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349
- 国内刊号: 14-131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孕期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96例孕妇,根据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分A-FABP为正常葡萄糖耐量妊娠组(NGT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用ELISA方法 测定患者血清A-FABP浓度,同时测定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化验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 IR)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分析各指标与A-FABP的关系.结果 GDM组血清A-FA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HOMA -IR均高于NGT组,而ISI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A-FABP与 BMI(β=0.186,P=0.027)、TG(β=0.182,P=0.024)、HOMA -IR(β=0.214,P=0.014)呈正相关,与ISI成负相关(β=-0.212,P=0.014).结论 GDM 患者血清A-FAB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
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将8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常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洋地黄、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疗程均为10个月以上.治疗前均后行超声心动图,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与63.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CHF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
简易血管腔内电凝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33例
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我国人群中约25%的女性和15%的男性罹患此病[1].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疗效肯定,但创伤大、恢复慢且遗留明显手术瘢痕.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治疗理念的进步,各种微创术式应运而生.激光静脉腔内闭合术(EVLT)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发展迅速.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激光光纤,在静脉腔内输送810 nm波长的红外线激光产生"热剥离作用",导致内皮细胞和静脉壁损伤,形成纤维化而使血管产生收缩和永久闭锁作用,但对血管周围正常组织无损伤.然而,激光静脉腔内闭合治疗仪价格较贵,且激光光纤价格不菲 ,使患者住院费用大幅度增加.
-
心可舒片联合丁咯地尔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心可舒片是治疗冠心病常用的纯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观察到许多患者经心可舒片治疗后眩晕、颈部僵硬等症亦有改善.2010年-2011年我院用心可舒联合丁咯地尔随机治疗颈性眩晕8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脉络宁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前提下,治疗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传统治疗方案.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尤其硬通道微创穿刺术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资料,其中微创组40例应用硬通道微创穿刺术,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开颅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回访,其临床表现按Barthel指数评定法评定,对比分析微创治疗较传统治疗的临床优势.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越高和血肿量较小者预后较好,硬通道微创穿刺术组术后预后优于传统手术组,且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者的经验,采取个体化的原则,准确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尽可能选择硬通通微创术以减少创伤及并发症,利于术后恢复.
-
奥美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对预防颅脑损伤所致应激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91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针对颅脑外伤进行相应处理及抑酸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康复新液加强胃黏膜的防御及修复治疗.比较两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15.56%,对照组为43.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早期干预对预防重度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较单纯抑酸治疗疗效明确.
-
耳压法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失眠成为临床常见病症.失眠,中医称"不寐",轻者入寐困难,时寐时醒,或寐而不酣,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1].失眠患者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副反应,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2011年3月-2011年10月我科采用耳压疗法治疗82例失眠,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8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34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复方川芎嗪注射液8 mL和硝酸甘油5 mg~10 mg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0 d.治疗组口服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3 mL,每日1次,连用10 d.结果 治疗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1.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 89.7%,对照组分别为75.0%、6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
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识别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近3年来住院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归纳其临床表现特点,容易漏诊和误诊原因,总结早期识别方法.结果 本组52例中,无痛型18例,各种心律失常12例,异位疼痛型9例,麻痹性肠梗阻主要表现5例,呼吸困难表现4例,前列腺肥大尿潴留3例,休克肾衰1例.早期误诊32例,高危病例32例,转院行冠脉介入术(PCI)6例,静脉溶栓13例,死亡19例.结论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多,高危因素多,并发症多.
-
金水宝、氨溴索、茶碱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
目的 应用金水宝、氨溴索、茶碱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观察其对COPD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急性加重次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治疗后进入稳定期的COPD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金水宝胶囊3粒,3次/日;氨溴索片30 mg,3次/日;茶碱缓释片0.2 g,2次/日.对照组仅给予茶碱缓释片0.2 g,2次/日.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6MWT及急性加重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两组治疗后6MWT均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治疗组的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 金水宝、氨溴索、茶碱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6MWT,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能很好耐受.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 探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同时常规抗凝治疗;28例常规进行抗凝、溶栓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临床变化,并进行1个月~46个月随访.结果 观察组在出院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0%和57.1%,P<0.01),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98.0%和75.0%,P<0.01);观察组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4.0%和28.6%,P<0.05),静脉血栓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和17.9%,P<0.05);观察组在肺动脉栓塞(PE)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0%和14.3%,P<0.01).结论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优于传统溶栓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肺栓塞的发生,但应严格掌握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指征.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糖尿病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62例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衰竭疗效满意.
