-
穴位贴敷配合化浊解毒中药治疗慢性胃炎机制探讨
目的 针对穴位贴敷配合化浊解毒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穴位贴敷配合化浊解毒中药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穴位贴敷配合化浊解毒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1月该院接收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3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此183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91例,实验组92例.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给予对照组91例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实验组92例患者预见性护理方式,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治疗有效率以及血糖血压正常率、发展为心肌梗死的几率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92 例患者的满意度、治疗有效率、血糖正常率、血压正常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 98.91%、100%、94.57%、85.87%、2.17%. 对照组91例患者的满意度、 治疗有效率、 血糖正常率、 血压正常率、 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 86.81%、92.31%、75.82%、68.13%、12.0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方式不仅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压的正常率,同时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抽选2012年1月—2015年4月,该院接收行胆囊切除术患者343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性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结果. 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并发症总率(1.2%)、护理满意率(98.3%)和常规组(6.5%、94.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临床住院时间(4.20±0.42)、下床时间等指标和常规组(7.40±1.2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行胆囊切除术期间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突出,可降低患者疼痛度,缩短住院时间,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
分娩产妇的心理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产妇分娩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该院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产妇的HAMD评分、SDS评分、自然分娩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HAMD评分(16.5±3.3)分,对照组HAMD评分(21.3±1.2)分,研究组SDS(39.3±5.5)分,对照组SDS(46.3±5.3)分,研究组HAMD评分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00%. 自然分娩率研究组58.00%,对照组自然分娩率32.00%,研究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4.0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产妇分娩前、中、后等阶段加强心理护理可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减轻其心理负性情绪,促进机体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该院医治的13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3月—2015年2月间, 该院医治的13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观察组. 在临床中,对于对照组只进行传统护理;对观察组则在早期进行系统护理,且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二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的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5.51±1.41)、(4.82±1.19)和(6.82±1.49)d,住院时间为(25.1±1.1) 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嘱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8.46%和100%,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4.62%、79.23%),两组患者的医嘱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小儿肺炎患者,采用早期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肺炎的康复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估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 两组均实施常规综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0.83%、95.83%,高于对照组的60.42%、89.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5.32±6.24)d,相比于对照组的(21.43± 8.32)d显著缩短(P<0.05);护理后两组的SDS及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 结论 在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治疗护理中介入心理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82例浅表淋巴结肿大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主要病因. 方法 整群选择该院于2011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8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查等检查结果,对浅表淋巴结肿大进行病因分析. 结果 该组82例患者中,良性肿大者26例(31.70%),恶性肿大者56例(68.29%),恶性肿大发生率高于良性.良性肿大者中,感染为主要病因,其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病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恶性肿大者中,非霍奇金淋巴瘤百分比高,显著高于其他病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百分比次之,与其他病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病程大于2周的浅表淋巴结肿大以恶性肿大为主,其中感染、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均为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主要病因,提示临床诊断时,应结合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等辅助手段,综合分析确定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