-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治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复习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收治的9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SSEH)的诊断、治疗方法 及预后情况.结果 MRI示椎管内硬脊膜外梭形或半月形占位影,多位于椎管后方或侧后方,血肿多发生于颈胸段.病人预后与血肿位置及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间隔及病人病情进展速度密切相关,与MRI中脊髓变形情况及术后康复治疗亦具有相关性.结论 MRI是SSEH诊断的佳方法,明确诊断后及时手术治疗及术后合理的康复锻炼有利于改善SSEH的预后.
-
益心舒联合左归丸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左归丸对绝经前后综合征引起的潮热、汗出、心悸、气短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198例绝经前后综合征引起的潮热、汗出、心悸、气短者,中医辨证为肝肾阴亏、心肾不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予益心舒胶囊联合左归丸、坤宝丸口服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改良Kapperman积分、血清雌二醇(E2)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并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两组在围绝经期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6.03%、65.28%(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E2、FSH水平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E2、FSH水平变化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左归丸对治疗绝经前后期症属肝肾阴亏、心肾不交者潮热汗出、心悸气短等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动脉壁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1例脑梗死患者及41例无脑梗死者双侧颈部动脉行超声检查,包括观察头臂干及双侧锁骨下动脉、动脉壁内中膜增厚情况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量、形状及内部回声.结果 脑梗死患者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29例,发生率为70.7%.无脑梗死者41例有斑块形成者25例,发生率为61.0%.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左侧略高于右侧.脑梗死组脂质斑块及复合斑块例数明显多于无脑梗死组.结论 脂质斑块及复合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不稳定斑块进行早期治疗、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研究组)和文拉法辛组(对照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66.7%,对照组显效率60.0%(P>0.05).两组治疗1周末,HAMD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1周末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其他时间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轻微,TES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安全有效,且起效较文拉法辛快,依从性好,适合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
-
胡源民治疗冠心病经验介绍
胡源民老师早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从医经验丰富,为中国香港名中医.2007年9月以来,胡源民老师亲临本院传授其诊疗经验,其应用中医辨治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笔者体会颇深.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现将胡源民老师治疗胸痹、心痛特色总结如下.
-
养心归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房纤颤7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养心归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心房纤颤住院患者228例,其中采用养心归草汤治疗组(A组)80例,美托洛尔治疗组(B组)73例,养心归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C组)75例.观察出院前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心房纤颤发生情况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 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A组为95.0%,B组为91.8%,C组为98.7%;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A组为93.7%,B组为90.4%,C组为97.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归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房纤颤具有较好的疗效.
-
心衰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衰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60例,按Framingham诊断标准进行评估,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西医标准治疗心衰基础上加用心衰合剂;对照组仅用西医对心衰的标准治疗.治疗15 d后重新评价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EF)以及NT-proBNP浓度.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NT-proBNP浓度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分级、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T-proBNP较EF和心功能分级敏感性更高,是一个很好的评价中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的指标.
-
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BNP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输注,疗程15 d.两组治疗前后检测心功能及血浆BNP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疗效;血浆BNP是评价CHF治疗效果的良好指标.
-
缺氧对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力以及右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肺心病患者不同缺氧程度时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同时取健康成人作对照,探讨缺氧对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肺心病患者为病例组,并选取3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测定治疗前以及病情缓解后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PAPS)、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DRV)、右心室射血分数(EFRV).结果 治疗前,肺心病患者病情不同,缺氧程度不同,与健康成人比较,PAPS、RVAW、EDRV、EFRV均明显异常(P<0.01).治疗后,与健康成人比较,肺心病患者PAPS、RVAW、EDRV、EFRV均明显异常(P<0.01).缺氧程度不同的患者之间比较发现,PAPS、EDRV、EFRV等指标均有所异常(P<0.05或P<0.01).结论 缺氧对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力以及右心室结构与功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改善缺氧有利于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功能.
-
心可舒片联合ARB类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心可舒片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致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给予心可舒片及ARB类降压药;对照组84例,给予空白胶囊及ARB类降压药.观察患者治疗3个月和1年后血压、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并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心房纤颤、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可舒片联合ARB类降压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而且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心脏病所导致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
-
心可舒对高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可舒对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心可舒和阿司匹林;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吡拉西坦盐水+血栓通注射液5支),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脂等指标检测.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CRP、FIB、D-二聚体较治疗前降低(P<0.05),并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心可舒不仅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变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
-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BN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与西药常规治疗配合使用,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
环磷酸腺苷葡甲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环磷酸腺苷葡甲胺(心先安,MAC)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MAC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扩血管、利尿、降压、改善心功能等.MAC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MAC 120 mg加入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总心率、平均心率、小心率的变化、心电图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MAC组治疗后24 h总心率、平均心率和小心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AC组24 h总心率、平均心率和小心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MAC组为78.3%,对照组为87.0%;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MAC组为73.9%,对照组为87.0%.MCA组临床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AC能增加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可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将62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成稳心颗粒加美托洛尔组(治疗组)与美托洛尔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1.18%(P<0.05).结论 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室性早搏疗效确切.
-
中药配合耳压法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医药综合干预对轻度高血压和高血压易感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1级高血压或高血压易感人群入选标准的受试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宣传教育、限盐饮食、运动处方治疗);干预组采用基础疗法+菊明颗粒、耳压法、磁珠按压法治疗.结果 生活质量,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情感职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综合干预轻度高血压病的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入选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利用患者ST段回落、肌酸激酶同工酶、再灌注心律失常及胸痛症状间接判断梗死血管是否再通,观察疗效.结果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 min、60 min和90 min的血管再通率分别是37.9%、67.8%和92.0%,随访35 d死亡率为6.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
-
胸主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胸主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和对照组30例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计算斑块发生率.同时检查升主动脉,观察有无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并且测量IMT,计算斑块发生率.结果 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和胸主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颈动脉、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的敏感度分别为66.67%、23.33%,对冠心病的特异度分别为56.67%、96.67%.结论 超声检测胸主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温阳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温阳活血法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强心剂等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活血为主的温阳益气活血汤,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与体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两组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测定血清脑钠肽(BNP)浓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优于对照组的78%(P<0.05).两组治疗后SV、CO、CI、LVEF、LVEDD、BN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阳活血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确切的疗效,对心功能各项指标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老年高血压病人踝臂指数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踝臂指数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8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按照血清尿酸水平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40例(血尿酸≤420 μmol/L),B组42例(血尿酸>420 μmol/L),分别测定踝臂指数.结果 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踝臂指数降低,A组>B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尿酸水平的增高与踝臂指数降低关系密切.
-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和节气规律的研究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季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规律,以指导AMI的防治.方法 将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住我院ICU的AMI患者315例,根据胸痛开始出现的时间进行分析,分别根据发病的时间点、发病的季节、发病的节气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315例AMI患者,按照时间点分析发病时间点高峰在07:00~12:00,其次是00:01~06:00;按照春季(1月~3月)、夏季(4月~6月)、秋季(7月~9月)和冬季(10月~12月)将一年分成4个季节进行分析,发病季节高峰在春季;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分析,发病节气高峰在清明和处暑.结论 AMI的发病的时间段、季节以及二十四节气分布均具有相应的高峰.
-
352例70岁以上冠心病病人的介入治疗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的特点和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52例70岁以上冠心病病人的介入资料.结果 病例手术成功率96.0%,病变成功率92.6%.其中87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梗死血管,开通率100.0%.352例病人多支病变309例(87.8%),对693处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慢性闭塞病变63处,成功率77.8%.术前靶血管平均狭窄(86.2±9.3)%,术后残余狭窄(6.7±5.8)%.住院期间死亡10例(2.8%);严重并发症(死亡、急诊冠脉旁路移植、Q波心肌梗死)3.4%.结论 70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病人的冠脉病变严重,但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可以接受的.
-
精简天麻钩藤饮合ACEI类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精简天麻钩藤饮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中西药组口服精简天麻钩藤饮配方颗粒和依那普利治疗;中药组口服精简天麻钩藤饮配方颗粒治疗;西药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3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血压变化,临床症状积分和生存质量积分,疗程结束后对证候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作出评价.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中西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结论 精简天麻钩藤饮合ACEI类药有显著的降压效果,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症状,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精简天麻钩藤饮或ACEI类药.
-
心康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心康胶囊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8例,观察服用心康胶囊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进行心电图、24 h心电监测、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的检查.结果 心康胶囊对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型患者的有效率达97.3%,其次是初发型心绞痛有效率为93.1%,恶化型心绞痛87.5%;混合型心绞痛75.0%,自发性心绞痛66.7%.心电图ST段改变的总有效率为96.4%,频发早搏有效率为88.9%.此外,心康胶囊能明显调整血脂水平并改善血液流变学.结论 心康胶囊具有益气活血止痛作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早搏、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146a表达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MicroRNA-146a (miR-146a)基因的表达,并探讨炎症因子及其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分离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18例胸痛综合征(CP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Real-time PCR法及Northern blot法检测各组患者PBMC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同时,将分离的PBMC在体外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及抗炎因子白介素(IL-10)的表达水平,并对miR-146a与炎症因子的表达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AMI组和UA组患者miR-146a基因表达明显高于SA组与CPS组(P<0.05),而SA组和CP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 显示,AMI组及UA组培养基上清中TNF-α、IFN-γ明显高于SA组及CPS组(P<0.01),而IL-10表达明显并无显著变化(P>0.05).相关性研究发现,miR-146a 的表达与TNF-α、IFN-γ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CS患者miR-146a表达明显增加,并与促炎因子表达呈正相关,提示miR-146a功能亢进可能参与了ACS炎症反应过程,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发病机制之一.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ANP、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射血分数(EF)与血浆心房利钠肽(ANP)和脑利钠肽(BNP)的关系.方法 应用快速免疫荧光法检测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ANP和BNP浓度,探讨血浆ANP、BNP与EF之间的关系.结果 心脏EF越低,血浆中ANP和BNP的浓度越高.ANP与BNP水平与EF呈负相关(r=-0.346,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血浆ANP、BNP水平可直接而准确的定性表达出患者心功能早期改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可用于评价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中药序贯治疗高龄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序贯治疗对高龄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IACS)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高龄老年NSTEIACS 患者5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序贯治疗,先予活血祛瘀之丹红注射液,而后改用益气滋阴之参麦注射液,分别使用15 d,共30 d.检测血栓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Fg),对心电图ST段变化及心绞痛疗效指标进行评价;并跟踪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结果 治疗组血栓相关指标及Fg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NST及ΣST改善及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反复心绞痛(AP)发作、心力衰竭(HF)、心律失常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发生率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中药序贯治疗能促进老年NSTEIACS患者的心肌再灌注,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心脏事件发生,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
早期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2008年3月-2011年3月住院治疗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个体化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发病24 h内服用阿司匹林,连续应用14 d,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第14天两组积分均减低,但治疗组减低的幅度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60.0%(P<0.01).结论 早期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有效阻断病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
-
丹红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43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合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副反应少,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
银杏叶提取物片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β-Ap、VEGF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片对血管性痴呆(VD)病人血清β淀粉样蛋白(β-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5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β-Ap、VEGF的含量变化,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β-Ap含量较治疗前下降(P<0.05),VEGF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及治疗前后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片能改善VD病人的认知功能,降低β-Ap含量,增加VEGF含量.从而减轻缺血缺氧性损害,改善脑血流,促进病人康复.
-
心脑舒通联合洛丁新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合洛丁新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用洛丁新合心脑舒通治疗;对照组用洛丁新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7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脑舒通合洛丁新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sICAM-1、IL-1、IL-6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1)、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80 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42例,采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42例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后外周血sICAM-1和IL- 1、IL- 6含量,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7 d、14 d时外周血sICAM-1、IL- 1 和IL- 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和IL-1、IL-6水平,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卫生经济学评价
目的 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 将北京、上海五家三甲医院收集的3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试验组和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客观评价两组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的经济成本的差异.结果 在住院治疗期间,试验组的治疗费及护理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但在3个月及6个月随访期间,试验组的医疗费用及护理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可以明显地减少卒中病人后续治疗的医疗费用,节约社会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组予舒血宁注射液20 mL,1次/日静脉输注;盐酸法舒地尔6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1组予盐酸法舒地尔6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2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法舒地尔治疗.3组疗程均为14 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和3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86.8%,治疗组明显高于两对照组 (P<0.05).3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
协同应用MR图像的SIR值和rADC值对脑梗死分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协同应用MR图像的信号强度比(SIR)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对脑梗死MRI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5例脑梗死病例按发病时间分为5组,各25例.A组(急性期)发病1 d,B组(亚急性早期)发病2 d~6 d,C组(亚急性中期)发病4 d~7 d,D组(亚急性后期)发病8 d~14 d,E组(慢性期)发病1 d以后.分别测算梗死各期DWI图、T2WI图 和FLAIR图的平均信号强度值、SIR值和梗死灶的ADC值、r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WI图:B组、D组、E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AIR图:A组与E组比较,B组、C组分别于D组、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图:A组与E组比较,B组、C组、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DWI图、FLAIR图和T2WI图的平均SIR值与病程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患侧与健侧各期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E组比较,A组rADC值和平均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E组比较,B组、C组、D组rADC值和平均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梗死各期DWI图、T2WI图和FLAIR图的平均SIR值及梗死灶的平均rADC值均与病程之间有明显相关性;联合观察和协同应用MR图像的SIR值和梗死灶的rADC值可以明显提高脑梗死MRI分期的准确率.
-
银丹心脑通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及尼莫地平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两组随访观察28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变化.结果 病例组ET高于正常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ET下降(P<0.01),CGRP上升.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有效抑制内皮细胞损伤,降低ET释放,改善脑血流量,增强脑供氧,阻止TIA演变为脑梗死的进程.
-
不同行针时间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SIAS评分、BI指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行针时间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SEAS评分、BI指数的影响.方法 21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两组均给予针刺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 等均一致.A组得气后行针30 s,B组得气即停止行针,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脑卒中残损评价量表(SIAS)、Bathel指数(BI)评定.结果 A组治疗前后SIAS差值为(28.13±14.25)分,B组为(17.23±7.85)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I差值为(30.36±10.87)分,B组为(19.96±8.8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针时间长(30 s)可更有效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
-
长春西汀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病人192例,随机分为长春西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与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每组96例,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方便、安全.
-
脑梗死病证结合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对脑梗死病证结合诊疗方案的实施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随机对160例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并根据<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和用尼莫地平法评价.结果 实施脑梗死病证结合诊疗方案治疗的患者疗效显著,中医证候积分、MBI评分改善显著(P<0.05).结论 实施脑梗死病证结合诊疗方案,对中风症状的近期改善效果满意.
-
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9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2005年、2008年、2011年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分布情况.方法 对北京市隆福医院2005年、2008年及2011年记录完整的91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ESRS评分、高危因素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在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ESRS评分呈上升趋势(P<0.001),ESRS评分3分~9分的高危人群呈增加趋势(P<0.001).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危险因素越来越多、复发率越来越高.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二级预防应引起的重视.
-
脑卒中中西医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在中国,脑卒中是仅次于癌症的第2位杀手[1],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及致残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造成的后遗症会给患者带来心理、生理上的障碍[2].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疾病患者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人,存活患者600万~700万;其中75%以上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率40%以上[3].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其较高的医疗费用使诸多家庭不堪重负,甚至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
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的经济学评价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成为当今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研究表明,卒中单元模式比传统模式治疗脑卒中的效果更好,尤其是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可以发挥我国传统中医的优势.研究卒中单元的卫生经济学,探讨对医疗费用的影响以及与疗效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近几年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分析评价卒中单元模式治疗脑卒中的成本效益.
-
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研究进展
中风后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发生在中风2周以后,多于2个月~3个月出现[1],其发生率约5%~84%[2],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盂肱关节半脱位,肩胛骨粘连,肩手关节痉挛甚至肌肉萎缩,其严重影响患者肩关节及上肢功能恢复并且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社会造成难以估计的负担.因此,怎样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中风后肩痛引起了医界的重视,其中针灸疗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近十年来有关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研究及报导综述如下.
-
BNP、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隶属于利钠肽系统,利钠肽系统由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C型利钠肽(CNP)、V型利钠肽(VNP)和树眼镜蛇属利钠肽(DNP)五种肽类及其受体组成[1].人体中以心钠肽、脑钠肽的含量高.利钠肽家族可与利钠肽受体结合,发挥促进排尿、排钠,舒张血管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能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对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而NT-proBNP无生物学活性.
-
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由各种病理过程累及窦房结及邻近组织,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或)窦房结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属心血管疾病之危重症,临床可因脏器及组织供血不足而产生胸闷、心悸、气短、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和猝死.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法,在辨治SSS方面显示了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十年来的应用概况综述如下.
-
从肾论治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中医对本病的辨证论治研究由来已久,很多医家从肾论治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笔者在临床治疗中亦观察到,肾虚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根源,从肾论治冠心病心绞痛可取得较好效果.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及Nrf2、HO-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性因子2(Nrf2)及血红素加氧酶(HO-1)表达的影响,探讨rhEPO的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rhEPO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MCAO)模型.rhEPO治疗组在缺血2 h后腹腔注射rhEPO 5 000 IU/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等时间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方法 测定脑组织中Nrf2及HO-1的表达.结果 rhEPO治疗组与缺血组相比,脑梗死体积减小,各组脑组织中Nrf2及HO-1的表达量按假手术组、缺血组、rhEPO治疗组依次增高,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Keap1-Nrf2/ARE抗氧化系统被激活,rhEPO可能通过激活该氧化系统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
拉莫三嗪和乙琥胺对颞叶癫痫的神经可塑性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和乙琥胺对匹罗卡品诱导颞叶癫痫模型的行为学、脑电图以及苔藓纤维发芽的影响.方法 使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作慢性癫痫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拉莫三嗪低高、低剂量组,乙琥胺低、高剂量组,通过对各组进行行为学观察,脑电图记录,苔藓纤维发芽的方法 评价两种药物对匹罗卡品诱导的颞叶癫痫的预防作用.结果 拉莫三嗪高、低剂量组可以有效地减少自发性癫痫发作次数,改善慢性期脑电图表现(减少尖波、棘波的频率和降低痫性波的波幅),抑制苔藓纤维的发芽.拉莫三嗪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琥胺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莫三嗪可以预防匹罗卡品诱导的颞叶癫痫发生,减少慢性期自发性癫痫发作次数,改善脑电图,抑制苔藓纤维发芽;乙琥胺不能预防匹罗卡品诱导的颞叶癫痫发生,不能减少慢性期自发性癫痫发作次数,不能改善脑电图以及抑制苔藓纤维发芽.
-
舒血通络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AngⅡ、NO表达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舒血通络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腹主动脉壁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炎症细胞的比例、一氧化氮(NO)影响.方法 采用维生素D3连续灌胃3 d,标准饲料喂养9周,造成AS模型.观察舒血通络胶囊对AS大鼠血脂、腹主动脉壁AngⅡ致炎症细胞的比例、血清中NO含量的影响.结果 舒血通络胶囊可以显著降低AS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模型组大鼠腹主动脉壁中AngⅡ致炎症性细胞的比例较空白组、方药组明显升高(P<0.05);方药组大鼠血清中NO含量较空白组、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舒血通络胶囊抗AS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S大鼠血管壁AngⅡ的生成、升高血清中NO的含量来实现的.
-
抗郁汤对孤养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5-HT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郁汤对孤养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体重增长、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 除空白对照组普通喂养(群养)外,余各组制造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刺激应激抑郁大鼠模型.连续21 d于应激刺激前30 min除对照组外,余组接受不同灌胃干预,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增长、学习记忆能力及5-HT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学习记忆能力及5-HT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减少;抗郁汤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有所增加,盐酸氟西汀组与抗郁汤中、高剂量组接近空白对照组,较模型组显著增加.结论 抗郁汤能够纠正抑郁模型大鼠体重降低、学习记忆能力,增高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含量,具有良好的抗抑郁功能,在一定剂量内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
纤维蛋白胶对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增殖、迁移和缺血缺氧后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胶(FG)对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增殖、迁移和存活的作用,为临床应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等缺血性疾病提供实验手段和理论依据.方法 将MCSC接种于FG中制备FG-MCSC,经AO/EB染色选择合适浓度的FG,用细胞计数法检测MCSC在FG中的增殖,通过损伤和自然迁移实验评价MCSC从FG中的迁出.建立细胞缺血缺氧模型(OGD),用AO/EB染色和乳酸脱氢酶(LDH)泄漏法检测FG对MCSC的保护作用.结果 MCSC在低浓度FG中保持较高的活力和增殖能力.接种后1 d和2 d,仅有少量细胞从FG的刮除线边缘迁出.在接种后3 d,有大量细胞从FG中迁出.经缺血缺氧处理后,MCSC OGD组中存活、凋亡和坏死细胞数目分别为14.09±2.05、61.11±5.20和24.80±4.99.与MCSC OGD组相比,FG-MCSC OGD组MCSC的存活数目(61.01±8.86)较高,凋亡(31.67±8.27)和坏死(7.33±2.70)细胞数目较低.MCSC经缺血缺氧处理后,FG-MCSC OGD组LDH的水平明显低于MCSC OGD组.结论 低浓度FG作为一种天然生物材料可以为MCSC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在缺血缺氧条件下,低浓度FG能够保护MCSC免受缺血缺氧损伤,促进细胞存活.
-
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人胰岛素对3T3-L1脂肪细胞PPARγ2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对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在分化培养液分别加入100 nmol/L、500 nmol/L、1 000 nmol/L人、甘精、地特胰岛素培养10 d,用RT-PCR检测脂肪细胞中PPARγ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胰岛素浓度的增高促进PPARγ2的表达;相同浓度下,人胰岛素促进PPARγ2 mRNA表达强,甘精胰岛素次之,地特胰岛素弱.结论 胰岛素通过上调PPARγ2基因表达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不同胰岛素促分化能力不同.
-
HIF-1α及其抑制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及其抑制剂2-甲氧基雌二醇(2ME2)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新生7 d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缺氧缺血模型组(HIBD组,n=56)、2ME2干预组(2ME2组,n=56),后两组采用Rice法建立模型后,根据断头取脑的时间不同又分为3 h、6 h、12 h、24 h、48 h、72 h和7 d7个亚组.应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IF-1α、Bax、Bcl-2的表达,TUNEL法计数脑细胞凋亡.结果 HE染色显示2ME2干预后脑组织的损伤减轻;免疫组化显示:HIF-1α在HIBD组于模型制备后3 h升高,12 h达高峰,之后下降,2ME2组表达趋势和HIBD组相同,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HIBD组比较,2ME2组各时间点的Bcl-2表达显著升高,Bax表达显著降低,TUNEL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急性期使用2ME2抑制HIF-1α的表达,引起Bax/ Bcl-2表达量比值降低,凋亡细胞数目减少,改善脑损伤.
-
建立三叉神经痛慢性缩窄环术大鼠模型的体会
目的 建立三叉神经痛慢性缩窄环术大鼠模型,并总结经验.方法 经口腔入路暴露并结扎眶下神经,建立三叉神经痛慢性缩窄环术大鼠模型.观察术后不同时段大鼠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阈值(疼痛阈值)及相关的痛觉行为变化.结果 手术组术后14 d,在眶下神经支配区域内,大鼠出现痛觉超敏现象,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眶下神经的慢性环扎损伤可导致三叉神经痛出现.
-
ERK1/2在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ERK1/2)在IPC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 (I/R)组和IPC组,观察标准肢体导联(Ⅱ)导的心电图,并用Western-blotting方法 测定心肌ERK1/2的磷酸化表达.结果 IPC组心律失常评分、ERK1/2磷酸化表达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 IPC可能通过增强心肌ERK1/2活性而保护心肌,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
-
新型卤酚化合物3',4'-二羟基-3-氯二苯甲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 明确新型卤酚化合物3',4'-二羟基-3-氯二苯甲酮(LM46)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LM46处理后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血清酶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再灌注早期静脉给予LM46能有效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为梗死面积减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升高,显著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水平.结论 在5 mg/kg~15 mg/kg剂量范围内,LM46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 17 18 19 20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